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1200000021

第21章 中国古代节日风俗(4)

长命缕

又名“续命缕”、“避兵缯”、“五色丝”、“长命寿线”等。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以其天气炎蒸,疾病易于流行,自汉以来,即于此月重五前后,以彩色丝线系于臂,谓可保平安健康,又谓能避刀兵之灾,故称。《太平御览》卷三一引汉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又“五彩,辟五兵也。”清顾禄《清嘉录·五月·长寿线》:“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又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结五彩索系小儿臂上,即古之长命缕也。”诗曰:“编成杂组费功深,络索轻于臂缠金。笑语玉郎还忆否?年时五彩结同心。”

天师符

民间端午节期贴在门上的符。为禳镇之一种。上绘天师或钟馗像,意在驱除疫病毒虫,保佑全家健康。亦称“灵符”、“五雷符”等。其俗源于汉代。《后汉书·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符,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宋吴自牧《梦梁录·五月》:“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家家买桃、柳……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物》:“插门以艾……家各悬五雷符。”清顾禄《清嘉录·五月·贴天师符》:“朔日,人家以道院所贻天师符,贴厅事以镇恶,肃拜烧香,至六月朔,始焚而送之。有贻自焚氏者,亦多以红、黄、白纸,用朱墨画韦陀镇凶,则非天师符矣。而小户又多粘五色桃印彩符,每描画姜太公、财神及聚宝盆、摇钱树之类。受符者必至院观拈香,答以钱文,谓之符金。”清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道家于端午送符,必署天师二字,以见其神。受者皆答以钱米。”诗云:“研将朱墨任鸦涂,春蚓秋蛇认得无?但乞人施五斗米,全家饱食仗灵符。”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五月朔,家家悬灵符。”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天师符》:“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崇恶。”

五毒

指蝎子、蜈蚣、蛇、蟾蜍、蜥蜴等五种有害于人的毒虫。端午节,民间有挂五毒图于门户及在儿童手臂或身上佩戴五毒形象饰物的习俗,其意在禳避病害,以求平安。源于宋代,五毒后世名目不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进入夏季时除害灭病的愿望。宋周密《武林旧事·端午》:“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意思山子数十座,五色蒲丝百草霜,以大合三层,饰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蝎、蜥蜴等,谓之‘毒虫’。”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簪佩各小纸符,或五毒、五瑞花草。”清顾禄《清嘉录·五月·五毒符》:“尼庵剪五色彩线,状蟾蜍、蜥蜴、蜘蛛、蛇蟀之形,分贻檀越,贴门楣、寝次,能魇毒虫,谓之五毒符。”又引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午日扇上画蛇、虎之属,数必以五,小儿用之。”

六月六,伏日,立秋

六月六

民间节日。北宋时为天贶节,谓乃神人降天书之日,出于真宗及王钦若的伪托。天贶,即天赐之意。至南宋时,将此日作为崔府君诞辰。崔府君,东汉时人,宋高宗谓其曾有磁州“护驾”,乃建宫观于临安崇奉香火,也出于统治者的假托。当时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每逢此日,宫廷差使臣降香设醮,都人士女除至观献香,以求护佑外,则多为避暑之游。至明、清时,又有晒衣晒书、浴猫狗等习俗。宋吴自牧《梦梁录·六月》:“六月初六日,敕封护国显应兴福普佑真君诞辰,乃磁州崔府君……此日内庭差天使降香设醮,贵戚士庶,多有献香化纸。是日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恣眠柳影,抱挹荷香,散发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盖此时铄石流金,无可为玩,姑借此以行乐耳。”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六月六日,晒鸾驾。民间亦晒其衣物,老儒破书,贫女敝緼,反覆勤日光,晡乃收。”清顾禄《清嘉录·六月·狗饋浴》:“谚云:六月六,狗饋浴。谓六月六日牵猫犬浴于河,可避虱蛀。”清郭麟《浴猫犬词》:“六月六,家家猫犬水中浴。不知此语从何来,展转流传竟成俗。”又:《六月·晒书》:“六日,故事:人家曝书籍图画于庭,云蠹鱼不生。”

伏日

又称伏天。三伏的总称。古代也专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古人以为,伏天之时,阴气迫于阳气而藏伏,故名之。春秋时秦德公始作伏,祠社,此为设伏日之始。夏日炎热,尤以三伏为盛,故人于伏日有避暑之举。汉魏时,伏日有酒食之会。汉和帝曾令伏日尽日闭门,不干他事。唐时,长安人伏日多于风亭水榭,浮瓜沉李,流杯曲沼,每至通夕而罢,富家子或植画柱,搭凉棚,召客聚坐,作纳凉盛会。此外,自三国魏时,六月伏日即有家家作汤饼之俗,谓食之可避除疾患。《艺文类聚,岁时·伏》引《历忌释》:“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又引晋程晓诗:“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宋吴自牧《梦梁录·六月》:“六月季夏,正当三伏炎暑之时,内殿朝参之际,命翰林司供给冰雪……以解暑气。”清顾良《清嘉录·六月·三伏天》:“旧传有夏九九,今已不传。但从夏至日起,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谓之三伏天。好施者,于门首普送药饵,广结花缘。街坊叫卖凉粉、鲜果、瓜、藕、芥辣索粉、皆爽口之物。什物则有蕉扇、苧巾、麻布、蒲鞋、草席、竹席、竹夫人、藤枕之类,沿门担供不绝。茶坊以金银花、菊花点汤,谓之双花。”

洗象

明清时,皇宫中例于三伏日为畜养之象洗浴,届时遣官以鼓乐引导,监浴。往往河两岸观者万众,其情形多于诗人吟咏见之。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三伏日洗象,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浴响闸。象次第入于河也,则苍山之颓也,额耳昂回,鼻舒纠吸嘘出水面,矫矫有蛟龙之势。象奴挽索据脊。时时出没其髻。观时两岸各万众。”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六月·洗象》:“銮仪卫则驯象所,于三伏日,仪官具履服,设仪仗鼓吹,导象出宣武门西牐水滨浴之。城下结彩棚,设仪官公廨监浴,都人于两岸观望,环聚如堵。”又,明徐渭有《宣武门河看洗象》,清王士祯有《洗象行》咏其事。

乘风凉

吴地夏夜纳凉消暑之称。清顾禄《清嘉录·六月·乘风凉》:“纳凉,谓之乘风凉。或泊舟胥门万年桥洞,或舣棹虎阜十字洋边,或分集琳宫、梵宇、水窗、冰榭,随意留连。作牙牌、叶格、马吊诸戏,以为酒食东道,谓之斗牌。习清唱为避暑计者,白堤青舫,争相斗典,夜以继日,谓之曲局。或招盲女、瞽男弹唱新声绮调,明目男子演说古今小说,谓之说书,置酒属客,递为消暑之宴。盖此时铄石流金,无可消遣,借乘凉为行乐也。”清徐崧、张大纯《百城烟水·苏州》:“六月二十四日,画般箫鼓竞于荷花荡,观荷纳凉。”

立秋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七月初,阳历的八月七或八日。古代至此日,天子亲率公卿大夫迎秋于西郊。汉代,于郊礼之后,皇帝并须射死一牲,荐于宗庙。后代立秋之日,有插戴楸叶、食豆水、西瓜、饮烧酒诸俗。又俗传此日若雷鸣及有虹,则有害农稼。

《后汉书·礼仪志》:“立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白,施皂领缘中衣,迎气于白郊:礼毕,皆衣绛,至立冬。立秋之日,白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斩牲之礼,名曰驱刘。”

宋范成大《立秋》诗:“析枝楸叶起园瓜,赤豆如珠咽井花。”宋吴自牧《梦梁录·七月》:“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都城内外,侵城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清顾禄《清嘉录·七月·秋毂碌收粃谷》:“立秋日雷鸣,主稻秀不实。谚云:‘秋毂碌,收粃谷。’……范《志》又云:‘立秋后虹见,为天收,虽大稔亦减分数。’”范《志》,指宋范成大《吴郡志》。又《七月·立秋西瓜》:“立秋前一月,街坊已担卖西瓜,至是居人始荐于祖祢,并以之相馈贶,俗称立秋西瓜。或食瓜饮烧酒,以迎新爽……盖本《豳风》‘七月食瓜’之意。”

七夕

亦称“乞巧节”、“女儿节”。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自东汉以来,即传说牛郎与织女二星于此夕在天河相会,民间有“乞愿”、晒衣等活动。至南朝,七夕有穿针乞巧之俗,从此乃成为妇女的一个节日。唐宋以下,除乞巧外,更有拜祀牛、女双星、卖巧果、丢巧针、染红指甲、种五生等活动内容。诗人亦多吟咏其事。汉崔寔《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曝经书,设酒酻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如地河之波,辉辉有光曜五色,以此为徵应,见者便拜乞愿,三年乃得。”《艺文类聚》卷四引《竹林七贤论》:“阮咸,字仲容,籍兄子也。诸阮前世皆儒学,内足于财……七月七日,法当晒衣,诸阮庭中烂然,莫非绨锦。咸时总角,乃竖长竿,摽大布犊鼻于庭中,曰‘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又引《世说新语》:“郝隆,七月七日见邻人皆曝晒衣物,隆乃仰卧出腹,云晒书。”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答曰:‘织女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也。”南宋梁刘孝威《咏织女》诗:“金钿已照耀,白日未蹉跎。俗待黄昏至,含娇渡浅河。”

乞巧

古代传说,七夕(七月初七)为天上牛郎、织女相会之期。自东汉至南朝,有向织女乞求智巧之俗,称为“乞巧。”每年至此夕,妇女穿七孔针,设瓜果于庭,礼拜双星。齐武帝并曾起穿什楼,令宫人于七夕登楼穿针。至宋代,除传统的活动外,七夕前,市上竞卖乞巧物品,如魔喝乐、榖板、花瓜、五生盆等精致玩意及食物,民间往往铺陈于门首,以奇巧侈丽相尚。至明代,又有“丢巧针”等习俗。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以乞巧。”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渭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灸、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七夕节物

古代七夕节期妇女、儿童所吃的和玩的物品。宋代时,有油炸的果实(后世称为巧果)、雕有图案的花瓜、水蜜木瓜、双头莲花、泥孩儿“磨喝乐”(也写作“摩喉罗”)、笔砚、针线、蜡制袅雁水禽、田舍人家模型“谷板”及“五生盆”等。“磨喝乐”一般为泥娃娃,宫廷中也有用象牙、香木制造的,受到妇女的喜爱,大约与向神乞求生子有关。笔砚、针线,则为男女幼童乞巧之物。当时,街市上均有出售,以供居民度节。北宋时的东京(开封)、南宋时的临安(杭州),由于经济的繁荣,人民的文化生活发达,在七夕期间,均极一时之盛。明、清时之节物,大体承袭宋代。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妇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尔,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值数千者。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又以黄蜡铸为袅雁、鸳鸯、龟鱼之类,彩画金镂,谓之‘水上浮’。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栗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皆于街心彩幕帐设出络货卖。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宋周密《武林旧事·乞巧》:“七夕节物,多尚果食、茜鸡。及泥孩儿号摩喉罗,有极精巧,饰以金珠者,其直不赀。并以蜡印袅雁水禽之类,浮之水上……七夕前,修内司例进摩喉罗十卓,每卓三十枚,大者至高三尺,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悉用镂金珠翠。衣帽、金钱、钗镯、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执戏具,皆七宝为之,各护以五色蒌金纱橱。”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六“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今行在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卖磨喝乐最为旺盛,惟苏州极巧,为天下第一。”据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引《阿弥陀经疏》一磨喝乐(摩喉罗)当作罗喉罗,为佛所生子,佛出家六岁,罗喉罗乃生。宋代民间七夕所制磨喝乐,乃受佛经故事的影响而创造的形象。

同类推荐
  • 实现卓越(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实现卓越(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正心 正身 正己:立家规·正家风丛书

    正心 正身 正己:立家规·正家风丛书

    本书分为“正心”“正身”“正己”三个部分,向读者朋友们阐明了其中的要旨和它们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大意义,并介绍了一些提高自身修养、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以及求善省察的方法。
  • 在你人生打拼时不看后悔的77句狠话

    在你人生打拼时不看后悔的77句狠话

    没有明确的生活方向,就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本书精选适合人们在打拼时谨记的77句金玉良言,加以启人心智的思想哲理故事优化重组,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接纳和改变自己。本书态度直接,见解精辟,从耐力、格局、人脉、修养、态度、沟通、选择、成长等方面出发,句句点化我们内心的浮躁与迷茫。态度影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阅读本书你能拥有正向心态,看清人生方向,坚持内心的积极力量,更好地平衡生活,享受当下。
  • 吃掉那只青蛙:博恩·崔西的高效时间管理法则(原书第3版)

    吃掉那只青蛙:博恩·崔西的高效时间管理法则(原书第3版)

    《吃掉那只青蛙》中提出21条时间管理法则,让千万人受益。在过去的20多年里,本书的方法帮助人们成功地实现了效率的提升,大多数人运用书中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实现了职位晋升,收入翻倍。当下,人们面对的各种选择越来越多,不免感到茫然和难以决策,但一个人做出选择的能力将决定你人生的高度。本书通过一系列方法和工具,让你养成优先处理重要任务的习惯,并获得持续性的回报。
  • 思考帽与行动鞋

    思考帽与行动鞋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终生无所成就,他们都过平庸乏味的生活。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公司都盈利微薄甚至亏损,他们的平均寿命不超过7年。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有钱人都不曾充分享受过财富带来的幸福,他们有的根本不及享受就在疲于奔命中与世长辞,有的在年老时已将财富挥霍殆尽重新做了穷光蛋。这个苠界上的大部分夫妇,他们相爱了3个月,吵架了3年彼此忍耐了30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不在于他们不够聪明,不够努力,而在于他们没有做好两件事,思考和行动。思考谁不会呀?行动谁没有呀?哦,对不起,我在本书里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思考和真正的行动。
热门推荐
  • 天山学府

    天山学府

    左晓明,人族商人捡回家的养子,魔王流落在外的七王子,随便唱首童谣便召唤出巫族至高无上的圣熊来当保镖和垫背……清晨,海边小渔村老妇人收养的天才少年,是龙族王子与人鱼的私生子,随便说一段故事,便得到龙族镇海之宝的青睐,赖在他身上坚决不肯离开……白羽,被献为生祭的未来王子,在天神的夹带下穿越千年,一不小心自己的神海被一只妖精闯进来,霸占神海不说,还每次都将真正的主人劈出来……三位少年将在天山学府相遇,组成不良少年团……喂,那位大眼睛的妹妹不要走……就你这样不听话,立刻降级为小小小小妾……ps:本书并非言情小说,经深刻反省,属于少年历险成长类小说。?:非言情类你发在女生频道做什么?ps:对不起,小萌新发文时还不太懂。。。?:历险成长?听起来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读物……ps:也没有那么老啦。原本是想致敬《哈利波特》的……?:你也有致敬《哈利波特》的资格?(话说《哈利波特》也不新了,也有二十多年了吧)ps:对不起,我反省。。。弱弱的说,原本续篇等主角们长大了,开始杀伐天下了,还想致敬《冰与火之歌》。。。?:天啊!你还是省省吧!ps:是是是,对不起,我深刻反省。。。再不敢了,我回去立刻研究言情。。。
  • 伊凡诺夫·海鸥

    伊凡诺夫·海鸥

    本丛书将契诃夫戏剧作品的优秀中文译本结集,分四卷出版。本卷包含名剧《海鸥》和《伊凡诺夫》。喜剧《海鸥》描写乡村富家少女妮娜的爱情理想和遭遇,于1898年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获得空前成功,高翔着的海鸥形象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伊凡诺夫》是契诃夫的第一部戏剧力作。
  • 待你看尽繁华

    待你看尽繁华

    墨言晤,大佬一枚,有点小迷糊,有点小可爱。痴情是代名词…白靖寒,是那高岭上的一只花,却又…只会有她出现的时候才放下自己,傲娇的代名词…“全京城最美的崽”撤回了一条信息“撤回了什么?”“没什么呀”“撤了啥!”“就不告诉你”…隔天,“一缕阳光”撤回了一条信息“你撤了啥”“一缕阳光”撤回了一条信息“???”“一缕阳光”撤回了一条信息“你再撤回就别跟我讲话了”“哼,也不知道谁撤回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洪荒之后土是我姐姐

    洪荒之后土是我姐姐

    末法时代一个大乘期修士渡天劫被人暗算穿越到洪荒有系统呃不对是开了外挂随便浪的故事,好像还有几个姐妹兄弟来着。
  • 易幻幽径之断界语录

    易幻幽径之断界语录

    一段时光;一个空间,被定格,被无法更改。没能被拯救的命运,也许会到它想要的地方去,被其延续。美妙的是岁月所创造的故事,脆弱的是生命。心灵的歌声,永远是最真实的声音。我需要你;你需要这样的我嘛?-断界语录。-断界神所留!每个人都有一次再命运面前选择的机会;就看当事人如何去把握。这是一个关于时空与救赎的故事,敬请期待。-断界,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那是时神;也就是时间之神的居所。
  • 那个令你怦然心动的瞬间

    那个令你怦然心动的瞬间

    那些关于我的生活感悟,游记,随笔…游记可以放心食用。
  • 娇妾

    娇妾

    少年将军席临川有两件事让他死不瞑目:第一,大战方兴,外虏犹在,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二,年少轻狂,妄动凡心,爱的舞姬是卧底。但当上天格外眷顾于他,一切再次回到最初的相遇点时……席临川:喂!说好的美人计呢?!红衣:怎么古人也这么开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七十年——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相互交织;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博弈的十年;国共两“兄弟”的合作与内战三部分,能让读者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儿女,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我的日本文艺生活

    我的日本文艺生活

    佛系青年的东洋文艺日常。群:21815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