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1600000004

第4章 历史(3)

考铁券制度历史,多认为脱胎于战国时期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铜节。流传下来的战国铜虎节为伏虎形状,上刻“韩将信节”等十字的阴刻铭文。虎节还有个更为人熟悉的名称——虎符,乃是战国时期将领发兵过关的凭证。为取信和防止假冒,虎符分为左右两半,左侧半边交给带兵统帅,右侧半边由国君亲自保存。若遇战争或军事行动,国君便差遣信使将自己的一半拿给统帅,使得两符接榫完整,统帅方有权力调动军队。《史记》中有一篇文章《信陵君窃符救赵》,讲的就是魏公子信陵君恳请如姬夫人窃得虎符,调动八万魏军解了赵国之围的典故。郭沫若还曾以此为本创作了著名的五幕话剧,即名《虎符》。除了用在军事领域中的“虎节”,铜节还有与民生相关的舟节、车节等。如1957年在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错金铜舟节”,是战国时楚怀王发给鄂地(今湖北鄂城县)君主启的免税凭证。铜节作剖开的竹节形,上有错金篆书的铭文165字,记载了公元前323年发此舟节的过程,并详细说明了鄂君启水路、陆路交通运输的路线,以及运载额、运输种类和纳税情况。

“丹书铁契”这一称谓和形式最早见于汉朝。据《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建立汉朝后,为巩固统治拉拢人心,遂颁给功臣“丹书铁契”作为褒奖,“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帛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顾名思义,“丹书铁契”是用朱砂写在铁板上的文契,其构造与铜节一脉相承,仍将一个整体剖作两半,君臣各执一半。但当时“丹书铁契”还未具有免死免责的功用,仅作为封赏信任的凭证并用以表德,与今日的勋章很相似。到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丹书铁契始具有了“免死金牌”的意味。北魏孝文帝颁发给宗室近臣的铁券已然是作为防身护家之用,西魏还密赐铁券予欲归附者,作为投诚后享有特权的保证,并可世相传袭。至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皇帝颁发铁券则更为普遍。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功勋、中兴功臣、少数民族首领皆赏赐铁券,甚至宠臣、宦官也有颁发的事例。在其制作工艺与称谓上,梁朝用银填字,因名“银券”,隋唐时改用金填字,所以又名“金券”或“金书铁券”,而铁券可以由臣子世代相传,故也称为“世券”。宋人程大昌在《演繁露》中曾描述过铁券其形如圆筒瓦状,而从现存最早的铁券看来,至唐后期圆筒瓦形已变作覆瓦形。至宋元明时期,铁券的赏赐制度趋于完备,明代起对整套流程已有明文规定,朝廷根据功臣、重臣爵位的高低分为七个等级,铁券各依品级颁发,不得逾越。铁券上镌刻的内容一般为四个方面:一是赐券的日期,受赐者的姓名、官爵、封邑;二是受赐者的功绩勋业、对朝廷的贡献;三是皇帝授予受赐者的特权;四是皇帝的誓言,允诺受赐者及其后代享有前述特权云云。值得一提的是,与唐代的铁券相比,明代铁券的券文有两种差别:其一是谋逆不赦,只宥其他死罪;其二是免死的次数趋少,且子孙不免死。由此可见,明代的统治者更加注重铁券的实用功效。

目前铁券传世的极为稀少,仅有四例,其中最早也最珍贵的,当属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的公元896年唐昭宗为嘉奖吴越王钱镠讨伐董昌有功而赏赐的“金书铁券”。该铁券形如覆瓦,纵长29.8厘米,横宽52厘米,厚2.41厘米,重约132两,上嵌350个金字,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端楷工整,金字多有剥落。铁券所书内容主要是钱镠征讨董昌的功绩,并授予“卿恕九死,子孙三死”的特权。除去此例,其余三块现存铁券均为明朝所留,分别是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两件——明宪宗于成化五年(1469年)在敕封朱永为抚宁侯时和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封他为保国公时颁赐的金书铁券,以及青海博物馆收藏的天顺二年(1458年)明英宗敕封李永为高阳伯时颁赐的金书铁券。

当尚方宝剑遇到免死金牌

读者阅至此处,或许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尚方宝剑遇到免死金牌,究竟哪个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个类似于“最利的矛与最硬的盾”之争着实有趣,可惜历史文献中并没有为我们留下明确的解答。我们不妨自行推测一下,御赐“尚方宝剑”有皇帝亲临的意味,可以先斩后奏,然而“免死金牌”——也就是丹书铁券,却也可免皇帝判下的死罪,由此看来第一回合是丹书铁券胜出了,但是大多数的铁券是有使用次数限制的,而尚方宝剑却可无限次使用,那么僵持下去,是不是尚方宝剑将获得最终的胜利呢?当然,这种推测不过是个笑谈,所谓尚方宝剑与丹书铁券,皆是皇帝个人权力的延伸,最终解释权必然归皇帝所有,结局也只能是“君要臣死臣即死,君要臣活臣便活”了。

在小说《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有段别有意味的对话。柴进说:“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先朝的丹书铁券,谁敢不敬?”殷天锡接着说:“便有丹书铁券,我也不怕!左右与我打这厮!”其后若不是梁山好汉前来搭救,柴进早身死枯井之中了。虽然这是小说家言,并不一定作得准,然而我们也可以看看正史中的事例。后唐庄宗李存勖曾赐李继麟、郭崇韬和李嗣源三人铁券,结果是三人均遭猜忌排挤,甚至冤死殒命。李继麟本名朱友谦,巨盗出身,归附李存勖后赐名李继麟,起始深得宠幸,两个儿子都被封节度使,后来得罪庄宗身边伶人,被构陷谋反,庄宗信之,便诛了他九族,竟连他部将史武等七人也一并被牵连族诛。郭崇韬是为后唐立下赫赫战绩的大将,在平灭后梁过程中居于首功,因此被颁铁券奖励。虽然他又几乎凭一己之力攻下后蜀,却也因此遭到李存勖的猜忌,加之在宦官的挑拨下与李存勖之子李继岌不和,又因为人粗鲁而犯下一些小过失,最后惨死在乱锤之下,几个儿子也先后被杀。李嗣源为三人中结局较好的一个,他年轻时因骁勇善战被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收为养子,并辅佐庄宗李存勖建立后唐。李嗣源的晋军主力率先攻破梁都汴京后,李存勖曾拉着他的衣服说:“我的天下都是你血战得来的,以后我们一起治理。”其得宠程度可见一斑。然而李存勖做了皇帝之后,一改往日英明决断,变得昏庸无能,他开始重用伶人太监,搞得后唐乌烟瘴气,对“功高盖主”的李嗣源也起了猜疑之心,派人暗中监视李嗣源的起居。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士兵因不满庄宗的昏庸而发生哗变,李嗣源奉旨前去镇压,没想到他自己的部下也参与到兵变之中,要拥戴他在北称帝。李嗣源一方面有感于庄宗的无义,另一方面在女婿石敬瑭的劝诱下,于是自立为王,在庄宗李存勖为伶人所杀后继承后唐大统,史称“后唐明宗”。其实这样的事情也不止后唐才有,明朝的开国功臣李善长一度位居群臣之首,官拜右相国,朱元璋钦赐丹书铁券,最后却仍难逃惨死的厄运,妻女弟侄70余人也都做了刀下冤魂。

从上面的事例不难看出,赏赐丹书铁券是皇帝对人心的收买,功臣也需要它作为一种肯定,可以说是稳定皇帝与臣子间关系的制衡之举。然而位居权力顶层的帝王面对着一个矛盾:既要倚重大臣们治理国家,又要对他们时时加以提防。反观那些大臣们也有着同样的矛盾:既想建立功业有所作为,又深恐“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遭到皇帝的猜忌。“丹书铁券”制度的确立多少使这几对矛盾在表面上得以缓冲,却未能撼动矛盾本源,大臣们得到铁券受皇帝宠信,难保不招人妒忌,正所谓“树大招风”,立于风口浪尖之上其性命危险则更甚于凡人了,而一旦大臣恃宠而骄,更要为日后埋下祸患。譬如,当年弥子瑕见宠于卫灵公之时,私驾国君车子探望母病,本应罪以刖刑,却被灵公赞为“孝子”,把吃剩下的桃子留给灵公,亦令其发出“爱我哉”的感叹。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卫灵公便问难他:“你曾私自驾我的车子,还给我吃你剩下的桃子!”之前宠爱的因由竟变作日后责难的口实了。在个人权力极度膨胀之下,法令法规都可以成为一纸空文,生杀予夺无不要看皇帝的脸子行事,尚方宝剑和丹书铁券也真如文艺作品中的一样,仅是稍稍高明些的道具罢了。

链接:古人的名剑风流

中华武术被称为“国术”,博大精深,创造出的武器也种类繁多,常说的“十八般”只是概称而已。然而在诸多武器之中,唯有剑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冠绝群伦,号称“百兵之首”。

《释名》记载:“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其发明应用于商代,盛于春秋战国,后世屡经改易。出土的文物中,商代的剑为玉制,可以看出最初更多的是装饰之用。商代中期开始以铜为剑,沿袭至西周及春秋战国。当时的造剑工艺已经很高,春秋时越王勾践曾造过不少质量上乘的铜剑,其中流传至今的剑刃仍很锋利。汉代后铜剑渐被钢铁剑替代,并趋于定型,即剑身中有脊,两侧有刃,前有剑尖,中有剑首,后有茎,茎端设环处称镡,此外尚有剑鞘、剑穗等附属饰物。古时的剑并不是一般人都能佩带的,只有具备一定地位的人才有资格佩剑。隋唐时佩剑盛行起来,不独武夫,甚至也被文人墨客视为饰物,大诗人李白便自称当年“仗剑去国”,常是剑不离身。剑因其所佩带的人身份尊崇,常与风流雅士为伴,加之后世道家以其为法器,因此它的地位高于侪辈,历史上传颂的名剑与掌故也是不胜枚举。

干将莫邪。广为人知的古代名剑干将莫邪,是以其锻造者名字命名的,《搜神记》记载了这个传说。干将是春秋时吴国人,曾为吴王造剑,后与其妻莫邪奉命为楚王锻剑,以自身之血祭炉,始成宝剑两把,一曰干将,一曰莫邪(也作镆铘)。干将将雌剑献与楚王,雄剑传给其子。楚王得知干将私匿宝剑便将其杀害。后干将之子眉间尺长成,终于为父报仇。此一传说赞颂了剑工高超的技艺,宝剑的灵秀神采,统治者的残暴和少年的壮烈。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中有一篇《眉间尺》,对此进行了重新演绎。

湛卢。《辞海》载:“湛卢山位于福建北部松溪县境内,山高岭峻,四季雾凝,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处,遂以剑名山。”传说欧冶子为春秋时越国人,最著名的铸剑师,是莫邪的父亲。他曾应越王允常(勾践之父)之命,于湛卢山结庐铸剑,三年始成。此剑削铁如泥,吹毛断刃,为当世五大名剑之首。传说湛卢后世曾辗转至唐朝名将薛礼(仁贵)之手,又为南宋抗金英雄岳飞所有,及至绍兴十二年(1142年)岳飞父子风波亭遇害后,湛卢剑亦不知所终。

钜阙。一作巨阙,刃长三尺有三,柄长七寸,刃宽约五寸,重约五斤,挥动时剑气纵横,亦为名匠欧冶子所铸,春秋五大名剑之一。传说钜阙剑初成时,越王勾践坐于露坛上,忽见宫中有一马车失控,横冲直奔,惊吓了宫中饲养的白鹿。于是越王勾践拔出钜阙一剑指向暴走的马车,未及剑身滑落,剑气却已将马车砍为两节,又将马车的碎片激飞得四散很远。勾践又以铜釜铁锅试剑,便如同切米糕一样轻松,因此称其“巨阙”。这段故事记录于《越绝外传·记宝剑》,是勾践对薛烛所言。薛烛为春秋时越人,也是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的年轻相剑师。

纯钧。纯钧亦是越王勾践的佩剑,《越绝外传·记宝剑》曾对其外观有精彩的描述,说它仿佛刚出水的芙蓉,文彩灿烂如天上斗列的星辰,光芒浑然如清水漫出池塘,剑刃锋锐如天工造化的巉岩,材质神幻如即将消融的冰凌。薛烛甚至说它比钜阙还要珍贵,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即便给骏马千匹、两处富庶之乡、两座有千户人家的大城市也不能换取,真可称得上价值连城了。

鱼肠。鱼肠剑是少数见于正史的宝剑之一,刺客专诸用其格杀了吴王僚。《史记·刺客列传》载,吴国公子光想要杀死父亲吴王僚自立为王,伍子胥向他推荐了勇士专诸。当日专诸将鱼肠宝剑暗藏于鱼腹之中,虽然天上出现了“长虹贯日”的异象,但吴王僚没有发觉,遂被专诸刺杀,鱼肠剑也因之声名大噪。关于鱼肠剑的样式得名,一说其短小可入鱼腹,一说剑之纹理盘曲仿若鱼肠。

太阿。又作泰阿,是古代楚国的宝剑。《越绝外传·记宝剑》中楚王请欧冶子、干将、莫邪来西平堂溪铸成太阿名剑,“观其纹,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越绝书》中讲到楚王与智者风胡子论太阿,说它是把威道之剑。秦朝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由此看出,太阿后为秦始皇所有。太阿也是为数不多出现在正史中的宝剑,《汉书·梅福传》载:“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后人用成语“太阿倒持”比喻大权交给别人反受其害。《晋书·张华传》亦记载,西晋人张华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后使人于丰城狱中掘地得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同类推荐
  • 女皇的男闺蜜

    女皇的男闺蜜

    他是一名中学体育老师,也是埋头写作的宅男。他和漂亮女友同居三年,却依然还是悲催处男。他偶遇传说中的龙,没沾好运,还被汽车撞翻。温柔贤淑的大小姐武顺对他笑靥如花。霸气侧漏的二小姐武珝对他死缠烂打。娇憨可爱的三小姐武瑛对他投怀送抱。牛皮吹大,必遭惩罚;本领再高,也会摔跤。普通婚姻,夫唱妇随;政治婚姻,俱荣俱毁。大唐真好,遍地是宝;随手可捞,爱要不要。
  • 我的南宋我的兵

    我的南宋我的兵

    绍兴元年,南宋统治岌岌可危,经济凋零,百业待兴!奸臣当道,忠厚被害!武不能定江山,文不可救社稷!高宗正统无人继,两王相争欲不能!特种兵朱浩重生而来,原本想平凡过此生,却不料重踏兵王不归路……
  • 大元王朝2

    大元王朝2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新西唐演义

    新西唐演义

    颠覆了天下,贪一夜浮夸,人生只不过一场厮杀,快刀斩乱麻,金戈伴铁马,收拾旧山河再出发
  • 汉颂

    汉颂

    公元前138年春,河水决,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也正是此时,郎官张骞应募出使西域。被窦太皇太后掣肘的刘彻郁郁寡欢,进入终南山射猎解闷,自称“平阳侯”,践踏农田,民皆呼骂,如跋扈子。刘彻嫌不尽兴,又建上林苑,傍南山而西向,周袤三百里,设离宫七十所,苑中饲养百兽,供他秋冬射猎。七月,闽越攻东瓯,告急于汉,是时刘彻欲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故国家急需人材。首战告捷,此后刘彻更改制,新建期门,任命卫青,建立起一支忠于自己的骑兵。这一年汉使穿行大漠,这一年武帝拔雾见日,这一年将星小试牛刀,这一年,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四有青年,以独特的身份开始了他的新征程……
热门推荐
  •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我在江湖捡空投

    我在江湖捡空投

    有空投的地方才叫江湖!传闻说,江湖里随机会有一个墨绿色的大伞从天而降,下面吊着一个蓝色尼龙布盖着的大红箱,落地后冒着红色烟雾,里面尽是刷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熏儿提着肾上腺素来给我打针,萧炎教我使用98K,唐三教我使用佛怒唐榴弹…京城世子苦笑一声,我就想要一把M4,怎么就那么难呢!
  • 出道吧少年

    出道吧少年

    新书《偶像净化者》已发布。王逸夫是一名普通大学生,梦想成为歌手的他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了一条他从未想过的道路。签约成为练习生,参加选秀,历经磨难后的他终于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但他知道,这一切仅仅只是个开始。不穿越,无异能,轻松日常向。
  • 二胎是个照妖镜

    二胎是个照妖镜

    二胎就像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爆炸。当二胎政策来临时,孟家三姐妹的人生轨迹瞬间颠覆。孟怀玉有了二胎,却为此几乎失去了生命。孟锦玉为了二胎,弄得家庭差点支离破碎。孟漱玉被逼拼二胎,几近崩溃……二胎时代已经到来,生命有不能承受之轻,生活因此兵荒马乱,但只要心中有爱,就可以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愿每一个女人背后都有人深情以对,愿每一个家庭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 勾引

    勾引

    刚上高中那年,在数学课上,记得数学老师名字叫康平运。康老师发现下面有个学生不认真听讲,总是抬一下头了,又低一下头;抬一下头了,又低一下头。他当即把教鞭一摔,全班都被那一声响镇住,包括我在内,大家齐刷刷坐成笔直状,不知将要发生什么。康老师说了一句:都别动。然后怒气冲冲走下来,直接走到我跟前。我当时已经把作业本藏进了桌子里,可没逃过他的眼睛,他几乎没费什么劲,一伸手就拿出了那个作业本。教室里非常静。大家静等着他发怒,他却忽然笑了,而且点点头,说:下课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画的是康老师头像。他觉得很像,所以就赦免了我一把。
  • 人死魂还在

    人死魂还在

    年幼时,因为一次偶遇,搞的终身处于濒临死亡的状态,只要摘下那块神秘的玉佩便可以灵魂出窍。一次旅行却遇到恶鬼,让我灵魂穿越到抗日时期变成一只无用的黄鼬精,期间遇旱魃,学茅山术。回到现代因为自己茅山传人的身份,恐怖灵异的事情不断发生......只要有人就会有怨气,有怨气就会有复仇恶鬼。
  • 天柱山风云

    天柱山风云

    天柱山是个独立世界,方圆三千里,四面是千丈高的悬崖绝壁,远远看去像个苍天的柱子。天柱山无路可通,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不过,里面的人也是汉族人。八王乱晋时,为避战祸,中原有个姓牛的乡长带领一乡民众逃到天柱山,找到一条小路,闯到里面。里面地方辽阔,有山有水,有湖有田,有草地有森林,还有盐矿铁矿,有足够的条件生存。后为了防止乱军进入山中,残杀乡民,带人把所有能进天柱山的小路全封死,从此天柱山与外界隔绝。天柱山经过千百年的繁衍生息,原有一个乡的紫岩、镇山、岐山、祁阳、珠州和锦江七个村,发展为七个郡,且各自为政。千百年来,七个郡争战不断,有的要称霸天柱山,号令七郡,有的要称王天柱山,一统七郡,本书便是在称霸与称王之间展开的风云争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逆天小公主我的魔尊夫君

    逆天小公主我的魔尊夫君

    她本是21世纪的王牌杀手,遭遇背叛穿越成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废柴公主。本以为有个皇帝老爹便可无忧无虑,不曾想一场变故成了魔尊的丫鬟,从此刻苦修炼,攻略美男,走向人生巅峰!一天,莫魔尊跪在搓衣板上。一个粉嫩嫩的小娃娃笑道:“娘亲,这个男的虽然长得好看,但也太怂了,我不想要这个爹爹……”莫女附和道:“我也这么觉得。”莫魔尊瞬间慌了……
  • 重生之弃妃别想跑

    重生之弃妃别想跑

    一朝醒来,她竟然变成了弃妃,还没有做好穿越准备的她,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怎奈何这个王爷有点难搞,冷酷无情,又嘴硬。苏贝贝:“你是不是喜欢我?”王爷:“你想多了吧!”苏贝贝:“最好是,因为我是不会喜欢你的。”王爷:“……?”她主动帮助小妾上位,协助小三插足。惹得王爷频频汗颜,她也太大度了吧?甜宠她的男二大大~是否能逆袭成功?最终谁会抱得美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