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1300000007

第7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制度建设(5)

现场回答

未来的全球化是什么状态

提问:

全球化是一种存在状态,一种组织状态,全球化是因为工业的发展造成的一种状态,WTO是这种状态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那么未来的全球化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而中国在这种状态中占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杨大利:

你的问题非常尖锐,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未来,这也是大家都想知道、都想探索、都在摸索的东西。包括现在建立的各种网站也好,公司也好,实际上也想看到未来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这些微观方面的东西,我们不做这种判断,这个可能让你有点失望了。当然,从美国的角度讲,它所描绘的社会,实际上可能是距离消亡、只有一个规则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全球化的社会已经有苗头了,就是跨国公司,它的子公司都在世界各地,但它的网络本身是完全统一的,它整个的物流可能都连在一起了。所以跨国公司是未来的经济和政治之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问题就是,一方面,大家都能投一票,但实际上是谁拥有股票谁主导。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的世界就产生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实际上是跨国公司的股东来主宰这个世界,这是一种可能的描述。我为什么特别强调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基础呢?因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跨国公司才能主宰世界。不管怎样,我们反对微软也好,欢迎微软也好,大多数人的Pc上面都是它的视窗软件,这是目前的现实。但另外一方面,普通人下一步可能会对全球化的进程进行一定的反击。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谈到,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美国劳工组织的反对力量这么强。

实际上全球化在经济和技术上可以做到。一个公司、一个网站全世界都可以买东西,比如可以在中国买到美国的书,当然得有一个美国的信用卡。一按按钮,15000亿美元可以在世界各地流通,但是每天只有很少的人在旅行。但是话又说回来,现在又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未来的税要从哪里收。这个钱过去是从公司收。我们国家过去公司大约占百分之三十几,可能实际的税率稍微低一点,但还是较高的税率,而在美国和西欧,实际的税率只有3%到4%。

接下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政府要保护劳工组织,但是又没法从跨国公司收钱,因为税率已经很低了。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矛盾,政府一方面需要增加税收来保护弱者,而另一方面真正不能跑的人还是这些弱者。这是未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说,经济基础、技术基础是毫无疑问的,但政治基础可能相对来讲还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大家描绘的图景可能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通过因特网,我在芝加哥看北京的报纸,可能比你在北京上网速度还要快一点,而且现在国内网络的速度也已经加快了许多,国际接轨还在加强。所以从技术上讲,全球化是毫无疑问的,但从政治上讲,未来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互联网的进步是个里程碑

提问:

我问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互联网的技术和人类历史上的蒸汽机、电报等,到底是有质的不同,还只是技术进步而已?因为你提到电报比互联网的意义更大,你提到了经济全球化在历史上的程度比现在一点不差。我个人认为互联网是一个质的变化,和历史上这些技术进步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杨大利:

像这样的问题,一般要到几十年后才可能真正认识到。实际上,在电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从生产效益上说,最后真正获利的公司也是很少的;互联网是与计算机联系起来的,实际上计算机从60年代真正开始,直到90年代初美国的学者还在做各种各样的研究,也说不出计算机对生产力的提高有什么大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出现之后,计算机这个产业终于有了质的变化,但从人类社会的角度、历史的角度讲,质变的因素是有一些,但我个人不是很关心这个问题,虽然互联网的确使过去不能做的事情现在变得很容易了。当然,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总是交互的。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讲,过去的一百年所发生的一些进步,跟互联网的作用可能都差不多。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的技术是要不断进步的。互联网的进步可以说是现代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觉得这样讲比较合适。

中国现在到底有什么劣势

提问:

刚才李强教授讲美国人不了解中国,我觉得中国人其实也不见得了解中国,比如丝绸之路。1840年的鸦片战争,我们认为是欧美人要敲开中国的大门,但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当时我们有非常大的贸易顺差。所以我认为全球化以后下一个就是战争化。

现在我们处于劣势,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劣势?应该怎样应付这个新的全球化?

杨大利:

这个问题很多历史学家都有研究。可能世界经济从程度上讲有不同的地方。历史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些国家、有些地区、有些民族被落在后面了,但整个历史的进程好像只有一个。当然这是一种看法了。

你后面讲的问题是比较有意义的,实际上在我的演讲中也有涉及。大家在这里探讨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所以比较宏观地看这些事情;但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国家在改变的,包括法制等等,有些东西我们丢掉的要重新捡回来,要重新开发起来。

至于说哪个方面我们比较弱,中国的谈判能力总的来说,和国际谈判桌上还有一定的距离,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加入wrO谈判得非常苦。中国的好处是,不像太平洋的岛国,即使很富也不会有很多人来投资,虽然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但是从总体上讲是有一定谈判能力的,这个谈判能力从1997年显示出来,整体上还是有限的。你讲得非常有道理,的确在美国有相当的势力特别怕中国的崛起,当然这里也有意识形态的原因。

话又说回来,我们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成长,这是个经济学的一般知识了。实际上,我们真正兴起的行业,也都是在竞争中崛起的。当然,必然会有一些行业会维持不下去;但总体来讲,竞争还是使我们的很多行业,包括汽车、电信都逐渐有了一些竞争能力。

所以,大家觉得目标不明确,总会有这些问题的,这也是国家转轨中的难点,要慢慢地做,要等到水到渠成。

中国怎样赶上世界发展潮流

提问:

中国怎么才能真正赶上世界的发展潮流?

石小敏:

1980年,中国成立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1982年,成立国家体改委,到了1998年,国家体改委又变成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好像画了一个圈。以前改革自上而下的性质多一些,后来变成了社会的事情。改革本身也从纯经济的领域进入到中间的过渡阶段,比如说政治改革、政府改革、教育改革、科技改革、文化改革。另外,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中国有一个特点:开放带着改革走,这么概括可能不是特别合适。像深圳、上海,它们的目标就是要和国际接轨。改革特点发生了变化,我们要从客观的角度来观察。所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研究改革的时候,已经有一些改变,但是还是没有跳到外面看中国。

实际上,后发展国家有它的弱势之处,这就是70年代很多学者发明的一种理论——依赖性发展。经济学的新模式也发现,一个国家要真正发展起来,也大约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就基本可以了。真正要想赶上的话,实际上速度也非常快,因为所有的技术都摆在那里了,只要买就行了。但这也有最近新的经济学派所发现的症结所在,东亚国家大部分技术都是买来的,虽然看起来技术进步得很快,但技术创新对它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却很小。

那么中国怎么才能真正地赶上呢?要引入新的技术,但现在一个很大的挑战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新发明的技术,包括一个小小的鼠标,基本都已经有商标注册了,而且公司之间互换专利权的情况也很多。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确是很不利的,稍微一用,一模仿,就要付版税。实际上美国也面临着怎样解决过分应用商标的问题。

但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个优点,就是它的大部分人口还在农村,只要把农民转变成城市工人,生产力就上去了。如韩国、新加坡,它们发展速度最快的时候,就是从农业转到非农的时候。所以这个过程如果抓起来发展还是很快的。但要赶上最前沿的技术就比较难了。但是,中国的好处就是大,我们不需要每个方面都领先,实际上没有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领域都领先的。我们可以在某些领域领先,只要有一个创新的制度,慢慢地就可以转好了。这是一个过程,不是想要就可以得到的。

中国如何由边缘进入核心

提问:

刚才杨先生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从边缘介入,成功地在21世纪进入到中心地带。从严格意义上好像这是没有的,看一看19世纪的美国、德国和日本,他们可以说是由边缘进入到了核心地带。而我们长期处于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之外,现在是要进入到他们的体系之内。

我的问题是,一方面,我们要迎头赶上,可另一方面,又要和国际惯例接轨,这个所谓的选择,到底是根据自身的情况主动制定出来的一种战略,还是面对这个日渐缩小的发展余地的反应。

杨大利:

国内的政策都受到大环境本身的制约,从长远来看,我觉得你讲得很对,20世纪总的来说,从后面赶上去的国家很少。还不能谈总体上赶上美、日等国家,而且没有那个必要,但局部可以赶上。我们只要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000美元,那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了。那时候就可以干很多事情,国家的整体环境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从来不说真正赶上,什么才是“真正的赶上”?有人问我差距是多大的时候,我的回答也不是特别的明确。

但话又说回来,只要创造这个机会,让国家不断演变,只要制度好了,慢慢地总会赶上的。现在的情况,的确是有的领先、有的不领先,我们从各个不同的领域都逐渐进入,在有的领域里渐渐就提升起来了。这是一个逐渐地产业演变过程。有人说进入wT0以后,我们还是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规避那些规则,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规则就是规则。但是,贸易冲突的次数肯定还要增加,中国最需要的是国际贸易的律师。

陆建华:

我们国家确实是落后的时间太长了,而且刚刚开始起跑,正在加速。相对于在产业领域或者技术领域赶上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相关水平、经济全球化、融入国际社会,可能更重要的、更迫切的是我们要在整个国际的经济发展中寻找一个位置。

有两条很重要。第一,就是所谓遵守规则的问题。我一直认为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核心是规则的全球化,规则全球化的背后是一个信用全球化的问题。这是一个不断学习规则和遵守规则的过程。

第二,就是一个动力机制。确立这个位置的过程,从来就没有一个终极的点,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让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一种很切实的、永不衰竭的动力。也就是说要有创新能力。所以,我是不太赞成在开始进入全球化过程当中,我们就去追求哪个目标,而是要寻找确定的位置,也不是说在哪一天、哪个位置上我们寻找到了,而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会遵循规则,并给我们整个社会不断注入活力。

§§§结语

周孝正:

杨教授的演讲非常好,他一直是在高等学府里,受过良好的训练,不偏激,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先从人口人手,那是自然的问题。

关于人口,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现在大约有13亿,那么从解放时候的5亿到现在的13亿,我们净增了8亿,用了50年的时间。现在再过50年的时间,我们能增加到多少呢?小平同志说15亿,我认为他估计有误。前50年增了8个亿,后50年只增两个亿很难,我认为后50年还要净增5个亿,就是每隔10年增加1个亿。

前50年我们“同种同文”,文化还在延续,难道说后50年,文化就被隔断了?就不生了?如果到2050年,我们18亿人口了,那么我们中国能不能养活这18亿人?应该说搞好了没问题。大家都知道,西汉末年中国人口有80万,最后因为战乱死掉了75%。中国人总说我们人多,我说人太少了也不见得就好,现在13亿都还吃得挺好。

李楯:

大家都知道美国最高法院在美国国家制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最高法院的九个法官之中,有一个肯尼迪大法官,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因为他不是一个极端的左派或者右派,他是一个站在中间的人,所以他的一票非常关键。他和中国的往来是比较多的。在前几天,他第四次来到中国,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和我谈到一句话:“其实对中国加入WTO持支持态度的人,都没有理解加入WTO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的,我们要把问题想得更为复杂一些。但还有另一个问题,我们还缺少一种机制,使更复杂的问题能够充分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使我们在选择道路的时候、在摸石头的时候,能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同类推荐
  •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国际传播受众理论、方法和实务的专门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有三大特点:一、对中外国际传播受众的概念、特点、研究演进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二、详细介绍定量与定性受众调研方法,并对互联网受众测量和调研方法进行了创新性探讨;三、总结归纳国际传播媒体受众工作的特点、原则和反馈等管理机制,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动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对于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受众研究、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社会信息论域下的社会真相

    社会信息论域下的社会真相

    站在世纪之初的门槛,社会信息的创制、传播与实现的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时代演化的重要尺度,于是,社会信息与社会真相的关联研究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本书涉及内容广泛,可以满足普通读者了解社会信息所具有的强大认知与实践功能,并可为相关理论工作者提供借鉴。
  • 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没有女人天生是母亲。洞幽察微的生育记录,道出女人的焦虑与煎熬。感谢时代,生育终于也和婚姻一样成为了可讨论的问题。怀孕生子不仅区分了男人和女人,也区分了女人和女人。怀孕生产后,女人对于存在的意义的理解发生了巨变。她体内存在另一个人,孩子出生后便受她的意识所管辖。孩子在身边时,她做不了自己;孩子不在时她也做不了自己。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会经历从出生到独立这一异常艰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征用某个女人的一段生命。《成为母亲》忠实地呈现了这段生命。它是一种寻常生活从不可见、不可感,向激烈的热情、爱与奴役转变的过程,它还是一种束缚,一种妥协。身为女人,成为母亲是什么感受?照顾一个幼小的婴儿又是什么感觉?而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意识,母亲又作何感想?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记下了自己那一年包含多重面向的的经历:个人自由、睡眠和时间的终结,对人性和艰苦工作的重新认识,追寻爱的真谛,游走在疯狂和死亡之间,对婴幼儿的情感体验,对母乳喂养的思考……
  • 湖南人性格地图

    湖南人性格地图

    湖南人号称“南方的北方人”,性格张扬刚烈,像辣椒一样火爆,不达目的不罢休。在外地人心中,湖南人是很聪明的。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湖南人总是给人一种出类拔萃的印象。湖南人头脑机敏,对政治军事感兴趣,而一旦应用到经济上来,也能有所成就,湖南人的机敏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热门推荐
  • 不祥时代

    不祥时代

    卫超又穿越了,来到陌生的世界,很多奇异的事发生了,突然外挂出现。从此卫超化身正义,一路走过,他探索不寻常,颠覆诸多诡异,逐渐揭开这时代的面具......
  • 快退回到这一切开始之前

    快退回到这一切开始之前

    杜明明是一个勇敢的女孩,这勇敢体现在各个方面:譬如,勇于面对自己心爱的男生与自己最好的朋友每天在自己面前出双入对;譬如,在意识到自己命运的羁绊是自己的容貌之后毅然决然作出了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整容;又譬如,整容之后毫不避讳,不会让这个本是自己美好人生转折点的事情变成其他人手中的把柄。她的勇敢为她赢得了许诺的友情,赢得了程三忠的爱情,也为她赢得了言蕾程珊珊的敬畏。在其他女人都陷入种种不如意的时候,只有勇敢的杜明明生活得如鱼得水,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此便可平步青云,一马平川。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可以一帆风顺的,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只有甜蜜的,因为五味杂陈才是人生。随着故事中更多人物的登场,属于杜明明的辉煌时期也会逐渐翻过去,就像每晚的8点档,没人可以永远被聚光灯眷顾,观众会看烦,命运之神一样会……
  • 儿一岁

    儿一岁

    生活沉浮,品酸甜苦楚;回想儿一岁,家庭工作不均衡。倒班好几载,回忆有缺憾;了了没文采,写写忆往昔。
  • 剑履行

    剑履行

    江湖深远何处明月断剑天涯英雄无泪仰天长啸悲喜尽去滚滚长江浪花淘尽
  • 仙御江湖

    仙御江湖

    他被公认为逍遥宫最有天赋的修仙者,却始终难断尘缘!养父遇害,红颜遭劫,他终于冲冠一怒,走上了一条大犯修道之忌的不归路!修仙界说他离经叛道,他却说自己有自己的道。在三界各方势力风起云涌之时,他叛出仙门,在神魔乱世中流浪,他不顾世俗偏见,杀恶道,恋妖女,戏仙子,助妖王,正道称其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叛逆,最终却发现…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余生我只想给你

    余生我只想给你

    婚前,顾之琛对夏樱而言,绝对是噩梦,她走哪,他追哪。“顾先生,你是属粘豆包的吗?”“你的意思是,我很好吃?”“……”婚后,她以为她的噩梦结束了,却不料,她又被追生小包子,夏樱收拾包袱,准备逃跑,可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他的人恭敬的站在她的面前“太太,先生在等你回家。”
  • 重生之我真不是大魔头

    重生之我真不是大魔头

    我不是一个记仇的人,一般有仇我当场就报了;如果不行,等隔夜也可以;再不行,十年也是可以等的。所以,我是一个好人。——大魔头洛凡如是说道
  • 慕少爷今天很高冷

    慕少爷今天很高冷

    如果有一天你问顾秒秒这一生做过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她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那就是在她在脑子抽风的时候是上了慕云深的床…”她与慕云深相识十七年,青梅竹马,称兄道弟,一清二白的好闺蜜加上好基友。直到有一天。慕云深从容不迫的走向她,嘴角噙着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秒秒,嫁给我吧,我以后好好跟你解释。”
  • 无尘小和尚

    无尘小和尚

    关于小和尚与小郡主的故事,一边是从小抚养他长大的师傅,一边是俏皮的小郡主,他身为一名和尚,是还俗还是跟随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