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1300000036

第36章 社会资本的理论及研究任务(7)

社会资本在中国是何含义

杨教授刚才提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西方这个社会资本概念——刚才张教授也涉及了——在中国是何含义?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文化特征和结构特征。我在读梁漱溟先生和魏少锋先生的著作时发现,梁老的中国文化要义我看就总结两句话好了。我通常让学生读书,读了书我就告诉他,能用几句话说清这本书你就来找我,不行你就先别来,你再去继续读好了,三两句话你得能说清。我看梁漱溟的书,基本上就是两句话,中国的文化特征是什么呢?伦理本位,关系无界。我看大体上就这么两句话。而费老研究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总结了这么四个字——差序格局。

我本人现在是北美华裔社会学家协会的主席,这两年的责任就是组织每年的年会。

我在跟理事会商量,明年八月份开年会的时候,干脆就以费老那个差序格局为题,讨论差序格局及其中国结构变动的一些特色,就是用中国的思维来探讨中国的变动。因为很多西方的思维不够中国化,好多事情是说不清的。

我把话头拉回来。那么中国的情况假定是用这么几句话概括,比方说是伦理本位的、差序格局的,那么,这里边的社会资本究竟该怎么去研究呢?我自己看,假定是伦理本位,如果你研究在伦理本位的中国社会里边的社会资本发生、发展和使用机制的话,亲情网络可能是第一步,是任何网络的和。首先你要有一个伦理关系,很多朋友关系也是哥门儿,哥们儿就是一个伦理化的关系,家庭化的朋友也是这样。

假定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的,就是以个人的利益围绕这个伦理观一点一点往外拨的,即这个里边的和能够往外延伸的,那么,关系网络的扩张和渗透就是首要问题了。这个关系网络的扩张和渗透是如何形成的,而在形成过程当中,社会资本在这个网络里边,怎样按照网络的层级来散发、来制造、来使用的,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在西方是做不了这个学问的,因为没有这种思维,西方的人情网络关系也不是这样的,通常是比较松散的,而中国是一套一套的。我自己感觉,在做这个研究的时候涉及到两个问题。

第一个,中国的社会结构特征,如果用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来研究的时候,要结合差序格局这个社会特征,看着这个结构的关系来做。第二个,就是中国的社会变迁问题,这个变迁怎么产生的?第一个观念是政府政策主导的。这里边有一大套理论了。

这个叫做states centre analyze,我就不讲了。还有一个,就是欧洲的匈牙利社会学家撒列尼1998年和他的两个学生写的叫做《Making S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ist》的这本书里边认为的,from……to market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变迁机制是文化资本。他在这里也提出知识分子的作用——官僚里边有文化的人作用。那么,我看中国的变迁,关系网络机制是相当重要的。怎么通过用社会资本的概念,用社会网络的概念,用网络资源的概念来分析、透视、解释中国的这种变迁?我认为这是未来的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研究任务。

避开同义反复的圈子

最后一个回答就是回应张静教授刚才的这套思维。我非常同意张静教授刚才的这个表述,社会资本是独特的资本形式,也是能产生价值的。这个中文的表述是很准确的。我是表述不出来的,我有的时候是用英语来思维的。所以,我今天跟你学了这一招。

张静是我的好朋友。你刚才说的这个西方关于社会资本研究理论的结论,就是当一个社会资本丰厚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社会的合作、人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以及信息的充分交流就会产生了。我认为在有些学者,比如富可亚玛确实是这样假定的。我个人以为,这个假定是错的。因为他们是同义反复的,他们同时用合作、信任、信息的充分交流来定义社会资本,然后又反过来说,当一个社会资本大量丰厚的时候,这个东西就产生了。实际上是两个东西在一起说的。这个同义反复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但很多学者都逃不出这个圈子。

我为什么支持这个网络观的概念?当我们定义社会资本的时候,我是从网络特性来定义的,从网络成员的关系、网络结构的特性以及网络资源的含义去定义的,是从个人的角度。当这个网络最后产生集体效应的时候,当一个网络做到有这个特性的时候,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什么样的?我认为就应该回到你刚才总结的这四个方面,即合作的问题、参与的问题、信任的问题、信息的充分交流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开第七章中国水问题

主讲人:王浩(清华大学博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持人:周孝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评论人:李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教授)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敬一丹(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策划人:李楯(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

时间:2000年8月6日

现在开讲

水无所不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影响生态的控制要素,人体的百分之六七十也是水,水问题不单纯是科学技术问题、工程问题,也是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区域的发展、综合国力的问题,还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今天的讲演,我就下面四个方面谈谈水问题:一是,目前存在的中国水问题;二是如何看待水问题,及造成歧视的原因;三是目前水问题的发展趋势;四是解决的可能途径。

目前存在的中国水问题

目前存在的中国水问题,从现象上看,就是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的问题。

水多:洪涝灾害仍是部分地区发展的心腹大患。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每年在洪涝灾害上的损失平均为100亿美元,其中洪水只占三成四,伴随洪水发生的涝灾占五到六成。

水少: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河道外用水较多,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

水脏:水环境污染等。

水浑:包括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包括沙尘暴问题。

这四大类问题的基本情况是:

水多

首先说洪水,从四个方面认识洪水造成危害的机制。先说洪水形成的生存环境。

森林植被影响洪水,如果森林植被好,同样的降水量,同样的气候条件,形成洪水的过程就比较缓慢,总量也较小。换句话说,就是可能造成的灾害的风险会小一些。第二个是洪水的演进环境,包括在河道里、江河湖泊里的吞吐、澄净的过程,这时就要看防洪的体系如何。第三个方面,就是在洪泛区中的财产多不多。财产越多,可能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第四个方面,是说洪水造成的灾害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作为社会来讲,就是对洪水的抗拒能力和耐受能力,即灾难敏感性。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这四个方面能做好,就能有效控制洪水造成的灾害。就我国目前来说,水多仍是心腹之患,如长江1998年一1999年的大水。这样的灾害在今后的十年、十五年内,下非常大的力气,才能有所控制。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已经有所缓解。目前,我国关于洪水的问题,大约和二十五年前或三十年前的美国差不多。国家一方面就防洪的投入不断增多,1998年大水之后,防洪投入的力度非常大,每年都在200亿以上。防洪设施整体上的改善是很快的,但也受到综合性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国家的防洪投入在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另一方面洪水造成的损失也在同步增大。《美国国家防洪总报告》关于美国防洪这些方面有些反思。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人水争地的矛盾,也就是说,人的生存空间较小,人口密度较大。在洪涝区土地肥沃、水源条件好,为了追求小利,一些人不服从洪泛区的管理,使得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不能降下来。目前中国在洪泛区内生活的人口在1000万以上,只要人口还保持在1000万,防洪工程做得再好,洪水造成的损失也不容易得到根治。

第二,防洪的标准有待提高。就黄河的例子说,从桃花源以下到河口,大约需要堤防的河道是700公里,两岸大堤就是1400公里。这1400公里中,低于黄河流域规划中的规定、不能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堤防大约是800公里以上,不够高,存在漫决的危险,洪水一来,就可能漫过大堤。

第三,堤防的质量不够好。在有记载的两干六百年历史中,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的纪录,大约每三年有两次决口。历朝历代,大堤决口以后又重新修复,土质比较掺杂,有很多硬地和断面,即暗伤。这种情况下,就有溃决的危险,因为在结构上存在危险。

另外还有冲决的危险。目前在黄河断流的情况下,水很小,进入河漕的泥沙没有明显减少,每年大约有10亿吨上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是在13亿吨到8亿吨之间摆动,平均每年有10亿吨泥沙进入黄河。出河口的泥沙很少,大部分在河槽中淤积,主槽都被淤平了。在这种情况下,水没有主槽的约束,在很宽的黄河河道里流动。在河南境内的黄河河道是299公里长,一般是10—20公里宽。黄河水在很宽的河道里摆动,最严重的时候,4公里长的水带在24小时之内,就在它的中心摆动了10公里。这种摆动造成了河道的控导工程的失灵。河水没有约束,对着一个地方冲,很快就冲坏了。凡是河流稳定流动,对着冲的地方都有堤防工程;而游荡的河流,即所谓的斜河、横河、滚河等,使得防洪工程很难适应运动的流态,就有冲决的危险。

黄河的工防都是土质工防,存在着漫决、冲决、溃决三重危险。这仅仅是堤防,堤防是防洪体系中的一部分,还要和水库的防洪库容、蓄水洪区等几方面结合起来搭配使用。那么总体来讲,防洪体系的标准还不够高,洪泛区内的生产活动难以禁止。

另外,这些年有大的防洪投入,但今后几年会怎样,还不能确定。

总的来说,洪水的灾害还比较严重。如果保持现在的投入力度,大约十年到十五年内,大江大河的大的洪水危险就基本缓解了,也能维持了。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单位面积内的社会财富越来越大,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在今后五十年,在物质财产和生命财产这两方面,看到的都是升值,一旦有危险,损失就非常大。在这些方面确实需要未雨绸缪的措施。这是目前存在的比较紧迫的问题。

水少

第二个问题是缺水的问题。水少的问题,相当于慢性病,虽然没有像洪水那样惊心动魄,但造成的损害,对发展的阻碍比洪水大得多。原因从以下几方面看。

第一大类的原因,从受灾的范围看,洪水是一条线,旱灾是一大片。旱灾是流域性的,影响的区域大得多,影响的人口、财产也大得多。根据世界银行90年代的一个统计,中国每年洪涝灾害的平均损失是100亿美元,而旱灾的损失是350亿美元。我国的水研究者,经过讨论认为,世行可能对洪水灾害的估计略小,对旱灾的损失略大,但是,结论没有错,也就是干旱造成的损失、干旱带来的影响要大于洪水造成的损失,这是公认的。干旱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气候的影响,二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气候的影响就我国来说,北方地区这二十年来始终处于干旱化趋势之中。80年代这十年,海河流域、黄河流域、准河流域,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了10%。90年代以后,黄淮海一带的旱象没有基本解除,比80年代略有缓解,与多年平均值比较仍然是偏旱。另一方面,降水少的中心逐渐向四川盆地、汉中地区,向泰岭以南、大巴山以南地区偏移。这是经过全国的雨量站网的分析,得到的这样一个基本看法。从水资源的形成来看,是通过降水来形成。降水有这样一个规律,如果降水量降低了10%,净流,也就是形成的水资源不是减少10%,各个流域的情况不一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至少要降低15%以上,这还是最好的情况。

第二大类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方面是大量的河道外引水造成的河道断流。河水在重力场的影响下,都是在河床内向下流动。现在人类的开发利用活动使得形成了水循环的侧支循环。通过提水、引水,形成了人工供水的水网,这样使得原有的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大类影响是使流域的产汇流特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同样的降水量,过去100份降水量能产生30份的净流,但大规模的土地利用会使得100份的降水只能产10份、15份的净流,甚至一滴水都没有。比方说,水土保持、水平梯田的目的就是不产流,这样使得雨水可以就地利用。这对当地的生产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但下游产生的净流就少了。

总体来说,人类有各种改变土地地貌的活动,这是没有争议的。这些活动的总体效应就是使净流性的水资源减少。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水的利用的总体有效性提高了。

同类推荐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本书是一本讲解如何治愈未来的书,提出了治愈未来的五大工具。作者用理性的语言绘制了一幅地图,帮助我们在网络社会这片陌生土地上行路。为了画出这幅地图,作者行了几十万英里的路——不仅去了几个西欧国家和加州之外的美国许多城市,还从北加州的家飞到遥远的爱沙尼亚、印度、新加坡和俄罗斯。在这些地方作者采访了近百位人士,包括总统、政府部长、技术初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大型媒体公司的掌门人、顶级的反垄断和劳动法律师、欧盟专员、风险投资界的领军人物,还有当今世界最能洞见未来的未来学家。这本书里的智慧都是他们的。安德鲁·基恩把地图上的点连起来,而地图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绘制的。最终安德鲁·基恩提出治愈未来的五大工具:监管、竞争性创新、社会责任、劳动者和社会者选择,以及教育。
  •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前言在中国,做电视本来是广电系统的独家盛宴。近几年,各方力量都开始进入视频领域,这个领域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我们见证了在这个原本属于广电的视频领域,逐渐融入更多的行业,汇聚成一个“热闹江湖”的过程。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对进入视频领域的各方力量的“掌门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探索、实践、思考,体现了这个行业从萌芽、野蛮生长、混战到逐渐规律发展的过程,是“网络视频”或“网络电视”领域的宝贵财富。我们将这些思想汇集成册,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行业发展到此阶段的一个见证。在本书的书名中,我们提到“网络电视”这个概念。目前在行业中,出现了很多……
  •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的缘起、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独立学院的收入与分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研究等。
  • 追问与守望

    追问与守望

    本书是新华社高级记者李钧德从事新闻采编工作20年来的代表作品集。书中的大部分作品,既是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种种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也是他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对文明、民主、公平的现代化社会的追问和守望。作者擅长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和调研,20年来,他立足中原沃土,以一名新华社记者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自己手中的笔,纪录下了中国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人们对文明、民主、法治和真善美的呼唤。为不平追问,为正义呐喊,为社会守望,是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其中部分作品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热门推荐
  • 深秋挽歌

    深秋挽歌

    她本意一生自由可世事变化无常,九皇子心系天下,所以她要与他共定天下。“月儿,下辈子让我早点遇见你,我要带你踏遍这突厥,草原上的花都为你而开。”“可爱我的人都一一离我而去了,我对不起思靡。”“月儿,做我的皇后,后宫只能有你一人,整个大齐朕只爱你一人。”
  • 微积分爱情

    微积分爱情

    在爱情面前大家都是一样的刚入门的选手心动、心痛、心酸造就了每个人的爱情都注定不平凡在平凡的爱情面前我们拥有着后知后觉的现实理论“你为什么会选择我!”“因为你优秀啊!你有着很多我没有的东西”“其实喜欢本来就是一道无解的题”“那我们也是数学里的微积分,因为我们的爱情注定不平凡”
  • 生死撞

    生死撞

    虞茵以为有个从天而降的小胖子带着系统任务,逼她胡作非为已是灾难,从江湖才俊们手中骗来家传武学,天南地北到处闯荡,无一日可休……当她千方百计完成任务,等来的不是解除绑定,而是另一个世界的降临;小胖子也露出不友善的爪牙,她古色古香的武侠世界开始越来越奇幻
  • 用诗歌冒犯时代的疯子:诗人食指

    用诗歌冒犯时代的疯子:诗人食指

    诗歌该不该存在,诗人该不该存在,若无死亡的冲动别再去碰诗,北岛远行,顾城已逝,海子自杀,食指疯了。
  • 心理学中的智慧

    心理学中的智慧

    心理学是打开他人心理之门的一把钥匙,懂得心理学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能够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而不会唐突地贸然触犯他人。心理学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大家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有体会,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以利用。当然,我们不要求自己成为专业的心理学家,但是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了解别人,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使自己获得成功。
  • 祖剂

    祖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菩萨十住经一卷

    佛说菩萨十住经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洪荒之长耳定光仙

    洪荒之长耳定光仙

    曾经有只兔子,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长耳定光仙,他演绎了许多传奇,他颠覆了上古洪荒。定光欢喜佛?老子要欢喜何须入佛?修个长生仙道,活个自在逍遥,那才是老子的奋斗目标。老子的口号是:谁敢让老子活的不快活,老子就让他没得活!新书《位面武侠神话》上传,书号2715779,欢迎大家多多捧场(下面有链接)。
  • 外滩里十八号(壹)

    外滩里十八号(壹)

    外滩里是上海南市方浜路上的一条弄堂。外滩里十八号是弄堂里的一栋石库门。郑二白他在方浜路上开了一间中医诊所。关壹红这位落魄的千金大小姐下嫁给了郑二白。茅捷编著的《外滩里十八号》讲述的就是这对老夫少妻的奇葩故事。外滩里十八号里头住着一群小市民,有拉黄包车的、炸油条的、贩菜的底层百姓,也有开诊所的中医、办报的亭子间文人,他们把“狗洞能钻、龙门能跃”的生存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 执剑上青天

    执剑上青天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我要永生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