一年后,公司资金运作困难,员工工资开始告急,人们纷纷跳槽,最后总经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剩下她一个。人少了,Kate的工作量也陡然加重,除了打字,还要做些接听电话、为老板整理文件的杂活儿。
有一天,Kate走进老板的办公室,直截了当地问老板:“您认为您的公司已经垮了吗?”老板很惊讶,说:“没有!”“既然没有,您就不应该这样消沉。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好,可很多公司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并非只是我们一家。而且虽然您的2000万美元砸在了工程上,成了一笔死钱,可公司没有全死呀!我们不是还有一个公寓项目吗?只要好好做,这个项目就可以成为公司重整旗鼓的开始。”
说完她拿出那个项目的策划文案。隔了几天,Kate被派去搞那个项目。两个月后,那片位置不算好的公寓全部先期售出,Kate为公司拿到3800万美元的支票,公司终于有了起色。
以后的4年,Kate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帮着老板做了好几个大项目,又忙里偷闲,炒了大半年股票,为公司净赚了600万美元。
Kate懂得消沉只能逃避问题,对解决问题一点用处都没有,所以也选择了一种乐观进取的态度,终于成功。
“快乐的人肯定会比不快乐的人积极,快乐的企业肯定比不快乐的企业有活力”。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它不仅是针对一个人,更是大到一个企业,推而广之,还可以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叫沃尔特斯的美国人在法国巴黎的大街上看到一片片瓦砾废墟,很担心地问当时美国驻巴黎办事处主任哈里曼:“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
“能,他们能做到。”哈里曼答。
“什么东西使你这样肯定呢?”沃尔特斯反问道。
“你看见他们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东西吗?”哈里曼问。
沃尔特斯说,“放着一盆花。”
“对!”哈里曼很有信心地说道,“任何一个民族,当他们处在这样一个凄惨的境地,还能想到在桌子上摆设一些花,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后来事实果然证实了哈里曼的预言!
以上所说的这么多的事例,从个人的成功到一个企业的成功,再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功,都说明了快乐、乐观是追求成功的最佳情绪。不知道亲爱的读者朋友能否得到一些启发呢?其实许多东西在自己经历了才能真正明白,所以在您的人生之中如果遇到了挫折、困难,请您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去对待吧,我相信在你试过之后肯定会有一个跟原来不一样的人生。
三、我奋斗、我快乐
每个人都有一个奋斗目标,如果出自自己心灵的声音告诉你,这个目标是最有价值的,是能够实现的,那你就去认真的奋斗吧。心灵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只有把智慧的心灵同壮丽的事业连在一起,人生才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奋斗并不是别人强求你去奋斗,而是你心灵深处有一种天然的欲望,需要你去奋斗,去获得成功、自尊和光荣。只要奋斗不止,你的心灵深处就一定会春风荡漾,芳草碧绿,阳光普照。
在工作中,有种很有趣的现象,有的人闲不住,生怕无事可做,忙碌起来他就会处于兴奋的状态;有的人却相反,能不做的工作他就拖着不干,他最怕麻烦,最怕忙碌。
许多年轻人是非常茫然的。他们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忙了就忍不住抱怨一下,最怕累到自己。可以想象,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创造性地、自动自发地工作。
我们没有想到,我们固然是踩着时间的尾巴准时上下班的,可是,我们的工作很可能是死气沉沉的、被动的。当我们的工作依然被无意识所支配的时候,很难说我们对工作的热情、智慧、信仰、创造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了,也很难说我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只不过是在“过日子”或者“混日子”罢了!
而奋斗则是不一样的,不管是工作还是自我创业都是一种奋斗。其实,工作是一个包含了诸多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的词汇。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他们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被动的人,却将这些深深地埋藏起来,他们有的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
在2002年盐胡城冬奥会上预赛中排名第一的瑞士选手伊夫林,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奉献给观众的将是两个超一流难度动作,但她落地时两次以前滚翻的难看动作摔倒在地,不仅失去了角逐奖牌的机会,也将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但伊夫林没有哭,她顽强地站了起来,挥动双手向观众致意,并用微笑回报观众的热情。伊夫林的心情应该是难过和沮丧的,但她的笑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努力过,我就是快乐的。
曾在长野冬奥会勇夺银牌的徐囡囡与伊夫林一样发挥失误,两次坐在了雪地上,用教练的话说,是因为压力过大导致发挥失常。从徐囡囡近乎麻木的脸上,我们读到的是失落,却丝毫找不到从比赛中获取快乐的感觉。同样是奖牌争夺者,同样是面对失败,伊夫林与徐囡囡的心情或许是相同的,但两人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
其实,运动员表面上是在与对手比,实际上是在跟自己较劲,与自己背负的压力,与自己面对的心境,与自己蕴涵的潜能。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前提是自己努力了。当运动员可以坦然地面对努力后的成败得失时,或许他们也可以在与自己赛跑的过程中,在自我的奋斗中品尝快乐。
我奋斗,我快乐。许多有进取心的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经历和认识。你在这个世界上将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今后如何对待工作?从根本上说,这不是一个关于做什么事和得到多少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
一位心理学家在一项研究中,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个工作在心理上所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20美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件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在这里接受上帝的爱,心中就会激动不已,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
第一种工人,是完全无可救药的人。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他可能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是生活的弃儿,完全丧失了生命的尊严。
第二种工人,是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报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是企业可信赖、可委以重任的员工,必定得不到升迁和加薪的机会,也很难赢得社会的尊重。
该用什么语言赞美第三种工人呢?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抱怨和不耐烦的痕迹,相反,他们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们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荣誉。同时,因为他们的努力工作,工作也带给了他们足够的尊严和实现自我的满足感。他们不仅真正体味到了工作的乐趣、生命的乐趣,而且他们才是最优秀的员工,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人。他们也把自己的工作真真切切的看做是一种个人奋斗的过程,也在自我的奋斗中品尝这种奋斗的快乐。
一位成功人士一次在电视上回答大学生的提问:“在工作上您觉得怎样算成功?”他说:“我每天早上上班前都会照镜子,镜子里面的我总是笑着的。想到工作,能让人微笑,这就是成功。”
在证券公司工作了9年的文冰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有压力,但没有压力的生活又有什么意思呢?有挫折,但人生哪里能避免挫折呢?会不会对职业有厌倦,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做。我每一阶段都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样工作起来就有动力和冲劲。用心做,就会发现每一天其实都是新的。心态消极,自然就觉得万事无趣。”
将工作看成是自我人生奋斗中的一部分,并为之努力和从中发现乐趣,即使再累再苦也会使自我的心灵得到充实,从而快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论语·述而》中孔子所说的话,意思就是说。君子心胸开阔,襟怀坦白,与人为善,知足常乐,自由自在,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怕失去自己已经得到的,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所谓“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君子坦荡荡,不仅是说一个人要心胸开阔,宽容而不患得患失,还说明了人要有一种无愧于心的道德修养和完善品行。
的确,一个伟大的人都有一个宽阔的心胸,而一个宽阔的心胸可以使你摆脱许多的烦恼,摆脱许多并不值得为之劳心伤神的烦恼。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一个人心胸的宽广也是与自我的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要想有一颗阔大的心灵,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修养,懂得豁达,学会宽容,懂得得与失的道理。心胸开阔的人,未必大富大贵,却能潇洒快乐;心胸开阔的人,能伸能屈,知进知退,经得起挫折失败;心胸开阔的人,不计较一名一利的得失,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故能成大事。
而光明磊落,坦荡正直,永远是人类优秀的品德,是为人之本,也只有这些优秀的品德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