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5000000009

第9章 稳固其本 先为不可胜(3)

二、坚持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刘邓大军初到大别山,条件异常艰苦。正如刘伯承、邓小平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所指出的:“我军南下,在淮河以北减员不大。一过淮河,生活习惯大变,开始吃不来大米饭,拉肚子,无鞋子穿,蔬菜、油盐吃得极少,蚊子多。山地走小路,炮辎笨重,又连月遇雨,体力均削弱。故9月份减员很大,病号普遍,占三分之一,多至一半,以疟疾最剧,感冒次之。加以平原部队怕山,怕水,伤员救护困难。”面对上述困难,刘邓大军要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具备战胜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战胜的条件,完成好中央军委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关键是要站稳脚跟。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首先从统一干部、部队的思想,明确对坚持大别山斗争的战略意义的认识,树立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抓起。邓小平在分析部队思想形势时认为:部队一直处在连续的行军作战中,未能适当休整和进一步作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动员,所以,一些同志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只看到局部的、暂时的困难,对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意义和艰苦性仍然认识不够,再加上群众还未发动,政权尚未建立,人生地不熟,筹粮、担架又都要自己来搞,所以,部队中出现了纪律松弛、不愿艰苦斗争,不愿积极打硬仗、苦仗的消极情绪,甚至错过了一些歼敌的机会。所以,根据邓小平提议召开了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会上,邓小平严肃地指出:“至今,我们仍然有一些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对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只看到局部的困难,而看不到全国战局的变化,甚至不敢积极主动歼灭敌人,对重建大别山根据地丧失信心,思想上存在着右倾情绪。有些指挥员打起仗来,左顾右盼,顾虑重重,走起路来像小脚女人一样迟缓,错过了歼敌的好机会!”讲到此,邓小平有些激动,用眼睛扫视了一下会场,更加严肃地说:“现在,有的领导不敢对战士们讲困难,你不讲,困难也客观存在着,我们不要怕讲困难,相反,应该勇敢地正视困难,要实事求是地向大家讲明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告诉同志们,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困难是可以克服的。”随后,为了贯彻会议精神,邓小平还亲自下到部队去搞教育,在给第二纵队连以上干部作报告时他又进一步指出:“要讲困难,我们有,蒋介石也有。我们的困难是局部的,暂时的,是前进中、胜利中的困难。而敌人呢,他们面临的是解放区、蒋管区人民的重重包围,他们的困难是全局性的,是一步步走向灭亡的不可克服的困难。眼下我们虽然困难一点,我们身上还要掉几斤肉,我们还要付出一些代价,这没有什么了不起,为了全国革命的胜利,这是值得的,是很光荣的。”邓小平的报告,从上到下引起共鸣,提高了认识,振奋了精神,鼓舞了斗志,增强了信心,为创造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其次,积极建立地方政权,创建稳固的根据地,争取群众支持。帮助建立政权,这是建立大别山根据地的重要内容,也是站稳脚跟的基本条件。所以,早在跃进大别山途中,邓小平就开始考虑怎样开展地方工作问题,并组织召开了进人大别山后开展地方工作的专题研究会议。在会上,中原局根据大别山的自然地理状况,将大别山地区划分为四个工作区,并成立了工作委员会。进入大别山后,又将随军南下的第一批地方干部一千八百五十多人,以工作组的形式分遣到各个工作区和县,深入发动群众,打击土顽和地方民团,建立政权。作为中共中原局书记的邓小平还发出了《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邓小平指出:“大别山根据地的建设,决定于地方工作,军民关系,军队要真正成为大别山人民的子弟兵,一面打仗,打游击,坚决消灭蒋介石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势力,一面积极发动群众,普遍进行土地改革,使之工作逐渐深入开展。”由于邓小平主张迅速建立了地方政权,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加强部队纪律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等一系列决策的正确,使初到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很快摆脱了困境,打开了局面,使根据地不断得到扩大,政权不断得到巩固,部队战斗力不断得到提高,具备了“先为不可胜”的条件,使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三、积小胜为大胜,实现不被敌人战胜的战略目标

由于刘邓大军在中原大别山的迅速崛起,使蒋介石不得不把战场的重心由陕北和山东设置于中原,实行“坚守中原,经营华南”的方针。欲倾合力与解放军争夺大别山这一危及国民党政权巩固与否的战略要地。蒋介石在国民党“国务会议”上忧心忡忡地说:“刘匪现已据有大别山区,如今冬以前不予歼灭,容其生根,则湘鄂皖赣心脏地区以及大江南北,备受威胁,实为心腹大患。”为此,蒋介石不仅成立了“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国防部长白崇禧兼任主任,直接掌管豫、鄂、湘、赣、皖五省军政大权,同时,从山东、陇海线和豫西还调来了整编第二十八师、第九师、第十一师、第二十师、第二十五师、第二十六师,加上原大别山地区的整编第七师、第十师、第四十师、第四十八师、第五十二师、第五十六师、第五十八师、第八十五师、第八十八师等十五个整编师,共三十三个旅的兵力,计划从11月底开始对大别山展开全面进攻。蒋介石认为,通过这次“总力战”,肯定会肃清大别山的刘邓大军,以消除他的“心腹大患”。然而,在“先为不可胜”战略指导下已经站稳了脚跟的刘邓大军,面对蒋介石三十三个旅的“大围剿”,仅以十个旅的悬殊兵力展开了灵活机动的作战。在敌人“围剿”开始之前,邓小平与刘伯承研究确定了《敌我作战要领》:“(一)主力宽大机动,待敌疲困时,寻机歼敌一路。(二)以二纵主力在外线分散活动,坚决打敌弱点。(三)军区和分区一部适时转移至外线,积极活动,特别是断敌补给线;同时,留一部兵力在内线,以积极进攻的游击战术,疲困敌人,保护群众,实行空舍清野,反‘清剿’和侦破敌情。(四)各部队各分区要深入动员,敌人是垂死挣扎,并不可怕,反对右倾,坚决打敌,在决战时,不怕伤亡,认清只有粉碎敌人的进攻,才有巩固的根据地。”敌人大举“围剿”后,刘邓大军忽而内线,忽而外线,灵活机动,搞得敌人精疲力竭。邓小平和刘伯承又随时总结出对敌斗争方针策略,即:“(一)以小部消耗大敌,以大部歼灭弱敌,发展外线,开展新区,吸敌西顾,配合内线反清剿斗争,抓紧空隙进行土改。(二)以必要兵力坚持内线反清剿斗争任务,适时分遣集结,力争打小歼灭仗(一个班也好)。(三)虚虚奔袭敌纵深薄弱地带,除可开辟新区工作外,迫使敌回头。凡所有部队,均应主动的机动与休整,避免被动的退却。不厌转移,加强开展情报通讯,确实掌握情况,争取出敌不意,抓空开展工作。(四)发扬高度进攻精神,捕歼小敌、土顽。尤应以爆破、阻击、夜袭、火攻、捕捉、破残、破路等,才能杀伤匪方人马、物资、破坏交通,消耗疲敌。”在邓小平、刘伯承这一作战方针指导下,部队主动分遣,寻机歼敌,采取多种形式拉敌、疲敌,打击敌人弱点,决不与敌胶着打消耗,不断积小胜成大胜。据此,邓小平、刘伯承又明确规定:“(一)敌向内我向外,敌向外我亦向外,主要应在外线拉敌;(二)以小对大,以大对小,分派小部队游击,疲敌大部,远离敌主力;(三)不打消耗战;(四)积极找敌弱点,在进退时都应取进攻姿态,组织有力的对敌伏击。”比如,当时的六纵,从东到西今天跑一趟,明天跑一趟,不知来回跑了多少趟,就在那个丘陵地带来回穿梭,一会儿由西向东,一会儿由东向西,调动敌人,迷惑敌人,疲惫敌人,袭击敌人,打了无数次小仗,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作战,大别山部队共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收复了十多座县城,取得了内线作战的重大胜利,而到4个月时,刘邓大军和陈粟、陈谢两路大军,在中原战场互相配合,机动作战,共歼敌十九万五千多人,攻克县城近百座,建立了以大别山为基础的拥有四千五百万人口的中原解放区。三路大军的南进行动,调动和吸引了国民党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的九十多个旅到中原战场。有利地配合了全国其它各个战场,邓小平曾致电毛泽东:“现在看来,我们业已站住,不管情况如何严重,敌人是撵不走我们的。”原因就是刘邓大军已经具有了不可战胜的条件,做到了“先为不可胜”。而蒋介石对大别山实施的重兵“围剿”却以失败而告结束,使蒋介石于1948年1月开始不得不实行“分区防御”,建立起所谓的“中原防御体系”,但这最终也未能如愿以偿地阻止刘邓大军以大别山为“跳板”向中原的进军。

第三节争得地利 建好根据地

根据地是战争中谋求“地利”的重要内容。有了根据地,战争就有了依托,积蓄力量就有了根本,作战保障就有了来源。一般地说,根据地越巩固,对战争的支援效果越好,根据地的力量越雄厚,战争的潜力也就越大。所以,邓小平在参加和领导革命战争中,深谙此理,十分重视根据地建设,他始终把根据地看作是革命的摇篮,战争的本钱,并灵活运用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思想和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经验,根据军事斗争的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各种办法,筹划和创建了规模不一、形式不一、作用不一的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在赴广西南宁领导兵运和统战工作期间,就以极大的精力领导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政权,与当地党组织负责人雷经天等在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领导开创了左右江根据地,这是当时全国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红七军向中央苏区进军途中,又帮助江西崇义县建立了县级、区级红色政权,同时注重组建地方武装,发展各级党组织,开办党员培训班,播下了十分宝贵的革命火种,为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为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客观条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最为困难、最为艰苦的抗日战争的岁月里,邓小平与刘伯承一起指挥开展游击战争的同时,始终把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共同领导开创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初,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第一二九师军政委员会会议,与冀豫晋省委负责人共同研究了根据地建设中的武装、政权和群众工作三大问题。同年7月赴冀南指导开辟平原根据地的工作,根据当地形势,提出依靠农民群众,依靠广大乡村,“用普遍的民众游击战争击败敌之进攻”。坚持冀南平原游击战争,坚持抗日民主阵地的方针,取得了开辟、巩固和发展平原抗日根据地的经验。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他南下中条山区,指示当地党政军要大胆地发动群众,壮大进步力量,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特别是邓小平担任第一二九师政委、中共太行分局书记、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之后,就如何巩固抗日根据地,努力壮大和发展人民武装力量,为准备战略反攻,奠定胜利的条件。

同类推荐
  •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分六章介绍孟子、孙武、孙膑、吴起、尉缭、墨子等先秦诸子的军事思想,重点在军事理论、战略谋略方面的研究。并对诸子军事思想的异同和特点作出了分析研究。观点与材料结合,史论结合,内容有所创新。
  • 魔将封印之路

    魔将封印之路

    龙且本是项羽手下的猛将,只因大意失荆州,败在了韩信的手中而被砍了头!当他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已经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什么都是未知的。
  • 世界军事百科之空战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空战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帝国武士

    帝国武士

    随着最后一个强大的楼兰武士帝国的灭亡,人类的走向,似乎,开始朝着近代化的发展,但是武士,却依旧占据着主流的地位,,
  • 帝国猛将

    帝国猛将

    一个胖子靠着脑海中可以召唤华夏历史人物的太极八卦图,肆虐异世古代的故事……“李斌,你就是一个泼皮!”“竟然敢骂我是泼皮,典韦、许褚、秦琼、尉迟恭,给我把这个龟孙打到连他爹也认不出来!”“主公,敌军十万兵马,三日后即将抵达我们这里。”“那还不赶快把诸葛亮、庞统、张良、陈平喊过来,共商破敌之策!”
热门推荐
  • 斩煞江湖

    斩煞江湖

    纷纷扰扰乱红尘,南伐北战永不休;各称豪杰会帝事,斩煞江湖正此时,刀剑无影人却有情……
  • 师士传说

    师士传说

    从小在垃圾星长大的叶重,在一次垃圾山的“淘宝”中意外地发现一架残破的光甲。在这架有着智能的残破光甲的帮助下,叶重逃离了垃圾星,进入人类社会。智能光甲牧殇的真实身份,叶重的身世究竟是怎么回事?野兽与美人之间远异于常人的交流方式,眼中只有生存的叶重又是如何经历他的爱情?未知的社会,他是如何一步步熟悉?扮演着何种角色?迥异于人类社会的丛林法则,又给他的命运带来了怎样的转折?拥有光脑般冷静的头脑,信奉残酷丛林法的少年,如海绵一般疯狂学习各种知识,无论是师士,还是在格斗、调培方面都是如此的出色。他每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都有如流星闪过,惊才绝艳!被动与主动,死亡与生存,冷酷与茫然,叶重的成长经历诠释着一位少年不屈奋斗的历程,同样缔造了一位师士的神秘传说。广阔的星际,当宇宙战舰和光甲出现的时候,人类又再一次陷入那无法自拔的浩瀚之中。
  • 错惹妖孽男

    错惹妖孽男

    打工女皇白小桃授命搅局,致使豪门总裁求婚未遂,从此惹上妖孽总裁司如风。误打误撞,二人数度交手并发生关系,更是签下女仆合约,相处之下萌生爱意。可惜阻挠重重,前有心计蛇蝎女,后有豪门贵妇,他们如何突破阻碍,司如风如何抱得美人归,且看错惹妖孽男。
  • 无上御主

    无上御主

    浩瀚宇宙,界面交错,众生相斗,只求至强,浩劫降临,万物皆恐。而谁又能挽救苍生?信仰破碎,唯有解惑。谁知目标遥远,事端接踵而至,唯有一战,方可拨开云雾,寻求心中不解……
  • 软糖有点甜

    软糖有点甜

    含糖量≈520%时软励志走向奶毒ap值全满的奶妈之路,奈何大佬的成长路程总是孤独的,前期根本没人愿意和她这个要奶没有要伤害也没有的舞扇子的一起快乐打本。终有一天她捡到了个便宜徒弟,开启了风风火火的江湖之路。帮派,亲友,情缘,总会有的,那群可爱傻瓜一直在等你呢。成侠路漫长,有你相伴不孤独。.
  • 权宠之仵作医妃

    权宠之仵作医妃

    【男女主身心干净,宠文无虐,女强悬疑,欢迎追文!】*内宫宠妃死状凄惨,凶手竟是当朝皇子,大理寺卿沈毅为其脱罪不成携家奔逃,一家上下二十四口,被乱箭绞杀于皇城之外。她是毓秀娇女,却女承父业,一手剖尸验骨之术藏于深闺十七年。挟恨重生,她只求杀人偿命为父昭雪!正踏上伸冤之路,各式诡谲大案纷至沓来。无头新娘案,枯井沉尸案,黄金大劫案……秦莞撸起袖子干,却一不小心惹上个大魔王。大魔王要钱给钱,要权给权,以江山为聘,赠她无上荣宠!·一件血洗帝都的诡案,一段罪爱交织的仇怨,一场权利欲孽的阴谋,一座奢靡腐朽的帝国。她是秦莞,为求公道,让死人说话令生人俯首,若公道不得,管江山翻覆搅天下兴亡。·架空仵作文,恋爱为主,悬疑为辅,谢绝考据,不喜请叉。
  • 道典论

    道典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烟雨醉双城

    烟雨醉双城

    本书是一本爱情诗集,是以诗和散文诗的形式写的情书,是一个中年人的爱情童话,在作者的浅唱低吟中,表现出了一种态度,一种幸福,一种对未来的祝福,作者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表达爱人之间两间的相思与牵挂,对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怀。
  • THE SONNETS

    THE SONNE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深情入骨:再见,萧先生

    深情入骨:再见,萧先生

    五年时间,她以为两人是爱情,可最后,他要结婚了,新娘却不是她!“把孩子打掉,要多少钱尽管开!”林未晚才明白,他们之间,只是情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