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4500000043

第43章 民风民俗(3)

四、婚嫁习俗

民间婚俗各地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个县域内,也可因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

1.“相人”

所谓“相人”,就是男方由媒人领到事先选好的地方(一般是媒人的家里,或其他一个双方认可的地方),让女方及其家里人(一般是长辈)看一看,如果看上了,也可以领到女家来,让乡亲们看一看。在见面的时候,媒人要安排男女双方单独见面谈话的机会,如果女方对男方的印象不错,就可以进一步发展,但女方当时往往并不表态可否,而推说要回去考虑考虑。此后如果通过媒人给男方传过话来,要定女方到男方相家的日子,这就意味着亲事可以进行下一步骤了。

2.“相家”

女方到男方家里,称“相家”。相家是女方对男方及家庭的深层次了解,是进一步发展关系的最重要环节。因此男方全家都十分重视,除把室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外,一家大小的穿戴也要分外整齐新鲜。如果女方表示满意,一般就会在男方家里用饭,男方则殷勤招待女方一行,但水果不能有梨,因为梨与“离”同音,寓意不吉。席间一定要有“合子”(一种用白面包馅,烙熟食用的馅饼),取其“合”好之意。饭后,男方要给女方一笔订婚礼金和较好的布料。此后,双方就算正式订婚。

3.“领证”

男女双方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半年、一年或几年不等),一般由男方提出婚姻登记,也就是通常说的“领证”。但在民间,虽然双方完成了结婚登记手续,在法律关系上是合法夫妻,但因没有举行结婚典礼等传统仪式,人们还不认为他们已经结婚,也不能同居,要等到举行了结婚仪式后,才能成为人们承认的夫妻。

4.娶亲

娶亲在农村是一件大事,程序繁杂,讲究也很多,在蓟县,不同地区的习俗也不完全一样。

(1)“择(发zhāi音)日子”。一般由两家商定,也有请人们敬重的老人或当地会批八字、看风水的人选日子,然后再由两家商定。所选日子大多是农历带有六、八的双日子。旧时蓟县农村有“腊月不娶,正月不订”的习俗,意即腊月不娶亲,正月不订婚。订好婚期后,男方要通过媒人把彩礼送到女方家中,也有的地方在结婚登记时就已经完成了这一程序。

(2)做被褥。择了日子,双方就为结婚做准备了,首先是要被褥。做被时,要请村子里心灵手巧且儿女双全的四位“全和人儿”来帮忙完成。

(3)“请客(发qiě音)”。男女双方分别请客,通过发送喜帖或口信通知亲友。女方的亲戚得到消息后,在女子出嫁前把礼金送到女方家中,俗称“填箱”,意即给出嫁的女子填买嫁妆之用,多有祝福之意;男方的亲友则要在举行婚礼时来“喝喜酒”,并把礼金交与男方,以示贺喜。

(4)“送嫁妆”。举办婚礼的前两天,女方要把备好的嫁妆送到男方家中,俗称“送嫁妆”,送嫁妆的大多是新娘的近亲属如兄弟人等,同时要有“开车的”(旧时为抬“食盒”)等人伴同,而且人员要偶数,取“成双”之意。嫁妆的多寡,随时下俗成而定。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流行缝纫机、自行车、钟表(手表)和收音机,称为“三转一响”,以后逐渐演变为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和电视机或音响等,现在的嫁妆已经有楼房、汽车了。

(5)祭祖。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 男方还要自家到祖坟去上香烧化纸钱,以示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同时也向先人报喜。

(6)“压炕头儿”。新婚前一天晚上,洞房内不能只睡新郎一人,要由2个以上的童男(未婚)陪着睡,称“压炕头儿”。在新被新褥的四角,要缝有花生、大枣和栗子,小男孩可以随意摘下来吃,寓意新郎新娘结婚后早生贵子。

(7)娶亲。娶亲当天,迎娶的喜车一般要在太阳出山前赶到女方家中。喜车,解放初期一般人家用毛驴车,到生产队时用大马车,20世纪70年代之后普遍用自行车,近年来则用轿车,足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接新娘子(称“娶亲”)的多是一对较年轻的夫妇,近年来也有由一对小姑娘娶亲的。在娶亲的队伍中还有一个被称为“夹毡子”的小男孩,由他提着一个“帽盒”,帽盒为一约长一尺二、宽一尺、高八寸的花纸盒子,纸盒里装着“四色礼”,即猪肉2斤,栗子、枣和少许大米白面或4把生面条,到了新娘子的家中,女方要把帽盒中的肉割下大块,留下小块放回盒内,割下的肉称为“离娘肉”,米面枣栗子等也大部留在女方家,小部分留在盒内,同时盒内再放进女方家事先包好的长不足2公分大小的“子孙饺子”99个,以备当晚煮好后由新郎新娘分吃,借以提醒新婚夫妇要早生孩子。

新娘子在上车前,要哭出几个泪来才好,表示女儿没有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新娘子上车要由别人搀扶或背到喜车上,最好是脚不沾土。娶亲的车上路后,不能重复来时走过的路,意为不走回头路。与新娘子同行的女方亲友称为“新亲”,新亲在男方家中做客时,要随一份“新亲礼”,此礼为象征性,钱数一般2至10元不等,礼单上则详写新亲的姓名、住址(包括村镇)、与新娘新郎的关系等,目的是从此建立了亲戚关系,以便相互来往走动。

喜车到达新郎家门前时,男方燃放鞭炮迎接新娘,新娘下车后要先饮一碗婆家事先预备好的糖水,意为喝下糖水嘴甜,期望小夫妻生活甜美,公婆与儿媳关系融洽。

(8)典礼。结婚典礼的程序各地繁简有别但大同小异,大体由传统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进入洞房”几个程序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知的进化,近年来又借鉴了某些西方的习俗,相继增加了送花换花、讲述恋爱过程、互赠戒指、主婚及证婚人讲话、喝交杯酒等内容。

(9)“认大小”。婚宴前(也有在宴席间),新娘要“认大小”,即由媒人逐一介绍长辈给新娘,相认后长辈会发给新娘子红包,“认大小”随即完成。

婚宴席间,新婚夫妇由“大了(发liǎo音)”(婚礼主持者)引领到席间敬酒,以表示对亲朋好友的欢迎和感谢。喜宴后,新亲们不分男女都要来洞房小坐,饮茶、客套,等新娘用完饭后,新亲们起身回程,新郎新娘一同随行。

(10)发“散伙钱”。新娘回到娘家,先要向本家小孩子们发放“散伙钱”,散伙钱是婆婆在新娘出门前刚刚给的,大多是零钱,过去是分币,现在是1元或10元一张的,每个孩子人人有份,以图喜庆、吉利。

(11)“陪姑爷”。新郎来到女方家中后,女方家要安排宴席款待新郎,用罢宴后才返回男方家。蓟县地区把女婿称作“姑爷(爷字读轻声)”,新郎则被称为“新姑爷”。一般陪新郎同席的,是新娘的姐夫、妹夫或姑夫姨夫等,俗称“老姑爷陪新姑爷”。在午宴开始之前,新郎也要“认大小”,即逐一介绍长辈给新郎,相认后“认大小”随即完成,而长辈却不用发红包。

(12)“会亲家”。陪姑爷的宴席结束后,新娘要随新郎一同回婆家去,同行的还有新娘的父亲,他的使命是“会亲家”。男方也要摆上宴席招待,席间男女双方两“亲家”相会,喝酒唠嗑,一般女方父亲会自谦地说自家女儿的不是,恳请对方包容与眷顾等,相互客套一番。

(13)回门。“会亲家”结束,新娘随父亲一起回娘家,称为“回门”。回门时,新娘要带回一个装被褥的大包裹,到了娘家后,要把被褥搬到屋子里,打开、翻过来,再打成包,然后装回到车上。新娘在娘家停留时间不长,就可以上车回婆家了。

(14)“闹洞房”。新娘回到婆家,吃完子孙饺子,就等待晚上“闹洞房”的考验。闹洞房是农村的重要婚俗程序,乡亲中不管辈分长幼,都可参与。闹洞房的花样五花八门,各地不尽相同,总之,通过闹洞房,新郎家中充满着愉快与喜悦的气氛,一般至夜深时分,人们才会离去。至此,婚礼圆满结束。

五、丧葬习俗

新中国成立前,丧事繁琐,讲究封建礼仪。新中国成立以后,蓟县各级政府提倡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农村建立公墓或骨灰堂,旧的丧葬习俗大为弱化。1969年建火化场,1975年以后,全县基本实现火葬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蓟县的丧葬习俗也随之变化。

以下纪录的,是旧时蓟县丧葬习俗之一部分。

送终。长辈在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长辈在临咽气时,晚辈能守在身边,叫“得济”。

更衣。死者在咽气之前弥留之际,家人为其脱下旧衣,更换寿衣。寿衣有的在死者生前就准备好了,或自己做或子女做或找人做,也可到寿衣店购买。用白线扎腿,白线的根数与死者年龄相等。后来演变为用麻批儿扎脚,大概有多挽留死者之意。

打狗棒。用秫秸棍等材料做成,共5根,供桌上的碗里插3根,死者衣袖各放1根。

执客。也称“大了(liǎo,重读)”、“执宾”,是操办丧事的总指挥。在举办丧事期间统领落(发lào音)忙的人,分配活计,招待客人,主持丧礼,支配份子钱,安排酒席、临时采买等多项工作,大执客下面还要有小执客,小执客类似小组长,是伙夫、端菜、洗碗、倒酒、打杂等项活计的小头头,小执客直接向大执客负责。现在基本上各村都有专职执客,也有村干部兼任的。执客男人居多,但也有女执客负责接待女客人的。

会计。也有称“先生”,一般由2—3人组成,设账桌、账本,负责整个丧事过程中的钱物收支、记账、书写挽联、供条等。丧事过程中,所有开支都从会计处领取。会计必须做到账目清楚,收支平衡。

落(lào)忙的。主动前来帮忙或由大执客找来操持丧事的人,称之为“落忙的”,一般都是自愿,且不要报酬。

报丧。也称“送信儿”、“送话儿”。人咽气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顺序为先通知死者娘家人,然后通知其他亲友。送话儿一定讲清楚死者咽气时间、出殡时间等。

灵床。也称“床排(发pāi音)子”,用门板或床板,搭在两条长凳上。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供桌香案,摆供品,点长明灯(在碗中放豆油,灯捻,点燃,直到死者被抬走前不能熄灭)。孝女烧纸七刀半(一刀纸100张)。

烧导头车。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导头车”。

送纸儿。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到村头小五道庙祭祀鬼神,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儿”,也称“报庙”。没有小五道庙的,就在村头用4块坯或砖搭建替代。导头纸连送3遍,也有送7遍的。每次吃饭前送1次纸,直到送葬之前。

吊纸儿(即吊唁)。人死后,乡亲邻里人买些“烧纸”前去吊唁,并宽慰家属,吊纸儿者多为女性。一般都不在死者家中吃饭,随来随走。由死者儿媳行礼、陪祭。

命纸。用白纸剪成,挂在死者家门口。一般由扯孝人剪或在寿衣店购买。命纸的数目比死者实际年龄多两条。

批榜。也称“殃榜”,作用同讣告。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男左女右。父亡,讣告上书“故严亲先考,生于×年×月×日,因××医治无效,于×年×月×日辞世(或寿终正寝),享年××岁。泣告乡里。×年×月×日。”母亡,讣告上书“故慈母先妣,生于×年×月×日,因××医治无效,于×年×月×日仙逝,享年××岁。泣告乡里。×年×月×日”。还要注明死者子女、晚辈的姓名等,顺序: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等。

扯孝人。由2—3位中老年妇女组成,负责为死者子女、晚辈及前来吊唁的亲友制作、发放孝服、孝帽等。

孝服。死者的嫡系子孙,披麻戴孝(县内满族,不披麻戴孝),旁系子孙,戴孝不披麻。死者有曾孙时,谓之“白喜”。曾孙戴孝,鞋帽上有红布条。持供品吊唁,近亲给孝袍、孝帽各1件,远亲给孝带1条,男人系在腰间,女人系在头上。死者儿女穿孝3年,父母双亡,其鞋为全白,亡1人,其鞋面大部分蒙白布。守孝期间,儿女不给长辈拜年,不办喜事。后来披麻演变为用麻批儿系在腰间。孝服,死者儿子的必须缝好,其他人可以披在身上,事后还可以做他用。孝帽,死者孙子、重孙子辈的要戴红布条,并且可以从孝帽上分出辈分来。女的不带孝帽,带塔头。

供品。前来吊唁的亲友,要到账桌交份子钱,也称礼金。此外还有带供品的。供品分为全供、果供、酒供等。死者娘家一般带全供,包括:猪头、整鸡、整鱼、馒头5个、米饭5碗、水果5样、菜5盘。摆供在家中要摆5样,上坟时则摆4样,故有“人五人六、神三鬼四”一说,在家中死者还是人,没有变成鬼。果供,一是指点心供,二是专指大女儿带的果供,是一种用面粉做好蒸出来的工艺品,上面雕塑着各种人物等,底大上小顶部有花儿,一般自己做或到市场购买。也有摆猪头供的。所有供品都要清楚地记在账本上,会计还要写供条,一式两份,一份挂在灵棚上,一份放在供品上。也有亲友送帐子(布料)的,应该挂在灵棚内显要位置,并写明送帐子人的姓名、与死者的关系等内容。

纸活。用秫秸、纸等材料糊制而成。包括金银库、纸车、纸马、纸人、摇钱树等。纸活还包括幡杆(也称“招魂杆”)、哭丧棒等。幡杆由死者长子在出殡时手持,老坟地用白色,新坟地用粉红色。也有满堂幡的,儿子、侄子都持。哭丧棒由死者的孙子、重孙子手持。

同类推荐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 详解易经系辞传

    详解易经系辞传

    《系辞传》是用来解释《易经》的,使之不仅止予占卜,还进而成为一套哲学理论。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易经》产生的情况及来源,二是《易经》与天地宇宙的关系,三是谈及《易经》不同的卦象如何构成,四是谈及《易经》的功能。《系辞传》的思想十分复杂,内涵极深。故此,历来有不少人去注释和研究它。作者穷其三十年修易之功力,溯本追源,把这套很多现代人用于占卜术数和商业管理的伟大的中国哲学理论,化为现代人人人能读、能用的思想宝典,还原《易经》的本来意义,使大众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不致使这部代表原始儒家思想的典籍没落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
  •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古老的建筑,追踪第八奇迹——琥珀房子的秘密,奇妙的旅行——马可·波罗游记之谜。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北京:四九城里的风流岁月

    北京:四九城里的风流岁月

    本书为“城市映像”系列之一。本书精选关于北京的散文50篇,收录了梁实秋、朱自清、老舍、朱湘、汪曾祺、邓云乡、张中行等名家经典之作,从北京的风景、风俗、吃食、人物和对北京难以割舍的情感方面,展示百年间都城京华的盛景与风情。
热门推荐
  • 穿越女镖师

    穿越女镖师

    群演风兰,北漂六年终究被现实打败,就在她准备放弃的时候,却突然接到《女镖师》剧组打来的电话,让她参演其中的角色。接到通知的风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再确认以后,风兰火速乘坐高铁,前往了横店影视城拍摄基地。初入横店,风兰就遇到了一出“流氓戏”的表演,正当风兰暗讽剧情老套的时候,她却突然发现,这一切貌似不是假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战战史二战战史大全集

    一战战史二战战史大全集

    20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来,各殖民大国及其利益集团,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力。老牌殖民帝国英、法、俄同德、日、美等新兴国家在争夺资源和殖民地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靠前阶级矛盾的尖锐也使各国统治不稳,于是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对外战争来缓和靠前矛盾。
  • 英雄人物的故事

    英雄人物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你知道多少英雄人物?他们是谁?各有怎样的功绩?请跟随本书,一起来学习英雄人物的故事。从古到今,从屈原、苏武、飞将军李广到“铁人”王进喜、赖宁、李向群,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在本书中一一出现。
  • 夕阳的我们

    夕阳的我们

    四个女孩相遇相识的故事.四个女孩每个人都是主角.以顾陌为主偶尔会写到其他女孩的视角.
  •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李玉敏编著的《虎门销烟》为丛书之一,介绍了虎门销烟的有关内容。 《虎门销烟》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姑苏怀古

    姑苏怀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色屋事件

    三色屋事件

    三色屋老主人去世后,其子乔世修秉承衣钵做着家族贸易。然而,突然出现的同父异母的“大哥”让乔世修深感不安。接着,厨子意外死亡,搬运工莫名消失,而妹妹和“大哥”又双双失踪……三色屋笼罩在巨大的迷雾之中。究竟谁是幕后主使?来历不明的“大哥”有何企图?妹妹为何突然离家出走?看似朴实的女仆,真实身份又是什么?且看“神推理”陶展文如何抽丝剥茧,破解谜团!
  • 斗罗大陆之冰灵帝蝎

    斗罗大陆之冰灵帝蝎

    刘冰儿,本是与圣灵教无冤无仇,可惜圣灵教的那群畜牲却追杀她的妈妈。刘冰儿如何为她的妈妈报仇,尽请期待!
  • 行走在地下的侠客

    行走在地下的侠客

    【到现在还有人在问盗墓里所谓的“终极”是什么?所谓的“没有时间了!”是什么意思?他们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追求的脚步却从没有停止过。】谁设计的局,谁挖的坑,谁又是守墓人?昆仑山的西王母文明,神秘的罗布泊,双鱼玉佩事件科学家彭加木为何离奇失踪?那个疑似曹操墓到底是何人设的局?古墓里有很多离奇的事件发生,一条条的线索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它究竟在哪里?那里埋藏着什么秘密?
  • 2015年山东省情研究报告

    2015年山东省情研究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对山东省情的研究和调查研究成果的运用,服务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编印了《2015年山东省情研究报告》一书,收录2015年度省委、省政府组织完成的若干重要问题调研报告,省委政策研究室等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完成的重要研究报告,以及各市委政策研究室完成的重要研究报告,供各级领导干部和政研工作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