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100000104

第104章 黄帝岭上祭老祖(1)

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日鼎湖,其弓日乌号。

古书又云: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鼎成、崩焉,其臣左彻衣、冠、几、杖面庙祀之。

那么,首山究竟在何处?黄帝是怎样采首山之铜,在荆山何处铸的三鼎?三鼎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怎样建的天下第一庙?黄帝是如何驾崩升天的……这一连串的问号,在李耳著《道德经》时,一直萦绕在他脑海里。为此,他在著书的同时,查阅了一些史料,特别是多次研究了黄帝亲述的《黄帝大经》(已失传),觉得它十分可靠。作为史官的李耳,已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要亲自进行实地考察,进行验证。

李耳、尹喜、文子、徐甲一行离开“小国寡民”处,朝南而行,寻找黄帝当年在这里活动的遗迹。一天。遇到一位老者告诉他们这样一个传说:黄帝战胜了蚩尤等部落,平定了天下,在荆山铸完三鼎,也就是颁布了治国的“宪法”后,已是百余岁的老人了。天上的玉帝看到他功德齐天,便派黄龙去接他回天宫,因为黄帝原来是玉帝派到凡间拯救百姓的。百姓闻讯黄龙要接黄帝回天宫,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把黄龙和黄帝围在中间,无论如何也不让黄帝离去。但天规严格,而且时辰已到,不走是不行的,不然玉帝将会给人间降灾。黄帝只得骑在黄龙背上,慢慢地升了起来。这时众臣和百姓扑了上去,有的拉胳膊,有的抱腿。黄帝感到总得给这里的百姓留点儿什么作纪念,以表示自己对百姓恋恋不舍的情意,便摘下头上的帽冠,脱下身上的外衣、靴子,连同随身带的“神权杖”等物,从起身不高处丢了下来。黄龙驮着黄帝就从这里的大岭上起身,沿着黄河上空飞向西部的桥山。黄帝起身和落衣、冠、杖的地方,从此后人们就叫它黄帝岭,并把他留下的遗物葬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大冢,以便他们缅怀黄帝。

听了老者的传说,又一次验证了史料的记载。李耳让徐甲把牛车赶的更快些,朝黄帝岭上驶去。按老者给他们介绍的路线,应该是先看黄帝庙,然后再看黄帝衣冠冢。可现在行走的路线,正好与之相反,所以,他们只有先看黄帝衣冠冢后,再去黄帝庙了。

牛车缓缓爬上一个大坡,迎面看到黄帝岭前突出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四方冢,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一般,直冲云霄地挺立在那里。

他们几个来到黄帝的“衣冠冢”前一看,觉得黄帝冢与其它地方的冢有两点不同:一是黄帝冢的下部大,上部小,四四方方、有棱有角地耸立在那里,而其它地方的冢都是圆形的,像个大馒头似的扣在地上。为何黄帝冢是四四方方的?二是旁边地里的庄稼长得格外茂盛,虽然是深秋,庄稼的叶子已枯黄凋落,但枝干还是高高地挺立在那里,何况不远处的一些墓堆上也长着半人多高的荒草。为何用黄土堆起来的黄帝四方冢上却没有一棵草?

李耳围着黄帝冢转了一圈,问跟在身后的尹喜:“你说说,黄帝冢为什么要建立成四方形的?”

尹喜思索了一下说:“传说黄帝的长相很奇怪,长着四方脸,大概人们为了记住他的长相,就堆成了四方形。”他觉得这种解释不很圆满,想了想又补充说,“古神话中,黄帝是中央的天帝,这就意味着东西南北其它四方都各有天帝存在,而黄帝能够位居中央作中央的天帝,也必须经过一场激烈的战争,才能战胜四方,统一大地,达到位居中央的位置。为了纪念这个,才修成四方形的。”

“你这个解释不太妥当。”在一旁的文子开了言,“关于黄帝有四张脸的问题,我记得孔子的学生子贡和他的老师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孔子日:‘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日:‘黄帝取舍已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谓之四面也。’”

李耳扭过头对他俩说:“孔子的看法是对的。《黄帝大经》中是这样记载的:‘昔者黄宗质始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前参后考,践位履参,是以能为天下宗。吾受命于天,定位于地。成名于人,唯余一人乃配天,乃立王三公,立国置君三卿。…(远古时代的黄帝,有着非常好的本性,他的为人亲善,具有诚实笃信的美好品德,他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那时,中华大地,四分五裂,他把天下统一起来,布以诚心,施以恩泽,从中央通达到四面八方。在黄帝的前、后、左、右都设置有各种献计、献策人员,随时回答黄帝的提问,并向他提出宝贵的建议。黄帝建立帝位之时,他谦让再三,当时的礼仪非常隆重,所以黄帝就成为天下人共同敬仰的对象,成为天下的根本。黄帝在登位时向天宣誓说:我得上天之道,受命于天,又得大地之德,立为黄帝,虚静自守,广泛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得到大家的拥护,使我的名声成就于人民大众。唯有我一人的美德。上可以配天,下可以配地,因而可以置立侯王和三公——司徒、司马、司空,可以建立国家,设立君主和各种官吏。)

“噢!原来人们把冢堆成四方,是为了怀念黄帝广听四方意见的美德而堆的。看来一个君主,或者说一个决策者,应该有黄帝当年的这种胸怀和气质,广听四面八方的意见,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尹喜和文子感叹着说。“这黄帝冢堆成四方,太有教育意义了。”

文子正走着,突然被脚下的东西一绊,差点跌倒,幸亏尹喜扶了一把,才没有跌倒。可是李耳却走到文子刚才被绊的地方,用手刨着什么。

文子问:“老师,您在地下刨什么?”

“绳子!”

“地下有绳子?”尹喜扯着李耳想从地上拉起他,“若是有绳子,埋到土中早就烂了。”

李耳仍然蹲在地上,顺着露出的几块石头朝前刨着,可是刨不清楚,就对远处的徐甲说:“你从车上把铁锨拿过来挖。”

徐甲过来后,顺着李耳的手势挖着,不一会儿就把地上埋的石头线路看清了,它是用石头摆成的一条石绳,围在冢的周围。

“这石绳是干什么用的?”文子问。

李耳说:“根据史料记载,黄帝广听四面八方的意见后,就制定了总的治国法度,也就是‘准绳’。各地都要依照总准绳办事而不能擅自行事。同时他又考虑到各地的具体情况,权衡变通,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不管怎样变,都不能离开这个‘准绳’。他为了使各地的执行官明白这个道理,就让后土大臣握着做好的‘准绳’,让各地的官吏明白,总法度规则是不能变的,虽然绳子可以弯来盘去,但它终究还是绳子,这就是原则性与灵活性。明白这段历史的人,既然为了纪念黄帝广听四方意见的举动而修成四方冢,若是不配上‘准绳’岂不是不完整吗?正像刚才尹喜说的,绳子埋到土中会蘖的,所以修四方冢的人们,就用石头垒成绳代替了。”

“黄帝不愧为我们的先祖,他考虑问题竟这样周全!”

“更周全的事,还在后边哩!”李耳指着没有一棵草的土冢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这里没有草吗?”

尹喜、文子和徐甲都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李耳说:“古时候作战,都是在部落间进行的。部落的营地要设置障碍物,障碍物多用木柴做成。交战时,不管双方使用何种兵器,斧、戟、矛、钺等,都离不开木柴来做柄。黄帝在临终前告诉人们,现在华夏已经统一,不要再进行战争了。为了让人们记住他这个重要的遗嘱,就对众人说,如果我死了,在给我修墓冢时,一定要用一种特殊的土堆成,让墓冢寸草不生。这样人们拜祭墓冢时,看到墓冢上没有一棵草,就会想起黄帝劝告人们不要再进行战争的话。所以,这座墓冢就没有草。我就是接受了黄帝这个遗嘱,坚决反对战争的。”

历史的风尘年年月月地刮着,到后来黄帝四方冢上不长草的土越来越少,但不管怎样,墓冢上还是不长一棵草。

现在的人们,在此地重修黄帝四方冢,以缅怀先祖,用意是很好的,但在重堆四方冢时特意种上了草。由于不懂得这段历史,大大违背了黄帝的遗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既然是来这里祭奠黄帝老祖的,临来之前早已在车上准备好了祭奠的物品。李耳从车上取下祭奠的物品,摆放在黄帝冢前,然后点燃三柱高香,插在地上。尹喜、文子和徐甲效仿着李耳的动作,给黄帝冢磕了三个头,便起身朝南边的荆山去了。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到处是漫山遍野的桃林。桃林上缀满了红艳艳的桃子,个个像仙桃似的诱人。

一位种桃的老人,看到路上有车来了,便摘下了一簸箕鲜桃,在清泉似的渠边洗了洗,端着走过来挡住了车:“尊贵的客人,来到桃林之地,岂不尝几个鲜桃再走。”

盛情难却。李耳一行只好下了车,吃着老人送来的鲜桃。

尹喜咬着鲜桃想考考这位老者,便问:“您知道这桃林是怎么来的吗?”

老者伸手一指:“你们看,前边的那座山,名叫夸父山。提起这桃林,是与夸父追日分不开的。”于是,他讲起了“夸父追日”的故事:

夸父族人非常喜欢用蛇来作装饰品,以象征自己的勇武。他们常用长长的黄蛇穿过耳朵当作耳环,两只手里还各拿着一条黄蛇。有时是左手拿着青蛇,右手拿着黄蛇,样子十分凶猛。

有个叫夸父的人,身材高大,腿特别长,一步能迈出几百里,自以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他跑得更快了。他非常自负,想跟太阳比比看谁跑的快,而且说赛就赛,毫不犹豫。他随手抓起一根手杖,那根手杖实际上是一棵几围粗的参天大树,迈开大步跑了起来。夸父跑得极快,所经之处卷起了一阵阵狂风,把树连根都拔了起来。这时太阳虽然已经偏西,夸父还真的逐渐追上了太阳,离太阳愈近,就愈觉得热,连跑带太阳烤,夸父已热的汗如雨下,渴的嗓子直冒烟,可他还是拼命追,一直追到禺谷这个地方。禺谷旁就是崦嵫山,也就是太阳落山休息的地方。眼看就要追上了,夸父也渴的实在受不了,就回过身伏在地上喝黄河、渭河的水。夸父一口气把这两条河的水全喝干了,还是不解渴,就继续往北跑,想去喝雁门北边大泽中的水。大泽也叫瀚海,众鸟都在这里更换羽毛,它方圆千里,水质甘甜清澈,足可以给他解渴了。遗憾的是,夸父由于出汗太多,身体脱水虚脱,双腿沉重的像灌了铅似的,再也跑不动了,疲惫的身体就倒在这一片山地中。这一片山地原来都是像眼前的夸父山似的,高耸人云,由于夸父的身体倒下一压,身体各部的重量又不一样,就形成了现在这种稍微起伏不平的地带。夸父在这里壮烈地牺牲了,他的手杖被其尸体油脂血膏浸染,又恢复了生机,变成了一片片桃林。

“看来您的学问还不浅哩!讲得这么生动有趣。”尹喜夸奖说。

老者又捡了几个桃子,递到他们手中说:“这是上辈人留下的故事,我只是依葫芦画瓢讲了出来。”

文子吃完一个桃子,扔掉桃核说:“关于‘夸父追日’的故事,在古书中是有记载的:‘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又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日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李耳吃完桃子,用手巾擦了擦嘴说:“不管讲的是传说,还是史料的记载,都不够完善。我从史学的角度,补充两点。刚才这位老者开头就讲了,夸父族人,这点是说对了。据我考证,夸父族是一个部落。像文子引的古籍中讲的‘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族人是炎帝神农氏之裔勾龙氏后土之后。后土住在西部,他不是自东向西去追太阳的光照,而是因为强烈的太阳晒得木枯草槁,无处可以遮荫避热,逼的夸父族不得不由西向东去寻找日的阴影处,即刚才文子引经据典讲的‘欲追日景’。景古通影,则日景即日影。然则所谓‘夸父追日’,应作‘夸父追日影’才对。当夸父族在日夜兼程东迁,为了生存欲找到东方大泽时,由于饥渴过甚,来到这里的桃林地带。桃林因干旱也没有开花结果,所以当夸父族人在这里歇宿时,饥饿交加,大部分人便死在邓林之中。后来雨水充足,桃林开花结了果,救了活下来的夸父族人。他们为了纪念一位高大的夸父把他们引到这里,并使后代繁衍下来,就把那座高大的山叫做夸父山。其实夸父族人是个身高体壮的种族,可以说是巨人。”李耳说到这里,用手指着尹喜问,“你的朋友列子写的《列子·汤问》中,不是有篇‘愚公移山’吗?”

尹喜答道:“是的,是说北山愚公近九十,因太行、王屋二山阻其出入,决心把它搬走。智叟嘲笑他,而他却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孙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于是挖山不止……终感上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

李耳接着说:“据我考证,这夸娥氏就是夸父。‘娥,音与‘父’音相近,乃一声之转,实则字同义同。夸父是巨人,夸娥氏之子也是巨人,这在形象上是一致的。当然高大的巨人行动起来有些笨拙、呆滞,与我们南方人比起来缺少灵活和机敏,因此就有人称你们这里的人是‘北方侉子’,是不是与夸父族入在北方一带的活动有关?”

同类推荐
  •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本书分理解哲学、思辨人生、生活智慧、历史视野、文化反思、叩问信仰六辑,收录了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教授近年来有关哲学与人生的随笔漫谈六十余篇、哲思断想百余篇。作者认为,哲学是智慧的大海,是安身立命之学。哲学无处不在,无处不可用,要让哲学走出书斋,走进人们心中。本书结合作者丰厚的人生阅历和观察思考,阐释困扰人们的哲学认知、人生智慧、历史文化、价值信仰等重大命题,让人们在轻松阅读中获得系统的哲学知识,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完善自我,勇敢迎接挑战。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知识分子论丛:新天下主义(第13辑)

    知识分子论丛:新天下主义(第13辑)

    《新天下主义》是著名学者许纪霖、刘擎主编的“知识分子论丛”(CSSCI)最新一辑。本辑是在“新儒家”再次进入公共视野的背景下,探讨中国古典政治学思想,如何为当下复兴中的中国提供处理内外关系的思想资源。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新的力量格局,也需要新的理论将中国崛起的趋势正当化,以此抚平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可能发生的国家间矛盾。扬弃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理论,激活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天下”智慧,是一条必须引起注意的路径。许纪霖、刘擎、周濂、秋风……在本期共同阐释当代儒家精神。知识分子论丛,CSSCI来源辑刊。一线学者,一流视角,一个对话空间。以关心国事、有表达能力和号召力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以中外思想史、知识分子研究、政治哲学、社会理论及都市研究为核心,每辑聚焦知识界共同关怀的某个公共问题,为中国和全球知识分子的跨学科交往提供一个合宜的公共空间。
  • 国学大讲堂:中国顶级国学圣贤的公开课

    国学大讲堂:中国顶级国学圣贤的公开课

    国学源远流长,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得之。本书旨在化繁为简,将经典的国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读,为更多向往国学的读者提供精神上的“低门槛、无障碍阅读普及本”。史、儒、佛、道、法、兵、中医、易经、礼节、饮食……这里无所不包,等待着你的探索。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带着系统旅行

    快穿之带着系统旅行

    在其他同样穿梭小世界的同僚们口中,李嘉音是一个新手时期就被各自系统告知威名的人。系统们口中的李嘉音:狼人,别惹。李嘉音十分无语,她明明是一个儒雅随和的人,顶多就是以前气走了几个系统,和几个任务者在小世界硬刚,拒绝了很多个委托人而已,哪有那么可怕。
  • 一世独宠:专属太子妃

    一世独宠:专属太子妃

    【完结】她,现代金牌寻宝专家,睿智冷静,温婉端庄。他,万人追捧楚国太子,温润如玉,腹黑如墨。他暗恋她五年,默默看她与青梅竹马殉情未遂,终以三十二抬大轿娶她入宫,却不知娶的是穿越而来的冒牌货!大婚之日,分房而睡,霸占他席位的,竟是一只色眯眯的灵狐?相敬如宾多少日,对战情敌几多时。他以一生独宠,换她一世倾心。一声怒喝,赶跑她的美男粉丝团:妖孽仙尊、魔宫少主、冷面富少……他大灰狼变小白兔,卖萌装可怜,“雅儿,为夫昨晚没吃饱,快让我再吃一口……”【静曼朵朵】书友QQ群号:239510544。新书古言穿越言情《毒妃来袭:邪帝,一边去》欢迎围观!
  • 诸天万界之红尘仙

    诸天万界之红尘仙

    修炼,本应修得跳脱出红尘之外,超脱一切束缚,而偏偏就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执着于红尘,不愿舍弃自己的感情,走出了另一条崭新之路。
  • 上清太玄鉴诫论

    上清太玄鉴诫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电影人传奇

    电影人传奇

    一段电影厂的往事,一代电影人的传奇。(华娱小说,非喜勿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好风如水

    好风如水

    曾经,心机小郡主费尽心机撩着傲娇小将领,后来,腹黑大都督实力攻略楚都小霸王凌澈:“澜儿。”叶一澜:“我不是。”凌澈:“乖,别害羞,你心里明明有我的。”叶一澜:“我没有。”凌澈:“你始乱终弃。”叶一澜:“你别瞎说啊。”
  • 六合白水阵

    六合白水阵

    白云苍狗,不若相思久。三春迷醉犹空守,豆蔻谁配佳偶。情骨早埋伽山,龙溪裂水潺潺。梦里青锋银甲,相望血海狼烟...石苇在虚灵天的命运早已被兽语者卜算出来,细细想过,不禁有些悲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山村牧童,懵懂修仙,以水为器,倔强成长。
  • 穿成黑莲花男主的炮灰师尊

    穿成黑莲花男主的炮灰师尊

    莫霁雨穿成了男频文里前期虐的男主死去活来,硬生生将男主从圣父白莲花变成了心狠手辣不择手段黑莲花的炮灰师尊。她在系统的提示下一步一步完成剧情,谁知道男主早就识破她的马甲,还创造各种条件和她亲密接触,让她沉沦在那张假面编造出的感情里。就在她即将完成任务时,男主却突然发了疯,彻底将她关了小黑屋!原来这个男主早就不是那个被自己虐的惨兮兮的白莲花了!而是重生的腹黑神经病啊!莫霁雨:让我去死吧!燕歌行:师尊你是需要小黑屋spa还是血泉spa?男女主双C,结局he
  • 钱老魔

    钱老魔

    “二十二岁,为人灵魂夺舍,赚第一桶金,练气八层。”“二十八岁,豪夺鱼人蚌女,矫妾鬼宠,争抢花魁,组建春风得意楼,得皮肉大利,大成《云间》妙术。”“七十岁,情报网络“留香阁”,杀手堂“暗影”气候已成,掌控走私通道,横财暴敛,三万灵石铸就‘紫霄’飞剑。”“一百四十岁,染指仙门生意,倒换寿命,鲸吞仙坊,妙手运作,生意滚滚,以三十万灵石强势踏入金丹。”如今我一百八十岁,特于灵剑山发悬赏令。“我叫陈枫,陈二狗的陈,枫叶的枫,金丹已成,凡能助我踏入元婴者,愿以三百万灵石请之,凡能助我度过四九天劫者,我愿五百万请之,凡能为我提供无上妙法者,八百万请之,人数不限,多多益善。”本书是一个赚钱,修行,寻找人才,赚钱再修行的半领主文。。(墓涂Q群:272503706,觉得不错请收藏推荐,有书单的兄弟推广一下,完本保证,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