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1400000043

第43章 后记给智慧一个场域

思想中国·后记

李搪

收入这个集子中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按照这些报告中的第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现在的大学和图书馆还都不是一流的,但我们正在努力。

说到大学,当我在1999年走进清华大学的时候,就想起了当年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教授的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梅先生是我的长辈(他的夫人是我奶奶的妹妹,我称他五太姨夫),作为晚辈,我和我的朋友们斗胆说一句,梅先生的话拿到今天尚觉不足。在今天,大学,既非大楼之谓也,也非大师之谓也,乃制度之谓也。没有良好的制度,就出不来大师,有大师,你也容不下。

我们说:大学,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化的自由空间,它使学问有各自的场域,使各种思想纵横驰骋,相互启迪,相互搏击,诸多的“无用之学”和“有用之学”即形成于此。

大学又是一个遵循着与社会、与国家有不同规则的地方。大学当然是开放的,但大学和社会和国家之间应有一道无形的墙(而不是现在我们这里这样的有形的墙),它保障了在这道墙之内可以有着与外面不同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评价规则和理念。

大学中的教授走出大学,到大学之外的国家图书馆去作学术报告,是走向了一个公共场所。因此,我们说,我们的“学术报告”是一个公共平台,在这里,听教授讲的,不是他的学生,而是公众。他不是讲给本学科、本专业的人听的,而是讲给诸多的非本专业的,学识、主张、年龄、身份、专业背景和职业各不相同,但却都关注问题,愿意体验思维乐趣,参与思想论争的形形色色的公众听的。凡参与过我们的“学术报告”的人都知道,我们的会场布置和会议程序与其他报告是不同的:报告人并非居中上坐,面对听众,而是和评论人和参与者三方对坐。报告设一个主持人——在很多时候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周孝正教授,也有时是我——穿插于报告人、评论人和其他参与者之间;一般每次均由报告人先讲,然后评论人给出评论,评论可能是对报告人论述、主张的回应、质疑,甚至是批判,也可能是评论人自已对相关问题主张的阐释,或者是基于报告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就是参与人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问可以是向着报告人的,也可以是向着评论人的。这之中,人们相互交流、争论,思想的撞击由此形成,不同主张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启迪也由此显现。

“学术报告”还有两个名称:一是“华睿讲堂”,作为教授,太需要自己的讲堂了。

我们的讲堂借地国家图书馆五楼多功能厅,容200人,有时门外都是人,要拉扩音器出去;有时人很少,但摄像和速录使其后想知道报告内容的人仍可分享。多功能厅已显老旧,我们借用它时,就给了智慧一个场域。

另一个名称是“月涵先生学术文化讲座”,“月涵”是梅贻琦教授的字,2000年与他的公子祖彦先生相约再为清华做十年事,这个“学术报告”就是计划中的诸项之一。

称之为“月涵先生学术文化讲座”,是不忘月涵先生掌清华时的大学。祖彦先生已辞世,我苦苦撑着这个学术报告,也是为表对前辈的忆念和尽对后来者的一点责任而已。

“学术报告”初设时,由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和社会学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中国青年报《青年参考》编辑部、中国教育电视台《学术报告厅》、国家图书馆信息咨询中心联合举办。后由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公众传播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北京社会学学会、国家图书馆信息咨询中心联合举办。

自1999年后在这里作的学术报告有:

2000年6月25日,丁学良博士(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讲: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黄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郑也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杨东平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评论。

2000年7月2日,杨大利博士(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教授)讲:“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制度建设”,李强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石小敏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陆建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评论。

2000年8月6日,王浩博士(清华大学博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讲:“中国水问题”,李强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敬一丹女士(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记者)评论。

2000年9月28日,棚濑孝雄博士(哈佛大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讲:“全球一体化与法的变动”,季卫东教授(日本神户大学)翻译,朱景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祥平教授(农业大学)评论。

2001年2月17日,周立太律师讲:“工伤索赔中的法律运用和推进”,李楯教授(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评论。

2001年7月25日,特奥多尔·霍夫曼海军上将(原民主德国最后一任国防部长)讲:

“历史的回顾——德国:1989.11.9~1990.10.3”。

2001年9月15日,高坂键次博士(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讲:“当代日本变化中的社会分层及未来的社会性质”。

2001年9月20日,季卫东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博士、神户大学教授)讲:“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对文化传统的解析与反思”。

2001年9月25日,六本佳平博士(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讲:“法学院的教学方法及日本的法律职业教育”。

2001年9月27日,大昭保昭博士(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讲:“日本的争战责任与中日关系”。

2001年9月29日,三谷博博士(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讲:“教科书,问题”。

2002年3月16日,周雪光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博士、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讲:“企业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李强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李路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评论。

2002年4月12日,罗家德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社会学博士)讲:“关系营销与关系管理——社会网分析在当代美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周雪光教授(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评论。

2002年5月26日,林南博士(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博士、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讲:“社会力量: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强动力”,黄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夏建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佟新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评论。

2002年6月8日,陈光兴博士(美国爱荷华大学博士、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教授)讲:

“消费社会的形成——台湾的经验”,黄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孙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陈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评论。

2002年7月6日,边燕杰博士(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讲:“社会资本的概念、理论与未来的研究任务”,罗家德教授(台湾元智大学)、杨善华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静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评论。

2002年8月8日,李中青博士(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与麦克法兰博士(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讲:“对《大分歧》的反思——从人口与社会的结构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谈起”,王相印女士(加州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翻译,刘兵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周孝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评论。

2002年9月7日,罗家德博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社会学博士、台湾元智大学资讯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讲:“网络理论:在企业管理上的应用”,谢寿光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刘世定教授(北京大学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王苏波教授(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专家网络专家)评论。

2002年9月21日,刘金云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讲:“9·11’事件是否改变了美国公众的态度和行为”,金灿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苏波教授(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网络专家);郑路先生(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评论。

2002年11月14日,刘远立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卫生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讲:“健康保障在中国:挑战与机遇”,王若涛教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裴晓梅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评论。

2002年11月16日,李宝臣教授(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讲:“礼制传统与明清京师文化”(自此后每周一次,共讲七次)。

2002年11月17日,李椐教授(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专家网络负责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讲:“艾滋病与法律和公共政策”。

2003年11月16日,王绍光博士(美国康乃尔大学政治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讲:“人民的健康也是硬道理”。

2003年12月7日,彭凯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及东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国际博士导师)讲:“中国人的思维之道”,李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评论。

2004年3月11日,高柏(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讲:“全球化:美元本位制与企业的治理模式——从日本的经验看中国泡沫经济的危险”,刘少杰教授(吉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评论。

2004年6月13日,赵鼎新(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讲:“霸权迭兴的神话——兼谈东周时期战争与政治发展的关系”,唐晓峰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研究所)评论。

2004年11月28日,李楯(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讲:“清醒认识艾滋病”,王若涛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论。

2006年6月25日,麦可·布洛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教授,2003~2004年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讲:“公共社会学”,沈原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评论。

2006年7月2日,席德立(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原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清洁生产工作组中方专家)讲:“清洁生产:理念的深化与普及”,李浩博士(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石小敏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评论。

2006年7月8日,凌瑞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微型计算机分会顾问、中国IJNIX用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北京市分会数据转换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曾任清华大学与美国IBM公司对等合资的北京鼎新信息系统开发公司一Advanced System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Beijing)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讲:“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刘兵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郑也夫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评论。

2006年7月15日,程曜(德国鲁尔大学物理学博士,曾任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副教授、同步辐射研究中心副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讲:“可持续科学观:有险与无限”,邱泽奇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评论。

感谢诸多的前辈和朋友们——他们都是今天学术界不可多得的精英,是关注着这个世界的有良知的学者——参与我们的学术报告,作报告人或评论人。

希望我们的学术报告能持续下去,使更多的人受益。

同类推荐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 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

    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

    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
  • 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2015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
  •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理解新时代: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理解新时代: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本书收录的文章结合作者从事工作的领域,分别从经济、政治、法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强军、外交和党建等方面,阐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体会。这些论文在深刻领会原理和联系工作实际方面颇具特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鲜活事例,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认清我们面临的任务和挑战,有相当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极天源界

    极天源界

    都市新书《重生之网络巨头》已发布,已签约,求推荐收藏。…………这是一个元气复苏的修仙世界,一个开始晋升的大世界。这是一个妖魔鬼怪仙神共存的世界,一个仙凡一体的世界。一个顶尖的程序员带着他制作的经验获得器来到了这个诡异的世界。开始了一段神秘和超脱的故事!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世家嫡女谋生

    世家嫡女谋生

    【内容槽点毒点不定,请注意】 或许是上辈子活得不够如意,老天让她再活一世可是变成婴儿是怎么回事?这又是哪朝那代?一脚踩空,来到此地,我只想安安稳稳地当好我的沐家四小姐,可什么三纲五常,三从四得,三心二意......停停停,先让我翻个身再说吧。“......”好吧,这贼老天,是想弄死自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造化仙生

    造化仙生

    修仙路上多坎坷,君且听我造化歌:造化仙乃生,道心如明灯,法术为寒衣,灵丹似芒履,仙路有五境,一境分四阶,境境改天命,阶阶焕新躯。…………硬核仙侠,造化仙生。
  • 极品合租至尊

    极品合租至尊

    曾经的王者为了一份承诺,毅然舍弃了一切,隐姓埋名,归隐都市。本想安安静静的过日子,却不料仇家敌人上门不断。
  •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本书总结了七个方面怎样管好自己,并列集为七个法则: 真正认识自我:首先给自己定位; 确立人生目标:明确奋斗方向; 人生必备的生存能力:是你生存的必要手段; 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使人一生受益无穷; 学会善待时间:不会利用时间将会一事无成; 学会为自己理财:打理她自己一生的财富,是走向成功的标志; 保持身心健康:拥着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其实,人的一生,追求的很多,就看怎么支待。如果能管理好自己的一生,相信每个人都会业有所成。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秘籍和宝典,只能是从自身做起,循序渐进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相信成功便指日可待。
  • 布里档案(长篇小说连载二)

    布里档案(长篇小说连载二)

    星期天大雨竟日。一阵狂风袭来,院中的柳树被刮弯了腰,柳丝抽打着湿漉漉的地面。“这雨到底是有完没完哪?”戈登?鲁勒咕哝道。他和麦西梅尔正站在廊下闲聊。“这老天可也真是,”麦西梅尔笑道,“昨天哈尔比希有约会,它怎么就不下雨?”“谅它是不敢。”麦西梅尔自然而然又想起了戈登对哈尔比希的评论:这个人有本事光着身子穿过一场暴雨,连毫毛都不湿一根。
  • 傲娇散修的命定姻缘

    傲娇散修的命定姻缘

    小小少女,人生十四年经历多次生离死别,连自己都开始怀疑是天煞孤星转世,打算活一天算一天然后孤独终老、哦不,是孤独拥抱死亡时,遇见了传说中的仙人。修仙拜师,从此远离凡俗苦楚争分,过上闲云野鹤、悠然自得的日子?不!属于她的劫难才刚刚开始。无忧安少不请自来:“你远渡修仙界需要我帮忙。”“谢谢呵!”下一秒就用船桨支开海岸,她已筑基,难道还渡不了这海?“你这船太慢。”安无忧口中埋汰却已强行入船。“下去!”船桨指向这个不待见的男子。安无忧抓住桨面顺势一带,双双入海:“正好许久没来龙宫玩玩了。”“龙宫?”注意力被这两字吸引。从此丢了她自己的真命天子、天定姻缘……
  • 甜心小王妃

    甜心小王妃

    她是一名甜点师,助人为乐送老奶奶过马路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一个井盖。跌了下去。醒来后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叫天兴国的地方。还莫名的成了什么摄政王妃。他是天兴国最有权利的摄政王,本不稀罕这个被太后强塞过来的女人。谁知道,不小心先抓住了自己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