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9600000002

第2章 奇姿秀丽的山峰(1)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主要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祁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阴山山脉等。全世界海拔七千多米以上的山峰有十九座,坐落在中国境内和国境线上的就有七座,其中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此外,我国还有“五岳”、黄山、武当山等众多名山。它们在中国的地理历史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些山甚至是人们崇拜的对象。

珠穆朗玛峰变矮之谜

在我们的课本中,曾经写有这样一句话: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每年以0.01米的速度“长高”。但是实际上,珠穆朗玛峰是在逐年变矮,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珠穆朗玛峰变矮的呢?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尼泊尔称为萨加马塔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山脉之上,终年积雪。是亚洲和地球第一高峰(太阳系最高峰是海拔27000米的火星奥林匹斯山)。珠穆朗玛峰一向是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高峰,高8848.13米,在小学地理课本里也早就有关于珠穆朗玛峰的标准描述:“珠穆朗玛峰由于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地带,每年依然以1厘米的速度‘长高’”,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据科学家监测,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目前正在逐年下降,在过去的33年里,它的高度下降得惊人。据记载,早在1966年,中国第一次成功测量珠峰的雪面高程值为8849.75米。1975年,科学家测出珠峰峰顶雪面的高度为8849.05米,减去当时测量得到的峰顶0.92米的雪深,最终得出珠峰高度为8848.13米。我们目前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描述,一直沿用的是当年监测出的高度8848.13米。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我们的测量手段和技术也越来越精准。过去30余年里,中国科学家利用天文、重力、激光测距、GPS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珠峰的高程值进行了先后五次越来越精确的测量。1992年,科学家所测得的珠峰雪面高程的最终计算值是8849.04米,而1999年第五次观测的结果则下降为8848.45米。1999年的观测值和1966年相比少了1.3米,所有的这些测量资料显示,珠穆朗玛峰的确是在逐年变矮。那么,珠穆朗玛峰变矮的原因是什么呢?被誉为亚洲和地球第一高峰的珠峰怎么会变矮呢?这个问题引来了许多科学家们的关注,他们期待早日找到珠穆朗玛峰变矮的原因。有的地质学家认为,珠峰变矮的原因可能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发生了变化导致的。由于印度板块仍在向北推进,仍然是形成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强烈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而且珠峰地区在印欧板块推动下的整体抬升过程中呈波浪式的起伏,上升的速率并不是均匀恒定的。虽然科学家得出了珠峰地区上升的速率不固定的结论,但却恰恰说明了珠峰抬升的趋势没变。也有人提出异议,他们认为珠穆朗玛峰变矮的原因不是板块间挤压造成的,而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珠峰顶部在短期内降低如此剧烈,肯定不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只能从冰川对气候的响应去解释。他们提出,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加速了珠峰顶部的积雪由雪到冰转化的过程,冰川的密实化过程加快,从而导致冰面的降低。实际上,从1992年开始的珠峰顶部急剧降低时期正好对应于气候急剧变暖时期。但是全球气温总体来说从1966年到1975年是冷期,20世纪70年代到1992年之间既有冷期又有暖期,所以按照每一年的气温与珠峰下降幅度一一对应有困难。想得到更确切的结论,必须有珠峰每年冰雪层的厚度变化和气温变化的详细数据,完整地取得这些数据目前还有困难。还有人提出冰雪密实可能是导致珠峰变矮的罪魁祸首。“密实化”是指一个积雪转变为冰层的过程,它有两种物理机制,一种是在气温高的情况下,雪在白天化成水,晚间气温降低,再变成冰;另一种就是雪层不断变厚,底层雪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之下变成冰。如果气温升高,雪变成冰的速度就会相当快。但是珠峰峰顶常年温度都在零摄氏度以下,所以绝对不可能是降雪先溶解成水再冻成冰。珠峰顶部积雪的密实过程无疑是第二种密实过程科考队正在登上珠穆朗玛峰。虽然珠峰顶的积雪不会融化成水,但气温升高仍可以加速密实化过程,而变成冰后冰层的厚度相对于原来雪层的厚度是减薄的。假如从前20年的积雪才能变成冰,温度升高后密实速度加快,现在可能只需10年或者5年雪就会变成冰。可是一个“密实化”却并不能彻底揭开珠峰“变矮”之谜。科研人员指出其实积雪密实过程中有很多细节说不清楚。比如温度升高时,到底有多少雪融水的残余就无法观测计算,一点没有融化的干雪和略有融化的湿雪压实过程也并不一样。气温升高后,雪片晶体之间有一点轻微的融水残余都会加速密实化过程,但就珠峰顶上总体积雪来说是不会发生融水的。那么,珠穆朗玛峰上的积雪厚度到底是多厚呢?科学家们也对此纷纷探讨。1975年我国科学家测量珠峰峰顶的雪深是0.92米,可是意大利登山队用测杆观测到的雪深数据是2.5米。据此,相关研究人员认为使用普通的办法是不能测得雪的真正厚度的,更不要说冰的厚度。他们提出珠峰顶部冰雪厚度要远大于2.5米,可能在10米到几十米之间。经过研究,得知珠峰顶部以岩面为主,如果将雷达放置在冰雪层上,向下发射电波,可以检测出冰雪层的确切厚度,但由于条件限制,从来没有人将雷达背上珠峰进行测量。此外在峰顶的冰雪层上用冰钻钻至底部,也可测出冰雪层的确切值,但也没人做过此类测量,所以珠峰顶部的冰雪层的具体厚度依然是个谜。那么,珠穆朗玛峰变矮会不会是珠峰顶部冰雪层有物质损失造成的呢?可是是什么物质损失了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物质的损失呢?对此,有关的研究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假设:由于珠峰顶部不是一整条冰川,长期的气候演变,使珠峰顶部冰雪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层面,近三十几年气候变暖,这一层面经过密实化后降低得比较快。珠峰顶部出现降雪后,大风吹雪的情况会经常出现,特别到了风季,风速每秒高达到三四十米,所以降雪难于在珠峰顶部积累。只有天气稍好、风速较小时,才会有一点积累,大部分降雪还是会被风都吹走。这或许能解释峰顶物质流失的问题,但是这种说法仅仅是一种假设,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科学证据来证明这种假设的正确性。目前,对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变矮的问题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着,解开珠穆朗玛峰变矮的原因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

迷雾环绕的丹霞山

丹霞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风光迷人。丹霞山由红色沙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为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美丽的谜团,至今无人解开。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境内仁化县,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其余三座名山是罗浮山、西樵山、鼎湖山),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丹霞山海拔408米,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许多悬崖峭壁,挺拔秀丽,风景旖旎。故有人赞叹:“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广东一丹霞”。丹霞山隐藏着许多的秘密,其中有七大谜团至今无人能解。

1.丹霞山之名的由来丹霞和丹霞地貌虽然闻名于世,但是丹霞山这一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在《山海经》、《淮南子》、《水经注》中都没有关于“丹霞山”的记载。虽然在《山海经·南次三经》中记载“……又东五百里,曰丹穴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但是丹霞山并不是江河的源头,流经丹霞山的锦江更不是注入渤海,可见,丹霞山和丹舟山是两个地方。最早记录丹霞山这一地带的,是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邓嘉猷《广东通志·山川略》中的《锦江岩记略》,有“仁化南隅有崖岩,在缥缈间,石纹四时改易,五色俱备……故名锦石岩”的记载。后来,北宋蒙天民的《锦石岩龙王灵感记》、明朝王宾的《重修锦石岩》等都是以“锦石岩”命名此地的,并未见过用丹霞山为地名的。古文中记载“丹霞山”这一名字则是在清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李永茂买下丹霞山前后。李永茂的弟弟李充茂作的《丹霞山记》:“……丹霞山之名,不自今日始也,自伯子(李永茂)至,而人人知有丹霞焉。”这是最早记录“丹霞山”这个名字的古文。但是李充茂对丹霞山名字起于何时,没有准确界定。根据李充茂的记载,在他们来到丹霞山前,已经有了丹霞山的山名。但在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的《仁化县志》中《丹霞山水总序》又说:“……传说丹霞山为‘烧木佛地’,李公(李永茂)不忍更改其名。”这里所说的“烧木佛”是说当时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在惠林寺遇天寒,就焚烧木头佛像来取暖的故事。而李永茂的故乡就在邓州丹霞山。于是,李永茂就用邓州的“丹霞山”来命名仁化的“丹霞山”。也就是说,丹霞山的名字是李永茂所取的。这与李永茂的弟弟李充茂的记载持相反的观点,有关单位还曾经调查过李永茂的家乡邓州是否有丹霞山,调查结果显示,邓州没有丹霞山。所以,李永茂命名丹霞山这一说法的依据并不充足。那么,丹霞山的称谓究竟开始于什么时候呢?最早出现“丹霞”二字的是明朝伦以琼的《锦石岩》诗第二首,开句有“水尽岩崖见,丹霞碧汉间”的诗句。在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诗人殉家行有诗刻在锦石岩梦觉关的石壁上,诗中有“丹霞烟留处,黄粱秀未曾”的句子。此时,距离李永茂买下丹霞山只有12年。但有人说以上两处诗名中出现的“丹霞”并不能作为地名解,而只能当作是“红色的云霞”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明天启七年(公元1628年)凌云写的《宿丹霞》,则是将丹霞山当作了地名。其时间还是在李永茂买下丹霞山之前。因此,丹霞山这个名字大概出现在李永茂买丹霞山之前的明代,但是究竟出现于何时,因何而得名,还是一个谜团。

2.燕岩神钟之谜在丹霞山的大石山风景区,有一座山寨叫燕岩,海拔603米,是丹霞山的第二高峰。燕岩山山势雄伟,悬崖峭壁巍峨险峻。在燕岩山腰险峻处,有一处叫做“燕岩庙”的寺庙。据说,从前这座庙香火鼎盛,香客四时不绝,暮鼓晨钟,曾响萦岩头、河富一带的村庄原野。关于燕岩神庙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天神派下一对仙女姐妹来此地的西竺岩、燕岩塑造菩萨像,她们约好,谁最先完工谁就陪王母娘娘去瑶池仙境。姐姐选择了低矮易上的西竺岩,妹妹只好攀上燕岩庙,由于燕岩庙是一块清幽之地,妹妹很快就将菩萨的塑像建造好了。后来,妹妹一边铸造神钟,一边学起鸡叫来,急得姐姐仓促间马虎了事减了工序,结果,燕岩庙的菩萨造得比天竺庙的要好看些,而且燕岩的菩萨还会唱歌。以后有了“燕岩庙的菩萨会唱歌,燕岩庙的神钟会应和”的传说。据说,当年燕岩山下,每当夜深人静的是时候,就真的有呜咽凄婉的唱和。

据说,燕岩神庙的那口神钟十分神奇。传说它能自动发声似呜咽一般。据当地人回忆,该钟油黑铮亮、非铜非铁,钟顶有几个孔洞,互相通连,与悬挂神钟的钟蒂(钟座)又相衔接,和别处寺庙的钟不一样。有人猜测可能就是这几个不一样孔洞,与钟身、钟蒂构成一个气流回旋的谐振腔体,在一定风向贯穿下铿然发声。而燕岩庙座落于在半山绝壁之中,岩洞与山谷相对,四时风大气流湍急,这口神钟挂在庙前,自然吞风引气、呜咽做声。但是在后来,燕岩岩庙被废弃,僧尼也都陆续还俗出走。1987年,这口神钟被人收走了,燕岩神庙“菩萨神钟相唱和”的谜底,也因为没有了实物变成了一个永久的谜团。

同类推荐
  • 低碳环保优秀人物故事

    低碳环保优秀人物故事

    “环保”是旨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放眼世界,“环保”已是一个备受热议的话题;环境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是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环境问题解决得好坏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这不仅是政府的基本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生活在地球村的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所在。
  • 微生物:显微镜下的世界(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微生物:显微镜下的世界(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微生物:显微镜下的世界》讲述了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的奇妙故事。内容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微生物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这些有趣的微生物知识,既妙趣横生,又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
  • 冰川:千万年厚厚积雪

    冰川:千万年厚厚积雪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学习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推广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水平,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透视人体怪象(科学探索的真相)

    透视人体怪象(科学探索的真相)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读者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这是科学普及的关键。
  • 中华科技故事

    中华科技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灿烂辉煌,成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本书力求通俗易懂地向广大读者较为系统地介绍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创造。本书以故事为叙述主线,以时间为序,简要勾勒出中华5000年科技发展史的大致轮廓。所选故事均围绕中华科技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成就展开。
热门推荐
  • 灵气重塑

    灵气重塑

    当万物复苏,灵气觉醒,万兽争鸣,百家齐现世,这仅是一个人的游戏,而却是几亿人的一生,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亿万人中的一员。
  • 鬼屋夜话

    鬼屋夜话

    《鬼屋夜话》又名《鬼话连篇》,系本人倾力推出的一个恐怖故事集,如果你是在夜晚、一个人独处时看到了这个系列故事,那最好不要读,因为这个系列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极其恐怖。喜欢拙著的朋友,请关注一下笔者正在连载的新作《怪谈吧》,这是笔者沉寂十年后再度创作的悬疑、灵异、恐怖类型力作。
  • 绿野仙踪(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绿野仙踪(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炊事员也是兵

    炊事员也是兵

    讲述部队中一群特殊的兵,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却不被看好;有人说这里是孬兵的天堂,也有人说这里是刺头兵的养生场。但无论如何,如果你未曾经历,请尊重这群最可爱的人,像尊重军人一样。
  • 穿越名门秀:贵妇不好当

    穿越名门秀:贵妇不好当

    文案:都市女一朝穿越到古代,禀着平安度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行事,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出身上层阶级的她却势必要嫁入同为贵族之家的男子为妻,从此卷入一系列麻烦斗争当中。古代贵族哪家不是攀亲带故、三妻四妾,曲清幽没想到她也嫁了这么一个大家族,还是三大国公府之首,惟有步步为营,凭着一颗七窍玲珑心,硬是争得一席之地。古代宫廷哪有和平安定的?惟有刀光剑影,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争斗,身为国公府的儿媳妇,哪能置身事外?曲清幽也不得不小心周旋于宫中贵妇之中。为自己,为丈夫,为家族,古代贵妇不好当,看穿越女如何当贵妇?推荐某梦的新文:《一等宫女》推荐某梦的最新完结文《世族嫡女》:片断一:当他笑着走近时,见她正摘下一朵粉红色的绣球花在手中把玩。于是笑道:“这是要抛给我的吗?”曲清幽原本沉在自己的思绪当中,忽然听到一声男子的声音,有几分熟悉又有几分陌生,抬起头时果见罗昊就站在她的面前,面挂笑容,衣饰随风飘扬,倒有几分君子模样。遂笑着把花抛向他,“那公子可要接着了。”他会是她今生的良人吗?片断二:穆老夫人笑道:“曲家丫头不知是走运还是不走运,偏遇着你。不过这幽姐儿确是不俗,我们定国公府就需要这样的媳妇,方能再兴旺个百来年。”“老祖母想得倒长远。”罗昊端过丫鬟手中的参茶递到老祖母的手中。“别告诉我这老婆子,你小子打的不是这个主意?”穆老夫人眯着鹰眼道,喝了一口参茶,她又开始打趣孙子:“我看那幽姐儿也不像是个容易降得住的主,真不知道你们婚后,谁能降得住谁了?”罗昊笑着道:“老祖母说的怎么好像是两军对垒似的?我的娘子可是娶来疼的,什么降不降的?”片断三:“娘子,什么是爱情?”醉酒的曲清幽歪着头看着他一脸的不解,“笨蛋,爱情都不知道?”“那娘子告诉我不就得了?”“爱情是一生一世一双人,这道门很窄,只容得下我与你两个人,闳宇,你知道吗?”她想要独占他,这是罗昊的第一想法,“娘子,你想要我永远只宠你一个人是吧?何必要绕弯子呢?”用爱情这么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词语。曲清幽这才想明白她与他原本就不是同一世界的人,她努力的融入他的世界,但他却走不进她的世界。但是这又如何?她仍会想着法儿让他慢慢地恋上她,恋上她的身,恋上她的心。
  • 血型密码全集

    血型密码全集

    血液有一股神秘而奇妙的力量,没有生物的界限,没有时空的阻隔,从远古飘然而来。即使是从未见面的两个人,只要他们血脉相连,无须太多的语言,太多的介绍,只要两眼一望,心底仿佛就有一种早就存在的情愫,慢慢地连成一条线。在血液中,到底有什么古老而神秘的物质能使人类自己与其他的同伴聚集而又区别?一滴血看起来既渺小又普通,殊不知,就是这小小的 一滴血却包含着人类发展史上最神秘的秘密。祖先那些古老的传统和文明,以及优秀品质,通过血液的模式在子孙身体中得以完好保存,并不断复制。这个秘密除了我们所知的基因外,还有一些目前医学水平无法探测的物质。医生们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与数据证明它们的存在。
  • 豪门春深:季先生的散养甜妻

    豪门春深:季先生的散养甜妻

    季先生是她的一场旧梦,予她生而为人,也赐她致命一击。纵观她这一生,拼尽全力,却得不到任何一个人的真心相许,死里逃生,她终得解脱,从此隐姓埋名,不再爱人。直到有一天,他将她按在门框上,语气滚烫:“时初,这么多年,你有家不回,有去无归,你可知道,你的儿子多大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爷与房子

    九爷与房子

    当他用尽所有努力去反抗命运后,终于发现——反抗不如跳舞?????~
  • 空间成圣

    空间成圣

    渐离氏来了洪荒成了人族,阴差阳错发了几句牢骚,结果被盘古看上了。“既然你喜欢这片天地,喜欢人族,那就交给你保护了!道祖,魔祖,三千魔神,好好应付,看好你哦!”
  • 重回九零年代

    重回九零年代

    王紫涵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病倒后,与自己生活了几十年并育有一子一女的丈夫会丢下自己不管,好在自己这些年存有私房,心情不爽的她跑去国外旅游,谁知道倒霉的竟然遇到空难,而这空难将她送到懵懂的年纪,还好,重来一次,她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对待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