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400000021

第21章 道德修养与成才(1)

如果说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往往综合反映在国力上的话,那么,精神文明的程度则每每集中体现于民气之中。民气,也就是社会习气,主要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文化素养、生活情趣、行为方式、舆论倾向等,这一切就汇成了一个社会的风尚和风气。青年既是祖国四化建设的生力军,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因此,在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当代青年的重要职责。

一道德修养对成才的意义和作用

1.道德的基本含义

“道德”是一个含义比较广泛的概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mores(摩里斯),原意为风格和习惯,后来演变成内在的本性、性格、品德等意思,也有规则和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意义。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道”与“德是两个概念,“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规则。人们认识了“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称之为“德”。老子虽然写了《道德经》,但指的是《德经》和《道经》。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的荀卿。他在《劝学》篇中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这就是说,如果一切都能按“礼”的规定去做,就算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

道德到底是什么?从古至今学者们的看法很不一致。有人把道德看作是一种知识;有人把道德看作是包括隋感与观念在内的一种社会意识;有人把道德看作是对社会有益的行动;还有人认为,道德就是“主观意志的法”,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等等。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在其主编的哲学教科书中指出:“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规范和法不同,它不是由国家强行制定和强制执行,而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综合上述学者的概括,我们认为道德定义应当是: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以及与此相关的依靠社会舆论与内心言念来实现的调节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素养对成才的意义和作用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每一个人都会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接受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依靠个人的主观努力锻炼和修养,不断增进相应的道德意识,培养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各自的道德品质。对于立志成才的当代青年来说,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要完成这一重任,就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德与才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个人的知识才能,体现为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本领;而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则表现为他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和态度。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就不可能产生强大的动力,知识、才能也不可能很好地得到积聚和发挥,也就不可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由此可见,道德是人才必不可少的内在品质,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道德是确定成才活动目的的依据。选择什么对象作为、实践目的,直接受道德的控制。以剥削阶级道德为指导而形成的i目的,必然带有自私自利的色彩;以无产阶级道德为基础而产生的目的,必然有大公无私的特点。就科学研究选题而言,道德控制科学研究的选题方向,使成才主体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主观条件,确立选题方向,使选题的动机具有理性的自觉;道德影响选题的方式,使选题符合社会规范;道德还有意识地对选题的社会后果进行善恶评价,影响选题的后果。另外,道德信念对选题的坚定性也会产生重要作用。坚定的信念能使人们在成才活动中,对选择的目标充满信心,不会因社会舆论的影响和他人的鼓动而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甚至在遭到严酷打击时,也义无反顾,以高度集中的精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和甘愿牺牲一切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道德规范成才活动的手段。就手段本身来讲,并不存在什么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但手段的选择必须考虑道德要求,要有对社会和人类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成才过程中,如果所选择的手段不当,不符合社会规范,就会遭到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自责,最终导致失败。如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学术腐败、各种考试中的舞弊行为,恐怕都与手段不道德有关。在科学实验方法的选择中,道德问题也很突出,如稍有不慎就会污染环境,损害群众的利益等。所以,那些品德高尚的科学家都恪守道义责任,非常注意手段的选择,使手段成为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工具。

最后,道德对成才活动结果的善恶、成败有评价作用。这种评价活动是以一定的道德规范作为尺度,去判断成才活动结果的价值。当活动结果满足了人们的功利需要,符合某种道德观念,便被认为是成功的,而受到社会舆论的肯定;相反,如果这种活动不能满足人们的功利需要,违反某种道德观念,就会受到社会谴责。

总之,道德渗透在人们成才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对成才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当代青年要成才,就必须培养符合社会主义需要的高尚道德,清除腐朽没落道德的消极影响。

二、先秦诸子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既然道德在人们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如此巨大的作用,因此,能否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能否吸取有用的知识和他人的长处,能否不断改过迁善,自觉进行道德修养,就成为人才成长的一个大问题。老子说:“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算高明;能战胜自己弱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又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固执己见才能做到兼听则明,不自以为是才能不断进步,不自我炫耀才能作出成绩,不自高自大才能成为领导众人的官长。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谦虚谨慎,不自是、自伐,能够自胜、自克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虚心才能好学,要想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孔子认为,那些“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人是不足取的,明明没有知识却假装有知识,明明知识不多却冒充知识渊博,明明只知道个大概却自以为已达到顶峰,这是自欺欺人,打肿脸充胖子,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过去的学者是为了自己真正学到知识,今天学习的人却是为了给别人看,向人炫耀。这是在学习上弄虚作假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主张在学习上应该采取老实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应该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甚至应该“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树立一种“学如不及”的精神。

荀子非常赞同孔子的见解,也曾指出:

知之日知之,不知日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学习上不要不懂装懂,不要强不知以为知,既不要欺骗自己,也不要欺骗别人。他主张采取“虚壹而静”的学习态度,“不以已所藏害所将受,谓之虚。”“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

不要因为已有的主观成见,妨碍将要接受的知识,也就是说要虚心,不要自以为是,先人为主,不肯向别人学习,不肯接受新事物。只有采取这种态度,认识上才能达到极其透彻、毫无偏颇的境界。

业务学习上需要虚心,思想修养上更需要虚心,需要谦虚谨慎。《周易》说:“谦,德之柄也。”《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周成王封伯禽于鲁时,曾对“谦德”作过一种解释: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煎,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

这虽然是对统治者说的,但它却指出了各种有地位、有特长、有成就、有知识的人都不应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地位更加巩固,使自己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使自己的成就不断扩大,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广博,这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有启发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人才培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帮助他们克服缺点、错误,发扬优点、长处,不断进步的过程。孔子说: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君子犯错误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是很自然的,既用不着大惊小怪,也用不着进行掩饰,关键在于知过改过,“过则勿惮改”,“改之为贵”,改正了错误就会得到人们的尊重。他指出:“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错误坚持不改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小人之过也必文”,“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那些觉悟不高的人犯了错误才文过饰非,明明不对还坚持不改,这是最令人担心的。

孟子比较了“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对待错误的不同态度,他说: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而为之辞。

他认为,当时人的觉悟比孔子时已大大降低了,孟子批评的“今之君子”也只相当于孔子批评的“小人”。他们不仅“过则顺之”,将错就错,而且文过饰非,巧言令色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这不正是一种伪君子吗?其态度之恶劣比“小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孟子所表扬的多是古代的圣人贤人。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他希望当时的人们以这些圣贤为榜样,闻过则喜,闻善言(包括批评意见)则拜,纠正自己的短处,吸取别人的长处,舍己从人,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优点。他指出,像西施那样的绝代佳人,如果脸上身上涂了许多不洁的粪便之类,行人也会掩鼻而过;而那些面貌不扬的人,经过斋戒沐浴,则可以去祭祀上帝。这说明,对于杰出的人才来说,他的缺点错误就好比蒙上了不洁之物,如不及时改正,人们都会讨厌;而过去有错误的人,如果能洁身自好,大家也会欢迎。人是发展变化的,优点长处、缺点错误只能说明过去。有长处的人不能躺在成绩上睡大觉,更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知错不改;有错误的人,也不必自暴自弃,只要改过自新,仍有光明的前途。

荀子也强调改过迁善,认为“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的人才能不断进步。有些人,“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固有严重错误而讨厌别人批评,表现很差却喜欢人家吹捧,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还拒绝别人纠正,这样的人只能错上加错,被人们所唾弃。

究竟如何纠正错误、发扬成绩呢?先秦诸子提出了不同的办法。老子主张自胜,孔子主张自克,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著名命题,即以周礼为标准,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动都要以礼为标准,经常进行自讼、自省,像曾子说的那样:“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都要对照检查,经过自我检查,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自我改造。

同时,孔子也主张善于交友,虚心接受朋友的批评和忠告,“择其善者而从之。”他曾提出了选择朋友的标准: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与专搞歪门邪道的人、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花言巧语、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就有害。“朋友切切”,朋友之间应该心心相印,互相督促,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而不要互相吹捧,互相包庇,更不要党同伐异、狼狈为奸。为了通过交友促使自己进步,他还主张选择合适的住处,“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住处最好是仁德之地,选择住处不与仁德的人在一起,就不能算明智。

墨家集团有严格的纪律,他们强调是非功过应以天意民心为标准,“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凡是不符合天意民心的事都要及时制止、及时改正。为此,墨子提出了这样一个交友标准: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对那些不肯帮助别人的守财奴不能当做朋友,对那些不遵守仁道、知识浅薄、不能明察是非的人,也不要与他们交游。在这里,他不仅强调了朋友之间在物质上的互相帮助,同时也提出了在思想上、知识上的互相取长补短。

孟子认为改正错误的主要方法是以圣人为师,“反求诸己”。

同类推荐
  • 尊重儿童权利·译言古登堡计划

    尊重儿童权利·译言古登堡计划

    科扎克以人的基本权利作为论据,认为:“世上没有小孩,他们都是人”,并且呼吁人们尊重儿童的每一天,尊重儿童的无知和认知世界的努力,尊重他们的失败和泪水,以及他们的财物和物质需求。孩子有权保持他原本的样子。雅努什·科扎克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引发我们对于科扎克三个理念的思索——儿童的尊严、权利以及其公民地位。“老医生”希望孩子能够被客观公正地对待。他认为,我们要和孩子沟通交流,聆听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最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时间。在雅努什·科扎克年里,让我们认真思考,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成长为富有创造力、幸福的人。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丁永为编著的《杜威》试图在一个历史的、发生学的视野中,观察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思考和参与的全部过程,以期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杜威教育思想。但同时并不打算“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地把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探究和实践的所有文章和事件都呈现给大家,而是试图选择每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此时期思想特征的文献和事件进行挖掘、比较、概括和综合。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在字里行间中折射出了作者对于“游民文化”“江湖文化”牵动中国社会变迁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索,让读者在“游民文化”和“江湖文化”中发现另一个中国。
热门推荐
  • 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妃息怒:三无王爷宠妻记

    王妃息怒:三无王爷宠妻记

    她,是忠孝侯府一品郡主的嫡女,吃不饱穿不暖爹不疼继母不爱也就算了,还经常遭受小人暗算,朝不保夕。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唱卡拉OK?斗继母,斗老爹,斗兄弟,斗姐妹,斗天下可斗之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她秋云清偏要从生死无望斗出一片新天地。他,是东明国最受宠爱的皇子,可惜除了虚无缥缈的宠爱,无权无势无封地,典型的三无王爷。人人都认为宁王是个纨绔?他欧阳宁偏要搅一搅这皇权的水。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坐看这天下变色,血染山河。遇上了他,便是排除万难也要站在他的身边,欺他便是欺我,辱他便是辱我,伤害他便宰了你全家。爱上了她,便是天下为敌也要用她入怀,伤她害她之人,必以献血为价,抚她心怀。这是一个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故事,男强女强,其乐融融,各位看官可坐好了,且看三无王爷无脑宠妻。
  • 薰衣草物语:刻上的记忆

    薰衣草物语:刻上的记忆

    他原本是被人疼爱,捧在手掌心的美丽小公主,亲眼目睹最亲之人遇害,转瞬间从天堂到地狱。为了复仇,他遗弃小公主身份,抹去之前所有,蜕变重生化作复仇小王子,为复仇不惜任何代价,只要得到金牌保镖的头衔,为复仇添加更大的筹码,也是接近仇人便利通道,他加倍努力朝着目标前行,顺利成为仇人之子贴身保镖,可当见到仇人儿子时,所有一切全被搅乱,内心防线在不断瓦解吞噬,爱恨情仇相互纠葛,宛如薰衣草香气,纠缠难忘却只能默默等待。
  • 世界没有我们看见的那么简单:搜救队的奇闻异事·瀚海迷踪

    世界没有我们看见的那么简单:搜救队的奇闻异事·瀚海迷踪

    在浩瀚无垠的沙海中,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勇战传说中已灭绝的大蜥螈、观看食人大毒蝎的世纪决斗、逃离令人毛骨悚然的黄金蚁群、破解让人癫狂失控的魔音鼓……一切都如此神秘、神奇、神圣。通过这本书,你将与新疆沙漠这一千年来所有最最最隐秘的故事和传说逐一相遇。你会发现——“世界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神秘女人下半身不见踪影,何以让她万劫不复?反复之中,深掩怎样难以言说的豪门恩怨?动听的音乐如何让人踏上死亡之路?真假之间,隐藏怎样的骇人听闻的惊天秘密?每个方向,每颗人心,都是深不可测的险恶秘道!
  • 仙侠情缘之龙女

    仙侠情缘之龙女

    失踪百年的龙珠重现于世,各种族重启纷争,大开杀戒找寻龙珠,人民苦不堪言。方可创世主盘古的后人才能平定这场纷争。
  • 人生弦外有余音

    人生弦外有余音

    《人生弦外有余音》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国文的精选散文集,分别以“文人风流”“艺苑杂谈”为主题,收录了李国文谈文人系列25篇文章,如《孔夫子陈州绝粮》《屈原之死》《东坡原是西湖长》《名士张岱》等。作者将笔触深入那些著名文人的内心深处,关注他们的命运,深刻剖析文人与权力、与时代的关系,从中找到中国文人的独特生存智慧。
  • 追求财富的赢家(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追求财富的赢家(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本系列图书自1999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历经四次修订改版而持续受到欢迎。十年后的这次全新修订,历时一年有余,对各个分册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增加和删改,使之结构更为合理、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活泼,以期成为当代青年素质教育领域具有持续生命力的经典读物。
  • The Hunter and Other Stories
  • 三字鉴

    三字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醒在黄昏(中国好小说)

    醒在黄昏(中国好小说)

    黄昏临至,落山的晚霞很美,一道残阳分散了凄凉的感觉,我抬头望天有鸟儿涙叫,我低头俯地,凄凉的画面也总是一道不失尽意的风景。擦干眼泪往前走,我不知道往哪儿走?哪儿才是我要去的地方?尽管我彷徨,但我还是要走。走去,身上有了汗,才感到自己轻松了许多。作者在复杂的家庭矛盾中苦苦挣扎,找寻不到出路,生活的琐事压得她踹不过气,生活究竟如何走下去,她在思考着,探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