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0200000012

第12章 六镇起事

高欢在怀朔镇寻机待发的同时,北魏朝中的两派势力正斗得你死我活。

胡太后做了北魏事实上的女皇帝,除了努力推动佛教事业(龙门石窟的大部分佛像,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凿),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政绩。她相信,爹亲,娘亲,不如佛亲,人生在世,孝敬佛祖是第一要务。因此,佛像要用黄金来造,佛塔要建九层。兴致来了,她又挑选了一队僧人,由使者宋云带领,前往天竺取经。(这次取经活动是继东晋法显之后南北朝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前后历时四年,游遍北印度和中印度诸国,带回了一百七十部佛经。从数量上说,要超过法显不少。关于宋云等人的西行见闻,《洛阳伽蓝记》中有非常详尽的描述)

当然,佛祖之外,胡太后还喜欢男人。她寝宫里的男宠数量绝不亚于前辈冯太后。而且,她还动了真感情,爱上了宣武帝的弟弟、清河王元怿。这一爱的结果,令她始料不及,并给北魏带来了灭顶之灾。

孝文帝一共有六个成年的儿子,宣武帝的哥哥元恂被废赐死,弟弟京兆王元愉造反被杀,前文已述。剩下的三个弟弟,广平王元怀平生只爱钱财,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就病故了,汝南王元悦是个同性恋,性情极其乖僻。惟独清河王元怿,不但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而且文才过人,长于政事,品性一流。孝文帝生前最喜爱的就是这个儿子,彭城王元勰对他也是赞不绝口。胡太后临朝后,他担任太傅兼侍中,领太尉之职,与胡太后交往密切。如此优秀的男士摆在面前,天长日久,自然就点燃了太后心中爱情的火焰。

胡太后便找了个借口,把元怿骗入寝宫,软硬兼施,逼他就范。元怿这样在宫里长大的好孩子,哪里是风情万种的胡太后的对手,即便有些心不甘情不愿,最后也只能依从。从此叔嫂时常双双出入内宫,做了有实无名的情人,天下皆知。

胡太后对小叔子兼情郎信任有加,把朝政都托付给元怿,有意让他做小皇帝的周公和霍光。元怿也没有辜负嫂子这一片美意,尽心辅政。由于他执法公正,从不徇情,北魏的法度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大厦将倾,岂是一人之力可以挽回的?朝中那些违法的官员受了他的制裁,日益积累起不满的情绪。

怨气最大的是太后的妹夫、领军将军元叉,其次是当年保护太后有功的太监,时任卫将军的刘腾。元叉既是宗室,又是皇帝的姨夫,一向恃权骄纵,多次被元怿惩处;刘腾则想帮自己的弟弟破格做官,结果遭到元怿的阻挠。两人凑到一起,商量着要拔掉这颗眼中钉。

他们的手段与高肇相仿(官员净整一些下三烂的手段害人,北魏不亡才是没有天理),贿赂了龙骧府长史宋维,让他污蔑说有人要拥立元怿做皇帝。胡太后不信,下令仔细查验,结果完全找不到元怿谋反的证据,元怿没事,宋维反被贬了官。

元叉和刘腾一计不成,意识到有胡太后的护航,玩明的是玩不过元怿了,他们决定利用手中控制的内宫禁卫军,发动政变。

神龟三年(公元520年),元叉和刘腾忽然率领一队禁卫军,把孝明帝迎到后宫的正殿显阳殿,以胡太后的名义假传一道圣旨,声称将权力全部归还孝明帝。他们把胡太后幽闭在北宫,隔绝孝明帝与她的来往,又扣押元怿,罗织了一堆罪名,将他处死。

孝明帝亲政时毕竟只有十一岁,大权毫无疑问落入了元叉之手。元怿之死向朝野发出了信息:北魏的权力中心极度不稳定,各方诸侯纷纷借题发挥,摩拳擦掌。先是元英之子、中山王元熙以清君侧在邺城起兵讨伐,因手下人叛变而失败。接着是左卫将军奚康生为救胡太后出宫,谋杀元叉,尚未成功就被捕斩首。

过了三年,刘腾死了。于忠的弟弟、武卫将军于景认为有机可乘,秘密筹划废掉元叉,事情败露,元叉把他罢黜到怀荒镇去,罚他做镇将。

于景在元叉那里逃过一死,却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事。他到了怀荒后,心中又气又恨,整日对手下的兵士打骂交加,态度也极差。兵将之间积压多时的矛盾进一步恶化了。

这时北方的柔然又发生了一番内乱,立了新可汗阿那瓌,国势有所回升。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夏天,柔然各部闹饥荒,阿那瓌乘着六镇边防空虚,闯到平城附近疯狂洗劫,掳走数千人口,数十万牛马。六镇地区损失惨重,遍地是饥民。当远在洛阳的朝廷派军队赶到边镇时,柔然早就不见了影踪。

朝廷的军队撤走了,柔然卷土重来,于景组织怀荒镇的军民抵抗。镇上的老百姓几个月没吃过一顿饱饭,哪里有力气打仗?大家请求开仓放粮,于景却很不耐烦,一口拒绝。

饥民们群情激愤,想你这家伙在洛阳捡了条小命,却跑到我们边镇作威作福,全然不顾死活。忍无可忍之下,他们冲入于景家中,把他夫妻二人揪出来宰了,分了仓粮,宣布起兵对抗朝廷。

怀荒镇军民的杀将事件立即引发了多米诺效应,西面沃野镇的边民在一名叫破六韩拔陵的匈奴人(破六韩是姓,出自匈奴单于的后裔)的率领下,杀了沃野的镇将,占领沃野,一路东进,举起了一面更大的起义旗帜。六镇兵将积累已久的矛盾终于火山爆发,叛乱活动如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愈演愈烈。短短五六年之内,北方大地上几乎无一处不燃烧战火,几乎无一处不生灵涂炭。

仅《资治通鉴》记录在案、首领称帝或建号的,就有十几支力量:

公元 北魏纪年 月份 起义地点 首领 建号或改元

523 正光四年 - 沃野(今内蒙古五原北) 破六韩拔陵 改元真王

524 正光五年 四 高平(今宁夏固原) 胡琛 胡琛为镇民赫连恩推为高平王

524 正光五年 六 秦州(今甘肃天水) 莫折大提、莫折念生(大提之子) 莫折大提自称秦王;莫折大提死,莫折念生自称天子,置百官,改元天建

524 正光五年 十 营州(今辽宁朝阳) 刘安定、就德兴 就德兴自称燕王

525 孝昌元年 八 燕州上谷(今河北怀来) 杜洛周 改元真王

525 孝昌元年 十二 汾州云阳谷(今山西西部) 刘蠡升 自称天子,置百官

526 孝昌二年 一 定州左城(今河北唐县西) 鲜于修礼 改元鲁兴

526 孝昌二年 六 晋州绛郡(今山西新绛) 陈双炽 自号始建王

526 孝昌二年 九 瀛州(今河北河间) 葛荣 自称天子,国号齐,改元广安

527 孝昌三年 二 司州东郡(今河南滑县东) 赵显德 自号都督

527 孝昌三年 三 齐州广川(今山东邹平东) 刘钧 自署大行台

527 孝昌三年 三 青州昌国(今山东临朐) 房项 自署大都督

527 孝昌三年 七 豫州西华(今河南西华) 刘获、郑辩 改元天授

527 孝昌三年 十 雍州长安 萧宝夤 自称齐帝,改元隆绪,赦其所部,署百官

528 建义元年 六 青州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南) 邢杲 自称汉王,改元天统

528 建义元年 七 高平 万俟丑奴自称天子,置百官,改元神兽

诸多反叛力量里,影响最大、实力最强的几支,除了破六韩拔陵,就是燕州上谷的杜洛周与定州左人城(即左城)的鲜于修礼,以及继鲜于修礼而起的葛荣。后面三位的起兵,实际上都是破六韩拔陵的再版。

破六韩拔陵的六镇军席卷河套以北,政府军连战连败,弃城失地。为了抚恤镇民,孝明帝下诏改镇为州,取消对边镇歧视性的政策,提高镇民的地位。然而六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军民已经全部叛变,这些迟到的措施根本是隔靴搔痒,于事无补了。

陷入绝境的政府军不惜向一百多年的死对头柔然求助,广阳王元渊率部与柔然可汗阿那瓌联合,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黄河边上用伏兵击溃了破六韩拔陵。(破六韩拔陵在军溃后不知所终,有人认为他被柔然军队所杀,也有人认为他躲过追杀,从此匿迹。对于这位史书上着墨不多却异常重要的人物,我们不妨留一个谜去发挥想象吧。)

北魏朝廷不吸取教训,把投降的二十万六镇军分别安置在河北的冀、定、瀛三州。不出半年,被迁到河北的士兵就先后在杜洛周与鲜于修礼的率领下,再次扛起武器造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头是北魏朝廷的惊慌失措、四处灭火,一头是声势浩大的反魏浪潮;一头是挣脱压迫的怒吼,一头是尔虞我诈的较量。投身其中的人们,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是正义还是邪恶,是忠诚还是背叛,都将在战场上一串接一串的号角下,见证一个伟大时代的诞生。因为主宰后来近半个世纪的英雄人物,无不例外都将经受这场战火的锤炼。

孝昌元年(公元525年),高欢领着一帮弟兄,投奔杜洛周的起义大军,迈出了漫漫征程的第一步;他大概不会想到,在鲜于修礼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队伍里,有他未来的强劲对手,“黑獭”宇文泰。

同类推荐
  • 盛唐不遗憾

    盛唐不遗憾

    没有屈辱和遗憾,只有胜利和辉煌。铁轨铺向哪里,大唐的利益就延伸到哪里。火炮战车所向无敌,一带一路再创辉煌。
  • 隋末之大乱世召唤

    隋末之大乱世召唤

    新书《扶蜀》已经发布,还请各位捧场支持。现代人穿越回隋末大乱世,却是发现成为被灭国的皇室后裔,正在高麒苦苦思索之际。奇迹再现,一块能够召唤史上猛将的“召唤石”从天而降,一路伴随着高麒征战天下,横扫四方,建立大一统王朝。
  • 罗马尼亚雄鹰

    罗马尼亚雄鹰

    1889年一个男孩降生于罗马尼亚的佩雷什宫,世界在这里驶入一个岔道……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两宋:两京梦华;元代:大漠烟尘;明代:浮华世家;清代:天朝日暮;民国:走向复兴。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5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5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热门推荐
  • 血契成霸业

    血契成霸业

    汐族消失了六百年,当再次回归时却是陷入了人族与羽族的纷争之中。面对昔日的恋人,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昔日的恩师。在面对这样的局面中,羽族又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突破人族,妖族和汐族的联盟呢?本文根据游戏完美世界国际版为背景。
  • 甜心蜜宠:慕先生抱抱可好

    甜心蜜宠:慕先生抱抱可好

    一次拍卖。从上层名媛到独属慕司南,姜小乔从未想过会爱上这个男人。直到一切真相揭开的时候,姜小巧拿着刀抵在男人胸口歇斯底里:“慕司南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男人沉默,握住女人的手没有退缩:“这颗心是你的,要杀要剐都随你。”曾想过天长地久,最后却惨淡收手。时过境迁,慕司南将女人抱在怀里:“姜姜,我们从头开始好不好?”怀里女人面露嘲讽:“从头开始?我们还能从头开始吗?”
  • 白帝之重生

    白帝之重生

    幻之镜,飘荡在宇宙无边浩渺的虚空中,它为集合宇宙中无数生灵心中所向往的世界而诞生,斗罗,斗气,剑与魔法,精灵,崩坏……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宇宙,代表着虚无与幻想。而我们来自宇宙的主角,又如何在幻之镜中觉醒,又如何找回过去,探索未来,向比巅峰更高的巅峰攀登呢,,,,
  • 黑狱霸主

    黑狱霸主

    这是一部讲述宇宙星空,讲述弱肉强食的故事,弱者只能任人欺凌,而强者征服世界
  • 妖孽王爷,快接招!

    妖孽王爷,快接招!

    京城号外!上震朝野名扬在外的某王爷有个金屋藏娇的小娇娘。某王爷不怒反笑:“言之确凿,赏。”京城又传,王爷是个嗜妻如命的妻奴,唯命是从。某王爷沉吟道:“确有此事,赏。”被狗粮冷冷拍在脸上的探子翻了个白眼,又报:“王爷,上面还写王妃准备和离,要翻墙出去重新择夫。”某王爷大怒,花轻瑶连人带纸一起被人提起。“王妃这是还准备写什么,择夫?你敢给我试试。”京城号外!某王爷是个醋包,王妃腰疼,先停更一个月,后续更加精彩。
  • 蟾宫图 上

    蟾宫图 上

    《蟾宫图》故事横跨民国时期,至今约八十个春秋,覆盖关中、甘南等地,历经萧氏祖孙、庞族六代和秦氏五辈托秘、传秘、守秘、补秘和归秘的艰难历程,还原了大西北一个历史阶段的侧影和现实生活,展现了秦岭渭水、洮河和甘南高原的民情风俗,塑造了多个民族鲜活真实的人物形象,把普通百姓的生活生存、迷茫希望和抗争奋斗置于民族解放和中华振兴的背景之下,揭示了克诚克真、恒德恒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魂,红色底蕴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选择。作者把洗礼自我一生的执着托予布满磁韵的笔触,诚之切切言之凿凿,朴素而不失匠心,纯净且兼顾诙谐。
  • 幻灭一场

    幻灭一场

    慕寒辰:我从未想过,她如此爱我,直到她死了。那个林千羽天天喊着的没心没肺的小丫头就在我眼前,死了。林千羽(沈慕枫):我很爱她,从开始到结束。即使在被他们封印的日子里,我也没有停止过我对她的爱,南夷之地是个好地方,因为我相信我的小丫头一定会在这里陪着我。林染:我想,像我表现的那般敢爱敢恨,可是当南夷之地的风雪四起,我才发现爱恨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叶瑾:一朝风起,前尘往事,事事悲!一场爱恋,风花雪月,事事休!为封印神兽河童,刚刚创立风雪门的门主慕寒辰与林千羽(沈暮枫),沈暮秋兄弟相识。三人一同寻找封印河童的圣物,遇见了街头卖艺的林染,林染因唯一的亲人被杀,为查明真凶跟慕寒辰回到了风雪门。林千羽对林染一见钟情,最终成魔,林染对慕寒辰爱意深厚,最后在林千羽与慕寒辰交战时,为救二人性命死于南夷之地,林千羽被封印。慕寒辰最后才知林染一直如此爱他,一时无法接受将门主之位交给了沈暮秋,隐居凌云巅逍遥阁。三百年后,林千羽封印破除,沈暮秋在南夷之地为封印林千羽而死,其弟子陆远之去往凌云巅逍遥阁请慕寒辰帮助,遂揭开了当年的种种往事。
  • 我的zz男友

    我的zz男友

    这是一个关于大学恋爱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雪儿自己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狗子你不爱我了。”“狗子你变了。”“狗子我们该讲睡前故事了。”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楚史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楚史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楚族是我国江汉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是一个酷爱凤鸟并随时准备乘凤鸟飞去的民族。楚人的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之一,并且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它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四方各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楚文化。楚国灭亡后,楚人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加入到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融合大潮中,最终融化为汉民族。本书以楚族寻根之旅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楚族这一别具一格的部族八百年的奋斗史及其融入中华大家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