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500000010

第10章 一寻根溯本求自我(7)

既然承认有宇宙这个东西,那么也就是对“有”做了肯定,这在逻辑上称为“正”;不过,这时候的“有”,只是一个观念,它什么属性也没有,所以又可以说它是“无”;“无”是由“有”推导出来的,但它却又是对“有”的否定,这在逻辑上称为“反”;然而应该明白的是,这时候的“无”已经不是纯粹的“无”了,不是什么也没有的“无”,而是“有”中之无,是说“有”没有属性,由此看来,这个“无”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个“有”,而前面说的那个“有”,也就是现在说的这个“无”。所以说,这里的“有”和“无”合成了—体,这在逻辑上称为“合”。

在“有”与“无”的统—体中,既可以说是“有”,又可以说是“无”,“有”可以变为“无”,“无”可以变为“有”,“变”就是合的结果。

在黑格尔的学说中,在宇宙发展的逻辑阶段,“变”是一个关键,因为有了“变”,就可能变出无穷多的东西来。不过,在这个阶段,所变出来的东西,都是一些概念,比如动、静、现有、无限、自有、质、量、度、假象、现象、实在、同一、差异、矛盾、主观、客观、理念、普遍、特殊、个体,等等。

这些概念虽然层次不同,但相互之间都以三一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思维逻辑的网络,为可见的现实世界的展现画出了一幅完整的、无形的蓝图。

这种蓝图展现出来,便成了现实的世界。黑格尔把展现称为“外化”。在黑格尔看来,无论是日、月、星辰,还是动、植、人类,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及现象,其中也包括人类,都是思维逻辑的外化。思维逻辑外化后的自然界是绝对理念或宇宙演化的第二阶段,黑格尔称其为自然阶段。

自然阶段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发展变化同样遵循三一式进行,由时间、空间、物质、热、声、磁、电等逐渐演化,越来越丰茂,越来越具体,之后又先后出现了地质、植物及动物。

人是由动物脱胎而出的。

人从动物中一脱胎出来,便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这便是精神。人有大脑作为精神和思维的自然的物质的基础,他具有情感和灵魂,由此与自然阶段明显地区别开来,进入了绝对理念或宇宙演变的第三阶段。黑格尔称之为精神阶段。

精神阶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发展变化仍然遵循三一式进行,首先出现的是个人自身的精神,比如人的情感、感觉、思考、理论分析,等等。黑格尔称之为主观精神。主观精神的分析、综合,构成社会的精神,比如艺术、宗教、智慧之学,等等。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精神。

然而,不管是主观精神也好,客观精神也好,都是宇宙的原有绝对理念的复苏。

当然,黑格尔的学说并没有到此为止,它还在向原本的绝对理念复归。不过我们说到人也就可以了。

当我们说到人的时候,就可以看出,黑格尔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也是将宇宙分成了两半,一半是无形的理念世界,一半是有形的现实世界,而人是现实世界的组成部分,他的一切行为举止、缘由和依据,都在那形而上的绝对理念中早就存在了,都须在那形而上的世界里寻找答案。

费尔巴哈也是德国人,生于1804年,卒于1872年。他在青年时期,是一个虔诚的黑格尔学说的信徒,认为形而上的理念就是形而下的人的本性。后来,他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认为形而上的理念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人来源于自然界。在他看来,自然界是人的来源,也是人性的本质,他甚至认为人的食物也是人的本质,因为食物是血、心和脑的原始材料。然而他并没有用自然界把人埋没起来,而认为人高于自然界,自然界是非人性的。

人高于自然界的是什么?在他看来,是“理性”、“意志”和心。

这是动物所没有而人所特有的,所以,他把这三者称为人的“绝对本质”。这种绝对本质的具体表现是相互之间的“爱”。因为理性使人类自身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类,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而“爱”是把个人与个人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也只有爱才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然界的动物区别开来,使其居于自然界之上。因此,费尔巴哈又把“爱”视为人的最高本质。

由此看来,费尔巴哈从形而上走到形而下,又从形而下走到形而上,最后将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位置颠倒了一下,认为形而上者是由形而下的东西产生的,是由形而下的东西决定的。

说他从形而上走到形而下,是说:最初他认为形而上的理念产生和决定着形而下的人或人的本质,后来却否定了形而上的理念的真实性,认为人是由自然界产生的,而人和自然界都是有形的、可感知的,都是形而下者,形而下就是一切,没有脱离开有形的可感知的东西之外的形而上者。

说他又从形而下走到了形而上,是说:他又通过人引出了人的理性、意志和心,引出了爱,又以理性、意志和心为人的绝对本性,以爱为人的最高本质。而人是有形的,是形而下者,理性、意志、心和爱是无形的,是形而上者。认为人受着理性、意志、心和爱的支配。

说他将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位置颠倒了一下,是说:黑格尔的学说认为,形而上的理念产生形而下的自然界和人类;费尔巴哈的学说则认为,形而下的人类产生形而上的理性、意志、心和爱。黑格尔的学说认为,形而上的理念可以脱离形而下的自然界和人类独立存在,并决定着形而下的自然界和人类;费尔巴哈的学说则认为,形而上的理性、意志、心和爱不能脱离形而下的人独立存在,说它支配着人只是说它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它是什么样人也就是什么样。仅此而已。

由上可知,将宇宙划分为形而上和形而下,用形而上的世界解释和理解形而下的世界,通过对宇宙和自然的理解来认识人自己,这是西方智慧的特点。

2.形下为基形上为导

西方最高智慧发展到19世纪,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再从形而上到形而下。

它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两位伟人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生于1818年,卒于1883年;恩格斯生于1820年,卒于1895年。两人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为现代人类树立了一面旗帜,为现代人类确立了一种具有历史前导意义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学说的合理成分,并对它们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整个宇宙,还是自然界和人类,就有形的具体事物与无形的法则和条理之间的关系而言,前者是基础,是主体,后者是基础上的建筑,是主体上的附属;没有有形的具体事物作为基础,那些无形的法则和条理就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发挥作用。有什么样的具体的有形事物,就会有什么样的无形的法则和条理,从这一角度来说,有形的具体事物在起决定作用,而无形的法则和条理则居于从属地位。就这种主从关系而言,有形者为第—性,居先,而无形者为第二性,居后。如果我们沿用传统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名称,将有形的具体事物称为形而下者,将无形的法则和条理称为形而上者,那么,上面这种看待事物的,思路便是从形而下人手走向形而上。

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将这种主从关系看成凝固的、僵死的,在他们看来,在具体的有形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变化中,无形的法则和条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们对有形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趋势起着规范的作用,它们是什么样子,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趋势就是什么样子。就规范和被规范的关系而言,无形的法则和条理处在主导地位,而有形的具体事物则处在服从的地位。由此,在分析和判断有形事物存在形式和发展趋势的时候,就须从事物的法则和条理人手,以事物的法则和条理为指导。这种看待事物的思路是从形而上人手走向形而下。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作为宇宙中的一员,他遵循着宇宙的普遍法则存在和变化,作为宇宙中特殊的一员,他又有自己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有的法则和条理。所以,在分析和考察人类的时候,既要以宇宙的普遍法则为指导,又要以人类的特有法则为指导。

作为宇宙中的一员,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就要维护自己的肉体和发展自己的肉体,为此也就要从自然界摄取物质营养,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物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置换。

作为宇宙中的特殊~员,人类从自然界中摄取物质营养,采用的是一种能动的方式,不但直接摄取自然界中的现成物质,而且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物质原料,创造自己所需要的新式物质,由此就形成了他的独特属性,即:利用工具进行劳动;由于劳动的需要而构成社会;劳动产生智慧并推动智慧的发展;社会的存在引发出社会意识,并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在智慧和社会意识的指导下生活。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类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处在不断的进步中,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初动力蕴含在人的劳动之中。由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促使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不断发展,由此产生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式的更替,而共产主义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不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觉悟极大提高的历史时期,是人们最为理想、努力追求的社会。而要实现这样的社会,需要人们的奋斗和牺牲。所以,为实现人类最为理想的社会,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奋斗,人们应该在这种社会意识的指导下生活。

劳动、社会、人们的生活、人们的作为,是有形的事物,属于形而下者;智慧和社会意识是无形的东西,属于形而上者。以劳动和社会为基础,引出智慧和社会意识,这种思路是从形而下到形而上;以智慧和社会意识为指导,分析和看待人们的生活和行动,这种思路是从形而上到形而下。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在借鉴和改造西方传统智慧的基础上,为现代人开辟出了一条通往人生最佳境界的全新道路。这种境界不单是指人类最终要实现的理想社会,而且也指为这种理想社会而奋斗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历程。

3.沟通中西化西为中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西方传统智慧传到中国,中国人以玄学理解它,近代学者严复则以形而上学理解它。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它与中国老子开辟的思维方式属于同一类型,即以宇宙论为指导观察人世,分析人。

同类推荐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模糊性的道德

    模糊性的道德

    本书收录两篇随笔,是波伏瓦存在主义理论入门之作。《模糊性的道德》阐述了存在的双重性,并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作了深刻的思考。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下,波伏瓦开始研读黑格尔、克尔恺郭尔、康德等哲学先驱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提出了“存在的模糊性”的观念。她主张承担自身的存在,争取自由,让我们的存在处于向无限性开放的有限性中。正像那个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不管结果怎样,做你该做的事。”《皮洛士和齐纳斯》一文讨论人类行动的尺度、行动的目的和价值。
  •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是西塞罗给儿子的长信,语重心长、娓娓道来,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思考结晶和盘托出供其参考,启发其深思人生中的各种选择,教子之道堪称后世典范。《论义务》是西塞罗写给他在雅典学哲学的儿子的书信,阐释“义务源于美德”的主题。书中内容十分丰富,列举了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的许多故事,教导人们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包括了西塞罗对自己实际国务活动的深刻体悟和对数百年罗马历史重大事件的认识。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简而美的哲学小史

    简而美的哲学小史

    哲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简单好读,可以一次啃完。不晦涩,不枯燥,激发进一步学习哲学的欲望,让自我的哲学探索变成轻松的阅读消遣。看冯版、胡版《中国哲学史》,罗素、梯利《西方哲学史》前,不可不读的哲学入门书。走进大师们的精神世界,邂逅一场轻松而美妙的思想盛宴。快速读懂哲学3000年发展过程,轻松掌握120位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大师的智慧,已经并正在改变无数人的思维方式。罗素、胡适、冯友兰等大师推荐阅读哲学史。
热门推荐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系我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中的一种,第一辑10种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本书以原著为蓝本,对原著的写作背景与出版过程、主要内容、主要概念、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进行系统解读,对中国社会古今发展历程以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介绍,从而帮助读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 无限穿越征战

    无限穿越征战

    当我们真正面对存在于幻想中的恶魔时,该何去何从?在这无限穿越的战场?唯有战斗,杀戮,才能有一线生机!
  • 完美公主进化论

    完美公主进化论

    【正文完结】她是安斯特沫星的七公主,绝世容貌,过目不忘,却因为天生的银发被冠上了“禁忌”两字。他是北布冽尔星尊贵的王,带着父王的遗志,誓要攻下安斯特沫,却无法对她下狠手。他,星际中让人闻风丧当的冥王之子,甘愿放弃所有的一切,只为护她一世安好。命中的相遇,注定的纠葛。他们都问她,“为了这个从来没有珍视过你的星球,你这么做值得吗?”她的回答始终如初,“你知道吗,这个问题在我的心中从来就不是值得不值得的问题。”当不完美的公主在血与泪中蜕变,当昔日的爱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有——恨,还有遗忘。
  • 龙腾九苍

    龙腾九苍

    自小长大,不普通的家族,不普通的命运.....
  • 娘子不要跑,妖孽殿下来我家

    娘子不要跑,妖孽殿下来我家

    回想自己的不堪前世,18岁的莲烟作为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宋天昀是没有怨恨,哪怕她的爱情从头到尾是场算计,她也不会怨恨宋天昀,可是26岁时候的莲烟,已经把这份爱情埋在了墓地里,面对躺在自己怀里姐姐的死,还有在战场上哥哥无故的战死,那时候的莲烟对于宋天昀恨不得把他大卸八块。重生之后的莲烟,她倒要看看,那个不是嫡出的宋天昀没有她和应府的帮助到底有什么本领让四皇子登上皇位,名满天下,这一世的莲烟,她要扭转乾坤,帮太子煜登上属于他的皇位
  • 不小心做了亲王妃

    不小心做了亲王妃

    亲亲抱抱举高高!黏人精王爷越来越放纵,难怪这么放肆,竟然先斩后奏请赐婚?惹出天大的麻烦,别怕,本王给你兜底。全世界都放弃你,无妨,本王给你依仗。王爷逼婚,她亲手射出三支箭:挡我者,死!“本王的王妃烈了点,还得好好调教。”腹黑王爷给与无条件的宠爱,宋瑾瑜,你所背负的一切,我都陪你!
  • 赵焰:晚清三部曲

    赵焰:晚清三部曲

    《晚清三部曲套装》由《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李鸿章》和《晚清有个袁世凯》组成。赵焰,当代作家、学者,以东西方文明比较的视角致力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作品极具历史感和人文情怀,文笔富有现代感和穿透力,在写作界有“中国茨威格”之称。著有“晚清三部曲”,《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七本,以及长篇小说“娑婆三部曲”(《无常》、《彼岸》、《色与空》)等。
  • 遇见穆先生(锐·小说系列第三辑)

    遇见穆先生(锐·小说系列第三辑)

    《遇见穆先生》收入深圳青年女作家旧海棠七部中短篇小说。七个故事,或讲述一对邂逅在古村的中年男女,他们结伴寻访岭南故居老宅,时空忽似倒置,千回百转终于相见;或讲述在沿海城市跌宕谋生的打工男女,曾目睹恋人惶惶受难后消失人海,青年便用十年奋斗来找寻失去的恋人和旧日时光。
  • 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本书精选了50多部堪称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名著,对于每一部都设置了“华文导读”、“趣味延展”、“理论精读”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对所选取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华文导读”对作者的生平、成就、主要著作等信息做了简单介绍,是读者对所选取的著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趣味延展”介绍了与名著或作者相关的一些逸闻趣事,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同时又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理论精读”部分精粹阐述了名著的理论要点,让读者既不必纠缠于原著晦涩的文字,又能把握名著的理论精髓。想这些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 湘烟小录

    湘烟小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