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400000027

第27章 文学艺术(21)

他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在书法上造诣很深。他综合前人书法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宋体字。秦桧早年为官,名声尚好。在金人攻陷东京(今开封)之后,曾经冒死赴金营,反对立伪楚帝张邦昌,差点丧命。但后来在高宗手下为相,迎合高宗偏安政策,镇压抗金将领,以莫须有罪名在风波亭害死岳飞父子,激起民愤。老百姓把南方炸油条称为“油炸桧”,还筑造他和妻子王氏的像长年累月跪于岳飞墓前。至于他的字,人们耻于他的人品德行,就改称为宋体字。印刷字体是模仿宋体字而来的,当然也就命名为宋体了。

隶书

隶书也称作“佐书”、“史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在篆书基础上把篆书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划化,以便书写。始创于秦朝,普及于汉、魏。

隶书可分为两种,一是秦隶,一是汉隶。秦隶又叫古隶。秦朝的文字原是篆书,但因奏事繁多,篆字不便书写,于是隶人整理文书时产生了一种应急字体,称为隶文。“隶书者篆之捷也”,就是说隶书是小篆的简捷写法。

汉隶又称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来的,大约在西汉中期已经成熟。

现在看到的汉隶,主要是石刻,也有一部分木简。汉隶和秦隶的主要区别在于:秦隶的笔形平直方折,汉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势。

小篆

秦始皇统一中国,发布了“书同文”的命令。当时官书浩繁,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竹木简写成的官文,但是有许多字各诸侯国各有不同写法十分麻烦。所以统一文字势在必行。小篆就是以大篆(秦文)为标准,废除六国文字中不同于秦国的文字,加以整理,做到字有体型,全国统一。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卓有成效的汉字改革运动,在我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书画中所用的笔、墨、纸、砚四种工具。我国文房四宝最著名的产品为浙江湖州的“湖笔”、安徽徽州的“徽墨”、安徽宣城的“宣纸”和广东肇庆的“端砚”。中国书画用的笔,是以竹、木等材料做圆管,以羊毛、黄鼠狼毛等做笔头而制成的毛笔。墨则有松烟墨、油烟墨和油松墨三种,其中以用松树和桐油燃烧后遗留的烟灰所制的油烟墨最为常见。中国书画用纸是一种专用的名为宣纸的柔韧纸张。砚是研墨的器具,大多由质地坚固细腻、磨出的墨汁均匀无渣的山石制成。

汉字为什么横写

中国汉字自上而下、由右向左的竖写方式延续了几千年,不过,有人认为这种形式并不合乎人们的习惯和视觉要求。当近代出现了汉文里经常引用外文、书写阿拉伯数字、使用新标点等情况后,汉字竖写就更感不便,迫切需要改革。

提出汉字竖写改横写的第一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在《新青年》1917年3卷3期上,刊登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公开信,首次提出了汉字“竖改横”的见解。钱说:“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较易于竖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文,一笔一势,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则汉写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方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在此之后,钱玄同又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4篇公开信,积极宣传“竖改横”的主张。陈独秀、陈望道等学者也表示支持。经过《新青年》的倡导,汉字横写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

十四、古玩鉴赏

文物

文物,在我国古代是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例如《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现在人们多把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一定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统称为文物。

“北京人”化石

“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掘,是1929年9月26日在周口店开始的,由考古学家裴文中教授亲自指挥,同年12月2日下午4时出士。头盖骨一半埋在硬土中,一半埋在软土中,发掘时虽然由于震动略有损伤,但经过修复,仍能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头骨,丝毫也不影响研究。以后,考古人员又在这一带发现完整或基本完整的头盖骨4具,头部残片2l块,比较完整和残破的下颌骨12件,牙齿100余颗,残破的上下肢骨12件。这次发掘为人类发展史的研究填补了重要一页。“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山顶洞人以及其他一些灵长类化石发掘完毕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手中无权的中国人便将这些遗骨保存在美国人开办的北京协和医院B楼解剖科的保险柜里。1941年,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美关系紧张,美国驻华大使馆劝告外侨离华,当时任协和医院客座教授的法国犹太人魏敦瑞借口标本放在日占区不安全,决定将标本运到美国去保存,然而,这些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却不知去向。因此,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就成了考古学家梦寐以求的事。

镇墓兽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怪兽;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

从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在魏晋至隋唐时期颇为流行,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罕见。

在楚国墓葬中已发现数百件用于镇墓辟邪的木雕镇墓兽。年代从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晚期。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多为单头单身,战国中期的式样与数量最多,单头单身与双头双身两大类。

马王堆汉墓帛画

绚丽的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帛画精品。

这幅帛画画面分天朝、人间、地府三段。天上为横幅,其余为直幅。分别以太一神、驮侯妻、祭祀者、合欢鳌为各段的中心。天界有扶桑树、九个太阳、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长寿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辉,令人神往;天门有司命守卫。气界为驮侯妻缓行升天,吏前婢后,迎护隆重。人间双龙穿璧,象征幸福吉祥;家属聚集祭祀,祈求死者灵魂早归仙境。最底部合欢鳌背上大力神,双手托着大地,孑L武有力。全图内容丰富,想象瑰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

汉画像石

画像石是遗存丰富,极具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将其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计。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西汉晚期画像石以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等为代表;新莽时期则以河南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为代表,墓内刻30余幅画像,内容为描绘现实生活及神怪异兽等。东汉前期画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阳石阙画像石。东汉后期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武氏祠最为著名。

秦汉画像砖

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在中国古代主要用来装饰宫殿或墓壁。画像砖的形制大致分为大型空心砖和较小的实心砖两种。前者最早出现于秦代,根据不同特征又分为整体模印图砖与组合模印图砖两类,后者则流行于汉代,尤其在东汉以后的墓葬中大量出现。主要用于墓壁装饰,其内容以描绘现实生活,神话故事以及自然物象为主,题材非常宽泛,制作工艺一改程式化的小印模临时拼组的手法,多见整模印制故事情节化的画像。

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画像砖,是出土于陕西咸阳等地的秦代遗物。到西汉画像砖略有发展,以长安、洛阳两地发现者为代表。至东汉,画像砖开始在一些地区(如四川)大量出现。

并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才走向衰落。北宋以后,在原先模印画像砖的基础上,又兴起以雕刻为手段的砖雕艺术,其构图以人物故事及装饰性图案为主,仍具有图像的意味,且也用来装饰墓葬,是画像砖的一种变化形式。

《步辇图》

中国唐代绘画作品。作者阎立本。

同类推荐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1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1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热门推荐
  • 殿下,君四爷来了!!

    殿下,君四爷来了!!

    身为血族三亲王的萧钰被一个人类害死了(当然,最主要的是她本身的懦弱),重生之十六岁时,女扮男装,步步为营。但,谁告诉她,这个君四爷是神马情况!!!!!!
  • 熙德之歌(世界英雄史诗译丛)

    熙德之歌(世界英雄史诗译丛)

    《熙德之歌》是迄今保留最完整的一部游唱诗,文学史家们常常将它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人之歌》并列,统称为中古欧洲的三大英雄史诗。熙德是西班牙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英勇善战,赢得摩尔人的尊敬。《熙德之歌》用谣曲的形式写成,遣词刚劲有力,洋溢着强烈的英雄气概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诗歌把西班牙人民的气质集中在熙德的身上,热情讴歌了坚强的意志、忠诚的心灵、真挚的爱情,诗歌富于历史的真实性,对西班牙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都有十分精彩、细致的表现,是西班牙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 逻辑

    逻辑

    曲折离奇的情节,让人无意识地深入其中不能自拔。匪夷所思的逻辑,使人绞尽脑汁而不得其解。如深夜里镜子偶尔折射出的幽冷光线,动人心魄!当符合正常世界的逻辑被完全打破,所发生的一系列层出不穷的事件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无法用常理来解决时,你会如何反应?是茫然不知所措惊惧地坐等结论的出现?还是找出答案,制止事件的不断发生?作者给我们设了一个迷局,一个令人觉得匪夷所思却又欲罢不能的迷局。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展开,出人意料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我们不禁要由衷地惊诧于作者的用心良普和匠心独具。那些怨恨积蓄的能量,到底会有多大?人们将为自己的冷漠和“罪过”付出怎样的代价?作者着眼于人性的弱点、缺损以及由此而来的忏悔、自赎、向善,人生感悟深刻且细腻,令人叹息,耐人寻味。不论人们是否能从作者所设的迷局中为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善恶找到答案,但有一点想必是会引发我们的感动和共鸣的:“无论如何,只要世界上还有人肯为他人做出牺牲,这世界就不会毁灭。”也许,这就是潘多拉魔盒里最后留下的礼物?
  • 席夫人,早安

    席夫人,早安

    “我失忆了,以后我就跟着你。”沈微撞了一个男人,谁知道这个男人就此缠上他了。好在这个男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写得代码,打得流氓,长得养眼。当某天这个世界级大佬恢复记忆。沈微质问:“四年前的事情,你是不是应该说些什么?”小包子也在一旁叉腰等算账。席墨宇沉默许久,“听说这些年,你四处跟人说我死了?”沈微:“……”第二天,沈微扶墙,席墨宇,我去你大爷的!!!(高甜无虐,不甜你来打我!!!)
  • 与神恋之

    与神恋之

    毓冉是来自青丘的狐狸,悄悄的在离青丘很远的闹市晃悠。不久前捅了篓子被打伤回了原型,逃到某屋子旁边的茅草堆里躲起来,屋内人听到草垛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老旧的门“吱呀”一声开了,里面走出个人。毓冉看到这个长相甚是清俊的男子说了句“原来是只受伤秃了毛的丑狐狸。”毓冉听到这句气不过又受了不小的伤……晕过去了。那人抱起脏兮兮的狐狸,不禁笑了,“还不许说丑么,这就晕了?”源网站:云起书院、QQ阅读。
  • 穿越之开宗立教

    穿越之开宗立教

    第一卷群穿异界做掌门得到修真传承的第三年都市青年王越在一次空难中带着十二名乘客一起穿越了乘客中有身家亿万的富豪,有万众瞩目的明星,也有习武多年的太极少女和精明干练的职场丽人……随身仙缘空间,可获得修行宝物以及穿越异界的机会第二卷时间停止的都市穿越到现代都市,得到时间停止的超能力王越将成为新世界的神
  • 亿万老公不好惹

    亿万老公不好惹

    他是身家千亿的顶级土豪,拥有令人目眩神迷的酒店王国,更是一个眼神就足以让人退避三舍的冰山大boss,没想到却因为一次处心积虑的阴谋,被个不知哪儿里冒出来的野丫头给算计了。
  • 奥术世纪

    奥术世纪

    神性璀璨的光辉年代已经远去,诸神的荣光正在变得暗淡,但在这灰暗年代中,那星星点点属于人的光辉正变得越发灿烂,真正属于人的力量正在发展、壮大。而诸神又怎会甘于衰落?不甘于衰落的诸神开始用手中的力量搅动战争的车轮,祂们妄想让神权继续统治世界,让黑暗继续笼罩大地,让愚昧继续充斥人间。但奥术的光辉终将驱散所有黑暗,照耀出一整个盛世纪元,这是属于人的纪元,此为奥术世纪!
  • 万灵灯仪

    万灵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恶魔猎手

    恶魔猎手

    一位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少年,父亲去世后,众叛亲离,从天堂掉到地狱般待遇,偌大家业被别人占为己有,自己最终沦为恶魔奴隶,他到底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