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800000017

第17章 道德观(2)

天地之所以长久,亦因其无私而不自生,故能成其私而长生。

2.至仁

天生万物,地养万物,此乃道之“大仁”之心,日:“上天有好生之德。”

《道德经》第五章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喜悦与憎恨。它令天地覆载万物,春生夏长为仁,却不以仁而自居;秋收冬藏看似为不仁,却也不以不仁而变,故称“大仁不仁”。因其是自然的生灭、消失、变化、新陈代谢,正是道之至仁的体现。

“天道无亲,恒与善人”,说道有“至仁”之德,则表现于此。天道虽对万物没有亲疏之分,却能与其同体相通,世人效仿天道行事,则与天道无别,自然会得到天道之垂青。

3.大义

《中庸》云:“义者,宜也。”对道而言,适合道正常运行之法则即为“义”。

“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宇宙万物由道而生,在其生化过程中,须要借助阳和之气来孕育、蓄养、滋长,再借助物象撮合调配,成之;又借助自然趋势,熟之;并精心保养,而使其不失其本来面目,此为养之覆之。

“天之道,犹张弓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道的作用,是平等中和的,就好像人在拉弓射箭一样,手抬得太高,便要放平些;要是太低,就要扬起些。力道过多,必须留几分;力道不够,要加几分。如此,才可能命中目标。故天道因其“损有余而补不足”,才使万物生生不息。

4.至谦

关于道的至谦之德,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及,例如:

八章、二十二章、三十九章、六十一章、六十六章、七十章,可见其重要性。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溪流的汇聚地,是因为它处在溪谷的下游,具有谦下不争之德。道无形、象,为了便于世人理解,老子以水喻之,水德最接近于道德,道无处不在,水无所不利;道在最低处,水亦避高趋下;道生化万物,水滋养万物;道虚空若谷,水深不可测;道绵绵不绝,水源源不断。

三、身外无道

老子日:“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其一。人身虽小,但思想浩瀚,无边无际,超乎天地之外,这思想即是“心”。孔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夫道者理也,理赋人身日性,性主百体日心,人人各具一性,大道何尝远人哉。所谓远人者,乃人失五常之德i自远道也,非道远人也。所谓修天道者,须由人道始焉,人道备,则离天道不远矣。故行天道以远人道,则不可以为天道矣。

故孔子日:“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人人皆具道之光明德行,道在自身,身外无道。

《心经》云:“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心经》以“舍利子”表法,代表永生不灭的真空自性,这也是道在人身之体现。圣人了达空性实相,不受拘于五蕴,不受诸法色相影响。从诸法的本然之相上说,垢也没有,净也没有,这叫“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圣人、凡人同具此性,平等无差。

佛家有诗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此“灵山”不正是人类心性之真实写照,心系国土,则身虽千里,亦可瞬间到达;心起一念,则瞬间景象现于脑海,可谓神乎。故六祖赞云:“何其自性?本自清静。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黄帝在位第十九年,教化大行于天下。这时候,他听说广成子已得大道,住在崆峒山上,便亲自上山向广成子问道。

黄帝问说:“夫子已得大道,请问大道的精气是什么?我想用天地的精气,帮助五谷成熟,以养活百姓。而且我想调和阴阳二气,帮助保养性情,使百姓生活自在,无忧无虑。”

广成子说:“你想知道大道的精气,这是可以的。但你想利用这精气助长万物群生,那反而是摧残它们了。你看自你治理天下以来,天上的云气还没有聚集,就下雨了。地上的草木,还没有枯黄就凋谢了。日月的光明,也渐渐地昏暗下来。难道你这样做错了,还不知道反省吗?像你这样简陋的心智,岂能了解大道的境界?”

黄帝听后,心如死灰。立刻退位,抛下天下,自己到荒野盖了一间单独茅屋,铺上白茅来休息。这样清清静静地住了三个月,才敢再去求见广成子。

广成子在崆峒山上,面向南方卧在地上休息。黄帝见了,一步一拜,向广成子再度请教大道。黄帝问:“我要怎样修身,才能长久?”

广成子坐了起来,答道:“这次你来,问得很好。我告诉你吧!大道一片混沌,不明也不暗。你不要用眼睛去看,不要用耳朵去听,不要用心去想。劳动形体,摇荡心神,便不好了。形神抱元守一,无知无我,你就可以游于变化无穷的太虚旷野,这样与自然合而为一,便可长久了。”

人之最高境界即是圣,圣德亦如道德之尊贵,扩而充之,大而化之,便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道者,具足此仁、义、礼、智、信之德,而圣人亦有此五常之德行。一个充满圣德之人,以道为依归,以道为准则,行事达乎道德。故圣人之德,是道的彰显。

圣人亦有无私、至仁、大义、至谦之德。

圣人与天地相合,物我两忘,已入于无为之化境,不恃功,不望报,这种利益众生而不图回报的美德,与道之长养万物而不自居其主的德行相同。

天道无私,圣人无我,但小人则“损不足,而奉有余”,即只有锦上添花,却无雪中送炭,完全是为个人利害得失而虑,与圣人之无私、无我截然相反,故弱肉强食,等级悬殊,世人之不平静由此而来。

公西华作为使者出访齐国。冉有请孔子给公西华母亲一些口粮。孔子说:“给她两瓢吧。”冉有请求多给一点。孔子便答应:“那就两升吧。”冉有自作主张给了她几大袋。孑L子对冉有说:

“公西华到齐国去,骑的是高头大马,穿的是锦罗绸缎.,不像一个穷人的样子。我听说,君子只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非与他人锦上添花。”

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不以仁而自炫。圣人以身示道,行五伦八德、忠孝节义使家齐、国治,犹如春天般施仁与百姓。然要成就圣贤要经历多少考验与磨炼,故使其“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看似不仁,实则是要众生有大成就,故日大仁不仁。

人伦之大义与天道之大义相同,故圣人有之。天道利用自然之势,因势利导,造化万物。人道却顺势而行,酒色财气,声色犬马,卷入欲望的漩涡,无法自拔。

老子日:“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其与江海同德,必出言谦逊,不敢自骄,礼让人先,处处退后,反能成其上,成其先。所以,圣人虽然高居万人之上,而世人却不觉得有压力;圣人虽然站在万人之前,而世人却不嫉妒,天下人都乐于拥戴他。圣人之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不论多久,世人都不会厌弃他的德业。

“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也,而恒自然也。”人须以身示道,顺天理,方合自然,方可尊贵,可长久。道乃德之本体,德乃道之妙用。人类由道而化育,依道而行德,是做人之本分。然观今日,世人离道远矣,早已失德,大有不能自拔之势。

提出“道德”二字,实属无奈。但老子悲悯苍生,生怕苍生遭劫,故不得已而弘扬道德,以救生民于水火之中,挽道德于颓废之际,重新复德而归道,归根复命。

同类推荐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点亮自性之光

    点亮自性之光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以素有的亲切态度,为读者循序渐进地探索应如何具足自身的能量,去照彻光明自性。克氏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透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才是真正的解脱行动。不论他人有多么老练、聪明、博学或是神圣,也不能点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过自己的领悟和冥想将它点燃。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热门推荐
  • 大逆之门

    大逆之门

    让每一个心怀善念的人过最土豪的日子,再把每一个心怀恶念的人送进地狱。法到底是约束好人还是坏人?尊法的人为什么反而处处受制?开一扇门,逆世道而行。以大凶之手段行大善之事。我念为天意,我怒为天威。
  • 云散即烟

    云散即烟

    “你有没有见过黎明的第一朵白云呀!”颜云烟抬起头问他。“第一朵白云?应该没人会想这个吧!”“是吗?”………………“你知道为什么看不见黎明的第一朵白云,因为它化成了烟,随风飘走了,看不见了,我也想化成烟……”女子闭上了眼,面带笑容,十分安详的样子……
  • 舰男传说

    舰男传说

    时亦辰一个过肩摔将自寻死路的金发碧眼小伙子摔在地上,一屁股坐下去双手左右开弓,挥个不停,嘴里还嚷嚷着“Itoyoufaceyesnoyes!Iyesnoyestoyouface?”时亦辰嘴里冒出的英语惊呆了众人!吃瓜群众们表示,whtaareyou说啥嘞?家学渊博,自身精通八门外语的诸葛大小姐都懵了,直到魏时星看不下去帮忙翻译了一下。他说的是:我给你脸了是不是!我是不是给你脸了?诸葛雨涵:。。。???!!!吃过群众:。。。???!!!-----***-----***-----***-----------***-----***-----***-----------***-----***-----***------嗯,我简介实在编不下去了,其实就是一本视界线同人爽文???凑合凑合看吧啊。(只要不打脸,啥都好说。)
  • 一对小冤家

    一对小冤家

    一段不痛不痒的情,没人珍惜;一段又疼又痒的爱,没人肯放弃。情,会让你痒,但最终还是会让你疼。
  • 中国历代兵法译注评(全集)

    中国历代兵法译注评(全集)

    本书遴选《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曹操兵法著作选编》《诸葛亮兵法著作选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节选)、《守城录》(节选)、《虎钤经》(节选)、《练兵实纪》(节选)、《百战奇略》《三十六计》、《曾文正公全集》(节选)等15部古代兵法著作进行翻译、注释和简评,以飨广大兵法爱好者。
  • 爱从天降:萌妃戏冷皇

    爱从天降:萌妃戏冷皇

    沈家大小姐好不容易逃婚成功,却遇上了最时髦的穿越。偏偏时运不济,旁人穿越步步莲花,她在青楼楚馆哼哼哈哈,好不容易成了无双郡主。转眼就被嫁给了冰山太子。这还要不要人活着迈向美好人生啊!第一次交锋,两人大打出手,她哭爹喊娘差点儿以身相许。第二次交锋,他是当朝太子,她一个郡主愣是矮了一截子。第三次交锋,他是她的夫君,她终于等来了平起平坐的机会。好不容易打算大显身手,宣告一下自己的地位无可撼动,谁知这时小三小四齐齐上阵,忙的她晕头转向,最后还差一点儿丢了身家性命。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老娘不干了,好好的一大片森林,为何要冻死在冰山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帅小虎的奇幻生活

    帅小虎的奇幻生活

    一个村庄的少年,偶然踏入奇幻世界的大门,从此开始自由自在的潇洒生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地芬芳

    大地芬芳

    脚夫陶秉坤救下沉潭的女子做了堂客,开始了拥有土地和发家致富的梦想,陶家的争斗与苦难从此也如影随形,而出身豪门的陈秀英却投身革命,弃爱情而为理想……
  • 倭变事略

    倭变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