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2500000015

第15章 不存在的昙华林31号(2)

我没有做声,只是坐在出租车的后座上看着窗外。出租车司机也紧盯着前面的车尾吸烟。我下意识地用指尖敲打着膝盖,并不时涌起一股冲动,很想推开车门跳下去走掉。

本来是不用去的。为什么要在黑暗中疲于奔命呢?不过是为了好奇心罢了,想起来的确有些荒唐。

尽管如此,昙华林的旧房子仍不停地呼唤我。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娟娟阿姨。闭上眼睛,仿佛能闻到那时夜晚泥土的芳香。潮湿的,带着草木味道的。我和娟娟阿姨在不停地挖着,从一个洞,到另一个洞。

“不想了,不想了。”我对自己说。

车停下的地方是离昙华林入口五百米开外的一片空地正中。空地很平,车稳稳当当地停下。三十二块。我付了钱,推开车门,脚实实在在地踩在地面上。十多年没有来过了。我看着几乎完全陌生的街道和房子,伸腰做了个深呼吸。

抬眼看去,没有一点灯火。唯独路灯依稀照出四周的一小块景物。想必原来的住户已经搬走了大半,这里大概在将来是作为旅游点而存在的。

我又想起在1989年,就是那时,站在路口也望不见什么灯光。老房子的窗口都很狭窄,和气窗差不多,白天也要开灯,至于楼梯,如果不带手电筒,或者极为熟悉的话,是经常会摔跤的。

只有味道还是1989年的。潮湿,像是要从肺腔里带走点什么。我站在路口看了一会儿那些建筑。每一座都好像是蹲着的动物。周围高草树木密密麻麻,拔地而起的墙壁一点生气也没有。

无论怎么想,都没有什么具体的念头浮上心头,于是我从入口走了进去。

我希望多少能碰见一个路人。然而正是吃饭或者饭后时间,未到夏天,夜晚还有点凉,不会有人出来。老房子墙壁很厚,又错综复杂,传不出一点说话声。我逐一辨认着它们。但只有仁济医院我还认得。其他的房子,不是被改造一新,就是彻底拆除,不见了踪影。

我记得仁济医院是昙华林32号。这是后来从报纸上得知的。1989年我还没到注意门牌号的年龄。那么,昙华林31号,就是它对面了。

我默想着,转过身去。里面漆黑一片,不见灯光,更没有一点声音。

窗户紧闭着,门口放着一把竹椅。但我还是上前敲了敲门。木门有些破旧了,上面涂着一层已经斑驳不堪的白漆。门发出咚咚的沙哑声。

自然没有人应门。我在门前的竹椅上摸了一下,尽管看不清楚,但手指上粗糙的磨砂感说明,那上面是一层厚厚的灰尘。我拍了拍手,有点失望。但话说回来,我到这里又是来找什么的呢?

突然感觉背后有人。我转身向四周看去,四下里昏黑阴暗,好不容易在斜对面院落的门前阴影下,发现一个人影。看上去像是一个女人,体态有些臃肿,有点矮。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看不清脸部,因而也不能确定,她是不是在看我。我就这样盯着她看了一阵,直到那身影微微颤动,说了一句话。

“你找谁?”声音略显苍老,有点嘶哑,想来应该是上了年纪的女人。

我不知该如何回答。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来找过去住在这里的亲戚。”

“那个房子十多年都没人住了。”

“是吗,”我说,“那这里是不是昙华林31号?”

对方突然轻轻笑了一声。

“昙华林31号?这里没有昙华林31号。”

“怎么会没有呢?仁济医院是昙华林32号,这里应该是县华林31号才对。”

“没有31号。”她提高了声音强调道,“早拆了。有32号,也有30号,就是没有31号。”

我看了看四周,但附近哪里也没有被拆除后的空地。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再纠缠下去也无济于事。

“可能我找错地方了吧,”我说,“谢谢。”

我朝道路深处走了丽步,突然间心有所动。回头时看见那人还一动不动地站在门前,像是仍然在看我。

“我想问一下,”我提高了声音,“这附近是不是有一户姓舒的人家?”

“有很多姓舒的人家,你找哪个?”

我想了想。

“家里只有两个老人,他们的女儿十多年前出了事故,被火车轧死了。”

对方沉默一阵。

“他们去年搬走了。”她说。

竟然是去年吗?我忽然一阵难过。假如去年我到这里来,是不是还能见到娟娟阿姨的父母?

“那……他们搬走前住在哪里?”我又问。

“你往前走。门前有棵白杨树的,就是他们家。”

说完,那身影就转身推门进去。门嘭地关上了。半晌,再无一点动静。

白杨树?长成什么样子的才叫白杨树呢?我一边茫然地向前挪动着脚步,一边抬头仰望着街道两旁的树木。它们看起来并没有很大的分别,每一棵我都叫不上名字。但我还是心神恍惚地向前走着。

好像又回到了1989年,我想。微弱的昏黄的灯光,老房子潮湿而阴郁的气息。忽远忽近的说话声,亮着灯的窗户和没亮灯的窗户。一切在此刻看起来都与1989年无异。突然便有一种感觉。不管我认不认识白杨树,我大概都能找到那个地方。我4岁时来过的那个地方。我边走边回想娟娟阿姨那修长而匀称的十个手指,握着小铲,在院落的泥土地上不停地挖着。

两旁的房子默默靠近,随后又离远。光线也在逐渐地减弱,我渐渐来到了巷子的深处,这里的路灯光比刚才更加昏暗,亮着灯的窗户也越来越少。我看到很多棵树,我确定它们都不是白杨树。我在寻找记忆中的那一棵。

而现在,我找到它了。虽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它就是1989年那一棵,但它的确就在那里。它周围的花坛,在它旁边被长着青苔的圆石围成一圈的,高于地面五六公分的积土,它背后西式二层楼,都和那时一模一样。

心跳得很厉害。除了做梦,我从未想过会回到这个地方来。娟娟阿姨死了以后,这里好像和我就不再有任何联系了。它只属于遥远的1989年,属于我记忆的一部分。所以现在恍若梦中。有好一会儿,脑子里是大段大段的空白。

我注目凝视二楼的阳台。有点像,又不太像。也许是光线和时间的原因。无论是我,还是昙华林,毕竟都与1989年不同了。阳台很小,比起城市里最常见的阳台来,更像是一个毫无作用的装饰。阳台围栏的立柱上,还可以看出旧时西式建筑的影子,一些早已模糊的雕花,粗糙的石砾。阳台后是一扇小门,门旁边是更小一点的窗户。当我把目光移向窗户旁的另一扇窗户时,不由得愣住了。

这窗户我见过。

而几乎是一瞬间,我就明白,这种“见过”和1989年的回忆并无关系。我应该是在现在,至少是最近,在另一个场合,见过这幅图景。甚至这里的光线,这个角度,都与我“见过”时达成某一程度的吻合。是在哪里呢?我在脑中快速搜索着,直到终于想起来——王树的照片。

就是那张照片!我在心里对自己喊了一声。就是那张他偷偷藏在床底,每天都要去拍摄的照片。那扇窗户与眼前的这扇,几乎完全一样,连怀疑的余地都没有。

这个念头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我。我愣愣地站在原地,张大了嘴巴,好一会儿都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没有呼吸,甚至没有心跳。、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偏偏是这里呢?这中间究竟隐藏着什么我不知道的联系?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简直是天翻地覆的打击。绕了一圈,我竟然回到了原地。几个月来的经历在眼前接连闪过。认识王树,发现照片,王树消失。再认识高览,发现箱子里的刘小军。最后,来到昙华林。

这些,究竟是巧合,还是……

我无法进行清晰的思考。脑子里乱成一团,手脚都在微微颤抖。不管是什么,我想,原来这些事情都和我是有关的。

它们在哪里连成一线。

离开时,开始下起了细雨。我已经疲惫不堪。雨悄无声息地淋湿了墓碑一般静寂的楼群。凌晨两点的城区看起来是那么寒碜污秽,腐败与崩毁的阴翳到处都是。我本身也在这其中,就像印在墙壁上的黑影。我缓慢地向路口走去,途经被我误认为昙华林31号的房子时,没有再次停留。

现在我明白了,昙华林31号的确不存在。这个名字出现的理由只是为了让我来到这里。

我恨不得将王树从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挖出来,一口气问个究竟。是的,王树,又或者是我,正位于一切的核心。我甚至觉得,王树并没有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也许他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企图同我取得联系,并向我传递某种讯息。只是那消息传递得过于隐晦,我无法理解。

目前为止,这仅仅是直觉而已。毕竟,我没有办法找到王树。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

我知道该怎么办。

等待,只要等待就行了。这话,丁小胭也说过。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静静等待。等待中肯定有什么发生,或者有什么降临,只要屏住呼吸,凝视着微弱光亮之中的动静即可。

好,那就静等。

这以后的几天,我仍然像往常一样和高览约会。和他见面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我们没有人再提起五月三日那天发生的事。我也不再过问,甚至不去他的公司了。只是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能说的话也越来越少了。

我一直不太能明.白,我和高览之间究竟为什么走到如此地步。我想我是爱他的,见到他第一眼时就爱上了他。那种感觉如此奇妙,我甚至能确定,往后绝不会出现第二次。可终究还是这样了。高览不在的时候,若是出于习惯拿起电话,手腕处就传来一股深深的无力感,进而遍布全身。到了后来,就连打电话的欲望都没有了。

我想高览也是一样的。

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个星期。准确点说是十五天。那天热得几乎和夏天差不多。我们从街上的饮食店回到家里。我看了一眼床上的被子,说太热了,要换薄被了。于是两个人又默默地把被子从被套里拿出来,换上新的。

他拉着被子的一角,我拉着被子的另一角。装进被套里的被子很快平整如新。一切全都整理妥当之后,我们又默默地在床上躺了一会儿。我一直在看表。

我决定到了九点,就对他说。

这半个多小时过得如此漫长而寂静。好像每一分每一秒走动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八点五十九分,我决定不再等下去。我对高览说,高览,我们分手吧。

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好。

整个晚上,我们谁都没有碰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静静地,躺在床的左边和右边。天一亮,高览就起来,刷牙,洗脸。我躺在床上,看他从卫生间里走出来,就问了一句,高览,我们刚认识的那天,你是不是曾经站在窗户边,向我挥手来着?

但他还是说,没有。

同类推荐
  • 军婚

    军婚

    火让英雄无奈,却让真情弘扬。当军号再次响起,军人已脱下军装。当都市的物欲扑面而来时,他们也面临着灵与欲的诱惑,泪水和鲜血的胶着,孤单与责任的彷徨,依附与独立的心理挣扎……然而,军婚!神圣!它代表着责任,代表着真爱。
  • 懂你

    懂你

    记得曾有人说过:友情是没有翅膀的爱情。我刚听到这句话时,也曾一头雾水,友情怎么会是爱情呢?没有翅膀的爱情?如果这句话是针对两个女孩的友情来说的,它也同样正确吗?是不是说这两个女孩的友情已经很深很深,但又不是爱情,没有翅膀的爱情就不是爱情了只能是友情,深深的友情,是这样的吗?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句话,但我一直地一直地思索也无法读懂其中的意蕴,直到后来遇到了好友晶,我才开始在我们的友情中慢慢潜析出这句话的意蕴。
  • 无字

    无字

    《无字》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饱含了女性的自省及对真爱理想的追求,并毫不气馁地呼唤着人类精神家园的根,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
  • 枣木杠

    枣木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碾子和枣花高考落榜,因两人的爱情受挫,枣花赌气外逃打工,他无奈留在家里却变成行尸走肉。村小学新来教师和异性朋友无私帮助,碾子改变对家酿土酒枣木杠的成见,决意改良酿造方法走向市场创一片自己的天地。试验屡败屡试,碾子赢得村长女儿槐花芳心。碾子只爱枣花,槐花违心嫁给碾子的残疾弟弟,却因兄弟间的误会酿成槐花跳河自尽的悲剧。倍受精神、市场和经济等种种打击的碾子初衷不改。二十年后枣花衣锦还乡,和碾子再续前缘,携手进行枣木杠酒酿造方法改良试验,这时候有好消息传来,一位大学教授成功攻克了枣木杠酿造方法改良难题——一幅农村生活风俗画,勾起我们心底不散的乡愁。
  • 离经叛道二重奏

    离经叛道二重奏

    他强调说:“在我的教育观念中,十八岁是一个独立生存的倒计时转折刻度,教育如果完不成这个使命,我有足够理由另辟蹊径。这就是我这些年行为的终极理由。”老周说他将在这本书里重申他的教育理念和他对为人父母应尽义务和责任的理解,还有对终身教育的思考,对国人“早衰晚熟”现象的忧虑。他将这本书定名为——《拒绝教育绑架》。
热门推荐
  • 花痴老师追夫记

    花痴老师追夫记

    花痴老师遇上毒舌总裁,追夫之旅,一触即发。
  • 国产片中行

    国产片中行

    没有什么是不劳而获的,如果有那可能是因为你爹努力过!一个只看国产片的主角穿梭在各个片中世界,没有主神、没有金手指、没有积分换力量,一切都要靠自己一点点地练!我怕是个假的主角吧,没金手指就算了,能告诉我怎么通关么?
  • 凤曜灼灼若流光

    凤曜灼灼若流光

    明启流走过了仙界的云苍地莽,悬峰飞崖。阅尽了冥界的忘川黄泉,曼珠血沙。看遍了人间的盛世年华,似锦繁花。停留在了龙若璃鎏金勾丝,赤绸朱纱的凤冠霞帔之下。这飘渺仙道,江山如画,怎么及得上你笑的国色天香,情深意长。
  • 重生武神

    重生武神

    一枚通窍灵丹,觉醒太古血脉,强横霸体谁与争锋!曾经的绝世题材重生为家族废子,因不能修炼受尽欺凌,一次被人逼与动手险些丧命,却意外觉醒体内血脉,从而踏上为父雪耻、为己修魔的逆天修行之路。九转炼心、天雷修体、地火熔身、武破九重天、掌控乾坤、夺舍造化、踏足武道巅峰!
  • 爱你无可救药

    爱你无可救药

    我于他,不过一段露水情缘。他于我,却是一场爱而不得。千疮百孔,石药无医。
  • 腋门

    腋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不是人仙

    我不是人仙

    【爆笑,装X,温馨】世人将脚底踩着的大陆称为第一大陆,将头顶飘着的大陆称为第二大陆。没有人能到达第二大陆,即便是山上修为到了‘人仙境’的老神仙。但某一天,从第二大陆,却落下来一名少年。————————————以下是本书的一个有趣的设定。第一大陆有人生来异于常人,有遗有缺。形式千奇百怪。有人生了个牛鼻子,有人只有七天记忆。有人生来无目,有人生来痴傻……更有甚者,不能触碰异性,不能独自吃饭。但往往此类人,却拥有一些常人只能仰慕艳羡的奇特能力。山下世人谓之‘残仙’。山上修行者谓之‘谪仙’。
  • 道一声人间值得

    道一声人间值得

    这是一个活了两千多年的长生者沐浴在社会主义春风里的故事。
  • 中国爷们儿

    中国爷们儿

    民国26年初冬,青岛地界发生了一件蹊跷事儿。城里的几家日本纱厂接二连三地遭了雷劈,浓烟与云彩连接在一起,天空跟罩了棉被似的黑。一时间,人心惶惶,以为来了灾年。那些日子,城里涌出来的人蚂蚁一样多,一群一群拖家带口,沿着黑黢黢的地平线,风卷残云一般,一路向北。沧口以北空旷的原野上,北风呼啸,枯枝摇曳,黑色的天幕更显得萧瑟与沉寂。(本故事纯属虚构。)
  • 乐游客栈

    乐游客栈

    昆仑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在北京城的胡同深巷,有一处古老的四合院客栈。朱漆红门,琉璃青瓦。金丝楠木的牌匾上写着“乐游客栈”几个大字。千百年前,人妖神大战。从此世间一分为三,神居于昆仑,妖息于黑暗。人忘记了在这场战争,以为妖神不过是远古传说,在中原沃土上生生不息的繁衍后代。人、妖、神,终究会相恋。百年寿命,转瞬即逝。然而传说,乐游客栈无情无欲的老板娘,出售一项“姻缘服务”。若是下辈子还想在一起,就需要来到客栈,缔结契约。供奉最宝贵的物品,以修行的妖力和记忆作为起誓。无论千辛万难,只要能够白头相守,付出一切都值得。帮助那么多今生前世,只不过那老板娘的情爱,千年之前就已经熄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