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300000035

第35章 中国与欧洲(1)

在技术史上,中国未能维持其技术上的至尊地位是最不可思议的谜题。在1400年以前的数百年里,中国人在技术上的发展势头令人惊叹,而且在这些事件可以衡量的范围内,其发展速度堪比甚至高于欧洲。他们的许多发明最终落户欧洲,要么是直接输入,要么是欧洲人独立地重新发明出来。以下总结了中国人所取得的若干成就。

一、水稻种植上的重大改进彻底变革了中国农业。对水田技术的更好控制使水稻种植得以在南方得到了巨大的扩展。通过水利工程(水坝、沟渠、堤防、围圩、土堤)对水进行控制,可以为田地排水和灌溉。复杂的闸门、抽水机和戽水车(提水装置,一连串水桶在水流的推动下形成了一个自动运转的抽水机)控制水流、防止淤塞。曾有人估计,从公元10世纪至15世纪,中国水利控制工程的数量增长了7倍,而同期人口至多翻了一番(Perkins,1969,p 61)。

二、在公元前10世纪,铁犁取代了中国古老的刮犁。铁犁可以翻起泥土形成犁沟。这种铁犁由11个不同的部件组成,有些部件可以进行调整,以便得到满意的犁沟深度。后来(在公元8、9世纪)人们对这种铁犁进行了改造,用于水田中水稻的种植。

三、宋朝(公元960~1126年)和元朝(公元1127~1367年)时期引进了条播机、除草耙和长齿耙。中国农业学会了使用新式肥料,例如城市垃圾、泥浆、石灰、长纤维植物茎、灰烬和河流淤泥。使用化学和生物制剂来控制昆虫和害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农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色就是,出版了大量的涉及农业技术的小册子和手册。隋朝(公元581~617年)的《编年史》提到了八篇兽医论文。后来,出现了《桑辑要》和王祯的巨著《侬书》 (1313年)等杰作。王祯的这部巨著配有300副极为详尽的插图,可以根据该书重新建造书中所描述的各种器具。

四、在鼓风炉的使用方面,中国人领先欧洲人一千五百多年。这使中国人能够使用铸铁,把生铁精炼为熟铁。到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经了解铁的铸造,而这最早在14世纪后期才到达欧洲。尽管中国人开始生产铸铁的确切时间无法得知,但是即便以人均产量计算,中国在中世纪时期铁的生产量毋庸置疑地远远超过欧洲。这种优势建立在双动式风箱、煤、耐火粘土和高超的冶金知识之上。双动式风箱使用活塞,由水力驱动,而耐火粘土可以得到极高的温度。一个幸运的因素是,中国的矿石中往往磷含量较高,这就降低了铁的熔点,使铸造更加容易。

五、在纺织业,中国和欧洲的手纺车大致出现于同一时期——13世纪(中国有可能略早一些),但是中国手纺车的进步要快得多、深得多。中国人在纺纱工艺上使用了集中动力源,对纺纱工艺来说,这种应用相对简单,例如捻丝、纺苎麻。苎麻是产自中国的一种纤维植物。在棉纺业,集中动力源的应用问题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一直没有解决,但中国人确实在早期就设法开发了一种多纺锤小型手纺车,这种手纺车并非不同于哈格里夫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复杂的织机装置甚至出现得更早:汉朝时期就使用了手工提花织机。它可以在丝绸上织出复杂的图案,后来还用于棉织品上。棉织品是用轧棉机轧制的。到中世纪末,中国似乎即将经历一场工业化进程,同伟大的英国工业革命相似得令人瞠目。

六、在水力的采用上,中国与欧洲大致并驾齐驱。雷诺兹(Revnolds,1983)已经证明,在公元3世纪以前,中国人主要使用水力杠杆。这种原始装置有一个枢轴,枢轴的一端有一个接引水的斜槽,接引水后可以把它翻倒过来,进而产生往复运动。早在公元8世纪,中国人还在使用水压杵锤,到1280年,中国人就完全使用垂直式水车了。

七、数百年来,人们一直以为中国人是从西方学到计量时间的。这个观点被李约瑟博士及其同事所驳倒。他们指出,在宋朝时期,即公元10、11世纪,中国的钟表制造者使用擒纵机构建造了精巧的水钟,不过其擒纵机制不同于调节欧洲重力钟的摆轮心轴和原始平衡摆。公元1086年,苏宋建造了著名的水运天象仪,这使得中国人在时间计量上的成就达到了顶峰。苏宋的水运天象仪可能是已建成的最复杂精巧的水钟了。它高40英尺,不仅显示时间,还显示一组天文学变量,例如月亮和行星的位置,这真是令人惊叹!虽然要说在中国的水钟里看到了欧洲机械钟的先兆并不完全正确,但是这些钟在机械复杂度、对材料和机械系统的把握以及计量精度上都大大超出了公元1100年前后欧洲所贡献的任何事物(Landes,1983,p.17—36)。

八、中国在海运技术上的成就同样给人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公元960年前后)是每一个学生都耳熟能详的,但是指南针绝不是中国人的惟一成就。在船只设计和建造上,中国人领先了欧洲人好几百年。比起1400年之前欧洲最优良的船只,中国的远洋平底帆船要大得多,也更适于航海。这种中国船是平镶帆船(船体木板一块接一块铺开),装备了多副桅杆,且没有龙骨、艉柱和艏柱。建造船只所使用的技术称为舱壁建造法。该法使用水密浮力船舱来防止船只在万一漏水的情况下沉没。李约瑟博士猜测,这个思想受到竹节结构的启发(Roman and Need—ham,1986,p.66)。尽管优势明显,但是欧洲人在19世纪以前仍没有采用这项技术。李约瑟(Needham,1970,p.63)推断,中国人建造的船只“比在其他文明中所发现的船只要坚固得多”。

中国船只易于操作,在19世纪三桅轻快帆船出现以前,其他各地的船只是没法匹敌的。早在公元3世纪,中国平底帆船装备了带有纵向索具的梯形斜桁横帆,使船只迎风航行的方式同西方三角帆船极为一致。中国人还开发了尾舵,其出现比欧洲要早得多。确切地说,中国船只没有艉柱,因此,这个成就显得更加惊人了。

九、中国人发明了纸,这比欧洲人早了1000年。传统观点认为,纸是由蔡伦于公元100年前后发明的,但是现代研究表明,纸在若干世纪以前就使用了(TSHEDtsuin,1985,pp.40一41)。不过,蔡伦的确率先使用树皮作为原料。纸不仅用于书写:高质量、耐用的纸也用在衣服、鞋子和武器的防护上。在中世纪时期,中国使用了纸币和墙纸,比欧洲人早了几百年,而且早在公元590年,中国人就广泛地在厕所里使用纸了(Needham,1970.p.373)。印刷术大致起始于7世纪后期。中国人先是使用木刻印刷,这种技术使用一块反转镂刻的厚木板,被称为雕版印刷术。公元1045年,毕舁发明了由陶瓷制成的活字。金属活字大约于1240年在韩国使用。古腾堡是否了解这些发明尚有争议,不过证据和逻辑推理与之相反。然而,即使欧洲人独立地发明了纸,中国这项技术的非凡成就却是不可磨灭的。

十、体现中国早熟的其他很多例子出现在公元。700~1400年间。真正的瓷器出现在中国的唐朝(618~906年)。在15世纪早期,中国建成了著名的南京瓷器宝塔。宝塔高九层(超过260英尺),外墙装饰了极为精美的白色瓷砖。中国的化学工业生产油漆、炸药、药品、硫酸铜(用作杀虫剂)和金属盐类。把轮子装在担架上、再配备一名纤夫,这种想法在12世纪以前似乎从未发生在任何一个欧洲人身上,而在中国,从公元232年开始就使用独轮手推车了,或许还要更早一些。在四川省,中国人在地下挖了很深的洞(深达3000英尺)来提取盐水。在马尔梅斯伯里的艾默尔之前好几百年,中国人就使用鸢进行有人操纵的飞行。在军事领域,弩和投石机是中国军队的标准装备,其使用比西方早数百年。中国人大约在公元前250年就发展了现代马颈轭,这项发明经过1000年以后才传播到欧洲(Need—ham,1965,pp.311—12)。在医学领域,中国人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其中一些(例如针灸)只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在西方得到充分的认可。在日常用品方面,西方人应该把无数平凡而有用的思想归功于中国,例如火柴、伞、牙刷和扑克牌,这个名单很长很长。

可是,中国却像欧洲最终发展的那样发展。大约在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的时候,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开始放缓,最后停下了脚步。诚然,中国的经济继续扩张,但是其增长主要属于斯密增长,依据的是国内商业、货币流通以及在南方诸省的殖民。某些为人所知的技术开始废弃不用,然后被遗忘了。还有一些技术开始的时候很成功,但是没有再接再厉、发挥其全部潜力。仔细想来,这其中蕴含的意义对于世界历史而言是可怕的。可以说,中国人一度离统治世界只有咫尺之遥,接下来却渐行渐远。 “中国在14世纪离工业化只有一根头发丝的距离”,琼斯(Jones,1981,D.160)写道。可是在1600年,对大多数来访者而言,中国人在技术上的落后历历在目;到19世纪,连中国人自己都发觉这种状况是不能容忍的。

技术变革速度的放缓不应该被解读为经济停滞。直到19世纪,满清统治下的中国还能够养活日渐增长的人口,生活水平并没有显著地下降。但是这种增长丝毫没有唐宋时期的技术活力。以某种准确度来确定中国技术进步逐渐衰竭的时间是困难的。必然发生了一个逐渐减速的过程,其结果是,到19世纪,中国相对于欧洲来说毋庸置疑地落后了。1769年,一名到广州的英国来访者威廉·希基(William Hickey)评论道,当他们向中国人展示采用欧洲技术有可能受益巨大的时候,中国人“泰然自若、毫不犹豫地承认我们的优势,接着称赞他们自己的习惯,‘一点儿也不假,这是中国的传统”’ (转引自Jones,1989,p.16)。关于中国技术和西方技术之间的差距,一个经常引用的例子是1842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当时,高超的技术让英国向这个傲慢的大帝国强加给中国许多可耻的条款。远在此前,意识到西方正超越自己定然会没完没了地折磨着明达的中国官僚。西波拉估计,他们面临的两难困境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疑惑:他们应该仿效西方还是置之不理呢?

几百年来中国人选择了置之不理。从明朝在1368年的崛起直至19世纪末期,中国经济主要通过人口增长、砍伐森林、商业扩张以及对农业的日渐强化来发展,而技术则日益停滞不前。对于波丝拉普·西蒙的“人口压力导致技术进步”的理论,中国的经历是一个有力的反证。

中国很多技术确实被丢失或者被遗弃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由于具有技术溢出效应,计时技术的例子最引人注目,机械钟据说被带到了欧洲。到16世纪,中国人已经把苏宋的杰作忘得一干二净。他们也不曾设法开发同欧洲钟的重力驱动机构相近的任何东西。在16世纪80年代抵达中国的耶稣会士汇报说,中国的计时装置较原始,为了进入中国,他们狡猾地用欧洲钟为诱饵献给中国的权力机构。

在海运方面,中国相对西方的衰退比较突然。在郑和下西洋之后不到一个世纪,中国就关闭了船坞,禁止适于海上航行的平底帆船超过两根桅杆,建造适于航海、能够长途航行的大型平底帆船的技术就此从中国消失了。在炼铁业,中国技术衰退的直接证据比较少。1690年,存在用来炼钢的冷风炉的证据,这种冷风炉类似于原始的酸I生转炉。然而,即便像李约瑟博士这样对中国赞誉有加的人也被迫做出让步,认为“现代人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建立在竹子和木头上的文化” (Needham,1964,p.19)。虽然中国早在公元1090年就使用了缫车(Needham,1965,pp.2,105—8),但是到19世纪中叶,约占中国出口35%的生丝却完全是由手工制作的,结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生丝运到欧洲后不得不重新缫丝(Btown,1979,p.553)。再看一看煤炭。中国自中世纪时期就开始采矿,据说让马可·波罗吃惊不小。到19世纪,中国煤炭采掘技术仍很原始,只用在浅层煤矿,完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用于通风、抽水和升降(Brown and wright,1981)。显然,中世纪时期至现代,中国遗失了某些东西。

同类推荐
  •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物价高涨为何工资不涨?人民币升值了为何钱却不值钱了?房价为何比“猪坚强”?股市为何“跌跌不休”?大学为何毕业即失业?政府和公司该如何应对当前危机?听“郎咸平说”: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真相。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际关系扑朔迷离,错综复杂,要进入世界政治与经济这个学科的大门,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认清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必由之路就是熟悉国际关系的历史经验,掌握有关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是资本主义列强争霸和扩张的历史,也是国际社会的秩序和准则逐步形成、国家行为得以规范的历史。西方国家的学者从西方立场和角度力图探究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主张,推动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一带一路”战略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央重大举措,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够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国防、民族环境,能够推进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并有利于推进“以开放促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本书利用大量的历史资料,从国内和国际的角度全面阐述了历史上的丝路和当今的丝路对中国的意义,揭示了实施丝路战略所面临的问题和阻碍,分析了目前丝路战略实施的现状,并提出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理念和决心。
  •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和方法出发,梳理公共租界、法租界、条约时期上海租界以及1937年到1949年的上海城市规模问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
  • 百姓不缴糊涂税:财税专家汪蔚青的税务普及书

    百姓不缴糊涂税:财税专家汪蔚青的税务普及书

    每月发工资要缴个税;买东西不知不觉缴了增值税;买个外国货要缴关税;投资理财不小心,冷不防也要多缴很多税……国家征税就像高速公路收取过路费,我们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采取不同的行进路线,最后缴纳的过路费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既然纳税和死亡一样无法避免,那么税务知识就不应该成为一种稀有知识,仅为少部分人掌握,而应成为每一个现代人都有所了解的常识。不懂税,必然多缴税,与其到时候为此付出巨额学费,不如来提前学习吧!
热门推荐
  • 爱恨流年,最美好的自己给你

    爱恨流年,最美好的自己给你

    周安诺的人生始终磕磕碰碰。她的“闺蜜”郑婉婉对她百般欺骗利用,害她失去扭转人生的机会。她喜欢的男人韩追,喜欢的却是郑婉婉。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在街头痛哭,雨幕里出现一个英俊的男人——上官岭将她带走。他们互相许诺,他助她追回自己的爱情,她为他找从韩追那儿找回一样神秘物品。周安诺脱胎换骨成为绝色美女,高调进入C市三大整形医院之首的月美医院,一步步接近着总经理韩追和韩追的未婚妻郑婉婉,也进入了整形的世界……却又在这个过程里看尽人们对欲望的追求,对容貌的渴盼,对爱情的向往。终于她放下了虚荣、仇恨,找回了曾经因为苦苦追求美貌和爱情而迷失的自己。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快穿之花样男神被追了

    快穿之花样男神被追了

    (甜!1v1) 她,美丽,霸气。一场不是意外的意外,导致她被关进了“小黑屋”,三天后一个名叫108的系统出现了。他,恍然间就失去了意识。 为了拯救他,她甘愿进入各个世界寻找他,并救赎。 在她的引领下,他渐渐地找回了自我。 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 他对她动心只因一句话:我的小可爱,我来守护! 他曾对她说:我有一个与你有关恋爱。 (这是一篇女主强.撩男主的故事)
  •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本书从现代新儒家与杜威的共同关切中,提炼出“生命三境”即生存之境、生活之境、生命之境作为考察的纲要,深入探究民族生命的生存进化、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生活睿智、生命教养、生命理想等关键问题。本书在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的互动关系中,提出“实用主义的儒化”命题。作者的问题意识高度自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御世玄尊

    御世玄尊

    神界两神族神尊之子,妖异的天赋,强悍的灵魂,超强的悟性,如海的气运,加上玄修秘鉴的铺助,一片为他而开的宽阔大陆,又一代玄主,踏着无数强者尸骨,携手众兄弟强势而来,且看艾亦如何造就玄者最高峰……兄弟们都有强大的背景,强大的天赋,且看煜梧,阎琰,风铃,付鸣弃,龙岚羽,蓝轩,欧阳小星,艾亦,肖阳,叶迷天,轩辕伍,轩辕明心,穆峰,柳雪,莫忆,孤月星,姜于宸,梦炎,席慕雨,血浴仇,林烬,如何步至大道巅峰。玄阶;人,地,天,玄(上中下三品),玄阶玄品修真;筑基,开光,旋照,辟谷,心动,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修仙;筑基,开光,旋照,辟谷,金丹,元婴,...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大医平安

    大医平安

    故事的背景为某个类地球的巨大星球,该星球文明经过千百次的毁灭重生,人们终于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在某一次文明再次重生之时,星球内发展理事会为留后路,利用球体磁场隔离出一块大陆,并抑制该大陆的科技进步以阻止环境破坏。三百年前,主大陆派遣了十名新监视员到被隔离的不离大陆,该监视组组长凤象用一己之力结束了不离大陆千年来的万国乱世,统一为十四大国,我们的主角平安就出生在十四国之一的西部葵国。
  • 接你回家

    接你回家

    他厌倦了平淡的婚姻,为了激情浪漫,走向了背叛。她离婚后寻寻觅觅,为了排遣孤寂仍与前夫同居,在遇到他之后,她义无反顾重陷爱河.一场婚外恋,纠缠不清的情感纠葛,每个人的心都在滴血,亲人,孩子......
  • 魔剑掌控者

    魔剑掌控者

    这世上没有黎神斩不断的东西!如果有?就是他自己的智障。(故事和封面关系不大。)
  • 你是倾尽一世的温暖

    你是倾尽一世的温暖

    没认识简时初之前,叶清瓷一直是个倒霉蛋,认识简时初之后,老天爷一本正经的告诉她,没有最倒霉,只有更倒霉!但是等嫁给简时初之后,叶青瓷就开始转运了。嗯,嫁人,结婚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