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0200000010

第10章 胡太后越礼

孝明帝元诩是北魏第九任皇帝(如若不算得位不正、又短命被弑的南安王拓跋余,则是第八任),他身上有很多个第一。比如,他是北魏迁都后出生在洛阳的第一位皇帝(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是所谓“移民第二代”),也是唯一出生在洛阳皇宫、并存活下来的皇子。

在他之前,宣武帝曾有过两个皇子。头一个是与第一任皇后于氏所生的元昌,遭到高肇算计,三岁就死了。第二任皇后高氏做贵嫔时,给宣武帝生过一个皇子、一个公主,小公主养大了,小皇子却比元昌夭折得更早。高皇后没再生过孩子,但她生性好妒,对于其他嫔妃与皇帝的关系,十分在意,甚至千方百计阻挠她们的行动。直到宣武帝驾崩,后宫中还有不少嫔妃从来就没有侍奉过皇帝。

就是在这样严酷的监控环境下,却有一名女子幸运地得到宣武帝的惠顾,有了他的孩子;不仅有了孩子,而且还是个男孩;不仅是个男孩,而且还做了太子;不仅做了太子,她本人还逃过了北魏皇室沿袭一百多年的“子贵母死”的规矩,免于一死,并靠着儿子的地位,成为北魏后期极为关键的人物。她,就是元诩的亲生母亲胡氏。

胡氏是汉人,祖上出自陇西安定(今甘肃泾川),曾祖胡略与祖父胡渊两代在后秦和夏国为官。北魏灭夏,胡渊投降北魏大军,有接待之功,拓跋焘赐他侯爵,又让他做河州刺史。

按照北魏的制度,袭爵时自动降一等,因此到胡氏父亲胡国珍的时候,由于无才无功,除了伯爵的爵位外,就没有什么显赫的名声了。当初的关中大国后秦以佛教为国教,现在的北魏也是佛寺香火旺盛。胡家深受影响,一向虔诚信佛。胡国珍的姐姐就出家做了尼姑,而且理论水平还不低,经常有机会到宫中去谈经论道。胡国珍想光宗耀祖,自己又没什么本事,琢磨来琢磨去有了个主意:重点培养女儿,然后由姐姐充当皇宫“内线”,向皇帝“引荐”。

这条路走对了。胡氏容貌气质俱佳,在胡国珍姐弟的熏陶下,多才多艺,又懂了许多佛学大义。旁人一瞧,真有一丝知性女子的味道。她那位做尼姑的姑姑每次进宫,一有机会就跟宫女太监们谈起侄女的好处,时日长了,宣武帝也知道有这么一位“好女孩”,心中不免痒痒,便将胡氏召进宫中,封为承华世妇(世妇是后宫的级别之一,低于嫔)。

长期以来,北魏后宫形成了一套思维定式,嫔妃们常常相互祈祷,只愿生公主,即便是生王子,也千万别是第一个——大家都不想因为生了个太子而丢了性命。胡氏是有备而来的人,对这种思想嗤之以鼻。她说:“天子岂可独无儿子,怎可为了一己之生死而令皇家没了嫡传的血脉呢?”

宣武帝听说胡氏觉悟这么高,越发宠幸她,不久胡氏就有了身孕。她每夜在佛前起誓:“但愿所怀是个男孩,生下来就是长子(宣武帝前面的两个儿子都死了),即便因为当上太子而杀了我,也在所不辞!”

佛还真保佑了她一回,元诩出生。宣武帝喜不自胜,他加封胡氏为充华嫔,亲自安排抚育人员,把小元诩精心保护起来,谁都无法接近他,连皇后高氏也找不到机会下手。

高皇后杀不了元诩,却也有她的如意算盘。她心想反正有“子贵母死”的祖训,等元诩立为太子,胡氏就得赐死,到头来太子还是由她控制。

果然,元诩长到三岁即被立为太子。可谁料想,无论皇后怎么劝说宣武帝除掉胡氏,宣武帝就是不听她的。宣武帝快三十才有了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传统上北魏皇帝这个年龄都应该做上爷爷了),不但不能让他受一点伤害,也要让生他的胡氏好好地活下去。宣武帝在事实上废除了“子贵母死”的规矩。(废除这项看似野蛮的制度,本应值得赞扬。可是历史偏偏在这里又开了一个玩笑,侥幸存活的胡氏,最终做了北魏一朝最后一位皇太后。北魏虽说不上亡在她手里,她对于北魏的衰亡,却也逃不脱干系)

直到宣武帝去世,高皇后仍在找机会暗杀胡氏,在诸位亲王的关照之下未能得逞。高肇被诛,整个情势顿时完全颠倒过来。高肇恶贯满盈,取胜的高阳王元雍、领军将军于忠等人也并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这只是一场太子党与外戚党的权力斗争而已。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作为高皇后对立面的胡氏,自然而然被太子党极力拥护。太子党首先让受排挤的任城王元澄(这位孝文帝时代立过大功的老王爷在宣武帝时代几乎没有任何作为,由于高肇的猜忌,他被迫装疯卖傻,整日饮酒作乐,才得以保全性命)以及宣武帝的弟弟元怿、元怀三位分别担任司空、太尉和司徒(即“三公”),然后把高太后(小皇帝登基,自然“升”了一级)迁到洛阳附近的瑶光寺去做尼姑,不得随便入宫(几年后,机关算尽的高氏还是被胡氏派人秘密毒死,也算是“天道无常、报应不爽”了),改尊胡氏为皇太后。

权力稳固后,诸位亲王联合群臣奏请胡太后临朝。胡太后母仪天下,成为北魏继文明冯太后之后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这级别超额完成了父亲胡国珍的目标,胡老头跟着鸡犬升天,大概也暗自佩服自己的计划吧。不过他只享了三年福,就真的升天了)

太子党自以为聪明,让没什么背景的女流来处理朝事,必不会像外戚那样难以驾驭。他们怎么会想到,眼前的这位弱女子,却有的是手段,而且会变本加厉地搞烂北魏朝廷。

保护胡太后有功的于忠第一个失势。于忠是宣武帝身边的老臣,也是经过高肇一连串恶搞还能活到孝明帝一朝的少数近臣。他仗着资格老、功劳高,一手抓政令发布,一手抓宫中侍卫,有意专断朝政。尚书左仆射郭祚和尚书裴植劝高阳王元雍想办法把于忠派到外州为官。于忠知道了,就假传圣旨,杀了郭、裴二人,免了元雍的官职。胡太后一临朝,马上解除了他侍中和领军的职位,让他去冀州做刺史。

胡太后认为于忠的功劳还是主要的,夺权之后也没理睬元雍等人的弹劾,并不过多为难他。她心里明白,五十多岁的于忠也没几年可以蹦达了,不妨做个顺水人情,对他既往不咎。一年后又让他回京城为官,弄得于忠不但不怨恨,还感激涕零。神龟元年(公元518年),于忠不负她望,一命呜呼。

有了于忠的榜样,太子党的其他成员便不敢看轻胡太后,胡太后做事逐渐大胆起来。按照礼法,只有皇帝对下级发布的文书才有权称为诏,其他人发布的文书只能称为令;同理,下级只有对皇帝上书时才能称呼陛下,对皇后、太子等只能称呼殿下。胡太后不满于低一等的称呼,把自己发布的令改称诏,要求群臣上书用陛下的称呼,自己则用“朕”这个皇帝专用字眼。之后,她又以小皇帝年龄太小为由,提出自己代为主持祭祀,这也是越礼的行为,所以负责礼制的官员竭力反对。她就向侍中崔光请教,崔光引经据典地说:“汉朝的邓太后就曾经做过祭祀的事。”胡太后很高兴,便摄行祭祀典礼。以礼法而言,她的所作所为和皇帝没有什么两样了。

崔光历仕孝文、宣武、孝明三朝,做过宣武帝和孝明帝的老师,在北魏后期算是比较敢说话的大臣。但他崇尚中庸之道,在胡太后面前,总是尽量顺应她的意思。这样的人,是不能指望挽狂澜于既倒的。(顺带一提,崔光的侄子就是《十六国春秋》的作者崔鸿)

任城王元澄也是位比较敢谏的大臣。胡太后信佛,多次为之大兴土木,建佛寺、造佛塔、修石窟、凿佛像,还广开斋会,花费不少开销,人民赋税沉重。他多次上表,希望朝廷能够“蓄力聚财”,减轻劳役。胡太后对老王爷表示尊重,却没有什么改过行为。元澄于神龟二年(公元519年)病故,胡太后更加放肆了。在国家的各种庆典仪式上,她动辄大办宴席、大赏群臣,收买人心的同时,也把官员贵族惯得越发贪婪。

就在元澄去世的那一年,洛阳出了件骇人听闻的案子。

征西将军张彝的次子张仲瑀上了一道秘密的奏章,要求改革选拔制度,认真评定武官的资格,不能够给他们安排清闲的职位。这道奏章不知怎的走漏了风声,迅速传遍了洛阳的大街小巷。洛阳城势力最大的一批武官是羽林与虎贲,他们到处张贴榜文,定期会合,宣言某月某日要杀光张彝全家(简直跟现代的黑社会一个作风)。张彝父子并不害怕,没放在心上。

这天清早,近千名羽林与虎贲跑到尚书省的公门前叫骂,要求交出张彝的长子尚书郎张始均,边骂边朝公门投石块,整个尚书省没有人敢出来主持公道。羽林们见没啥动静,一队人就举着火把、扛着柴蒿,冲到张彝的府第,把行动迟缓的张彝拖到堂前,拳打脚踢,肆意凌辱,然后开始焚烧张彝的宅院。张始均跪在地上为父亲求情,羽林们又把他一顿毒打,扔到火中,当场烧死。

羽林们杀完人,放完火,扬长而去。张彝满身是伤,挺了没多久就去世了,张仲瑀也是重伤,捡了条命。国都洛阳从官到民,眼睁睁看着一起惨剧发生在眼前,却无能为力。事后,胡太后只象征性地抓了八个为首的羽林斩首,要求考察武官资格的奏章,也不了了之。

可巧的是,一名到洛阳送信的邮差旁观了此事的前前后后。回家后,他性情大变,尽散钱财结交四方好友,并说:“朝廷惧其乱而不问,为政若此,事可知也。”国家法纪已乱,早晚完蛋,他决心要平定天下、澄清宇内。这名邮差,就是我们的主人公之一——高欢。

同类推荐
  • 一寸河山一寸血5

    一寸河山一寸血5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5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历史。
  • 降临黑暗前的绯色光芒

    降临黑暗前的绯色光芒

    (短篇小说)晚霞是落日最后的光芒,随之而来便是黑暗的开始。也许黑暗是漫长的,但有了晚霞,黑暗后的黎明能够走得更远。十三世纪,教皇压制下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一片分裂的景象。冷酷无情的骑士拉尔夫,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等到了为神圣拼死效力那一天,但就在离开公国之前,他却遇到了……
  • 乱三国之苟怂大帝

    乱三国之苟怂大帝

    苟,随随便便。怂,无能软蛋。随随便便的无能软蛋赵范意外来到了英杰辈出的汉末三国大地,论武艺提不起二斤菜刀,论智谋被卖了还在帮数钱,为了活命,赵范拼尽脑汁粪憋脑袋,意外发现了自己苟活于世的唯一资本——不要脸!刘备,你自诩仁义,我当孙子恭顺你,这算个屁!曹操,你奸诈狡猾,我当孙子溜须你,这算个屁!袁绍,你高门望族,我当孙子奉承你,这算个屁!袁术,你贪心强权,我当孙子遵从你,这算个屁!董卓,你牛叉轰轰,我当孙子拜捧你,这算个屁!孙坚,你虎威能打,我当孙子跟着你,这算个屁!数年之后,游离无数牛人之间的赵范屹立虎牢关。望着群雄,赵范拍屁股笑声:“为了个虚名面子抢着见阎王,真是二百五它哥,三八浪人侠!”话毕,身后一众部将齐声道:“公子,高见,威武!”
  • 食三国

    食三国

    听说三国时没有番茄,土豆。菜贩郑升想:“要是我去三国卖番茄,土豆那不是能成为亿万富翁?”
  • 春秋记史

    春秋记史

    所谓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阴谋诡计正是历史的主旋律。
热门推荐
  •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

    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孔子的故事》中的孔子并不因为李长之在文献上的言必有据而显得古板无生气,恰恰相反,在他的笔下,两千五百余年前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经常活跃在字里行间。
  • 困在网中央

    困在网中央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网事”主要讲述网络刚开始盛行的初期,计算机这种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强烈冲击,并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线上和线下的生活体验。第二部分“真想和你过一生”写的是几个不同年龄段的女人,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表达了女性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家庭幸福的渴望。内容没有加入主观的说教,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同时加入了一部分心理咨询技术,人物个性鲜明,心理刻画细腻。读者除中青年外,也会相应地吸引一批同心理学有关的专业人士和心理爱好者。学习孩子们能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了解到如何做人、为仁、治学、处世、为政的道理,从而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来自现代人的灵魂,有着古代人的许多束缚,爱情终归何处?是英勇霸气的少年天子?还是年少英雄的魔教之主?抑或是情深旖旎的音辰楼主?一切尽在不言中……
  • 只是关于那个女孩

    只是关于那个女孩

    李君昊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了教室。教室里面还是一样的熙熙攘攘,并没有因为谁还没有到,变得承重,所以那句话说的对,没有谁离不开谁......萌新请善待
  • 天才幻术师轻狂小魔妃

    天才幻术师轻狂小魔妃

    她,是星云历史上最年轻的一级上将兼军部统领的小女儿,拥有一手超凡医术,相传能医死人肉白骨;她,是玄苍大陆史上最天才的修炼者,肆意妄为、张扬纨绔。一场意外、一次轻狂,她成为了她,而她不见踪影。只一夜之间,天才变废材,昔日张狂成今日笑话。但,废材一时终是伪装,阴霾永远无法将星辰的光辉掩埋。世人皆说苏家那位二世主今日的狼狈是以前张狂的后果。苏言澜只是笑了笑,张狂,怕是你真没见过世面,让爷真正张狂给你看;狼狈,爷这字典里就没有这个词。苏言澜原打算独自一人走上强者之路,却被一无赖缠上,打也打不过,说也说不过,更气的是长得也比她好看。从此苏言澜就被他拽上了杀人打劫样样精通的不归路,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 妖孽邪王

    妖孽邪王

    “公子,你说王妃人选是必须倾国倾城你看我怎么样?”某邪王冷魅一笑,“与我家宝贝相比,云泥之别!”“公子,那我可是大陆上的人人尊敬的天才!”某邪王不屑,“我家宝贝顶级天才,不需要任何人尊敬,只需要别人仰慕!”心机女气得跺脚,“那我手里可是有神级神兽,我嫁给你绝对会给你脸上增光!”某邪王嫌弃的拂袖离去,“我家宝贝手中不仅有神级神兽,更是有圣神级神兽,而且一抓一大把,你这手里的神兽算什么。”【宝贝,知道吗?在遇到你之后我的眼里心里全都是你,你的一举一动已经占据了我的心,除非我死,否则决不会对你放手半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杂纂续

    杂纂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恨不初见未嫁时

    恨不初见未嫁时

    (新书《结发为夫妻》))有一种遗憾叫做今生相见恨晚,有一种许诺叫做来生情定初见宛若无奈选秀入宫,本该做皇妃的她阴差阳错成了王妃,嫁给了天下最有权势的福王,然她却是福王拿来和自己母后赌气的工具,福王一心思念亡妻,然自己婚后备受冷落,雪花盛开时与他初见,然相见恨晚,注定一生纠缠,虽与皇帝无缘,然却被皇帝惦念。相爱的人不能够相守,只能够把彼此推向他人怀抱面对福王的爱她却与他若即若离,一次凌辱,她走向了生命的边缘,一次重生,记忆全失,她活在了福王为自己编织的谎言里,面对曾经挚爱的男人自己却只能够仇恨,虽然重生,然苦难却不曾远离她,爱与恨的纠缠,情与欲的交织,幸福却总是与她擦肩而过。无心入繁华,可终究被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从王妃到皇后的转身是一念误的却是一生。红尘是道场,烟雨洗楼台,既然此生注定在红尘里享尽繁华,那就在繁华纷扰里寻找安静,学会修行。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
  • 交错纵横

    交错纵横

    许殁域因好奇而接触到了一桩案件,耐人寻味的案发现场,藏于夹壁内的一张20年前的旧照片,隐藏在图片里的密码。这是一桩陈年往事的旧案还是来自于凶手的连环血案?根据现场搜集的线索,然后顺藤摸瓜……但随着唯一的相关人物神秘失踪,让线索再次中断,所有的案件,是否与失踪案有关?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这一切的一切正等着许殁域揭开迷雾般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