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800000011

第11章 柔情似水之婉约书生秦少游(2)

这个年少气盛的秦少游像极了后来的铁血词豪辛弃疾,确实让人无法与后来那个“婉约之主”联系起来。不过,史书中的这一真实记述反而说明秦少游性格气质的复杂性。也许善发议论者未必能真正经纶实务,精通文章诗赋的人未必能真正担负起匡扶天下的重任。秦少游的这种“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的丈夫气概,在现实中却经不起挫折。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就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回到家后,他闭门谢客作了《掩关铭》。然后不吃不喝,生了一场大病,几乎死掉。苏东坡知道后就去鼓励他,让他下次再考。后来果然就考中了进士。应当说,秦少游的后半生命运走向与当时的北宋文坛领袖苏东坡紧密相连。

历史上的秦少游是有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他三位是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据《冷斋夜话》里记载:“东坡初未识少游,少游知其将复过维扬,作坡笔语,题壁于一山寺中。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及见孙莘老,出少游诗词数十篇,读之,乃叹曰:‘向书壁者,定此郎也。’”

元丰元年(1078),二十九岁的秦少游准备赴京应试,时年四十三岁的苏轼正在徐州知州任上。秦少游在少年时已经得知苏氏父子三人的大名,很是景仰。他由高邮赴京应试,其间必经徐州。秦少游曾经结识的两位前辈孙觉与李常都在徐州,这两人与苏轼的关系非同一般。于是秦少游写信给李常、孙觉索要引荐信。

当秦少游打听到苏轼与孙觉要到扬州游玩,就预先到扬州最有名气的寺庙中,模仿苏轼笔迹在寺壁上挥毫题词。苏轼来到寺庙,看见寺壁上的题词惊问:“此郎何许人也?莫非就是高邮的秦郎?”孙觉则在一边将秦观大加称许。此后,秦少游怀揣李常的引荐信,来到徐州正式拜谒苏轼。他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备好酒宴,在众多学子面前隆重地举行了拜师仪式。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在《秦少游字序》一文中记载道:“扬秦子过焉,丰醴备乐,如师弟子。其时余病里中,闻其行道雍容,逆者旋目,论说伟辩,坐在属年,世以此奇之,而亦从此奇之,惟公以为杰士。”

秦少游的文学才华确实出类拔萃,也最受苏东坡赏识提携。苏轼在徐州任上治理水患,修筑了一座镇堤的黄楼,秦观为作《黄楼赋》,苏轼读后称赞他有“屈宋之才”,推赏备至。在赴京赶考之际,秦少游写下了一首情深意长的《别子瞻》告别恩师,其中有句云:“人生异趣各有求,系风捕影只怀忧。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东坡也回赠诗篇一首,称赞秦少游是“千金敝帚”,必将“一鸣惊人”。

苏东坡与秦少游年龄相差十三岁,但二人既有师徒之分,又兼文友之谊,相得甚欢。后来秦观成为苏轼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和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共享“苏门四学士”之誉。两人同进退、共患难的生死之谊自此奠定。秦观连试不第,苏轼替他到处延誉,还向曾任宰相的王安石推荐。王安石也欣赏秦观的才华,称誉他“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秦少游从此名扬天下。

元丰二年(1079),秦观前往越州探亲,适逢苏轼由徐州知州改任湖州知州,于是他便搭乘恩师的官船一同南下。途经无锡时,秦少游陪同苏轼游玩了惠山;经过吴兴时,泊于西观音院,与恩师一道探访诸寺。这一路走来,两人相谈甚欢,相互之间的感情也就在旅途之中日益浓厚了。直到端午节后,秦少游才与苏轼依依惜别,独自前往越州。到绍兴后,秦七还与郡守程公辟游玩鉴湖、拜谒禹庙,生活相当悠闲潇洒。

据说,秦观的代表作之一《满庭芳》(山抹微云),就是写于此间。

据有关史料记载,这首《满庭芳》是不到三十岁的秦少游到会稽游历时所作,当时他在于太守席上遇见一位才貌双全的歌姬,两人一见钟情,短暂欢愉之后分手离别。

如果非要究其原委,这个故事应出自一本叫作《苕溪渔隐丛话》的书。这本书是一本诗话集子,由号为“苕溪渔隐”的南宋学者胡仔编著。在这本书里,胡仔又引自一本叫作《艺苑雌黄》的书中记载:

元丰二年(1079),少游去会稽探访祖父和叔父。此时,少游虽然尚未应试中举进入仕途,然而作为一个词坛知名度极高的明星人物,其才名已经远播四方。

这时,正值一位叫程公辟的官员任会稽(今天的绍兴)郡守。秦少游曾在会稽游历,并在程公辟府上做客。程太守慕其才名,对其厚礼有加,请少游居住在蓬莱阁。那里相当于最高级别的官方宾馆,并且程太守常常与之宴饮。

有一天,程太守摆下酒席,宴请当时的名流,秦少游当然也在座。宾客正欢之际,一位身材窈窕、才貌双全的歌女引起了秦少游的注意。那歌女听说眼前这位青年公子就是名扬天下的苏门弟子秦少游时,便也心存眷顾之意,一双妙目时时顾盼流波。这时的秦少游正值不到三十的青春年华,本身即是多情才子,才子遇佳人正是一见倾心,两情相悦。

程太守看在眼里,便欣然成全了这对妙人。宴席散了以后,那歌女便留在了蓬莱阁。于是秦少游与那美貌歌女卿卿我我,盘桓多日。这位佳人对少游也是十分爱慕,尽心侍奉,致令少游“眷眷不能忘情”。

然而,秦少游在会稽只是短暂的游历,不会长久停留。分手之际,那女孩子动了真情,送他到了江边的船上。秦少游也颇为不舍,离别之际,他感到无限失落、伤情,黯然神伤之余作了这首《满庭芳》。

少游以其用情之真,深深打动了那位“倾城颜色”的姝丽,还打动了天下千千万万的有情之人。故《满庭芳》成为当时以及后世传唱最为广泛、最受世人热捧的“情歌”之一,就毫不奇怪了。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起首三句便是精巧凝练的妙语,写出一种秋日离别时的凄冷景象。一个“抹”字很是别致,静态中又富有动感。离别登程之际眺望远方,那一片片微云仿佛被什么人涂抹到山峰上。而一个“粘”字写出了天与地的分界处,那一丛丛衰草凝如剪影。这正是秋日的景象。

“谯门”即“谯楼”,是古代建筑在城门上的塔楼,用以瞭望敌情。而画角声在诗词中向来是一种苍凉伤感的意象,如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陆游《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姜夔《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等等。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少游在船上正待启程之际,那位女子却匆匆赶来送别,设宴饯行。这情景让人想起了柳永《雨霖铃》中的“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临别之际送行,免不了要回忆往事。“蓬莱旧事”此处当是指两人难忘的那些往事。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记载,“蓬莱阁”旧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龙山下,秦少游曾经寓居于此,与一个歌姬发生了恋情。“空回首,烟霭纷纷”,那些缠绵的往事在回首之际已是茫然如烟,与苏东坡“春梦了无痕”有同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分手离别的一刻,他们把视线移向远方,只见天际斜阳照射着几点寒鸦,弯弯河水绕着孤零零的荒村。这几句化用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意,正是凄寒清旷的深秋晚景,让人顿生“断肠人在天涯”的孤寂凄凉之感。《诗人玉屑》卷二十一中引晁补之评这几句词时所说的:“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

下片这几句颇是缠绵暧昧:“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销魂”二字点明主旨。江淹在《恨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销魂”二字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解下贴身佩戴的“香囊”赠送离人,暗示两人之间卿卿我我的儿女私情。“轻”字又暗示分别的情意,由此引出下句。“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化用唐人杜牧的诗意:“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个心思细敏的男子深感自己负人之深,也感到自己仕途沉浮的失意。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如今我这一去何时才能再见到你啊,这一问直问得女儿柔肠寸断,以袖拭泪。双方心里明明白白地知道:此地一别,相会无期。少游这里兴起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三结句,正是伤心悲情的黄昏时分,在江中行船上远望高楼,只见那楼台上灯火凄迷,茫茫然已不可辨。正如唐人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有句云:“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是啊,秦少游在船上回身远望来时的水程,只见那所城,斯楼,斯人,渐行渐远,隐约灯火淹没在茫茫暮色之中。

一缕惆怅,几分失落,随风而逝。

细品少游的这首词,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修长清瘦、有些文弱的身影,他清俊的脸庞上却写满了落寞和憔悴。只有目光仍然温柔,温柔中又隐含着忧伤。也许这位最温柔的男子,看一个女子时如同在看花,有深爱,有怜惜,有轻轻的呵护,有温存的体贴。

那回忆中的蓬莱阁里,那美丽痴情的女孩子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含着眼泪轻轻地投入他的怀抱。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颗年轻的心深深迷醉在蜜一般的爱情里。然而,转眼间已是身在远行的船中,眼前是“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如今,这位伫立在船头的深情男子已望断高楼,看不见她的身影,只见那凄清零落的楼台灯火忽明忽灭。清寒凛冽的江风将他的额发、他的衣衫吹得飘飞起来。

读这首词,打动我们的是那种离别之际的依依不舍和缠绵,还有那衰草连天、斜阳寒鸦、流水孤村的深秋景象。回首望那灯火楼台凄迷处,伊人芳踪何处?置身在那样一种氛围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有一种深切的怀想。怀想我们似曾相识的初恋,怀想我们在斜阳影子里那些无奈的分手与离别,怀想青春岁月里的那些缠绵、欢笑与眼泪,怀想很多很多年前我们自己的爱情往事,我们自己的青春故事。

少游词的魅力往往就在这里。

这首《满庭芳》曾经得到苏东坡的赞赏。他戏称秦少游为“山抹微云秦学士”,同时也认为这首词的基调过分低沉、艳情类似柳永:“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他认为秦少游的词有些学柳永词风格的影子。当时秦少游忙说:“某虽无学,亦不如是。”意思是我虽然没多少学问,但也不至于像柳永那样低俗。苏东坡却说:“‘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见《词林纪事》引《高斋诗话》),他认为这首词中的“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这几句就有柳永的狎昵词风。

这里笔者以为,秦少游与柳永不同。秦少游首先是一位天生才子,少年才俊,文丽而思深,名盛一时。同时又是一个情种,细腻,纤弱,多情,忧郁,将离愁别恨抒写得缠绵凄伤,如同落花流水间传出的天籁之音,打动了无数颗心。他的特点就是纯情、温柔,词的风格独创性很强。这首词离情依依,柔情似水,气度沉着安详,从容不迫;遣词造句婉转而又含蓄,与柳永词直白通俗的风格有明显差别。

如果说柳永词的艳情俗俚颇似《金瓶梅》的话,那么少游词则是一部高雅优美的《红楼梦》。

后来,秦少游又写过一首《满江红·姝丽》:

越艳风流,占天上、人间第一。须信道、绝尘标致,倾城颜色。翠绾垂螺双髻小,柳柔花媚娇无力。笑从来、到处只闻名,今相识。

脸儿美,鞋儿窄。玉纤嫩,酥胸白。自觉愁肠搅乱,坐中狂客。金缕和杯曾有分,宝钗落枕知何日。谩从今、一点在心头,空成忆。

这首就是很纯粹的花间词风格了,确实写得美艳风流。人们一般认为,秦少游《满庭芳》中依依惜别的那位歌女,便是这位“绝尘标致、倾城颜色”的“越艳”。

《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记载原文为:“程公辟守会稽(时在神宗熙宁十年至元丰二年十二月,即公元1077—1079年,见《北宋经抚年表》卷四),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也。”秦少游有《别程公辟给事》诗句云:“买舟江上辞公去,回首蓬莱梦寐中。”与这首词中的“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语气相似。

《满庭芳》是少游词的代表作,经常被引为婉约词的代表作,评价绝高。

比如,晁补之对“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句特别欣赏,认为“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有人虽然考证出此句出自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但认为少游词继承中有创新,其创造的意境,则是隋炀帝诗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清代贺贻孙评价说:“余谓此语在隋炀帝诗中,只属平常,入少游词特为妙绝。盖少游之妙,在‘斜阳外’三字,见闻空幻。又寒鸦流水,隋炀帝以五言划为两景,少游用长短句错落,与斜阳外三景合为一景,遂如一幅佳图。此乃点化之神。”

他是说,秦少游多了“斜阳外”三个字,犹如画龙点睛一般,将原来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意点活了。确实,有了这一轮斜阳,整个画面显得神韵十足。

同类推荐
  • 放弃旅行

    放弃旅行

    纪德是个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家,《放弃旅行》择取其游记的代表作品,纪德在其中严厉批评了法国的殖民政策,揭示出殖民制度不可避免的恶果。纪德的游记创作既有个人情怀的抒写,又富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诚笃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其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译文华彩”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全新书系。主题明确,分辑出版,每辑五种,配以符合主题风格的精美封面,由新生代优秀设计师周伟伟老师操刀设计。内容上,充分利用上海译文出版社强大、受到广泛认可的译本资源,撷取其中的名篇成册,第一辑的主题定为“漫游”,收录纪德、海明威、劳伦斯、永井荷风、毛姆五位文学名家的游记文字,分别为纪德《放弃旅行》,海明威《巴黎永远没有个完》、劳伦斯《漂泊的异乡人》,永井荷风《荷风细语》和毛姆《国王陛下的代表》。
  •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普希金诗选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普希金诗选

    《金色俄罗斯丛书(11):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普希金诗选》精选300余首普希金诗选。普希金在俄罗斯有“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等美誉,而他生活的年代也被后世看作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许多研究者认为,正是普希金的出现,不仅使纯正的俄罗斯民族文学得到了确立,而且使俄罗斯语言也获得了标准,如果说此前的罗蒙诺索夫在理论上为俄语阐明了方向的话,那么可以说,普希金的文学实践使这一理论得到了真正的贯彻和完善,他“一个人完成了两项在其他国家需要一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以上才能做到的工作”。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

    本书是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结项成果为基础定稿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构建的根本基础与重要内涵。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构建,既是结合中国国情,接受与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并以此指导中国文艺发展,解决文艺实践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原典形态与价值内涵在中国文艺实践考察与当代形态文论构建中,不断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并为人们自觉认识与明确掌握的过程。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思想的最新表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中也特别阐述了习近平文艺座谈会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导向,结合中国文艺实践,特别是“大众文化”实践,并借鉴西方“大众文化”的研究成果,探索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定位、批评尺度以及健康发展的路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深刻的历史意味。作为本项目的核心成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立足中国国情,强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丰富内涵的多向拓展与整合,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梳理与求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正确途径,从而进一步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基本导向。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

    本书精选收录了尼采、黑塞、梭罗、歌德、卡夫卡、叔本华、泰戈尔等二十六位东西传世名家的“孤独”之作。选文体裁多样,不拘一格;文风斑斓绚烂,或简洁洗练,或晦涩怪诞,或朴实随性,或铿锵激昂。在这里,孤独是求而不得,是永失所爱,是身处异乡,是卸下伪装;形形色色的孤独,既可怕,又可敬,既可憎,又可亲。每一种,皆源自作者独特的视野;字里行间,尽显数世纪理想知识分子对“独”的无畏探求和对“我”的不朽应答。
热门推荐
  • 极品小神医

    极品小神医

    一代小神医勇闯都市,结识各路英豪。手有医道神术,都市任我逍遥。专治一切病状,更治各种不服。
  •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 国际侦探大佬马甲又掉了

    国际侦探大佬马甲又掉了

    离奇失踪?意外死亡?是巧合还是人为?半夜听到的异响又是什么?不怕,大佬带你解密。不过,大佬你怎么总在掉马甲?[女强,无男主]
  • 择天帝尊

    择天帝尊

    天挡我,我便灭天,人挡我,我便杀人,与天斗,与人斗,且看我登顶苍穹,傲视天下,踏遍这九天大地,让他人再不敢欺辱与我,屠尽背叛我之人。
  • 异界幸存者

    异界幸存者

    当黄伟醒来时,他只记得一些曾经生活的碎片。这个全新的世界和他玩过的魔幻游戏的世界差不太多。但是伴随着他迈得越来越远的脚步.......自己的附身项链,手捏金属器具,工业母机.......越来越多的异常让他产生了怀疑......
  • 大明春

    大明春

    三十年来公与侯纵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向先生借枕头这是一个宅男穿越到大明朝万历年间意气风发的故事。
  • 我的时空旅舍

    我的时空旅舍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开小旅馆的时空节点管理员与众多穿越者的故事。要么抵押宝贝,要么打工付房费!书友群:632110522(时空中转站)VIP群:908487825(安居宾馆,全订可入) 新书:《这只妖怪不太冷》
  •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很多年以后,他依然记得那天的画面:她颓然的靠在玻璃窗上,水珠零零散散的落在琉璃上,透过水珠,那暧昧不清的灯光,像极了爱情。
  • 卡耐基语言的突破与沟通的艺术

    卡耐基语言的突破与沟通的艺术

    本书不仅仅是口才训练书,也是一本综合开发自我潜能的修炼指南。一经问世,就创造了人类出版史上一个奇迹:10年之内发行了2000多万册,被译成了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口才指南”。本书不仅仅谈论公开演说术和所有的演讲技巧,而且还囊括推销术、谈判技巧、辩论术等内容,详细地介绍了克服恐惧、建立自信的方法,阐述了演讲口才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旨在指导人们克服人性和心理弱点,学会语言的艺术和技巧,顺乎自然地发挥自我潜能,在各种场合下发表谈话,博得赞誉,从而获得人生和商业的成功。
  • 如初识般热衷于你

    如初识般热衷于你

    文博中学高二不正经学霸沈清是一个资深追星族,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高三不轻浮校草——周杭。想要离偶像更近的沈清萌发出培养周杭成为明星,而自己做他的经纪人的想法。沈清:“你知不知道你是校草啊?”周杭不语沈清:“长得那么好看,有什么困扰吗?”周杭不语天真烂漫的沈清渐渐接近慢热高冷的周杭,竟在不知不觉中悄悄走进了周杭的内心。互生情愫的两人,却因一个误会止步于恋爱前的暧昧期。沈清喝醉酒,打了个电话给周杭:“你怎么可以和别人在一起?我不要再喜欢你了…”周杭淡淡的说:“我…你身边不是也有别人吗?”——嘟嘟嘟电话挂断了,两人再无联系。几年后两人在文博中学再次聚首,同为教师。第一次见面沈清便被同事的话狠狠的打击,让她多年来的幻想碎了一地。“你好”周杭面无表情的看着沈清,伸出手。同事:“你在害羞吗?用不着的,周老师已经结婚了!”沈清愣了愣:“哦,这样啊…”周杭真的已经结婚了吗?两个人要这么就此别过了吗?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