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7200000002

第2章 执著——顽强的“造车梦”(1)

偏执梦想:“不抛弃,不放弃”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

是不是应该放弃

花开花落又是雨季

春天啊你在哪里

——《老男孩》歌词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一首《老男孩》让很多人潸然泪下,那是青春与梦想碰撞的共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梦,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寄予一定的期许,也曾为心中的那个梦想奋斗过、拼搏过。然而,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实现了梦想,迎来了梦想在现实扎根的喜悦。这是因为,我们之中很多人在奋斗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自己的初衷,抛弃了原来的梦想。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他们不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相反,他们的梦想足够远大,然而他们缺少对梦想的执著,不具备许三多式的“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和不服输精神,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执行力不足。

成功者需要有坚定追求梦想的勇气,不被现实的残酷所吓倒,无论前方道路有多艰险也不选择退缩,认准了目标就一路走下去。他们在苦难中保持足够的韧性,能够承受一切不可知的打击和磨难……李书福19岁开始下海经商,从做照相生意开始,到涉足冰箱行业掘得第一桶金,再到搞房地产栽了一个大跟头,从而坚定了走实业之路,然后进军摩托车制造业。1994年之前,李书福的汽车梦还没那么清晰,起码人们还未看出他想造汽车的端倪。但从他“屡败屡战”中,可以看出他对创富愿景的偏执。

1994年,李书福一头扎进汽车行业,开始践行一场旁人看来天方夜谭般的“造车梦”。造车,这个梦,一做就是数年、十几年,直到现在,李书福还在追随他的“造车梦”。

2005年,由W钱·金、勒妮·莫博涅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在全球管理界引发了一场轰动,先后获得“《华尔街日报》畅销书”、“全美畅销书”等称号,并迅速火遍中国,给中国企业家灌输了“蓝海”这个前所未闻的“舶来”词汇,“蓝海战略”也随之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这本书告诫企业家们,在商业竞争中要开拓思维,不必死守固有市场;应跳出传统的“红色血腥”竞争,大胆开辟新的“蓝海”,这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

早在“蓝海战略”问世之前,已经有很多人选择了投身“蓝海”。李书福就是其中一员。民营企业家选择造车,他是第一人,汽车行业对于当时的中国就是一片蓝海。有时候,商海中缺少的不是蓝海,而是发现蓝海的敏锐眼光。李书福盯准了这片蓝海,并让自己的“造车梦”稳稳地走进了现实。

但在政策不允许民营企业生产汽车的年代,李书福无法获得汽车“准生证”。这种来自政策的障碍,往往是最难以突破的,也是最容易让企业家灰心的。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压力很大,其致命根源在于民营企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开放中,缺乏自主人格。很多政策走走,看看,停停,甚至有时会骤然更改风向。而脱胎民间的民营企业,很多时候站在政策风险的第一线,他们反复突破旧政策,又反复违规,极有可能背负上原罪,于是无数悲剧上演。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规避政策壁垒的过程中都会上演悲剧。李书福采取“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的“赌博”策略,一路闯“红灯”,最终为自己的“造车梦”杀出了一条生路。

实现梦想不是一时兴起、瞬间点燃的星火,也没有任何捷径可循,梦想的实现需要长期细致、踏实、毫不畏惧的坚持。同时,破釜沉舟的勇气、卧薪尝胆的隐忍以及坚忍不拔的追逐,也是必不可少的。

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鲁夫充满传奇的一生印证着他的那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而李书福的造车之梦也印证了这句话。这位从浙江台州一个贫困小山村里走出来的民营企业家,用他那偏执的特殊性格,为我们抒写了一个由草根走向富翁的传奇故事。他像“疯子”一样,顽强地追逐自己的“造车梦”。他无所畏惧,自然可以甩开膀子大胆地大干一场。商海如战海,一旦踏入,就是一片汪洋恣肆,而最终的成败往往就在于能否坚持到最后。

人与人之间差别并不大,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是一个人的耐力和坚持力。这个“草根”民营企业家的造车梦想就是凭借他与生俱来的偏执实现的。他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的这种个性会让他走得更远。

案例1汽车——我选择了你

选择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番审慎的思索,也需要作出割舍。选择是通往辉煌的必经之路,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番曲折和坎坷,犹如产妇分娩前深入骨髓的阵痛,让人辗转反侧,刻骨铭心。如果选择正确,会为自己的人生带来璀璨未来,那么阵痛就是涅槃;如果选择失误,则会走入迷途,那么当初的选择便如同指错方向的路标,使我们与成功背道而驰,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

选择的过程是艰辛的,特别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有些人犹豫不决,害怕失败,不敢迈出第一步。然而,李书福却坚定地选择了从事汽车制造业,尽管他的家人极力反对、周围人也觉得不可思议。

不少人在抉择的时候往往不是心血来潮,他们都有自己的根据,例如经验、情结甚至别人的游说。李书福能够在摩托车生意红火的情况下毅然选择进军汽车这个陌生的行业,甚至愿意为此倾家荡产,这与他早年的汽车情结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他小时候“特立独行”的行为中看出一些端倪。

李书福小时候,会把随处可见的泥巴收集起来,然后捏出各式各样的玩具。可能是天性使然,他捏得最多的就是汽车。李书福至今还记得童年的这段往事:“小时候玩的车,是我用泥巴做成的,汽车、拖拉机都有。因为床底下比较凉,泥巴放在下面不容易开裂,我就把它们统统放在床底下。爸爸发现以后打了我,说床底下是我们家放粮食的,却被我的泥巴车堆满了。”

或许在幼年用泥巴捏汽车的时候,汽车情结就悄悄地在他心中扎根了。只是那个时候的梦很模糊,只能算得上是对汽车的懵懂喜爱。而真正让李书福萌生造汽车的想法,则要追溯到他买第一辆车的时候。李书福也直言不讳:“从买第一辆汽车以后,我就想造汽车了。”

1989年,在深圳进修的李书福买了他有生以来第一辆汽车——深圳市中华汽车制造公司造的国产中华牌轿车。机缘巧合,当人们对洋汽车趋之若鹜时,这位当时已经身价上千万的老板却买了一辆国产轿车。当时,中华牌轿车价格相对便宜,但从性能、安全性以及口碑等方面来看,与世界顶尖品牌尚有一定差距。然而,可能就是因为这辆轿车是国产的,才吸引了他。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汽车市场几乎被进口车辆占据。因此,这辆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轿车让李书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辆中华牌轿车。

同时,这辆中华牌国产轿车也点燃了李书福“造车”的火花,如今火花已成燎原之势。

李书福从深圳一路开着中华牌轿车回到浙江台州老家,同时,这次南下深圳,他也带回来了新的商机——一种做装修要用的镁铝曲板。之后,李书福成立了黄岩吉利装潢材料厂,做起了建材生意。这种镁铝曲板在当时被认为是高档货,大陆市场上流行的基本上来自台湾,一张价格为220元,然而到了2005年,这种建材的售价每张只要10块钱左右。由此可以管窥李书福家族当年因为这个生意所产生的高额利润。

之后,李书福在海南的房地产生意一下损失了几千万元,但是,也坚定了他走实业这条路的想法。然后,他辗转进入了摩托车行业,一样干得风生水起。

尽管摩托车生意让李书福获利丰厚,但是他的目标和想法并不在此,不安分的个性注定他要实践自己的汽车梦。或许李书福觉得造车的时机已经成熟,不能再让那个梦还停留在想象阶段,必须马上开始着手付诸行动。

李书福偏执而倔强的性格决定了其“言必行,行必果”的行事风格——找准了目标马上行动。虽然他的决断有时候会出现偏差,比如海南的惨败。但这些年来,他辗转于冰箱、建材、摩托车等多个行业,都证明了其具有精准的战略眼光,也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获得了切实的利益。

当他提出造汽车的想法时,除了家人反对之外,大多数人也都认为他有些不切实际,甚至觉得是天方夜谭。因为当时他在造车方面一穷二白,从哪里看都不具备造汽车的条件。原一汽党委副书记方劼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他当年对李书福的选择表示很大的质疑:“你搞个个体、搞个私营,在我的脑子里,你卖鸡蛋、缝个衣服、开个布店,大概就差不多了。你要干汽车行业也可以,开个修理店、维修店,或是造农用车就差不多啦。他要造汽车,我不敢投信任票。不但我不投信任票,更多的比我资格还老的人,都不投信任票。一句话,意料之外。”

当时很多人都没有料到李书福能造出汽车,更多的是质疑,甚至嘲讽。但是,他就是在周围人的一片唏嘘声中开始了汽车之旅。不过,他的选择并非出于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明智决策。

如果将现存的市场划分为红海和蓝海,那么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即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而蓝海则代表未知的市场空间。汽车工业在当时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李书福正是看到了这片蓝海:“其实中国想造汽车的人很多,因为它有巨大的空间,所以实现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另外,在那个时候,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闲置,这是我们所了解到的。因为外国人不用中国的工程师,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有一汽、二汽,包括其他汽车厂,培养了不少工程师,这些工程师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所以有很多客观的条件,给我们这个决策带来了信心。”

他对汽车饱含热情,除了看到这片蓝海之外,还看到了汽车市场的巨大利润。

拆了那辆中华牌轿车之后,他发现汽车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复杂,技术堡垒并非难以攻破。技术完全可以复制的汽车售价竟高达6万元,可见汽车行业有着惊人的利润。因此,李书福的造车梦要一直向着现实的土壤延伸下去。李书福去美国考察时,发现美国的汽车要比中国多很多,这让他看到了商机,并断言中国的汽车行业一定可以做大。于是,他坚定地选择了汽车行业,并且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也!”李书福曾经走在“钢丝线”上,随时都有粉身碎骨的危险。不过,他最终冲破种种阻碍,坚持了下来。选择了汽车,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坎坷不平的路。他本可以安于已有的成绩,即使这样也能生活得很自在。然而,他喜欢跋涉,对挑战富有激情,也喜欢追逐梦想的过程。多年之后他感慨:“人生的过程是美好的、彩色的、斑斓的,但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是黑白的、枯燥的,关键是追求这个过程。”

案例2巧为无米之炊

做出了选择,就应为自己的选择进行前期的准备,并付出努力。如同厨师做饭菜一样,如果他打算来一桌中国传统的四菜一汤,那么,在做菜之前,首先必须准备好做这些菜和汤所需要的材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做菜和汤的材料,即便有再高超的厨艺,也不可能烹饪出一桌美味的佳肴。

造汽车也是如此。首先,李书福必须为造汽车准备足够的资金。因为造汽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只有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造车的计划才有可能得以践行,成为现实。同时,制造汽车所需要的人力、技术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那么,当时李书福为自己的造车计划到底做了哪些准备呢?

到1996年为止,李书福通过做冰箱、搞建材、造摩托车等生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有钱人。但是,如果把他的这些钱用来造汽车,却显得有些寒酸。

而且对于汽车行业,李书福还是个门外汉。在他计划造汽车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与之相关的行业。摩托车生意算是和汽车有关联,但李书福做得也并不久,造摩托车的难度与造汽车的难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在技术、经验等条件皆不具备的情况下,造车所需的要素只能用钱来购买。因此,巨额投资是资本高度密集型汽车产业的血脉。没有大量的资金做支撑,造汽车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时李书福兜里揣的钱不过才1个亿左右,虽然他对外界宣称是5个亿。要知道,1996年投产的桑塔纳轿车,国家为此投了十几个亿,而且当时上海汽车制造厂已经拥有了十几年的造车经验,并拥有一批成熟的设计师。相形之下,李书福的吉利集团还在蹒跚学步阶段。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1994年对地方政府进入汽车产业规定了15亿元的准入门槛,并且前提是得到政府的批准。这样的规定一直延续到2005年。从2005年开始,政府在政策层面对民营企业打开了生产汽车的大门,但是准入门槛也随之增加到了20亿元。

李书福要想造汽车,在资金投入方面显然是捉襟见肘的。即使暂将“准生证”的问题搁置一边,单看准入门槛这一规定,李书福拥有的资金也相差甚远。

资金如此短缺就开始要大刀阔斧地造汽车,自然会受到外界的嘲讽和鄙夷。李书福也因此被冠以“疯子”的称号。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为他人所不敢为,即使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仍励精图治,绝不退缩。

同类推荐
  • 三作家

    三作家

    本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代表作之一。茨威格分别为世界文坛上三位卓越的作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法国作家司汤达和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立传,展现了他们非凡的人生际遇和创作生涯。在记叙三位传主生平的同时,茨威格极其善于心路历程的刻画和性格特征的描写,语言酣畅淋漓,富有气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然而,隋炀帝奢侈腐化,苛酷无比,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唐代的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发展到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的散文也有很大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代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不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本书分为乔治·马歇尔、古德里安、切斯特·尼米兹等部分。
  • 人生就是独自的旅行:柳永传

    人生就是独自的旅行:柳永传

    这是一本关于柳永的传记。柳家世代为官,少年柳永勤学苦读,励志传承家业,官至公卿。然而仕途上的一再失意让他将自己彻底沉浸在烟花柳巷之中。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
  • 吴佩孚(北洋风云人物)

    吴佩孚(北洋风云人物)

    吴佩孚,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第一个中国人。1898年投淮军,后颇得曹锟器重。曾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讨伐张勋复辟。不纳妾、不留洋、不租借,绝不与日本人同流合污。
热门推荐
  • 凤临九霄

    凤临九霄

    “孩子,天蓝,快醒一醒,孩子,你再这么睡下去,可就真的醒不了了!”
  • 啊 高三

    啊 高三

    早晨五点。母亲起床了。她为我准备早餐时看见周天在外面慢跑,返身进屋,说,你也到外面跑一跑,你看周天多勤快。她又扒拉我几下这才回到厨房。我没有起来,仍然沉入难舍难分的酣睡里。不知过了多久,母亲在厨房大声说,你倒是起没起来?说完,她朝外面张望一眼,寻找周天的身影。周天已经停止了跑步,一条腿搭在齐腰的铁栏上,那架势像是在压腿。实际,周天是在看书。母亲又大声说,你看看人家周天,你不怕他把你甩下去呀?屋里悄无声息。她索性进屋,见我顿时睁开了眼睛,便深舒一口气,无耐而强硬地说,行了,你不用锻炼吃完早饭,我背着书包手拎饭盒走出家门。
  • 午夜诊所

    午夜诊所

    一个只在半夜十二点准时开门的诊所。一个只负责治疗一种病的诊所。一个看病从来不收费的诊所。这会是一间什么样的诊所呢?
  • 古龙文集:长生剑·孔雀翎

    古龙文集:长生剑·孔雀翎

    古龙四大巅峰系列之四,“七种武器”系列包含:《七种武器:长生剑·孔雀翎》《七种武器2:碧玉刀·多情环》《七种武器3:离别钩·霸王枪》《七种武器4:愤怒的小马·七杀手》。“七种武器”系列看似在写七种精妙绝伦、令人闻风丧胆的武器,实则描绘的是武器以外的人心和人性。唯有激发出人格和精神的力量,才能将死的武器使用得叱咤风云,冠绝天下。“杀戮人人都会写,唯有古龙写出了人类面临极限状况时独特的生命体验;武器人人都会写,唯有古龙将笔深入到使用武器的人细致而微的心灵世界之中。”
  •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未竟的荣光

    未竟的荣光

    李冲霄带着前辈和后辈的祝福,完成他们没有达成的成就!
  • 三只狮子·译言古登堡计划

    三只狮子·译言古登堡计划

    《三只狮子》(A Tale of Three Lions)是哈葛德“艾伦·夸特曼”(Alan Quatermain)系列冒险小说中的一部。艾伦·夸特曼是当年发现“所罗门王宝藏”团队中的一员。在这部小说中,他再次深入非洲大陆,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猎狮之旅,而且,这一次与他同行的,是他的儿子哈利……哈格德的非洲小说所具有的想象力,远远超过了当代畅销书的水平。——英国著名作家 格雷厄姆·格林
  • 青柠时代Ⅱ

    青柠时代Ⅱ

    随着高中生活的深入,毕夏和楚君尧这对所有人眼中的金童玉女,开始了争吵。毕夏性格中的冷静和理智变得更加锐利,她希望楚君尧对自己的未来能够更有规划,而阳光单纯的楚君尧却只在乎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在不断的争吵和和好中,最初的美好心意是否会被现实的残酷消磨殆尽?而一直将楚君尧视作“路标”的渔村少女沈冬晴,却如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着积极的养分,她学摄影、学写作、看各种各样的书,她对自己说,要成为更好的人。面对一直默默支持着他的沈冬晴,楚君尧的心意也悄悄变得复杂起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让活泼自信的黎允儿失去了听力,贴心鬼马的弟弟也得而复失,而对于姚元浩,黎允儿似乎一直在失去自己的底线。青春如一场盛大的舞会,我们交握双手入场,转个圈交换舞伴。所有的遇见都是人生无常,在这个微酸微涩的青柠时代里,烟花散去,徒留一地璀璨的碎片。
  • 逆天狂女霸气重生

    逆天狂女霸气重生

    【女强、男强、一对一、爽文】身怀五系元素,本应是此诧风云的天子娇女,最后却落了一个天才变废材,被自己的夫君亲自送上了刑场。当星辰逆转,她再一次睁开眼睛,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傀儡。这一世她发誓一定要我只为自己活,她一定要翻了这天,覆了这地。说她嚣张?切!那是她有嚣张的本钱,有一个强悍的老爹做后盾,尊介高手做侍卫,契约魔兽一抓一大把。更有强悍的妖孽男常伴左右,她就是想不嚣张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