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03200000006

第6章 形形色色的随手武器(1)

战争曾经是以人的力量执兵器来进行的,那时候,人不仅仅是武器的使用者,而且武装起来的人本身也是武器。战争发展到现在,人作为武器的作用已经几乎没有了,在战争中直接利用人的力量决定战争的情况已经消失了,但曾经的经典将永存。

狰狞“虎牙”——M9式刺刀

现代最有名气的刺刀无疑是美军的M9式刺刀。号称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大兵当然也不会忽视刺刀了,其装备的M9式堪称最成功的刺刀之一。

M9式刺刀的特写

M9式刺刀是在巴克马斯特狩猎刀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刀身用不锈钢制造,经锻压加工,厚实坚固,表面呈暗灰色。刃口部位经局部热处理,刀口锋利,能砍树枝木棒,切割绳索。刀背较长一段有锯齿,锯齿坚利,角度合适,能锯断飞机壳体和50.8毫米厚的松木板。刀身前部有一长孔。

该刺刀的刀柄为圆柱形,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暗绿色ST801尼龙制造,表面有网状花纹,握持手感好。刺刀的横挡护手上有枪口环,刀柄尾部开一小卡槽。与枪的结合定位方法与M7式刺刀相同。

M9式刺刀的刀鞘也用ST801尼龙制作。刀鞘下端的镶件上有驻笋和刃口。刃口角度设计合理,硬度高。刀身上的长孔套到驻笋上时,刀身和刀鞘刃口处贴合紧密,用它可剪断铁丝网。刀鞘上装有一块磨刀石,并用织物制作的盖片加以保护。刀鞘末端还有螺丝刀刃口,可作改锥使用。

标准型M9军刀的主要用途:刺、割、砍、削、劈都可以。通过刀刃上面的过孔与刀鞘上的驻笋相配合,可以剪切直径4毫米以下钢丝网。刀背开有锯齿锉齿,可锯锉木头、钢筋等,可在3500伏特下带电剪切高压电线;可用刀鞘卡头上的钢质凸起拧螺丝。刀尖经高强度化处理,坚固耐用,可以轻松打开铁皮罐头。护手开有双面启瓶槽,可以轻易开啤酒瓶盖。刀鞘背面设置应急用磨刀石。

美军与M9刺刀的缘分

美军在1961年开始装备M7式刺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差的刺刀之一。该刺刀只能用作枪刺和匕首,功能较少,且刀颈部易锈蚀,因此在苏联、英国等国军队采用多用途刺刀之后,美军提出了装备新刺刀的要求。

1985年12月,美陆军部正式提出对新刺刀的战术技术要求。1986年初,美国国防部提出招标后,有3家美国公司和3家外国公司参加竞争。经过对6家公司55把刺刀的野战试验,美国罗比斯公司的刺刀获胜中选,被命名为M9式多用刺刀。此后在本宁堡美国步兵学校进行的步枪突击连刺刀突击科目训练中,又对M7式和M9式刺刀进行了广泛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在抗损坏等方面,M9式刺刀比M7式刺刀有明显的优越性。1986年10月,美国陆军部批准了一项价值1560万美元的合同,购买315600把M9式刺刀。1987年3月,M9式刺刀开始装备美陆军和特种作战部队,主要用于步枪,也可作匕首和野战工作刀。

1989年9月,罗比斯公司完成美陆军M9刺刀第一个合约后,授权在西班牙的一家公司继续生产其改进型M9A1刺刀,但遗憾的是该厂改进的M9A1刺刀未被美军采用。1991年年中,巴克公司向罗比斯购买了部分M9刺刀制造权,生产带有本公司标志的M9刺刀,售于民间市场和出口。

1991年,巴克公司曾经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制作过一批M9,是做工最细也是最贵的一批,曾售600美元左右,直接供应美国海军陆战队、海豹特种部队、三角洲特种部队使用,数量极少。

军刺刀又叫做枪刺,日本人称为铳剑,是装于单兵长管枪械(如步枪、冲锋枪)前端的刺杀冷兵器,用于白刃格斗,也可作为战斗作业的辅助工具。刺刀由刀体和刀柄两部分构成,按形状分为片形(刀形或剑形)和棱形(三棱或四棱)两种;按与步枪连接方式,分为能从枪上取下装入刀鞘携行的分离式和铰接于枪侧的折叠式两种。分离式刺刀多呈片形,有的刀背刻有锯齿,并能与金属刀鞘连接构成剪刀,具有多种功能。现代刺刀一般刀长20~30厘米,它在近战、夜战中仍有一定作用。

致命“疯狗”——高级战术突击刀

疯狗”是美国著名的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配置的制式刀具。

巅峰之刀

除了完美之外,实在难以找到另一个词汇来形容这种刀具。

“疯狗”(Mad Dog)刀具使用了一种性能优越的特种钢,经过非常专业的淬水挤压回火热处理流程,使每片刀刃达到理想的层变硬度:刀锋硬度为HRC62-63,且可以长时间保持锋利;而刀尖、刀脊和柄芯的硬度则在HRC50-54,可保持良好的弹性,防止刀尖折断,并且增强了刀刃的韧性。除此之外,所有的刀刃都经过电镀处理,加上厚厚一层坚硬的铬合金,具有很强的抗腐蚀和抗磨损能力。

“疯狗”刀具的手柄都经过人体功能学设计,形状独特,把握时极其舒适。它的食指凹槽让使用者即使看不见它,也能凭手感找到握刀的位置。手柄材料是一种不公开的黑色环氧玻璃,可承受极高压力和高温,这种材料可以轻易地承受0.45口径枪子弹的冲击,而且几乎不被化学溶剂腐蚀。其全隐藏式柄芯确保使用者在工作时不会触电。

·“海豹”为什么用“疯狗”·

在1992年由西岸海豹部队所做的残酷测试中,“疯狗”是唯一通过测试的刀。测试的内容包括将刀夹在两片木片中,由225磅(约100千克)的海豹队员握住刀柄来做引体向上的动作,而“疯狗”毫发无伤;其他还有切割砍剁各种材质、刀身防腐蚀测试、握柄防火测试等。在这一系列测试中,“疯狗”独战鳌头,因此该刀为海豹突击队所选用。不同于一般公发装备,每把“疯狗”都刻有流水号,出动前若有需要使用必须登记领取,任务结束后交回。

军用刺刀,简称军刺,是安装于枪械前端的锋刃类武器的总称。

刺刀的雏形出现在17世纪。当时,火绳枪在欧洲国家陆军中开始普及,但由于技术条件所限,早期的火绳枪每次射击后,要花上好几分钟时间才能完成下一发子弹的装填。这一缺陷导致装备火绳枪的部队在近战中难以发挥火力优势,反倒被使用冷兵器的对手杀得溃不成军。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便于携带、短小精悍的新武器便应运而生了。

现代军用刺刀的发展起源于16世纪末期的欧洲,在当时西班牙的都灵地区出现代刺刀的雏形。

军用刺刀的出现,改变了当时的战术,因为当时欧洲部队是以火枪步兵和长枪步兵为作战主力,但当时的火绳燧发枪,每次射击后,必须花上近两分钟才能完成再装填的动作。刺刀的出现,使火枪步兵在最后一轮齐射后,突然以刺刀进行近身肉搏战。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刺刀仍是相当重要的军械,士兵们人手一把,制造数量庞大,至今仍有大量留存。但是在真正战斗中,两军以刺刀对决的情况愈来愈少,在二战时候,只有中国军队和日军还有大规模使用刺刀拼斗的例子。其他军队,多是以刺刀作为吓阻工具,或是多功能的战斗刀,其长度也逐渐缩短。

手掷地雷——M24式手榴弹

德国的M24长柄手榴弹,为广大的中国人所熟知,手持MP38腰挎M24是曾经的德国兵在军事影视剧中的典型造型。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曾广泛使用过带长柄的这类传统造型的手榴弹,在两次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德军对其进行了多次改进,于1924年改进定型。

简单的重要装备

M24式的弹壳将原型的整体式铸铁弹体改为薄钢板冲压成型,弹体内填充TNT炸药,弹体安装在一个中空的木制手柄上。依靠杠杆原理,M24式可以比卵形手榴弹投掷得更远。

M24的拉发火管是一个独立的部件,由拉线、铅管、小铜套、摩擦线圈、延期药管(雷管套)和雷管等零部件组成,靠摩擦发火引燃雷管,摩擦线圈放置在小铜套内,摩擦线穿过小铜套,与延期药管相连,使用时旋开木柄尾部的金属盖,拧开后露出一段涂有瓷粉的拉火索,往外拉拉火线索,摩擦线与线圈摩擦发火,点燃延期药管,进而引爆雷管和主装药,整个过程约有四五秒的延迟。

手榴弹当地雷

M24手榴弹体积较大,在战斗中,德国士兵通常将其插在皮带上或插入长筒军靴中。大量搬运时,可使用一种薄金属板包装箱,每箱可以容纳十四枚。在反坦克和阵地攻坚作战中,M24手榴弹还可以集束使用,以增加破坏力。德军士兵常用铁丝将七枚M24绑扎在一起,周围六枚去掉木柄,以减轻重量,中间一枚保留木柄,以作为起爆引信。也可以将中间的木柄去掉,换上压发引信作为地雷使用。

1939年和1943年,该弹又进行了两次改型,但基本结构未变。到了战争后期,由于战争物资匮乏,德国的长柄手榴弹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变形,曾用混凝土或木头代替最初的金属弹体。

·抗日战争中的手榴弹·

上世纪初,中国兴起仿德国武器,毛瑟枪、驳壳枪,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们常见而不知根底的木柄手榴弹,其实也是仿照德国人的木柄手榴弹而来。当时大量装备抗日军队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是小型木柄手榴弹和晋造木柄手榴弹,形制不同,而实质都一样,都是跟德国人学的。德国的武器设计合理,结构严谨,是当时中国军人所乐见的。

在抗战期间,八路军使用了近800万枚手榴弹。日军在扫荡八路军时,会尽量避免近战,就是畏惧于八路军手榴弹的威力。整个抗战期间,大约40万日军士兵因手榴弹伤亡。

·手榴弹源起中国·

认真说起来,手榴弹的起源在中国。

手榴弹,顾名思义,是一种用手投掷出去的弹药。从这一特点看,在中国最早出现手榴弹。早在宋代,中国就出现了可被看做手榴弹雏形的“火球”,它用多层纸、布等裱糊为壳体,点燃后用人力抛出,球体爆炸并生成烈焰以杀伤敌军。13世纪初,中国军队又装备了包有生铁外壳的爆炸性火器──“掏火炮”(又名“震天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铁壳手抛弹药,与现代手榴弹已颇为相似。

在欧洲,17世纪才出现把火药和铅弹丸或金属碎片装入铁筒内的铁壳手抛弹药。因其外形和碎片很像石榴和石榴籽,故得了“手榴弹”之名。尽管现代手榴弹的外形与当年有很大区别:有的是柱形,有的还带手柄,其内部也很少装有石榴籽样的弹丸,但仍沿用了旧称。

潜伏杀手——M18A1反步兵定向地雷

1996年香港拍摄的动作片《飞虎》中,叛逃的海豹部队为逃脱飞虎队追击,在必经之路上埋设了地雷,造成多名飞虎队员伤亡,这种地雷就是M18A1。

朝鲜战争促发的地雷

朝鲜战争中,加拿大人设计生产出一种地雷。这种地雷结构颇为简单,通过引爆装在钢板后的炸药,使其破碎,产生破片,从而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但由于未采用预制破片技术,地雷爆炸后所产生的有效破片太少,只能在20~30米的距离杀伤敌人,而且这种地雷过于笨重,单兵携带有点困难。

美国人在加拿大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研制一种体积更小、杀伤威力更大的反步兵定向地雷。数年后,美国人的努力才有了结果。这种实验型号为T48的地雷以钢珠代替了钢板,使其有效杀伤破片大大增加,有效杀伤距离与加拿大的原型地雷相当,同时地雷壳材料由钢改成了塑料,使其重量大大减轻了,只有1.1千克重,单兵就可以携带和布设。这种地雷打动了美国国防部的采购官员,很快进入了美军的装备序列,并被正式命名为M18反步兵定向地雷。

设计师们并没有因为M18地雷性能优异而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地进行改进。经过4年努力,改进型号M18A1于1960年正式定型并装备部队。

地雷中的经典

M18A1地雷可以人工操作引爆,也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拉发、绊发、压发发火具引爆,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数枚地雷并联成一个地雷阵。

M18A1的布设方法灵活多变,使敌人防不胜防。按美军的布雷规范,雷场一般按三角法或直线法布设。按前法布设时,通常设置成绊发雷,每组有3个呈三角形布设的绊发雷。整个雷场由多个地雷组构成。如按直线法设置时,一般使用压发雷,成行布设,每行设置1~4个地雷,相互间的间隔约1.8米。而M18反步兵定向地雷的布设则比较灵活:既可以布设在阵地正面,对冲击之敌予以正面杀伤,也可以布设在阵地侧面,对敌人侧翼进行打击,这样的布设方法可以保证覆盖其他步兵武器无法覆盖的死角。

M18A1地雷在越南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也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苏联、以色列、瑞典、越南等许多国家纷纷仿制或引进,甚至连游击队和恐怖分子也在用各种方法自制土定向雷。

同类推荐
  • 太阳系危机

    太阳系危机

    在一次任务中,一支倒霉的雇佣军遭遇了一股极为强悍的敌人的伏击,全军覆没……杨炜在一股神秘的力量的帮助之下侥幸生还,成为唯一的幸存者。敌人仍在苦苦相逼,他别无选择,只能奋起反击,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就此展开。一次次险死还生的交锋中,对手的神秘面纱渐渐被揭开……真相却是出人意料的恐怖————歌舞升平之下,毁灭的阴影已经蔓延至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全人类的命运,命悬一线!
  • 抗日之陆战狂花

    抗日之陆战狂花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昔日侦察兵穿越成羸弱小少爷,为了生存,更为了彻底粉碎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带领小伙伴儿踏上铁血抗战之旅,与亿万中华儿女一同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1)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大烽帝国

    大烽帝国

    二王子唐曦聪明绝顶,一岁能言,二岁识字,五岁引经辩学士,却偏偏生性懒散,胸无大志,从小励志做个逍遥王爷,然世事无常,被现实所逼,生死之间,他决定不再逃避...
  • 世界军事百科·第一卷

    世界军事百科·第一卷

    本书全面介绍军事学科中兵器的发展延革、历史上的典型战例、军事经典名著。内容包括:中外军种兵制的历史发展、现代军事高科技的发展变化等。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比尔·盖茨:用商业理念做公益事业

    比尔·盖茨:用商业理念做公益事业

    比尔·盖茨说:从1998年起我开始参与慈善事业。那时的我说:“一边赚钱一边送钱真把人搞得混乱不堪。”我并没有认为我是在消遣时间。我父亲鼓励我投入慈善事业,梅琳达也站在他那边,他们两个都把精力投入进去了。我们还争取到了一个伟大的人——帕蒂·斯通西费,她已经在微软工作了很长时间。我经常想,我应该在完成了全职工作之后再进行慈善事业。但是能够同时做这两件事,那感觉还真不是一般的棒。
  • 矜荣

    矜荣

    新书《本王命不久矣》已开。云初穿越后重生,摘掉前世避灾的玉坠才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上一世眼盲心瞎送了命,这辈子什么都能看得清吗?断生死、往轮回,二更天,美男相会。却只能……清水。
  • 雀是烟来不见月

    雀是烟来不见月

    一个故事,一段过往。纷纷扰扰,几回梦;梦醒,烟散,人可还?
  • 聪明的人会说智慧的人会听

    聪明的人会说智慧的人会听

    听懂别人,说出自己——听与说,每天需要却可能忽略的沟通智慧与才能说话要到位——“语言可以伤人,甚至杀人。”
  • 当妹妹是小说家

    当妹妹是小说家

    当妹妹是个小说家,而当哥哥的我只是个提供素材的小人物,直到有一天真正前往二次元取材,身为她的哥哥,我有责任在乎她的一切。
  • 晋国土地制度

    晋国土地制度

    本书正编《晋国土地制度》对晋国的变革分早、中、晚三期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春秋时期土地制度乃至春秋史的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附编中《试论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社会的性质及其发展阶段》对当地彝族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进行了详细论证,《郭老古史分期研究的特点及其战国封建论有关问题的重新阐发》《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试论郭老古史分期研究的特点》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郭沫若的古史分期研究进行了评判,《试论儒学现在面临的发展阶段及其任务》探讨了儒学在当今形势下的意义与价值。
  • 情霜

    情霜

    温诺以为爱一个人是无条件相信这个人,但有一天她被设计,爱便如烟花,眨眼即逝。沈世霖说:温诺,你背叛了我,你就该接受我的惩罚。自此,三年时间,温诺活在了地狱,她再没有爱,只有麻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古代八大开国皇帝就是会夺权

    中国古代八大开国皇帝就是会夺权

    讲述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八个大朝代的开国皇帝在制定朝纲、驾驭群臣、发展经济,以及他们在政治谋略、军事手段、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所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时光荏苒,让这些开国帝王依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朝代变更,他们的历史地位以及功过,也在史书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 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

    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