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5800000031

第31章 正确认识退学(2)

一些10亿美元级富豪甚至比阿德尔森更早离开了学校。理查德·布兰森是一个糟糕的学生,曾患诵读困难症。他在16岁时退学,创办了一份杂志。

为了支持该刊物,他还创办了一家邮购唱片企业,后来发展为维珍唱片公司。在其他两家知名唱片公司认为Sex Pistols(性手枪)过于烫手后,理查德·布兰森冒险签下了这一具有沙哑喧闹音乐风格的乐队。后来签约的热门歌手还包括Boy George和Peter Gabriel。

他后来又相继创立了许多公司,进军了航空业、健康保险业和医疗行业。太空领域将是他的下一站。他最近创办的公司是维珍银河公司,该公司旨在将旅游者送到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太空去旅游。

但是你千万不要因为这些10亿美元级退学富豪就得出上学无用的结论。即便是全球最有名的中途退学者(在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3)也承认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李想:泡泡掌门人

李想是80后的典型代表,18岁的时候放弃高考,19岁创建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任泡泡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管理200多位员工。他的泡泡网是一家从事电脑硬件、个人和办公数码产品的信息服务的网站。李想

泡泡2005年底营收达2000万,利润50%,按通行的市场收购标准,即以20倍的市盈率来计算,占公司绝对股份的他,身家已过亿。

24岁,他又成立汽车类专业门户网站——汽车之家。2006年泡泡网营收突破6千万,泡泡网市场价值超过6亿。创始人李想股份过半,身价在3亿以上。2006年,以最年轻的身份获得“中国十大创业新锐”大奖,每年有超过400家媒体独报道。李想成了80后的财富代表。

茅侃侃:混世魔娃

我们来看看这份人生履历表:

17岁:高中二年级退学。21岁:从《黑色帝国123》、《无间道123》、《黑鹰坠落》、《达芬奇密码》、《24小时》中得到灵感,开发网络游戏的现实版,并创建世界第一个真实版网络游戏公司——MaJoy。

这就是茅侃侃。茅侃侃,人称混世魔娃,1983年生,北京人。初中文凭,2004年正式创业。MaJoy公司总投资超过15亿人民币,茅侃侃占股份的25%,身价超过3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80后亿万富翁,现任MaJoy公司首席构架师兼首席运行官。

茅侃侃

1999年,北京育英中学出了一回“百年不遇”的尴尬。一个叫茅侃侃的高一男生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再不及格。按国家政策,他没有考大学的资格了。侃侃说,这不正好,咱就不学了。据说当时的年级主任为此头发都急白了一茬。居然出了这种人!

茅侃侃同学瘦得像一竹竿,脸色青黑,打扮嘻哈。每天睡4小时,或者两天连着一块儿睡8小时。还没结婚,可右手无名指一口气连带了两个白金戒指,一个老妈送的,一个女友送的。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钱柜和上岛咖啡。

那几年都是这么过的:早上5点半起床,骑车10分钟去学校埋头苦干,把当天作业全部消灭掉。上课的时候就心里琢磨晚上的事儿。下午5点半放学回家,吃完饭就一个人闷在小屋里弄电脑,一直到12点。初一时瀛海威时空已经上线,他申请了做一个程序论坛的斑竹,最兴奋的事就是想出各种招儿去维持论坛的发展。周末就组织活动,把论坛的人招呼到一块儿聊天。那时候,侃侃带着校队横扫北京市的计算机比赛,遇不到对手。初三又迷上了山地车,每天放学后玩山地车到晚8点,然后再弄电脑到凌晨2点。

茅侃侃的思维习惯和行事作风就是在这个阶段成型的。他基本没有跟同龄人打交道,网上打交道的人都比他大七八岁。一块儿玩山地车的人也多是有工作的青年人,大家谈的东西就是要做什么样的生意,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很实际。除了那些表面化的嘻哈打扮,侃侃的思考和行为要比实际年龄老道得多。好多网友在见面以后,怎么也不相信跟自己网上聊天的竟然是个17岁的小男孩!

2000年,他连考了微软和思科的计算机认证,拿着这两个招牌在一家网站谋了个月薪3600元的职位。接下来3年里,足足换了有一打工作!从小网站、游戏公司、电视台一直换到政府事业单位;从研发、策划、市场、宣传一直做到节目制作。还自己开了家公司,给人家外包研发项目。这些年真是吃尽了苦头,把自己积蓄的20多万都当学费赔了进去,当然也见识到了各行各业、各阶各层的“道道”。

2004年底,茅侃侃又一次碰上一个曾经合作过的国有企业老板。当年为他做项目,从后台数据处理到市场推广策划,效果超出了老板的预料。这一回侃侃把闷在心里想了一年的MaJoy项目跟他交流:把网络游戏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但用实景、由玩家实际扮演。两个人一拍即合,侃侃以智力入股他的公司,双方正式运营MaJoy,整体投资预计将要3亿。后来,茅侃侃跟石景山区政府和北京市科委做了专门汇报。

“干什么事情,你自己选择,但只要选了干什么,就一定要干好了!”这是母亲自小给茅侃侃强调的道理。在社会上混的时候,侃侃就常想这句话。香港黑帮片里常有一句话,“既然选择了黑社会,那就一只脚踏进了棺材里,你没法退出。”侃侃说,“就是这个理儿”。

朱德庸:不爱上学爱画画

他,才4岁时拿起画笔,25岁时已经红透宝岛台湾;他,一个自称是很闷的人,幽默仅仅是自己的一个特长;他,有过不愉快的童年经历;他,也被人们封号为“爱情先知”、“城市先知”;他,更让无数个人的喜怒哀乐溶解在他的作品里,总会让人将不快一笑而过……

他就是朱德庸。朱德庸是台湾著名漫画家,江苏太仓人,1960年出生于台北。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三专制电影编导科毕业。其漫画专栏在台湾有10多年的连载历史,其中《醋溜族》专栏连载10年,创下了台湾漫画连载时间之最。其漫画作品《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等在内地青年男女中影响极大,拥有大批忠实读者。并且其作品被制成同名电视剧,受到许多人的喜欢。

朱德庸

今天的朱德庸幽默开朗,有他的地方总是笑声不断,对自己的“辛酸”往事,朱德庸早已释然,但他不能释怀的是“也许现在还有许多学生像我过去一样苦苦挣扎,有没有人帮助他们走过这个艰难阶段,希望幽默与漫画能给他们一点帮助”。

下面我们来看看朱德庸先生的童年回忆,和对特长的一些看法:

“学生时代,我一直认为自己笨。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学习障碍。人的学习接受能力有多种类型,我属于天生对图形很敏感,但对文字类的东西接受起来困难的那种。

念国中的时候,我完全无法忍受那种教育方式,就这样,像个皮球一样,被很多学校踢来踢去,就是最差的学校都不要我。记得我到一家很差的学校去考插班,训导主任真诚地问我:‘说老实话,你到底抽不抽烟?’我当时非常感动,碰到这么好的教师,像哥们儿一样诚心诚意对我,我要是骗他,那我岂不是很糟糕?我就说:‘抽过。’这话一讲,回到家就再也没等到录取通知。

我喜欢画画,从4岁开始,画画是唯一能让我娱乐松弛的。在学校里画,书上、本上,所有空白的地方,我都画得满满的,回到家里,也是画画,外面的世界我没法呆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的世界,因这个世界里有我的快乐。在学校里受了哪个教师的打击,敢怒不敢言,一回到我家就画他,狠狠地画,让他死得非常惨,然后自己心情就会变好了。

父母为我也吃了许多苦头,他们动不动就被教师叫到学校去,听教师训话,还时常要带着我到各个学校去看人家的脸色,请人家收留我。尽管如此,但他们从不给我压力,一直听任我自由发展。爸爸更是经常裁好白纸,整整齐齐钉起来,给我作画本。后来我常想,假如我的父母也像学校教师一样带我学习,那我肯定要死掉了。

我观察人不会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常常是对看到的东西做反方向思考。看到一个人道貌岸然地走过来,我就想,假如这时候我突然跳上去,‘啪’给他一巴掌,他会怎么样?是马上愣在那里呢?还是发了疯一样狂怒?总之,他的反应肯定不会像我眼睛里看到的一样。有段时间,路上的行人总会看到一个自顾自笑的奇怪男孩。

光这样观察还不满足,我开始做一些‘小实验’,反复去按人家的门铃,按一次,马上躲起来,看出来开门的人的表情,等他回去了,再去按。把他一系列的表情跟我的想象做比照。想象力对我非常重要,我常常生活在自己的想象里。

学习电影专业并不是我自己的选择,是读书被分配的结果,但读后感觉还不错,因为我从小就属于‘电视儿童’,本身又是典型的图像型思维,学习电影还是比较合适的。当然,我从来没有间断画画,渐渐地,不断有媒体为我开设漫画专栏。后来还进入了台湾最大的报纸之一——《中国时报》。与电影相比,漫画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因为电影是群体的,而漫画非常个人化,只要自己专心就行了,同时还糅合导演、编剧等多种功能,例如,选择人物形象、动作,就像导演挑演员,而设计情节、对白,又像编剧的工作。而且画画除了会受到版面限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其他的干扰。

我于1985年开始在台湾成名。那时候正赶上我大学毕业要去服兵役,《中国时报》向我约稿,我埋头画了1个月,把一套《双响炮》交给报社,就去了一个很封闭的小岛参加训练。3个月后,父亲来信说,时报开始登了,每周3次。

半年后,我回到台北,才知道自己画的《双响炮》已经在台湾很红了。听很多人说,他们一拿到报纸,先看朱德庸的漫画专栏,然后才看其他内容。因为有关漫画作者的消息很少,以至于社会上不免诸多猜测,认为这是外国人画的。

虽然成了名,但有四五年时间我总是处在彷徨、犹豫中,因为我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要以画画为职业,这之前台湾从来没有一个专职漫画家。虽然从小喜欢画画,但我只是把画画作为爱好,成名可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有段时间,我边画边想是不是还可以从事别的职业,或者自己可能更适合干别的。就这样骑驴找马,随着画漫画时间的增长,才更深刻地体会到漫画的精髓,才对自己越来越肯定。我太太也鼓励我:‘假如台湾能出一个专业漫画家,那肯定就是你了。’于是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天生就是画画的。后来就辞掉了报社的工作,专职画漫画。

在台湾我是第一个将漫画人物做成公益广告的,台湾戒烟公益广告的主角就贴在每辆出租车的门上;第一个用漫画来制作商品广告片;第一个用漫画形象做信用卡;第一个将商场的雕塑用漫画形象来做;新加坡有一幅著名的壁画,三面墙都是漫画,那就是我做的。只要对传播漫画有好处的,我都做。因为漫画的魅力太大了,可用的地方太多了。

到内地后,我发现中国人自己的漫画市场还很不成熟,米老鼠代表的是美国漫画,日本人早就有属于自己的漫画,而且已经发展了60多年,假如中国人自己的漫画市场发展不好,外国漫画进来是很容易的事,而且影响会很大。

我没给自己定太多实际的目标,我只有一个模糊的梦想:中国人这么多,总该有自己的漫画、自己的漫画市场,我要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盖茨:不爱大学爱电脑

比尔·盖茨是知名的全球首富,是美国非常有名企业家、慈善家,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他与保罗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1995~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有钱人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的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福布斯》杂志2009年3月12日公布全球富豪排名,比尔·盖茨以400亿美元资产重登榜首。

他最近曾在美国国会强调改进美国教育制度的重要性。

盖茨表示:“有太多的学生在中学毕业时未能掌握一些他们在21世纪的经济环境中取得成功所需的基本技能,更不用说为大学和职业生涯将碰到的困难做好准备了。”

比尔·盖茨

学校还有其他好处,例如你遇到的人。2000年,10亿美元级富豪史蒂夫·鲍尔默(SteveBallmer)从盖茨手中接过了微软首席执行官一职。当这两位在哈佛上学时,都住在同一幢宿舍楼里。

有人说盖茨大学辍学去创业,可见学习与成功是无关紧要的。实际上盖茨从来都是一个好学上进的青少年。不读大学并不是不爱学习。

盖茨少年时候,在外祖母的帮助与指导下,成了兴趣广泛、废寝忘食的读者——读书成了他打发精力的好方式。他十分喜欢他家不远一个图书馆举行的夏季阅读比赛,他总得男孩中的第一,偶尔也会勇夺总冠军。外祖母意识到比尔·盖茨在思维与记忆上的潜力,她总是不失时机地激活比尔这方面的潜能。有时祖孙俩到公园散步,外祖母常会与比尔·盖茨交流下棋的技术或看某篇佳作,让比尔寻找更新的下法或表达更独到精辟的见解。

同类推荐
  •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人心叵测?人心隔肚皮?虽然“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人心并非是一处难以破解的禁区,读懂人心仍有规律可寻。这就是——看一个人的微表情!微表情与人的内心心理息息相通,心理上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通过微表情显示出来。人的表情比语言、行为显得更为真实。在稍瞬即逝的微表情里,往往隐藏着人真实的行为心理感受。微表情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直接途径。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5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5

    心理咨询是现代人们的一种精神按摩方式。它能使人的心理获得突然面对平原和高空那样的豁然开朗、神清气爽和舒适平和的感觉,还能促进人的理解力和进取心,使人变得善解人意、充满激情。其实,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帮助求询者学会更有效的方式对待自己、他人和生活中的困惑以适应人的社会生活的过程。
  •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决定,还是由自身生理需要决定?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这是几千年来全世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谁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然而,这个问题是无法从表面上把握的,它植根于人们对人内在动力的认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对事关人内在动力的研究必须着眼于人的自然。本书以此为原则,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和自然界中的大量事实研究人内在的动力,从而最终揭示:人的机体上不仅存在着生理需要,而且存在着情感需要;人快乐痛苦的感觉是人的直接动力,机体需要是人内在的根本动力,情感需要是人内在的两大动力之一;不图回报的利他行为根源于人的情感需要,人在本性上有利他的一面。
  • 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一本专门描述儿童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及其真实需求的儿童心理学普及类读物。全书用国内外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解释儿童身上所体现的特征及及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旨在给予家长父母在孩子教育和沟通方面更加科学合理,特别是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心理特征及其问题解决都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全书用作者接触到的典型案例穿插文中,内容具体,语言通俗,寓理论于实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阿德勒心理学经典)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阿德勒心理学经典)

    孩子在成长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卑、孤僻、怕被忽视、逃学、闹事……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更顺利地成长?阿德勒着眼于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他主张,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勇敢的个人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父母和老师在激发孩子的思想及潜能方面,应尽可能避免因受到干扰就放弃,而是要倾尽所能地继续帮助孩子,使他们获得勇气和信念。
热门推荐
  • 就爱这颗糖

    就爱这颗糖

    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到底要怎么才能捅破那层窗户纸?这个问题让男主、女主挠破了头,哎,你这么跑了,我这颗糖给谁吃啊???
  • 天生爱打架

    天生爱打架

    二十一世纪令无数人争辩不已,以及困惑不已的问题就是,如果李小龙对战泰森谁会赢。对于这个谁都给不出答案的问题,我们的主角李大卫只是淡淡的笑得:“李小龙我不与评论,但泰森我把他打退休了。”
  • 我穿越进了我写的玄幻小说

    我穿越进了我写的玄幻小说

    一个落魄网络玄幻小说写手,一次普普通通的码字,一次意外的触电,叫他穿越进了自己所写的一本无人问津的玄幻小说,并成了主角,在这里他就是王,就是那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神,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 周作人经典作品合集(全集)

    周作人经典作品合集(全集)

    本套书包括《秉烛后谈》、《秉烛谈》、《儿童文学小论》、《风雨谈》、《瓜豆集》、《过去的工作》、《近代欧洲文学史》、《看云集》、《苦茶随笔》……等共36册。《秉烛后谈》主要收录周作人一九三七年四月至十月的作品。内容分为两类,一表意趣,可谓真闲适,如《谈劝酒》;一疾虚妄,如《谈过癞》。在文章中,周作人批判中西文化中最黑暗的现象,指出思想专制的实质,就在于人们普遍丧失思想和判断能力,自觉趋同于专制本身——即“以思想杀人”。“若以思想杀人的文字狱刚罪在离经叛道,非圣无法,一般人觉得仿佛都被反对在内,皆欲得而甘心,是不但暴君欲杀,暴民亦附议者也。”而“一般读书人对于此事的感想”又与“暴民”无异,形成一个上下一致的专制局面,作为思想者的个人只有被杀的份儿了。周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着意加以甄别,不放过坏的一面,此前所作《夜读抄·太监》《看云集·论八股文》等皆为力作,而又尤其注意对于思想专制的批判,盖此为要害所在也。
  • 庶女的锦绣田园

    庶女的锦绣田园

    少奶奶因为无颜被休弃?哼!休就休,渣男就该远离,带着休书,本大夫人……哦,不,本大娘子,回去种田去!可是……“包子,我说过多少次了,那不是你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秘书口才

    秘书口才

    本书紧密围绕秘书工作实际安排内容,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出“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特色。通过多种贴近秘书工作实际的情景设计,循序渐进,帮助学生训练秘书职业口才,使学生在秘书情景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口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展示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而且对其走向社会,交际办事,更好地适应秘书工作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很大帮助。本书适用于高等、中等院校秘书专业,同时也可为广大秘书工作者提供案头参考。
  • 做事高标准 做人低姿态

    做事高标准 做人低姿态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如何掌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如何成为优胜劣汰中的胜者,是需要掌握大智慧的。人生苦短尘世琐碎,是非成败转念间,若想安然处世,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以最严格的标准来作为做事的准则,要以最低的姿态来作为做人的准则。以高标准做事,会把事做得更出色,以低姿态做人,会把人做得更成功。所谓做事高标准,即为要敢想敢做,要雷厉风行,要自信乐观,要严于律己,要志存高远……所谓做人低姿态,即为要安贫乐道,要宽容大度,要能忍善让,要勇于低头,要敢于吃亏……掌握了这些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智慧,就能够在纷繁的社会中独善其身,就能在复杂的交际中左右逢源。
  • 向阳孤儿院4

    向阳孤儿院4

    长篇小说《向阳孤儿院》取材于真实的孤儿院,由一个个鲜活而真实故事加工改编而成。小说以日记的形式书,,一天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及真实性,在情节设计上巧妙新颖,故事引人入胜。
  • 三国之乖乖田舍郎

    三国之乖乖田舍郎

    三国太凶险,牛人无数,俺还是躲在乡下享享清福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