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8000000001

第1章 北京

故宫

——宫殿建筑的顶峰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以明朝在南京的宫殿为蓝本,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才基本建成,共占地72万多平方米,四周宫墙长约3400米,宫墙外环绕着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有房屋9000多间,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设想: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如果他在故宫的每间房住一天,等他把所有的房子都住过一遍时,他就长到27岁了。

紫禁城的布局以南北中轴线上的建筑为主,东西两侧建筑呈对称分布,展现了皇家的尊严与气势。

这些建筑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的场所;内廷是皇帝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以及后妃皇子居住、游玩和祭神的地方。

内廷与外朝之间被广场分开。此外,在内廷东六宫的东面还有一组宫殿,以宁寿宫为主,俗称“外东路”,是乾隆所建的太上皇宫。西六宫的西面前方由慈宁宫、寿安宫等建筑组成,是皇太后、皇太妃的住处。宫城所有的建筑从规模到屋顶样式,一律保持严格的等级差别。

穿过天安门、端门,就到了故宫的正门——午门。午门位于京城南北的中轴线上,因正处于子午线上而得名。午门正中门楼采用重檐庑殿顶形式,是中国古建筑形制的最高等级。城墩中间辟有三个门洞,左右各有一掖门,俗称“三明五暗”。明清时出入午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正门只供皇帝出入,此外只有皇后大婚时入宫才可以走一次。进士前三名在殿试放榜后出紫禁城也可以走一次,这在当时是极大的荣耀。平时,文武官员从东偏门出入,王公大臣从西偏门出入。民间传说和小说戏曲中常有“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实际上禁城之内从不斩人。明朝在西市行刑,清朝在菜市口行刑,午门之外并不是刑场。

外朝三大殿是宫城中的主体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殿座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殿内皇帝的宝座是北京城的正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权威,不足以震慑天下。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面积2377平方米,宽11间,进深5间,采用重檐庑殿顶,从开间到屋顶样式都是建筑的最高等级。殿内有金漆雕龙宝座、沥粉金漆柱,天花板上用蟠龙藻井图案。太和殿是宫城中最壮观的建筑,也是全国现存最大的木构殿堂。明清两代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读即位诏书。

太和殿檐角尖端上的装饰物从左起第一为骑凤仙人,其次为鸱吻(音吃吻,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装饰物越多,建筑等级越高。太和殿是我国惟一有10个饰物的建筑。中国古代以九为最大的阳数,所以建筑檐角有九个饰物就是最高级别。太和殿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例子。

中和殿在太和殿后,是方形亭子式的攒尖顶。皇帝在举行大典时,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这里休息,接受内阁大臣的朝拜。每逢加皇太后徽号和祭祀前一天,皇帝要在这里阅览奏章和祭文。

三大殿中最北的一座是保和殿,重檐歇山顶,宽9间,比太和殿差一个等级。清代皇帝每年除夕和元宵节在这里宴请王公贵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乾隆后期,殿试由太和殿改在保和殿举行。保和殿后的丹陛石是故宫内最大的,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250吨。上面有高浮雕的九龙、湘云、寿山福海等装饰。

保和殿后面是一片广场,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将外朝与内廷隔开。进入乾清门便是乾清宫,明朝时,这里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地方。有暖阁9间,每间都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每间屋子安3张床,共27张,这使皇帝可以随意换床睡觉,以防被人暗害。但是明朝的一些宫廷命案,却都是在乾清宫发生的。清朝从雍正开始,皇帝搬到养心殿居住。乾清宫正屋内的“正大光明”匾的后面,成为藏秘密立储匣的地方。这个秘密立储的办法,也是由雍正创立的。

乾清宫后面的交泰殿是一座方形攒尖顶式建筑,类似中和殿但略小。清代时,册封皇后的仪式以及庆贺皇后诞辰的典礼,都在这里举行。乾隆在这里收藏了代表皇权的25颗宝玺,这些宝玺现在仍在交泰殿中。交泰殿后的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的寝宫。乾清宫与坤宁宫分别为传统意义上的帝、后寝宫,“乾清”、“坤宁”寓意天清地宁、统治永久。

在西六宫的南面是养心殿,自雍正起,这里成为以后历代清帝的寝宫和处理日常政务之所。养心殿最西的一间名为“三希堂”。因乾隆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件稀世珍品藏在这里而得名。

在故宫东侧有宁寿宫,建筑自成一体,俗称外东路。这一宫殿是乾隆准备在让位给儿子,自己做太上皇时居住而建造的。但是乾隆禅位之后,仍掌实权,并没有到宁寿宫来居住,只是偶尔来游赏。现在,宁寿宫的乐寿堂已成为珍宝馆,其中有几件稀世珍宝,一件是金发塔,里面存放着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的头发,塔高四尺六寸,底二尺二寸,用黄金3440两。金塔上还镶着珠宝、松石,非常精致。还有一件是大禹治水玉山子,重5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玉器。玉料是从新疆哈密勒塔山采来,在扬州雕琢的,从运输到制作,共用了10多年时间。如果由一个人雕刻,需400年才能完成;还有一样是象牙席,雍正时由广州牙匠编织,先把象牙做特殊处理,再制成薄如竹篾的象牙条,然后编成席。据记载雍正时共做了5件,现在有3件传世,每件长216厘米,宽139厘米。两件藏在故宫,另一件流落在山东。

宁寿宫附带建了一个花园,与坤宁宫后的御花园和慈宁宫前的花园,是故宫内廷的三大花园。作为皇家御园,这三座花园都建造精美,颇具匠心,充分应用了中国传统营造园林的方法,既有与主体建筑的对称,又有局部、细节之处的不对称。布局错综复杂,给人的感觉和谐舒适。

故宫的四角,建起四座高大的角楼。角楼最初的功用是与护城河及城墙构成防卫系统,紫禁城的角楼则以观赏为主。从城墙墙脚地面到角楼顶端高27.5米。

屋顶有三层檐,共用六个顶组成,形成多角多檐、多层脊的造型,使角楼的轮廓具有玲珑绚丽、参差错落之美,又显得端庄雄伟,气势不凡。角楼在城墙转角处,又以城墙下的护城河水为对景,与落在水面上的倒影相辉映,从河对面望去,恍若仙境。

故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宫殿。当年的建筑者们精心设计、建造,给我们留下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

在故宫中游览,既见识了封建王朝最高的政治中心和帝王的居住地,又可以集中了解古代的建筑文化。 大事记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开始建造新北京城宫殿。

永乐十八年(1420年),宫殿基本告成。第二年迁都北京。

清乾隆时期重修宁寿宫。

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同类古建筑

开封皇城北宋时期的宫殿,它是宋式木结构古建筑的代表,这些宫殿建筑确立了庑殿顶、多种饰脊的皇家宫殿建筑的模式。

颐和园

——独具山水之胜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这里原是许多泉水汇成的一处天然湖泊,叫做“瓮山泊”,旁边有座山叫瓮山,附近都是水田,风景酷似江南。从金朝开始,金世宗完颜亮就在这里设置行宫。元代定都北京后,由郭守敬主持,把昌平的神山泉水和沿途流水引到湖中,使瓮山泊成为大都宫城内用水的蓄水库。

到了明代,湖中植满荷花,周围水田中广种水稻,并在岸边兴修亭台楼阁和佛寺、道观,使国都的西北郊出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江南景区,成为吸引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清乾隆年间开始花巨资在这里修建清漪园,作为皇家园林和行宫。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毁。1888年,慈禧重修时改名为颐和园,从1903年起,她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重修的颐和园与清漪园大体相同。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到全园的3/4,建筑集中了全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这里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园林景色,园内各种风格的建筑群,既自成一体,又互相联系,同时巧妙地借来西山和玉泉山作为背景,把人工建筑和自然风光结合起来,堪称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昆明湖原为瓮山泊,乾隆时改名,是效仿汉武帝为了征讨昆明,在长安挖昆明湖,操练水军之意。整个昆明湖被长堤分隔为三部分,每一部分湖水中间都有岛屿,相传这是模仿神话中的海上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东面湖上是南湖岛,又叫蓬莱岛,明代时岛上就建有龙王庙,光绪时重建。慈禧曾把这里作为阅兵将台,在这里检阅北洋海军演习水操。十七孔桥把南湖岛和东岸的廓如亭系在一起。

十七孔桥和南湖岛、廓如亭、铜牛等景点一起,组成了颐和园东南部的一个景区。十七孔桥得名于桥下的十七个券洞。中间的一个券洞最为高大,由此向两侧逐渐缩小。从东西两端分别向中间的券洞数去,桥洞的数目都是9个。

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封建皇帝也被称为“九五”之尊,因此,十七孔桥券洞数的设置正反映了古人的这种思想。和颐和园中的其他石桥一样,十七孔桥的桥孔两侧,装饰着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栏杆。石柱头上还装饰着石狮。这些狮子各具形态,而且数目众多,据统计共有544只,是我国现存园林石桥中雕刻石狮最多的一座石拱桥。

昆明湖的北岸修筑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它把万寿山前后的建筑物连接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长廊共273间,是我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廊道。廊顶梁枋上画有西湖风景、历史人物、山水花鸟等共14000多幅,因而又称画廊。走在长廊中,一边是昆明湖的潋滟波光,一边是万寿山的富丽宫殿,真如置身仙境一般。

万寿山原名瓮山,乾隆为了庆祝其生母的60寿辰,将其改名为万寿山。

颐和园的建筑主要集中在万寿山上。前山上沿着上升的山势,一层层地建了许多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宫殿楼阁。主要建筑有位于中轴线上的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排云殿是慈禧在颐和园里庆祝寿辰接受朝贺的地方。排云殿后面是佛香阁,仿照武汉的黄鹤楼建造。阁的台基高21米,加上阁自身的高度,共有4l米,比万寿山顶还要高,这里是全园的制高点和中心。万寿山顶上是智慧海,意为赞扬佛的智慧如海。这一建筑包括柁、窗,它们都是砖石结构,外面镶有五色琉璃砖,整个建筑没有一寸木材,故称为“无梁殿”。琉璃砖上刻满了成排的小佛像,但是现在这些小佛像的脸上都残缺不全,这些伤痕是1900年沙俄入侵时在这里抢劫破坏造成的。后山中轴线上有藏式建筑四大部洲,被称为“小布达拉宫”。在中轴线的两旁,分布许多建筑。颐和园的建筑的精华都集中在万寿山上。

万寿山后的山脚下,是人工挖凿的河,通称后湖,沿湖两岸是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苏州街。窄窄的沿湖路,曲曲折折,两岸的红色建筑倒映在绿水中,穿梭来往的服务人员穿着传统服装,重现江南的风情。

在这些主体建筑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万寿山东北的谐趣园。这是仿照无锡寄畅园建造的,建筑风格自成一体,是颐和园的“园中之园”。乾隆六次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寄畅园游玩,喜爱至极,终于在颐和园里仿建了一处。原名为惠山园,因为乾隆有诗序中说:“一亭一径,足谐其趣”,因而在重修时改名为谐趣园。

相比于昆明湖北岸那些富丽精致的建筑,西堤的景色就以清幽为主。西堤就如杭州西湖的苏堤,整个西堤被断开六处,再用汉白玉的石桥连起,与堤上遍植的烟柳形成“六桥烟柳”的美景。这六座桥都有自己的名字,从南到北依次是: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除玉带桥和界湖桥之外,其余四桥都建有凉亭,这些凉亭形态各异,但又都是雕梁彩绘,绚丽美观。亭中设有坐凳,可以在高处临湖观景,享受习习清风。

六桥的景色各具特色,玉带桥以桥形优美而名气最大,当年乾隆皇帝最爱玉带桥,形容它为“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现在,玉带桥的名声更扩大到世界,国外的桥梁专家也对它赞不绝口。美国纽约的狱门桥就是仿它而建的。界湖桥因处于河、湖的分界线上而得名,柳桥因柳色清新令人驻足,练桥以堤岸如带使人流连忘返,镜桥处于两湖之间,状如一镜;豳风桥的南侧,原有农舍一片,水边桑树成林,酷似江南农村,景色与《诗经豳风七月》中的诗意相近,因而得名。

在颐和园,一步一景皆有许多传说或者典故,一砖一瓦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在这里游览,亲近山水,又贴近历史人文,在休闲中感受到艺术与历史的精华。

大事记

乾隆时花巨资在这里修建清漪园.作为皇家的园林和行宫。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时被毁。

1888年起,慈禧动用海军经费重修,重修后改名为颐和园。

1903年起,慈禧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

周围古建筑

西堤:乾隆时期仿照杭州西湖苏堤建成,堤上遍植垂柳,风光优美,比起整个颐和园的富丽堂皇,别有一种清幽的情趣。

天坛

——数字建筑、文化象征

帝王郊祀是一种祭祀的大典。古代祭祀对象有皇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日等。汉武帝定郊祀之礼,冬至在南郊祀天,夏至在北郊祭地,所以称祭祀天地为郊,表示敬事上帝。古人认为这是国家大事,所以在各种礼仪中置于首位,称为“五礼之首”,从汉代以后一直延续下来。

天坛的建筑形式及相关的数字、装饰都与天地、四季相关,凸现了祭祀之所的特点,也反映了君权神授的皇权思想。从平面上看,天坛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在南北中轴线上有两座祭坛,北面为祈谷坛,南面为圜丘坛,二坛中间砌墙隔开。祈谷坛的中心是祈年殿,圆形,殿顶共三重檐,上层为蓝色,代表上天;中层为黄色,代表君主;下层为绿色,代表臣民。乾隆年间修缮时将三层檐都改成蓝色琉璃瓦。殿内柱子的数目与天象相关,中间四根龙柱,象征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象征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加起来二十四根,象征二十四节令。三层相加二十八根,象征周天二十八星宿。殿内正中地面上的平面圆形大理石,有黑色纹理,自然形成龙和凤的花纹,俗称“龙凤呈祥石”。1907年,祈年殿东配殿新设祭天乐舞馆,用207个乐手塑像再现清代皇室祭天乐舞的场面,同时播放由天坛保存的中和韵乐乐器演奏的“祭天大乐”录音。

圜丘坛是祭天的地方,明代嘉靖皇帝时始建。圜丘坛是露天的圆形建筑,共分三层。由于古代把一、三、五、七、九等单数称为阳数,又叫天数,九是阳数中最高的,常被用来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圜丘坛所有的石板、石栏、栏板,以及四面的台阶都与九有关。例如,坛中心是一块圆形的大理石,名为“天心石”,从中心向外,三层台面,每层铺九圈扇面形状的石板,上层第1圈是9块,第2圈是18块,第3圈是27块……以此类推,到第9圈是81块。又如四面栏板,上层是72块,中层是108块,下层是180块,共360块,正合周天360度。

台面中心的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亿兆是形容百姓之多,“景”即影,“景从”是紧相追随。因为站在天心石上的人,听到自己的声音,觉得格外响亮,仿佛是有亿万人在应和。皇帝把这看成是天下万民对朝廷的归心和响应。其实这是利用了回声原理,天心石的半径较短,声波传到四周石栏,迅速反射回来,回音太快,只有0.07秒,与原音混在一起,就会使发声者觉得自己的声音特别响。

圜丘坛北还有一处建筑,叫皇穹宇,是存放圜丘坛祭祀牌位的地方。皇穹宇也是圆形建筑,殿顶是美丽的穹隆圆顶。殿内彩画用描金和沥粉贴金手法,辉煌华丽,在当时建筑中独树一格。皇穹宇外面有一道圆形围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两个人如果分别站在东西两端墙根,一个人靠墙说话,声浪就会沿墙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头,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从皇穹宇到围墙南面的琉璃门之间有一条石板甬道,在皇穹宇南台阶前由北而南第一、二、三块石板,叫做三音石。站在第一块石板中央,面向殿内拍一下手掌,可以听到一声宏亮的回响;站在第二块石板上照样拍一下手掌,就会听到两声回响;站在第三块石板拍一下手,可听到三声回响。这是因为三块石板在这道圆形围墙中心,所以不论站在哪块上击掌一次,都能听到它的回音;只是由于音波从围墙折射回来的距离不同,才会听到次数不同的回音。

祈谷坛和圜丘坛之间,由一条长360米、宽近30米的大路连接起来。因为路下有一条隧洞与大道立体交叉,所以此路称为“丹陛桥”。桥面中间是“神道”,两边是“御道”和“王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祭天用的牛羊猪鹿等牲畜则从桥下的牲道由西向东穿过,被送到宰牲亭屠宰,所以这里又叫鬼门关。

明清时祭祀每年举行三次,由皇帝亲自主持,正月上辛日到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祈祷上天保佑五谷丰登;四月吉日到圜丘坛为百谷祈求膏雨;冬至到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登。大祭时,主祭皇天上帝,配祭皇帝列祖列宗,以及日月星辰、云雨风雷。

祭祀是封建时代国家的大事,在黎明时就开始,圜丘坛内墙外设三个灯柱,悬挂大灯笼,同时要焚松柏木、檀香木,香烟缭绕,火光照亮全坛。由60多件乐器组成中和韶乐,配合祭祀的不同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整个祭祀过程不可以有一点点儿的小差错,否则有关大臣就要被革职查办。

现在,天坛仍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2003年,奥运会会徽的揭晓仪式就在天坛举行。平时,人们也爱来这里参观风格独特的建筑,在回音壁、天心石感受古人的聪明智慧。天坛的主体建筑之外,还有大片的绿地。天坛内有松柏万余株,其中树龄在:300~600年以上的约有2600多株。相传于1420年前所植的九龙柏,高10米,胸径1.2米,树干表面凹凸花纹似群龙绕柱。

天坛是中国目前现存最大的祭坛建筑群,现在已成为天坛公园。天坛公园是附近居民休闲的场所,尤其是附近的老年人常聚在这里一起唱戏、拉弦,颇有北京风情。

大事记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天坛,因为当时天地合祀.故称为天地坛。

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天坛。

同类古建筑

黄帝陵:我国古代祭祀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的历史极为悠久,是庙堂式木结构群组建筑。

炎帝陵我国古代祭祀建筑的代表之一,它是土木结构的祭祀建筑的代表。

圆明园

——中西荟萃的记忆

圆明园与颐和园同在北京西郊,在明代时已经被辟为私家园林。清朝康熙皇帝把它赐给了四子雍正。雍正继位后,大事兴建,在圆明园里建成了28景,他也常住园中。乾隆在此基础上扩建成了40景。并且增建了长春园、绮春园,合称圆明三园。我们现在所说的圆明园就是这三处园林的总称。嘉庆皇帝继续扩大三园的范围,增添建筑,使圆明园成为北京西郊园林景区中最大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占地350公顷,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的面积相当于一个颐和园。而如此阔大的水域完全是人工开挖的。圆明园所处之地,既无山也无河流通过,只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挖地三尺即可见水,这样的自然条件决定了第一次如此集中的结合在一起了,这对当时闭关自守的清政府来说也是一次大的突破。

圆明园中的建筑类型多,功能齐全,可以满足帝王游乐休闲以及处理政务、祭祖、拜佛、读书等各种活动。圆明园正门由六部朝房,二宫门有正大光明殿,是皇帝朝会听政的地方。九州清晏区是皇帝宴请宾客的场所。从雍正到道光的历代清帝,都长期在园中居住,并举行朝政宴会,使圆明园成为仅次于紫禁城的政治中心。当时许多外国人被邀请到圆明园,亲眼见过圆明园的外国人盛赞它为“万园之园”,英国皇家建筑师钱伯斯称圆明园是“从大自然中收集最赏心悦目的东西,组成一个最动人的总体”。

圆明圆不仅建筑精美,景色优美,还有豪华的室内装修,讲究的陈设。

这里摆放着从全国收集来的罕见的文物、珍宝和图籍。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把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宝物都集中起来,也比不上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建筑。”

但是这样的一座园林建筑中的奇珍,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疯狂抢掠,被彻底的毁坏。园中的大量珍贵文物至今仍流落在国外,被博物馆收藏或在国际文物市场上被不断拍卖。清朝宫廷画师所绘的圆明园盛期的写景图《圆明园四十景》仅存的一套也被收藏于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中。

1900年,已是断壁残垣的圆明园又遭到八国联军的劫掠。之后,附近的贪官、兵痞、流民长期进入园中拆毁、盗卖石料,把木材、树木烧炭出售,使圆明园彻底成为一座荒园。

经历了几十年的劫难与破败的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只存留在文字与绘画等作品中,后人只有靠想像来识得它的样子。

在20世纪50年代,圆明园又开始逐步得到清理、保护。北京政府在这里广植树木,先用大片的绿化保住原有的地貌环境。20世纪80年代,圆明园的东半部得到修整,圆明园遗址公园也成立,对公众开放。圆明园一直没有失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它残留的西洋楼石柱成为经典的形象,出现在历史书的封面上.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这是在中国人心中的一座永不消逝的世界名园。

今天,圆明园中的水面、河道都已经得到了清理,水中种植了大片的荷花,湖面上有材质、形态各异的桥梁,比如,铁质的红色九曲桥,木质的浮桥。

西洋楼废墟仅存的皇帝宝座的台基和宝座后的石雕屏风,及两侧巴洛克式石门,虽残破不全,却依然精美,体现出恢宏的皇家气势。园内也新建了少量的亭榭建筑。大面积的还是山水绿树。在这里可以让心灵得到绿水的洗涤,也可以凭吊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兴亡,感慨文明经受的灾难,将更加意识到保护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最近,北京市政府综合多方面的意见,做出了重建圆明园的规划方案,全面整理,并选择若干重点景点重建,力求恢复昔日皇家园林的风貌。圆明园终于可以恢复一些盛时的容颜。

大事记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把明代故园赐给了皇四子,即后来的雍正皇帝。

雍正即位后,从1725年起大事兴建,在圆明园里建成了28景。乾隆在此基础上扩建,到1745年成了40景。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烧毁。1900年,遭八国联军洗劫。

八达岭和居庸关

——关城筑险、北门锁钥长城达18次之多。明长城的特点是:在重要的关隘地方,特别是居庸关、山海关、雁门关一带修筑了好几重城墙,多的达到二十几重。并在长城南北设立许多城堡、烟嫩(烽火台),用来瞭望敌情,传递警报。清代统治者入关以后,由于对北方少数民族以笼络为主的政策,长城就失去了防御的意义,大规模修筑长城也就停止了。

八达岭是现存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八达岭在延庆县境内,处于西山与君都山相交的一条关沟北口。

西山属于太行山脉,君都山属于燕山山脉,这条关沟全长18.5千米,是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的通道。这条沟里共设四重关门,第一重关是南口,第二重关是居庸关,第三重关是“上关”,第四关也是最北的关就是八达岭,因在关沟之北,古称北口。上关早已废弃,所以八达岭就成了居庸关的门户。这里南面通向南口、昌平、北京,北面通向延庆,西面通向沙城、宣化、张家口,可谓四通八达,所以叫八达岭,元代已有此称呼。

八达岭关城是一个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两边各有关门一座,东门题写“居庸关镇”,西门题写“北门锁钥”。关城两侧长城的墙基宽约6.5米,顶宽约5.8米。墙顶铺砌三四层城砖,表层是方砖。墙顶外侧砖砌高仅2米的垛口,每个垛口的上部有嘹望口,下有射洞,可射击敌人,墙面上还设有排水沟和吐水嘴。在长城布局上,八达岭一段仍属于内长城,站在八达岭上可以看见不远的地方又有一道皇城和烽火台遗址,叫做“外边”,属于前线。

这样雄伟的长城需要砖石材料量也非常大,古代修长城时,就地取材,开山取石,凿成整齐的条石,内填灰土和石灰,非常坚实。明朝长城的重要地段用砖石垒砌,就地开凿厂烧砖瓦,采石烧石灰。

八达岭长城是内边长城最为坚固完备的一段,修建在高山深谷,巨型的花岗石条规格一致,作为墙体高大坚实,构筑技术也达到很高水平。坚固的城砖,精美的砖雕石刻,显示出当时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

万里长城不仅是中国的标志,也是地球上的标志性建筑,中外游人都慕名到长城参观。毛泽东同志的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就流传甚广,登临长城成为人们心中的梦想。八达岭长城向游人开放后,成为北京的游览胜地,与故宫一起成为北京的标志,成为到北京的游人必去之处。

八达岭不仅有逶迤雄伟的长城,附近也遍布名胜古迹,有“关沟七十二景”的说法。弹琴峡、仙枕石等都是七十二景中的佳胜,传说为杨家将遗址的风景点金沙滩、点将台、五郎像、六郎影等,更是令人向往(但其实杨家将并没有和契丹在这一代作战)。从南口进入关沟后,两侧山峦叠嶂,苍松翠柏,山花野草,景色十分优美,这就是著名的居庸叠翠,明成祖朱棣设北京八景,把它列于首位。有乾隆题“居庸叠翠”碑,位于居庸关南六七里处。

明十三陵——布局严谨、主次分明。

古人普遍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灵,人死只是肉体的消亡,灵魂却依然存在,只不过是离开现实世界到了“冥间”,所以古人对丧葬看得十分重要。人死后,入土为安,坟墓是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的住所,称为“阴宅”,理应像“阳宅”一样予以重视。但是一般百姓不可能大建坟墓,有条件讲究厚葬的多是王公贵族,而达到极至的非帝王莫属了。帝王的陵墓往往在他们即位之处就开始选地营建,而且不惜血本。

在明十三陵中,各个陵墓的规模大小不一,一般来说,皇帝在位时间长,世道也太平,就有充足的时间来修建,明成祖的长陵修了18年,世宗永陵修了12年,这些陵墓的规模就较大,地面建筑也比较豪华。皇帝在位时间短,生前没来得及建陵,死后葬期紧迫,陵墓规模小,工程简单。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生前没有来得及建陵,死后就葬在她的田贵妃墓中,称为思陵。

十三座皇陵既独立又互有联系,它们有一个总体规划,有一个总的陵区入口和一条共有的神道。整个陵区约有40平方千米,正门在南面,名为大红门。

它的前面还有一座五开间的高大石牌坊,是整个陵区的标志。进入大宫门,又一座高大的四方形碑亭,石碑上刻的是朱棣的子孙为他歌功颂德的碑文。经碑亭向北即进入神道,两旁分列着狮、骆驼、象等6种石兽共12对,以及文臣武将等3种立像共6对,这18队石雕分列神道两旁,十分壮观。神道尽头是一座棂星门,进门后还需经过两座石桥才有道路分别通向各座皇陵。

占据陵区最重要位置的是朱棣的长陵,位于天寿山南麓,此处的山势除了北面之外还向东西两侧绵延,形成一个三面环抱的、南面开阔的小盆地。长陵就坐落在这块小盆地的北面山脚下,坐北朝南。长陵在形制上完全模仿朱元璋在南京建的孝陵。建筑分三个院落,最前面是陵门与凌恩门组成的第一进院落;第二进院落中坐落着长陵的主要祭祀大殿凌恩殿,面阔9间,采用的是最高等级的屋顶,尤其是大殿立柱、梁枋等全由名贵的楠木制成,而且所有的立柱都是整棵的楠木,直径最大者达1.7米。凌恩殿与故宫的太和殿几乎建于同一时期,同为皇帝享用,一个为生前,一个死后;同样坐落在三层石台基之上。

只是凌恩殿的规模要比太和殿小一些;第三进院落里有方城明楼和宝顶,在宝顶下面才是明成祖的地下墓室。

长陵的墓室至今没有发掘,但从定陵我们可以见到明陵地宫的基本风貌。

定陵是明神宗和他两个皇后的陵墓,经6年才建成,规模较大,但是地面上的建筑几乎破坏无存,只剩下后面的方城明楼与宝顶两个部分。定陵地宫位于宝顶下面27米深处,由前、中、后殿及左右两间配殿组成,共5个墓室。整个地宫全部用石料建造,各个墓室之间有通道和石门相连,地面用上等地砖铺砌。殿堂全部是石结构,拱券式顶,没有一根梁柱。放置明神宗和两位皇后的棺椁的后殿,高达9.5米,长30.1米,宽9.1米,是最大的一个殿堂。在这里发掘出了3000多件随葬品,其中有金冠、金壶、金爵、凤冠等极其珍贵的文物。金冠是用金丝编制成的,冠顶盘有一对金龙。凤冠上镶有宝石100多块,珍珠5000多颗。在定陵博物馆中可以看到这些珍宝。

十三陵中已对游人开放的是长陵、定陵、昭陵,近年来又重修了永陵。其他陵寝均为原貌,过去这些陵区可以随意进入,近年为了防火,渐渐封闭了。十三陵每个陵寝前都有与陵同名的村落,居住着当年守陵人的后代,村里很多老者都能对十三陵的传说和每位皇帝的生平说上一段,这些才是游览十三陵的最大收获。

大事记

明永乐七年(1409年)开始建造陵寝,四年后(1413年)落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崩,入葬长陵。明亡以后建成崇祯的思陵.于是有了“十三陵”的称号。

周围古建筑

清东陵和西陵:它是清代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它的形制和十三陵基本相同。

卢沟桥——砖石结构的桥梁建筑杰作

卢沟桥位于北京城西南面的永定河上,这是一座因为桥上的石狮子而闻名于世的古桥,也是我国北方最大、保存较好、建筑技术精湛的一座古桥。

桥往往因为所在的河而得名,卢沟桥即是如此。卢沟桥所跨越的永定河,发源于山西,途经北京、天津,注入海河,流入渤海。由于河水汹涌,经常改变河道,被人们称为无定河。清朝康熙年间,人们疏浚河道,砌筑了河堤,才改名为永定河。因为途经黄土高原,河水中的含沙量仅次于黄河,色黑,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是卢沟河,“卢”是黑的意思,卢沟河也就是黑水河。

卢沟桥始建于金朝,当时卢沟桥是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最初,只有船渡,然后又先后修筑了浮桥和木桥。后来加上经济发展、及军事的需要,金世宗时,修建了卢沟桥。历时3年方才建成,被朝廷命名为广利桥,但是因为它常卧在卢沟河上,人们习惯上仍称它为卢沟桥。此桥也正以这个名字被世人熟知。

卢沟桥两侧的石柱上都雕刻有石狮,这些狮子有大有小,有雌有雄,神态也各不相同:或昂首向天,或低头看桥,或两相对视,或回头顾盼,或抚弄绣球,或嬉戏幼狮,个个神情兼备,栩栩如生。慕名到卢沟桥来的人,一个主要愿望就是欣赏这些狮子。有句谚语叫“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人们用它来形容那些说不清楚的事物。狮子的数目也的确没有定数,曾有人统计,桥上的狮子共有485尊,但是又有人重新统计后说狮子共有502尊。之所以会数不清楚,一方面是因为一般的游人在数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专注于欣赏这些形态生动的狮子,而忘记了计算数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些小狮子或爬在大狮子的背上,或搂在大狮子的颈上,或伏在大狮子的身后,或躲在大狮子的胸前,有的仅露出眼睛,有的仅伸出一张嘴,所以给准确统计造成很大困难。

不过这种数不清楚更为到卢沟桥游览的人们增加了一番妙趣。在数与忘之间,更感受到雕刻艺术的精湛。

在元朝时,卢沟桥就已经扬名到欧洲。马可波罗对卢沟桥极为推崇,在他的游记里,他称卢沟桥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也是仿照卢沟桥建造的。卢沟桥建筑的精美使它也成为文人吟咏、作画的题材。金代诗人元好问、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等,都曾用诗句赞美卢沟桥。明代画家王绂所画的《卢沟晓月图》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清朝的许多达官贵人、名人贤士,都曾到卢沟桥游览。乾隆皇帝亲自前往卢沟桥观览,并题写了“卢沟晓月”的石碑。这块石碑至今仍立在卢沟桥东头的御碑亭内。

卢沟桥是南来北往的人们的必经之地,两侧桥头多旅舍驿馆,行人清晨起来,天色初曙,尚见疏星晓月,岸边柳树的倒影,掩映着水中的桥影,在来去的人们心中引起无限的感慨,所以“卢沟晓月”成为一大名胜,被乾隆皇帝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现在,卢沟桥已经成为著名游览景点,桥下人们又开始览水,将重现“卢沟晓月”的美景。

北京四合院

——游廊穿院,其乐融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四合院指的是四座单体房屋分别在东、南、西、北四面,中间围合成一个露天庭院的建筑组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四合院得到了中国人的钟爱,宫殿、庙宇、官府包括各地的民居都广泛使用这种形式。

在诸多类型的四合院中,北京四合院卓而不群,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材料选择、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特有的京味风格。

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门窗栋梁等均为木制,周围以砖砌墙。门窗及檐口椽头的油漆彩画,虽没有宫廷的华丽辉煌,但也颇有意趣。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变废为宝,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

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或者不用铺瓦,直接青灰抹顶,称为“灰棚”。

除了一些小规模的单院形式外,北京四合院多数分为前(外)后(内)二院。外院横长,从东南角的大门进入,迎面就是一座筑砖影壁,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由此西转进入外院。大门之西正对民居中轴的南房,称“倒座”,用来供客人休息,外院还有男仆室及厨房、厕所;由外院通过垂花门式的中门,便进入宽阔的庭院,这就是全宅主院。

主院中,北面正房称“堂”,大多为三间,遵守着“庶民庐舍不过三问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的明清规定。正房的开间和进深要比厢房为大,左右两边各接出耳房,由尊者长辈居住。耳房前有小小的角院,十分安静,所以也常用作书房。这种一正房两耳房的布局称作“纱帽翅”。正房前面,院子两侧有厢房陪衬,作为后生晚辈的居室,营造了良好的空间感觉。

正房、厢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门与这三座房屋的前廊连接起来,沿着游廊穿行,不必经过露天场地。廊边还有栏杆和凳子,可在廊内欣赏风景。这是四合院的一大风情。

四合院的房屋都采用青瓦硬山顶。正房之后有时有一长排“后照房”,或作居室,或为杂屋。也有的民居在房后或者一侧再接出一座四合院,以屠内眷,也有的在一侧接出宅园。

四合院的每一处都很有讲究,开在前左角的民居大门称“青龙门”,根据后天八卦,北为坎,东南为巽,故此种布局称坎宅巽门,象征吉祥平安。(王府的宅门则放在中轴线上,人们认为以王侯之尊不需要坎宅巽门也可以免除外邪侵害)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宅门不设在中轴线上,使得进入四合院必先通过一个小小过院,有利于保持民居的私密性,营造“曲径通幽”的氛围。在全国各地的民居中,坎宅巽门也十分流行。

门的大小和规格也很讲究,等级最高的是广亮门,它和再小一些的金柱大门、蛮子门都用于官宦人家。虽非官宦而相当殷富的人家用如意门。最小的是墙门,没有进深,门上有小屋顶,有的砌通天柱,颇有西洋气息。

作为民居,北京四合院最直接的感觉是浓厚的生活气息,庭院方阔,大小合宜。院中还载花置石,一树海棠花配以石榴盆景,大缸养的金鱼寓意吉利,自然亲切,把天地拉近人心。可在院内临时搭建大棚,举办婚丧大事,以待宾客。尤其是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几个自然的空间,但分而不隔,虚虚实实,家庭成员在这里进行亲切的交流,其乐融融。

北京四合院内环境优雅,花木扶疏,丁香、海棠、山桃花争奇斗艳,枣树、槐树则是孩子玩耍的好去处。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杜鹃、栀子等。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日常点缀。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时就出现了,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城的象征。

四合院的结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非常典型。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彼此独立却又有游廊联接,起居方便。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是封闭式的住宅,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家居。院落宽敞,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这里不仅是舒适的住房,更是大自然赐予的一处美好天地。

从前面的介绍我们还可以看出,四合院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象征。四合院首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人居住的空间里边必须包含着一部分没有房子的庭院,这个空间用来“俯仰天地,游心太玄”,起着观物取象的作用,因此中国建筑是可以直通宇宙空间的,人生活在和大自然非常亲近的一个环境里边,如果说外国人居住的是封闭的房子,那么中国人居住的是开放的院子。

四合院的雕饰也处处洋溢着民俗气息,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典雅清新,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这个意义上,四合院恰似一座传统文化的殿堂。

悠悠百年,北京四合院依然具有其他住宅建筑难以并论的优点。今天,当现代化的脚步逐渐加快,高楼大厦层出不穷的时候,人们反而对四合院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什刹海周围的四合院,灰砖青瓦、错落起伏,或是王府遗址,或是名人故居,散落在一片一片的民居之中。1994年,“胡同游”诞生了,四合院以其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登长城、看故宫、吃烤鸭”一起成为游客感受京韵的最佳途径。

大事记明清时期,北京四合院兴起。

1994年,“胡同游”诞生,吸引中外游客。

同类推荐
  • 这世界啊,随他去吧

    这世界啊,随他去吧

    十个月,十五个国家,从东南亚到南亚,从中东到中亚,这是一场穿越亚非陆地的奔走;所以,这并不是一本普通意义的旅行观光猎奇书,作者诚恳地叙述着三十岁来临前的旅途中山河过目的内心转变。等到风景看透长路走完,他逃出困顿,重获新生。这段人生中刻骨铭心的成长,是三十岁到来前最好的礼物。
  • 古堡:欧洲的浪漫与传奇(图话时光(01))

    古堡:欧洲的浪漫与传奇(图话时光(01))

    了解城堡,才能了解真正的欧洲。西欧城堡浪漫瑰丽,东欧城堡富有传奇色彩,中欧城堡充满童话气息,北欧城堡朴实稳重,南欧城堡风情独特。城堡凝聚欧洲的曾经与现在,浪漫与传奇。这里是战火纷飞的堡垒,这里是骑士的来处与去处,这里是浪漫与阴谋并存的秘密花园,这里是现实存在的传奇,这里承载龙、吸血鬼和公主的传说。人们为之而生,为之而战,为之而死。一切早已开始,一切归于平静。翻开这本书,做一次时光之旅,走进城堡,走进欧洲文化神秘的最深处。
  • 大自然:洗涤心灵

    大自然:洗涤心灵

    在世纪末兴起一股强烈的环保自然风里,有着各式各样不同的口号与随之而来的各种争议,然而“回归自然”的精神到底何在?作者透过本身旅游世界各地的观察与体验后,竟赫然发觉,人类唯有摒弃对自然的巧取豪夺的掠夺心态后,才能真正感悟到自然涵养人类的包容力,并且从中获得灵性的提升与净化的滋养源泉。
  • 石板塘(上卷)

    石板塘(上卷)

    洞庭湖南岸那一大片低矮的丘陵上,有一座孤零零的高山突兀而起。那山呈带状,高低起伏,绵延百里,很像一条卧伏的蚕虫,故名卧蚕山。但卧蚕山只是地图上的名字,老百姓并不这么叫她。当地人最重风水,起房盖屋时,讲究“前有照,后有靠,左右山环水抱”。卧蚕山巍然耸立,气势雄伟,形状颇有点像照壁,且终年郁郁葱葱,风光秀丽,还有许多历史遗迹、离奇传说以及名人的活动踪影。
  • 与迪迷爷爷游迪士尼乐园(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与迪迷爷爷游迪士尼乐园(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作者为资深迪士尼专家,读者小朋友将在这位“迪迷”爷爷的带领下游览世界6座迪士尼乐园,从中你会了解到其中的游乐项目,以及如何游玩,并且还会回答小读者的一些问题呢,比如:乐园里的马是怎样生活的?如何巧用迪士尼“快速通行证”?更重要的是,里边还有很多有趣、可爱的插画哦!
热门推荐
  • 一贯天机直讲

    一贯天机直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英雄联盟:召唤职业选手

    英雄联盟:召唤职业选手

    Faker、UZI、微笑、厂长、Rookie、Theshy……召唤职业选手,为我而战!
  • 中层领导力:西点军校和哈佛大学共同讲授的领导力教程

    中层领导力:西点军校和哈佛大学共同讲授的领导力教程

    全球领导力研究第一人约翰麦克斯维尔博士,通过40年的研究,逐步揭开领导力的秘诀。无论是培养将军的西点军校,还是培养企业家的哈佛大学商学院,都聘请麦克斯维尔博士开设领导力课程。《中层领导力》即是该著名课程的结集,出版十年来,风行全球,被奉为领导力培养的速成经典,也成为世界500强高管的必读书。
  • 侏儒与国王

    侏儒与国王

    身处风暴中心的侏儒,洞悉宫廷暗室深藏的秘密。三个国君的非常人生,六幕命悬一线的生死传奇。悲壮而滑稽的戏仿,大胆而淋漓的颠覆。生杀予夺间,谁是操纵命运的那只隐形之手?苍凉瑰丽的蒙太奇画面,直击灵魂深处的犀利拷问,丰富浓稠的叙事容量,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为你呈现一个叫做侏儒的生物,在大时代中的行走笔记。如同看一部李安、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充满光影的变幻,和敲打心灵的思考的低音。
  • 御兽修仙帝

    御兽修仙帝

    一场婚礼,新郎英俊帅气,新娘美丽动人,郎才女貌,天作之合。“请新郎亲吻新娘!”新郎洛小猪正要吻上自己的新娘时,“啪!”“流氓!”……洛小猪眼前一片黑暗。睁开眼时,眼前羞涩的猪猪美女正温柔的帮洛小猪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夫君,今后我就是你的人了~”
  • 我要做神豪2

    我要做神豪2

    扑街作者沈浩,时来运转,新书都市神豪流,公众期十万收藏,成神指日可待,却不想上架之日,却穿越到了书中世界。“穿越成为笔下世界的主角,怎么办?在线等,急!”PS:我们都是神豪群号:646871709。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决策的艺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决策的艺术

    在工作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是决策者,每天都需要做出决策。然而,我们常常患有“决策恐惧症”,明明是“聪明的”决策者,却往往做出了“傻瓜”的决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决策的艺术》结合了无数卓越决策者的成功案例,系统地分析了他们的决策经验,结合最新的管理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决策指南。书中包含了大量实战性的决策技巧,对各种不同的决策情形进行分析,帮助你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做出卓越高效的决策。
  • 游戏人生forme

    游戏人生forme

    【前排提示:这可不是什么龙傲天爽文,主角可不会一路无敌爽到最后的。(毕竟老夫也不是什么魔鬼嘛OwO)】“醒来吧...”少年睁开黑色的眼眸。混乱的记忆在空旷的大脑中狠命地冲撞着。身边器械身躯少女无神的眼中闪着微微的亮光。少年缓缓起身,拉起身边人的手。“不论什么代价,这一次...”少年拖拽起残破的躯体“我拒绝那个结局!!!”“向盟约起誓...”(看完《NGNLzero》感触蛮深的。里克休比二人的命运不该如此。所以就有了这个小说。希望他们起码于在下的愚笔下,能有个幸福的结局吧。这一次,是人类赢了。)(笑)
  • 苦水塔尔拉

    苦水塔尔拉

    说桑那镇的古朴,是有好多朴素的民风一直还沿袭着。比如像叶尔羌河边的渡口,摆渡的木船是不收费的。至于船工姚栓栓摆渡的工钱,是谁给的,没有人问过,也没有听姚栓栓自己说过。从姚栓栓的上辈,再到上上辈,一直都是这样传下来的。叶尔羌河到了开春,冰雪一融化,水渐渐就多了,这时候需要过河,就得有人摆渡,不然,是没法从河床里涉水过去的,倒不是河水有多深,主要是淤泥深,水淹不死人,淤泥却能把人吸进水里呛死。
  • 精灵星球

    精灵星球

    继《未来水地球》后,人类生活在地球的水世界当中,为了生存建立了35座船坞城,但船坞的寿命在100后就不能使用了。所以在这100年当中必须要找到新的家园,故事以年轻的联合国秘书常乐山带领科研队和2000多人的联合部队,押着精灵星球的女皇,去精灵星球寻找人类新家园,他们通过时间隧道,在黑洞和白洞中穿行进入精灵星球,去探知精灵星球,在探知中充满不可预测的风险,人类等待新的家园,将会迎来胜利的曙光吗?故事带给你不一样的星际穿越,带给读者新的感知,精彩不断······期待读者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