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800000019

第19章 学习本是一种乐趣(5)

我说:“呱呱你看这墙上的科学家画像,还记得你小时候写他们的名字吗?那时候,你写得很认真,一笔一画。妈妈知道你在学习方面,一直以这种认真态度来对待。除此之外,你还能从科学家的画像里看到什么呢?”

呱呱说:“我觉得他们很伟大。”

我说:“是的,他们确实很伟大,我们只看到他们伟大成功的结果,可是你要知道,他们的成果不是一瞬间或者每个发明都那么顺利的。一个实验有可能做一千遍,而且有的可能并未成功。但是他们没有停下来,失败一次总结一次,然后满怀热情,再继续实验。我觉得这样的胸怀和态度更让人佩服。”

呱呱沉默了几秒钟,然后笑着说:“妈妈,我懂了。”

看到呱呱露出平日的灿烂笑容,我也笑了。在学习与生活中,任何的挫折与失败都可能发生,而接受现实的态度与继续前进的热情不能丢失。我要让呱呱知道,在学习中,不仅要知道自主学习,而且要知道遇到困惑时怎样面对。

平常的心看诗”天才”

看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认为我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把孩子当做“天才”、“未来的科学家”培养。事实上,并非如此。我让呱呱从小接触科学家的故事,是希望他能对生活产生广泛的兴趣。

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家长会,听到两三个家长在讨论天才教育。

一位家长说,最近他带着孩子去参加某辅导班,培训老师说每个孩子的智商都很高,为什么有的孩子能考上重点大学,能出国留学,而有的孩子连普通大学都考不上呢?原因在于家长没有帮助孩子们将“天才的潜能”

挖掘出来。

接着,也有一个家长说,现在抓孩子学习已经有些晚了,看了某电视节目,人家从孩子生下来就进行双语教育。

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个“天才”都毁在了自己手里,为了能挽回损失,那就从现在开始对孩子进行“天才训练”。

几位家长表示赞同,也都表示要好好培养孩子,他们的眼里流露着希望与激动,接着开始讨论上哪些“天才课程”有助于挖掘孩子的天才潜能。

听到这里,我想告诉家长们,所谓的辅导班宣传的“挖掘天才的潜能”

只不过是为了吸引家长们而已,如果真的如此,他们各个也早就是天才了。

有的超前学习班更是打着培养“神童”的旗帜招生,有的学习班对家长承诺,让孩子在两岁认识几千字,三岁背几千首诗,六岁能全部学完小学阶段的课程,等等。家长们面对这样的宣传动心了,他们坚信自己的孩子就是那个天才,也期待天才的光芒能照耀在自己的家里。家长的这种盲目崇拜更是令“天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然而,事实证明,单调的培训不仅让孩子们反感学习,而且局限了他们的各种潜能。比如,十天之内快速识字的结果是孩子连童话书都不愿意碰,孩子的想象空间和好奇心都被周围的培训所限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而所谓的“天才培训班”,只是负责把幼小的孩童培养成只会识字、背诵诗经的麻木的“天才”,孩子们何来的兴趣,哪敢有什么要求和愿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孩童时期并没有接受天才的培训,也没有被认为是未来的天才,据统计,在诺贝尔获得者中,大部分的获奖者在幼儿期并没有接受所谓的“培训”,反而是无忧无虑地玩耍。当然,在今天儿童教育发展研究中,很多学者都赞同在儿童适当的时期给予适当的教育是必要的,但过早地、过多地塞给孩子“天才”的知识,只会把孩子们潜在的“天才”能力活活灌死。

“天才”一词的定义是,拥有一定的天赋,包括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天生有资质的人(如体质、嗓音等)。天赋是遗传性,不可能依靠后天培养而获得,良好的后天教育可以让天赋得以发挥;经过后天教育而成才的人并不能称为“天才”。但是很多家长却认为,只要精心培养,孩子就会成为天才。

有一次,呱呱和我通电话时,几个年轻的同事夸赞呱呱是个优秀的孩子,还懂得经常和父母交流,接着就向我请教:“大姐,你家孩子是个天才吧,你给我们说说孩子从几岁开始实施天才教育更能起作用?”

我说呱呱很普通,我也从来没有实施过特别教育,连辅导班都没有报过。

年轻的同事都反问:“没有实施天才教育?怎么可能呢?专家说了,从怀孩子开始,就应该天天给孩子说‘宝宝是个天才,是爸爸妈妈永远的天才’,这样就能让孩子生下来就确信自己是天才。”

一位80后同事说:…要敢想,才能培养出天才来’,这句话现在很流行。

我已经决定了,我虽然不是天才,但我一定要培养一个天才来。”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梦想,这样的信仰,家长们为之付出。可有多少孩子正是在这样的梦中被压垮,又有多少个孩子选择逃离这样的梦境。

因此,我要告诉家长们,要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但不要盲目崇拜“天才”,更不要把孩子强硬地培养成“天才”。

会考试也是一禾中能力

考试需要特殊的呵护吗

有一天,一位同事对我说,他建议国家应该在孩子高考的期间批假。

我有点吃惊地说:“不用吧。”

同事说:“孩子高考多大的事情,万一孩子出个事情,家长不在身边,孩子怎么办?”

同事解释的理由也许有可能,但是孩子这一生难道就一次高考吗?上大学会有考试,大学期间也有考试,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会有人职考试、面试,等等,难道都有“万一”吗?难道国家都应该给父母批准这些考试的假吗?

我想这样的假期如果真正批准了,那么我们的孩子何时才能自己去面对未来一次次的竞争?未来与世界的竞争,我们的孩子可以吗?

这让我想起每年高考时,家家户户对孩子的呵护。父母们请假专门为孩子护航,孩子进去考场,家长们在考场外翘首等待。有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休息好、吃好,特意为孩子到星级酒店包房。这也导致高考期间,各个宾馆酒店提供高考套餐经营模式。而各个城市也直接参与对高考的特殊照顾,高考期间不得施工、鸣笛。孩子们在一片呵护的寂静中参加考试。

全家都在为高考准备,整个城市在为高考做特殊照顾,整个国家都在为高考提供规章制度。很多家长认为这样做还不够,不能仅仅对高考的孩子照顾,也需要对中考、小学考试、幼儿园考试的孩子照顾到。理由很简单,幼儿园考不好就不能进好的小学学校,小学考不好不能进好的初中学校,初中考不好不能进好的高中学校,等等。如此而来,人这一辈子参加的考试很多,每个考试都需要特殊照顾。当孩子适应了这种特殊呵护,走出国门的时候,全世界都应该照顾中国的孩子们?外国考试很重视一个人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连参加考试的能力都缺乏,那么他还能胜任什么呢?

我想这些特殊的呵护背后远不止这些。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对孩子说:“儿子,妈妈就在考场外面等你。肚子疼什么的,就跑出来告诉妈妈。”孩子记住了,只要一不舒服,就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一位五十多岁的妈妈拿着手机,着急地说:“儿子,你就在考场门口等着妈妈,妈妈给你拿了家里的水。别和陌生人说话啊。”打完电话,这位妈妈自言自语地说:“这考场连个空调都没有,天气这么热,哎……”这位妈妈看到我后,说:

“看你像个老师,你们也提个建议,孩子们考试多难啊,应该多照顾照顾孩子。”

我笑着说:“孩子们都这么大了,知道怎么考试。”

这位妈妈说:“哎哟,我们家孩子考试,我从来都不缺席,他在里面考,我在外面晒着,只要孩子能考好,晒着也值。”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孩子们需要父母这样吗?

呱呱参加高考时,我和先生都没有提出要陪他去考场。考试前一天,呱呱和几个同学看了考场,然后回家对我们说看到很多叔叔阿姨去看考场,他还以为这个考点是成人考试呢。

我说:“估计是考生家长吧。”

呱呱说:“你和我爸可千万不要去啊,我自己的考试我自己可以处理好。”

我说:“我和你爸爸也没说要去,只是想着明天估计家长去的多,那么多家长去了,无形中给你们压力。”

呱呱说:“我们考试,家长们都跑到那里凑热闹,真不能理解。”

我说:“家长们也是好心。”

呱呱不解地说:“好心办了坏事,考场门口乱哄哄的,保安不让家长们进去,家长们一个个气愤地要吵架。不知道的还以为出什么事情了呢。”

孩子们的考试已经变了味道,可家长们并不知道自己也在努力营造着这味道。

有一天周末的晚上,我看到一个少儿选秀的电视节目,参赛的孩子年龄大概是4~10岁左右。我一般不喜欢这些选秀节目,我认为成人参与者有伪装的成分,而且这些选秀可谓是变相的考试,打出分数、评出等级。而少儿的选秀节目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看着看着,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每个孩子上台表演一个节目,有的孩子是唱歌,有的是跳舞,有的是说快板。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表演都很出色。而到最后节目主持人说只给前三名的孩子颁发奖杯,听到这时,十个孩子站在舞台上有些不安了,都朝主持人看去。主持人刚念完获奖者名字,落榜的七个孩子都哭了。尽管主持人一再安慰,但几个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无不让人难受。

当主持人问一个男孩:“咱们是男子汉不哭啊,来,咱们下次拿个大奖,好不好?”

小男孩哭着说:“嗯,我下次一定给爸爸妈妈拿个大奖杯。”说到这里,镜头给了孩子妈妈,这位妈妈很是感动,满脸是泪水。

比赛是个游戏,我想孩子们玩游戏知道游戏规则,也都希望拿到奖杯,因为能拿到奖杯是种自豪。可是如果没拿到奖杯并不说明是坏事。更让人不解的是,孩子们在舞台上表演或者参与比赛应该是快乐和开心的,反倒最后却是悲伤的。而恰恰是这样的选秀,不知道又有多少爸爸妈妈们趋之若鹜,希望能让孩子一夜成名,希望孩子成为小童星。可是如此幼小的孩童,面对失败时,面对落榜时,恐怕擦拭的不仅仅是泪水。

我在想有的孩子可能会记住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以后害怕考试或者比赛,也有的孩子在成长中会度过这个坎。而我更希望当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参与这些选秀节目时,能让孩子开心地参与,高兴地离开,而不是流着泪水,满心的悲伤。

考试是个平台

我一个女同学对我说,她每次考试前都必须上好几次厕所,否则在考场上总觉得想上厕所。她的这种考试心理直接导致她神经紧张。她说她参加高考的数学考试时,考前一直拉肚子,跑了几次厕所,最后喝了一片药才好。考试一结束,她就往厕所跑。类似这样的现象也有很多,现在医学上称之为“考试综合征”。也许有很多原因导致这种病症的发生,但我想主要原因是将考试恶魔化了。

呱呱从幼儿园升小学时要参加考试,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升入小学。呱呱在回家的路上对我说:“妈妈,考试是什么?”

我说:“考试就是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或者写出来。”

呱呱低着头说:“可老师说考得不好的小朋友不能去上一年级。”

我摸了一下呱呱的头,开心地说:“我们呱呱很想去一年级,是不是?”

呱呱说:“嗯。”

我说:“考试和平时在幼儿园玩的时候一样的,比如老师让每个小朋友表演个节目,或者让你画一幅画。”

呱呱听了后,高兴地说:“妈妈,这些我都会。”

我说:“妈妈也知道呱呱都会。我们抓紧回家吧,爸爸在家里等着急了。”

第二天,呱呱还是和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因为他知道他要参加的考试和平常在幼儿园一样。

我把呱呱送到幼儿园门口,和平常一样告诉呱呱:“妈妈一会来接你。”

呱呱摆摆手,对我说:“妈妈再见。”

看着呱呱高兴地进去幼儿园后,我准备转身离开。旁边的一位妈妈不经意地说:“孩子今天考试呢,你不知道吗?”

我说:“知道,昨天老师说了,孩子在里面考试,我正好还有事情要办呢。”

那位妈妈说:“等等再办吧,孩子这么重要的考试,万一孩子有什么事找不到你不就麻烦了吗?”

我笑着说:“我已经给孩子说过了,有什么事情问老师就可以了。”

这位妈妈说:“你真行。你看我们家孩子,刚才还哭着说不考呢。你说现在孩子,干什么都考试,一提起考试就吓人。哎……”

是啊,就连这位妈妈自己都把考试说成吓人的事情,孩子能不哭吗?

看着这位妈妈紧张和焦虑的神情,我想我不能在这里等待。

我办完事情后,幼儿园的考试也快结束了。呱呱见到我,高兴地说:“妈妈,我可以上一年级了。”

我知道考试结果不会这么快出来的,但我还是对呱呱说:“呱呱真棒。

同类推荐
  •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方向,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中国家教学会理事、青少年教育专家、 平行教育创始人崔宇用最家常的话告诉你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重视素质教育,然后从家长、学生、教师、媒体这四个角度,与这四类人群中的代表对话,三言两语,解读孩子的教育问题。
  •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只生一个孩子。只生一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可以把各方面的压力与负担减到最小,但是在教育的问题上,却经常遇到棘手的难题。初生的婴儿无疑是一张白纸,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白纸上描绘出什么图案,染上什么色彩,都由父母决定,因为,孩子的性格来自父母的教育,而性格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更需要在繁忙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为孩子塑造健康的性格,发掘他们的潜能,不但充当他们的长辈,还要充当他们的朋友、哥哥姐姐,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也让他们在和谐的亲子氛围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能够从容面对。
  •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教育在学校,培养在家长!培养好孩子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父母要真正地了解并用适当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本书首先向父母们分析了孩子的哪些特性是先天注定的,哪些特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先天注定的特性,如男孩女孩的区别,好动与好静的区别,才艺方面的区别等等,我们尽量不去违背而是引导。对于后天可以培养的,我们又从父母、环境、心理、德商、情商、智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争取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性格有特点有能力有智慧的好孩子。
  • 不唠叨让孩子听话的诀窍: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不唠叨让孩子听话的诀窍: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不唠叨让孩子听话的诀窍: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编著者于薇。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正是从沟通的细节和孩子说话入手,帮您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独特原因——家长不会说,并且介绍了怎样更好地和孩子说话的技巧,以及与孩子沟通的非语言的技巧,如微笑、拥抱、写博客等等。还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时期的孩子,家长怎样说,孩子才会听。通过这些分析和方法,让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交流。
  •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从父母的修养、处世、学问、智慧、威信、意志、心态、习惯、方法以及理解孩子等方面,全面总结了父母应该怎样“修”自己的“身正”,辅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让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真正行之有效。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镜子,你总能够在他的身亡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所以,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千万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在家又是一个样。父母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差,却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大末世

    网游之大末世

    风靡全球的末日生存游戏《苍茫》正式上线,林浩是一个无业青年,进入了这个游戏讨生活,但这个游戏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拯救大宋

    拯救大宋

    韩子轩携带二战军火库来到北宋,他武装起一支禁军,营救被金军蹂躏的宫女,瓦解对都城的围困。来自撒马尔罕的胡商协会会长请求韩子轩营救被金军掳往北国的女儿和一千胡姬,韩子轩率火枪营出征。完颜宗翰带着三岁小儿和两个贴身侍卫,穿宋人装束,潜入南宋都城临安。韩子轩一路尾随,真相令他目瞪口呆……
  • Goldsmiths Friend Abroad Again

    Goldsmiths Friend Abroad Aga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麻辣小厨娘

    麻辣小厨娘

    叶田田一脚踩空,穿越古代极品农家。爹娘早亡,大娘恶毒,奶奶小气,表姐刁钻。身边还跟了一个懂事亲妹叶小舟,只是养活两人实属不易。叶田田狠狠心咬咬牙,甩开膀子去挣大钱。秀出超强厨艺,做出一手川菜美食,磨刀霍霍向渣人。且看她如何用美味改命运,锅台灶间定乾坤。这是一个麻辣小农女和冰山大将军的甜蜜故事。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八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超神长阶

    超神长阶

    唐尼--《秘界》游戏非高手玩家,穿越到游戏开服的三百年前。——巫师之王、超强的猎魔人、神灵捕手、最后的地狱主宰、最终的神灵:唐尼宣:“我只想平静的过完这三百年!”
  • 我能改变他人锻位

    我能改变他人锻位

    不知名对手:“我锻位九锻,你八锻,不是我对手!”洪天:“你马上不是了!”淡定的用了十亿锻位点,把对手降到同一锻位,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对手。嗯,如果还不行,那就降到零,一手捏死!PS:这是一个走在氪金路上的故事!
  • 不良女术士

    不良女术士

    现代贪财女术士魂穿古代,一道符咒狠虐渣渣!从穷光蛋、废材五小姐到家财万贯、买下魔尊当贴身保镖!女术士李小兰的金手指外挂人生,几道符咒统统能搞定。
  • 农家恶媳有点甜

    农家恶媳有点甜

    最近清泉村发生了一件大事,村西头的胡屠户家的恶媳逃跑时摔下悬崖,听说找到的时候,身上没一块好肉,现在躺在床上半死不活的,都以为她命不久矣,却没想到最后醒来过来,村民都依稀了一声,这就是祖辈说的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作孽啊。他们都不知道的是他们口中的恶媳现如今已经不是原来的叶紫苏,而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中医药传承人的叶紫苏。面对家徒四壁的房屋,干净如洗的米缸,叶紫苏就感觉脑瓜痛。呜呜,想她一届医神居然落到为吃饭犯愁的地步,真是可悲可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