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1900000004

第4章 法律条文释义(2)

第五十三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发包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返还原物、恢复原状、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一)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二)违反本法规定收回、调整承包地;(三)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四)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而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五)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六)将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七)剥夺、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八)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承包合同中违背承包方意愿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不得收回、调整承包地等强制性规定的约定无效。

第五十六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第五十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强迫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该流转无效。

第五十八条任何组织和个人擅自截留、扣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的,应当退还。

第五十九条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征收、征用、占用土地或者贪污、挪用土地征用补偿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责任。

第六十条承包方违法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承包方给承包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发包方有权制止,并有权要求承包方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第六十一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利用职权干涉农村土地承包,变更、解除承包合同,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或者强迫、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给承包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责任;情节严重的,由上级机关或者所在单位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则

第六十二条本法实施前已经按照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的规定承包,包括承包期限长于本法规定的,本法实施后继续有效,不得重新承包土地。未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应当补发证书。

第六十三条本法实施前已经预留机动地的,机动地面积不得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五。不足百分之五的,不得再增加机动地。

本法实施前未留机动地的,本法实施后不得再留机动地。

第六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六十五条本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条文释义

总则

【本章提要】

本章是关于立法目的、调整范围等的原则规定,共十一条,主要规定立法目的、调整范围、承包方式、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承包权、承包地的保护、农村土地所有者和承包方的权利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管部门的职责等。

第一条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本条主旨】

本条是关于立法目的的规定。

【本条释义】

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并最终将党在农村的这一政策转化为国家法律,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经过几十年探索和创新的制度安排。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广大贫苦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3年开始的第二次农村土地改革,把土地农户家庭所有变为集体所有。人民公社化又使集体所有发展到了极致,包括土地在内的所有生产资料都归集体所有,并由集体实行统一的生产经营。这一制度的最大弊端是脱离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斥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严重地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使之符合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反映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要求,自然成为农村改革的必然选择。1978年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打破禁锢,在全国率先实行具有家庭承包经营性质的包产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收到显著效果,后来得到中央政策的肯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1984年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应在十五年以上。1993年中央又作出规定,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同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写入宪法。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关农村承包经营的地方法规。1997年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强调,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核心内容,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1998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农村社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承包期三十年不变。而且三十年以后也没有必要再变。”同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同时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创新形成的新时期党在农村的这一基本政策,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截至2000年年底,全国已有98%的村组开展了第二轮承包,绝大多数地方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承包合同签发到户。把党的政策转变为法律,条件已经成熟。

从另一方面看,这一政策在贯彻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为解决人地矛盾,通过行政手段频繁调整承包地。不少地方“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有的甚至“一年一小调,三年一大调”,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心存疑虑。(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一个新事物,运作还不规范,特别是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常常受到侵害。(3)承包合同的兑现率不高。合同纠纷不断,因无具体程序可依,一些纠纷久拖不决。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制定专门法律予以规范和调整。

为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存在的问题,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九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于1999年年初着手起草农村土地承包法。总结历史经验,反映现实要求,本法的立法目的主要是:(1)保障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本法作为规范和调整农村土地关系的专门法律,核心就是要把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贯彻落实到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中,保证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让广大农民吃上“定心丸”。(2)解决承包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轮承包已经结束,绝大多数农户家庭已经签订了承包合同,但合同的履行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法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依法规范和调整签订承包合同后发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维护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3)保障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生活保障,土地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带根本性、长远性问题。本法通过贯彻落实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解放农业生产力,保障和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本条主旨】

本条是关于调整范围的规定。

【本条释义】

农村土地承包法调整的范围,也即本法的空间效力。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1)本法调整的范围是,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土地。其他土地不在本法规范和调整的范围之内。(2)上述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使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耕地面积为19.2亿亩、林地面积为38.5亿亩、草地面积为60亿亩。在党的农村政策指导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创新,家庭承包经营已成为农村的基本经营体制。目前,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97%、87.5%和55%。以上数字说明,家庭承包经营已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耕地、林地、草地是本法调整的主要对象,依法对这部分家庭承包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也是农业的主要资源。多年来,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通过各种形式,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四荒”进行了积极的开发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法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多年开发治理“四荒”的实践经验,明确把“四荒”纳入调整范围,规定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属于农村土地,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需要指出的是,对“四荒”承包的调整,首先要严格依法界定“四荒”的范围,做好“四荒”的权属确定工作,规范承包的具体程序,实行先承包后治理。承包过程中要坚持“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保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四荒”的优先承包权,保护承包者的利益。同时,要严格禁止各种掠夺式开发和将“四荒”改作非农用途的行为。

第三条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本条主旨】

本条是关于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和承包方式的规定。

【本条释义】一、通过立法确认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国家的土地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土地的关系,是决定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富裕的最基本与最重要的问题。把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写入法律,是一项长期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措施。作为制度安排,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切实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侵害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土地关系不稳定,一直频繁变动和调整,使广大农民对土地缺乏预期和信心,生产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对土地进行投入。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农村土地关系,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不可动摇的原则。

2.土地承包必须尊重大多数农民的意愿,体现他们的利益。人人有份的家庭承包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存发展权利的分配和确认,关乎亿万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从广大农民的利益出发,为广大农民着想,承包过程中要反映大多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同时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3.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地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方式。法律明确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才能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4.与第二轮承包工作的实践相衔接。第二轮承包已经结束,立法必须与第二轮承包的实际相衔接,不能脱离农村土地承包的实际,更不能引发新的矛盾和混乱。

5.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必须从国情出发,考虑我国农村广大、农民众多、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对一些重大原则性、方向性问题作出规定,条件尚不成熟的暂不作规定,一些具体问题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地方法规解决。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

    本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合集成册。以大开本,大字体的形式出版。是合适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方便查询的案头工具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本法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涉恐信息报道传播等问题作出了进一步明确。
  • 刑事政策场域中的犯罪被害人研究

    刑事政策场域中的犯罪被害人研究

    当前我国刑事政策实践中,犯罪被害人既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现实棘手问题。犯罪被害人的刑事政策实践表明:道德同情主导下的“盲目保护主义”和国家主义刑法观主导下的“刑罚表征主义”没有触及和反映潜在犯罪被害人渴望社会安全深层次本质,而被害人群体和被害认同的思潮实际上却在刑事政策实践中日益汹涌。只有方法论和哲学根基上更新知识,才能为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新的理论增长点。布迪厄的场域范式为刑事政策中得犯罪被害人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运用法社会学范式考量被害人行为策略和逻辑,辨析被害情感的刑事政策价值,从而为刑事政策中的被害人规范化出场提供教义学论证。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害人与刑事政策的“客观”关系如何界定;怎样确立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与传统刑事政策区别;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的合法性基础何在;被害人刑事政策能否回应实践中的犯罪被害人“困境”?被害人刑事政策与刑法制度建构之间如何衔接和协调等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报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报版)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订。2018年3月将迎来第五次修订。
  • 税法

    税法

    本书内容包括:税法概论、增值税法、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城镇土地使用税法、企业所得税、印花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热门推荐
  • 神治时代

    神治时代

    天界大战,如来战败,悟空神隐,众神泯灭,宣告着神治时代的结束,三道众生迎来人治时代。
  • 清宫怨

    清宫怨

    忘川河畔三生石,祈愿来生缘再继。奈何桥过望乡台,回首牵绊终难弃。曼珠沙华,花开一千年,凋落一千年,注定有花无叶,有叶无花,生生世世相错,花叶永不见,可此花香却有魔性,能唤回亡灵生前记忆。它是忘川之畔的魔咒,也是希望。据说魂渡忘川,便会忘却今生今世,将一生爱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留在彼岸。可若是魂飞魄散都放不下此生的一切呢?那便只好血书三生石,偷藏彼岸花,不饮忘川水,魂萦望乡台,深深记住最后一眼回望,心锁今生的最爱,愿其成为来生的等待。“三世磨难,千次回眸,千次擦肩,换一生相逢相识,相守成伴。”若得此愿,魂散不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这个宿主真的方

    这个宿主真的方

    有一天,一个人问众系统,你觉得你家宿主咋样?系统A(高级冷漠脸):傻。系统B:这个宿主真的方。系统C(想哭):我可以不回答吗?“叶白,为什么别家只有一个系统,就你有三个。”叶白斜倪一眼某人:你猜。至于这个某人,说来也就话长了。
  • 毁灭教皇

    毁灭教皇

    公元2020年,一场烂漫的流星群降临地球。正当所有人沉浸在流星群滑落天际的那一刻浪漫之时,没有人会知道,地狱一般的世纪毁灭也正在悄然降临!无声无息,随着那美丽的天降之星,充满恶意的死亡病毒也随之出现,是进化还是毁灭?丧尸,感染兽,未来进化者,恶魔,天使???????这些慢慢降临在大地之上的恐怖存在,他们将带来毁灭,还是更加恐怖的灾难?星球的意志即将苏醒,这是人类自我毁灭的开始?还是诸神死亡游戏的角逐?在这如同地狱的恐怖时代,从废墟之中爬起的人类,又到底该何去何从?
  • 你说你到底是谁

    你说你到底是谁

    葛新蒙了,几乎晕倒在地。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兄弟姊妹们居然认为他是个冒牌货,这让葛新心里产生巨大的烦恼与痛苦。过去穷的时候兄弟姊妹们在一起还挺正常,现在突然暴富,性情就变得乖张,心理变得怪僻,说话不着调,思维也变得很滑稽。葛新的不好情绪也影响到了他的这些兄弟姊妹们,最小的徐八耳不耐烦了,站起来,梗着脖子说,日他娘,别废话了,我还有牌局呢,我走了。说着,徐八耳走了。其余“耳们”也说有这事那事走了。葛新看兄弟姊妹们都不想搭理他,也都不好惹,只好垂头丧气地去和他母亲告别,他说,妈,我走了。他妈坐在床上说,事情说的咋样?葛新说,他们都说我是假的。他妈头一点,口水从嘴角流出来了,他妈撩起被子擦擦嘴说,……拆的好,都拆了。
  • 穿越大封神

    穿越大封神

    这是一个变异的封神世界!文武自强,仙佛争锋,开诸天封神,定万载气运!一场突如其来的宇宙灾难席卷而至,一名人族青年接受启明之光的指引,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就此缓缓展开。诸葛八阵图对决文王八卦!飞将吕布决战战神杨戬!鬼才郭嘉比拼太公子牙!闭月貂蝉争艳祸国妲己!......这是一场中华英灵参与封神大劫!群:4-5-0-5-9-6-2-9-4(欢迎各位书友大大加入)
  • 士兵小队1命运之轮的转动

    士兵小队1命运之轮的转动

    士兵,一个1996年出生的孩子,父母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去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士兵,听爷爷所说;我的父亲叫为国,当年,正发生着抗日战争,而爷爷则是让父亲记住,国家危难之际,自己一定要挺身而出,保卫祖国,所以取名“为国。”“那我为什么叫士兵呢?”“或许,是为了继承你父亲未完成的任务吧。”“那母亲呢?”“这......我可就不知道咯。”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长大成人,报入了他自己认为最应该当的职位,“军人。”就这样,士兵在军事基地中,做着自己认为最正确,最该做的事,成为最优秀的军人,保卫祖国!可谁知,士兵真正的命运,就在与他见面的那一刻,使他的命运之轮的转动轨道,扭转成自己都无法想象的程度。
  • 校园修仙狂少

    校园修仙狂少

    从深山中走出来的修仙高手,奉命出关前往花花都市,还成为了校花的贴身保镖。医术相术巫毒术逆天针法样样精通,踩人泡妞打流氓扮猪吃虎轻轻松松。看我如何驰骋校园,纵横都市...
  • 海底军舰

    海底军舰

    武侠小说被视作中国文学独特的流派,然而,“武侠”一词却源于日本。1900年,日本科幻小说的鼻祖押川春浪发表《海底军舰》,讲述日本爱国志士在海底制造军舰,抗击列强。此书大受欢迎,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电影等。押川春浪将其写成一系列六部作品,统称“武侠六部作”。“武侠”一词首现于该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武侠之日本》。虽然主人公借助了科学的力量而非武功,但仍然实践着侠义精神。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阐述“武侠”的内涵:“‘武侠’是为维护自由、独立和人权而彻底对抗压制的精神,也是保护弱者的精神。为自己的利欲侵犯他国和别人的权利,这就是‘武侠’的大敌。”
  • On the Method of Zadig

    On the Method of Zadi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