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300000003

第3章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2)

结果也许像西尔铁(Heerje,1983,p.46)所指出的那样,技术变革是不能加以阐释的。我想,他这样说的意思是,标准经济理论所处理的毕竟是理I生的选择物,这些选择物服从已知的约束条件,理论在处理技术革新时面临着两难境地。技术变革包含了一个来自处于某种约束条件下的个体的冲击,每个人都把这种约束条件都视为是给定的。经济学的方法论主要依据的是这样一种思想: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各经济要素都会尽其所能。可是根据定义,要改变这些约束条件,它们本身是束手无策的。因此,在研究技术变革的经济学中,大量的研究被导向了次要问题,例如,某项具体技术是否相对地节约成本或资本,需求中的周期性变化对专利的批准率有什么影响等等。

弗朗西斯·培根(nancis.Bacon)对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作了区分。在其观点中,发明创造归入两个类别。一个类别取决于知识的总体状态,所以,仅当科学背景和知识背景变得有效的时候才能够归类;另一个类别纯粹是经验性的,因此在已经记载的历史当中任何时候都能够归类。在实践中,这种差别并不总是易于区分的。事实上,某些显然属于经验性的发明创造的确取决于以下情况:对发明者所处的实体环境的理解和假定的微妙变化,或者那些使发明实用的紧要材料或元件在可用性上的变化。这样看来,正如卡德韦尔(ardwell,1968)指出的,当培根断言活字印刷术原本很可能由古代希腊人发明出来的时候,培根是错误的,因为活字印刷术依赖于中世纪时期冶金学上的进步。不过很明显,在许多情况下,确实没有很好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某项发明产生于某个特定的时期,而不是数世纪以前。有种观点认为,这是由于缺乏可感知的需要和需求。这样的争论颇为诱人,但是,某项具体发明没有出自前人之手也是可能的。有些中世纪发明简单且极为实用,例如手推车和马镫,它们必然归于这一类。

对技术变革有兴趣的经济学家喜欢区分发明和革新,这是一个深厚的传统。熊彼特指出,发明并没有暗示革新,反而恰恰是革新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动力要素。根据上述逻辑,经济学家对发明本身兴趣有限。鲁坦(Ruttan,1971,p.83)大致提出,应该完全抛弃发明这一概念,认为发明只不过是“技术革新在惯例上所定义的一个子集”。这些区分并不总是有益的。在应用阶段,发明通常得到改进、纠错和修正,其方式使这些较小的变化本身成为合格的发明。在向其他经济体传播的时候,革新也常常需要适应当地的条件,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干中学,它暗示了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在我们轻率地决定“发明不应该成为研究技术变革的经济史的中心”之前,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也许是有益的。一项发明应该被定义为某个社会中总的技术知识集的增量,这个集合是所有个别技术知识集的并集。人们可能会论证该集合本身并不是一个有意义的概念。但是如果没有它的话,大多数文化和知识的历史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集合可能由于不切主题而遭到反对。没有得到应用的新知识丝毫不会对经济福利造成差异,而大量的熊彼特经济增长则来自旧有知识的应用。用稍微不同的术语来表述,在一般实用技术和最佳实用技术之间任何时候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通过对处于知识最前沿的生产者所使用的技术进行传播来缩小这个差异,这就是没有发明创造的技术进步。同样,技术从先进的地区或国家向落后的地区或国家的传播,也代表了没有发明创造的技术进步。但是,从这些观察当中就此推断发明不应该位于探讨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史的中心,这样的推论是没有根据的。除非我们对最佳实用技术首先来自何处有所了解,否则对于一般实用技术和最佳实用技术之间差异的任何讨论就没有什么意义。如果知识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增加,技术的传播以及填补实用技术之间的差异将会陷入报酬递减的过程当中,并终将消耗殆尽。因此,对这种消耗没有发生的情况进行检讨,问一问为什么,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换句话说,本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发明和革新是互补的。从短期来看,这种互补性并不是完善的,实际上很可能非此即彼。但是从长期来看,具有技术创造力的社会必然是既善于发明,又善于革新的。如果没有发明,革新最终将放慢脚步,逐渐停滞,归于稳定状态。反之,如果没有革新,发明者将失去目标,对新思想的追求就没有多少经济上的动机。我将在本书第三部分论证,具有技术创造力的社会之所以如此稀少,其中的一个原因正是这种互补性。必须同时满足众多不同的条件。发明取决于那些决定个体行为的因素,因为发明者在尝试让某物起作用的过程中,他们从根本上都是独立工作。另一方面,革新要求同其他个体的互动,并依赖于制度和市场,因而革新在本质上主要是社会性的和经济性的。

那么,为什么技术革新发生于某些社会,而不是其他社会呢?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让每一个人都满意的答案。“一个广泛的、普适的单一进化规律,”格申克龙(Geschenkon)写道,“取决于一条分水岭,这条分水岭把严肃的研究从各种幻想的表面现象中区分出来。”可是很显然,我们可以说的不仅仅是“万事万物都重要”,或者把具有创造力的社会和缺乏创造力的社会之间的显著差别识别出来,从而得到一个因果关系。相关性并没有证实因果关系。不论是爱尔兰的天主教、中部非洲的气候,还是东南亚各国对大米的依赖,它们都被错误地看做是这些社会缺乏技术创造力的原因。经济上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哪些因素是重要的,要怀疑哪些因素,以及设计评估标准来评定那些从理论视角来看模棱两可的因素。

为了了解技术创造力是如何形成以及为什么形成的,我们就必须辨别发明一革新序列中的两大基本成分。第一个成分是,技术问题涉及精神同物质之间的斗争,即,技术问题涉及对物质环境的控制。有人说,大自然以一种吝啬的方式暴露自己的秘密。从大自然中探求这些秘密,然后出于物质利益而利用这些秘密,这就是技术突破的本质。结果取决于发明者的胆量和独创性、发明者所支配的材料和工具的局限性,以及自然规律对屈服于发明者的意志所作出的反抗。另一个成分属于社会方面。为了应用一项新技术,革新者必须同社会环境打交道,这个环境由竞争者、顾客、供应商、权威人士、邻居,可能还有牧师等组成。一个社会要想在技术上具有创造力,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社会必须存在一支具有创造才能、足智多谋的革新者队伍,这些革新者出于自己进步的需要,既愿意又能够向周围的实体环境发起挑战。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营养不良、迷信而又极其传统,那么任何类型的革新都是不可能的。其次,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必须鼓励潜在的革新者,为他们构造恰当的激励结构。这样的激励是部分经济性的,如果革新者能够预期会变富的话,那么技术创造力就更有可能形成。不过,非经济激励也可能是重要的。社会能够通过向成功的革新者授予大奖,例如诺贝尔奖,或者给予声望等无形的标志,来奖励这些人。第三,革新要求社会具有多样性和宽容。在每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维持现状的稳定性力量,其中有些势力保护已确立的既定利益,如果引入革新的话,这些利益就可能受损;另外一些则不过是一些非破坏性的力量,技术革新必须克服这些力量。

同类推荐
  • 大繁荣

    大繁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业与增长理论全球权威学者;数十年磨一剑,中英文同步出版;经济如何增长?经济繁荣又来自何处?繁荣的源泉在今天为什么受到威胁?在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根据毕生的思考对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为什么经济繁荣能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在某些国家爆发?它不但生产了规模空前的物质财富,还带来了人们的兴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 苏联经济思想史:从列宁、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

    苏联经济思想史:从列宁、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

    本书以苏联时期著名经济学家为主线,以介绍其思想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了苏联时期的各种经济思想。本书最大的特点即为以经济思想家为线索,贯穿整书,使苏联时期的经济思想史流畅而完整,在比较各个经济学家思想的同时,更能纵观苏联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 郎咸平开讲:中国商帮

    郎咸平开讲:中国商帮

    晋商曾经从南方贩茶叶,掌控了整条产业链,又以“票号”开创了中国金融史上的辉煌历程,实现了“汇通天下”的宏伟理想;徽商从贫困的山区走出来,靠“徽骆驼”精神,最终走出了一条险峻的出路;湖州丝商们敢于走出南浔、走进上海,直接与国外买办交易,生丝的出口成就了湖商的成功……可是曾经辉煌的中国商帮大部分没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本书作者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国际环境、四大商帮本身的特质以及中华文化的特征等当面进行分析,并指出,从古至今一家企业能走多远,最终都是取决于其战略思维能达到多高。历史会给每个商帮、每个企业留出转型的时间,如何在对的时间做出对的选择,也是本书要告
  • 制造业复兴

    制造业复兴

    当今企业高管面对的两个最重要的挑战: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以及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许多(尽管并不是全部)首席级高管表示,大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自己对消费者行为和竞争态势的假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他们认为,我们的时代已经产生了一种“新常态”,它要求采用更为灵活的决策方法——这一主题贯穿一组文章之中。
  • 华尔街金融真相

    华尔街金融真相

    人人都说华尔街是玩阴谋的地方,他们制定游戏规则,通过金融工具上演一场合法的赌博,而结果输的总是你。陈思进说,华尔街就是吃你钱的地方,而且是冠冕堂皇地掠夺财富。
热门推荐
  • 男人还剩下什么

    男人还剩下什么

    本书分中篇和短篇两部分,中篇收录的作品有叙事、楚水、睁大眼睛睡觉、青衣、玉米;短篇收录文章有五月九日和十日、是谁在深夜说话、写字、哺乳期的女人、马家父子、遥控、男人还剩下什么、白夜、款款而行、怀念妹妹小青、与阿来生活二十二天、蛐蛐蛐蛐、唱西皮二簧的一朵。
  • 人间绝色

    人间绝色

    演艺红人萧柟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嫁给恶名远扬的警察局长沈奎,新婚夜突然闯进一名男子,不由分说便要带她走。沈奎哪里肯依?萧柟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呢,局长千金突然冒了出来,一口一声“玉和哥哥”,哭得那是梨花带雨,我见犹怜,可眼前这位美男却无动于衷,还声称要带自己走。等等,这是怎么回事,我是谁?
  • 言如舜英

    言如舜英

    体内拥有超强装置的她,本应前往千年后的世界报道,却在阴差阳错掉落唐朝,身上的装置几乎无法使用,变成了一个普通女子。在这千年前的世界,她遇上了他,本以为能与他在这个时代过上策马江湖的日子,却为了瞒着他帮他报父母之仇,将他推回了他未婚妻身边。渐行渐远的两人,是否还有在一起的可能?
  • 天皇巨星是怎样炼成的

    天皇巨星是怎样炼成的

    这是一本指导大家如何从籍籍无名成长为天皇巨星的标准教科书。
  • 共青团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历史考察

    共青团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历史考察

    本书立足于党团关系、团青关系的基本框架,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进行系统梳理,深刻阐释在青少年群体中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党赋予共青团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理性剖析共青团育人功能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实现程度,开发可资借鉴的工作经验,也对影响共青团育人功能发挥的因素进行了深刻反思。
  • 皇上,我要杀了你

    皇上,我要杀了你

    【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宁愿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蓝翎来到穿越到这个世界上,发下的第一个誓言!一个天生掠夺的大姐大,遇到对世事风轻云淡决然的他,无情人对无情人,是谁动了心?他在心里有了她之后,却又为了权势将她送入皇宫;她为了他,步步夺宫,步步走向权势,结果又是如何?
  •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

    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人们的文化视野、交际视野开阔了,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公开地发表意见、用语言来打动别人。自我推荐、介绍产品、主持会议、商务谈判、交流经验、鼓励员工、化解矛盾、探讨学问、接洽事务、交换信息、传授技艺,还有交际应酬、传递情感和娱乐消遣都离不开说话。另外,看一个人是否有能力,这些能力能否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会说话。因此,口才就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仅仅有15%取决于技术知识,而其余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及有效说话等软本领。”由此可见口才技巧的重要性,掌握口才技巧,已经成为现代人成功的推荐条件。
  • 神语之禁咒

    神语之禁咒

    西天之上,东海之滨,北界之远,南夷之荒。有一种咒能。奇能探生死之秘,妙能跨时空大道,巧能天地之化,夺能万物之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谢你抛弃之恩

    谢你抛弃之恩

    结婚嘛,就要找个门当户对的,否则婚后家庭矛盾多。“滚,我当初就是信了这鬼话,选择一无所有的他!而他呢?事业有成之后,竟弃我如敝履!”长得帅的都靠不住,结婚还是得找个老老实实的过日子。“滚,我老公当初结婚时看上去就老老实实的,可后来呢?竟把那小三儿都带到家里来办事儿了!”离婚后与初恋重逢。初恋:“以兮,我至今都在等着你!”与跨国集团总裁邂逅。总裁:“结过婚的女人,我就不能娶吗?哪个国家的法律这样规定的?”与前夫再次相见。谢以兮:“谢你当初抛弃之恩,否则我这辈子只能做个只懂柴米油盐的家庭主妇,相夫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