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6300000006

第6章 斑驳的武人背影(4)

虽然自甲午之后,日本的国势蒸蒸日上,但想要在一战之际,趁欧洲列强忙于战事,一口吞下中国,依然属于蛇吞象的妄想。因为,对于日本这个小国来说,中国实在太大,以日本当时的国力,吞下中国,还是力不从心。况且,地球是圆的,欧美列强,虽然陷于战争,但不等于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无论如何,欧美不可能允许日本独吞中国。唯一的机会是,利用各种机会,制造中国的内乱,趁乱下嘴,使得中国分裂。然后,再一块块吞下。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获取利益并非主要目的,也不是想一下子就把中国变成朝鲜。否则,最为露骨的第五号条款,不会是所谓的建议条款。但是,这种不要求中国政府落实的条款,却堂而皇之地提出来,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借此制造混乱,只要袁世凯政府答应了其他条款,在舆论看来,就等于答应了所有的条款。因为是秘密谈判,袁世凯政府也无法很好地澄清。因此,这一招一出,就会使在日本人看来有强人面目的袁世凯政权,丧失合法性,统治不下去,产生内乱。当然,内乱真的还是出现了。只是,内乱没有日本预料,在二十一条签订之时发生,而是在洪宪帝制之际出现了。因为袁世凯非常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他和他的策士如杨度之流,误以为称帝可以再树权威,重建合法性,结果是反而给了反对者以对抗中央政府的最合适的借口——反倒退,这个借口,最大限度地符合自晚清以来来源于进化论意识形态的政治正确性,使得袁政权的合法性进一步丧失,最终导致袁世凯的垮台。而居心叵测的日本人,在洪宪帝制的酝酿期间,扮演了十分可疑的角色,先是暗示帝制可为,然后又随着西方列强,抵制袁世凯的帝制。在洪宪帝制期间,中国如日本所愿,再次陷于动荡,在动荡中,成心捣乱的日本人则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资财,资助袁世凯的敌人,从革命党到宗社党,日本人一律给钱给枪,提供顾问,唯恐天下不乱。日本军官,在旅顺、大连为蒙古叛乱武装巴布扎布训练士兵。各地的日本浪人,也有组织地到处寻衅闹事,用西原借款的主角西原龟三的话来说,就是“猖狂已极”。可以说,这一切,都是日本自提出二十一条以来的一系列“组合拳”。

然而,袁世凯死后,中国并没有如日本所愿,陷入内战无从自拔,反而各方很快达成妥协,在恢复临时约法的前提下,重建共和,大体恢复了秩序。事实上,只要中国没有陷入大的混乱,以当时日本的国力,依旧是不大可能一口将中国吞下的。日本人急于求成,四下点火挑衅的行为,却激起中国人普遍的恶感和敌视,民间对日本人恶感陡然增加。这使得日本自参加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来表现出来的“善意”,荡然无存。但比较起来,社会的上层,包括政界人士,对日本的恶感更甚,连中国著名的亲日派人物,都对日本表现出敌意和警惕。据西原自己后来回忆,他第一次见曹汝霖的时候,一向亲日的曹对日本的做法很不满。更重要的是,尽管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无暇东顾,但是,西方世界显然不能容忍日本吞下中国,那就意味着在东方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整个东方,几乎都变成了日本的囊中之物,这绝对不是西方所乐意见到的。因为这就等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的巨无霸,一直以来的世界均势就完全被破坏了。所以,自二十一条事件之后,日本和西方,尤其是和美国的关系骤然紧张,英法舆论也对日本相当不满。一时间,日本的对华政策,陷于两难,一口吞不下,卡在喉咙里,上不上,下不下,很是难受。而且随着欧洲的逐渐明朗化,战事接近尾声,这种四面楚歌的局面,对于日本相当不利。在这种情况下,连当时在华的日本人,意见都出现了严重分歧,一种主张怀柔,“宋襄之仁”,一种则为“强横蛮干”,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拿下中国算了。而在日本的政界,对华政策的僵局,演变成政潮,大隈内阁的屁股开始有点坐不稳了,日本政坛势力很大的政友会元老,越来越对大隈看不顺眼。看准这个机会,当时任朝鲜总督的寺内正毅,特意派出他的密友西原龟三,来到中国收集大隈内阁的“黑材料”,写成革命骚乱实情调查书,回国在议员聚会的场所演讲,引起“大骚动”,然后各派议员决定到中国实地调查,向元老和宫廷报告。

自甲午战争以来,中日成了密切相关的一对冤家,日本感冒,中国发烧,反之亦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朝野视之为“天佑”之机,当然很想借此时机一口将中国吞下,但是,对于日本来说,中国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贸然开战,武力征服,谁也难以预后,不敢开战,却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咄咄逼人,不仅徒增中国人的敌意,顺带导致日本与英美之间出现裂痕,而且裂痕越来越大。英美,尤其是美国,对日本的野心也越来越警惕。所以,日本人在欧战期间固然可以小动作不断,但是一旦动作太大,等到欧战结束,西方列强可以腾出手来的时候,日本的处境,将十分不利。中国问题处理不好,即便没有趁火打劫的寺内正毅等人,大隈内阁也做不下去。换人,势必改变政策。按日本人思维习惯,刚的一手碰到阻碍,势必转到柔的一面来,因此,比起此前的剑拔弩张、咄咄逼人来,改变了的政策有了一点怀柔的味道,而这味道的体现者,主要是一个人,他就是西原龟三,怀柔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西原借款。

西原龟三是个生意人,一个精明的生意人。在寺内正毅任朝鲜总督期间,胜田主计和他搭档主政朝鲜银行,而西原在朝鲜经营纺纱业,当时朝鲜银行陷入困局,在西原的帮助下,得以解困,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由此,西原跟寺内和胜田结交。后来,在寺内和胜田联袂组阁,在胜田担任藏相即财政部长的大藏省,西原没有任何名分,但却可以随意出入,指挥秘书,呼来喝去,宛若主人,很有点类似于徐树铮跟段祺瑞的关系,可见其受信任之深。西原出身贫寒,但十分勤勉,而且简朴,发迹之后,家眷依然留在乡下,自己单个一人在东京租住一个小公寓,生活简朴到了极点。为人据说也十分清廉,掌管如此大的金钱往来,跟贪腐成性的中国权要打了那么多次交道,一点好处没有拿过。人家送他古董香炉,也推说自己房子小,没有地方放而却而不纳。但是,西原跟许多日本能人一样,主意特别正,特别固执,只要自己认为对的事,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底。西原借款,就是这样一件在他看来一定要坚持做的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西原,日本对华政策的改变,会走向何方,真有点说不清。恰是这个在野人士,给这个改变定了调。这个改变,用西原自己的话来说,属于介于“宋襄之仁”和“强横蛮干”之间的中道。改变大隈政府支持中国合法中央政府的敌对方,专门捣乱,激化内乱的策略,选择支持中国中央政府。扶植这个政府中的亲日势力,以怀柔政策,软的一手,实现日本想要从中国得到的一切。而这种政策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一系列的借款上。这种以借款为标志的怀柔政策,其背后隐藏着非常险恶的用心。用西原自己的话来说,借款是要为中日关系打下一个共同的经济基础。即通过大量的日元借款,注入中国的国家银行诸如交通银行,通过帮助中国整顿金融,改革币制,逐步实现“日中货币混合”,甚至最终“以保护资金为名”,实现日军派宪兵驻守中国国家银行,即不仅在资金上,而且通过军事控制,从根本上掌握中国的金融,进而控制整个中国国家的命脉。

西原借款,据他自己统计,一共有8项,即交通银行借款两次,一次500万日元,一次2000万日元;有线电信借款2000万日元;吉会铁路借款1000万日元;黑龙江吉林金矿森林借款3000万日元;满蒙四铁路借款2000万日元;山东济顺、徐高二铁路借款2000万日元;参战借款2000万日元。合计14500万日元。当时日元跟中国货币的比价,1日元等于1银元,折合银两,则1两等于1.5日元。在寺内内阁期间,日本对华借款500万以上一笔的借款,累计达21000万多,而西原经手的,占一半以上。除了西原自己开列的这些项目之外,寺内政府对华最大额的借款,就是跟参战借款相关的军械借款,计32081548日元。甚至可以这样说,寺内政府对华政策的改变,以及各项政策的具体指向,大体上都可以在这些借款上体现出来。

虽然说,在西原的参与策划下,日本寺内政府对华策略,从形式上一改大隈政府的强横,呈现出怀柔的一面,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放弃大隈内阁已经拿到的东西,或者说,他们的目的,只是要使“拿”的这个过程,显得动作柔和一些,不太像明火执仗的硬抢。这种柔和的“拿”,被掩饰在大笔的日元后面,让当权的中国人更容易接受。客观地说,西原借款,比起此前中国跟西方包括日本的那种高利贷式的所谓借款,条件不可谓不优厚,经手人曹汝霖说,跟袁世凯时代的善后大借款相比,高达数亿日元的西原借款,数目也不算小了,但前者抵押物是中国命脉的盐税,而西原借款的抵押物,则是电线、森林等有名无实的东西,“等于空头支票,一无用处,至今分文未还”,以至于“变成了一笔大滥账。日本政府不得已乃发行债劵归还银行以为救济”,导致政策执行者,后来在日本国内被骂得臭死。一直研究中日关系的老报人王芸生也认为,西原借款“利息低,无回扣,无切实抵押,诚借款条件之优者矣”。虽然对中国来说,是“以投资手段使中国殖民化。然自另一种意义言,亦可谓彼等之卖国。盖以二亿巨资,一无切实之抵押,二无高息回扣,结果强半流为无着落之滥债,无怪寺内、胜田诸人受其国人之攻击也”。事实上,借款的抵押,连北京政府毫无信誉的国库券都算上了,实在是滥无可滥。不过,严格地说,跟此前的外国借款比,西原借款利息其实并不低,一般都是7厘半或者8厘,只是借款时规定,借款的款项可以放在日本银行,由银行支付5厘的利息,一来一去,实际的利息就低了。可是段政府用钱孔急,根本没有存放的可能,所以这项优惠等于没有。相比较起来,此前的借款,虽然有高至1分3厘的,而且按月支付利息左宗棠西征借款。但也有比较低的,比如甲午战后,清政府跟四国银行的借款,就4厘。唯一的区别,就是这样的借款都有巨额的回扣,借款实付打折,四国银行贷款,就按94.125折扣付款,而且抵押物一点都不能含糊。清朝最后一年,清廷邮传部跟日本1000万日元的借款,虽然是5厘利息,但95折支付,而且还要加付2.5‰的佣金。所以,所谓西原借款的优惠,主要体现在不要回扣、十足支付和没有切实抵押上。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证明,当时中国的外债,无确实担保的借款,以日本最多。因此,从纯粹的经济账上看,日本的借款是亏了。但不管结果如何,西原借款的日方操办者们,即使卖国也绝对没有人想卖日本的,他们大方的借款,背后还是有所图的。实际上他们算的是获利更大的政治账,只是由于后来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寺内、胜田和西原他们的如意算盘,没能实现而已。

同类推荐
  • 灿烂的星,愿我像你那样坚定(英美十四行诗选)

    灿烂的星,愿我像你那样坚定(英美十四行诗选)

    本书《英美十四行诗选》,曾于1994年由台湾的业强书店出版。该诗集从未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英美十四行诗选》收近百首古代到现代由马海甸先生自编自译英美十四行诗,每诗加数十乃至数百字的注释和评论。2018年版本,经过译者重新修订。十四行诗难译,故类似的选集在中国大陆未见。
  • 落风的街

    落风的街

    王松,男,祖籍北京。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天津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历任教师、记者、杂志编辑、电视导演等。1983年开始文学写作,以写小说为主,曾在《人民文学》《收获》《中国作家》《十月》《当代》《花城》《大家》《钟山》等国内各大文学期刊发表大量长、中、短篇小说。出版长篇小说《春天不谈爱情》《歌·谣》《鱼》、《动机》、《夜·色》等10余部,中篇小说自选集《阳光如烟》《蟾蜍怒放》《王松作品集》(四卷)等。迄今出版、发表小说作品1000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以及国内各种文学选刊和选本转载、选载。2004年曾获天津市“青年作家创作奖”。中篇小说《红汞》曾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优秀小说奖”。中篇小说《双驴记》曾获《小说选刊》“2003-2006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选刊》“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小说奖”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优秀小说奖等,并被改编为电影。其他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各种文学奖项,并被改编成影视作品。2005-2008年开始从事以“后知青”为题材的小说创作,试图以全新角度阐释和表现那段特殊历史,在《收获》《人民文学》《当代》《大家》等杂志发表了《后知青的猪》《葵花向太阳》《一河红旗》《眉毛》《双驴记》《蟾蜍怒放》《猪头琴》《秋鸣山》《哭麦》《木鸡·竖吹》《葵花引》《我们的故事》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同时创作有大量的小品、相声和歌词作品。小品、相声作品曾在国内央视春节晚会和各大电视台文艺晚会上播放、演出,并多次在国内获奖。
  • 诗经全鉴

    诗经全鉴

    在我国的文学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的名字就叫《诗经》。《诗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绽放于世界文学舞台的艺术奇葩。各个时代的文人墨客,无不从《诗经》中汲取营养,并渗透在他们自己的作品当中。《诗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拥有如此令人着魔的魅力?阅读本书,你将找到答案。
  •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年轻的王子在德国学习时,国内传来噩耗,其父突然惨死,叔父抢夺了原本属于他的王位并且娶了他的母后。这让哈姆莱特深感羞耻和愤怒。一天深夜,他遇见父亲的鬼魂诉冤,终于得知这一切都是叔父的阴谋。于是,他决定为父复仇……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是“日本国民诗人”石川啄木的诗歌集。周作人的译文质朴、清雅,令石川啄木那颗孤独、灼热而敏感的心悦然纸上。石川啄木这些晶莹的诗歌,都是些心境的速写,既有欢乐的跃动,也有苦涩的颤音。他把生活中那些我们遗落的东西都变成了美丽而哀伤的存在,直抵人们孤独而脆弱的内心。
热门推荐
  • 我姐姐是歌星

    我姐姐是歌星

    早我五分钟出生的双胞胎姐姐,小时候经常有人叫错,长到15岁才不用总说我是男生。漂亮美眉总是躲在我身后,千百次告诉那些追求者,我哥哥很凶的,练自由搏击术的揍他们,呵呵。我们青春一起长大,有哭有闹有忘记不了的故事。
  • 女王妻忠犬夫

    女王妻忠犬夫

    徐清瑶尤为擅长冷暴力,你若是惹恼了她,请自求多福。而我们的辰少,却很没有眼力劲儿地朝枪口上撞。忠犬男VS腹黑女,奉子成婚后“相亲相爱”的有爱小剧场。
  • 尔卜尔筮

    尔卜尔筮

    刘单好像一下子就长了,海鸟看他时,不得不采取仰视的姿态,这让海鸟觉得甚是猝不及防。海鸟和月影结婚5年多,看着刘单的长势这么好,他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变得渺小了。海鸟想起他征服月影最关键的一句话,是表示要把刘单像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说不定比亲生儿子还好。听了这句话,月影的爱情之门就向海鸟慷慨地敞开了。海鸟非常怀念他和月影刚刚走在一起的那段日子,那可是夜夜春宵啊。那时候的海鸟精力充沛,不知道什么叫疲乏;而月影呢?她就像一棵久旱的庄稼,在雨露的滋润下,显得一天比一天鲜活、光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逆流青葱岁月

    逆流青葱岁月

    叶梓在宿醉后突然惊醒,却发现身处高一的英语课上,早已远行的青葱岁月翩然出现在眼前,一场名为青春的潮水再次将他淹没。重新回到2006年的叶梓,将重新改写自己的命运。
  • 繁星念恋

    繁星念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没有人生下来就会是平凡的,没有人比人差,人生在世,做自己便好!生命,有无数种活法别人看着自然自己活得别扭是一种自己活得自然别人看着别扭又是一种在这个世界上过自己喜欢过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活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不羡慕别人,不卑贱自己按自己的天性度完自己的时日就是天堂的日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享受生命避免拖着生命往前走是人生最好的选择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谁如果为了某种目的用某种模式来框定自己他迟早要留下遗憾……少年帝惺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但却依靠自己,走上了成神之路,且看他如何踏碎山海琼瑶……
  • 爱你,可念不可说

    爱你,可念不可说

    他是A市叱咤风云的人物,无所不能,却唯独无法找到那个已死之人的影子。我是在死亡和痛苦夹缝中挣扎的女人,一无所有,却设计接近他,让他爱上了我。起初,他说:既让人恶心,又贪恋钱财。我很想看到你死得难看的模样。后来,他说:你真是个可恨又让人心疼的女人,但,却别妄想替代她。到最后那一天,他说地哽咽:沐荿,我骂过你,伤过你,爱过你,恨过你,也想过你,却唯独没有想过忘记你……都说,我只是流连意大利建筑边的风景,可我只是钟情于那日余晖下,烂漫绽放的玛格丽特,无法自拔。
  • 巷尾驿站

    巷尾驿站

    (超佛系更新,可挪步起点,看巷木的其他文哦。)巷尾酒肆里,老板酿的酒可以让你品尝到心情的味道。那些你不愿面对的苦楚,都在喝了酒以后得到释放。有人说,这是心灵栖息的驿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