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7300000002

第2章 思想文化(1)

一、圣哲时代

东周末年的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学术下移,许多圣贤为这垂危的时代寻找着早已为世人遗忘的“大道”与“绝学”,一时思潮就从这里泛起。

1.老聃开显玄妙之道

老聃(约公元前571~前480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聃,世人称他为“老子”。相传,他曾为周朝藏书室史官,见闻广博,熟悉各种典章制度,比他年轻的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周礼。老聃“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晚年看到周王朝日益衰微破败,于是辞官,西出函谷关过着隐居的生活。

他受楚国的巫风仙学的影响,一生修行道德之学,到周室为官,受北方书经文化的影响,晚年才有“著书言道德之意”。《道德经》是他留给后人最珍贵的著作。《道德经》原为《老子》,全书分上下篇,共81章,约五千言。春秋末年,人们为天道观问题,各抒己见。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哲学学说。他把“道”作为最根本的哲学范畴,用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还说,“道”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必须遵循的规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老子不仅把“道”视为世界万物的本源,而且是万物的归宿,万物从“道”而生,最后又复归于“道”,“万物各归其根,归根复命”,重返纯朴的自然状态。

在认识论上,老子认为这“道”是可以体验认知的,他认为体认“道”,只需“虚静”、“玄鉴”即可达到闻道的目的。

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后世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庄子将老子的世界观发展壮大,后与儒学和佛学三足鼎立;另一个是将“道”解释为规律,为礼、法思想的依据,形成了法家学派。

老庄哲学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之一,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2.孔丘倡导“圣王”之治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中国春秋末年的政治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孔丘的祖先是殷人的后代,宋国流亡贵族,后来才在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他3岁丧父,自幼贫且贱,早年做过小官,少年时就懂“礼”,曾做过丧事赞礼的“儒”这一职业,中年开始召收弟子讲学,50岁时在鲁国从政,政绩显著。后来开始周游列国,以求施展政治抱负,可惜一路艰辛,未能如愿:拘于匡,畏于宋,饿于陈、蔡。70岁时返回鲁国,从事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曾编辑((尚书》,整理《诗经》,考订《礼》、《乐》,删修《春秋》,研究《周易》。73岁时病逝。

孔子生前的言论由门徒记录整理,后编成《论语》一书。

孔子的思想以仁学为主,他所讲的仁,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思想、一种道德标准,或是培养人的最终宗旨。孔子首次把仁作为一种哲学范畴提出来。在他看来,仁就是仁爱之心,仁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为核心,他还提出了孝、悌、忠、恕、宽、信、惠、敏、恭、直、温、良、俭、让等道德规范。

孔子的另一重要思想是礼和正名。他看到当时“礼崩乐坏”,想恢复周礼。他的礼,既是政治制度,又是道德规范,还包括礼仪、礼节。在当时名不符实的情况下,孔子还提出正名,以正名来引导当时的风气,他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措手足”。在他看来,只有名实相符,社会才会兴礼乐,才能长治久安。孔子主张德政,首先教化、引导人民知“礼”。德政的主要内容是保民、惠民、恤民、养民、富民。他主张统治者注意自身修养,“修己安人”,以身作则。

孔子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他开创私学,广收门徒,号称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有72人。在世时,人们就尊其为“孔圣人”。孔子编订的“五经”奠定了儒家基础,儒家在汉代以后成为文化主流。

3.墨子“兼爱"天下

墨子(公元前476~前390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名翟,鲁国人,有说是孔子的同乡。他自称“上无君上之能事,下无耕农之难”,是当时的“士”,曾为宋国大夫。他求学于孔子,后不同意孔子的学说而另创学派。他载书出游,到过齐、鲁、宋、楚、卫、魏等国,身体力行,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有众多的追随者,形成了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团体,其成员均称为“墨者”。他们平时囚首垢面,亲自劳作,以苦为乐,需要时人人为理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严格的教条和勇武的精神。他们分别被派到各国宣传墨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路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产生广泛影响。儒、墨两家在当时并称“显学”。

墨子死后,其门人推选一人为首领,称为“钜子”,继续领导墨家学派的活动。墨家学派后来分裂为三派,开战国一代学术争鸣之风。《墨子》一书,一共53篇,大部分内容是墨翟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翟言行的集录。墨子主张“兼爱”、“交相利”,并提出“节用”、“节葬”、“非乐”、“非攻”。他不同于孔子的“仁学王政”的立场,幻想建立一个没有强暴弱、富侮贫、贵傲贱、智诈愚的大一统的公平合理的社会。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尚贤使能”,反对贵族世袭,反对儒的“亲亲”、“尊尊”。

在宇宙观上,墨子主张“尊天、敬鬼神”,这是他思想背景的局限所导致的。但与一般的“敬鬼神”思想不同的是,墨家学派注重科技,讲求思辩。《墨子》书中最早记载了光学现象和几何观念。

二、百家争鸣

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空前繁荣的时期。这期间出现了百子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先后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各家等等。

先秦的百家争鸣一方面促进了哲学思辩的多方位展开,但也由此产生了各种哲学偏见。荀子辨析诸子之弊,取百家之长,对先秦哲学作出了历史的总结,成为先秦哲学发展的集大成者。荀子哲学的出现,标志着百家争鸣已到尾声。

1.生命的超越

①庄周梦蝶

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庄周的生平已不可详考。相传庄周家贫,靠打草鞋来维持生活,曾麻鞋布衣见魏王。

楚王敬慕庄周之才,以千金聘其做宰相,他却说自己宁愿像小鱼一样在水中自得其乐也不受国君的束缚。自此以后,他终生不仕,过着隐居的生活。

庄周的思想,较完整地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原本52篇,现存33篇,是晋人郭象所编。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的思想,在《庄子》中他用形象直感的语言,讲述道的存在:“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存。”

在认识论上,他认为一切事物是相对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他用梦举例,从梦的立场看醒,醒是梦。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是蝴蝶。他说,庄周是蝶呢,还是蝶是庄周呢?达到物我双忘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境界。

他告诉人类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更体现了这位“知道”者深邃的精神之美。

②子思的境界

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传说《中庸》就是他写的。

在孔门弟子中,多把仁、孝看得很重,过分的孝把个人埋没在家庭伦理之中,导致两个极端:或是极端的个人为主,如与墨子同时的杨朱,不肯“损一毫利天下”,反对利他主义对社会成员自主自然能力的破坏;一种是极端的为人,如墨家以“视人之身若其身,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鉴此,子思要求对个人角色重新反思,以达到“知道”的目的。

《中庸》是继《大学》后又一阐明人求知的重要和求知的方法的著作。在求知中,《中庸》最重一个“诚”字,“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对夏商周建立起的礼制礼法,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诚之”,即充分发现个人的本性。《中庸》通过诚而能尽人之天性能尽其天性则能尽万物之性;能尽万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的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

《中庸》的至高目的,就是要充分认知人的天性,使自己配天,可与“天地参”。

同类推荐
  • 异世三国之大展拳脚

    异世三国之大展拳脚

    周晨,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为了找回自己的U盘从而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时空隧道来到了三国,但是他发现,此三国非彼三国,且看他如何在异世三国中大展拳脚。
  • 三国之项氏天下

    三国之项氏天下

    千年之后的项羽的狂热粉竟然在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了几千年最动荡的三国后期并且最难以置信的就是还成为项家的五世孙,主角说“嘿嘿,有了金手指,名臣武将,当然了还有美人……都只属于我六世项王的!
  • 修补世界:犹太人创造力的奥妙(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9)

    修补世界:犹太人创造力的奥妙(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9)

    犹太人为什么聪明?为什么会出现诺贝尔奖中独特的“犹太现象”?犹太人创造力的奥秘究竟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和思考的大问题。把学习当成一种信仰,修复残缺而不完美的世界,赚了钱并不等于成功,拥有追求成功的动力,重视教育和创造力的培养,爱学习的国家进步快,爱学习的民族进步快。这不仅是犹太民族在历经磨难之后刻骨铭心的体悟,同时也是世界其他优秀民族的共同经验和智慧。本书通过对群星璀璨的犹太精英成功智慧的深刻剖析,揭示了犹太人独特的价值观和伟大理想,让人在先进的理念和最优的实践中感受到犹太精英成功的奥秘。
  • 当大明遇上大清

    当大明遇上大清

    本书全面再现1618-1644年发生在大明与大清(后金)之间的战争,带你重回明清鼎革之际,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揭开被刻意隐藏的战争真相。战争从偷袭抚顺开始,努尔哈赤有着狐狸般的狡猾,也有狼的凶狠。他喜欢不宣而战、里应外合,常常能集中兵力以多胜少。对迅速崛起的后金,明朝起初不以为意,而他们显然低估了对手。从抚顺到萨尔浒,从沈阳、辽阳再到广宁,努尔哈赤一次次得胜。而萨尔浒之战的教训,也让明朝重新认识了敌人,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宁远大捷到宁锦大战,以坚城大炮成功压制后金铁骑。以锦州、宁远、山海关为支撑点的关宁锦防线,成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人难以逾越的坚城堡垒。明清两军对抗十余年后,决战时刻终于到来。明朝派出最强阵容,洪承畴为主帅,明军在辽东的主力关宁铁骑以及九边重镇精锐尽数出战。清军也尽起倾国之兵,重病缠身的皇太极更亲自到前线指挥。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决战。双方拼尽全力,明军虽元气大伤,但仍有反攻的实力。可是,来自明朝内部的农民军却摧垮了这个帝国。明清战争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收场。尽管明朝与清廷的战争直到1662年才正式结束,但这场战争结局,却仍深深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当大明遇上大清,是火器与弓箭的对抗,农耕文明与渔猎民族的碰撞。一衰与一兴之间,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历史并不那么简单。
  • 中国历代八景文化故事

    中国历代八景文化故事

    所谓“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是一种人文文化的历史体现。它是指一种风物景观,后来各地也称自己的风景名胜为八景,例如青岛八景、燕京八景等。对于八景之说,滥竽充数者也不在少数,有人便视这种现象为社会危机实存下的附庸风雅和粉饰升平,但始终可以称得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热门推荐
  • 穿越末世当反派

    穿越末世当反派

    天不怕地不怕爱冒险追过星的少女穿越异世的故事。有私设,慎戳。
  • 青眉煮酒

    青眉煮酒

    似是而非的历史,隐隐作痛的疤痕,你放得下江山,我却拿不起一低头的温柔。本书已建书友群:9665104,喜欢《青眉煮酒》的亲们可以申请加入哦。
  • 锦衣卫之高武大明

    锦衣卫之高武大明

    巨大的浮空岛漂浮在万里浮云之上,一个男子坐在金銮之中,双眸闪动着银芒,穿过云层看向这万里河山。岛屿中央,一座通体乌黑耀眼无比的巨石之上,几个金色大字铭刻其上:锦衣卫天都。
  • 毒心妆之假面王妃

    毒心妆之假面王妃

    御锦军督主燕擎玉,人称玉面阎罗,顾名思义,如同阎罗般心狠手辣,却长着一张面如冠玉、美若谪仙的容颜。那日,他身穿赤火蟒袍站于安府庭院,竟对着画像中的她动了心。安府满门遇害,她恨他入骨,一抹毒心妆,她改名换面,以叶府二小姐的身份踏上了复仇之路。连环杀人案、中计坠崖、深陷狼群、误入墓中墓……二人携手前行,揭开层层迷雾的同时,误会逐渐化解,惊心动魄、扑朔迷离,诡谲谜团之下,究竟是何种真相?朝堂风云多变,他与她并肩作战,除佞臣,谋盛世,一世繁华、一世惊鸿、一世长安。
  • 血影奇灵

    血影奇灵

    一个“蝙蝠杀人案”使平静的小镇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中,一桩桩不可思议的诡异悬案,令警察束手无策。十年前震惊中外的血案真相浮出水面,猎鬼局的介入调查,是揪出真凶?还是让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波未平一批又起,一桩桩可怖的剥皮命案接连发生,死者都拥有美丽的躯体,是女鬼索命?还是人祸?到底,谁在背后操纵着一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卡梅林冒险团

    卡梅林冒险团

    因王座而冰封的森林,被巨兽占据的海域,传说中存在着巨人的山岭,存在于虚无的深渊……这一切的一切都在等着冒险者们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 灼灼隔其华

    灼灼隔其华

    陆若:这是(⊙o⊙)啥?君沐诩淡道:鸟屎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植物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植物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世界、语言、年龄,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她有一间时空小屋

    她有一间时空小屋

    新文速递——<穿越小小土地婆>兢兢业业的土地婆枔靖一夜醒来,发现旁边多出一个神龛。———————————————————————芩谷终于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还算完满的句号,一份时空小屋的契约落到她的手上。面对这间破破烂烂的小木屋,芩谷从此便走上努力修缮小屋和提升自身实力的漫漫征程。——来我的时空小屋吧,绝地逆袭,成就美满人生。——诀窍只有一个:努力,努力,再努力!如果没有成功……那,那就继续努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