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3900000006

第6章 导论 《周易》的现代反思(5)

1697年,深得康熙赏识的法国传教士白晋(J.Bouvet,又译鲍威特,1656—1730),携带康熙亲自赠送法国国王的中国善本典籍49册回到法国,他在巴黎的演讲中推崇《易经》是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一样合理、完善的一部著作;在给代理法国省教区长的信中说,《易经》是中国人最上乘的道德与自然哲学的浓缩,太极即上帝,是万物之源。1698年,白晋在给莱布尼茨的信中谈到了《易经》,认为伏羲创造的八卦实际上是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最初的文字符号,兼有算术和语言两种东西,并且是所有科学的自然原理的浓缩。1700年,白晋更加详细地向莱布尼茨介绍了《易经》,称伏羲为世界性人物,为人类最早的立法者《易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著作,是中国一切科学和哲学的头,高于当时欧洲的科学和哲学,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和希伯来哲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是造物主的启示。1701年,晋在给莱氏的信中称伏羲为哲学王,并认识到《易经》与莱尼茨震动很大,“可以想象当他后来发现了易卦和他的二进带术是相同的级数之后他的兴奋和激动”。“十七八世纪西方在《易经》研究上最有成就、最能体现未来研究方向的”莱布尼茨,在1703年给白晋的回信中指出:“伏羲是世界上所知的最古的王和哲学家之一,并且还是中国人的帝国和科学的奠基者,这张图乃是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丰碑之一,……它与的二元算术如此吻合,并且正当您要解释这些线段时我恰好向您谈到我的二元算术,这的确令人吃惊。”这成为易学史上的一大佳话,并开现代科学派易学之先河,使《周易》在世界科学史上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莱布尼茨以其特殊的天才在西方开创了对中国学术进行认真研究的先河,他所做的确实堪称时代典范。

1715年,自晋和傅圣泽(J.F.Fouequet,1663—1740)教士开始奉康熙之命研习《易经》。白晋认为:“《易经》之内意与天教大有相同”。傅圣泽则说,中国古代典籍都是预言性的,每一部经典都隐藏着一部宗教史,它们都是天启之作,太极就是道、上帝、天。梵蒂冈图书馆藏有西士研究《易经》的抄本14种,大多与白晋、傅圣泽有关。曾经与白晋、傅圣泽共同研习《易经》的马若瑟(J.H.M.de Premare,1666~1736)著有《易经入门注释》法文本。1750年,“18世纪最为人推崇并被公认为最伟大的汉学家”、法国人宋君荣(Antoine Gaubil,1689~1759)将《周易》译为法文。与康熙长子相善的法国人刘应(kP.c.Visdelou,1656~1737)译有中国经典多种,如《易经》注释,附于宋君荣法译本之后,波蒂埃《东方圣经》第一册也曾采入。1775年,法国人钱德明(J.J.M.Amiot,1718~1。793)的《中国古史研究》出版,他通过对《易经》、《尚书》、《诗经》、《春秋》、《史记》的研究,以裁判者的口气否定了中国文化源于埃及说,认为中国的纪年体古史比其他各国的历史更可信。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D.Diderot,1713~1784)在其主编的《百科全书》中亲自撰写了《中国》、《中国哲学》条目,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史和五经的主要内容。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I.Kant,1724~1804),虽然推翻了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体系,却保存了他的二元算术,其中的辩证法思维和《易经》有密切联系,康德由此引申出二律背反,可见德国古典哲学间接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影响。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严重,对中国文化颇有微词的黑格尔则宣称:“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古代的《易经》是这类思想的基础。《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里面。……在中国人那里存在着在最深邃的、最普遍的东西与极其外在、完全偶然的东西之间的对比。”《易经》是“从最抽象的范畴一下就过渡到最感性的范畴”。黑格尔以其自大的欧洲中心论立场,将中国哲学放在自己狭隘的思维模式中去评价,无疑是削足适履,导致对中国哲学的傲漫与偏见。

1834、1839年,以参加测绘《皇舆全览图》闻名的法国传教土雷孝思(J.B.aegis,1663—1738)与冯秉正(J.F.M.deMoyriae de Mailla,1669~1748)、汤尚贤(P.V.derartre,1669一1724)的拉丁文本《易经:中国最古之书》在他们辞世一百年后才得以出版,共有二册三卷,第一卷概述《易经》之作者、价值及其基本内容等,第二卷为《易经》及其注疏之翻译,第三卷《易经》之批评,“此书的价值在于它是《易经》的第一个西全译本”。1834年,法国人莫尔(Julius Mold)的拉丁文译本出版。1839年,巴兹恩的拉丁文译本出版。1848年,美国汉学家三畏(s.w.Williams,1812—1884)在《中国总论》中说道:

“四书五经的实质与其他著作相比,不仅在文学上兴味隽永,文字上引人人胜,而且还对干百万人的思想施加了无可比拟的影由此看来,这些书所造成的势力,除了《圣经》以外,是任的书都无法匹敌的。

1869年,清政府向美国国会图书馆赠送了一千册善本古籍,涵盖经史子集四部。1876年,英国传教士麦格基(R.c.Mclatchie,1813~1885)的英译本《易经》(Classitc ofChange)问世,是第一个英译本。1880年,晁德莅(A.Zottoli,26~1902)翻译的《易经》发表在其拉丁文本巨著《华文进阶》

第三册《经书研读》中。1882年,出任牛津大学第一任汉学教授的英国传教士理雅格(J.Legge,又译利雅各,1814~1897)在英国鸦片商人的资助下,由牛津克拉来登公司出版了清朝学者王韬协助完成的英译本,收入英籍德国学者缪勒主编的《东方圣典》,是19世纪“最有代表性的”《易经》译本。他对《易经》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以为:“《易经》所为,只能让我们联想起冬烘的学究。爻辞的数目在350以上,但绝大部分荒诞不经。”他“对《易经》的占筮的思想意义亦持审慎批评的态度,而不像某些浅薄的西方学者那样神乎其说”,他提醒中国人说:“中国人如不抛掉他们对于《易经》的幻觉,即如果认为它包含有一切哲学所曾梦想到过的一切事物的话,《易经》对他们就将是一块绊脚石,使他们不能踏上真正的科学途径。”他还翻译了许多其他的中国经典。1882~1883年,法国人拉古贝里(A.E.J.T.de Lacoupe—rie,1845~1894)发表了《易经》英译本,以为在八卦中可以找到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1884年,英国人艾约瑟(Joseph:Ed—kins,1823~1905)发表了《中国<易经>:占卜与哲学之书》。

1885、1893年,法国人霍道生(P.L F.Philastre)的法译本分两次发表。1889年,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哈雷兹(C.de Har—lez,又译赫莱兹或德·阿尔莱,1832~1899)发表的法译本,是当今西方通行的法译本。1896年,哈雷兹又发表了《易经注解》,以帮助读者理解他的译本。在1886~1891年期间,比利时以《易经》为主题的博士论文就有4篇,导师即是哈雷兹。19世纪还有一些法译本,如顾赛芬(Seraphin Couvreur,1839~1919)、“联结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汉学的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沙畹(E.Chavannes,1865~1918)、马伯乐(H.Maspero,1883—1945)等人的译本。顾赛芬除了《易经》试译稿和毕欧已译出的《周礼》外,又翻译了许多其他中国典籍。

1917年,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的江亢虎对现代易学家杭辛斋说,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易经》类书籍已有近四百种。1924年,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在法国耶拿出版了由清朝学者劳乃宣协助,历时十年完成的德译本,它以朱熹《周易本义》为蓝本,“他那认真细致尤其是文笔优美的译文为本世纪欧洲适当地接受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成为在西方最负盛名的译本。另外,还有贝姆(B.Behm)、马里奥·舒伯特和圆光的德文译本或论著。1932年,卫礼贤出版了《周易讲话》。1950年,美国最优秀的德译英专家贝恩斯(c.F.Baynes,又译贝纳斯)从卫礼贤的德译本转译为英文本,在纽约出版,书名为The Ching or Book of Changes,它后来成为当今英语国家通用的“标准译本”。根据卫礼贤的解释,《易经》被看作是古老的启发人们智慧的箴言书。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C.G.Jung,1875—1961)和大诗人黑塞(H.Hesse)也迷上了《易经》。荣格为该英译本写了《前言》,在西方传为名作。虽然此前已有号称“首部权威性的”理雅格的英译本,但荣格认为:“这译本不能使《易经》更为西方人的心灵所理解。”荣格进而指出:“要找到进入这本中国思想巨著的正确法门,并不容易,它和我们思维的模式相比,实在距离得太远了。假如我们想彻底了解这书,当务之急是必须去除我们西方人的偏见。……《易经》的方法确实考虑了隐藏在事物以及学者内部的独特性质,同时对潜藏在个人潜意识当中的因素,也一并考虑了进去。……它如同大自的一部分,仍有待发掘。”因此,“我们越少考虑《易经》的理越可以睡得安稳。“由于荣格的名声及其在心理学上应用示范作用,《易经》逐渐在欧美世界流行,从而开始了易学的真正国际化的历程。”1944年,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卫礼贤之子卫德明(Hellmut Wilhelm,1906)在北京出版了《变易:(周易>八论》,1960年由贝恩斯译为英文,他认为《易经》起源于周初,《易传》的作者是孔子和他的弟子。1959年,卫德明撰有《<左传>、<国语>中的<易经>占筮辞》,认为《易经》卦爻辞有脱误。1967年,卫德明撰有《<易经)中的天地人》,提出《易传》最大的进展是从乾坤二元相反相成的动态观点来了解整个世界。1980年,卫德明出版了注解本《易经》。他的论著至今仍是西方入学习《周易》的最佳入门书。1995年,卫礼贤、卫德明父子的演讲集《理解易经》出版。

1931年,米尔斯(I.Mears)的《易经》英译本附在其《创造力》一书中出版。1932年,孔好古(.August Conrady,1864~1925)发表了《易经研究》,把《易经》当作以某种方式编制的词汇书。1933年,英国人韦利(A.Waley,1889~1966)出版了注解本《易经》。1936年,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舒茨基(Io.K.ⅢK,又译休茨基,1897~1941)的俄文译本在莫斯科出版,1937年,其以《中国的<易经>:语文学研究和翻译经验》获博士学位,他的《周易研究》1979年被译为英文广为流传。1969年,前苏联学者尼·特·费德林出版了《评<书经>、<诗经>、<易经>》。

同类推荐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本书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大伦理思潮的发展特征和主要人物的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反思,并对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新发展做出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与阐释,涉及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伦理思想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新性研究,认为要建设中华伦理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清理和发掘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伦理文化,借鉴和吸纳近现代西方伦理文化。全书史论结合,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所作。最早出现于唐代李荃的记载。全书仅仅有447字,却义理深奥,晦涩难懂。古今研讨此书的代不乏人,莫衷一是。但以之为修身之本、悟道之源,讲述的是天人合一、清静阴阳之道,却是研讨者的共识。本书作者在研究古今《阴符经》集注和述评作品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入手,逐句阐释,每一句分别由原文、注释、白话和要旨探究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列举的200多个经典定律,是人们从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所提炼总结出的精华。书中总结了管理、经济、心理、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方面最经典的定律、法则和效应,全方位地扫描人生的全过程,交给我们一把又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点亮一盏又一盏指路的明灯。把握这些定律,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多重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你也可以利用这些神奇的法则、定理来驾驭你的一生,改变你的命运。
  •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从斯金纳的思想史观、“历史语境主义”、“无依附的自由”、国家理论、公民理论入手,着重阐述了斯金纳对思想史研究范式、共和主义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贡献,并将其理论与传统观点进行了对比和剖析。
热门推荐
  • 天价宠婚:冷情总裁俏娇妻

    天价宠婚:冷情总裁俏娇妻

    莫小熙为了奶奶的治疗费将自己卖给一个从来没见过的神秘男人。但是在领结婚证的时候,在民政局门口看到的人却是她的顶头大BOSS!“怎么是你?”莫小熙觉得上天给她开的这个玩笑太大了!欧阳昊辰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看中的女人,怎么就不是他了,他为了将这个小女人揽入怀里在背后做了多少事……“这是我们的结婚协议,你没有看清对象是谁就签字,那是你的问题,跟我无关。”“……”“请问我可以悔婚吗?”“不可以!”这其实是一个呆萌小白兔不小心遇上了一只腹黑大灰狼,大灰狼对小白兔一见钟情,最后直接把小白兔打包带回家的爱情故事!
  • 塞万提斯全集(全8卷)

    塞万提斯全集(全8卷)

    《塞万提斯全集》共八卷,根据西班牙阿吉拉尔出版社的第十八版《塞万提斯全集》(全两卷)为蓝本,依据它的编排顺序兼顾体裁和篇幅等,分成诗歌、戏剧一卷,喜剧两卷,幕间剧、小说一卷,短篇小说一卷,小说三卷。气势恢宏,展现了15.16世纪西班牙的全景式社会与文学状况。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当种子落进时间

    当种子落进时间

    如果你不相信,也是因为文字。我写下这些文字,不是为了还原过去的生活,而是十多年过去了,我试图将那段生活中有趣的事讲出来。那些曾经和我共事的人看了,肯定不会认可,因为每个人的记忆都会被自己的意趣甚至道德感修正。正如智者所说:记忆一旦遇到当事人的叙述,就会脱离事态的真相,离虚构越来越近。因此只有对我而言,这一切才是真实的,这是生活中曾经的一粒种子,现在仍不时开出花来,有时开在生活中,有时开在写作中。
  • 居然喜欢上了你

    居然喜欢上了你

    古桥边,他阴差阳错帮了她摆脱桃花,留下联系方式又匆匆逃走;几月后,他惨遭母上大人的夺命连环催婚,情急之下找上她。正好,他缺女友,她缺男友,一拍即合。“在一起”一年后,她越发觉得不对劲,不是说个求所需吗?这动不动对她上下其手是什么意思?天天有人抱怨她撒狗粮太过分又是什么意思?等等,毕业通知书收到很正常,这个结婚证实怎么回事!她什么时候成已婚少妇了?于先生你是不是该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从不羡慕其他人的亿万星辰,因为,我早已拥有一片璀璨的星空。尽管不足方圆几里,却够我甜一辈子。
  • 壮士断腕 英雄暮年

    壮士断腕 英雄暮年

    东吴基业的继承者与开拓者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白衣渡江之战生擒关羽、夷陵之战力挫刘备,这样显赫的战绩足以力托起他“英雄”的称号。然而,他的晚年似乎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昏庸,《三国志》作者陈寿也毫不客气地将东吴日后覆家亡国的责任追究到开国之君孙权身上。那么,孙权晚年之举究竟是圣明还是昏庸?他究竟做了些什么?这些事情又对东吴这艘航船的航向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辛弃疾诗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为东吴基业的继承者、鼎定者与开拓者,孙权一生确实无愧于英雄之名,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称赞他“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这样的称誉并不过分。
  • 凤岚倾天下

    凤岚倾天下

    宇宙洪荒初开,万千世界一方,一阵轰动,天地间动荡不安,只为谁不安,或谁辜负了谁……天下之间何为对何为错,错不在于执念之间,而是事在人为……“即使负了天下也不负你!”……
  • 我的歌手生涯

    我的歌手生涯

    这是一个好孩子,在半岛度假时弘扬正能量,顺便称霸半岛歌手界的故事吃着碗里的白菜,还要看着锅里。
  • 聘礼

    聘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打造现代地主婆

    重生之打造现代地主婆

    倒霉,勉强可以接受。但是倒霉到男人都被抢的份上,那就不能接受了。 如果上天给我一个重来的机会…… 啥?真滴重生鸟? 某谢看着年轻而活生生的老爸,中年而活生生的爷爷。啊~(尖叫)上天,额爱死你鸟~~ 嗯,得好好规划。目标是,米虫终极状态,现代地主婆。 群号:27990599(敲门砖:谢爸的全名) 新书《吾家奶爸初长成》已经上传,求收藏,求点击,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