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800000010

第10章 修行观(1)

《中庸》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诚然,当人人以身示道,个个大德不德,试问还需要修道正德吗?

恐怕提出“道德”这个概念也是多余的。可是,人类离道已远,正如老子哀叹的那样:“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孔子对此也深有同感:“道其不行矣夫。”于是乎才倡导:“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为修身立命的一个基本方针。儒家以《大学》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世界大同的三纲领;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是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那么老子又以什么作为天地人合一的宗旨呢?

一、得一

何为一?老子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天地万物生成之总原理,“一”是道所生,所以“一”可以代表道。故宋代林希逸注曰:“一者,道也。”万殊不论大小,凡不得此“一”,即不存在,因为“一”即是道,它在天地万物未有之前就已存在,由它生出天地万物之后,便在它的准则下周行不殆。

《道德经》得一章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自古以来,凡是得“一”者,其情形如此。天得此“一”之道,则高远而清明,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春夏秋冬皆由其生发,周而复始依其规律而井然有序。地得此“一”之道,则宁静而不摇撼,地载于下,河山归位,发挥自然。神得此“一”之道,则充实无间,变化无穷,微妙不可见,不怒而威,不感而应。空谷若得此“一”之道,则充满生机而生万物。身为万物之长的王侯若得此“一”之道,必能正心处己,诚意处物,仁民爱物,使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反之,若上天不得此“一”,必不能清明,分裂而不能圆覆于上,致使有星移宿易、星辰不顺、五行错乱、四序失和等现象。若大地不得此“一”,必然有山移地动,河竭旱涝,万物不能生长而无法宁静之象。若神不得此“一”,必然有不灵验之果,感之不应之象。若谷不得此“一”,便枯竭而不能盈。若王侯不得此“一”,则无以为尊贵,再无法为天下人之楷模,亦愧为“天子”之称。

可见,一切都不能离开“一”,“一”在其中运行,才可自然而然。故《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沩山大师一日筛米之时,不小心掉出了一粒米,他从地上拾起这粒米对众弟子说:“你们不要小看这粒米,百千粒米尽从此粒生。”六祖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乃数之元,理之始,一数立无数不立,一理真,无理不真,万物均赖此“一”而成,故得一即无所不得,知一即无所不知,了一即了万。这个“一”是道之妙用,佛日:一本散为万殊,万殊合归一本。

既然万物出于道,皆为道之妙用所生,那么最终也要回归于道。就像我们白天出门工作,晚上下班也要回家一样,所以“回家”乃修行之要旨,也是世人来此世间最重要的一件事。

有一个武林中人发现一个千年古洞,据说这个古洞中有一处巨大的宝藏。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在武林中传开了,整个武林为了这处宝藏而开始了腥风血雨,仅仅三天时间,这个洞的洞口、洞中已经尸体横陈,有许多人丧命。最后只有一个人杀出重围,战胜了所有敌手,独自一人进入了这个千年古洞,洞中血折迂回,他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找到了洞的最深处,只见宝物堆砌如山,将里面映射得金碧辉煌。他冲进里面,躺在宝山上大声呼喊:“从今以后,这些就都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了。”他就这样带着满意的笑容,满身覆盖着宝物睡着了。当他醒来后,他开始装着第一批宝物出洞,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来时的路,就这样找了七天七夜,最终因为精疲力竭又没有水和食物,而倒在了山洞里。

世间人为了追逐“宝藏”而展开争斗,为了得到“宝藏”而失去了生命。最后自认为得到一切,却迷失来时路,最终葬身于这些“宝藏”当中。世人每天为了追逐名、利、恩、爱这些“宝藏”而疲于奔命,不也是不仅没有得到,反而迷失了回家的路吗?

“得一”只是强说,“家”仍在原处,道本无动摇,本来就没有失去,何谈“得”呢?说“得”是因我们走得太远,迷失得太久,已经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回去,只好在“识途者”的指点之下,最终找到正确的路径。

萤火虫非常羡慕路灯,因为它的光芒在路灯下是微不足道的。于是它便去赞美路灯:“路灯伯伯,您的光好亮啊!我好羡慕您啊!”路灯说:“我有什么可羡慕的,我的光都是发电厂提供的,只要月亮一出来,我的这点光就黯然失色了。”萤火虫又去赞美月亮:“月亮娘娘,您的光好亮啊!我好羡慕您啊!”月亮说:“我有什么好羡慕的,我的光都是太阳给的,太阳一出来,我就不见了。我倒是很羡慕你,因为你发出的光芒虽小,但它却是你自己的啊!”

我们自身当中就有一颗宝珠,不但可以自照,还可以照人。

有诗为证:“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二、复一

既“得一”就要努力修持,使之不堕,故称“复一”,即恢复其本性光明之意。人皆有一宝珠受尘垢遮挡,失去本来光明,复一之宗旨即“返本还源”。

老子日:“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天下万物拥有同一个本源——道,道乃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既知道生万物,人又是万物之一,当知道自己的“母亲”就是大道之时,就应该明白做人的立场与天赋,效法天地之无私,牢守大道母亲,依道而行德,不违天理人事,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

老子云:“使我絮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如果我找到了道,并认定了道的宝贵,便要时时处处行于光明大道之上,远离那崎岖与诱惑,以免走人邪径。

鲁君听说颜阖是一个有道的高人,便派了使者去聘请他。

颜阖住在简陋的巷子里面,穿着粗麻制的大衣,亲自在喂牛。使者来到颜阖家门口,问说:“这是颜阖的家吗?”颜阖说:

“是啊,这是我颜阖的家啊!”使者就把鲁君托他带的金帛礼物奉上。颜阖说:“先生恐怕弄错了吧!请你回去重新打听一下好吗?不然送错了人,你回去还是要挨骂呀!”使者见颜阖这副穷酸相,心中已经半信半疑。于是只好带着礼物回去了。

使者回去以后,不久又赶了回来。但是使者到了颜阖家,颜阖却早已走了。大智慧者不以外物自累。金帛礼物在颜阎看来,正是利缰名锁,所以便逃之天天了。

光明坦荡的大道非常可贵,然而在这个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变化万千的世间,世人性迷情执,颠倒倒置,舍弃平坦大道不走,要走那蹊径,以致愈走愈远,离道十万八千里。

因世人迷之深浅以及其根性利钝都有所差别,而对听闻真理也产生了不同之态度。所以老子在第四十章闻道章中提出:“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上等根性之人知道了道的宝贵与真实,便努力不懈地去实行。中等根性之人听到了道,却由于其知见不足,认识不清,所以将信将疑。下等根性之人听到了道,却由于其知见浅薄,便以为荒唐胡言,自己大笑起来。孔子就是一个为道忘躯之人,他曾经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足见其大智慧以及好道之心。

同类推荐
  • 新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新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新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最新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著作为文本,并在导读与注释中努力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书中精选最有代表意义的篇、章、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 更美好世界的梦:恩斯特·布洛赫艺术哲学研究

    更美好世界的梦:恩斯特·布洛赫艺术哲学研究

    在白日梦、艺术作品和社会乌托邦中,人类预先退订和描画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在大百科全书意义上,布洛赫汇集、解释和系统化了人类的伟大希望方案,这些方案涉及从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诗歌到童话、电影、旅游、时装、橱窗陈列、舞蹈,从宗教、神话到节庆、假期、集市等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各种现象。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和现象的研究,布洛赫令人信服地证明这些活动和现象都是人类希望在人类文明中呈现的各种表达方式。
  • 黄帝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下册):轩辕黄帝研究(第二卷)

    黄帝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下册):轩辕黄帝研究(第二卷)

    本书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主办的“黄帝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本书所收集的二十多篇论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黄帝思想与诸子百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多数论文认为:孔子之前中国古代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黄帝,以《黄帝四经》为主的经典所表述的思想可以简称为黄帝思想,就是孔子之前的中国的主流哲学思想。儒学及诸子百家的源头就是黄帝思想。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钱玄同思想研究

    钱玄同思想研究

    本书叙述钱玄同一生思想之形成、发展、演变、特色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有五章:第一章从家庭及时代因素探讨钱玄同早年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第二章论述辛亥革命前后钱玄同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保存国粹思想和经学思想。第三章论述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关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主张。第四章论述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的自由主义思想、疑古思想、学习西方思想和汉字革命思想。第五章论述钱玄同的晚年思想。附录部分是对一些在正文中没有展开的内容所做的进一步的研究。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灰烬玩家

    灰烬玩家

    一百名玩家来到游戏中的异界,然而时逢乱世,有人起兵为王,有人落草为寇。这是一场游戏,也是一场赌局。周敬禾赌输了,死在了悬崖之下。在那里,他遇上了“灰烬”。“契约达成,现在,开始我们的交易吧。”
  • 师父你茶里有毒

    师父你茶里有毒

    穿到书里遇到了自己的男神怎么办?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拒绝男神狗带并送他迎娶女主走上王者巅峰!身为男神和女主的CP粉,裴乐觉得自己是时候展现一下自己真正的实力了。“女主和我男神真是天造地设的绝配!”裴乐笑眯眯到处扣糖。“珰珰别闹,为师与小白只是朋友。”正主亲自下场拆CP!裴乐听着自家师父的话,觉得心里苦,她只想自己粉的CP结婚,怎么就这么难呢?冥思苦想怎么给男神和女主凑对儿的裴乐看着自家师父抬手就要喝茶,连忙扑了过去:“师父,茶里有毒!”【简介废,1v1身心干净,爆宠文,无虐!全文无虐!】
  • 鬼令密录

    鬼令密录

    我叫陈丰,来自一个世人罕知的山村,每到入夜,总是做着同一个梦,梦中一个乌发披肩的红衣女人两眼滴血,拼命地向我大声求救,然后就被胸前的青铜小令牌烫醒过来。离开村庄后,我遇到一桩又一桩离奇的命案,而青铜令牌的秘密也逐渐被揭示了出来……
  • 体真山人真诀语录

    体真山人真诀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灵魂密码

    灵魂密码

    一个最优秀的大学学生会主席甄铁汉和他的女班主任老师尚小云暗暗发生了恋情。炽热的火花引起了一场爱情风波。
  • 边走边爱且人山人海

    边走边爱且人山人海

    眼睛很大,可以容纳世间万物;眼睛很小,不可容纳一粒沙尘;可就这样,只想容纳一个你。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泷崎宫

    泷崎宫

    峙神夫人从三途河取来的并蒂曼珠,经过三百年培育,终于养育出一对背生双翼的孪生姐妹,姐姐优雅知性,美名远播,妹妹古灵精怪,恶名在外。前世妹妹阴差阳错,嫁给了姐姐的爱人,同根同源的姐妹,转眼了成仇人。转世投胎,几人再续前缘,然而,相亲相爱的姐妹,多年之后,忆起前世,又该如何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