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300000029

第29章 理解技术进步(6)

这样看来,作为一个普遍规则,政府越软弱,对革新越好。除了若干显著的例外,独裁统治者往往敌视技术变革,或者对技术变革漠不关心。对稳定的本能需要以及对标新立异和冲击的猜疑通常支配了可以从技术进步中获得的可能收益。因此,中国的明朝(1368~1644年)和日本的德川政权(1600~1867年)为其内向保守的社会设立了基调。惟有当强势政府认识到技术落后本身可能威胁到政权的时候,它们才会决定直接加以干预,鼓励技术变革。彼得大帝治下的俄国、1867年之后的日本,以及拿破仑治下的法国(程度较低一些)等就是如此。当统治者软弱时,他们一般阻挡不了技术的进步,虽然他们可能会极力一试身手。我们将会看到,在欧洲,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中央权力的弱化可能有助于解释技术变革在公元500年之后的重新开始。

政治较为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技术变革遭遇到了众所周知的市场失灵——自由市场体系独立自主的运行未必产生令人满意的革新水平。这是新技术知识的公共品性质所致:一旦形成以后,使用它并不会导致向其他人的有效供给的减少,所以它的边际社会成本为零。因此,只要涉及新技术,社会就会感到有必要在普通市场机制之上辅之以额外的制度。在过去,政府曾经想方设法纠正市场对技术知识的诸多失灵,对特殊发明授予专利权和其他酬劳,资助潜在的发明者,向他们提供补助金和政府公职中的悠闲职位。在较近时期,各国政府开始创建教育和研究环境,它们相信这是带来技术变革所需要的。政府不仅强制执行了革新活动据以开展的规则,它们也时常设立这些规则。

政治之所以重要,也由于统治精英阶层,不论他们是皇帝、主教、议会,还是评议机构,都建立了一套优先事项的议程。如果这些优先事项把太多的资源,尤其是才干和创造能力,转移到非生产性或者破坏性的用场,经济业绩和革新就有可能受损。例如,1550年至1650年间一系列毁灭性的战争摧毁了欧洲最先进地区的技术基础设施,特别是德国南部、荷兰南部和波希米亚。而且,政治因素决定了主动性和独创性是否被引导到生产性目的。经济学家最近强调了“寻租”社会的危害,在“寻租”社会中,税务律师和政治说客已经取代了发明者和工程师,成为企业家取得更高利润的主要工具。政治操纵最多是一场零和游戏,而技术变革是一场正和游戏。决定哪场游戏吸引最优秀的选手是一个政治范畴(Baumol,1988)。最近,人们使用这些术语对罗马衰落的解释作了彻底的改动(MacMullen,1988)。腐化堕落和唯利是图导致了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品(主要是防御体系)效率的降低,把活力和才干从更具生产性的目的转移开去。

最后,政府为社会对标新立异者的态度确立了基调。发明者大体上都是非传统人士,他们以某种方式反抗现状。莫里森(Morison,1966,p.9)竟然暗示,发明类似于一种怀有敌意的举动,打乱既有安排,是扰乱中产阶级舒适的日常事务的一种方式。尤其是,技术进步要求容忍新鲜事物和行为古怪的人(Gold—stone,1987)。正如西波拉(]ippola,1972,p.42)提出,使人们宽容的品格也让人们善于接受新思想。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决定对异端容忍程度的因素并没有得到太多理解。珀森(Person,1988,p.57)提出,经济体的规模在这方面是决定性的变量。在小型经济体中,个人的潜在的有害行为相对更为重要。根据这种逻辑,俄国和西班牙应该比荷兰和丹麦具有高得多的容忍度,而中国的容忍度应该最高。这显然有悖于历史。这一事实证明,珀森的论点中存在着根本问题,它没有很好地定义“规模”。在1560年,一个阿姆斯特丹商人究竟是阿姆斯特丹社会的一部分,还是荷兰社会的一部分,抑或是西班牙帝国的一部分呢?社会就像政治那样,由部分重叠的实体所组成,单有社会存在这一事实,比方说法国和波兰,也许不足以决定一个人是否生活在一个宽容的社会中。一个人是住在城镇还是乡村,一个人是否住在热心主教所管辖的主教教区,一个人出生于哪个社会阶层,也是很重要的。就我们的目的而言,这使得珀森提出的作为宽容程度决定因素的规模概念不切实际。

因循守旧是宽容和多元化社会形态的大敌。个人遵守社会规范并强迫他人也这样做的倾向深深地扎根于个人主义的行为举止。经济学家的近期研究工作设法把它同理性(即,效用最大化)行为调和起来(Stephenlones,1984)。因循守旧可以用两种方式解释。一种方式是,效仿过去的惯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另一种方式是,遵守既有规范在得到现有社会的接受方面很重要。在发展到某种程度时,所有的社会都会对不遵守既有习惯的年轻成员不以为然。不过,仍有人会怀疑公认的传统,而且在这个阶段,社会对叛逆和离经叛道的态度的问题就变得至关紧要了。这种态度越有敌意,墨守成规者的态度就越有可能占优势,新一代就越有可能像老一辈一样,导致技术停滞。如果因循守旧被设想为人类行为方式的一部分,习惯和社会惯性等得到广泛遵守的现象就变得易于理解了。自然选择可能有利于因循守旧,这是因为,如果年幼者不遵从已确立的采集食物的方式,人种将不能幸存。可是,如果想要获得技术进步,这种因循守旧恰恰是必须要加以克服的东西。人们易于使用斯蒂芬·琼斯的模型来证实这种结果,因为在他的模型(该模型是在工作场所的背景里形成的,不过可以轻而易举地应用在技术变革上)中,个体的效用取决于他们愉悦其他工人以及被其他人认可的能力,是对新鲜事物不以为然的程度的函数。相当不清楚的是,哪些因素决定不赞成的水平。可是很明显,在历史上,对标新立异的非难很激烈。学习技术史的一个学生(Cvris.Smith,转引自K.D.White,1984,p.27)叹息道: “每一项发明都诞生于一个志趣不投的社会,友少敌多,惟有最勇敢的、最幸运的人才幸存下来。”只要宗教上的和智力上的不宽容蔓延到整个欧洲,例如它们在14世纪的情况,它们的降临都同技术发展的暂时减速如影随形。

战争

在人们对政府和技术之间联系的兴趣中有一个特殊的兴趣,这就是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的溢出效应的问题。战争始终渗透了技术,而且,涉及高度利害关系的工作汇聚了大量的努力,这暗示了军事成果和技术成功之间的正相关性。有人反复地声称,军事上的需要刺激和激励了技术变革。那么,军事技术是否事实上为和平时期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实质性的好处,以至于战争被认为是技术进步的一个动因呢?这一点远非轻而易举就能决定。当然,有些溢出效应是不容否认的。酸性转炉诞生于对更有效的炮弹的探索。维尔金森的镗床是为大炮设计的,没有它,瓦特和博尔顿本来是造不出各自的机器的。15、16世纪的早期鼓风炉之所以矗立起来,部分原因是为了制造大炮。火器的发明在金属加工技术上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例如旋转金属切割机、计量器、金属螺杆等的发展(Foley,1983)。大量文献证明,19世纪的可互换部件和大规模生产也有其军用渊源,它们最初被称为“兵技术”。可是,军队肯定不是一个容忍技术创新的环境。在其近期讨论军事技术的著作中,范·卡尔菲尔德(Van Carefeld,1989,p.220)指出,一方面,军队的等级和精神面貌完全没有为灵活性留下空间、为革新者予以宽容,因此“对于……发明创造来说,军队代表了一个异常不利的环境”。另一方面,军队为研究、开发以及实现某些让民用部门逡巡不前的思想等方面作出了较好的安排。不过他所列举的例子来自20世纪。在此之前,军事技术的需求似乎同民用生产的需求没有什么交叉之处。在弹道学、防御工事技术、黑色火药和军用通讯等方面的革新也没有对经济福利作出什么贡献。即使在造船业,1500年之后商船和军舰渐增的专业化也意味着技术溢出效应较小。

无论如何,在一个社会中,要说好斗和创造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任何这种说法必然会遭致严重的质疑。罗马人虽然拥有令人惊叹的战争武器——弹弓和弩炮,却没有引起生产性技术的明显进步。中世纪的金属加工技术,主要旨在武器和装甲,没有产生引人注目的变化:焊接、锻造和成形等从任何干中学的效应中受益不太多。在铸造铁炮期问所学到的冶金技术本来也可以从铸造煎锅或烤炉中获得。枪炮制造技术虽然在引进的时候具有革命性,但是,除了打猎以外,这种术并没有带来众多民间上的应用,而且,车床业更应归功于钟表和仪器而不是枪炮。炸药的民间用途是有限的;只是在1627年之后,斯洛伐克才使用黑色火药炸开矿山,在郎格多克运河(完工于1681年)建造期间,黑色火药用来修建第一条隧道(Iollister—Shoert,1985)。不过,直到甘油炸药发明之后,炸药才是可用的,可以大规模地用于和平目的。在中国,黑色火药业很少用在矿山上(olas,1982)。如前所述,海更斯曾希望在内燃机上找到黑色火药的和平用途,可惜未果。

有人认为,在给定显著机会的情况下,军事活动为民用生产创造了正的外部性。实际上,支持这种说法的证据少得可怜,实在令人惊奇。路易十四拥有规模庞大的军队,这为军服、军毯、武器、军需品和补给品带来了巨大需求,它们本来足以触发一次法国工业革命。可是,柯贝尔的工厂最后却昙花一现、死路一条。在工业革命之前的那个世纪,在最好战的国家——查理十二的瑞典、路易十四的法国和弗里德里克大帝的普鲁士中,没有一个国家在技术上从各自国君所发起的昂贵战争中获益很多。工业革命本身受到了当时战争的干扰而没有从中受惠。布鲁涅在朴次茅斯的滑轮制造机过于专业化,以至于除了海军舰艇以外,没有太大的用途,拿破仑战争对技术的其他大多数正外部性要么引发争议,要么体现不出重要性(Mokyr,1985,p.15)。军事指挥官在人员的组织和训练技术上先于现代工业数百年则预示了现代工业的需求,即使在这方面军事经验的有益作用也乏善可陈。拿骚的莫里斯王子和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克大帝完善了军事训练,但是直到1800年之后,训练有素的工厂劳动力队伍才得以建立——得白军事经验的洞察力着实不多。在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炼铁工业必须要满足来自铁的巨大需求,可是最近获得的知识确认了以下事实:在法国,新的冶金技术的采用在这段时期减慢下来(Woronoff,1984)。与此相似,美国内战引发的对民用技术的溢出效应没有什么值得注意。马姆福德(Mumford)虽然把战争描述成“机械化的催化剂”,但是在1914年以前,技术只从战争获得了适中的好处。此外,战争对技术变革的净影响还必须把成本考虑在内;在这方面的净值为负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我发现没有理由修订内夫(Nef,1950,尤其是在pp.220—21)在其经典著作中得出的结论。内夫指出,和平而非战争才是制造业中的革新力量,战争和军事装备并没有显著地增进欧洲的物质繁荣。

所谓“战争可能产生技术副产品,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有益于经济”的想法,只是一个稀奇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观念。对于世界的其他地区,战争是一个没有得到缓和的苦难之源。在1200年至1800年间,欧亚大陆的大部遭到了蒙古人或者其他亚洲部落的反复侵略和蹂躏(Jones,1988,pp.108—15)。这些部落的军事手段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非常有害,以至于人们谴责它们要对中东和东亚的持久落后负责。印度、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是铁木儿游牧部落的牺牲品。有些地区花了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才从这些最具毁灭性的战争中恢复过来。在欧亚大陆,只有那些免遭蒙古人征服的国家和地区——日本和西欧,才能够产生稳定持久的技术进步。正如琼斯所指出的,这些战争的负面影响有可能易于被夸大,遭到的破坏不足以完全解释欧洲和亚洲的分道扬镳:有些地区只遭到蒙古人的轻微波及,却也未能培育出大量的新技术。在某些情况下,恢复过程可能耗时数十年,但是如果耗时数百年,我们也许会怀疑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

同类推荐
  • 后谷歌时代:大数据的没落与区块链经济的崛起

    后谷歌时代:大数据的没落与区块链经济的崛起

    《后谷歌时代》一书的作者乔治·吉尔德是一位颇具远见卓识的智者。他在技术和文化领域具有无与伦比的视野和见地。他向读者描述了谷歌所面临信任与安全危机,并勇敢地预测了即将到来的后谷歌时代。谷歌的“搜索和排序”能力吸引了世界。看似免费小应用,诸如视频、地图、电子邮箱等让用户欲罢不能。但一个没有价格竞争的体系必将扼杀创业精神,并最终将互联网变成广告的荒原。缺乏信任与安全是谷歌致命的弱点,且当前的计算机和网络体系无法解决这一危机。如果价值和安全不是信息技术体系结构的组成部分,那么这个体系结构必将被替换。作者认为长期由少数巨头把持的互联网将面临着一场“大拆解”。
  • 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商场如战场,不论何种创业项目,但只要你准备投身于商业大潮之中,一些商业知识与经营之道都是必须要提前具备的。否则,很多时候为失败所支付的“学费”会让你承担不起。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从成功中得到教益,让“教育成本”更低一些呢?
  • 网络时代的副业经济

    网络时代的副业经济

    网络经济,消费主义,斜杠青年,这些词汇是不是都和你多少有些联系呢?利用网络的便利来发展副业除了给你带来额外收入,还能丰富你的业余生活和拓展人脉,不妨来看看这些方法,也许就有你擅长但尚未发现商机的选择。
  •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开始陷入全面衰退;中国经济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摆脱不掉通胀这个瘟神;我们无法实现产业升级,只能产业转移;我们距离香港式的楼市崩盘只差半步;国企根本不赚钱,国企拒绝改革;我们的金融系统催生了高利贷;所谓保本的理财产品,其背后是风险极高的房地产;国有四大银行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所谓国际板,是国资委的另外一个孩子“红筹股”回来圈钱了。
  • 商业信条

    商业信条

    继《把信送给加西亚》之后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又一力作。《商业信条》汇集了阿尔伯特·哈伯德一生商业思想的精华。这是一本关于忠诚、主动、敬业等商业法则论述的力作集合,也是阿尔伯特·哈伯德对商业法则的最高感悟。成功与卓越其实就是一种心态。追求卓越,就从阅读本书开始。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系统的掌教至尊

    系统的掌教至尊

    吴离穿越了,竟然还带着系统,等等,系统,你控制我得身体做什么?
  • 收购异星王子

    收购异星王子

    倒霉蛋就是我!最倒霉的事:大半夜,我家后院被异物突袭,火光冲天。我承认我很衰,但是老天爷你没事烧我的房子干吗?My god!紧接着便是一团黑色的不明物体从火堆里爬了出来,还嚷嚷着:“我饿,给我一点吃的!”唉,我不过是好心给了他一点吃的,他竟光明正大的在我家过起了寄生虫生活……如果外星王子都如他这般,叫我怎么活呀!
  • 大父母2:国外企业家成长课

    大父母2:国外企业家成长课

    本书通过详细分析国外企业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经历,从多方面揭示他们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营造的家庭氛围,以期给读者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文中例举了巴菲特、索罗斯、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多位知名企业家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揭秘父母的生活习惯和管理方式等对他们的成功、成才起到的关键作用。
  • 关于宇宙中的那些事儿

    关于宇宙中的那些事儿

    茫茫星空之中,到底会发生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呢,谁知道呢……无尽虚空,从来不缺故事,文明的凋零和新生交织碰撞,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事先提示:本书一点都不正经,非纯科幻,不硬核。重点提示:本书基于随机灵感创作,有灵感就写,没灵感就咕,望诸位多多包容,莫喷,谢谢。温馨提示:本书没有大纲,啥都没有,完全是想啥写啥,看着办。
  • 闪婚欧先生的小娇妻

    闪婚欧先生的小娇妻

    欧淮是应该让她恨他的人,却无法自拔沉浸在他的温柔之中。他的笑容仿佛能治愈心底最深处的创伤,同时,他也用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让她想逃,却无能为力。在被她逼的走投无路的时候,对她说:“当初如果死的是我,你是不是就会一直记得我。”言逾亲眼目睹了母亲的病死,父亲的袖手旁观,这一切都拜欧淮所赐,她恨他。一场车祸,带走了还是幼年时期的恨意。十七年后,她成为了他名义上的妹妹,用温柔为她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甜蜜的漩涡,当幼年时期的青梅竹马出现,她记忆渐渐复苏……欧淮一直有一句话没有对她说过:“无论我们的结果如何,能遇到你,何其幸福。”
  • 七幻大陆之我的小世界

    七幻大陆之我的小世界

    当世界的轨迹发生偏移,你我的相遇究竟是天作之合,还是早有预谋,你回答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想要欺骗,我已炸毛我只要诺言!我不管你拉着我的手就要娶我。宋钰我想,水水,有一天,我可以强大到保护你,你愿意让我守护你吗?江水水小钰子,我想虽然现在的你不够格,但是我愿意,我不需要你的保护,我想和你一起成长!可以吗?
  • 封神双龙传(8)

    封神双龙传(8)

    商纣无道,群魔乱政,两名身份卑贱的少年奴隶,被偶然卷进神魔争霸的洪流之中。他们一个性格沉稳、温文尔雅,有着超凡的感悟力;另一个古灵精怪、活泼机智,满身的市井顽童气息,却聪明绝顶。二人由魔入道,亦正亦邪,却又非正非邪,不断完善自身的绝伦武艺与玄奇法术,并得到了上古神器龙刃诛神与轩辕圣剑,终成一代伟业,被三界众生奉为人皇、天帝,傲然封神。
  • 施佳莫妮闯天下

    施佳莫妮闯天下

    在一个名字叫“车师前城堡”,有一天突然天降怪风,在那场风过后,可以庇佑他们的图腾消失了,城堡之主燃灯上古每天唉声叹气。在莲花书院,施佳和莫妮学到了什么呢?在这座书院中,施佳和莫妮又有了新的遭遇和经历……施佳和莫妮离开颜如玉后,她们沿着寻找“琉璃翡翠简”的路线继续行走,在路上居然当了父母官儿,判了一些案子……是是非非,谁错谁对,真真假假谁错,要看结果了!
  • 四川文学(2015年第8期)

    四川文学(2015年第8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