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600000007

第7章 《道德经》意释致用(6)

【致用】

行“道”时必须善于抵御各种诱惑。最具有诱惑力的是财货。领导者并非不应该致富,但要的是符合“道”的致富。所谓符合“道”的致富,就是把自己的致富建立在民众致富和公共财富充裕的基础之上。偏离“道”的致富是以民众贫困、公共事业颓败为代价的致富。这种富裕不可长保。

§§§第五十四章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意释】

善于建设家族的不会使家族倾覆;善于守护家族的不会使家族从手中脱落;这样的家族子孙奉祀历代不绝。

用这种善建善守的精神修身,修出的“德”是真诚的;用之来培育家族,全家族都洋溢着德的气氛;用之来培养一乡,这个乡的德会成为各乡的楷模;用之来引导一侯国,这个德在侯国中的表现形态丰富多彩;用之来引导天下,这个德会在天下普遍流行。

推行这种善建善守的方法要因顺所针对的不同对象的自然,即根据个人的情况对待个人,根据家族的情况对待家族,根据一乡的情况对待一乡,根据一侯国的情况对待一侯国,根据天下的情况对待天下。我怎么知道整个天下能够治理到“善建”、“善守”这个程度呢?就是因为使用了这种方法。

【致用】

在整个国家推行一项事业,必须因顺各地区各阶层生活的特点。我国曾强迫农民成立人民公社,吃大锅饭,废除农贸市场,给农民带来灾难。现在一些干部为建新农村不顾本地村情、乡情、县情,强迫农民盖别墅。结果别墅不实用,只能在里面养牲口、存粮食,农民还为此背上沉重的债务。真正对人民有利并能够持续发展的事业,都是做到了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恰当地结合。

§§§第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玃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腹作,精之至。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意释】

含德深厚的人,如同初生婴儿,骨软筋柔而不僵;小腿乱踹,拳头牢握,不是因为毒虫螫他、猛兽撕咬他、猛禽搏击他;小生殖器凸然勃起,不是因为懂得男女交媾。这些都是自身生命力旺盛喷涌激发的突出表现。整日啼哭而嗓音不沙哑,这是自身生命力柔和性的突出表现。

懂得了柔和性就是永恒,懂得了永恒就是聪明。在柔和之外人为增加养生是一种妖祥。内心人为动气那是强行做作。人为增加养生和强行做作只能得到虚假的强壮,接踵而来的就是衰颓。这种生命力的获得不符合“道”,不符合“道”者很快就会死亡。

【致用】

一项新的事业越是不受外界力量的左右,越说明其生命力强。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婴儿的蠕动是生命力的涌出。其生命力的涌出是自身必然性的表现。但是,这并不是说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可以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必须遵守客观规律,不能在规律之外人为地拔高什么,制造什么。一项事业如果是靠超出规律,甚至破坏规律人为地制造出来,必然没有前途。

§§§第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意释】

有智慧者不说话,喋喋不休地说话者没有智慧。阻塞表现小聪明的窗口,关闭表现自己精明的大门,磨平棱角,心态平和,柔和其外形,与人顺应同化,这是玄妙的融通境界(“玄同”)。进入到这种境界,不能被亲近也不能被疏远;不能被利诱也不能被加害;不能被升高也不能被降低。所以这是天下最高贵的境界。

【致用】

“道”是万物的根据,故与万物无抵;深藏在万物之中不自我炫耀,故不刺激人的耳目感官;是客观必然性,故非亲疏利害贵贱所能动。行“道”者应模仿“道”,躲在万物背后激活之、融通之。不求光彩夺目,不惧危害加身,一心行“道”。心无嗜欲,故利害荣辱无动于衷;融通万物,使对手于我无所加其害。如此境界才是真正的高贵。

§§§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正;我无事,人自富;我无欲,人自朴。”

【意释】

通常治理国家使用正规固定的法则,打仗则用奇计、出奇谋,但真正掌握整个天下还是要“无为”。我怎么知道是这样呢?理由如下:天下忌讳太多,民众因忌讳而不能放手谋生、为不触犯忌讳而多消耗财物,所以更加贫困。天下人攫取私利的花招很多,互相算计,结果国家日益昏乱。天下人发明了许多超越日常生活需要的技术,结果精巧的奢侈品花样翻新地出现。统治者越来越频繁地向老百姓宣示法令(“法物”),盗贼们听多了,知道这是统治者无能的表现,反而不怕,作案的盗贼越来越多。所以,圣人有言:我行无为之道,民众即循其正常需求自我生育养长;我清静无为不在民众面前作秀玩花样,民众自然不会为应付我而走邪道;我不于“道”之外为张扬自己再生事端,民众不会为应付我而加大支出,自然能够富裕;我没有过多的欲望,民众就不会仿效我,生活自然朴实。

【致用】

如何做到“无为”?尽力找到群众“自化”的路径。何为“自化”的路径?就是行事要适合每个人的秉性,使人与人之间互不妨害,按水到渠成的方式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偏离此的一切要求都非“自化”。可是,让领导人做到“无为”很不易。领导人掌握着充足的资源,具备优先自我实现的条件。一有外界环境的诱惑,很容易昏昏然,自以为能主宰一切,一意孤行,偏离客观规律地任德、任法、用兵,不考虑群众的“自化”。所以,对领导人修炼的要求高于普通人。

§§§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其人醇醇;其政察察,其人缺缺。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熟知其极?其无正。政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曜。

【意释】

统治者为政宽厚,百姓就淳朴;统治者为政苛察,百姓就狡黠。灾祸为幸福所倚赖,幸福中潜伏着灾祸。谁知道最终是祸还是福?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结局。正的换个角度看就是斜的,善的换个角度看就是恶的。世人沉迷于片面的拘泥已经很久了。所以,圣人以融通的方式处世,方正而不让人别扭,有棱角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有光泽而不耀眼。

【致用】

一般说来,生活中所遇之事除个别极端者外都有好坏两方面。若待之以善,则对方善的方面就会突出出来,如老子所说“其政闷闷,其人醇醇”。若待之以恶,则对方恶的方面就会突出出来,如老子所说,“其政察察,其人缺缺”。但这绝非是提倡处处做顺水之人。方正、棱角、直率仍必具备,只是表现方式是融通的,即方正而不让人别扭,有棱角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有光泽而不耀眼。

§§§第五十九章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意释】

治理民众顺服天道最好像农夫(“啬”)那样。农夫种田时什么事都按照自然的需求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充分,治理民众顺服天道就有了厚厚的道德积累。有了厚厚的道德积累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其前途不可限量。前途不可限量就可以掌握国家。把握了国家的根本,统治者的命运就能长久。以上讲的就是国家根基深固、国运长久的道理。

【致用】

农民种田的最根本点是顺应自然。这种对自然的顺应不仅仅是在种地开始以后,而且是在播种之前就已厚积了顺服自然之德。同样,一个领导干部在做出遵守客观规律的事情之前,先应培养自己自觉遵守客观规律的秉性。这个秉性是能够长久做好工作的根本。

§§§第六十章

【原文】

治大国若亨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得交归。

【意释】

治理大国要像煎小鱼一样,别翻来翻去瞎折腾。统治者以“道”治天下,迷信活动的神性就发挥不出来了。不仅迷信活动的神性发挥不出来了,即便神性本身也不伤害人。不仅神性本身不伤害人,传说中有神性的圣人也不伤害人。神性和有神性的圣人都不伤人,所以各种好的品德都聚归于以“道”治天下。

【致用】

领导者只需行“道”,不用乞求“道”之外的神灵。重用能人也应在“道”的范围以内。自称有神性可超越“道”的能人绝不可任用。这种能人也没有能力加害用“道”者。

§§§第六十一章

【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牡常以静胜牝,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如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此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意释】

大国肯于谦恭低调,则能成为天下安定之根,为天下人心所归。(“牡常以静胜牝”,应为“牝常以静胜牡”。)雌性常能以静战胜雄性,因为静就是谦恭低调。所以大国能在小国面前谦恭低调,就能使小国乐于归顺;小国在大国面前谦恭低调,则会使大国善待自己。所以或者谦恭低调使人归顺自己,或者谦恭低调使人善待自己。大国不过是想容纳小国,小国不过是想见容于大国。要想两者各遂所愿,大国宜先谦恭低调。

【致用】

领导者在下属面前居“下”并非是让位于下属,而是在人格上尊重下属,礼贤下士。下属在领导者面前的居“下”,并非卑躬屈膝,奴颜谄媚,而是在原则的基础上服从领导、忠实履行职责。在两者的关系中领导者应首先居“下”。

§§§第六十二章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不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勉,故为天下贵。

【意释】

“道”是万物之精灵。善良是人的宝贝,违反“道”所导致的不善良是人被淘汰的原因。好听的话可以换得尊敬,好的行为可令人景仰,人若是不善,众人弃之犹恐不及。所以,统治者自立为天子、设三公之职,即便享有捧玉璧为先导、驷马驾车随后的最高规格礼仪,不如坐而弄清这个“道”。古人为何以这个“道”为最珍贵?岂不闻它能让你有求必得、有罪得赦吗?所以“道”被天下人视为第一珍贵。

【致用】

领导者不能只看重名号、地位、礼仪、器物等刺激耳目的有形要素,更应珍视“道”这一淡而无味的无形要素。有了“道”一切有形要素才能被激活;没有“道”,有形之物如无根之木,终将枯死。

§§§第六十三章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意释】

为从不明显的为开始,事从不明显的事开始,味从尝不出的味开始。大起于小;多起于少;恩德起于怨恨。解决天下难题要从容易处入手;做天下大事要从细微处入手。天下难做的事必起于容易之事;天下大事必起于细微之事。圣人始终不以做大事自居,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轻易地做兑现不了的允诺必缺乏信用,经常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必然经常碰到难题。所以即使是圣人也会把事情看得很难,因此最终反而不难。

【致用】

领导者不能轻视小事,因为大事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大事的基础是小事。不仅如此,在老子内心深处,当时的小事其实就是大事。统治者眼中的小事就是民众的衣食住行;统治者心目中的大事是国政权柄。其实,国政权柄的基础就是民众的衣食住行。今日领导者只把事业发展的大方向大原则当做大事,往往忽略细节。其实许多细节就是大方向大原则的存储器和实现的环节,若不加重视,大方向大原则将被掏空。

§§§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意释】

治理社会的统治者应注意:局面尚平静时容易把握,事变尚未显露时容易谋划。尚脆弱的东西容易分解之,尚微小的反叛容易驱散。要在不安定的因素没有发生时提前预防,要在动乱还没有出现时主动采取治理措施。

同类推荐
  •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
  • 别在意别人走多快,专注于自己走多远

    别在意别人走多快,专注于自己走多远

    这个世界有时像个漩涡,稍不留意就被卷入其中。你看着大家都在做的事,听着大家都在说的话,不知不觉,你也成了别人口中的“大家”一员。突然有一天有人问你,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就像被远射灯照射的迷途小鹿,一脸茫然与惶恐。你似乎什么都想做一点,又好像什么都做不了。一时间,专注成了一件难事。有人相伴固然很好,但别让太多嘈杂迷失了自己;有时候你需要关上一些窗户,独留一扇自在呼吸。专注你想做的事,心无旁鹜且乐在其中。
  • 施米特文集:论断与概念

    施米特文集:论断与概念

    施米特称,“德国问题”乃为“20世纪重大问题”之样板;立足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自编政论集,为现代性问题展开思想斗争。《论断与概念》是施米特生前自编过的两部政论集之一,包含讲演、书评、法庭陈词等,涉及范围广泛,如公法、政治思想史、国际和国内政治,立足于德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施米特从作为现代性问题的“德国问题”出发,纵横捭阖,针对国内政治思想的混乱,尤其针对帝国主义对德国的压迫,展开了思想上的政治斗争。施米特称“德国问题”为“20世纪重大问题”的样板,此书对于中国学人思考“中国问题”应有诸多启发。
  • 发展伦理研究

    发展伦理研究

    本书研究对象是发展伦理学,从两个向度展开,一是范式与理论研究,对发展伦理学的范式与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力图呈现、拓展发展伦理学的主要范式、基本构架、基本视域等的构成特点及创新可能;一是现实与问题反思,以经过反思的发展伦理学为视域,对一些重大现实与理论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力图呈现、拓展发展伦理学关注现实、反思现实、切入现实的可能张力。
  •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论述了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发展历史,学园的历任园长(包括亚里士多德、安德罗尼科等)的历史贡献和成就。同时,论述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等。本书一方面历时性地阐明了柏拉图《对话录》和《法律篇》中模糊不清的方面(既包括原始手稿,也包括直至16世纪末期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译文),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一些关于解读柏拉图《对话录》思想理论和知名评注引起关注。本书的翻译填补了希腊柏拉图学园在国内的空场,对于希腊哲学专业和热爱希腊文化的爱好者,了解柏拉图学园的历史和希腊文化在环地中海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朕法

    朕法

    虞朝末年,群雄并起,东海诸岛推举武氏为皇,建立武国。南方富饶之地为杨氏窃据,建立楚国。西方三川之地被刘氏霸占,建国为蜀。京畿之地成曹氏囊中之物,建国为魏,北方大地被石氏一统,立国为赵。草原大地被成云部统一,建立云国。极西之地的蛮族在凯撒的带领下,建立沙罗帝国。天下七分,烽烟四起,战乱不休,民不聊生。
  • 江湖大写意

    江湖大写意

    背着钝刀九斤九,用神兵蚩尤戟挑起货担,本想做一个快乐货郎的少年,却走进了一卷浓墨重彩的江湖大写意。
  • 且以深情度岁月

    且以深情度岁月

    五年之后,当安辰再次遇见曾经“丢失”的恋人,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七月,你好。”后来,左依晴告诉七月:我和余阳,终究是赢了时间,输了岁月,祝你幸福。当曾经的秘密被揭开,整整“逃”了五年的七月,又该何去何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创业从美食开

    创业从美食开

    叮!恭喜您被《最后一个帝国》系统选中,请选择以下开局模式1.美食体系。2.金融体系。3.文学体系。这个系统有点强,嗯……我想全选。
  • 都市最强打脸升级系统

    都市最强打脸升级系统

    (爽文,搞笑)灵气复苏,武道崛起,江夜得到了一个装逼系统,装逼才能变强,从此走上了装逼升级的不归路。“我的老婆很漂亮?国民女神?不好意思,我这人脸盲,我喜欢她只是因为她的优良品格。”“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修炼,想输一局,就那么难吗?”“长得帅,实力强,还有钱,这些都是天生的,是我的错吗?”“叮!恭喜宿主装逼成功,奖励武帝修为,奖励神阶上品功法,奖励九转金丹!”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毕达格拉斯、希波克拉特斯、希帕克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祖冲之、郭守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夜月若梦

    夜月若梦

    这是一个建立在未来科技世界与其定义的玄幻星球碰遇大背景下发生的故事。按轻小说的行文模式看大概会好理解那么一点。另外请无视书名。
  •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