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1300000056

第56章 艺术家(15)

卡夫卡向往爱情,但并不渴望婚姻。而菲利斯是“物质女性”,她希望过一种纯粹的资产阶级生活,注重个人情趣,讲究秩序和规律,这样的两个人不在一条轨道。卡夫卡是素食主义者,他不仅在饮食上如此,在婚姻上也有同样要求。他在写给菲利斯的信中说:“我决不敢冒险做一个父亲。”并以拿破伦的检验报告“睾丸的大小决定性的能力”来暗示菲利斯,他在性生活上将无法满足她,是“冒险”接受这份爱情,还是趁没有伤害彼此分手,他将自己置于被动地位,将主动权抛给了对方。

菲利斯长得并不漂亮,且满口烂牙,但卡夫卡爱她。第一次婚约的结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他们仍旧联系,在彼此相互迁就的磨合中,两人有过一次快乐的同居。十天的同居直接的成果是迎来了第二次订婚。但再一次订婚后,这对恋人之间的战争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一样弥漫,按照卡夫卡的说法是:“没有她我活不下去,但和她在一起我仍然活不下去。”

而第二次订婚后,卡夫卡开始孕育《审判》,然而,这次写作迎来的却是鲜血从口中夺腔而出。于是,卡夫卡不再犹豫,他意识到爱情和文学之间的战争必须停止,就像他在日记中写的那样:“肺病感染只是象征,在这种象征中,感染的炎症叫做菲利斯。”

一个月后,卡夫卡写信告诉菲利斯,他已经决定要和菲利斯就此了结。当他提出毁婚时,菲利斯平静友好,而卡夫卡却哭得死去活来,五年的爱情,或者说五年的战争完全被他的眼泪淹没了。

后来,在她和卡夫卡彻底决裂以后,她嫁给了一个富裕的德国商人,1931年移居瑞士,1936年又去了美国,1955年,她同意发表卡夫卡写给她的情书。五年后,她就去世了。1967年,卡夫卡写给她的那些些情书作为独立的一卷首次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地利皇帝退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宣布成立,36岁的卡夫卡成了捷克公民。就在此时,卡夫卡认识了尤丽叶这个布拉格姑娘。

尤丽叶28岁,是个混血儿,父亲是个鞋匠。她漂亮单纯,喜欢化妆,看去像和卡夫卡曾经相识的格蕾特。卡夫卡刚从菲利斯那段愁肠百结的恋情中走出来,需要爱情的抚慰,而尤丽叶的未婚夫已在战争中失踪,生死不明。

就这样,两个人一旦交错,相互的经历无需太多的铺垫,自然就形成了火焰,他们很快就订婚了。然而,这段婚姻却遭到了卡夫卡父亲的极力反对,他认为一个鞋匠的女儿不配做他的儿媳,他甚至刻薄地挖苦卡夫卡,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性欲,与其与鞋匠的女儿结婚,还不如去逛妓院。

卡夫卡当然不会受父亲的影响,不幸的是,另一个女性又出现了。她就是米伦娜。米伦娜25岁,一边做翻译,一边为报纸专栏撰稿。她是个知性女人,已经结婚,丈夫也是个作家,婚姻并不幸福,住在维也纳。

但在卡夫卡的眼里,米伦娜从来就不是一个少妇,他觉得她是一个真正的少女,是少女中的少女。米伦娜是一团燃烧的火,在与她见面的过程中,这团火烧得卡夫卡疲惫不堪,卡夫卡无论怎样努力也满足不了她的需要。

与米伦娜的相遇,意味着与尤丽叶的结束。当时,他与尤丽叶仍在订婚中,她根本不知道卡夫卡此刻正跟米伦娜打得火热。这个温柔善良的姑娘也许正在做着择日作新娘的美梦。

卡夫卡一番激情燃烧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尤丽叶的身边,他毫无保留地将他与米伦娜的遭遇告诉她,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并请她离开自己。

尤丽叶听后,浑身发抖,告诉卡夫卡“我不能离开你”,但最后,卡夫卡还是绝情地离她而去。几年后,尤丽叶不堪承受感情上连续的打击,住进了精神病院,据说后来死在里面。

1923年,卡夫卡的生命行将接近尾声,一个浑身散发着贞洁和情欲气息的波兰女孩在海边朝他跑来。女孩名叫多拉,19岁,在德国的难民营当志愿者,是孤儿院的裁缝。

女孩张开的双臂就像天使的翅膀一样,让卡夫卡找到了最后的幸福。这最后的时光,卡夫卡拖着病弱的身体去到德国与这位天使同居了半年。

多拉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卡夫卡,不仅使卡夫卡最后看到了人类最温柔的光芒,也使他完成了又一篇重要的小说《地洞》。由于病情不断恶化,卡夫卡只好转院回到家乡。不久,多拉随后前往,尽了一个最温柔情人天使般的责任。最后时刻,卡夫卡曾打算与多拉结婚,并写信给多拉父亲,但后来却没有结果。

就这样,虽然认识了很多女性,卡夫卡却终生未婚,至于他这种奇怪的爱情,也许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着悖谬:“没有她,我不能生活;和她在一起,我也没法生活。”两难中,他最终选择了没有她的生活。

审判与《审判》

一战爆发前,卡夫卡还在为与菲利斯订婚和结婚的事而烦恼不已。为此,卡夫卡6个星期没有给菲莉斯写信。菲莉斯在焦急不安之余,委托因工作需要来往于柏林和布拉格的女友格莱特作为中间人与卡夫卡接洽。

然而,就在与格菜特接触的时期,卡夫卡暗中与她发生了异常亲密的关系。据后来卡夫卡研究者们认为,格莱特甚至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为他生了一个孩子。

大约在这同时,卡夫卡与格莱特的暧昧关系被曝光。7月11日,卡夫卡奔赴柏林,第二天,在他下榻的阿斯卡尼施霍夫旅馆,由菲莉斯及其妹妹、格莱特、以及一位作家组成四人“法庭”,对卡夫卡进行了“审判”。

深受打击的菲莉斯作出了强硬的反击,而格莱特出示了卡夫卡给她的书信,并朗读了其中划有红线的内容。最后,这个独特的“法庭”判决解除菲莉斯与卡夫卡之间的婚约。

遭遇“审判”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奥匈帝国卷入了战争,而卡夫卡因为体检不合格,避免了服兵役。

解除婚约,大战爆发,许多家人朋友离开家庭,这一切终于向卡夫卡提供了他渴望已久的孤独环境,虽然本质上他也像害怕人群一样害怕孤独。此时,卡夫卡开始没日没夜地写作,进入了休笔一年半来又一个创作高潮。

就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卡夫卡的日记中出现了一个虚拟的名字约瑟夫·K,这个名字就是后来卡夫卡重要的长篇小说《审判》中的主人公。到当年的10月初,这部书最初几章的写作业已完成。

12月初,《审判》已经进行到第八章了。正在这时,菲莉斯妹妹爱尔娜来信告之,她们的父亲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她们的家境变得十分困难。

此时,卡夫卡深深内疚起来,他认为:“是我造成了菲莉斯的不幸。”这样一种内疚感和到本已十分沉重的身心状态中,一并苦苦折磨着他。

也许正正因为如此,卡夫卡中断了《审判》第八章的写作,并以极大的努力,在12月写出该书第九章《在大教堂》,并在第二年年初写出最后一章《结局》。

《审判》无疑是卡夫卡第二个创作高潮期的最杰出作品。这部作品主要讲了一个30的银行经理约瑟夫·K在自己租的房间被两个差役逮捕了,却没有宣布他的罪名。差役并没有指出他们所供职的机关。K没有被带走,但要呆在家等候来自审问委员会的指示。那天晚上,K没有像往常一样去看一个妓女艾尔莎。

K的房东格鲁巴赫太太想去安慰K,但无意间惹恼了K,因为她猜想K的被捕可能与他和他隔壁的房客布尔斯特纳小姐的暧昧关系有关。深夜,K和布尔斯特纳小姐谈论起他的困境,但在最后吻了她,这印证了房东先前的猜想。

在初审时,K被通知去一个当地的法庭,但却没有被告知时间。这导致他要浪费时间来等被传唤。当他最终被传唤时,却莫名其妙地被告知已经迟到了。

审讯一开始,他就被问了一个错误的问题,法官把他的身份搞错了。K在气愤地法庭上说了许多——对被捕一事感到不满,并质疑法庭的能力和公正性。当他走的时候,初审法官对他说:“今天,你自己抛弃了审讯肯定会给被告带来的全部好处。”

在空荡荡的审讯室中—学生—办公室里,K想去见见预审法官,但他只找到了“法院”门房的妻子。在她的帮助下,K翻翻了法官的书,惊讶地发现这都不是些法律书,而是一些色情书籍。这个女人试图诱惑K,而K决心顺从她,以示对法庭的蔑视和挑战。

K一个有影响力的叔叔来看K,那位叔叔在法院里有个当书记的朋友。他对K的困境表示同情,但对K低估这个案子的严重性感到很担忧。K的叔叔把K介绍给一个律师。这个律师身体不好,由一个护士莱妮照顾。K在他的叔叔和律师还有那个法院的书记谈话时,偷偷和莱妮亲热了一会儿。K的叔叔对此生气,他觉得这可能会对K的案子不利。

K去见了一次律师,发现他反复无常,而且对案子帮不上什么忙。K回到银行后觉得他的同事们都在和他捣乱。K的一个主顾建议K去见见蒂托雷利。

蒂托雷利是一个个给法官们画像的画家。他虽然没有什么正式职务,但对法院了解颇深。他说:“你知道,一切都属于法院。”他给K想了几个办法,但这些办法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因为这些办法非常费力,而且结果并不彻底。K的前景不妙。

后来,K决定由自己来掌握命运,他去见律师,并打算解聘他。在律师的办公室,他看到一个被践踏的人——谷物商勃洛克。勃洛克的案子已经持续了5年之久,他太依赖于律师所提供的一些没有什么用的建议,在律师面前他完全失去了尊严。这到这幕情景,K相信继续请律师有弊无利,于是干脆解聘了他。

一次,K要带一个从意大利来的主顾参观大教堂。但这个主顾没有来,正当K要走的时候,一个牧师叫出了K的名字,尽管K从来没有见过他。

这个牧师为法院工作,他给K说了一个寓言,这似乎在说K的案子已经不可挽回了。而牧师的话也暗示了K最后的结局。

在K三十一岁生日的前一天,两个黑衣人把K带走了。K几乎没有反抗,显示出他早就预料到此事不可避免。在被押解的路上,K看到一个形似布尔斯特纳小姐的人。最后K被带到一个采石场,两个黑衣人处死了K。

很多对过《审判》都认为,该作品是一个让人心悦诚服的故事,他的每一个环节,都自然开展,但同时也能看出,所有的事件都是不可能的,都是臆造的,甚至无比荒诞的,但它因为百分之百的忠实于个人经验,你相信K是只能那么做的。

在全世界,似乎只有卡夫卡,准确地描述了司法和制度,除了在那种象征性中书写着制度的荒诞之外,我们必须认同社会是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去运行的。即使有着不公和耻辱,那也是公共的,全体的。

K的悲剧,仅仅在于他一直在忙碌,寻找并努力认同它其实是拒绝的现实。他是他自己的对立面。所以,即使无耻的画家,在谈到法官那肮脏龌龊的形象时,他仍然可以将其亲切地称为朋友,其实他们也是读者的朋友,因为我们在阅读时,似乎在体验着与K相同的命运,但在整部小说的远处,你得承认,你并不是K,不仅不是K,甚至是你不想成为K,因为那是愚蠢而消极的。《审判》的荒涎是戏剧性的,但它不是私人性,它是一个公然的假设,它是二十世纪第一部使人显得绝对被动的作品,它书写了一个二十世纪处境最艰难的人。

《审判》一书不仅以伤筋动骨的“审判”、“判决”和罪感问题让卡夫卡深受触动,而且也以较大的工作量以及突击性的工作进度一时耗尽了卡夫卡的精力。第二次创作高潮实际上已告一段落。

病逝与荣誉

第二个创作高峰的两年后,卡夫卡又开始把精力放在了写作上。从1916年11月到1917年4、5月之交,卡夫卡度过了一个丰产的冬春,创作了大量短篇作品:《桥》、《猎人格拉胡斯》、《骑桶者》、《豺狗和阿拉伯人》、《新律师》、《乡村医生》、《在胡同里》、《在马戏团顶层楼座》、《视察矿区》、《邻村》、《弑亲者》、《邻人》、《中国长城建造时》、《往事一页》、《敲了庄园的大门》、《十一个儿子》、《杂种》、《致科学院的报告》、《有家眷人的心事》以及一个剧本《守墓人》的片断。这一些作品都没有很大的篇幅,但它们相当晦涩,有的甚至十分怪诞。

事实上,它们都是卡夫卡深刻哲理思考的产物。就创作的艺术形式而言,它们无可置疑地确立了卡夫卡作为“短篇和小型题材专家”的地位。而它们的内涵则从新的艺术角度折射出卡夫卡生命复杂的本质。

在感情的冲击及写作劳累的带动下,本来就虚弱的卡夫卡身体逐渐不行了。1917年8月的一天,卡夫卡在游泳时咳出了血。

最初的两位医生都把卡夫卡的病误诊为一般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可是,在大咯血之后的第二天夜里,他又吐了一点血。再往后,他逐渐自感呼吸急促,并伴有越来越严重的咳嗽、发烧、虚汗等症状。

9月4日,卡夫卡被医学权威确诊为肺结核。5日后,卡夫卡致信菲利斯,告之自己的病情,表明自己接受这一事实,但认为诊断尚未完全确定,病情将如何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

十多天后,菲莉斯前来看望卡夫卡,但两人之间已无更多的话可说。以至卡夫卡私下责备自己,“我是个冷血动物,我毫无感情。我冤枉了她,让她受了酷刑,而且,我还亲自使用刑具!”

同类推荐
  • 陈独秀家族:独立风雨中(中国故事·南方周末)

    陈独秀家族:独立风雨中(中国故事·南方周末)

    陈独秀的一生,反清、反袁、反军阀、批孔、批党、批“国际”,走了一条由改良--民主革命--启蒙--马列主义革命--呼唤议会民主的政治道路。为他生前死后中国的落后,改良,革命,倒退,停滞,再革命,倒退,改革的历史进程,画上一个个问号。他和他的家族一生都在经历政治风雨。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军事家是从事战争这一特殊职业的人,战争对军事家的性格、意志、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都有特殊的要求。虽然每个军事家的成长之路千差万别,但成为军事家的共同要求是具有普遍性的。刘忠丽编*的《中国古代*名军事家》选取战国*名军事孙膑、廉颇和蔺相如、西楚霸王项羽、抗匈奴英雄**侯霍去病、抗金名将岳飞、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英雄事迹,从他们成长的历程和性格特征切入,剖析他们成功的奥秘,使您受到启迪。
  •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为了法兰西,她视死如归:“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隋唐历史人物狄仁杰评传

    隋唐历史人物狄仁杰评传

    本书从思想、信仰、品格、心理、君臣关系、同僚关系等方面,对狄仁杰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全面客观地写出了狄仁杰曲折坎坷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寒门长姐不靠谱

    寒门长姐不靠谱

    陈父兢兢业业当了大半辈子店小二,从未做过亏心事,为何闺女会突然性情大变?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忽然好吃懒做,成天翘着二郎腿闹得鸡飞狗跳,还嫌祖屋是猪圈?罢了罢了,毕竟是亲闺女,在家闹腾闹腾也就算了。可…可、可、这丫头片子竟混进青楼,大放厥词不说,还带着弟弟打伤贵公子,气的老母亲浑身发抖!什么…什么…你们说,这丫头又跑去了赌坊???!陈父一拍大腿欲哭无泪,他上辈子究竟是造了什么孽哟!等等…,你们喊我什么?门外几个丫鬟笑意盈盈道:“老爷,小姐吩咐过一切听从老爷安排。”【推荐完结姐妹篇——《重生农家商女》】
  • 快穿之女主你太飘了!

    快穿之女主你太飘了!

    懒洋洋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把少女房间点亮,早已经醒来的宁糖听到闹钟响起后才光速般起床,哥哥可是说了,不能太早起来,哥哥对自己真好,为了让自己可以睡懒床,可是…哥哥太久没见宁糖了,宁糖只想立马去机场接哥哥…——宁糖无法相信这个噩耗,哥哥所在的飞机出事了!作为死神的宁糖自然能够感觉到众人灵魂的存在…可是哥哥的灵魂在哪?宁糖皱眉一遍一遍寻找着哥哥的灵魂,可是到底是没找着,棒棒糖说哥哥的灵魂变成碎片散落万千世界了……因此,宁糖踏上了寻找哥哥之旅,哥哥你在哪,糖糖想你了…
  • 重生年代俏田妻

    重生年代俏田妻

    名满高校的叶教授一觉睡醒成为窝囊农家媳。面对公婆偏心,妯娌算计,小叔小姑好吃懒做……叶夏嘴唇微弯: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从改变形象做起。自立自强,培养娃儿。教极品做人,让小日子火起来!至于想撬咱墙角的白莲花,绿茶婊,狐狸精什么的,统统用狗粮砸死!陆向北眼神宠溺:媳妇,别忘了那些男妖精,咱们也得拿狗粮好好招呼!
  • 英雄联盟:上帝之手

    英雄联盟:上帝之手

    作为国内最强战队的队长,电竞豪门的绝对王牌,他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战队,然而,当英雄迟暮,等待他的,却是被无情的扫地出门!这一世,当忠诚化为可笑的悲哀,梦想沦为现实的囚徒,白桦只想悠然的生活,顺便建立自己的直播帝国。但是,当责任再次降临,纵然他早已决定不再身披战袍,却又如何能够避得了?多年以后,美国《百年电竞》这样写道:他仿佛帝王一般横空出世,带领着当时孱弱的中国战队以神兵之姿横扫全世界!在商业上,他更是一手建立起了庞大的电竞帝国,打造出数不胜数的电竞明星,培养出众多著名的主播。而无论是他战场上的对手,还是商场上的敌人,都称其一句——上帝之手!
  • 十年荣光·与光同成灰

    十年荣光·与光同成灰

    本书以作者回忆从编辑到总编的成长历程为主。将介绍作者年轻时南漂&北漂的经历,文字从业经验,职场心得,以及打造飞言情等一系列成功书系的过程。讲述如何从一个初入社会的女孩,练就强大内心,成为职场女王的历程。
  • 从西游开始当主角

    从西游开始当主角

    跑龙套的孙磊意外签约万界直播平台,从此开始了以主角身份穿越到万界的户外直播生涯。(孙悟空、萧炎、韩立、叶凡。。。。。。恭喜主播获得新的平行世界直播权限。)
  • 介石智朋禅师语录

    介石智朋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天万界大盗

    诸天万界大盗

    一条短信,让洪肖拥有系统。系统给了他一个虚无的小世界,并邀请他进入创世的联盟。从此,他开始偷世界万物填充自己的小世界,想要成为创世榜第一人。一句“偷天偷地”从他口中传入诸天。——————————每个位面,都有他不同之处,人如果穿梭其中,保留位面当中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将被排除。当然,如果另外一个位面等级更高,人如果带着位面的意志,就能够强行突破这个限制。当洪肖的位面等级和他所在的位面等级相同,甚至更高,他这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做……书友群,193198641欢迎大家来催更。希望有个喷子……
  • 心灵晴雨图:河合隼雄谈自我认知

    心灵晴雨图:河合隼雄谈自我认知

    这本书脱胎于日本《每日新闻报》的“花一刃”版对河合隼雄的系列访谈,由编者根据访谈内容分门别类整理而成。“花一刃”的专栏特别关注“心灵问题”,内容也主要依据读者的提问及其关注程度而展开。在河合隼雄的系列访谈中,他始终坚持一个核心观点“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书中的短文都能独立成篇,读者无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阅读,无论从那里开始读起,都能寻着文气脉络顺利展开自己的提问与解答,希望为读者营造一种与河合先生对谈的阅读气氛。以“心灵晴雨图”为名,正是体现了心灵这种东西的特性。河合隼雄对心灵的刻画,并非限于现象的单纯描述,而是如“晴雨图”所表现的,是系统而深入的心灵探究过程。
  • 奥匈帝国再起

    奥匈帝国再起

    奥匈帝国的王子为了家族的延续,不得不在混乱的年代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