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3800000002

第2章 收养(1)

1.如何认定收养行为的效力?

【宣讲要点】

收养是建立拟制血亲关系的重要途径。变更亲子法律关系事关重大,因此只有符合法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收养行为才产生法律效力。我国《收养法》对被收养人、送养人、收养人的条件和收养合意等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规定成立收养关系的法定程序是收养登记程序,以收养协议及收养公证为补充。

【典型案例】

麦甲因生活困难,自感难以抚养孩子麦某成人,欲将麦某送人收养。2006年6月,经中间人联系,麦甲与韦某取得联系,韦某已婚生一女,欲再收养一子。于是麦甲与韦某达成口头协议,由韦某收养麦某。2006年9月15日,中间人将麦某送到韦某家,之后麦某一直在韦某家生活,但双方均未到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手续。2011年3月10日,因思想压力过大,麦某自愿离开韦某家返回原籍与生父麦甲共同生活。为此,韦某将麦甲、麦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麦某归自己抚养。

【专家评析】

所谓收养,是指公民(自然人)领养他人的子女为自己的子女,依法创设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收养,是指在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由法律创制的拟制亲子关系。收养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事法律制度,其创设的本旨是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的,大体经历了“为家之收养”(即为承继血统而收养)、“为亲之收养”(即为了安慰晚景或增加劳力而收养)和“为子女之收养”(即为子女的幸福而收养)三个阶段。其中,“为子女之收养”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争使得无数家庭破碎,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无父无母、无家可归的弃婴和儿童,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非婚生子女的增多等情况,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因此,战后各国普遍开始重视收养立法,最典型的要属英国,在一度废除了收养法后又重新颁布实行。现代各国收养立法均以保护未成年养子女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我国《收养法》第2条规定了收养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即:保护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利益;平等自愿;不得违背社会公德和公序良俗;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等法律规定。关于收养的法律性质,通说认为收养是一种身份契约,因此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主要有:第一,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我国《收养法》第4条规定:“下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依法被收养:(一)丧失父母的孤儿;(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第5条规定,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一)孤儿的监护人;(二)社会福利机构;(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扶养子女的父母。第6条规定,收养人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无子女。所谓“无子女”是指收养人既没有亲生子女,也没有养子女和继子女。(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所谓“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是指收养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身体、智力、经济、道德品质和教育子女等方面具有抚养和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能够履行父母对子女应尽的义务。(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所谓“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主要是指精神疾病和传染病。(4)年满30周岁。所谓“年满30岁”,是包括30周岁本数在内。夫妻共同收养,则必须双方都年满30周岁。1991年《收养法》曾规定收养人必须年满35周岁,修改后的《收养法》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社会收养的实际需要,同时参考了其他国家对收养人年龄的规定,将收养人的年龄下降到30周岁。

本案中,原告韦某已婚育一女,其收养麦某违反了《收养法》第6条第(一)项收养人应当具备“无子女”的条件,同时《收养法》第15条第1款还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本案原、被告均未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因此原、被告间的收养行为属无效的民事行为,不受法律保护。由于原告不具备收养条件,被告麦甲在没有充分了解原告收养条件下将儿子送给原告收养,韦某、麦甲对造成收养行为无效均有同等过错;被告麦某年幼,对该民事行为无分析判断能力,没有过错。故法院对韦某的诉讼请求应不予支持。

【法条指引】

《收养法》

第六条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年满三十周岁。

第十五条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

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订立收养协议的,可以订立收养协议。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2、继父母有亲生子女,还能收养继子女吗?

【宣讲要点】

基于收养关系主体身份具有多样性,《收养法》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收养条件作了特殊规定,包括对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子女的收养、无配偶男性对女性的收养、对孤儿、弃儿或者残疾儿童的收养、继父母对继子女的收养收养等。继父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并且限制条件十分宽松,例如继父或继母即便有亲生子女,仍能收养继子女。

【典型案例】

2008年1月,范某某(女)与前夫感情破裂,离婚后带着3岁的儿子明明一起生活。2011年2月,经朋友介绍,范某某与辛某相识并于当年12月结婚。范某某带着明明一起与辛某生活。辛某前妻早年因病去世,女儿露露一直跟随辛某生活。辛某宽容体贴,对女儿露露和继子明明一视同仁,一家四口相处融洽。日子一长,范某某越发觉得辛某是个好男人、好父亲,内心十分感动。结婚一年后,范某某向辛某提议,由辛某收养儿子明明,以便进一步增进父子的感情,将来等辛某年老后让明明赡养辛某。辛某也很乐意收养明明,但是不知道这样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特意到有关部门进行咨询。

【专家评析】

收养要符合《收养法》中规定的收养条件,《收养法》首先规定了一般条件下的收养。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收养关系主体身份具有多样性,《收养法》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收养条件,也相应作了特殊规定,以利于收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正常和谐发展。因此,收养可分为一般条件下的收养和特殊条件下的收养。所谓特殊条件下的收养,是指这些收养可以不受某些一般收养条件的限制或者除一般收养条外还要受到其他的限制。

特殊条件下的收养包括以下四种:

1、关于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子女的收养。《收养法》第7条规定,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下列限制:(一)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二)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相差40周岁以上。(三)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2、关于无配偶男性对女性的收养。对于单身男性收养养女的,除了必须符合一般收养的各项条件外,还必须符合《收养法》规定的特殊年龄条件。《收养法》第9条规定,此类收养中,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相差40周岁以上。增加这一限制条件的目的,旨在保护女性被收养人的人身权利,防止违反伦理道德的事件发生。

3、关于孤儿、弃儿或者残疾儿童的收养。《收养法》第8条规定,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1名的限制。由于此类收养行为具有人道主义性质,是受到国家鼓励的,因此法律放宽了收养的条件限制。但收养人除不受上述条件限制外,对于《收养法》规定的其他限制条件仍需遵守。

4、关于继父母对继子女的收养。《收养法》第14条规定,继父或者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的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并且条件十分宽松。这主要是考虑到继父母与继子女一起生活的特殊性,而且继父母与继子女形成收养关系后,对家庭关系的稳定发展和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明确都有积极意义,因此对继父母收养继子女的限制条件很少。主要表现在对送养人、被收养人和收养人三方限制条件的解禁方面:(1)送养人不需要是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即便生父母没有经济方面的困难,也可以将子女送养;(2)被收养人不受14周岁以下的年龄限制。即继父母可以收养年满14周岁以上的继子女。(3)收养人不受年满30周岁,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以及只能收养一名子女等条件的限制。

从本案情况来看,辛某只要得到明明亲生父亲的同意即可收养明明。当然,有关的收养登记手续仍然需要依法办理。

【法条指引】

《收养法》

第七条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九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的限制。

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第八条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第九条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第十四条继父或者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并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六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以及收养一名的限制。

3、离异夫妻为方便再婚而送养子女,后又都要求抚养子女,应如何处理?

【宣讲要点】

夫妻双方只是为了离婚后各自再婚方便而送养子女,并不属于“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情形,其送养行为是不合法的。收养协议被人民法院确认无效后,生父母子女关系恢复到收养前的状态。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典型案例】

陈某(男,出租车司机)与蓝某(女,某餐厅经理)于2007年10月结婚。2008年10月,蓝某生育一男陈某某。2009年,两人因感情不和离婚。离婚时,双方出于再婚考虑,均不想抚养陈某某。经协商,陈某与蓝某均同意将陈某某送养给他人。经人介绍,两人与钟某(男,28岁)和王某(女,25岁)签订了收养协议(钟某和王某系夫妻关系,王某不具有生育能力),双方到民政部门办理了收养登记。离婚后,陈某某即由钟某和王某收养。在送养时,蓝某与钟某和王某商定,今后可以随时探望陈某某。此后,蓝某经常到学校和两人家中探望陈某某。钟某和王某一开始尚能理解,但时间一长,逐渐开始反感,认为蓝某这样做不利于其与陈某某建立感情。双方因此发生争议,蓝某便与陈某协商解除收养关系,将陈某某领回由自己抚养。陈某同意解除收养关系,但要求将子女领回后由自己抚养。双方未能达成一致。2010年12月,陈某将陈某某从钟某和王某处领回家中,交其父母照顾。2011年6月,蓝某以陈某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钟某与王某不具备法定收养条件,收养协议无效,要求陈某将陈某某交由自己抚养。陈某答辩称,同意解除与钟某和王某的收养协议,但考虑到自己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父母均健在,由自己抚养陈某某更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主张由自己抚养陈某某。钟某和王某作为第三人答辩称,自己在收养陈某某期间,细心照顾,视同己出,与孩子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陈某与蓝某在离婚时为自己考虑,均不愿意抚养孩子,由此可见,两人并不是真心疼爱子女,此次提出解除收养关系只是赌一时之气,且两人均忙于做生意,无暇照顾孩子。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陈某某应由自己继续抚养。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民政部门经调查认定钟某和王某在收养陈某某时均不满30岁,不符合《收养法》规定的收养条件,撤销了收养登记。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陈某和蓝某在离婚时与钟某和王某达成收养协议,将陈某某送养给后者。由于钟某和王某均不到法定收养年龄,该收养协议无效。民政部门已经撤销了收养登记,钟某和王某应当将陈某某送还给其生父母抚养。陈某的经济条件较为优越,且其父母均健在,可以代陈某照顾陈某某,蓝某因忙于做生意,无暇照顾陈某某,所以由陈某抚养陈某某对其健康成长更为有利。故蓝某主张抚养陈某某的诉讼请求不应当支持。另一种意见认为,陈某及蓝某与钟某及王某订立的收养协议,因后者不到法定收养年龄应当认定为无效,钟某和王某应当将陈某某送还其生父母。陈某和蓝某的经济条件均较优越,都有抚养能力。在本案中,陈某某年龄尚小,随母亲生活对其成长更为有利。蓝某的诉讼请求应当予以支持。

同类推荐
  • 卫生法学

    卫生法学

    《卫生法学》以服务医学生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为主要目的,涵盖了2012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卫生法规”部分的全部考查内容,每章前有“引导案例”、“学习目标”;每章后附“思考案例”、“思考问题”及相关专业网址,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 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

    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知识宣讲》丛书之一。本书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法的法律知识,对该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宣讲。通俗易懂、体例规范,在各个章节穿插了案例,有助于广大读者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
  • 行政执法手册

    行政执法手册

    本书分为总论、部门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三篇,共11章,按照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现行行政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总结了近年来依法行政、行政执法的实践经验,阐述剖析了依法行政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法学系列)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法学系列)

    刑事强制医疗措施是国家为了实现社会防卫和恢复精神病人健康而采取的对精神病人的人身自由予以限制或剥夺,并对其所患精神病进行治疗的保安处分措施。对于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由法院在各方参与下决定予以强制医疗。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由刑事诉讼法予以规制,其诉讼构造和运行应当遵循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理。
  • 法治的谜面

    法治的谜面

    本书的主题集中在中国司法、法律职业、教育公平、图书评论等几个方面。这些评论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立场有是非”。作者不预设任何立场,完全以一个局外人身份站在中立立场上就司法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社会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认知与见解。这些文章承载着作者的学术良知和客观公正信念。文以载道,这些文章表达的是作者是非高于立场的为学为人之道。 大部分内容是近年来在作者《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凤凰周刊》、《新世纪》、《新产经》、《法学家茶座》等报刊上发表的六十余篇观察分析评论文章。
热门推荐
  • 穿越雌性到现代

    穿越雌性到现代

    简介:一场星兽大战穿越到地球,不同的种族,文化,婚姻观吸引着他,开始了他改变一生的生活方式……展开了幸福掉渣的虐单身汪生活景长卿:生不生阿卡斯:生,生,生景长卿无语中……我问的是饺子生不生不是让你生蛋。阿卡斯表示有蛋就有娃……无限循环中
  • 三只狮子·译言古登堡计划

    三只狮子·译言古登堡计划

    《三只狮子》(A Tale of Three Lions)是哈葛德“艾伦·夸特曼”(Alan Quatermain)系列冒险小说中的一部。艾伦·夸特曼是当年发现“所罗门王宝藏”团队中的一员。在这部小说中,他再次深入非洲大陆,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猎狮之旅,而且,这一次与他同行的,是他的儿子哈利……哈格德的非洲小说所具有的想象力,远远超过了当代畅销书的水平。——英国著名作家 格雷厄姆·格林
  • 老行

    老行

    过去的老十是十八行,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只剩下了十行,也在勉强的生存着,维持着。老行虽然败落不少,也有好的行当在做着,虽然败落了,只有老十行了,但是规矩千百年来,没有人破掉,依然是存在着。各种诡异的规矩,奇怪的规矩,让各行更加艰难的在生存着。首行马爷,统治着各行,而且也左右着各行。马爷的巫行在过去是十分的吃香的,可是也渐渐的不行了。他为了让这个巫行生存下去,就开始杀行,吃行,坐行,让各行受尽了苦头。各行先初是忍受着,避让着,怕灾难到了自己的头上来,可是依然是不行,他们最后明白了,躲是躲不过去的,是祸是福,要靠自己努力。老行的人联系起来,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老行之争。
  • The Second Funeral of Napoleon

    The Second Funeral of Napole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废材逆天:傲娇帝尊撩上瘾

    废材逆天:傲娇帝尊撩上瘾

    (绝宠1V1强强联手、无误会无虐超打脸爽文)身为超级强者的她,却意外穿越成宗门内第一废材奇葩女,受到师兄妹们嘲笑欺负不说,就连灵石都被抢了?!没关系,咱是带着上古神奇穿越的,神器一开,全部打趴!都说她灵根最差,修炼速度最慢?最强功法在手,别人花一百年修炼才能达到的级别,她一天就搞定!别人花费金山银山都买不到的丹药,她天天一炼一大把!白莲花们心心念念的天下第一男神,不好意思,已经对她一见钟情,天天对她死缠烂打!女帝一脸不解:“别人都说我又丑又废材,你整天围着我转悠干啥!”某男不要脸的凑上来:“娶你呀。”女帝一脸无语:“品味这么独特吗?”某男坚定的点头:“没错!我爱你!”
  • 烛龙再临诸界

    烛龙再临诸界

    一条轮回千世的烛龙,诸天万界争战、为拯救父母最后矗立于世界顶端的故事。
  • 快穿之衰神,快到碗里来

    快穿之衰神,快到碗里来

    衰神云绕因为一朵花惹怒神帝,被贬下凡去各个世界做任务,任务就是----让各个世界的最恶之人倒霉,把对方给弄垮!跟她一起的还有神帝派来的小白熊。做任务就做任务,本衰神岂会怕?!“本衰神诅咒你吃饭噎到喝水呛到走路摔倒。”“我说来颗陨石,会不会真来颗陨石啊?”某次回到天庭,看着站在自己眼前的西海九皇子……“原来你就是衰神,本神决定了,我要娶你为妻。”洛九御看着云绕,笑着说道。“该死的,这个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不怕本衰神?”“为什么我在哪里他都知道?!”看着第N次被洛九御找到,云绕不禁欲哭无泪。“因为我的心脏会告诉我,你在哪里。”洛九御笑着说道。
  • 吴逆取亡录

    吴逆取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菊与刀

    菊与刀

    《菊与刀》最初是作者奉美国政府之命,出于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之目的所做的军方调查报告。本书自1946年正式出版后,因其对日本国民性分析得为精辟、受国际学术界和一般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而日本人则将本尼迪克特尊奉为战后重建日本文化之母,一次次掀起阅读《菊与刀》的热潮,在美国、日本等国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现代“日本学开山之作”。“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既抓住了日本文化细致的地方,又将它置于东方文化与太平洋岛屿文化的人类文化学视野里。时至今日,《菊与刀》这本书被公认为史上描写日本文化的第一书。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