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500000031

第31章 名利富贵皆烟云(1)

老庄意境产生于两千数百年前,由于时代性的限制,我们不能指望它含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思想,因为这种思想,作为为人民服务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在近现代社会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产生。

不过反过来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思想,只是现代的最高人格标准,只是现代人格的时代标志,只是时代先行者们的人格目标,只是时代对现代人提出的一种修养要求。如果说得客观一点,真正将它作为自己人格行为准则的,还在少数。大多数人只是将它作为未来的理想人格来看待,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则更注重于个人的物质利益。还有一些人,虽然在口头上也在讲为人民服务,也在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可是一旦遇到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矛盾时,则把关系颠倒了过来,作出损人利己的事情。且不说那些本来就自私自利的人,更不说那些社会的蠹虫。

也就是说,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有相当一批人有待引导,有待塑造。当然,如果他们能够逐步接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够逐步树立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格自尊,那自然最好;如果他们一下子还难以接受这样的引导,老庄意境则不失为一剂良药。

就一般人而言,之所以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误人歧途,在很多情况下,都与名利富贵脱不了关系。而在这些方面,老庄意境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在人的面前展示出一个新的天地,它虽然不能引人奋进,将人直接导人现代人生最有价值的航道,但却含有超时代的真理,能开阔人的眼界,扩展人的心胸,消除人的邪念,平衡人的心理,使人活得潇洒自在,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如果将老庄有关于此的意境归纳成一句话,那就是“名利富贵皆烟云”。下面我们分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名誉面前的辩证思考

名誉,在人们的心目中,当然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人格自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名誉都无所顾忌,那他也就失去了羞耻之心。失去了羞耻之心,也就成了“无耻之徒”。何谓“无耻之徒”?如同禽兽之人是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也就成了一句骂人的话,不但好人不愿担此恶名,就是坏人也不愿意。

由此可见,羞耻之心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名誉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有鉴于此,所以,维护自己的名誉,在一般人来说,那是正常的心理要求,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

现在的问题是,不少人在维护自己的名誉方面存在误区,不知道名誉的实质是什么,不懂得名誉的源渊在哪里,不知道如何求得名誉,不懂得如何维护名誉,因此往往闹出笑话来,甚或闹出人命来。结果,或许名誉的称谓得到了,而真正的人格却丧失了;或许不但名誉的称谓没得到,而且连自己的性命也搭上了。

就拿对待职称来说吧:

专业技术职称,本来是一个人在某种专业技术领域达到某种水平,具有某种能力,作出某种业绩的标志。这种标志既包含着社会的承认,社会的回报,又包含着个人在此领域的潜心磨炼和艰苦奋斗,它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正因为如此,所以与之相伴的是社会的尊敬和个人的自尊。

可是,一些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只看到它那成功之后闪射的光辉,看不到它那熔铸过程经历的艰苦;只想得到它给人带来的光荣和尊重,不愿付出那必须付出的辛勤和劳苦。所以作出了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蠢事情。

剽窃抄袭以增加科研成果者有之,虚报浮夸以提高晋升几率者有之,请客送礼以拉拢领导者有之,后门托情以游说评委者有之。于是乎出现了一些技能低下的高级技术人员,漂浮起了一些知识浅薄的高级专业人员;而未能如愿的人又如何呢?消极沉寂者有之,骂爹骂娘者有之,投水轻生者有之,持械行凶者有之。

这样一来,不但把名誉的称谓与它的实质颠倒了过来,将名誉的结果与它的塑造过程割裂了开来,而且也将名誉自身掏得空空的,使它失去了社会价值,成了一张画皮。且不说为此丧失生性命有何意义。

对待职称如此,对待其他的名誉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以虚代实,以假代真,图其虚名而弃其实质。

对于这些人来说,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熏陶一下,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只怕是阳春白雪,和之者寡;退一步说,用老庄意境熏陶一下,也不至于走到这种地步。

老庄意境有何见地?请看下面的论述。

1.道隐无名善贷且成

按照老庄的意境来分析,名誉,只是人生价值的标志,而不是人生价值自身。人生价值自身是什么?是对他人的奉献和给予。一个人对他人奉献的越多,他人也就越是需要这个人,那么这个人的存在也就越有价值,这个人在他人的心目中也就越是高大,越是尊贵。

为什么?因为大道的价值就是这样的。老子说: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意是说:大道自身是没有形象,没有名称的。可是只有它在那里默默无闻地给予、奉献,不但生出了天地万物,而且拿出自己的营养来养育天地万物,使天地万物得以生长、发育,以至有所成就。可是它自己却无所索取,自然而然。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天地万物都非常尊敬它,珍陪它。

也就是说,价值不在于名,价值在于奉献;无私奉献,无名也尊。大道就是这样。

大道是人类的源头,是人类本性的渊源,是人类行为的楷模,是人类效法的榜样。大道是这样,人类也应当这样。这一点老子说得很明确,那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以大道为榜样,就应该只想到付出,不求取名声。不求取名声,名声自然会来到;求取名声,名声永也得不到。因为名声是奉献的结果,奉献是名声的成因。奉献就好比身形,名声就好比影子。有了身形,影子自然而然也就存在,想要去掉也去不掉,而没有身形,影子也就不会出现,想要得到也得不到。老子将奉献与名声的这种关系视为自然的关系,认为只有遵循着这种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伟大价值,也才能得到天下的归附和拥戴。他说: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也就是说,越是付出,天下越是拥戴;越是不求名声,越有伟大的名声。

老子在人间为人们树立了榜样,这就是遵循大道而行的圣人。在他看来,圣人都是这样的人,一心想着的是他人,唯独没有自己,把自己放到最低下的位置,不辞劳苦,不辞羞辱。可是,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得到的是天下的爱戴,得到的是天下最高的名誉——“圣人”。他说: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抱一为天地式”,意谓遵守大道而为天下人作出榜样。

“不自见,故明”,意谓不表现自己,所以才显出了自己的光辉。

“不自是,故彰”,意谓不自以为是,所以才成为人们的榜样。

“不自伐,故有功”,意谓不自我炫耀,所以人们才肯定他的功劳。

“不自矜,故长”,意谓不骄傲,所以才得到了天下最高的声誉。

总之,正因为圣人与人无争,处处谦让,所以天下谁也无法与他相比,谁也无法得到他所得到的声誉。

老子对这一道理作了理论性的总结。他说: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誉无誉。

其意是说:尊贵起始于卑微,高大奠基于低下。想要得到尊贵,就要勇于做那服务于人的低微事;想要达到高尚,就要从小事上进行修养。达到最高声誉的人,从来不去追求声誉;不去追求声誉的人,才能达到最高声誉。

名誉只不过是人生实在价值的标志。人生活得有价值,名誉也就自然而然地来了;人生活得无价值,名誉求也求不来的。强力求来的名誉是虚假的,虚假的名誉圣人是不取的。

这是老庄意境关于名誉的见解之一。老子作了理论上的阐释,庄子又用寓言故事作了表述,并将名誉与人生真实价值的这种关系归纳成一句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故事说:

尧让天下于许由,日:“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日:“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其意是说:尧帝想要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他说:

“先生已经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了,还让我来代替先生,那我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名声吗?可要知道,名声只不过是实在事物的附属之物,难道我就为了得到这附属之物吗?我要这附属之物干什么呢?要知道鹪鹩将巢筑在深林里面,虽然树木多得数也数不清,它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树枝而已;鼹鼠饮大河里的水,虽然水深数丈,它所需要的只不过是喝满自己的肚子而已。我处在天下,天下虽然很大,我所需要的不过是一碗饭、一身衣而已,天下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您还是快快回去休息吧,我的君王!厨房里的厨师虽然不愿意做饭了,主管祭祀的人也不能放下自己的工作去代替他呀!

这里明确地点出,名声不过是实在事物的附属之物,附属之物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是无用的。

庄子还直接表白了不图虚名的意境。他说: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休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其意是说:不要做荣名的得主,不要做计谋的渊薮,不要做肇事的首领,不要做智慧的主谋。将自己的心境完全融化在那无穷无尽的大道之中,到那无形无象的境界去漫游。完全遵循着那自然的天赋,而无所谓得否,所谓的得否都像那眼前的烟云一样,只是一片虚无。完全与道融为一体的人,心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外物来到了它的面前,就自然而然地照了进去,照进去了就照进去了,并不是镜子有意要迎接它们;外物离它而去,就自然而然地从镜子之中移了出去,移出去就移出去,并不是镜子有意要送它们出去的。是来是去,是短是长,对于镜子来说,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随应,对外物的形象没有一点儿歪曲和隐藏,是什么样子就映照出什么样子,正因如此,所以它能容纳一切物而自身永不损伤。

对待身外之物都应如此,其中也包括名誉,所以说“无为名尸”。

“尸”,在这里是主体之意;“名尸”,亦即名誉的得主。

“无为名尸”,是说不要追求名誉,通过追求而得到的名誉是虚假的。虚假的名誉会给人带来危害,随其自然,任其来去才能终生平安。

2.图于虚名有伤于德

老庄认为,虚假的名誉会给人带来危害。其中一大危害就是有损自己的人格。结果是,名誉有了,人格没有。这样一来,名誉不但不再是人生价值的标志,反而成了卑鄙无耻的象征。

庄子立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以仁义为例,对虚假之名的危害作了深刻的剖析。

在庄子看来,仁义这个名称本来是品质高尚的标志。一个人施惠于人,加爱于众,大家拥戴他,热爱他,所以给他一个崇高的名誉,称其为仁义之人。由此可见,获得仁义之名,本不是仁义之人的出发点,而只是人格高尚自然形成的结果。

可是世间的事物就是这么奇怪,坏的东西有可能变好,而好的东西也可能变坏。由于仁义的称谓如此美好,如此尊贵,所以也就成了一些人争相追求的猎物。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高风亮节去铸造自己的人品,而是使用权势,玩弄手腕,窃取仁义之虚名,把它高高地戴在自己的头上,作为装潢门面的幌子。这样一来,仁义的称谓在一些人的身上便变了质,不再标志高尚,而是标志卑鄙。

庄子认为,他所生活的战国时代,世风日下,天下无道,这种情况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在这种世道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不但窃取了高位,而且也窃得了仁义之名,使得仁义之名完全失去了原本的光辉,与人的纯真本性大相背谬。仁义的虚名不但害了社会,使得人们难分白黑,而且也害了求取虚名者自己,使他走向堕落,沦为窃贼。

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追求名誉,就越是远离自尊。

为了表达这样的思想,庄子编造了一个盗跖怒骂孔子的寓言故事。故事说:

盗跖是一个大强盗,聚集了九千名徒卒,横行于天下。袭击诸候,破门入户,掠人牛马,抢人妇女,只要是钱财则取之,从来不讲究亲情,不顾及父母,不考虑先祖的荣誉。所过之地,大国则坚守城池,不敢开门;小国则缩于内城,严阵以待。老百姓为此可受了大苦了。

孔子为了使他改邪归正,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劝导他。

当孔子找到盗跖的时候,盗跖正率领着他的徒卒们在泰山的北坡下休息,嘴里还嚼着煮熟的人肝,吃得正可口呢。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本书是作者继对中西文化问题深入反省之后,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心性理论研究的成果。此书被看作中国哲学人性理论的发展史。其与徐复观的《中国人性论史》堪称当代学术之双璧。全书以纵贯的方式,由性之原义和性论之起源一直叙述到清代儒学的心性论。在本书中唐先生以“性”之从心、从生,引出人性的自然生命以及虚明能动二重性。再引出中国人性的消长与互动,显现其非常机智与深刻的哲学眼光。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探究

    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探究

    本书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出发,试图重构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的基本体系。从一般层面上,依据人权的层次划分和范畴归属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和表现形式,将人权分为应有人权、社会人权、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通过四维视角的透视,大致把握人权的内在规定和整体结构;从具体层面上,重点论述人权的外在关系和发展依据,即人权与自由、民主、法治、政治的基本张力及其协调;最后,揭示人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及其实践途径。
热门推荐
  • 修真之召唤万灵

    修真之召唤万灵

    一个小兵,因为一次意外的被召唤,来到了大宇修真界…………
  • 终君别

    终君别

    四方天下,三国鼎立,狼烟四起,民不聊生,权势阴谋,明争暗斗。穿越而来的楚凝若女主光环却时常停电,在这样一个人吃人的世界里,唯有更狠方能生存。朝局动荡,无数人盯着龙椅眼红,两国夹击腹背受敌,楚凝若披挂上阵,征战沙场浴血厮杀,她用无数英灵的鲜血,为自己的弟弟铺平了一统天下的道路。新皇登基群臣不安,身为掌政公主垂帘听政,却忘了初心,滔天的权势怎么可能轻易舍去?但终是抵不过造化弄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全能女神的直播日常

    全能女神的直播日常

    空间百年磨练,一朝回归现代;莫名绑定系统,直播女神上线!哪知路到中途,位面发生异变;星际修仙神界,位面开始融合!且看女神如何应对,再看男主如何追妻,火葬场什么的不香吗?
  • 天峫神兵

    天峫神兵

    天劫将至,最后居然是一场阴谋!尚重天上,南宫家废物南宫诀羽之子--南宫林诺,被天邪附体,成为一代邪神,由于从小没有见过父母,所以天生寡言,为了在这个世界上能生存下去,所以学会了生存之道,在这个世界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征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使传说

    天使传说

    云浮是巫族的公主,因背叛约定与尘颜成婚而酿成大祸。三个情同手足的好姐妹与尘颜一起堕入轮回的宿命。现世的汐儿酷好时装设计,是一个无以伦比的倒霉蛋、超级背后(背时天后),只到十八岁生日那天遇到了命中注定的两个少年,她的命运发生了不可思议的逆转。但是,在宿命的轮盘中,谁才是那个命定的人……白翼天使来的不是时候,将会酿造一个美丽的错误,执着勇敢的汐儿为了心中的梦想踏入轮回的轨道。无畏的爱,是她唯一的筹码,迈出那一步,就已注定结局……
  • 隐婚谋爱:老公,手下留情

    隐婚谋爱:老公,手下留情

    慕清和一直以为,江简是个正直坦诚的人。可最后才发现,他满口谎言、阴险狡诈,把她当猴一样耍。有一日,江先生身负重伤,抓着她的手不肯放开。“从始至终,爱你之心不曾有假,可以命起誓,天地为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