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6300000021

第21章 谁让我如此牵挂(3)

每年六一节为孩子们签名售书,看着他们排在队伍中的汗津津的小脸和严肃到神圣的眼睛,我心里就想,我不能够把书写坏,不能够糊弄他们,不能够让他们把垃圾当成圣餐。

这样,每写出一部作品之后,我要留下时间用力呼吸,要沉淀,积累,酝酿,一直到下一部作品的人物孕育成形,浮出黑暗,带着热腾腾的汗气,耀眼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一年写作几部作品的速度是我不敢期望的。

排列成串、集束炸弹一样打出来的系列作品也是我不敢期望的。

经常有媒体记者问我这句话:你知道当今孩子的阅读口味吗?我总是沉默良久,惶然回答:我不太知道。

我真的是搞不大清楚。

阅读是个人化的事情,就好比吃菜一样,咸辣甜淡各有所爱。

有喜欢《哈利·波特》的孩子,也有喜欢《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孩子;有喜欢星球大战科幻作品的孩子,也有喜欢王子和灰姑娘故事的古典气质的孩子。

作为写作者,我不能清楚地知道每个孩子都想读什么,但是我知道我想为孩子们写什么,我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张扬什么,阐释什么,确立什么。

我希望孩子们在读过我的作品之后,不仅仅是说一声“好玩”,还会感动,会流泪,会久久地沉浸在文字带给他们的美好中,感受到灵魂飞升的快乐。

相对于在生活中备受摧残的成年人,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是洁净如一张白纸的。

涂上红色,纸就红了;涂上黑色,纸便黑了。

以后的成长岁月中,颜色还可以一层层地加涂上去,直到斑驳杂芜,但是底色改变不了,它已经丝丝入扣地渗透进白纸的每一个缝隙和毛孔中,成为一个人永恒的存在。

这就是儿童文学的作用。

这也是我为什么对儿童文学心存敬畏、不敢轻易下笔的原因。

但是我们又必须为孩子们写作。

在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中,孩子总是第一位的,因为在他们身上,集中着光明、美好、进步、未来、希望等等一切动人的词汇。

他们笑了,我们心里才能有阳光;他们成长了,我们的睡梦才香甜。

用文学为他们的心灵点起一盏灯吧,照耀他们成长的道路,让他们在行程中不寂寞,不孤独,不浮躁,不忧伤。

飞翔的灵魂

两年之前,我的女儿曾经在一所管理严格的寄宿高中读书。

星期天,我从南京坐汽车去看她。

同宿舍的女孩子们都回家了,因此我们有一个母女独处的空间。

那是一个阴冷的冬日,房间里光线很暗,敞开的气窗里飘进来厕所和盥洗室淡淡的异味,几架双层床铺上的被子叠得像军营中的一样整齐,牙杯牙刷和饭盆脸盆在靠墙的木架上排列成士兵的阵势,女儿背后窄小的书桌上全是教科书和练习册:数学的,物理的,英语的,政治的……它们全都卷起了边角,封面被手指摸得毛毛糙糙,一本摞一本沉甸甸地堆积在文曲星和计算器旁,让我感觉透不过气的压抑,只有窗外飘扬的女孩子们五颜六色的胸衣内裤,给这个暗淡的冬日带来些许亮色。

女儿十五岁,介于孩童和成人之间,轮廓尚未成形的脸上既有稚气的懵懂,又有过于成熟的冷漠,是一种相当奇特的神情组合。

当时她很不在意地看着我,跟我说话的声调也是似是而非、没有丝毫感情色彩的。

她告诉我说,她想写这样一篇作文,开头的第一句话便是:主人公早晨出门,一抬头,看见了落在树上的天使……她接着又说,不行的,不行不行,老师肯定要说她胡编乱造,判她不及格……作文不可以这样写。

哪里能够这样随心所欲啊。

女儿就这样自言自语着。

她脸上的皮肤在幽暗中泛出一种毛茸茸的透明,目光越过我的头顶,不知道投向了天外的什么地方,显得那么空洞又那么渺茫。

她的身体坐得笔直,穿牛仔裤的双腿微微地并拢,显示出处事不惊的沉稳,与她十五岁的年龄很不相称。

可是,就在那一刻,我被女儿深深地感动了。

我认为在那一瞬间我已经触摸到了她的灵魂,一个渴望高高飞翔的灵魂,一个身处凡俗和压抑之中、却又从平地腾空跳起、自由自在飘扬舞动的灵魂。

那一瞬间里,她的人性和人格是分离的、矛盾的、裂变的。

她在今天和未来之间,在现实和梦幻之间,在大地和天空之间,摇摆,寻觅,和冲撞。

两年过去了。

如今我的女儿已经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中游刃有余了。

她肯定忘记了十五岁的那个冬日,她在一间阴冷却又整洁的高中女生宿舍里对我说过的话——她想象之中一篇作文的开头。

世界是一个千变万化的魔筒,时刻幻化出五颜六色的镜像。

而孩子的心灵永远是个漏斗,不断地填充进新的事物,然后一点也不可惜地淘汰掉不那么新的东西。

她能够在一天当中冒出十个念头,睡一觉之后又统统将它们忘光。

有什么关系呢?她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可以继续构建,继续梦想,继续忘掉旧的召来新的。

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生命化蛹成蝶而后一飞冲天的过程,她必须这样选取、舍弃和建设。

可是我,我不是女儿,我是母亲,所以常常弯腰曲背跟在孩子的身后拣拾垃圾。

我愿意珍藏她的每一个笑容,每一步脚印,每一句有口无心的呓语。

“主人公早晨出门,一抬头,看见了落在树上的天使……”真的是一个好美的作文开头啊,两年中这个简短的开头始终在我心里盘旋,我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经意中的一个抬头,眼面前就好像跳出一个长翅膀的天使,有一点像拉斐尔笔下漂亮的安琪儿,但是没有那个时代的红润和健康,它应该是柔弱的,敏感的,苍白和忧郁的,就像一棵过于美丽的极品玫瑰,本来应该开得人见人爱香气扑鼻,可是一不小心被人栽到了高楼之下的瓦砾堆里,先天生长不足,后天缺水少肥,它就那么瘦茎茎地在世上孤独挣扎。

这样,这个柔弱无助的孩子碰到他生命中的守护者——顽劣、皮实、善良而且忠诚的男孩单明明。

像正负电荷的相引相吸,像天空和大海的相配相衬,像黑夜和白天的相包相融,这是一种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相互守望,是人世间最最无私无欲单淳朴实的友谊,它只能存在于童年之间,在互助、互补、互吸的两种性格之间。

但是,生命永远无常啊,柔弱多病的杜小亚终于因为不可抗拒的命运劫数随风而逝。

他死后变成了一个小小天使,只存在于单明明的听觉和视觉之中。

两个孩子的角色忽然间发生逆转,杜小亚反过来成了单明明的守护者,他忠实地伴随好朋友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来来往往,影响、帮助、改变着单明明的一切,使他不断地较正生活轨迹,朝着理想的目标一步步奔跑,最终他的灵魂在跑道上高高地飞翔起来,他触摸到了天使杜小亚的身体,他的生命可以到达一个自由无羁的状态。

就这样,我写完了我的第三本儿童长篇小说《我飞了》。

最后一天在电脑上点击了“存盘、拷贝、打印”字样的时候,我坐在冬日的窗前,心中感受着一种无边无际的纯净和光明。

我忽然很舍不得离开我的两个孩子:单明明和杜小亚。

他们像我笔下无数的人物一样,只是我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且哭且笑地陪伴我三两个月之后,倏忽而去,从此便无影无踪。

我心里留下来的全都是快乐,那种带着忧伤带着想念带着祝愿的快乐,就像两年前我在机场告别我女儿的时刻一样。

有一首我最最喜欢的歌,歌者是莎拉·布莱曼,歌名就叫《告别的时刻》,每次听这首歌,心里涌出来的就是这种海潮一样淹没我头顶的情绪。

我的孩子们就这样一个个地离开了我,从金铃,到肖晓,到杜小亚和单明明……他们的姿态是这样的:手一松,就像鸟儿一样扑簌簌从我身边飞起来,眨眼间不见了踪影。

我永远都不知道他们最终会飞到谁的家里,和哪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结为好友。

因此,这也是写作对我的诱惑。

浸润童心的乳液——评译林少儿文库

儿童的世界绝不像成年人以为的那样快乐和单纯,很多时候,孩子们是忧伤和孤寂的,因为弱小而彷徨无助,渴望着从成人世界里得到温暖和希望。

他们的心灵尚未成熟,处于魔幻和现实之间,也因此更能够接受超越于现实之上的文学和艺术,欣赏其中光怪陆离的画面,匪夷所思的想象,神秘莫测的故事。

他们几乎是本能地拒绝丑陋,喜爱温情和美好,愿意看到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彼此沟通,友好相处,互敬互爱。

给这些娇嫩童心以满足,为他们打造一个温馨世界,用以安放他们光滑的、脆弱的、小心翼翼向四方探索的灵魂,是成年人的责任。

译林少儿文库正在成为这世界的一个部分。

由很多优秀翻译家精心译制,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长长的书列,包容了近百年来世界各地最优秀的儿童作品,等待中国的孩子洗净双手,端端正正坐下,吸一口长气,而后慢慢翻开……毫无疑问,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净化和提升的过程。

优秀的儿童作品总是比成人小说流传更久更广,历久弥鲜,百读不厌。

它们以真情动人,以优美的文字和超凡的想象引领孩子们去探索自然,感悟生命,初识社会。

没有疆域和种族之分;所有的存在都是生命,互相平等;成长是一种期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充满奇遇,有种种意想不到的惊喜;上帝是最公平的老人,它总是把最好的礼物送给最孤独的孩子,哪怕这礼物只是一个希望;世界有一点污浊,但是没关系,只要你心中存留足够的善良,你会采摘到大地上最美的花朵;准备好了吗?如果生命有一千种选择,你知道什么是你最应该做的吗?你会挑选一条最惊险最刺激最有挑战性的道路去走吗?儿童文学的宝库中是真有好东西啊。

人在长大的过程中,总要经历一段黑暗、胆怯、迷茫、惊讶和震撼的心路历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像一双温暖润滑的手,伸出去,让孩子们紧紧地握住,让他们感觉到慰藉和依靠,感觉被语言制造的氛围包裹起来的舒适。

想想我们小时候是怎么读书的吧。

当我们在暮色合拢、炊烟四起的黄昏中看完书中的最后一个字,轻轻叹一口气,合上书页,恋恋不舍地把整本书连同书中的人物和故事紧抱在胸前,而后抬起迷茫的眼睛,看着周围似乎熟悉又似乎陌生的一切时,我们的灵魂没有轻盈地飞翔起来吗?我们没有渴望过进入书中的世界,进入爱丽丝的奇境和美人鱼的海底宫殿,去寻找一段惊心动魄的遭遇吗?生活总是过于平庸和平凡,因其平凡,我们才会在书本中追寻不凡。

打开这套译林少儿文库,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书中那些写得很有趣味、很带情感的译序和译后记。

差不多的译者都在“序”和“后记”中谈到了他们少年阅读的记忆和体验,他们是因为真心喜爱这些作品,或者几十年中念念不忘这些作品,才动手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尽可能完美的译本。

以我个人的阅读经验,小孩子的时候对前言和后记肯定不感兴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之类不是他们所想知道的,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才最最要紧。

但是孩子们的父母会看,他们会站在书架边,仔细阅读与书有关的背景材料,而后品评它的优劣,决定买还是不买。

毕竟经济大权掌握在他们手上。

一篇很有文采、情真意切的前言或后记,绝对会让购书者的心理天平发生倾斜。

从这一点来说,文库的编者善解人意,是真心为读者所想的。

开拓者的传奇——《远离芝加哥的地方》序

这部小说才读到一半的时候,“多德尔奶奶”的影子已经开始在我面前晃荡:肥硕、强悍、机警、自私却又善良、有点儿狡黠又有点儿天真、表面似冰内心如火、做事不喜欢按常理出牌、视尊严和权利如性命……及至读到最后一页,主人公伊乔长大成人,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奔赴战场之前,乘火车最后一次路过奶奶的小镇,奶奶彻夜不眠,开亮楼上楼下全部的灯,守望在门口,迎候和送别这辆军车时,我的心里有了深深的怅意,因为这么快地就读完了小说,就要告别我喜爱的人物和喜爱的故事,重新回到庸常的凡俗的生活当中。

好的小说就是这样,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会有不舍,它营造出来的某种语境和氛围令人迷醉,读者愿意暂时地活在那个世界中,贴心贴肺地感受那些崇高和神奇,卑微和无奈,幸福的和不幸的,快乐的和悲伤的。

《远离芝加哥的地方》是一部儿童小说,实际上是用儿童的视角,写了美国二十世纪经济大萧条时代的一段历史。

伊乔和妹妹玛丽跟随父母生活在大城市芝加哥,每年的夏天要被父母送到乡村小镇奶奶的家里生活一个星期。

这个远离芝加哥的地方是当年许许多多美国小镇的代表:偏僻、蛮荒、原始、生活自给自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密。

小说开篇时的多德尔奶奶并不是个令人喜爱的人物,她不光让伊乔和玛丽陌生,同样也让读者陌生。

她是个地道的美国乡村妇人,外型粗俗,性格冷漠甚至孤僻,对所有的邻居保持戒备,对孩子也没有足够的温情和耐心。

但是,跟随着伊乔一年又一年对小镇的拜访,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小镇单调清冷的生活表层下涌动着人们对于美好和富足的期望,涌动着美国人乐观和自由的精神。

奶奶身上的许多质朴品格逐渐被伊乔认识,她手持猎枪对付入侵者的形象甚至成了孩子心中的英雄,她的既传统又反叛的个性很符合少年的口味,可以说,伊乔从奶奶的身上认识了芝加哥之外的另一个美国,认识了美国乡村的历史,美国的拓荒者精神,美国的制度、法律和宗教。

在奶奶身边生活的日子,伊乔不但学会了许多生活的技能,他的视野更有了拓展,精神变得丰富,直至达到灵魂的飞翔——他最终实现梦想,成为一名参加二战的美国空军战士。

在小说的结构方面,作者别具匠心,写了从1929年到1935年的七个夏天,每年夏天里的一个星期,每个星期里发生的一个独立成章的故事。

伊乔九岁那年第一次来到小镇,十五岁过完了小镇的最后一个夏天,可以说,他人生的一段至关重要的岁月是在小镇度过的,最初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也是在小镇形成的。

如此重大的一个题材,因为作者用七个片断轻松地连缀,便显得举重若轻,读起来趣味横生,但能够把小读者的好奇心牢牢抓住。

好的儿童小说,因为所针对的读者对象的特别性,在塑造活灵活现的人物、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应该还有一定的认识和教育作用。

同类推荐
  • 了不起的红颈环

    了不起的红颈环

    当红颈环还 是一只小松鸡的时候,它跟着聪明的松鸡妈妈学到了 很多东西,比如如何觅食、躲避天敌等,逐渐成长为 一只机智聪慧的红颈环松鸡。它离开松鸡妈妈独自生 活后遇到了心爱的妻子,和妻子一起悉心照顾自己的 孩子。不幸的是,妻子死在猎人的枪弹下,剩下红颈 环一人抚养幸存的孩子。在残酷的大自然和猎人的双 重考验下,红颈环一次次失去自己的孩子,就算如此 ,红颈环仍未放弃希望,一直努力的生活着……
  • 冒险小王子23:神奇的邮包

    冒险小王子23:神奇的邮包

    《冒险小王子》系列书是一套优秀的儿童小说读物。故事中的主人公包小龙,天生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他和小伙伴汤诺、于萌萌等人,来到了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纳尤古精灵国度,和小精灵们一起对抗力量强大的邪恶精灵师,挫败了邪恶精灵师一个又一个险恶的阴谋。此系列书刻画了一群智慧、勇敢,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优秀儿童人物形象。
  • 白壳艇

    白壳艇

    男孩石砣的爸爸和化工厂的大老板交情很深,没想在厂里患上了怪病,不久便带着工厂的秘密死去。大河村人把怀疑的目光盯向化工厂,大老板却摆下宴席,安抚住了村民。然而龙河的环境的确一天天在恶化,一艘小小的白壳艇就在这个时候进驻河面,开始了每日的巡游和检测。艇上的辫子姐很快和石砣成为朋友。而掌握青龙化工厂偷排污水秘密的人,正是石砣的爷爷,他遵照儿子的遗言,始终守口如瓶,直到巨大的灾难降临龙河……
  • 冒险小王子19:地底迷路(上)

    冒险小王子19:地底迷路(上)

    《冒险小王子》系列书是一套优秀的儿童小说读物。故事中的主人公包小龙,天生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他和小伙伴汤诺、于萌萌等人,来到了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纳尤古精灵国度,和小精灵们一起对抗力量强大的邪恶精灵师,挫败了邪恶精灵师一个又一个险恶的阴谋。此系列书刻画了一群智慧、勇敢,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优秀儿童人物形象。
  • 有情世界

    有情世界

    《有情世界》收录了丰子恺的散文和童话作品。关注生活中轻微、琐屑的事物,抒写对于生活经历的所见所想,是丰子恺散文的精髓;童话在叙述上虽然夸张、荒诞,却往往能带给人以哲理和沉思。本书所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和曾经接触的人,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其中篇目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
热门推荐
  • 笛声何处

    笛声何处

    《笛声何处》系余秋雨创作散文。《笛声何处》当中,余秋雨依旧以其一贯的文化的视角、散文的风格,关注的则是另一种历史的、音乐的非物质的文化。余秋雨称,《笛声何处》的创作准备早在12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文化苦旅》还没有进入台湾,余秋雨赴台所到之处的一系列活动,均是以昆曲学者的身份受到接待的。
  • 邪皇天下

    邪皇天下

    二十年前,地球少年龙小飞因为一个机缘跟宇宙间最为强大的战斗民族皇子结合了,从此改变了龙小飞的一生。
  • 再见:炊烟袅袅中的你

    再见:炊烟袅袅中的你

    她会做菜,他会吃。口味刁钻的他与她因吃而结识,又因吃而重逢。当别人知道他们在一起后,都很好奇她是怎么拿下他这个律界新贵的。难道是靠美貌?宾茳芏抿嘴一笑,才不告诉你们,杜川柏其实是一个隐藏的吃货。表白作为一位学过医的人,茳芏认为即使现在自己做了厨师,也不能浪费当初学过的本领。于是,某天,她捧着一个盒子把大律师堵住,打开盒子,献宝地说,“这是鸡心,这是鸭心,这是鱼心,还有,”她另一只手捂着胸口,“这是我的心,现在都归你。”关于别人说他是个钢铁直男,杜川柏实力打脸。在某个纪念日上,杜川柏送出一套全部色号口红,说,“以后你的口红,我全都借给你。”“借?”“加上利息,记得以后每天还我一点。”
  • 阴都志

    阴都志

    阴阳相生相克,万事周而复始。生与死一线之隔,善与恶一念之间。风平浪静之际,暗流涌动之时。人心难满,欲壑难填,人间如此,阴间亦然……
  • 凤含战神传

    凤含战神传

    一场阴谋,让她落得被冰镇百年的下场。凭借着她的足智多谋,在各界中搅动风云。各界新君崛起,与她的权谋密不可分。
  • 遮天魔尊

    遮天魔尊

    一代丹圣突然暴毙,世间流传与他的传说皆沦为禁忌!轮回种子意外觉醒,转世重生!大秦皇朝极西之地,一少年强势崛起,获绝世战魂,得逆天魔道传承,身怀太古星辰体,会剑术、会炼丹、会炼器、会医术、会下棋、会毒术、会元纹、会阵法、会暖床,妈妈说全能才是王道!
  • 闪婚强爱,娇妻送上门

    闪婚强爱,娇妻送上门

    他是她救下的路人,她是他闪婚的挂名妻。领证时,他再强调:“我或许终其一生都不会爱上你!”她笑得轻松明媚:“我知道,我也是!”这是一场无关乎爱情的婚姻。说好的婚后互不干涉,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某男开始嫉妒每一个出入在她身边的男人,疯狂地嫉妒曾经出现在她生命里的男人。更不放过任何在她身上贴上‘韩太太’标签的机会。说好的一生都不会爱上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越来到平行世界

    穿越来到平行世界

    我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大学退学生,退学后的一年里整体流浪街头,以做义工虚度青春。然而在新世纪的某年某月,忽而遁入量子叠加的多重世界线中,遇见了在另一个世界的妻子,她仿佛知晓那一个大统一的终极方程式。在她的指引下,我逐渐发现自己以往的种种谜团,也发现了每一个世界线的自我都在走向最终的深渊,直至地狱。而这些世界最终的落幕竟是一个未来横霸人类历史三百年的邪教组织黑立方的阴谋,所有人能否最终阻止这场阴谋,也似薛定谔的猫般,不可预测!
  • 故园风雨后

    故园风雨后

    当赖德军官看到那座庄园时,所有的记忆都回来了。他来过这里,他知道这里的一切。少年查尔斯·赖德在牛津大学结识了英俊的侯爵之子塞巴斯蒂安,经由塞巴斯蒂安的介绍进入布赖兹赫德庄园。此后这座庄园在查尔斯生命中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他与一对兄妹产生了不可言说的情感,还见证了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塞巴斯蒂安的父亲抛下家人与情人定居海外;笃信宗教的母亲日渐疯狂,以爱之名给儿女套上沉重的枷锁。年轻的塞巴斯蒂安渴望挣脱家庭牢笼而不得,终日酗酒,最终远走他乡,潦倒一生。年轻美丽的长女茱莉娅,也因无法摆脱信仰的束缚,早早断送了爱情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