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5000000012

第12章 稳固其本 先为不可胜(6)

一、战局转换时,注重教育部队了解形势,增强部队争取胜利的信心

了解战局形势和作战发展趋势,是增强部队争取胜利信心的重要因素。邓小平与刘伯承在指挥作战中,尤为注重教育部队经常了解战局发展的形势,特别是当战局转换时,更强调要抓紧对部队的形势教育,而且是从上到下的一以贯之,使部队的所有指挥员、战斗员都能增强争取胜利的信心,达到思想上的高度统一,行动上的高度一致,由此激发出更强的战斗力。1947年1月2日、1月24日,毛泽东曾先后两次电示刘邓,缩短内线作战时间,准备5月开始向中原进军出击,解放战争由内线转为外线作战。因为高瞻远瞩的毛泽东,从战争全局来考察,认为全国的战争形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解放军经过一年多的艰苦作战,共歼灭蒋介石正规军九十七个半旅,连同地方民团共计一百一十二万人。虽然蒋军也在不断地补充兵员,但其总数已由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四百三十万人下降到了三百七十万人,其中正规军由二百万人下降到一百五十万人,且多陷于对交通线和重要据点的防守,能够作为战略机动的兵力已为数不多。与蒋介石相反,我人民解放军的人力、物力得到了较大的补充和发展,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一百二十七万人增加到一百九十五万人,其中正规军由六十一万发展到一百万人。更重要的是,除陕北战场尚处于防御地位外,其它战场均已先后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了战争的局部主动权。所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根据整个战局的发展情况以及蒋介石南线的不利态势,决心不待敌人的进攻势头被全部抑制或彻底粉碎和解放军的总兵力完全超过敌人时,就立即决定组织解放军主力转入战略进攻,实施外线作战,兵跃中原的伟大战略计划,而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则以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挺进中原为起点。毛泽东的战略意图是,刘邓大军兵出中原,置敌腹地,以调动山东和陕北的敌人回援,由此瓦解蒋介石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尽而推动全国各个战场转入战略进攻。

根据全国战局发展趋势和毛泽东、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在豫北反攻作战还未结束时,便披着战火硝烟,从豫北前线匆匆赶到晋冀鲁豫中央局,着手进行战略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距毛泽东要求的渡过黄河南进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而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繁重,事务繁多,内容繁杂,但在督促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时,邓小平首先抓住对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他认为,在战局发生转换时,必须向全体干部、战士讲清形势,使人人都能理解上级意图,克服各种思想障碍,澄清各种模糊认识,从而与上级、与中央军委保持高度的一致,增强执行任务的自觉性。为此,邓小平指示野战军政治部,要组织全军干部、战士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实施战略进攻的指示,学习5月1日新华社《全力准备大反攻》的社论和毛泽东5月3日为新华社撰写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的评论。6月3日,邓小平又指示政治部专门编发了《目前形势与方针任务的报告大纲》,为在全体干部、战士中普遍进行形势与任务的教育,提供了基本依据,以此动员各级干部认清形势,明确战略进攻是战争发展到至今的必然趋势和本部队的任务及作战意义,进而提高部队争取战略进攻胜利的信心。6月21日,邓小平在野战军直属队营以上干部大会上又作了《关于解答时局与任务中几个问题的报告》,详细分析了解放战争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反攻的必要性。邓小平在讲到反攻的时机时说:“党中央和毛主席说,反攻的时机到了。为什么?这是有根据的。首先,是由于蒋介石反动集团面临着严重的军事危机,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蒋介石在第一线集中了二百二十个旅,后备非常空虚,山东、陕北两个主要战场上不但打不出名堂来,而且还被我军逐步歼灭,其他几个战场上已经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蒋介石线不能保持住,点也不能保持住,所以不能不来一个重点防御。我们歼灭蒋军九十个旅以上,战局没有理由不发生变化,事实上已经变化了……从军事上看,敌人采取重点防御,我们是让蒋介石巩固他的统治区,喘口气再来打我们,还是我们先去剥夺他的兵员、财力,扩大解放区,来充实我们自己的力量,到底这两种办法哪一种好呢?这是很明白的摆着。蒋介石到处被动,好像两个人打架,只要再加一拳就能把对方打败,你偏偏要歇一歇让他喘气,自然是不对的,这用之于革命会使革命失败,要犯严重错误。”邓小平的报告,精辟练达,深入浅出,论理充分,画龙点睛,使全体干部、战士都从全局的高度看到了转入战略进攻的客观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认清了适时进行战略进攻的伟大历史意义和自己担任战略进攻任务的伟大使命,从而激发了部队上下迅速做好战略进攻准备的积极性。

二、任务变化时,教育部队认清完成任务的意义,增强部队完成任务的决心

只有了解了所担负任务的战略意义,了解了所担负任务完成后对战局向有利方向发展的真正价值,才能够增强完成任务的决心,才对完成任务产生促进作用。所以,邓小平在指挥部队作战时,十分重视要把完成任务的重要意义向部队的全体指挥员、战斗员讲清楚,尤其是当任务发生变化并在部队中产生一些影响时,更是注重从思想教育人手,讲清意义,明确作用,以此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之后,要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建立地方政权,关键是发动广大群众。党中央、中央军委也曾经明确电示刘邓,能够广泛深入地发动人民群众,争取广大群众站在我们方面,争取更多的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能不能在大别山站住脚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为此,刘邓大军一进大别山,就把争取群众的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作为地方工作的主要内容来做。应该说,从打仗到做群众工作,从战胜敌人到争取群众,这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种任务,而当这种任务变化时,在部队的干部、战士中出现了许多的不理解,甚至认为是“不务正业”,特别是当做群众工作时不被群众理解,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一些埋怨情绪尤为严重。

大别山区是革命老区,人民群众虽然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但由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曾先后四次撤出这一地区,群众不断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屠杀和迫害,有些村庄因为群众多是红军和解放军家属,几乎被斩尽杀绝。所以,有的群众说:“你们四进四出,没有一次不是搞得箩里精光,最后还要到剥皮才走,鬼才相信你们不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群众虽然心里欢迎,但由于解放军刚到,群众对解放军还不了解,加上当地的反动政权还未摧垮,保甲、特务势力仍在暗中威胁和控制群众。因此,群众对解放军究竟能否站住脚还有不小的疑虑,表面上还不敢过分地接近解放军,更不敢为解放军带路,提供情报、粮食和其它帮助。好多地方,部队还未进村,老百姓早就跑得精光,有的在山上一连躲避好几天,直到部队离开才下山。在这种情况下,刘邓大军到大别山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常常要自己筹集粮食、自己抬担架,行军打仗时,指战员们不得不背着沉重的粮食、弹药,抬着山炮翻山越岭,有的指挥员不得不将自己骑的马匹用来运粮、驮伤员。部队在极度疲劳的行军、打仗之后,还要自己推谷子、春米、做饭、打草鞋、钉马掌。部队由于没有群众的支援,给养不能及时补充,有的部队一连二十多天不见油盐,只好以清水煮马肉充饥。对此,严重地影响了部队干部、战士的情绪。有的同志认为,我们辛辛苦苦,出生入死,转战南北,还不是为了解放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可是反倒不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抱怨大别山的人民群众太落后。还有的认为,为了保持战斗力,为了在大别山能站住脚,个别不开窍的人民群众,也应该采取点特殊办法,强行征用。对此,政治敏感性极高的邓小平十分重视,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对有关人员讲,我们进到大别山,目的在于控制战略要地,为战略进攻创造条件,这是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其第一步不是看消灭了多少敌人,也不是看缴获了多少武器,更不是看占据了多少地盘,而是看做通多少人民群众工作,争取了多少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站稳脚跟,站稳了脚跟才能控制战略要地,实现为战略进攻创造条件的战略目的。所以,眼下我们的任务变化了,但其意义更加重大了,也更加深远了。不首先完成争取人民群众的任务,一切都将无从谈起。所以,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道理给部队讲清楚,让他们真正懂得做好人民群众工作的深远意义,由此启发、教育他们要克服各种困难,甚至要承受各种委屈地去做好人民群众工作。如果我们的干部、战士都能这样做了,局面很快就会打开。正是因为各级领导都按邓小平所要求的这样做了,使大家的认识很快就统一了,思想很快就转变了,达到了“民与上同意”的程度,人民群众工作也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他在给毛主席的报告中写道:“看见了群众,全军情绪大变。”这充分反映了部队进入大别山后,虽然任务内容有所变化,但经过相当一个时期艰辛的努力和曲折的斗争,终于取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有了群众的支持和帮助,部队的作战就不再是孤立无援了,从而这更有利于站稳脚跟,实施战略进攻了。

同类推荐
  • 抗战之小军医

    抗战之小军医

    这是一名现代医生带着药房回到炮火纷飞的抗战年代的故事。卖药,造武器。卖武器,打鬼子。
  • 特种炮科技知识(上)(最让青少年惊叹的弹药火炮科技)

    特种炮科技知识(上)(最让青少年惊叹的弹药火炮科技)

    弹药一般由战斗部、投射部和稳定部等部分组成,是武器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借助武器发射或投放至目标区域,完成既定战斗任务的最终手段。常以身管发射武器的口径标示其大小,具有初速大、射击精度高、经济性强等特点,主要用于压制敌人火力,杀伤有生目标,摧毁工事、坦克和其他技术装备等。
  • 重燃热血年代

    重燃热血年代

    作为军迷的他在意外的回到了2009年,面对着熟悉的生活,面对新的机遇,他又该何去何从。重来一次,他又能创造出多少奇迹。作为军迷,他又该如何让军迷这个群体重新被大众所接受,改变其在世人眼里的那些负面形象呢。且看一位军迷,如何走一条崛起之路,让军迷这个群体以崭新的面貌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同。
  • 中国爷们儿

    中国爷们儿

    民国26年初冬,青岛地界发生了一件蹊跷事儿。城里的几家日本纱厂接二连三地遭了雷劈,浓烟与云彩连接在一起,天空跟罩了棉被似的黑。一时间,人心惶惶,以为来了灾年。那些日子,城里涌出来的人蚂蚁一样多,一群一群拖家带口,沿着黑黢黢的地平线,风卷残云一般,一路向北。沧口以北空旷的原野上,北风呼啸,枯枝摇曳,黑色的天幕更显得萧瑟与沉寂。(本故事纯属虚构。)
  • 谍海王牌

    谍海王牌

    一个城府极深的刑警,莫名重生。用他能够看破迷雾的双眼,观察入微,与细小处发现敌人的线索。在战线后方,展开殊死较量。
热门推荐
  • 黄泉杂货铺

    黄泉杂货铺

    寂静夜深的街道尽头,有一家装修复古的杂货铺;白做活人生,夜做死人意。天上掉馅饼这种事,很简单,只要你答应了鬼的事情,他就会帮你完成,不过,你确定你要和鬼做交易?
  • 年少的你青春的梦

    年少的你青春的梦

    洛伊一以为这一辈子都不会再见到周梓琛了,没想到两人再遇后的一个星期就上演了闪婚的桥段……原本以为这段婚姻会是人前恩爱,人后陌生,但是让洛伊一意外的是,在洛伊一爱上周梓琛的时候,刚好周梓琛也爱上了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来生的焦虑与忧伤

    来生的焦虑与忧伤

    来生发现玲儿出状况的那一天,太阳尤其好,夜里下了一场雨,春天的雨小小的、细细的,飘飘洒洒、润物无声,雪一样洁白的槐花啊,一树一树,一嘟噜一嘟噜,让嫩嫩的太阳光一照,释放出郁郁的醉人的芬芳,将世上所有的事物催发出骚动不安的蓬勃春情。来生在这样的季节里,也有些春情荡漾,他将脑袋伸向水龙头,用凉水把脑袋冲淋了半天,才将脸上的水珠儿擦干,长出了一口气,走到兔舍,将两只雄性的西德长毛兔分别捉入两个布满洞眼的铁笼子里,然后在手里提溜着就朝院外走。他要去兰嫂家,给兰嫂家的雌兔配种儿。
  • 趣味知识竞赛题库

    趣味知识竞赛题库

    读者实现了这个期待已久的愿望。本书的编辑们耗时几年,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中,犹如海滩拾贝,精心筛选了几千道题,编成了此书。它收录的是那些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知识的大千世界,为渴求知识的人们搭起了一座简便、快捷地获取知识的桥梁。
  • 温莎堡的黄玫瑰

    温莎堡的黄玫瑰

    《温莎堡的黄玫瑰》一般是先读书,再去旅行。但,也有可能在旅行开始之后,还可以再接着读书。这谁知道呢?景到深处自然景,书到悟中再读书。这是一部游记类散文作品,写的是作者在游览中外名胜古迹乃至旖旎风光中的各种人生感悟,这是她的真情实感,更是人生中的真实感悟。书中的一景,一物,说不定正和你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有重合、相似之处。
  • 找红军

    找红军

    本书是百岁高龄的革命老作家马识途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叶陆续创作的作品。作品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曾在《四川文学》等刊物和报纸上发表过,1978年曾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汇集出版,现再版重印,仍有其意义。那些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英勇牺牲的共产主义战士们;那些在没有路的地方披荆斩棘,开辟道路前进的人们;那些在黎明在望的时刻怀着希望和信心,面向东方初升的太阳,在敌人屠刀下倒下的先烈们……在马老的笔下浮现出来。这个集子在对现在的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有积极作用。
  • 冬阳不识俞心乐

    冬阳不识俞心乐

    情人节那天,某人玩心大起,“pgsk.com,pgsk.com,pgsk.comorning,moonfornightandyouforever.”某个曾经英语不及格的男人:“时太太,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某人听完,羞红了一张脸,她家小哥哥真是越来越撩了。(注:冬阳更名为时墨)
  • 重生归来之余生皆你

    重生归来之余生皆你

    他,暗黑之帝。生来便是天之骄子,自是无比尊贵。外人皆知,他性情乖张暴戾,万不可招惹,却不知也是这不可一世的性格曾让他万劫不复。她,天才少女,年仅十八就已经在国际上初露锋芒,性格温婉却自带倔强。被外界称之为:生来便是为了设计而存在者。大梦三年,再次醒来。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宠她,爱她,疼惜她。当一切渐渐回归美好,却不知一场更大的阴谋正迎面袭来。母亲的离世,身体的异样,这一切又是因为什么……
  • 南门故事

    南门故事

    “南门”一个小地方,承载着我童年记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