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000000002

第2章 The Tombs 坟墓

二零一零年一月十五日,曼哈顿,阴。

早晨八点四十分,李孜跟着Richard Ward(理查德·沃德)去曼哈顿下城的拘留所探访一个等待审判的嫌疑人。他们乘坐的出租车堵在布鲁姆街和卡纳街之间,举步维艰。

Ward是个年近六十的胖子,解开衬衣的第一颗扣子,低头在手机上看他的邮件。李孜则很瘦小,黑色羊毛大衣一直盖到小腿中部。她看着车窗外面,那是个融雪的日子,气温在冰点上下浮动,街道两边一片萧肃,不禁让人觉得这是一年当中最悲凉的月份,冷,而且没有节日。

开车的是一个锡克教印度人,包着紫红色头巾,耳朵里插着耳机,音量开得很大,偶尔漏出一星半点的音乐声。李孜在其中捕捉到一段熟悉的旋律,却想不起出处,只觉得好像是电影配乐,在哪里听到过。那一瞬间恍如时光交错,她想起许多从前的事情,一些零碎的片段,指尖的触感,透过眼帘的光,既没有情节,也没有前因后果,但随之而来的感觉却像突然撞到鼻子那样热辣而酸楚。

“证件都带齐了?”Ward开口问。

她回过神来,下意识地打开包。

他看到放在最上面几乎全新的DOC①通行证,问道:“第一次去‘坟墓’?”

她点点头。

“知道那里为什么叫‘坟墓’吗?”

李孜摇头说不知道,但监狱叫这样的名字一点也不奇怪。

“最早是按照古埃及陵墓设计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修成现在的样子。”Ward解释。

她又点点头,没开口。

Ward看看她,笑道:“你是不喜欢说话,我从前没说错,我看人一向很准。”

“是啊!”李孜回答,语气一如既往地冷峻,“所以,在你面前我也不必装了。”

三年前,Ward对她说过同样的话。那时他是面试官,李孜是应征工作的人,刚刚毕业,背了一肚子书,考了许多试,却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

两人头一回相遇是在一次小组面试上,李孜记得那时有两个面试官,其中之一就是Ward。她很早就听说过Richard Ward这个名字,知道此人是个以打刑事重罪官司出名的狠角色,但Ward留给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而且那种坏印象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她看来,这个胖子的形象和做派只和一个形容词牢牢对等,那个词就是“厚黑”。虽然Ward是白人,只是厚,并不黑。

当天参加面试的总共有十个人,都是新近毕业的学生,每人都被要求讲一段真实经历,来说明自己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其中有一个口才很好的男孩子,和Ward一唱一和聊得极其投缘。男孩子说了一件小时候在祖父家里和堂兄弟相处的事情,把自己极具技巧的影响力和说服他人的本事吹得神乎其神。所有人都知道那故事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却都听得十分开心,Ward更是吼吼吼笑个不停。

①DOC,Department of Correction的缩写,惩教署。

轮到李孜,她脑子里一片空白,强作镇定,平铺直叙:就在不久之前,她搬来纽约,住进男朋友的公寓。第二天一清早,有人敲门。她去开门,门外是住在他们楼下的一个老妇人,手里拿着一根树枝,挑着一个用过的避孕套,气势汹汹地说:“这很脏,知道吗?!很脏!”那是一栋七层楼的房子,住了不下二十户人家,有业主,也有像他们一样的租客。李孜费了许多口舌解释,这不是他们扔的,但老太太始终不愿意相信。

“后来你怎么说服她的?”Ward问。

“没有,我没能说服她,她至今都对我们抱有成见。”李孜回答。

这就是个毫无疑义、没头没尾的故事?在座的其他人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她,有的甚至轻声笑起来。

“那么——”Ward也笑着问,“你的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呢?”

“诚实。”李孜回答。

Ward不懂,做出一副饶有兴味的表情等她解释。

“我可以讲自己如何如何说服了她,来说明我巧舌如簧,也可以说我起诉她诽谤,以此证明我有法律精神。”李孜看着他,说得不急不慢,“但我很诚实,我不会为了说明什么而编造一个结局。”

小组面试结束,李孜认为自己肯定完了,但却在三天之后接到事务所人力资源部打来的电话,通知她去参加第二轮面试。面试官又是Ward,但这一次她准备得更好,努力装出一副容易相处、干劲十足的样子,不停地微笑、说话。

Ward看着她的简历,问她:“你其实是个挺内向的人,也不喜欢说话,为什么会选择上法学院呢?”

李孜愣了一下,照例把那些现成的说辞搬出来,什么公正之心,还有法律精神。

Ward打断她,直截了当地说:“你把你最可贵的品质丢哪儿去了?”

李孜一时语塞,她至今记得那一瞬间的感觉,就像行骗被识破,又像是被人戏弄。她带着些羞恼,干脆放弃了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照实回答:“因为这是个好职业,收入也不坏,所有人都希望我这样选择。要是我不晕血,也可能去做医生。”

Ward大笑,又问了些不相干的问题,然后站起来和她握手告别。

那个时候,李孜觉得自己原本前程似锦的人生突然蜕去光华,显出如同敝屣的本色。不是因为眼前这个傲慢的胖子,而是因为不管是说英语,还是执业做律师,她都说不上喜欢,除了谋生,她找不出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说服旁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的“诚实”,她终究还是得到那份工作了,在同一间办公室,同一张桌子上,一干就是三年。

在这三年里面,她鲜有机会和Ward共事。整个事务所上下都知道,Ward对刑事重罪诉讼有种近乎病态的迷恋,这样的案子的确能带来名声(好的,或者坏的),却没有多少油水。作为资深合伙人,他有这份资历和实力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案子,而李孜则没有,人家塞给她什么便是什么,时年二十七岁的她在“食物链”的最底层埋头苦干,做着那些大同小异的事务性工作,那些没有激情、不善言辞的律师最擅长做的烦琐事情。

而作为那段回忆的副产品,李孜也连带着想起一些私人的事情。那个时候她跟Terence(特伦斯)交往半年有余,她从学校毕业,搬来纽约,和他一起住……现在他们就要结婚了,回想当时,仿佛还是昨天似的。

一刻钟过去,车子只前进了不过十米,Ward打开车门下车,抛下一句:“走过去吧。”

李孜赶紧付了车钱,想问司机那段音乐的名字,收据却已经递过来了。她下车,追上在前面路口等红绿灯的Ward,耳朵里却还带着那段音乐,嘴里还含着那个未曾发出的问句。

“我听说你干得很不错,所有人都说你干得很好。”Ward边走边说,“但我也听说你提出辞职了。”

“不必为此自责,不是因为你。”李孜回答。

Ward大声笑起来,“你倒还有些冷幽默,不过,别搞得好像我逼你做什么事,我只想让你帮我看一个人。”

“你不是看人很准吗?”李孜冲了他一句。

Ward倒是无所谓,回头对她狡黠地笑了笑,说:“没错,但我也需要其他人的意见,尽管只是偶尔。”

“可你还没给过我任何跟这案子有关的资料。”李孜提醒道。

“我不想影响你的独立意见。你只需要知道他被控杀人。等一下我跟你一起进去,然后我离开,你跟他单独待一会儿,试着跟他聊聊,然后告诉我,你觉得他是有罪的还是无辜的。”

“我以为破案是警察的事。”

“我这人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我不为有罪的人做无罪辩护,也不想让无辜的人在疯人院度过余生。这无关道德,只是个原则罢了。”

李孜想要嘲笑他几句,最后却只是说:“二月十五日是我在这儿最后一天上班,在那之前,我会尽力帮你。”

“倒不用那么久。”Ward笑道,“这案子月底就要上庭,如果到时候还是没有发现有利的证据,应该很快就会宣判的,你只需要忍受我不到两周而已。”

在“坟墓”,他们被带到一间灰地白墙的房间里等候。那是一间约十五平方米大小的屋子,摆着一张桌子,四把折椅,桌上有个刻着'City of New York Department of Correction(纽约管教局)'字样的金属烟灰缸,电暖气的热流扑面而来,叫人昏昏欲睡。

Ward问李孜:“你喜欢芭蕾吗?”

她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十几岁的时候,她经常听着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或者莫里斯·拉维尔的曲子做白日梦。她喜欢那种简单、澎湃、戏剧化的音乐,这样的人应该也是喜欢芭蕾的。但是,阴错阳差,她从没有走进剧场去看过一场真正的表演,时至今日甚至连电影都很少看。

“干吗问这个?”李孜反问。

Ward回答:“因为你马上就要看到一个芭蕾舞演员。”

他话音刚落,门就开了,狱警带进来一个穿着橙色囚衣的男人,因为还是嫌疑人,所以没系腰带,看起来二十五到三十岁,亚洲人,左眼眉骨和下眼眶带着伤,没看他们,更没打招呼,安安静静地坐下了。倒是Ward站起来,问狱警:“他眼睛怎么了?”

狱警漠然地回答不知道,如果要验伤或是追究责任,可以去哪里申请,填些什么表格。

Ward转头告诉李孜,他要去打个电话,又对桌子对面的男人说:“Han(韩),这是我的助手Liz,她也是从中国上海来的,我想你可能愿意和她谈谈发生的事。”

就像他们事先说好的一样,Ward跟她一起进去,然后就走了。

房间里变得很静。

“你好,Han,我叫李孜,他们都叫我Liz,你如果愿意也可以这么叫。”很烂的开场。

对面的男人抬头看看她,露出一个淡淡的笑,表情平静而又清朗。如果Ward这时候回来,李孜一定会告诉他,这个人是无辜的。

“你愿意跟我说一下事情的经过吗?”她受到那个笑容的鼓舞,继续问下去,拿起笔,摊开记事本,等着。

Han没说话,又笑了一下,那是个更加不易察觉的冷漠的笑,就好像在说,算了吧。

那个无声的笑之后,房间重新陷入沉默,只剩两个人呼吸的声音,李孜,还有Han,透过墙上的无缝玻璃可以看见狱警面无表情地站在房间外面。

李孜不记得上一次这么紧张是在何种场合,她手忙脚乱地去翻Ward留在桌子上那一叠纸,但要临时梳理出头绪并没这么容易。她在心里暗骂Ward,甚至猜想那个胖子是要在她离职之前再损她一把,好让她知道,自己确实不是干这行的料。

开始的时候,她还一边看一边问上几句,比如:“你是一九九二年来美国的?”“事情发生在去年九月?”但所有的提问都没有得到回应。Han,或者如他的身份证明文件上显示的Han D H Yuan,只是安静地坐着,仿佛她不存在。潜意识里,她想当然地推定,面前这个人有着与她极其相似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第一代移民的孩子,十多岁时突然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半路出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朋友,英语说得很烂——即使在那之后有怎样喜人的变化,那段日子所造就的深层次的性格早已经印进DNA(脱氧核糖核酸)里了。

她索性静下心来慢慢地看那些字,心里希望,最好看到一半Ward就回来了,但事情并不如她料想的。

“最后的双人舞。”Han突然开口说道。

“什么?”

“最后的双人舞,你哼的曲子。”他也哼了一遍。

正是她在出租车上听到过的那段旋律,她不记得自己发出过任何声响,不过,整个早晨,那个熟悉而陌生的调子始终在她左肩上方回旋,她很可能不经意地哼出声来,自己却不觉得。

“《吉赛尔》第二幕,最后的双人舞。”他又一次重复那个名字。

李孜看着他,他却没看她,目光落在她身后的某个地方。

“愿意跟我说说事情的经过吗?”她又问了一次。

他好像被她说话的声音吓到,一阵慌乱。

“说中文也可以。”李孜先说了句中文。

他显然听懂了,却还是用英文说下去:“去年九月,我跟随芭蕾舞团去巴黎国家歌剧院表演,剧目几乎全都是乔治·巴兰钦的交响乐作品,比如《珠宝》……”

I know you're leaving in the morning when you wake up

Leave me with some kind of proof, it's not a dream…

—The Only Exception Paramore

我知道早上你醒的时候就离开了,

但你留下了一些痕迹,这不是梦……

——《唯一的例外》帕拉摩尔乐队

同类推荐
  • 我心中尚未崩坏的部分

    我心中尚未崩坏的部分

    《我心中尚未崩坏的部分》是日本人气作家白石一文的代表性小说。此书以男主人公的视角展开叙述,是一部敏锐探讨爱与欲、生与死等问题,既声色犬马而又充满哲思的异色小说。从小缺乏父母关爱且家境贫寒的松原直人,幼年时险遭母亲遗弃而学会只依赖自己,刚强却冰冷。成年后他过着优渥而醉生梦死的都市生活,同时与三位女性周旋着:一个是家境富足却欲壑难填的大西夫人,一个是经营酒吧的单身母亲朋美,一个则是貌美又温柔的年轻女性枝里子。这种周旋中既有万种柔情,却亦是孤独彻骨,令直人无法停止追问“生是什么?死又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是为了喜欢的人还是追求平凡幸福的生活?人又如何在这冷酷异境继续存在?……”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痛苦追问,亦是一种聊以慰藉的温柔救赎……
  • 异纬度的空中花园

    异纬度的空中花园

    黄沙之下的宫殿,穿越时空的旅途,水晶的头骨吟唱起远古的歌谣……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
  • 棋赛血案

    棋赛血案

    列车在上午十时三十分准时到达古城。司马白利雪情俩人虽然都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但占城那种特有的古老而祥和的文明以及梢湛的建筑却仍旧深深地感染着他俩。沿路两侧的巨形广告牌上张贴着有关围棋大赛的彩包广告和宣传画。看来,这次围棋大捍的规模是空前的。迎面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日本浪人擦肩而过。雪倩掏出手帕捂住鼻子,浪人身,上那股酒气令她作呕。在长青路尽头的高大衙门前,两个人停住厂脚,这里是警察总署?两个人来找笑尘。笑尘姓刘,二十九岁,比司马自大一岁。
  • 天边外

    天边外

    在通往藏北无人区的死亡之旅中,有这样六个人:领头人老K,作家维也纳,画家,女摄影家白莲,流浪歌手名名,驾驶员藏族小伙儿扎西。几个素未谋面的人,在这一个月左右的旅行中共同经历了生命与死亡的洗礼,白莲的病,画家的画,连夜的雨声,发动机最后的轰鸣,还有永远留在草原深处的名名的歌声,都将成为幸存者刻骨铭心的记忆。
  • 狄小杰侦探社2

    狄小杰侦探社2

    他是狄仁杰的第36代孙,虽祖上门楣显赫,人生却穷困潦倒;她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拥趸,虽为人聪明伶俐,生活却霉运连连。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时而横眉相对,时而相濡以沫。他们无数次患难与共,却从未享受美好;他们无数次出生入死,却从未停下脚步……他们命运的齿轮,已经紧紧咬合在一起。他们共同上演了一出史上最华丽的纸上青春悬疑单元剧!悬疑青春派,推理非主流,尽在精彩永远不断的《狄小杰侦探社》!
热门推荐
  • 做鬼生涯

    做鬼生涯

    做鬼即爽也虐,爽到酣畅淋漓,也虐到肝肠寸断。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四签名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四签名

    《四签名》是柯南·道尔继《血字的研究》之后,创作的第二篇中篇推理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它的影响长久而深远,获得了各层次读者的喜爱。故事发生在1887至1888年之间,讲述了英国贵妇人梅丽·摩斯坦在其父亲失踪后,每年都会收到一个匿名寄来的包裹,原来这其中牵涉着一个密谋。福尔摩斯根据生活中的表象与细节,运用想象与经验,以丝丝入扣的逻辑推理,得出了一个个可怕而又令人惊叹的推论。小说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活动进行了客观的揭露和反映,一经问世便获得巨大成功。
  • 重生之至尊嫡女

    重生之至尊嫡女

    重生成为最不受宠而且惨遭退婚的相府三小姐的身上,母亲的早去,让她这个嫡女过得比丫鬟还要惨。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不仅变成了大美女,吸引诸多男子的注意,而且还凭着自身的才学,成为第一位入朝为官的女子,更是拥有了诸多生意。喂喂喂,那个逍遥王,你能不能不要老跟着我?信阳王,我真心对你没兴趣,可不可以不要这么自恋?前未婚夫,你闪一边去!皇上,得女人容易,可是得人才难,您可要慎重考虑。
  • 雄辩艺术

    雄辩艺术

    孔夫子也有句千古不坏的名言:“慎于言而敏于行。”这是说话、做事的诀窍。言在前,行在后,可见“言”的重要性和首要性,在中国,首先要会说话,尤其在今天的社会。本书截取的是历代思想家通过雄辩化解危机,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小故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需要而阐述的说话的技巧和艺术。
  • 花谢花开花满楼

    花谢花开花满楼

    陆小凤最近有些苦恼,因为百花楼多了一个女人,准确的说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女人。对于陆小凤来说他的一个安宁之地消失了,他想不到除了那个差点把他都坑了的上官飞燕以外还会有一个女人可以让花满楼这么在乎。而且这个女人虽然长得一般却很厉害,陆小凤没少在她旁边吃瘪。陆小凤也不得不承认除了不像自己多情以外,这个小姑娘还是有很多性格像自己的。以至于陆小凤有一段时间觉得她有可能是自己的妹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心魔天尊

    无心魔天尊

    太初创世,神秘光源。主角奇异体质,不死不灭究竟是天赐还是痛苦!看透世界本质,为恨为仇一念成魔!何为无心?魔便是无心。觉醒太古光源傲然世间,眼前是诸神,身后是万魔。一念诛神,万魔臣服,成就万古魔尊!!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皇上罢朝:媳妇儿,别跑!

    皇上罢朝:媳妇儿,别跑!

    “皇上,你是一国之君,怎么能白日宣淫呢!”某女装作很严肃的样子。“皇上怎么就不能白日宣淫了?”某男一脸理所当然。“难道你要做个昏君吗!”某女装作很生气的样子。某男:“嗯,和你遗臭万年也挺好!”某女:……某女转念一想,又说:“只要你让我出去玩三天,我就答应你!”某男:“想都别想!”说完,某男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扑倒媳妇儿,吃干抹净!……次日,芸攸宫里空无一人。眼尖的皇上一眼看见了正在翻墙的皇后,大吼一声——“媳妇儿,别跑!”……某女内心独白:你说我穿个越容易嘛!!!作者有话说:本文甜宠,套路奇葩,当然,偶尔小虐怡情一下啦!男女主身心健康清白,1对1,放心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