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5400000016

第16章 妙笔生花(4)

杨收自幼聪慧,才思敏捷,加之出生在书香门第,耳濡目染,便养成了勤奋读书的良好习惯。到四五岁时,他便通读了《诗经》、《论语》等经典书籍,开口能诗,举止有礼,父母很是喜欢。但是,好景不长,在杨收七岁那年,父亲便去世了。母亲长孙氏把希望寄托在几个儿子身上。特别是杨收,母亲见他少言寡语,博学强记,很有发展前途,便亲自教他读经书,学史籍。小杨收也很有志气,善解人意。他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更加发奋读书,刻苦钻研,除了学懂弄通母亲教的知识外,他还自己给自己定了些学习任务:早上一首诗,晚上一篇文,长年坚持,从不间断。因此,到他十三岁时,对当时流行于世的主要历史典籍都学了一遍,并能通晓其意。尤其在写诗作文方面,不仅触景能思,思能成文,而且文新词美,意境深远;又因他读书面广,掌故丰富,所以,他每成诗文,其中必含典故,更加使文生辉,寓意深刻,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有一天,他和哥哥杨发去田中散步,南风徐徐,稻浪起伏,蛙声阵阵,野花飘香,真是美景醉人,令人心旷神怡。杨发一时心血来潮,对弟弟说:“景色如此秀丽,何不来一首诗助兴?”

杨收说:“不知大哥愿以何为题?”

杨发道:“就以那青蛙的叫声,来首《咏蛙》如何?”

杨收稍做思考,便朗声念道: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

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该诗前三句的意思是说,在月宫,青蛙和白兔分列于玉一般的桂树两边;在地上,青蛙又显耀于铜仪的龙嘴之下(指张衡的地动仪);第三句用“会当同鼓吹”,把天上的、地上的联系在一起,虚实结合;最后一句,是用一个典故,结合前三句说:当天上的、地上的蛙声汇成一个声音时,就不要再问它们是属官家还是属私家的了。

这首诗最后一句“不复问官私”,就引用了发生在晋朝的一个有趣的典故。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呆傻愚蠢,不堪造就。还是在他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他在皇家花园里玩耍,听到蛤蟆叫,就问左右:“这是什么在叫?”

左右回答说:“是蛤蟆叫。”

司马衷又问:“它这是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

对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问话,左右早已司空见惯,想笑又不敢笑,于是也像往常一样糊弄他说:“在官家地里的是为官叫,在私家地里的是为私叫,今在皇家花园,当然是为太子而叫了!”

杨发对杨收作诗引典故很感兴趣,随后,又让他以毛笔作一首诗,以为这次定然是引不出什么典故来了。不料,杨收竟又以《咏笔》为题吟道:

虽非囊中物,何坚不可钻。

一朝操政事,定使冠三端。

这里的囊中物,是指尖锐锋利、无不可透的锥子,也是一个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大臣叫赵胜,是惠文王的弟弟,称平原君,常把门客的才能比做装在兜中的一把锥子,用不了多久,就会显露出来,这就是锥子被称为“囊中物”的来历。有一次,平原君为解邯郸之围(秦军围困邯郸),去楚国求救,需挑选文武全才之人一同前往。当时,门客毛遂自荐前往。他对平原君说:“现在就请您把我装进囊中,看看是否能破囊而出吧!”平原君见毛遂如此自信,便带他去了楚国。结果,说服了楚王,同意与赵联合,出兵抗秦,解了邯郸之围。

杨收在这首诗中是说:笔尖虽然不像锥子那么锋利,但又有什么钻不透的呢?文士一旦在朝靠笔端辅政,其笔端的作用,却常常超过武士的箭端和辩士的舌端,一定能成为“三端”之冠。杨收在这里暗示了自己的宏伟志向。

杨收二十六岁及第,任校书郎,后为太常博士;不久,拜侍御史、长安令、吏部员外郎。懿宗即位后,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于登上了相位。

杨收任相之初,整军募士,屯兵积粮,抵御外侵,功绩卓著。但是,随着职务的不断升高,权力日重,便贪赃枉法起来,且越滑越远,广收贿赂。公元867年,他被罢去相信,贬为宣歙观察使;第二年,又被贬为端州司马;又过一年后,被削去一切职务,流放州,不久赐死。

杨收以才华横溢、飞黄腾达开始,至贪赃枉法、身败名裂而终,杨收的经历,令人痛心,发人深思。

林杰诗震观察使

林杰,字知周,出生于公元836年,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自幼刻苦读书,勤于思考,博学多识;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十多岁的时候,便提笔成文,出口成诗,被世人称为“神童”。

著名诗人郑立和他接触后,感到他才华实在出众,是一个罕见的奇才,所以特地为他作了《神童传》;著名学者刘重自荐为《神童传》作序,其名声随之大震。

林杰的父亲林肃,在福建观察使唐扶府中做一名偏将。他年近四十,膝下已有四个女儿,唯独缺少儿子。公元836年二月,林杰诞生,其喜悦心情可想而知。他总是乐呵呵地说:“不管怎么说,我这一身武艺,总算有了传人了!”

在林杰满一周岁“抓彩”时,林肃瞪大眼睛,恨不得拿着林杰的小手去抓那支箭,可是,他失望了:小林杰望了望“彩盘”,伸手竟抓起一本书来。林杰的母亲出身书香世家,精通诗书,见儿子抓了一本书,心中自然高兴,见丈夫闷闷不乐,知道他的心事,于是打圆场说:“这不很好吗?你是武将,儿子将来是文官,咱们家岂不是文武全才了吗?”

林肃听妻子这样一说,也觉有理,心中稍感安慰。

从林杰两岁开始,母亲就教他识字背诗。林杰生来才思敏捷,对母亲所教的知识一学就会。半年后,母亲改变了教他的方法,不再把识字和背诗分开,而是把诗写在纸上,教林杰边读、边写、边背,结果,到林杰三岁时,他不仅背下了二百多首诗,同时也认下了近三千字。母亲见儿子如此聪明强记,很是高兴。但她知道,自古以来的大诗人,没有一个是只读诗而成为诗人的,必须广学博览,知识雄厚。于是,便找来《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左传》)让他读。

小林杰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好书,兴奋不已,没等母亲给他讲完为何要他读这些书的道理,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到他五岁的时候,这六部经书他已经读了四遍,而且还读了曹植、左思、沈约、谢灵运等人的大量作品。这时,他自己也能写出一些较好的诗篇了。

这一年3月的一天,林肃陪观察使去福州的风景区厦门游春,经过上司批准,也把妻子和儿子带了去。当他们来到一座大寺庙时,发现寺院虽已破旧不堪,但前来上香的依然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很是热闹。特别是观察使唐扶,见自己所辖地区如此一派繁荣昌盛,心中更是高兴,便信口吟了一首诗,随从人员听了无不拍手称好。不料,年仅五岁的林杰这时也触景生情,接着也来了一首。只听他吟道: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

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云。

因为这首诗调子低沉,和观察使的诗格格不入,林肃不由得大惊失色,当即怒斥了一句:“真是一派胡言!”

接着,林肃便向观察使请罪。

观察使唐扶是个爱惜人才的官员。他听了林杰的诗,既没有生气,也没有称赞,只是低着头,在细细地思考着什么,故对林肃的“谢罪”,好像根本没有听到。

顿时,现场鸦雀无声,一双双惶恐不安的眼睛死死盯着观察使的表情。

突然,他来到林杰跟前,一下子把他抱了起来,然后,哈哈大笑道:“好诗!好诗!”

随后,他又把林杰轻轻放在地上,拉着他的手对林肃说:“这就是你经常给我提起的那个孩子吧?真是奇才啊!”

随后,唐扶征得林肃夫妻二人的同意,便把林杰带回府中,让他到观察府办的子弟学校读书。

林杰因春游作诗受到观察使唐扶的称赞,并被接到观察府所办的子弟学校读书。这无论是对林杰的家庭,还是对林杰本人,都是一件十分风光的事。但林杰并未因此就自满自足起来,而是把这次机遇当作一种动力,更加刻苦认真地学习。在这里,他读到了在家读不到的书,其中最感兴趣的,就是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沈约的《四声谱》,使他在文学创作理论和韵律知识方面受益匪浅,为他后来提高创作质量打下了理论基础。

林杰七岁那年的七月七日,一个人在观察府内散步,望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记起了母亲曾给他讲的故事:“织女星原是天帝的女儿,牛郎星则是人间的一个放牛娃,人间和天堂隔着的那条河,叫银河。那放牛娃的父母早就死了,哥哥虐待他,分家时只给他一头老牛。从此,放牛娃便与老牛相依为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慢慢地放牛娃长大了,到了娶妻的年龄。突然有一天,老牛说话了:‘你的媳妇就要来了。明天中午,七名仙女要到河中洗澡,其中那名叫织女的就是你的媳妇。你悄悄地把她的衣服拿走,她就会留下和你一起过日子。’牛郎按着老牛的话去做了。待其他女子走后,织女就和牛郎结了婚,留在了人间。一年后,他们生了一男一女。后来,王母娘娘发现了他们的事,就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抓了回去。老牛这时又说话了:‘待我死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带上你的两个孩子,披上我的皮,就可上天找织女了。’老牛说完,当即死去。牛朗按着老牛说的去做了,挑着儿女,披着牛皮,果然来到了天上。但是,王母娘娘知道牛朗一定会追来,便把那条银河也搬到了天上,牛郎又过不去了,孩子哭着叫妈妈,牛郎和织女在河的两岸落泪。他们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都纷纷飞来为他们搭桥。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牛郎和织女终于通过鹊桥得到团圆。王母娘娘见了这种情景,也受了感动,便同意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这天晚上相见。”

在林杰仰望着牛郎织女星时,观察使唐扶走了过来,见林杰看牛郎织女星看得出神,便亲切地拉着林杰的手说:“孩子,知道这个故事吗?”

林杰说:“在我四岁那年,听妈妈讲过。”

唐扶又问:“能以此吟首诗吗?”

林杰点头答应,接着稍加思考,便吟道:

七夕今朝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是乞求技巧的意思。在过去,未结婚的姑娘每到七月七日的这天晚上,趁着织女出来和牛郎相会的时刻,都要烧香磕头,乞求织女传授给她们织锦缎的技巧,所以这天又叫“乞巧节”。

观察使唐扶听了林杰的诗,称赞说:“好,好,看来你到府中就学后进步不小啊!孩子,好好学吧,将来你一定会成才的!”

不幸的是,正在林杰学习日进、写诗日新、名声日大的时候,竟在公元853年10月因病去世了,时年只有17岁。

王禹偁五岁咏莲

王禹偁是我国北宋初年著名诗人,曾一度占据诗坛领袖地位。他的诗风格清新朴素,表现现实生活,反映民生疾苦,同情人民,抨击时弊,敢于冒犯权贵,具有强烈的士大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们所推崇和称赞。他还针对当时诗坛文风华靡的倾向,倡导继承杜甫、白居易以及韩愈、柳宗元的现实主义传统,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他出生农民家庭,父亲以磨面来养活全家,日子过得不很宽裕。但是父亲立志要把小禹培养成能有一番作为的人,于是全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供他念书。小禹偁天生聪慧,刻苦好学,五六岁就能写诗作文,被乡亲们誉为“神童”。

相传,在王禹偁5岁的那年夏天,太守府里满池的荷花开了,荷叶碧绿如玉,紧密相连,宛如绿绒毯子铺在池面上,荷茎从中亭亭直立,上托一朵朵莲花,有红的,有白的,相互交错,美丽极了。太守带着僚属们前来观赏,想借此机会赋诗作联,饮酒娱乐。可是面对如此美景,大家都嘟囔着嘴,吟不出佳辞丽句来。看到如此冷清尴尬的局面,一位名叫毕文简的僚属向太守推荐说,附近有个叫王禹偁的小孩会写诗,不妨让他来试一试,也活跃一下这里的气氛。太守一听5岁的孩子会写诗,有了兴趣,马上派人把小禹偁找了来,当即叫他咏白莲花。小禹偁在众多官员们面前一点儿也不紧张,沉着老练、思索片刻,微笑着提起了笔,挥毫写下一首五言《咏白莲》:

昨夜三更后,

嫦娥坠玉簪。

冯夷不敢受,

捧出碧波心。

这首诗构思新奇,形象鲜明,语言凝炼,用典精巧,把白莲花比喻成嫦娥的白玉簪子,贴切生动。诗的大意是:昨天三更深夜后,月中嫦娥梳妆时不小心把白玉簪子掉到了水中。水中神仙冯夷拾到了这样名贵的首饰,却不敢占为己有。于是双手把它捧出水面,成了万顷碧波中的美丽莲花。这里,小禹偁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地把优美的神话溶入诗句当中,自然新巧,不露痕迹,使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感人魅力。

太守和僚属们反复吟诵咀嚼,连连叫好。他们惊诧于小禹偁沉着端庄的仪态,惊诧于他的天资聪颖,才华早露。相形见绌,他们也为自己深感羞愧难容。

最使他们吃惊的是:小禹偁穿着极其简朴,一看就不是富家子弟,而是农家孩子。农家孩子怎么能如此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呢?他们同时发出了疑问。

原来,小禹偁除读书学习以外,还常常跟着父亲到济州太守府去送面粉。他羡慕富家子弟的良好学习条件,一有机会便去看他们上课,想跟他们学点新鲜东西。

同类推荐
  • 魔鬼训练大全集(超值金版)

    魔鬼训练大全集(超值金版)

    魔鬼训练营最早起源于古罗马的“斯巴达克训练”,风行于欧美。“二战”后在欧美和日本演变成章程。其宗旨是锻炼人的意志力、忍耐度、心智模式、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技巧,开拓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等。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这种培训形式开始引起企业界的注意,并从此迅速流行起来。如今,魔鬼训练已经风靡全球。魔鬼训练以其强调生存意志、重视自我激励、关注实用技能、普及商业理念的特色章程吸引了无数的社会大众,同时,以其各项训练随社会进步而灵活地调整知识,力求倡导最新成功技能的现实精神而为世人所追捧。
  • 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商道胡雪岩

    商道胡雪岩

    胡雪岩是一位不折不扣能挑大梁、担责任的大丈夫,他具有非凡的商业智慧。而这种智慧主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讲人脉、懂经营、会处世。讲人脉,表现为他善于交际,在官场、商场都有很多的“朋友”、“贵人”相助,让他不仅左右逢源,还有一个个人才为他所用;懂经营,表现在他有一双敏锐的“火眼金睛”,能把握住市场动向,能知道怎样“借鸡生蛋”、“移花接木”,能知道怎样将生意做大、做活、做精;会处世,表现为他懂得察言观色,能投人所好、急人所急,助人为乐。关于这三点,初看起来很是普通,但如果能同时将它们做到,非得需要一番人生智慧不可,所以堪称经商三绝。
  • 说服你没商量

    说服你没商量

    说服不一定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它可长可短,可多可少;可以精悍,也可以木讷;可以理直气壮,也可以面带委屈。其中关键在于说服时要谣中暗藏玄饥,能在片言只语中把精妙的道理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让听者心悦诚服,让人体会到你的用心,进而接受你的要求。
  • 善待自己,宽容他人

    善待自己,宽容他人

    一部改变几代人,生活观念的心灵读物。刘墉、席幕容首次联袂推荐。也许自私是每个人的天性,也许忌妒是每个人的本能,可是,当我们选择放下心灵的包袱时,自私就会转化成奉献的基石,忌妒也会转化为向上超越的动力。打开心窗,与世界相拥,与快乐同行。我们的人生会因为忘掉不愉快而变得春光灿烂。
热门推荐
  • 峡中行

    峡中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玄道极仙

    玄道极仙

    本该注定平凡的一生的他,却在机缘下叩开上古道家遗留功法——道术玄经。撒豆成兵,翻江倒海,乃无上仙术,而在玄经道术中不过是浅浅的入门法决。雷电之威,浩然正气,无可抵挡,而他却用天地残雷淬体、炼神!
  • 前面是延安

    前面是延安

    这是一个貌似平安无事的时刻,东江口镇非常安静,像往常一样,入夜不久,家家户户都关起门来,点燃了油灯。门外的事情,国民党军营的事情,老百姓是不知道的。而一个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正在这里悄悄地预谋着,发生着。毛楚雄、张文津和吴祖贻三人被带到了东江口镇涂家门前的城隍庙背后的水渠边,那里已经挖了一个巨大的土坑,像是一个张开的血盆大口。坑道四周的泥土呈现出鲜活的颜色,能够让人感到这里的土质非常松软。三人被推进坑里后,站在四周的敌人便用铁铲一齐往坑里添土,实施他们惨无人道的活埋计划。没多久,这里就形成了一个隆起的土堆。
  • 叫我冥王大人

    叫我冥王大人

    我的出生与众不同,身体更是异于常人。那天,村里的纯阳女来找我了。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2002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在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这部法律的通过,是我国农业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以法律形式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标志着农村土地承包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 唯旗必夺的劲旅

    唯旗必夺的劲旅

    市场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里没有永久的胜者,也没有不变的败者。成败的要素在于企业领导者的市场意识——对市场需求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参与市场竞争的胆识和气魄;驾驭市场交易的技巧和艺术。总部设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中铁四局集团公司和它旗下的4万余名建筑大军,之所以一直雄踞全国建筑业500强前10名,成为一支唯旗必夺的劲旅,关键取决于企业领导层的强烈市场意识,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未雨绸缪地前瞻性决策。打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四局在勇占筑路市场的同时,转型拓展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轨道建设市场,便是这种高瞻远瞩决策的产物。
  • 朝华拾忆

    朝华拾忆

    ——桃花浪漫在春光照耀的温暖时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倚靠在一块无字墓碑上喃喃地诉说着今生的离别——“你说我们要生活在开满桃花的一片净土中,晨看朝阳,暮看晚霞.日升而作,日暮而息,你看——这次的我并没有食言.只可惜你已经不在了…”老者抚摸着墓碑,说着自己对她的承诺——天依然是那么的蓝,记得当年我们相遇时也是如此,但可惜的是佳人已玉殒他乡,唯有负心人在苦苦追寻
  • 死不掉的永乐年

    死不掉的永乐年

    人生得意须尽欢,然后死在第二天,恍然惊醒到大明,夜半再次被捅穿。然而……我又活了!
  • 大宋药商

    大宋药商

    一穿越就是裸身出镜?还因此当上了海贼王的男人?这样的开局,节奏是不是太快了?高秦后来才知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一年,大宋还是一副海晏河清的盛世景象,这一年,“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即将登基,这一年,文传千古的苏东坡已垂垂老矣,这一年,一代词宗的李清照方二八年华,这一年,忠孝王爷呼延庆正好调任登州,这一年,传奇名将种师道正值壮年,捍卫着宋夏边境,这一年,阿骨打和吴乞买还在辽兵铁蹄下挣扎求存,也是这一年,药商高秦穿越而来,从东海一小岛开始,用药起步,报家仇,震文坛,闯荡汴京,搅弄风云……以一介药商改变大宋,改写历史,重新划定天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