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000000029

第29章 新闻(20)

心情纷乱的本特里,在外界的压力下,在工作纪要中承认“犯了一个,重的编辑判断错误,我们常常出错——而这显然是一个大错。”他总结说,们最重要的教训是:“如那些读者——过去的读者——不仅仅是当地的,包括全国读者所严厉批评的,新闻媒介严重脱离了他们的受众群体。”

对于摄影师约翰·哈特,本特里表示遗憾,“这令我失望,也令我们许同事失望。”《walla Walla沃拉沃拉(华盛顿)联合通讯》的社论版编辑艾迪克兰丹尼尔也没有为在他的报上刊登照片而道歉,尽管没有背景文字说明。

“首先,任何报纸的首要职责是报道新闻,”他争辩说,“生活中严酷的事实是:这个世界充满了幸福时刻,也充满了悲伤的时刻。第二,我们相信一张照片比10,000字的文字更有助于人们注意水中安全。”

后来,本特里将哈特的照片送去参加普利策奖的比赛,“我真的看不出这有什么矛盾之处,”他解释,“我认为照片不应当被发表,但普利策奖授予新闻工作和技术优秀的人,而不是让读者满意。”

《天意新闻公报》的总编迈克尔·J·奥登,谴责那幅照片利用了人们的怜悯之心:

对于将交通事故的照片发表出来,用作实物教育这一点我能理解,但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刊发那些哭泣的妻子、母亲和孩子们的照片……展示一个母亲在大火中丢失了她的孩子,这有什么价值?难道这可以对一个纵火犯起到约束的作用?我相信那些毫不迟疑地刊登了这些照片的人会用虔诚的伪装,引用查尔斯达纳的名言:“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是事实,我就会很自豪地将它报道出来。”这是我能想象的最动听的、最常被人引用的陈词滥调。

但奥登是一个少见的编辑。尽管哈特的照片没有赢得普利策奖,每天报上、电视上、照片上、电影胶片都在强调悲伤与悲剧。事实上,专业奖项通常颁给那些可怕的图片,而不顾他们是否会助长病态的欣赏口味。

选取这些照片的理由通常集中在新闻价值上,因自己的孩子被车辗过而心碎的父亲;一个男孩震惊地看到自己十几岁的哥哥被警察开枪打死;一个在大桥上将要自杀的人——所有这些令人怜悯的情景都在传递着人类悲剧的信息,所以被认作是新闻。摄影记者于瞬间捕捉一个新闻事件,捕捉“充满含义的画面,因为这会引发各种情感的想象”。从摄影者的角度来看,捕捉有新闻价值的瞬间也是一项重要的自我训练。摄影记者所接受的训练是要他们遇事不惊慌,如实地拍摄下事件真相,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要成为视觉历史学家,而不要成为个体急救员或家庭法律顾问。

然而,在什么条件下,摄影师在巴卡菲尔德淹死事件中的行为才能得到宽恕?在场的官员努力阻止他的闯入,然而,应该承认当局的判断并不总是正确的。赞成使用照片的人坚持认为,照片可以起警示作用使其他父母更注意增强安全意识,然而这种愿望是否能产生实际效果并没有事实根据。

巴卡菲尔德溺水事件中的摄影记者也许在报道新闻时,正好碰上了这些专业价值的题材,所谓专业价值就是利用人们病态的喜好来提高发行量。

还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可以改变对人们隐私权的直接侵犯和对这些志剧中无辜牺牲品的感情麻木,在司法界,媒介报道大众关心的事件并不牵涉到侵犯隐私的争议,但在这里,摄影记者应当考虑道德导向:那些受伤害的个人有自尊或被人尊重的权力,尽管事实上那一事件可能使他们成为新闻的一部分。

新闻摄影是展示人权与非人权的极为重要的窗口,在追求它的使命时,伦理上的争论典型地围绕着展示诚实图像信息的需要和尊重个人隐私权的需要。《芝加哥论坛》的鲍伯·格林有点夸张地将哈特的照片叫作“色情作品”,“因为新闻事实他们无法控制”,他写道,“在他们生活中最糟糕的时候”,罗曼罗曾被暴露于整个社会。那个年长男孩由于弟弟没有紧随其后而歇斯底里的情景被人毫无同情地展示在了观众面前,而这些观众是无权在一个家庭的这一令人受精神创伤的事件中出现的。即使那些认为照片可以接受的人也会被内容所困扰,因为《加利福尼亚》刊登的照片紧接着一个标题——被魔鬼夺去生命的青少年。

【注释】

1.Olmstead V.United States,277 U.S.438,478(1928),Brandeis不同意。

2.Briscoe V.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4 Cal.3d 529,93 Cal Reptr 866,869(1971)。

3.Thomas I Emerson:The System ofFree Expression(New York:Vintage Books,1970),p545。

4.这一时期的充分叙述见New York Times,1976年3月1,2,5,13,31日和DallasTimes-Herald,1976年2月29日;同样的故事,参见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1989,1/2)27期:31—33中Leslie Brown的“Seattle’s Press and the Case of the JudgeWho KilledHimself”,在这种情况下,DuffWilson在他关于Judge Little与少年犯的性行为的调查中去面对他明确表明的自杀威胁。

5.“Spy Said He’d Kill Himself If Exposed,Then Did SO”,New York Times,1976年3月2日。P.1。

6.给编辑的信“Of News and Death”,New York Times,1976年3月13日,P.24。

7.“Espionage’S Price”,同上1976年3月31日,p.40。

8.Deni Elliot:“How to Handle Suicide Threats”,Fineline,1:7(1989.10):1。

9.出处同上,P.4。

10.出处同上,P.1。

11.Quill,67期(1979.5):19—24中Jack Hart和Janis Johnson:“Fire Storm in Missoula”

中的详情。

12.个人道德的未来背景,见Social Respor~ibility:Journalism,Law,and MedicineV01.9(Lexington,VA:Washington and Lee Monogragh,1983),PP.5—19中LouisHodges的“The Journalist and Prigacv”。

13.Geoffrey Ooley:“Glory Days:Former Major-Leaguer Played in the Good Old Days.”

Blade-Citzen,1989年7月4日,P.1C。

14.Gary Hyvonen:“A Bizarre Twist to Burns’Tale”,Blade-Gitizen,1989年7月23日,P.5C。

15.出处同上,p-5C。

16.“Graphic Excess”,Washington Journalism Review,8:1(1986年1月):10—11。

17.此事件详细材料,见“Grief Photo Reatction Stuns Paper”,News Photographer(198《年3月):16—22。

18.H.Eugene Goodwin和Ron F.Smith合著的Gropingfor Ethics in Journal~m,3d el(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4),PP.211—213。

19.John Hohenberg:The News Media:A Journal~t Looks at His Profession(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m,1968)p.212。

20.Harold Evans:Pictures on a Page(Belmont,CA:Wadsworth,1978),P.5。

21.有时仁慈的结果明显的紧随其后。在Stanley Foreman的“Boston HarM&American的照片中,一个妇女和婴儿从大火中逃出,更好的安全标准和更严密的检查可能女f于悲剧以后。

22.Bob Greene:“NeWs Business and Right to Privacv Can Be at Odds”,1985—86度SPJSDX道德委员会的报告,P.15。

同类推荐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如果我们错了呢?

    如果我们错了呢?

    《如果我们错了呢?》是美国知名哲学思维畅销作家查克·克洛斯特曼挑战传统文学、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上乘之作。在本书中,克洛斯特曼从奥卡姆剃刀定律谈到鲍勃·迪伦,从“超对称性”宇宙谈到斯蒂芬·金在2112年的文学地位,从时间的本质谈到NASA对摇滚乐发展的意义。通过谈论这些或传统或流行的知识,他不断向读者发问:如果换个角度,是不是这些被称为“事实”的东西就会被推翻?我们确信十足的观点有多少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究竟看问题重要还是看未来重要?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得”是本事,“舍”是学问,正如一位高僧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体现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
  • 关于爱

    关于爱

    本书最早出版于1940年,德文版甚至早于西班牙文版问世,之后各篇内容散见其他著作,都属于奥尔特加-加塞特最知名的文章。作者潜入爱的不同阶段,揭发爱的心理、爱的意义与意识的差异,探讨坠入情网的现象及对于爱的对象的选择,并厘清一般人对爱的错误认知。关于爱,奥尔特加-加塞特为我们进行了一场最精彩的哲学讨论。全书写作风格自然,让人原以为看到的是位哲学家,最后发现读到的是位温暖的作家。
热门推荐
  • 你眼里的星辰与大海

    你眼里的星辰与大海

    你的眼里有星辰与大海,而我的眼里只有你。
  • 太上老君年谱要略

    太上老君年谱要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宅男奶爸

    宅男奶爸

    我喊你一声你敢答应吗?吊吊的某位大神:有何不敢?一线歌手大妈:放马来。曾经的天王:呵呵。“儿子。”“……。”以上和本书没有直接联系,请不要带入,谢谢。(警告!警告!警告!这是一部日常温暖治疗系的小说。)
  • 南庭有栖枝

    南庭有栖枝

    那一次,她和他,意外地在咖啡厅相遇后,便再次相遇,相遇,再相遇。误会,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相知,让他们更加懂得爱。网红歌姬×文坛行者,这个故事,该是缘分还是凑巧……
  • 深情不晚:沈总,你老婆娶错了

    深情不晚:沈总,你老婆娶错了

    明明是一奶同胞的亲姐妹,却过着天差地别的日子。一场“交易”,让她凑足了医药费,而姐姐却成为青城富少沈靖泽的未婚妻。凭借着“闻香识人”的能力,沈靖泽终于到了让他痴迷的女孩儿。
  • 江南美食养生谭

    江南美食养生谭

    药膳食疗,让你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祛病养生、益寿延年。书中也介绍了各种美食的食补食疗功效,让你看了增加知识、开阔眼界。一书在手,江南美食皆在眼底。这是一位饮食文化研究学者向你奉献二十余年的研究心得。
  • 异界神眼

    异界神眼

    远古时代,人族神族共同管理世间。洪荒之乱,连年征战,人族式微,神族反扑,为了与神族抗衡,人族集结所有秘术师,创造出六种锻体术,奈何神族势力庞大,锻体术还未派上用场,人族所代表的人权就被神族代表的神权取代,从此,世间只有一个神权,人族秘术师带着锻体术隐居,等待时机,反扑神族。
  • 摄政王的心尖宠儿

    摄政王的心尖宠儿

    她,苏锦汐,21世纪的特级特工,一朝穿越,她变成了东越国丞相府的呆傻嫡小姐。听说她娘亲早亡?父亲不待见?姨娘虐待?庶兄庶妹也私下欺辱她?呵呵,既然她接替了原主的身份,就顺带虐虐这帮小人!他,千北烨,东越国的摄政王,皇上的亲弟弟。在外风评可谓是人见人躲,就怕惹上这座瘟神!可偏偏,他缠上了她。小片段~某男英雄救美被某女看穿,某女深沉:“你不了解我,我不是什么好人,我这样的人……唔……”某男以嘴堵唇——“呵呵,小汐儿,这个世上总有一些人值得被人守护。”某男深情告白,“苏锦汐,你值得被千北烨守护,所以,不要说‘我这样的人’。这一生下一世,生生世世,你都只能被千北烨守护!”……欢迎加书架哦~
  • 纪元启迪录

    纪元启迪录

    文明的伊始,时间的延续。从仰望星空开始,人类学会了思考,从发现火种开始,人类学会了制作,从历经和平开始,人类学会了延续。如今,主神时代降临,人类是否能学会生存。
  • 社会之魂

    社会之魂

    关于社会之魂的简要说明亲情,友情,爱情,情暖天下。正义,道义,大义,义薄云天。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笔如涓涓流水,娓娓道来。笔力有深度,书中有大量原创诗词植入,有学习借鉴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