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方法,来表达怀念亡妻的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感情表达得深婉而执着。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①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②,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③云中④,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①聊发:暂且抒发。
②锦帽貂裘:戴着锦蒙帽,穿着貂鼠裘。
③持节: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信。
④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东北。
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一扫传统的缠绵绮靡的词风,开创了豪放的风格。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①。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②,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③恼。
【注释】
①芳草:香草。常用以比喻有美德之人。
②墙外行人:指作者自己。
③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女子。
这是一首婉约词,但在婉约之中又透露出一种苏轼特有的旷达与爽朗,与其他婉约作品有所区别。词中虽直写对佳人的追求,但毫不猥亵,格调健康,深沉幽默。表达出真挚而复杂的情感,思想风格清新疏朗。
水龙吟次韵①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②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③。萦损柔肠④,困酣⑤娇眼⑥,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②从教:任凭。
③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④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⑤困酣:困倦之极。
⑥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咏物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词的上片主要写杨花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片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领略豪放派词人的婉约风格的一面。
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①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②。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③,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④。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⑤。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⑥。
【注释】
①生绡:未漂煮过的生织物,即丝绢。
②清熟:娄稳熟睡。
③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④幽独:指落花与粉泪簌簌同落的样子。
⑤西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⑥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咏人兼咏物。上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这首词隐约地抒写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意蕴清幽,托意高远。
永遇乐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①三鼓,铮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觅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②。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释】
①如:击鼓声。
②心眼:心愿。
这首词清丽脱俗,表达了很深沉的人生感慨。上片写清幽梦境及梦醒后的怅然若失之感;下片写醒后述怀,语意沉郁而超然独悟。词中传达了一种人生淡漠感,隐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之意。
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①。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②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③,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注释】
①残红:凋残的花,落花。
②隋堤:古堤名。故址在今河南开封汴河一带,因筑于隋代,故名。
③彭城:今徐州。
这首词作于苏轼由徐州调知湖州途中。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想象别后境况。全词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表达了别恨的主旨。
鹧鸪天
林断山明①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②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③旁,杖藜④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⑤一日凉。
【注释】
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此词作于东坡贬谪黄州之时。词中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首词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①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②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③。玉盆④纤手弄清泉,琼珠⑤碎却圆。
【注释】
①薰风:南风,和风。
②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③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④玉盆:指荷叶。
⑤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晏几道
晏几道,生卒年不详,字叔原,号小山,江西临川人。他是晏殊的第七子。曾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由于晏殊爱好文学,平日又多喜宴宾客,文士们常在他家来往唱酬,充满了诗的气氛,故晏几道从小深受濡染,很早就从事诗歌创作。
鹧鸪天
醉拍春衫惜旧香①,天将离恨恼疏狂②。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③费泪行。
【注释】
①旧香:染在衣衫上的余香。
②疏狂:不拘束,狂放之态。此处为词人自指。
③花笺:信纸的美称。
这首词写了与久别佳人重逢时犹疑是梦的惊喜和追忆别后佳人苦苦相思之情,体现出晏几道工于言情、清丽凄婉的总体风格。全词主情婉丽,文心曲妙,空灵雅致,足见小山本色。语丽情深,风格婉约,手法精妙,情感细腻,诗情画意。
虞美人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着①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②宝筝前。
【注释】
①着:穿。
②闲泪:闲愁之泪。
这是一首写思妇思念怨别的小词。上片写思妇望人归来的思情,可怜可叹。下片写思妇情深,虽罗衣着破,仍留前香。可是离人情薄,早已将旧意更改,表现了思妇深深的幽怨之情。结尾几句,将思妇内心痛苦以泪洒筝前表达,更显深沉。此词语言平易自然,却意境含蓄深远。
减字木兰花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①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
良时易过,半镜②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注释】
①小字:指书信。
②半镜:指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镜重圆事。这里是以“半镜”代指分别。
此词抒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全篇从女子方面着笔。首二句回忆长亭送别,犹如梦境一般;三、四句说昨夜灯花放,今日家书到;五、六句谓别后岁月如流,青春年华即将消逝;末二句追念往事,形之梦寐,表达对伊人的深深怀念。本篇含蓄蕴藉,情韵悠长。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①,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②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③归。
【注释】
①却来时:正来时。
②小:歌女名。
③彩云:比喻美人,此指小苹。
这首词是晏几道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写别后怀念歌女小苹的惆怅之情。上片写“春恨”。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皆春恨来时的情境。下片写“相思”。主要是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作者的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情深意厚,耐人寻味。
鹧鸪天
彩袖①殷勤捧玉钟②,当年拚却③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①彩袖:指穿着彩衣的歌女。
②玉钟:玉杯,珍贵的酒杯。
③拚却:甘愿、不顾惜。
这首词写作者与一位歌女久别后的重逢。上片追忆初次会见时的情景,换头三句写别后相思,结拍两句写意外的重逢。全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工丽,色彩鲜明,场面生动,曲折深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曾被列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人。宋神宗时进士,做过枢密院编修官。元佑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以文章获罪,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晚年居于此。着有《姑溪词》。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①,君住长江尾②。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③?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①长江头:长江上游。
②长江尾:长江下游。
③已:终了。
这是一首小令,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热烈而直露,明显地吸收了民歌的优良传统。但质朴清新中又曲折委婉,含蓄而深沉。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舒亶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累官知制诰,试御史中丞,权直学士院。工小词,思致缜密。今有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
菩萨蛮
画船捶鼓①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②。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尊空,知君何日同。
【注释】
①捶鼓:击鼓,开船的信号。
②潮欲平:潮水将与堤岸相平,表示即将开船。
此阕为江楼饯别之作。所别者为友人或情人,词中并未明言,读者也无须深究,总之与抒情主人公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词借江潮的涨落,将离别时依依难舍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极为曲折深婉。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自幼聪明,读书数遍,即能背诵。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时年22岁。因诗文受苏轼的赏识,游于苏轼门下,与张文潜、晁无咎、秦少游合称“苏门四学士”。他因出于苏门,而与苏齐名,世人并称“苏黄”。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万里黔中①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②,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
①黔中:包括蜀地在内的云贵川边远地区的泛称。
②霁(jì):本指雨止,引伸为风雪停,云雾散,天气放晴。
本词为作者贬谪黔州时所作。词的上片写黔州重阳前后阴雨连绵、变化无常的气候和词人所处的恶劣环境。下片叙述作者重九登高,簪菊驰射,表现出风流慷慨、老当益壮的豪迈性格。词语疏宕,意境开阔,显示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不甘消沉的精神风貌。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①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②飞过蔷薇。
【注释】
①寂寞:冷静。
②因风:顺着风势。
这是一首构思新颖、格调清奇的春之短歌。作者以清新活泼的笔调抒发了作者惜春、恋春的怅惘心情。这首词构思巧妙,转折多变,它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自始至终,表现得十分委婉、曲折,每一转折,都愈加深一层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肯一语道破,真是言虽尽而意无穷。
南乡子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①。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释】
①金络头:有金饰的马笼头。
这首词可能就是词人绝笔之作。作者对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雨坎坷,表达了无限深沉的感慨,对功名富贵予以鄙弃,抒发了纵酒颓放、笑傲人生的旷达之情。这首词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望江东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①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