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9700000010

第10章 食疗——药食同源,食物归经(1)

善养生者,先寝食,后医药。

——中医谚语

1.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李时珍

中医饮食营养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食物来达到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目的。

天人相应的整体营养观

整体观念贯穿中医学的各个方面,它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及其人与自然界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时,都贯穿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这个基本观点。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人体可以能动地对自然界的变化产生相应的反应,还可以能动地改造自然界。例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人体相应的就产生了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变化,如果人们不能对四季的这种变化作出适应性的调节,就会发生疾病。在晨昏的阴阳消长中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例如人体的阳气在白天多趋于表,夜晚多趋于里,而疾病则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都产生一定的适应性,某些地方性疾病更是与地理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因为人与自然界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中医在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时候要求“三因制宜”,即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调理的平衡营养观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相互对立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阳化气,阴成形。”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阴阳之间制约消长,互根互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中医学认为,人体组织结构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部分之间,以及内脏之间,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是阴阳两个方面的保持着对立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果某种原因导致阴阳偏胜或偏衰,机体就表现出病理过程。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疾病,尽管它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也是调整阴阳,使阴阳恢复相对的平衡。

分析历代食养与食疗著作不难看出,掌握阴阳变化规律,围绕调理阴阳进行食事活动,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乃是传统营养学理论核心所在。饮食养生、治疗和康复手段,也是在调理阴阳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确立的。

传统饮食养生与治疗可概括为补虚和泻实两大方面。例如,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填精、生津诸方面可视为补虚;而解表、清热、利水、泻下、祛寒、祛风、燥湿等方面则可视为泻实。或补或泻,无一不是在调整阴阳,以平为期。

对饮食宜忌,中医也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例如,痰湿体质人应忌食油油腻;木火体质者应忌食辛辣;对阴不足,而阳有余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大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对某些患者,如皮肤病、哮喘病人则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患者忌食生冷食物等。其实质均从防止造成“实其实”“虚其虚”而导致阴阳失调的弊病为目的。总之,在平人或病人饮食调理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原则。

另外,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制备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使膳食无偏寒、偏热、偏升、偏降等缺陷。例如烹调鱼蟹等寒性食物时总要佐以姜葱酒醋类温性的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偏寒凉,食后损伤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食用韭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也是为了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人和社会环境是辨证统一的。所谓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条件、劳动条件、卫生条件、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教育、家庭结交等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们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制约着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一旦人体失调,就可以导致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的演变,也越来越凸现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说明了中医从开始就把人与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并坚持从人与社会的整体上治疗并预防疾病。

这种人和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也体现在饮食营养方面。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医者就认识到,作为自然界产物的“味”对机体脏腑的特定联系和选择作用。除此之外,食物对脏腑尚有“所克”“所制”“所化”等作用。

中医常根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营养观运用食物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目的。自古以来,以养生益寿、防治疾病的古代道、佛、儒、医各家学说,无不用人体内部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的理论来阐释人体的生老病死规律,同时也无不用天人相应的法则来制定各种体逸劳作、饮食起居措施。同时又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饮食内容也应有所变化,做到“审因用膳”“辨证用膳”。

食药同源的营养观

食物和药物同属于天然产品,性能相通,具有同一味质等特性。因此,中医单纯使用食物和药物,或食物和药物相结合来进行营养保健,或治疗康复的情况是极其普遍的。

食药同用,除基于二者同一来源的原因外,主要基于食物和药物的应用皆有同一理论指导,也就是药食同理。数千年来,医药同宗,食药同源,食药同理,食药同用已成为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一大特点。在众多的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例证,如乌鸡、羊肉、驴皮、鸟卵、葱、姜、枣等为补益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以达到防治疾病之功效。而大量古代食谱、菜谱、茶谱中又不难发现其中的不少药物,如枸杞、怀山药、黄芪、丁香、豆蔻、桂皮之类,从而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治疾病的功效。

辨证施膳的调养观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它在中医饮食营养学中的体现就是全面用膳和“辨证施膳”相结合的观点。从整体上看,全面膳食、荤素搭配是饮食营养的基础,但并不是一个饮食模式。现在的科学饮食健康观念是提倡饮食保健个性化,即根据不同的体质、职业、地域、病情,做到“辨证施膳”,即“因人施膳”、“因时施膳”、“因地施膳”、“因病施膳”。

(1)因人施膳:我国南北朝时期医家徐之才曾著有《逐月养胎法》,即按孕妇的不同阶段调剂孕妇的饮食。如,孕初期强调应食“酸美”之物,以清淡为主;妊娠中后期,给予滋味美食,强调补肾精养血的原则。

青少年青春发育期食养以调养肾气为要。在这一时期,性发育日渐成熟阶段,调养原则强调补肾填精,充养天癸。适当食用鱼虾、瘦肉、禽肉、禽蛋、牛奶等。

中年人的饮食原则主张合理少食,适当多动。人至中年,往往容易发胖,应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限制能量密度高、营养成分含量低的食物,如蔗糖、肥肉、曲酒等,适当多摄入能量密度低、营养成分含量高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等。

老年人的饮食应多样、营养丰富、偏于清补。老年人的饮食宜多样化,适当多补充钙质,根据其生理特点,遵循“三多三少”的“清补”原则,即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不多,脂肪少、糖类少、盐少。

不同体质的人,饮食应有所选择。中医的食养是从阴阳平衡作为出发点的,因此,体质不同,应适当注意饮食的选择。例如,体形肥胖的痰湿质人,应少吃肥甘油腻之品;形瘦火旺之人,应少吃辛辣之品。荔枝味甘、性温,有美容作用,可使皮肤白皙,面色红润,但如果吃多了,容易上“火”。炒花生、葵花子、红枣干吃,吃多了也易上“火”,口唇起泡,咽痛等。体壮火旺之人,不可食大热大补之品;脾胃虚寒之人,应忌食生冷黏腻之品。

(2)因时施膳:自然界四季变化的特点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四时养生的基本法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四时饮食调养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春天饮食原则是减酸宜甘,选用辛温之品。饮食宜清淡可口,忌酸涩和油腻生冷之物,适当多摄入黄、绿色菜蔬。

夏天饮食多为酸味、辛香之品,少寒凉,节冷饮。选用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夏令进补”要温阳调阴。

秋天饮食原则是少辛增酸,防燥护阴。例如,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多一点酸味果蔬。适当多食芝麻、核桃、蜂蜜、糯米、乳品等。

冬天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保阴潜阳。适当摄入龟、鳖、藕、胡麻、木耳等。冬令进补要以养阴护阳为主。

(3)因地施膳:同一种食物,在不同的地区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的食用价值。例如,湖南、四川食用一定量的辣椒对身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因为这些地区潮湿多阴雨,当地人多吃一些辛辣食物,使腠理开泄,以排除潮流、驱除湿气,这样,机体就可适应气压低、湿度大的自然环境。如果生活在北方干燥地区的人,过食辣椒就会给身体带来损害。

(4)因病施膳:中医有“食药同源”、“医食同宗”的理论,食物也同药物一样,有一定的偏性。由于饮食失调引起的疾病越来越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些病在国外称为“生活习惯病”,所以欧美国家很多学者就大声疾呼:“不要用自己的牙齿为自己挖掘坟墓”,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食源性疾病的危险性。换个角度看,利用食物不同的属性,科学合理配膳,调节阴阳平衡,就可有效地防治某些疾病。中医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食养”、“食疗”的作用。《养老寿亲书》指出:“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由此可见食疗的实用价值,对一些慢性病更应重视食疗作用。俗话说:“三分在药,七分在养”。其中的“养”就包括“食疗”和滋补。例如,糖尿病的食疗方法要根据上消症、中消症、下消症的特点来确定饮食原则。

【贴心提示】

据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癌症与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有关。易引起癌症的不良饮食习惯,如过食烧烤类食物、被污染类的食物、油炸类食物及高脂肪类食物等。因此,选用治疗癌症的食疗原则,一般有如下几点:选用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功能的食物;选用具有软坚化痰作用的食物;选用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食物;选用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作用的食物等。

【语录链接】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千金要方》

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养老寿亲书》

膳食应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进食原则。

——中医理论

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

——谚语

宁吃开胃粥,不吃皱眉饭。

——谚语

吃饭慢慢吞,赛过吃人参。

——谚语

2.安谷则昌,绝谷则危

——孙思邈

吃是生命活动的表现,是健康长寿的保证,正如孙思邈所说,“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只有足食,才能乐业,“安民之本,必资于食”。饮食不仅维系着个体的生命,而且关系到种族的延续、国家的昌盛、社会的繁荣、人类的文明。汉代出现的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共载365种药物,其中有不少食物,如枣、藕、山药、芡实、蜂蜜、薏苡米等,被列为具有强身保健、延年益寿的上品药。

饮食养生的特点

我国饮食养生的特点是,对不同时候、不同地方、不同病症的人,要做到“审因用膳,辨证用膳”。

这个特点体现了阴阳协调脏腑的整体营养观和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要不偏食、不过食,要根据体质、职业、信仰、病情、时、地的差别采取不同的饮食模式,以保证身体各部分的正常运行。

饮食养生的作用

(1)补充营养:饮食在进入人体以后,滋养脏腑、气血、经脉、四肢、肌肉,乃至骨胳、皮毛、九窍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依靠饮食源源不断地予以补充的。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还表现在各种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部位的选择性上。

(2)“精、气、神”的物质基础:饮食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只有机体营养充盛,精、气才会充足,神志才能健旺。

(3)预防疾病:《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人体正气充盛,邪气就不能侵袭使人致病。要正气充盛,就要合理安排饮食,这样机体所需营养才能保证,五脏功能才可旺盛。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如缺乏某些食物成分,就会导致疾病,如钙质不足会引起佝偻病,维生素缺乏会产生夜盲症、脚气病、口腔炎、坏血病、软骨症等。

(4)治疗疾病:食疗往往比药疗的效用来得好。能够用于疾病治疗的食物很多,如猪骨髓可补脑益智,山楂消食积,大蒜治痢疾,当归羊肉汤治产后血虚,赤小豆治水肿等。

同类推荐
  • 专家诊治尿石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尿石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正常认知尿石症的预防、治疗、护理: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肺气肿系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气腔增大,并伴有腔壁破坏性改变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包括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及灶性肺气肿等。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常见,它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气腔壁膨胀、破裂而产生的肺脏充气过度和肺容积增大的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尘肺、广泛性支气管扩张和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凡能引起细支气管炎性变化使气道阻塞,都可引起本病。多见于老年人。
  • 私房养生经

    私房养生经

    40岁前要知道的私房养生智慧,从古至今奉行不渝的养生箴谏。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私房养生圣经,集传统中医养生智慧与现代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百科全书。 运用易经思维,阐释天人相应的养生之道;走进身体的内层,一目了然地审视我们的身体;私房养生=外修+内养,健康光晕由内而外散发。
  • 专家诊治骨质疏松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骨质疏松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骨质疏松症正日益成为健康的一大威胁,又加之亚洲人常常对这种病不够重视,缺乏有效治疗,因此其危害性尤为突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亚洲审计报告》显示,在过去的30年中,大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发生率增加2~3倍,中国香港地区增加3倍,而在新加坡竟高达5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一半以上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症将出现在亚洲。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有10%~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患病1年内死亡。这无疑将给地区人口造成严重影响。骨质疏松症除了会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外,还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事实上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已作出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因骨质疏松症产生的花费将高达1315亿美元。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在骨质疏松的诊治上对医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物质文化的丰富,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对生活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看病就诊过程中希望问个为什么,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怎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是医师和患者都要考虑的事情。
  • 我的第一本健康书:四季养生

    我的第一本健康书:四季养生

    是以“一年365天,健康每一天”的观点为出发点,着眼于四季寒暑变化及24节气的气候特征对生命健康的影响,告诉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节气里,从饮食、起居、防病、精神、运动等方面对自己的健康进行全方位的呵护。
热门推荐
  • 蚀骨深情:重生豪门辣妻

    蚀骨深情:重生豪门辣妻

    前一世,被继母和亲小姨合伙令她染上毒瘾还被陷害死亡,最后她们残忍地令她死无全尸,被挖心脏贩卖双肾,她亲眼看着自己的尸体被糟蹋。幸好,老天眷顾她,有了第二次生命,这辈子一定要活出精彩,把仇人逼上绝路,为自己和母亲报仇!本以为孤独终老,却不料和上辈子退婚的男人纠缠不清。“席先生,我这辈子是来复仇的,不是来为你生孩子的!”某女对于他各种纠缠,忍无可忍。“掬小姐,我们分工合作,你负责生孩子,我负责帮你虐渣,从此过上开挂生活,走向人生巅峰!”某男邪魅一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仙尊崛起

    重生仙尊崛起

    修真界堂堂一代仙尊,因死敌太过强大,决战时双双自爆,导致了两大仙尊都身死魂消……岂料,峰回路转,千钧一发之际,他的灵魂意外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故事展开……
  • 穿个时空修个仙

    穿个时空修个仙

    惠心因为一场意外,穿越到了一个修仙的时空,自己竟然还是一个修仙的天才,既然命运这样安排,那就愉快的开始吧!惠心带着小伙伴们经历各种奇遇,玩遍了神佑大陆,又到了妖界,既来之则安之,修炼事小,游玩事大,惠心带着小伙伴一边修炼一边游玩,竟然得道飞升了,没想到这仙界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个仙界,惠心和小伙伴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呢?来看看惠心和小伙伴的修仙游记吧!
  • 快穿:宿主总不按套路出牌

    快穿:宿主总不按套路出牌

    衍作为一个刚刚出道的系统,自认为非常成功的把时倾坑来跟它签约,它本以为这是个单纯的主,没想到……事实证明它还是涉世太浅。“宿主宿主,你干嘛,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古代位面,不要冲动。”衍紧张的盯着时倾手中的魔方。时倾埋着头,唇角勾出恶魔般的微笑,她抬起头戏谑的看着衍,“衍,你这么着急做什么,我只是单纯的想玩一下魔方。”衍听后松了一口气,上次在现代位面,这个祖宗就是拿出了这个魔方,所以那个现代位面崩了,害的它被位面管理者请去喝了一杯茶。时倾勾了勾唇角,她想毁掉一个位面,比捏死一只苍蝇还要容易,又不一定要用魔方,衍真是单纯的可爱。于是衍在喝茶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 轻罗忆梦

    轻罗忆梦

    她,因为转世时调换了六道神君的孟婆汤,忘不了前世种种,总以男人自居,以至于今生傲娇,纠结,还很难缠。他,是世人眼中的纨绔王爷,为了一道圣旨不得不娶那个相貌丑陋的女人做王妃,结果却发现她与传闻中并不一样。一个越爱越想拉近彼此的距离,另一个却因那忘不掉的前世记忆想把对方推得远远的。可是姻缘在轮回中早已注定,逃不开,也推不掉!
  • 美人如画:王爷太腹黑

    美人如画:王爷太腹黑

    前世,被姐姐陷害,弟弟惨死,孩子胎死腹中。而她爱了那么久的男人却对她冷眼相看。后来,她含恨重生!誓要宁负天下人也不负自己,除渣男,斗恶姐,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可是,本就不相信爱情的她,却遇见了那个愿为她生死的男人。到此时,她该何去何从……
  • 名人传记丛书:毕加索

    名人传记丛书:毕加索

    名人传记丛书——毕加索——女人们造就的绘画大师:“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双灵战纪

    双灵战纪

    神树庇荫、天才辈出、妖孽横行。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武法鼎盛时代。
  • 时光不去

    时光不去

    林小苒,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她每时每刻都在努力着,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梦想的路上,她遇到了自己的知音、好友、伙伴包括……恋人,或许青春很疯狂,到也只有疯狂一次的资本,或许奋力一搏,能让自己不后悔,能让自己的青春不虚此行。
  • 你是我压在心底的那个人

    你是我压在心底的那个人

    一场势均力敌的爱情角逐。她是独立自主的顶级花艺师,他是披着狼皮的忠犬总裁。一个落花自认为无意,一个流水自认为无情,一场鸡飞狗跳的假结婚却把两个见面就怼的人的轨道交错到了一起。她有些错愕:“你喜欢我”他垂眸低笑,声音却坚定无比:“喜欢。”喜欢到为你发疯而不自知,喜欢到不知道该如何才能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