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2100000015

第15章 厚重人格面具下的灵魂(3)

她本来就下定了决心,如果于连真敢按照她的吩咐,用花匠的梯子爬进她的房间,她便委身于他。从来没有人以这般冷静和彬彬有礼的口吻,说出这样情意绵绵的话。真到此时为止,这次房中相会,气氛始终冷若冰霜。爱情简直成了冤孽。少女中的不慎者,实堪引以为戒。为了这样的一刻断送自己的前途,值得吗?

头脑简单的局外人可能把她这种迟疑不决当作恨的表现,因为一个女人即使意志坚强,要克服对自己的责任感,谈何容易,所以玛蒂尔德经过了长时间的犹豫才成了于连的可爱情妇。

说真的,这种爱的冲动颇有点儿刻意为之的味道,两人并非出自真情而只是模仿某种模式罢了。玛蒂尔德认为是在为自己和情人完成一种义务。她心里想:“可怜的小伙子,他有胆有勇,应该得到幸福,否则我就言而无信了。”然而,为了目前残酷现实的需要,她宁愿以永恒的苦难为代价重新赎回?来。

虽然她在内心进行着非常激烈的斗争,但说话却滴水不漏。

既无悔恨,也无内疚,春宵一刻,异常美满。但于连觉得这种幸福颇显突兀。天哪!这和他上次在维里业最后度过的二十四小时何止有天壤之别。“巴黎人这种矫揉造作能破坏一切,甚至连爱情也在劫难逃。”于连愤愤地想?道。

于连是站在一个桃花心木大衣橱里这样想的。原来一听到隔壁德·拉摩尔夫人房里的动静,玛蒂尔德便叫于连躲进这个大衣橱里。玛蒂尔德跟母亲做弥撒去了。女仆们不久也离开了房间,于连趁她们没回来打扫以前顺利地溜了出来。

他骑上马,到巴黎附近找了个最僻静的地方,心里与其说是高兴,倒不如说是吃惊。幸福如潮,一阵阵弥漫胸臆,仿佛立了奇功的少尉被元帅一下子提升为上校,前一天还在他之上的人,现在和他平起平坐,甚至还在他之下。渐渐地,他走得越来越远,而幸福感也就越发浓厚了。

玛蒂尔德感觉不到什么温馨,尽管温馨这个字眼儿显得有点儿奇怪。她之所以和于连共效于飞,仅仅是履行一种责任而已。一夜风流倒没有什么出乎她的意外,她尝不到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销魂蚀骨的欢乐,感到的只有不幸和羞?惭。

“难道我弄错了?难道我对他并没有爱情?”她心里想道。

……

“我在这个监狱里是孤独的,但过去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生活并不孤独,我有强烈的责任感。我给自己规定的责任,不管是对还是错,好比一棵结实的大树,任他雨暴风狂,我也有所依靠。我有过动摇,左晃右晃,因为我毕竟只是一个人……但是我并没有被风暴卷去。

“……一个猎人在树林里开了一枪,猎物凌空而坠,他急忙跑过去捡,不料碰到一个高有两尺的蚁窠,窠毁,蚂蚁和蚂蚁蛋被踢出老远。蚂蚁中连最有学问的那几只也不明白这黑糊糊的庞然大物是什么东西。猎人的靴子以难以置信的速度突然冲进它们的住所,先是听见一声巨响,接着又喷出红色的火花……

“就这样,死亡、生命、永恒,这对器官发达、能够感觉的人来说本是十分简单的事……

“在长长的夏日里,一只早上九点出生的蜉蝣到傍晚五点就死了,它又怎能理解黑夜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让它再活上五个小时,它便会看见和明白什么是黑夜了。

“我也一样,二十三岁就死了。再给我五年生命吧,让我和德·雷纳夫人生活在一起。”

案例点评

于连是一个有血有肉、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人。他最敬慕的人就是拿破仑,幻想有朝一日能像拿破仑一样出人头地,但他生不逢时,处于他那个年代,一个出身低下的平民根本就没有机会穿上军装。他清醒地认识到,他通往上层社会的道路只有穿上黑色教服成为主教。由于受到野心的驱使,于连不得不生活在一连串矛盾和痛苦之中:他根本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却需要装出一副热烈的、虔诚的面孔;把全部《圣经》看作谎言,却将整部拉丁文《圣经》和《教皇论》读到能够背诵如流;内心充满对拿破仑的热爱和敬仰,却害怕别人知道而对之闭口不提,甚至让德·雷纳夫人冒险将其珍藏在床垫中的拿破仑画像烧毁。为了实现他伟大的梦想,为了保护他虚弱的自我,于连淹没了内心真正的声音,戴上了沉重的“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是荣格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个人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它保证一个人能够扮演某种性格,而这种性格不一定就是他本人的性格。一方面,人格面具对人的生存是必需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但另一方面,过于膨胀的人格面具有欺骗性,能使人陷入人格的混乱和分裂中。这种人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使他离开集体和社会生活,从而导致孤独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硬要装出感兴趣的样子,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是很痛苦的;他面对人间最美好的爱情时,代替他心灵说话的仍是他的“人格面具”,是他征服的、有野心的“人格面具”在说?话。

在我们的主人公于连身上,自负与自卑交替出现:一方面,他看不起那些达官贵族,认为他们无知、软弱、贪婪,只看中地位和金钱;但另一方面,他又羡慕他们拥有的地位和荣誉。因为自己出身卑微、贫穷,这是他无法改变的现实。他一辈子也改变不了“木匠儿子”的标签,这些矛盾和冲突均构成了于连复杂的人格结构。

深深的自卑隐藏在他内心深处,像最为敏感的定时炸弹,总在别人轻蔑的眼神中、不屑的举止中,被自己毅然决然地引爆。他认为,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对他的一种轻视和挑衅,甚至他最疼爱的德·雷纳夫人最小的孩子也不例外:他很喜欢那个最小的孩子,孩子对他的亲热稍稍减轻了他心头的剧痛。“这一个还没有瞧不起我。”于连心里想。但很快地,他又把疼痛的减轻视为又一次软弱的表现而暗自责备。“这些孩子和我亲热不过像抚摸昨天买的那只小猎狗一样罢了。”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曾说,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并且绝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便会出现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人类共有的,甚至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均建立在自卑情结之上,但是过于强大的自卑往往会造成行为的偏差,这种人格结构是极不稳定的。所以于连面对多彩的世界,心理能量彼此压抑和涌现,内心始终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这与他的人格整合不够密切相关。

为保护虚弱的自我,保持他扭曲人格的完整,一方面,他靠内在的努力来补偿:发奋学习拉丁文,在自我遭受他人蔑视和打击时,背诵一大段拉丁文的《圣经》来博取尊敬和惊叹,使自尊的需要暂时得到缓解和满足;另一方面,他采取了“投射”的防御机制,以免自尊受伤害。于连长期生活在敌视和冷漠的环境中,性格变得异常敏感,甚至认为连一个孩子的亲热举止都是一种对他的怜悯和同情。毫无疑问,这是自己的情感投射,这就给他自己的冷漠和敏感找到了一个最恰当不过的理由:不是因为我对他们有偏见,而是他们对我敌对和蔑视。

司汤达只给了于连二十三岁的生命,但他为于连提供了激情一生的充足理由,无可挑剔。于连的一生,他的希望、梦想、奋斗、失败和死亡,都反映了一个活生生的不甘平庸的平民知识分子的命运。在法庭上,他的平民意识复苏了,他终于扯去面纱,拒绝忏悔和妥协。此时,我们面前的于连就是那个不甘平庸、勇于反抗贵族社会的人,但他形影相吊,孤独地做绝死的斗争,就像一只蜉蝣在面对猎人飞来的靴子!

我们伟大的英雄被判处死刑,此时他雄心已灭。直到最后一刻,当面临人生最后一大任务——死亡时,他的一切伪装、铠甲才全部消除。他一身轻松,面对赤裸的灵魂和真实的自我,才发觉他最后的真爱是德·雷纳夫人——他曾经一度几乎忘却并想杀之而后快的女人。他为了肯定自己的价值去恋爱,为抗议对自己的侮辱而杀人,最后为保持自己的尊严而拒绝乞求赦免……面对死亡,他不再存有野心,不再隐藏。在监狱孤独的日子里,于连学会了思考,学会面对真实的自我。

掩卷沉思,在现代社会中,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于连”式的人物。他们雄心勃勃、斗志昂扬,很少有求助的愿望和需求。尽管对权力和优越的追求是大多数人的基本生存动力,但每个人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由此便产生了人的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权力和优越的过分追求,必然或多或少地显示出对他人的攻击性,而在遭到他人的抵制或反对时,他要么致力于征服他人,要么倾向于毁灭自己。就像我们的主人公于连,当他的雄心之火已灭,他的生命之光也随之黯淡,他拒绝帮助和一切其他可能,他选择了死亡。他就像一棵大树,在暴风骤雨来临之际,以拦腰折断来应对,有的是刚性,少的是弹性。面对死亡,我们的主人公感觉就像一只渺小的蜉蝣,即使再有学问,即使再聪明,也会在巨大势力(靴子)的一击中灰飞烟灭;自己像个蜉蝣,二十三岁就结束了生命。在他寻找到真爱之时,却已是黑夜降临,死亡的脚步悄然迫近,他再没有时间品尝人间真爱的滋味了。五年的生命!即使是五个小时,能够和德·雷纳夫人在一起也是人生的奢侈!这反映了于连陷入了悲观主义。由于于连的自我分化不够明确,时常在自负与自卑之间徘徊,在有野心支持下的于连能够意志坚强、意气风发,然而在野心失败、希望破灭之后,他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悲观主义以及人格的解体。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也是他人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于连最终选择了死亡,这是他种种努力均失败后的绝唱!因为这种性格特征的人不可能从生活中获得幸福与满足:他们的性格是畸形的,他们的成功是暂时的、有限的;在不能与生活和谐一致的情况下,他们的自卑感会不断强化,他们追求权力、追求优越与补偿的野心会无限膨胀,而最终只会遭到更大的挫折和失败。

假如于连没有死又会怎么样呢?聪明的读者也许会想到:他得到了玛蒂尔德小姐,也赢得了他梦想已久的荣誉和地位,一时间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他认为和玛蒂尔德结婚是他一生中最明智最得意的投资,或许他完全忘记了他曾经深爱着的女人……但是读者们,你们有没有预想到,若干年过去了,他功成名就,望着身边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女人,他在心底却想起了德·雷纳夫人。他感觉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不知自己何去何从……这种状态就是荣格所说的中年危机,面对自己多年苦心争取并且已经得到的东西,却突然发现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内在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但多数人都不能或不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方式。他们被内在的无意识力量驱使,出于自己尚不明了的心理需要而追求自己未明确意识到的东西。他们的命运掌握在人格中那些盲目的趋力手中。所以,那些对自己缺乏认识的人,那些不懂得人性科学的人,那些对人性缺乏理解的人,最终往往成为自己命运的牺牲品。

为了使于连的悲剧不再上演,首先是帮助“于连”了解自己人生的目标以及树立这些目标的深层次原因,剖析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方式。有的人以控制他人,获取他人最多的爱为目标,因他小时候缺乏关爱和安全感;有的人不惜一切代价掠取财富为己任,因为他曾经为出身贫困、经历贫穷而深深自卑过……在了解自身人性的基础上,才能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动机和意图,才不至于成为自己无意识行为的牺牲品。其次,培养良好的社会兴趣,形成健康的生活风格,包容自己劣势的一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在了解自身人性的基础上达到人格的整合。

同类推荐
  •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经过几个季节的培训,我渐渐觉得,这些成人虽然急需说话的训练,但他们更迫切需要在日常事务及人际交往方面得到更好的训练。我自己也深切需要这种训练。应付人恐怕是你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了,如果你是一位商人,更是如此。是的,即使你是一位会计师、家庭主妇、建筑师或工程师,也是如此。数年前在卡耐基基金会资助下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一结果后来又由卡耐基技术研究院另外的一项研究所证实——在技术方面的工程中,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约有85%是由于人类工程——即人格和领导他人的能力。
  • 催眠术:一种奇妙的心理疗法(第3版)

    催眠术:一种奇妙的心理疗法(第3版)

    本书2005年初次出版,2013年再版,先后重印15次,又告售罄。第三版中,作者再做修订、补充,使内容更充实、逻辑更明晰、文字更流畅。版式亦做更新,更符合当代读者阅读习惯与审美情趣。全书从回顾催眠术从迷信到科学的历程切入,探索催眠术的生理基础与心理机制,介绍16种简便有效的催眠方法,进而对催眠术在治疗生理疾病、解决心理问题、实现自我改善诸方面的应用一一道来。
  • 贯通一生的心理手册:心理哲学与艺术

    贯通一生的心理手册:心理哲学与艺术

    本书包含了:感知与适应——骚动中走好第一步、命运——立起不倒的人格、好心情——痛并快乐着、心与性——困惑的“玫瑰之战”等章节内容。
  • 思维与语言

    思维与语言

    《思维与语言》研究心理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关系,并总结了维果茨基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和精神病理学等领域开展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思维与语言》深刻地展现了具有高度创造性和缜密思考的智力发展理论,为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提供了内部语言的最深刻分析,对后来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产生过重大影响。
  • 异类之脑:解码天才与恶魔的行动、思想、心理

    异类之脑:解码天才与恶魔的行动、思想、心理

    关于异类人生、奇特心理、疯狂大脑与神秘历史的关系,你了解多少?罗伯特·卡普兰是澳大利亚著名心理学家、法庭辩护医师,他以名声显赫或恶名昭彰的历史人物为对象,探索这些“非正常人物”的大脑结构如何对其心理疾病产生决定性影响,最终改变了他们的一生,甚至人类历史的轨迹。从达·芬奇到梵高、弗里达,从开膛手杰克到国际间谍、希特勒,从超级作家到亿万富豪、超级骗子……罗伯特·卡普兰对这些机具争议性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些对历史造成极端影响的人物都有着超乎寻常的大脑。而且,“变态”的大脑造就了“变态”的心理,进而导致了常人所无法预知的人生走向。罗伯特·卡普兰写就的《异类之脑》这本书,既是一本关于“异类个体”的传奇,又是一本关于“异类大脑”的总结,更是一本关于“异类心理”的探秘。通过罗伯特·卡普兰的缜密梳理,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脑科学新知,发现大脑状态与人类思想、行为的息息相关,见证大脑左右人类历史的神奇力量。
热门推荐
  • 定制非人类

    定制非人类

    从难辨真假中醒来,他感觉身边的一切,都变得不正常了!正常毛线啊,连手指都长小萝莉了,能正常么?不正常的诸般乱入,须从重叠的异度空间开始。艾玛,我的身体成遗照,挂墙上了?说好的科学与未来呢?
  • 恰好你我没错过

    恰好你我没错过

    苏门门,一枚小小的无业人员,但是,她有一颗热爱追星的生活,爱豆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她愿意为了爱豆活出最精彩的自己。然而,事实证明这是对的,每天无厘头的让自己拼命优秀,拼命的让别人认可自己这些事,她觉得她做到了,因为她很庆幸,有一个愿意陪她,爱她,呵护她的男生……爱豆沈易轩and追星妹子苏门门……地下恋很辛苦,但也好过异地恋……苏门门,你的存在好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男神,你的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Arizona Sketches

    Arizona Sket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竟是小克星

    竟是小克星

    【爆笑】【耿直】【甜宠】学校男神竟与她天生相克,碰见必会倒霉!究竟是机缘巧合还是冤家路窄,两个人无意间的亲密接触改变了狗血设定。死不承认的耿直男vs外强内弱的糙汉女。莫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二人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校园中,他抓住她的胳膊,质问她为何告状,却被误认成耍流氓。她不小心撞入他的胸膛,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心动。——————二人被困在黑暗之中,一句“别怕,有我。”让她心安不已,枕着他的臂弯睡着。他不可控制的喜欢上了她。——————醉酒后的偏僻街道,蜻蜓点水的一吻。她慌了,他忘了。——————他故意搬进她的房子里,却装作毫不知情。耿直男因为爱情进化成心机男怎么办,求解答,在线等。
  •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非常值得新闻专业的从业者和学生学习借鉴。对宏大事件报道的掌控能力,对涉及众多被访者、拥有海量细节素材的再现、穿插、配制和平衡能力。译者董乐山先生在“译序”中说:两位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冷情公子太难追

    冷情公子太难追

    那年,她十六,他二十。她慕容云喜欢他阡吷公子是满城皆知的事。世人皆赞叹阡吷公子温文尔雅,温润如玉,待她慕容云也是重情重义,很是特殊。可她慕容云深知,他梅阡吷的眼中向来没有特殊,他这辈子都不会爱上任何一个人,可她还是不愿放手。那年,她十八,他二十二。她在门外雪地里站了很久,只求能再见他一面,可他冷言相向之后,便将她拒之门外了。那年冬天很冷,她站在雪地中,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轻声呢喃,“可是啊,梅阡吷你知不知道,我就要走了,以后怕是再也见到了。”直到当他听闻向来顽强的慕容云离世了……(1v1.双洁本文有甜有虐,结局完美)
  • 彼岸的时间

    彼岸的时间

    见过秋叶悲欢,才明白时光不在,在记忆的城市里,我们没有挽留的余地,只能看见时光将一切抹去,我们或许曾频繁回首,却也只能载着无人问津的泪踽踽而行。
  • 神魔夫君太宠溺

    神魔夫君太宠溺

    她,是天族三公主,征战过四海,讨伐过八方,仅仅一个名字,便能震慑住魔军大将。然而,神魔两界终于和平了,她也乐了个清闲。在她遇见了那样一个男子以后,岁月于她,便是白驹过隙,花间煮酒而已。十几万年的时光,如飞花流云。六界早已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在她以为她这一生便只能如此了结的时候,司命带着一个报恩的机会来找到了她。还以为,一切善恶就该如此了结的时候,似乎是天命终于发现冷落了她,一个又一个的事情接踵而来,冷情的她又该怎么面对?十几万年的等待,她终于穿上了一身嫁衣,嫁给了该嫁的男子,可无心的她,怎么读的懂有心人的心?似乎是岁月重演,埋藏在记忆最深处的故事被一一唤醒。而如今的她,冷心,冷情。再遇见那张熟悉的脸时,她可还能再爱一次?在他将她从花车里抱进苍海龙宫后,命运迎接她的是一场重生,还是另一场灭亡?他说:“原谅我来的太晚,错过了你那么久,让你等了那么久。”他说:“梨花如雪,太冷,不如桃花来的暖,以后,还是陪我看这十里桃花吧!”
  • 疯狂暖歌

    疯狂暖歌

    一场台风没把她吹跑,却给沙包砸坏脑。一次联姻新郎心逃跑,却有男神帮推倒。一毕业工作特别难找,却BOSS来讨好。一回母亲生病脑不好,却给卖了赔到老。爱情的路真难找~塔罗算命说她会中三次头奖,齐集喜提真命天子。后来才知道‘头奖’是指被砸脑门,呜呜……痛!你要的甜宠,你要的爽文,你要的YY,你要的闷骚。这里都有,色香味俱全。【注①】作者脑回路清奇,请不要惊奇。【注②】快来碗里,记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