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400000017

第17章 理想 志向与成才(1)

古人讲“志向”,今人讲“理想”。“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aea”,意思是指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说文解字》说:“志者,心之所之也。”立志就是确定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为自己规定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人们常说,鸟无翅不能飞,人无志不成才,有志者事竟成。人生在世,贵在选择生活目标;治学成才,则贵在立志。船舰没有目标不能起航,弓箭没有目标等于无的放矢,一个人没有目标就会既缺乏前进的动力,又失去成功的归宿。而那些树立了远大理想的有志者,却是清醒的奋斗者。他们方向明确,目标集中,治学以及日常生活都充满了动力与希望。只要他们持之以恒,就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成为有所造就的人才。

一、先秦诸子论立志、治学与成才

1.孔子谈立志、治学与成才

孔子生于春秋、战国之交,当时“礼崩乐坏”,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剧烈变革。为了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孔子在少年时就立志治学成才,并为之奋斗终身。他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正因为孔子在15岁时就立下了治学成才的雄心壮志,并且终身为之奋斗,因此才取得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的结果,使他成为一个古今中外闻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志当存高远。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他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必定会被眼前鸡毛蒜皮的小事所烦恼。孔子企图建立一种符合于“仁”的理想社会,因此曾为他的弟子和社会上的读书人规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的弟子曾参也曾高度概括过孔子这一主张,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师徒认为,读书人应该志于仁,志于道,也就是把实现仁的境界当做自己的历史责任,努力为建立一个符合于“仁”和“道”的理想社会而奋斗。这个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它不仅要求人们努力培养自己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而且要求人们努力掌握各种知识和才能技艺,还要求人们不停地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少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立志并不难,难的是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不停地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就需要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孔子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认为,志向、意志对一个人的指挥作用能够超过三军主帅的作用。三军的主帅是可以被夺去的,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能强迫他改变。

以上分析说明,治学成才不仅贵在立志,而且贵在守志不移。只有像“匹夫”那样志不可夺,像孔子那样十年、几十年坚守自己的志向,并不断为之奋斗,才有希望成为杰出的人才。那种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种只有三分钟热度,奋斗一阵子,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退却的人;那些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兴趣经常转移的人,是不可能作出什么成绩、成为杰出人才的。

2.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在谈到修身问题时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这既是墨家师徒治学成才的经验之谈,又是墨子对其弟子及世人的期望和鞭策。

墨子希望建立一种“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秩序,为自己和他人提出了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他大声疾呼:“为贤之道将奈何?日: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大家有力出力,有财出财,有道者出智慧,共同解除“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民之“三患”,努力建设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理想社会。

正是由于墨子具有这种崇高的理想,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不幸遭遇,因此从思想上就与儒家格格不入。尽管他早年接受过儒家的教育,又曾做过官,但他后来还是与儒家决裂并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子反对儒家靡费民财、讲求繁琐礼义的“周道”,主张学习夏禹的刻苦行事,并且身体力行,“以裘褐为衣,以忮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以“摩顶放踵而利天下”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正反映了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

墨子认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因此他不相信天命,认为“命富则富,命贫则贫”是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欺骗。他明确歌颂“强”与“力”,主张“强力而行”,“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强必暖,不强必寒。”人们的富贵、温饱、荣辱,社会的治乱祸福,都建立在人类自我努力的基础之上,“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使墨子与其他学者划清了界限。

另外,墨家学派具有严密的组织,形成了一个带有宗教性质的政治团体,他们的首领称为“巨子”,相当于教主,其门徒要绝对服从“巨子”的指挥。正如《淮南子·泰族训》所说: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这是墨家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总之,墨子及其墨家弟子是一批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人;是—批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因此,他们不仅在当时名声显达,其学说号称“显学”,而且名扬后世,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可供研究、探索的思想资料,他们治学成才的经验也对我们有不少启迪作用。

3.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和孔子一样,也十分重视立志问题。“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孟子有关立志问题的一句名言。有一次,齐宣王的儿子王子垫问孟子:“士何事?”那些士人干什么事呢?孟子回答说:“尚志。”

王子垫又问:“何谓尚志?”孟子回答说:“仁义而已矣。……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认为,读书人一生中为之奋斗的应该是高尚的志向。什么叫高尚的志向呢?就是要立志行仁义。居仁之所,行义之路,时时处处为实现仁义而奋斗,一个胸怀大志的人的事业就算是完备了。

孟子认为,一个人树立了高尚的志向之后,还必须坚持这种志向,这就叫做“持志”,而“持志”与一个人的思想、意气、感情包括兴趣、爱好又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有利于“持志”的兴趣、爱好、思想、意气、感情需要在平时就注意积累培养,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养气”;那些不利于“持志”的兴趣、爱好、思想、意气、感情则要注意加以排除,这叫做“持其志,无暴其气”,即坚持正确的志向,切不可只凭意气、感情用事。孟子与公孙丑曾经专门讨论过这一问题,孟子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就等于三军有了主帅,前进有了方向,而正确的思想、意气、感情则是一种充实体内的力量,是一个人实现自己志向的前进动力。因此孟子又说:

“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一个人的志向如果能够专一,就能影响、推动他的思想、意气、感情,而他的思想、意气、感情如果能够专一,也能反转来影响他的志向,有利于推动他的志向变成现实。

正因为“志”与“气”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孟子才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命题:“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孟子本人的解释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并非本来存在于自然界的精气,而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培养出来的,它具有至大、至刚和正直的特点。如果不断地对这种气进行培养,不加妨害,它就可以充满于天地之间。这种“浩然之气”是与义和道配合而产生的,一个人具备了充满正义感的浩然之气,自然就能勇往直前;相反,如果缺乏义和道,缺乏正义感,这种人就会丧失前进的勇气。孟子指出,这种“浩然之气”是正义的思想言行不断积累的结果,而不是做了一两件正义的事情就能突然得到的。“养气”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培养这种正义的思想、意气、感情乃至兴趣、爱好,日积月累,习以为常,才能逐步形成。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基本含义。

尽管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但后世往往把这种“浩然之气”理解为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无数志士仁人正是在这种“浩然之气”的指导下修身、成才、团结奋斗,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中一些人甚至做到了杀身成仁,“舍生而取义”。古代的文天祥从容就义时写下的血书“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是对这种“浩然之气”的最好的注释;近代的谭嗣同等六君子昂首阔步走向刑场,伸颈就戮,又何尝不是受这种“浩然之气”的鼓舞呢?一个人的志向不可夺,其气节就是不可侮的。他一定不会为任何敌人、困难所压倒、所屈服,最终将战胜艰难险阻,作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

4.荀子谈君子之志

荀子的《劝学》篇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治学成才的座右铭。

正是在该篇中,荀子提出了有关君子立志的一个重要命题: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悟悟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暗中立下远大的志向,在认识上就不会有远见卓识,在学业上就不会有显著的成绩;如果不能埋头苦干,没有顽强的奋斗精神,在事业上就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那么,一个人究竟应该立下什么样的“冥冥之志”呢?在《修身》篇中,荀子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正面回答:

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彭祖,是古代传说中最长寿的人;尧、禹则是儒家心目中先王的代表、王道的化身。荀子认为,人们通过“治气养生”可以大大延长寿命,甚至可以追随于彭祖之后;通过“修身自强”,则可以逐步成为与尧、禹等圣人齐名的人物。在《性恶》篇中,荀子进一步阐明了人人可以为尧、禹,人人可以为圣人的理论依据。他说:无论什么人,只要能够“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

荀子不仅希望君子以圣贤为师,人人争做圣贤,而且希望君子全面发展。在《劝学》篇的结尾处,荀子提出了另一个重要命题:“君子贵其全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关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由于学识不全面、不纯粹故不足以称为完美,因此君子应该反复钻研、用心思索,借以弄通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达到融会贯通,并且努力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习,努力实践,去掉那些有害的东西,培养有益的学识。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凡是不全面、不纯粹的东西,耳、目、心、口都不与它们发生关系,最后发展到能够自觉地去吸收那些全面发展的知识。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君子经过这样全面发展之后,权利再大也不能使你屈服,人再多也不能使你改变意志,天下的任何事情都不能使你动摇。活着这样坚持去做,至死也不中途变卦,这就叫做优良的品德。有了这种坚定的优良品德,就能应付各种事变,这就叫做完美的人。就像天显其光明,地显其广大一样,君子则贵在全面发展。

这就是荀子《劝学》篇的落脚点。

荀子指出,人们只要肯于按照他指引的方向进行学习、修养,就可以从“小人”的圈子里跳出来,成为“士”,成为“君子”,成为贤人和圣人。这些君子即使处在穷途末路也不会丧失其志向和气节,而在富贵发达时则会保持谦恭的美德,不骄横跋扈,做到“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穷处而荣,独居而乐”。那些成为圣人、大儒的人们,对形势的发展更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下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这就是说,人们经过努力学习,修身自强,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志向,即使处在黑暗时代,他们的才能也不会被埋没。因此荀子希望,君子在任何隋况下都不应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应放弃自己的志向。

5.《吕氏春秋》谈立大志,做“达士”

《吕氏春秋》兼儒墨、合名法,历来被视为杂家之作。因为此书创作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夕,所以作者在谈到立志问题时,往往主张立大志,做“达士”,争取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在《有始览》的《谕大篇》与《士容论》的《务大篇》中,作者集中论述了立大志、干大事的主要理由。其一是说,立大志干大事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也可以干一番次大的事业,至少也能“成显名”而名扬天下。作者举例说:

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既足以成帝矣。禹欲帝而不成。既足以正殊俗矣。汤欲继禹而不成,既足以服四荒矣。武王欲及汤而不成,既足以王道矣。五伯欲继三王而不成,既足以为诸侯长矣。孔丘、墨翟欲行大道于世而不成,既足以成显名矣。

同类推荐
  •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再探讨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再探讨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历来备受重视,但是毋庸讳言,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就是致力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的一本著作。书中通过系统清理、检讨、评估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深入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苏联的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力争回归、尊奉教育的原旨、本真,寻找更有效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
  •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本书旗帜鲜明地提出党报品牌这一中心概念,从党报品牌定义、内涵,当前党报品牌的现状,存在问题,党报品牌建设指导思想和道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在党报品牌建设这一课题的特殊性、深刻性、系统性、实用性四个方面系统展开论述,力求有所突破。本书材料丰富,论述充分,言之成理,颇有创意。总体来看,刻篇论文立论正确,结构严谨,论证周密,表述清晰,文献综述丰实,引用资料规范,显示了作者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
  • 我所理解的医疗体制与医患关系

    我所理解的医疗体制与医患关系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今天的医疗模式是千百年来随着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发展而来的。看病之难与贵已成公众热点话题。柯杨教授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医药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积极参与、组织专家分析总结医院状况、提出独到见解。在本讲柯校长从医疗体系角度、法律政策、医学教育等探讨医患关系,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既符合医疗规律又满足群众需要的有效、高效医疗体制与运行机制。
  • 何处用心?何处用脑?

    何处用心?何处用脑?

    研究经济现象,最大的困难是用心、用脑,会用得不是地方。在需要用脑判断的时候,我们用情感去替代,我们用价值观去替代。这样的话,就会使我们在经济现象中,常常达不到最起码的要求。周其仁教师用浅显易懂的案例告诉我们用脑和用心的区别以及如何正确地运用他们。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热门推荐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

    本书以挖掘和激活青少年创新潜能和创意思维为主线,以培育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相关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而又不失深意的创意小故事,为当代新锐青少年推开了一道思维之门,这里有为平淡生活着色的奇思妙想,有奇峰迭起的经商致富创意,更有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激起朵朵涟漪的重大发明发现……
  • 情到深处是无言(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情到深处是无言(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双圣镇神荒

    双圣镇神荒

    李小天,一个小山村的普通穷小子。生活在一个幸福快乐的普通家庭。本来以为自己会一辈子就这样快乐的生活在这里,直到有一天有人问他,你的前程在哪里?从那以后,李小天便开始了他的追寻前程之旅。
  • 乡捕相公乡道妻

    乡捕相公乡道妻

    作为一个野花般恣意生长的乡下妞,宁松萝最大的愿望就是嫁给村里面容貌最好的儿郎,于是这么多年,她都在她认为最好的那一个身后不停追赶。谁知一朝某男来,定定立在她身旁:娘子,我容貌不好吗?宁松萝:好,简直比得上天上之谪仙,但我早已心有所属,所以……某男:所以,咱回家……
  • 流年似锦

    流年似锦

    程似锦对余年的感情,从十几岁开始。那时还只是懵懵懂懂的喜欢,看见他心里就开心,跟他说一句话,她就乐得睡不着觉了。本来以为余年遥不可及,谁想到十五年后,她竟然实现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嫁给他。当他拿出她所谓的「情书」,拿出她所谓的「定情信物」,拿出他那暗暗记录她成绩的预示「表白」笔记本……一切的一切都已明了。程似锦才知道,原来这场追逐爱情的游戏里,不是只有她自己在演独角戏。
  • 四殿阎域

    四殿阎域

    域界里住着拥有可以灵魂共融的小黑小白,伏魔天师钟馗,不知道具体管什么的判官荷子还有嗜血精灵,孟婆,阎王,冥王上演一支又一支奇妙的插曲……
  • 没有寒假

    没有寒假

    期终考试结束后痛痛快快地踢了几天球,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想,美极了。可惜得很,这样的好日子又没了。丰富站在晾台上,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今天上午到学校,全班集中。甘老师宣布了每个人的考试成绩,还排了名次。甘老师是先报分后报名次,最后评说。
  • 逃不掉的婚礼:豪门贱妻

    逃不掉的婚礼:豪门贱妻

    对她这个单眼皮的丑小鸭不屑一顾,高帅富却在了解她怀有别人的孩子时来逼娶她做新娘!从没人肯承认是她肚里的孩子的父亲,到都跑来指明自己才是孩子的亲生爸爸!老天做证,她可从来没乱来!世上居然有这样荒唐的事情啊?!有木有?是,她是个丑小鸭,绝不肯妥协认输的丑小鸭!象野草,哪怕是打压在石头底下,她也要蹦出来,茂盛生长!
  • 官箴

    官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妖怪名录

    都市妖怪名录

    我们眼中的世界,或许不止所见到的那样。许多事物,在悄悄地发生,也默默地消亡。手持都市妖怪名录,加入特别生物调查司,派出所小女警,生物系研究生,图书馆御姐和出租车司机,配上性格种类各异的妖兽,处理都市妖怪事务,探查案件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