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4400000013

第13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起点 现状与当今误区的剖析

1 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起点

“体育”在中国是一个十足的外来词。据日本体育史学家岸野雄三先生考证,1876年左右日本才开始使用“体育”一词,而“体育”一词传入中国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在“西学东渐”的进程中,学校体育走在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最前列。

近代语意所指的体育是体育教育、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统一。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就是使个体人格教育哲学的理性灵魂、动物灵魂和植物灵魂获得和谐发展,体育的功能在于锻炼人的植物灵魂亦即人的感性生命,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在英文里,Physicaleducadon(身体教育)、physicalculture(身体文化)、physicaltrainning(身体锻炼)三位一体,三者都以身体为对象,表明学校体育的实质是身体的实践活动。

2 中国近代先哲对学校体育的认识

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到甲午战争,泱泱大国一败再败,“东亚病天”的奇耻大辱,促使一代觉醒的仁人志士深刻反思“病夫”缘由,积极求索济世良方。

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篇中,把斯宾塞的“Physicaleducation”(体育)转译为“力”或“体力”,将历来遭士林文化鄙弃的“力”提高到与“开民智”、“新民德”相等的地位,这是近代中国关于“德、智、体(力)”全面发展的首次理论概括。

梁启超的《论尚武》、青年鲁迅的《摩罗诗力说》则以饱蘸生命情感的笔锋,横扫千百年来柔性文化哲学的腐风陋习,进而引发了教育哲学思想的转捩。“振起国民尚武爱国之风,必以体育为药石”,“文明其精神,不可不野蛮其身体”,“盖有坚壮不拔之体魄,而后能有百折不屈之精神;有百折不屈之精神,而后能有鬼神莫测之智略,故能负重荷远而开拓世界也”。

伯林在《论体育之必要》一文中写道:“盖自斯巴达以体育擅强名以来,此风淫,几成为不二之天性,故其筋肉之当展,骨骼之伟大,远非黄人所及,以此野蛮体魄而济以文明思想,其凌驾世界也不亦宜哉。”

在20世纪初的体育热潮中,最激进、最有声势、影响最大的是学生群体。据俞同奎先生回忆,当时京师大学堂的体育课颇受欢迎,学生每人冬夏各发一套操衣,“着操衣时脱去长袍马褂,作军队装束,自然感觉新奇”。

除实施体育教学和加强体育锻炼外,各地学生还经常举行规模不等、形式多样的运动会。如上海每年秋季都要举办运动会,江西、北京、江苏等省也有全省性的学生运动会,天津南开、上海南洋、苏州东关等学校还发起举行过全国学界运动会。学生们在运动场上引吭高歌:“大风泱泱,十里运动场,世无文弱国,男儿当自强”,“各努力兮勿旁皇,今兹盛会兮异日国防”,“振国民之精神兮,合群力而驱驰”。舆论认为,“国家之盛由于兵,强兵之道,由于国民尚武,而尚武之风实始于学堂运动会焉”。

青年鲁迅力主体育要从少年抓起,“儿童要动,万不可向静的死胡同走去”,须以身体之健康增进心理健康,反对习练所谓“枪炮打不进”的“丹田内功”。

青年毛泽东非常鄙弃那种“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步水则足痉”的“短命颜子”,十分推崇“衽金革死而不厌”的“悲歌慷慨之士”,他一生爱好体育,视“中流击水”为人生快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气魄,乃是这位伟人搏击风涛、主宰沉浮的底蕴所在。

3 我国当今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心理的现状

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和前不久国家公布的全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信息时报(2005.4.12)》报道,我国参加高考学生体检中,北京、广州约10%的学生因肥胖致使专业受限,有近85%的考生,因视力问题致使报考专业受限。《中国国防报》曾报道:“随着生活条件和习惯的改变,目前适龄青年的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而且越是文化水平高的,身体素质往往越差。从近两年征兵体检情况看,仅因视力不合格被淘汰的高中毕业生,就占体检总人数的62%。”

在心理方面,承受压力或抗压能力明显下降。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因为承受不了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自杀的、自残的越来越多,心理自闭、忧郁者也有大幅度的上扬的情况。值得庆幸的是,体育学院、运动职业学校、体育爱好者没有听到或见到这些惨剧的案例。

2007年4月30日中国青年报有一篇报道:沈阳军区部分新兵体质差影响部队正常训练。2006年年底,来自辽宁、内蒙古、河南、山东、福建五省区的820名青年,应征进入沈阳军区某部3个旅团。入伍前,他们都经过严格的体检,没有明显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体检指标都符合应征入伍标准。然而,不少新兵入伍后,由于体质弱,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部队的作战训练。一些带新兵的干部惊呼:“这些新兵体质先天不足,明显缺练!”

4 我国当今学校体育的几个误区

4.1 “快乐”蒙住了我们的双眼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把“快乐体育”的概念引入我国。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的一种观点或理念本无可非议。但这些年来,“快乐体育”被炒得满天飞,成为体育教学改革与评价的主要指标或“试金石”,就叫人匪夷所思了。“快乐体育”美丽的面纱蒙住了我们的双眼,“快乐体育”流行全国、愈演愈烈。结果是,体育课变成了游戏课、休闲课,好玩不好玩、学生高兴不高兴成为了课的主要评价标准,结果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20年下降!

快乐是一个元素,不是全部,更不是追求的目标。把“快乐体育”无限扩大,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运动生理学有两个熟悉的名词:“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一个最简单的运动生理学常识,没有“极点”,哪里来的“第二次呼吸”?一位生理学家说过:运动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和强度,体内才能分泌“快乐元素”。“超量恢复”的基本原理是身体运动负荷要达到足够的量和强度,才有可能实现超量恢复,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才能够提高。这些道理其实都是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最基本的常识。但这些年来,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最基本的常识,在“快乐体育”美丽面纱遮盖下,失去了其科学的意义。看来,是掀开“快乐体育”神秘面纱的时候了!

奥林匹克主义对体育的定义是:“体育必须与教育和文化相结合,通过体育使人的身、心、智和谐发展,在奋斗中寻找快乐,树立良好榜样,遵守社会公德。”请注意,快乐是在奋斗中实现的,是需要身体的磨砺、需要挑战自我的。体育有体育的规律,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付出艰苦的努力、甚至磨砺。毛泽东同志青年时就认识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毛泽东在分析“不好运动之原因”时指出:“一则无自觉心也、一则积习难返也、一则提倡不力也、一则学者以运动为可羞也。”这些原因,在今天看来,仍然是现实存在的重要因素。把“快乐”的元素引入学校体育,需要告诫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的是:快乐是需要付出的,磨砺身体,挑战自我,学会运动技能,这种快乐才是有价值的和持久的。

我曾听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曦教授讲过一个故事:清华大学的学生有一项体育考试——12分钟跑,并且有距离的要求。有一个女生,12分钟跑的距离远远达不到及格的标准,这对于一个以前在中学学习成绩的佼佼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这个学生没有被这个打击击倒,而是激起了她挑战自我的雄心。她认为,我能学好文化理论知识,也一定能达到体育的技能标准。她寒假没有回家,每天坚持跑步,终于在开学的考试中顺利达标。这个时候她肯定是快乐的,因为快乐来自她一个寒假的锻炼和付出。可贵的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止步,而是开始了一个自我的新的挑战,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新的目标。在她不断征服一个又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在她享受着一次又一次快乐的同时,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并且养成了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以笔者所见,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更应该提倡学生的“苦乐”和“挫折”体育教育,只有经历了磨砺和挑战,快乐才更真实、更可贵;只有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成功才更真实、更可贵。

4.2 谈“竞技”色变

竞技是体育的基本特征,其实,这是一个连外行都知道的道理和常识。可这些年来,“竞技”在学校体育中成了一个异类,一个落伍、过时的东西,一个与所谓的现代学校体育不相容、不兼容的东西,从而使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陷入了一个可怕的误区。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不但为才华横溢的运动天才们搭建了一个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国际竞技大舞台,而且也提出了“一切体育为大众”的奥林匹克的理念。在顾拜旦的体育理想中,从来就没有把竞技和大众体育割裂开来。他在现代奥运会的初创宗旨中曾说:“为了吸引100个人参加体育锻炼,必须有50个人从事竞技运动;为了吸引50个人从事竞技运动,必须有20个人接受专门训练;为了吸引20个人接受专门训练,必须有5个人具有创造非凡成绩的能力。”顾拜旦的这段话,讲出了一个道理,大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所在,同时竞技体育对大众体育具有极大的感召力。这一点,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可能意义更大。我国的乒乓球之所以成为中国的“国球”,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是由于我国几代乒乓健儿“人生能有几次博”的乒乓精神和为国增光的感召和影响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女排精神”同样感召和影响了无数青少年学生的排球情节。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史上,乒乓球、排球等风靡全国的大、中、小学,这种感召和影响的作用是巨大的。

我的一位同事曾在加拿大留学多年,据他介绍,在加拿大评价一堂体育课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学到了体育技能,学生的身体潜能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竞技的因素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其实,在体育活动中,尤其是学校体育活动,“竞技”是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竞争力、上进心、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意识等重要品质,是调动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感、提高兴趣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近几年来,又有了所谓的竞技运动项目和非竞技运动项目之分,又有了竞技运动项目教学和非竞技运动项目教学之分。但如何区分、怎样界定实在令人费解。以前学校体育开展的项目,难道都是竞技体育项目?田径、体操、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篮球都是竞技运动项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篮球是竞技运动项目还是非竞技运动项目?有人说:篮球当然是竞技运动项目。其实最为简单的判断是:篮球在NBA,奥运会、篮球甲A联赛是竞技运动项目;但几个学生或几十个学生玩篮球,就是非竞技运动项目。我曾看过一所中学,课间操就是篮球操,全校上千人,每人一个篮球,学生们球技委实不错,实是壮观。但这是健身活动,能算是竞技运动项目?又如,容国团、庄则栋、刘国梁等国手打乒乓球,无疑是竞技体育,但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打乒乓球,是什么呢?当然是学校体育活动!

4.3 体育课不堪“重负”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体育课不堪“重负”不是说体育课多了,而是体育课少了。40~45分钟的体育课,变得越来越四不像,学生在体育课上没有真正享受到体育课应有的运动乐趣和身体锻炼。太多的体育课目标,概念化、程式化的东西,臃肿、沉重、面面俱到,压得体育教师喘不过气来,压得学生莫明其妙。设计本身有问题,还美其名曰是“体育教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跟不上”。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一堂40~45分钟的体育课能承载起这么重的负荷吗?完成这些目标,不要说几节体育课,就是全部的学校教育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为了实现所谓的目标,也进行过几次示范表演课,但充其量只是“做秀课”。一堂示范表演课,请了若干专家设计,经过相当时间的操练,然后说:这样的课才是体育课的新标准。可一个普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周要上12~16学时的体育课,还要带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业余训练,能这样来“做课”吗?正如记者王瑟2007年1月23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公开课还是表演课”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公开课变成了“做秀课”。“学生觉得公开课特别假,说到底,公开课除了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外,最主要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但许多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并没有顾及到学生。”“不可否认,公开课是展示多种教学风格、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的一种研讨课,是作为样本让老师们研讨的。既然带有研讨性质,就不应该怕被人说不对,就不应该怕出错。”

最近,我看到某体育杂志刊登的“2006年全国优秀体育教学课时计划评比”一等奖教案选登。坦率地说,教案的设计和撰写对于一个小学或中学体育教师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很好的。我深深被这些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所感动。作为一种教研活动或参加比赛的教案,这样做,无可非议。但我也提出一个问题,这样的一份教学课时计划,不算设计思路和多种教学元素的运用,仅文字量就有2000多字,甚至3000字。这些老师们设计和撰写这样的一份教案,需要多长时间?据了解,可能少则半个月,多则几个月,更多的情况可能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教案究竟有多大的实用和实际价值?

体育课是实践课,重视教材的准备、撰写教案是必要的。但我主张中小学体育课的教案撰写要少而精。对于年轻的体育教师来说,撰写体育课教案是体育教师职业的基本功,应该严格要求和把关。对于有经验的体育教师,我主张对他们体育课的教学进行长期的考评,使他们的主要精力用在实际教学中。

其实,体育课的本质功能本来十分清楚、简洁。体育课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如此多的目标、内涵、概念、理念等使体育课变了味。所以,体育课要“减负”,要还原体育课的自身的规律和本来面貌!

4.4 “终身体育”理念载体的缺失——轻运动技能论

于光远先生20世纪90年代初就曾提出,“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没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如何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如何发生体育兴趣。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一点篮球技能都没有的孩子,很难对篮球有兴趣,而有一定技能的,兴趣就大。许多具有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几乎每一个人都在青少年时代掌握了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良好的运动项目技能是支撑他们喜爱体育锻炼的基本保证。

前国际学校体育联合会主席兰姆斯曾说:“教育狭义的目的是传授知识,而广义的目的在于传授技术、能力和社会生活价值观念,而这种教育包括竞技体育教育。”体育运动技能具有清晰的层次性,一般说来,可以粗略分为三个层次。即职业体育运动或高水平运动员具备的运动技能;中等水平或项目爱好者具备的运动技能;初级水平和大多数学生具备的运动技能。职业体育运动或高水平运动员具备的运动技能对于学校体育来说,除了培养学生的体育观赏、鉴赏和汲取体育精神的作用之外,是不适合于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中等体育运动水平或运动项目爱好者具备的运动技能,是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和达到的,应该鼓励和正确引导;而初级水平和大多数学生具备的运动技能应该是学生体育锻炼和运动的技能底线。一个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级中学体育教育,如果连最基本的运动技能都不能掌握,这是学生的悲哀;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级中学体育教育没有传授或教会学生最基本的运动技能,这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悲哀,也是对学校体育事业的亵渎!

轻运动技能论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已经蔓延到了体育专业院校。曾有一段时间,就有人提出技术技能不重要,懂得一点方法就可以,拿出一个“不会游泳的教练培养了一个冠军”的个案来以点带面,结果导致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技术技能水平下降,就业时没有单位接收,或因为技术技能差,受到同行的轻视和学生的不满,处境极为尴尬。

4.5 “全盘西化”还是“洋为中用”

有人提出,西方有完善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西方的孩子一天只读半天的书、西方的体育文明程度较高、西方的孩子会玩。中国的孩子课业负担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进入了没有尽头的学习、作业。同时,我国的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文明程度总体上看也不高。笔者曾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体育院校的学生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所见的体育器材都十分有限。例如,50%的没有见过高低杠,没有见过网球、羽毛球,至于高尔夫球、沙壶球、保龄球可能有的连听都没有听过。体育院校学生的状况如此,中小学生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我曾经参加过一个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现状的调研,赴西部地区的一个省进行过几次实地调研。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状况令人震惊。体育场地的空间狭小,体育器材极其短缺,体育教师的知识陈旧、接受新知识的渠道不畅、几乎没有参加过职业知识、技能的新的培训。例如:一所约2000学生的中学,只有不到两个篮球场大的运动场,一所近千名学生的小学只有几个篮球、几块体操垫。一所学校由于体育场地受限,体育课要到县体育场去上,学生来回需要20分钟,一节体育课的有效时间只有20~25分钟。调查的体育教师中80%工作后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还有相当的小学没有专职体育教师。这种状况的中小学校在我国决不是个案,是占有相当比重的。试想,把西方的东西拿来就用,要与国际接轨,现实吗?

把所谓的西方的东西照搬过来,不加分析和不管能否适应中国国情,美其名曰地认为要与国际接轨,显然是教条主义在学校体育中的折射。其实,我国学校体育几十年的发展,不仅具有许多适合我国青少年学生需求和特点的经验,而且受到许多国外学校体育专家的关注和借鉴。但我国的确有少数专家有些妄自菲薄,瞧不起自己的传统和民族的东西。例如,“斗鸡”游戏是我国少年儿童十分喜闻乐见的运动游戏,这些年来,可能是这些专家们认为“土气”,而从学校体育中出局。但就在我们遗忘、丢弃的时候,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中小学却十分盛行,甚至大有“国际化”的趋向。据有关报道,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之间的“斗鸡”竞赛非常流行。我们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兴起之后又开始向他们学习,简直是一种天大的讽刺!

走、跑、跳、投是人的本能,是人从事正常社会生活和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也是中小学学生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的最有效的方法。既使在西方发达国家,走、跑、跳、投也是青少年学生基本运动和锻炼形式。但在“快乐体育”的怪圈中,在照搬和模仿人家的时候,砍掉了许多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据了解,我国部分大学的体育课中,田径运动项目基本出局。代之以“轻松、好玩”的游戏类内容。我曾听一位大学老师介绍他们学校体育改革的经验,说是我们取消“单调乏味的田径项目,让学生们玩了一节沙壶球,学生非常高兴”。我听后只有苦笑自嘲:用“两根指头的运动,代替了具有全身锻炼价值的运动”,学生高兴了,但体育课的目的达到了吗?学生得到身体的刺激和锻炼了吗?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吗?

所以,吸收西方体育运动的合理内容的同时,有必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结合我国学校体育和学生的实际,只有充分弘扬我国学校体育的精髓,才能做到洋为中用。

4.6 只讲所谓创新、轻视历史继承

近些年的学校体育改革,在所谓创新的口号之下,很有割裂几十年学校体育的成功经验和建立起来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之嫌。一会儿是“快乐体育”,一会儿是“成功体育”,一会儿是“体育课的多元的目标”,每次所谓新的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引入,总是对所谓传统学校体育的一次次批判和否定。于是,几十年的学校体育经验、几代体育教师探索的智慧精华,好象都是过眼云烟。其实,创新的逻辑起点首先在于对历史精华的传承。尤其是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改革更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但这些年的学校体育改革,无一例外的总是把历史的负面责任归结到前苏联的影响上。不知有没有人思考过,当新中国诞生之时,我们学校体育几乎是从零起点起步的。我国学校体育规律的探索,也是在学习前苏联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注入了几代学校体育专家和广大体育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其实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模仿和全盘接受。

我国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学校体育的确是在前苏联的影响下摸索前进的,但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原因,西方体育理论是难以登上中国学校体育的“大雅之堂”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窗口打开,东、西方学校体育理论和理念沓至而来。各派学校体育理论的思想和观点相互交织,导致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界也莫衷一是、分歧纷争四起。实际上这些国外学校体育理论和理念的引入,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阔的世界视野,是有利于我们在世界范围内汲取人类知识的精华的。况且,当时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12字方针仍然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总纲。可以说,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却不断增强。这说明我国学校体育是有自身的经验和长处的。

笔者认为,创新之中当然也包括我国学校体育自身理论和经验的精华。因此,在进行学校体育创新的过程中,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我国先进理论的关系,在今天的学校体育改革中尤为重要。

4.7 “因噎废食”还是“解忧排难”

“因噎废食”的典故,在我国几乎人人皆知。但在我国学校体育中此类情况确实不少。例如,一个学生上体操项目的前滚翻练习,由于动作不正确或教师的动作保护不到位,出现了伤害事故。这种情况在国外,大多数情况下是家长把学生领回家治疗就没事了。而我们的有些家长可能是不依不饶,甚至上法庭打官事。于是,学校为了防止此类情况的再度发生,索性取消了这些教学内容。再如,学生在学校踢足球,两人相撞或摔倒受伤,也可能导致一场学校和家长的纠纷。于是,学校限制学生在校踢足球。学校进行中长跑教学和活动,一名学生因心脏病突发死亡,学校自然难逃其咎,除了赔偿之外,说不定校长位子不保,体育教师面临处分。于是,取消中长跑。如此等等。学校体育中发生的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由于处理起来十分棘手、导致许多学校取消了一些有一定难度或强度的体育教学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身体素质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因噎废食”显然极不可取,但如何走出这一误区和困境,为学校体育工作解忧排难、消除后顾之忧,需要全社会来关注、来想办法。

目前,为中小学学生购买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保险,无疑是一个好的消息,也是一个好的举措。但这份保险由谁来买,却成了大问题。中国这么大,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如此不平衡,城市和农村贫富差距巨大,学生家长的认识又极难统一,导致学校体育的后顾之忧仍然难以解决。

笔者建议:(1)为学生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购买保险是最为现实的措施之一。学生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购买保险费可采用国家、地方、学校和学生家长按比例分摊的办法解决。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应根据发达地区、一般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关学生体育课、课外活动意外伤害事故保险的不同比重的购买政策。例如,发达地区可由国家给政策,主要由地方、学校和学生家长采取按比例分摊的办法解决;一般地区可由国家给政策,由国家、地方、学校和学生家长采取按比例分摊的办法解决;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可由国家给政策,由国家、地方、学校和学生家长采取按比例分摊的办法解决,比重国家和地方多一些,学校和学生家长少一点;农村贫困学生由国家、地方、学校分担。(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安全意识,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教育。(3)规范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教学程序、安全保障,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教学、体育活动的保护帮助技能和知识,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保护帮助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4)由国家倡导社会和媒体对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出现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进行正面认识和宣传。

(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5期)

同类推荐
  • 超巨锋霸

    超巨锋霸

    从意甲开始,王奇凭借自己的努力和逆天系统的帮助征服了欧洲足坛,从而征服世界,最终让自己成为足坛传奇。王奇成为世界足坛第一个在所有豪门踢过球的巨星!这是一个充满热血和挑战的世界,看中国传奇小子如何成为世界足坛传奇!
  • 舞动分卫

    舞动分卫

    在NBA的历史上,最豪华的的球队是洛杉矶湖人和波士顿凯尔特人,当然芝加哥公牛队也因为乔帮主的所向披靡也在NBA历史上留下了最浓厚的一笔。 陈风,风一样的少年,凭借在2011年国际赛场上的惊人表现,被波波维奇收入帐下,不过身体略显消瘦,体力不充足的他一直都没有获得太好的机会,浑浑噩噩过了半个赛季之后,风一样的少年因为一个从天而降的篮球系统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 工会趣味文体娱乐活动小百科

    工会趣味文体娱乐活动小百科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史上最帅边后卫

    史上最帅边后卫

    边后卫,作为一个阵型中靠后的位置,默默无闻。随着足球世界的变化,他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前插,组织,内切打门......而陈岩,重新定义了他......(第一次写写小说,很多故事,都是身边所听所闻的。希望各位看官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共鸣,这是一个不纯粹足球狗纯粹的故事。)
  •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概论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概论

    本书以体育场馆如何面对市场为主线来阐述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为基础理论篇、管理要素篇和经营战略篇。
热门推荐
  • 豪门盛宠:霸道老公腹黑妻

    豪门盛宠:霸道老公腹黑妻

    许小染跟薄锦言的相识,完全是一场意外。但是两人的纠缠却让千万人目瞪口呆。都说秀恩爱死得快,但是薄锦言虐起狗来连鬼都怕!“咳……薄总,夫人说她想接个戏……”“所有脖子以下的戏都不准接!!碰下手都不行!”
  • 曼谷天师

    曼谷天师

    与鬼斗,与人斗,与天斗,其乐无穷!鬼的恐怖,蛊术的诡秘,僵尸的凶厉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 洪荒之我为人祖

    洪荒之我为人祖

    周山之下,娲皇造人,我为人祖。人族诞生之后,绝不头铁,加入神庭,紧抱娲皇大腿,一步步往上爬,兢兢业业,发展人族。神庭崩塌之后,群雄逐鹿,趁势而起,广交朋友,带领人族成就真正的天地主角。道君时获取祖龙传承,以定海珠为基础,开辟无尽虚拟世界,练假成真,豪杰纷现。道祖时,以人族气运为基础,创造三皇五帝业位,引诱天下豪杰尽入彀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种田修仙两不误

    种田修仙两不误

    ”一朝穿越重生,没有想到掉到了一个“山沟沟”里面;看着这跟自己呆过的“老家”救命恩人的家;怎么这么像。却发现这个看起来“山沟沟”老家其实是一座金山!但是男主是十里八村里有名的“傻子”;就是那种只会笑嘻嘻对你笑;流哈喇子的傻子。“一朝涅槃重生,他将如何在这个”修真世界开启他的另类修仙!
  • 星海之我是大总督

    星海之我是大总督

    一不小心劫了个女王,却当上了一省总督,看似吃了个大亏,其实福祸唯有自知。老子名叫李鸢,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 走在峡谷中的英雄

    走在峡谷中的英雄

    希望我能坚持下去,也希望这本书能被大家喜欢
  • 载满少年罪犯的大篷车队

    载满少年罪犯的大篷车队

    “父母?我没有父母,就我一个人。”亚里桑那州出生长大的白人少女贝克(15岁)粗鲁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这位乐观的姑娘喜欢和女职员摔跤,在强大的寒流面前,她也没有停止欢闹。在她看来,“这点寒流算不了什么。”但一涉及到家庭问题,脸色却陡然变了。“对不起,刚才我是在说谎。实际上,在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被送给别人做了养女。我和养父,养母的关系很紧张……我经常离家出走,不知不觉地就走上了邪路。”
  • 混在大唐的乡野村夫

    混在大唐的乡野村夫

    这一世本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娶一房媳妇,种十亩良田,下雨天没事打打孩子。不成想十骑出长安,诏从太极来。
  • 百老汇的枪声

    百老汇的枪声

    剧院本是展现演员精湛演技的舞台,却成为杀人凶手发泄仇恨的刑场。年轻的百老汇剧作家艾德巴特因为一场发生在剧院的谋杀案,与黑白两道通吃的硬汉侦探雷纳德相识,他的人生也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爱情、阴谋、欺骗、背叛的戏码每一日都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