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5400000007

第7章 出口成章(6)

这几个富绅寺僧惊得目瞪口呆,气得七窃生烟,像一摊泥瘫坐到了地上。没想到这位当年挡道难太师的孩子,这么不留情面,于是他们只好自认倒霉。

写这副对联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争相传诵,一时传为佳话。这副对联在后来的反封建斗争中,屡被人们引用,徐渭也因之颇受人们敬仰。

徐渭不满当时社会和封建礼教,是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者,反复古主义文学派别的先驱。他还通晓兵书,曾追随江南七省总督胡宗宪抗击倭寇,立下汗马功劳。

在今绍兴市徐渭故居“青藤书屋”,悬挂着他手书“一尘不到”、“砥柱中流”等匾额和多副寓意深刻的楹联,其中有一联这样写道:

读不如行,使废读,将何以行

蹶方长知,然屡蹶,讵云能知

上联说的是:光埋头读书而不实践,是不行的,但如果废止了读书,又怎么能指导实践呢?

下联说的是:“吃一堑,长一智”,但如果总是失败,又怎么能说增长了智慧呢?

这是一副内蕴深刻的劝学联,成为许多有志青年的座右铭。

杨用修九岁联圣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始康(今四川新都县)人,是我国明代享有盛名的文学家和学者。

杨慎自幼机敏聪慧,勤奋好学,11岁能写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被乡亲们誉为“神童”。

杨慎天资聪颖,工于书法,文字功底深厚,尤其擅长对对联,至今还流传着很多佳话。

相传杨慎五六岁时,在家乡的一个堰内游泳,那天风和日丽,波光粼粼,孩子们追逐嬉戏,其乐融融。正好县官的船从这里经过,其他孩子都惊慌地游到了岸边,给县官让道。可是,小杨慎游兴正浓,加之本来就没有让道的意思,因此视而不见,毫不回避。县官看到他如此不恭敬,非常生气,让手下的人把他的衣服挂到了堰边的一棵大树上,然后用手指着小杨慎的头,严厉地对他说:“我出一联,你要是能对上,就把衣服取下来给你,否则……”于是,即兴出了一联:

千年古树为衣架

杨慎应声对道:

万里长江作浴盆

对答敏捷,出语惊人。杨慎的下联气势磅礴,表现了小杨慎的壮宽胸怀和鸿远抱负。县官见如此激壮沉雄的语言出自五六岁的孩子之口,佩服得连连称赞:“真是个神童!”

这件事像一阵风马上传遍杨慎的家乡,人们议论、称赞,为家乡出了这样睿智的神童而自豪和欢欣鼓舞。后来,乡亲们把杨慎游泳的这个堰,取名“娃娃堰”。

杨慎9岁那年春天,其父大学士杨廷和一位同缭来家做客,很想见见这位远近闻名的神童。这一天,晴空万里,春风拂面,暖日融融。在厅前闲叙时,只见杨花飞舞,扑面而来,客人触景生情,想当场考考杨慎,便即兴出了一联:

杨花乱落,眼花错认雪花飞

杨慎看了一下院里随风摇曳的绿竹,启口答道:

竹影徐摇,心影误疑云影过

客人一听,笑逐颜开,连声称赞他聪明可爱,夸他前途无量,还说要把杨慎推荐给皇帝。

客人夸赞杨慎,实在是发自心底。他的上联,表达因错觉而感受到的美妙景致,用“错认”;杨慎的下联对上因错误感应而获得的朦胧之美,用“误疑”。对仗考究工整,意境和谐,透出杨慎对联才华的非凡。

经客人推荐,弘治皇帝非常感兴趣,想亲眼见见这位“神童”。有一天,弘治皇帝在御花园宴请群臣,便传旨杨廷和偕子杨慎同来赴宴。

时值隆冬,烧起了火盆,黑色的木炭熊熊燃烧,红光闪烁,弘治皇帝触景生情,出联求对:

炭黑火红灰似雪

吟毕,笑望群臣,等候答对。大臣们一听,此联用字虽简,但关联紧密,深奥难对,只好低头沉思,谁也不敢冒然应对。顿时,整个御花园鸦雀无声,一片死寂。

“我来对!”一声稚嫩的童声响起,打破了御花园的沉寂。大家一看,是座中年纪最小的杨慎,只见他走上前来,施罢礼,从容答道:

谷黄米白饭如霜

弘治皇帝听了,拍手叫绝。大臣们也发出一阵惊叹赞赏之声。弘治皇帝的上联中,炭、火、灰原是一物,演化而为三,并且颜色不同,“碳黑火红”。杨慎的下联中,谷、米、饭原来也是一物,同样演化为三,颜色也依次对上“谷黄米白”,自然而贴切,精巧而工整,人们不得不佩服。

杨慎的聪明才智不仅仅靠先天的禀赋,而且离不开后天的发愤努力,勤奋好学。由于他渴求知识,孜孜不倦,日积月累,他的才智得到发挥,知识也日益丰富。他能巧妙地对上弘治皇帝的深奥对联,还得追溯一件往事。

一天中午,杨慎外出回来,途中看到一私塾先生用戒尺责打学生,看样子非常生气。杨慎好奇地走上前去,想弄清楚究竟是为什么。私塾先生告诉他说:“今天早晨,我出一下联,要他对出上联,可到中午他还对不上来,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说该不该打?”杨慎随即请教这下联的内容,原来是:

谷黄米白饭如霜

杨慎沉思良久,深感艰涩深奥,一时对答不上来,看私塾先生那恨铁不成钢的神态,他仿佛感到戒尺敲打在自己身上,便惭愧地离开了。他没有请教私塾先生,但把私塾先生出的下联牢记心中,随时寻思,期望有一天能找到妙对佳句。

今天,听皇帝出此上联,仔细一琢磨,心里不免一阵惊喜,私塾先生出的下联,此时不是找到了美妙的上联了吗?于是,他当着皇帝和大臣们的面,沉着勇敢地应对,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事。

杨慎虽然聪明过人,才华出众,但他从来不以“神童”自居,而是不断地刻苦自石厉,发愤苦读,博览群书,精益求精。终于在24岁那年,取得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即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武宗时录》。

杨慎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明世宗时,因秉公直言进谏无隐,被贬戍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在滇西度过了他的晚年,结束了他的一生。

杨慎才高学富,精通诗、词、文、赋和散曲,著作甚丰,多达100余种,后人辑其重要者,编为《升庵集》。

杨慎的一生,对西南文化的发展有卓越的贡献。在今天云南的许多风景佳绝揽胜处,都留有他撰写的楹联和题记,其中象昆明西山华亭寺的一联,至今仍为文人墨客和广大游人争相传诵和赞赏。联文是:

一水抱城面,烟霭有无,拄仗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寥寥30多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把昆明美丽的湖光山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婉如一幅隽永的青绿山水面,仿佛一首清丽婉转的抒情诗,把登临游人置于如诗如画的风景中,表现他们陶醉神驰,浮想联翩,感慨万千的情景,自然而贴切,真是“联中有诗,联中有画”。充分体现了杨慎不愧是一代颇负盛名的对联高手。

在杨慎的故乡,乡亲们为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常常用各种方式来缅怀这位杰出人物,以他做楷模来鞭策自己和教育后人。在今四川省新都县桂湖杨慎故居,后人曾经修建升庵殿来祭奠他,作联赋诗来纪念他,其中有一挽联为:

烟波送客,风月含情,沧桑变,屡易规模,故址遗基,尚存太史千秋迹

桂枝留人,荷华招我,鞍马闲,流连光景,先忧后乐,惭愧希文一片心

人们写景抒情,盛赞杨慎风流永存,同时,寄托对先人杨慎的无限敬爱之情。

叶子鸾苦学成才女

叶子鸾,字琼章,又字瑶期,江苏省吴江县人。

由于她自幼好学,到十岁的时候,就能诗会文,成为远近有名的小才女了。

叶子鸾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家庭也可说是一个荟萃了诗人的家庭。她的父亲叶绍袁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尤通文章诗词,一生崇拜唐朝的“李杜”和宋朝的“三苏”;她的母亲沈宜修,当时已为诗人,著有《鹂吹集》和《梅花绝句》百首,闻名遐迩;她的大姐叶纨纨,有著作《芳室轩遗稿》;二姐叶小纨不但诗文出众,还通戏曲,诗集有《存余草》传世,戏曲《鸳鸯楼》至今受到推崇。至于她的五个哥哥,也是各有文采,诗词俱佳。

在这个诗人荟萃之家,对叶子鸾影响最大、花费心血最多的,就是她的母亲沈宜修。她出生不久,父亲、姐姐和哥哥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都想给叶子鸾找个奶妈,但母亲坚持不肯,因为她感到请奶妈对孩子的发育和成长不利。她曾笑着对家人说:“八个孩子,我已带出了七个小才子、小才女,难道剩这一个就不带了?将来孩子大了,文才如赶不上你们,她一定会埋怨我的!”

因此,从叶子鸾刚刚会说话的时候,沈宜修就教她识字前诗;三岁的时候,教她读《诗经》。现在的孩子,三岁的时候刚刚开始上幼儿园,然而当时的叶子鸾,却已在父母和哥哥姐姐学习空气的包围中,模仿着读诗书了,而且读得十分认真。

有一次,父亲和哥哥姐姐们都去吃饭了,家人见她还在一个人捧着书看,便对她说:“小鸾,吃饭了,别再用功了!”

叶子鸾一听,瞪着眼睛,带着一副很认真的神态回答说:“噢,原来你们早就想着吃饭了!那叫废寝忘食么?所谓废寝忘食,就得像我这样,到了睡觉的时候不睡,到了吃饭的时候不吃才行呢!”

众人都被她逗得哈哈大笑。

叶子鸾不知道众人是在笑她那副认真的神态,遂又问道:“你们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对么?”

这时,母亲走出来,笑着对她说:“对,还是我们小鸾说得对,你们的学习都不如我们小鸾认真,照这样用功下去,将来准能超过你们!”

叶子鸾受到母亲的表扬,十分得意,特别是母亲那句“照这样用功下去,将来准能超过你们”的话,使她那强烈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此,叶子鸾学习得更认真了。

叶子鸾资质过人,才思敏捷,又能如此刻苦读书,所以史书说她“四岁能诵楚辞”,也就不为虚夸了。

此外,叶子鸾年纪虽小,学习却很虚心。她知道自己的学问不如哥哥和姐姐,所以,当哥哥和姐姐们一块切磋诗词和学问的时候,她都要参加,静静地听,细细地琢磨,遇有听不明白的,都要及时提出疑问,非弄清楚不可。

就这样,叶子鸾到了十岁的时候,就能出口成诗,提笔成文了。

有一天,父亲叶绍袁来了诗兴,把全家人叫在一起,联诗作对,讨论诗词,气氛十分热烈。叶子鸾年龄最小,总感到学问还没有赶上哥哥和姐姐,便一直坐在旁边专心致志地静听,当听到好句好词的时候,不禁高兴得拍手叫好。

她这一叫好不要紧,却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便笑着向她说:“听你母亲讲,你的诗词最近有了很大进步,也来个联对怎样?”

叶子鸾说:“和哥哥姐姐相比,还差得远呢!不过,父亲要想考考我,那就先出上联吧!”

叶绍袁见她答应得痛快,很是高兴,于是信口来了句上联:

桂寒轻露湿

叶子鸾未加思索,便对了个下联:

枫冷乱红凋

她的话音一落,众人便齐口称赞说:“对得好!对得好!”

父亲感叹道:“你们称赞得一点也不过分,看起来小鸾的诗是成熟了;她这么小的年龄,能对出这样好的句子来,是我没有想到的!”

令人惋惜的是,这位小才女只活到17岁便去世了,留有著作《疏香阁遗集》传世。

王尔烈巧对诗联

王尔烈,辽宁辽阳(今辽阳市)人,清代著名学者,官至太子太傅(即后来的嘉庆皇帝的老师)。

他小的时候,就以才思敏捷,能诗善文而被誉为“奇才童子”,有着许多勤学苦读、显露才华的故事。

野外对诗

王尔烈出生在读书人家,小的时候十分聪明,自幼识字背诗,一学就会,六岁上学前,已经把《毛诗》、《左传》两部书读完,并且已经会联诗作对。在学校中,他读书注重背记,更注意动脑思考,常常能举一反三地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他每次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其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老师很喜欢他。

这年秋季的一天,私塾老师带着王尔烈和其他学生去郊外游览。

东北辽阳的秋天,是一个金色的秋天。那玉米,像牛角般矗立在发了黄的玉米秆上,突破了外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发出了金灿灿的光;那沙果,黄澄澄地坠弯了树枝,金汁欲滴;那豆子已干了棵,落了叶,豆荚层叠,被烈日一晒,噼叭作响,里边的金娃娃,从裂缝中露出了金色的笑脸。

但是,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山坡下的黄花菜。在关内,那是种在沟边路沿,被视为稀有植物;然而在关外,却是铺天盖地,满山遍野,因此,才被称为特产。此时正是收割季节,那成千上万的花蕾,在那直挺挺的枝条上竞相开放,露出了金色的花片、金色的花蕊,飘出了金色的花粉,把那采食蜜蜂的身上、翅膀上、头上和脚上,都裹上了一层金装,古书中“金蜂”一词,也许由此而得。

师生们被这金色的秋天陶醉了,一个个血液沸腾,心潮澎湃。私塾先生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无限感慨,顺手折了一支黄花,朗声念出了一句上联:

野外黄花似金钉钉地

他念完之后,希望他的学生们接个下联。可接什么合适呢?因为黄花是此时此地金秋的代表,也必须以有代表性的实物相对才行。

众学童举目四处观望,没有找到可对的目标;冥思苦想,没有想出合适的词语,只好互相对视,无可奈何地低下头来。

老师望望他的得意弟子王尔烈说:“怎么,今日你也对不出了么?”

王尔烈笑道:“我已想好了一个下联,只不过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有没有更好的下联;既然大家一时想不出,那我也只好献丑了!”

随后,他往城内一望,顺口念道:

城内白塔如玉钻钻天

同学们一听,都称赞说:“对得好!城内野外,白塔黄花,钻天钉地,实在是对得太妙了。”

同类推荐
  • 心灵鸡汤精粹版5

    心灵鸡汤精粹版5

    传说人类降生时,上帝会赐予每个人一个美丽的盒子,里面装满了五彩斑斓的梦想。
  • 越玩越成功

    越玩越成功

    人类的生命成长是一个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只有真正地、全面地认识了自己,才会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所以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认识自我是十分艰难的。如何才能破解心灵的密码,使自己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呢?心理测试其实就是一把打开心门的金钥匙,它可……
  • 别让坏习惯左右你:排除你走向成功的78个障碍

    别让坏习惯左右你:排除你走向成功的78个障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我们谁不是遵从着某种习惯来生活的呢?有的人习惯“黎明既起,洒扫庭院”,而有的人则习惯睡懒觉;有的人十分注意自己的衣着整洁,有的人则大大咧咧,不修边幅;有的人对人说话谦恭有礼,有的人则高声大嗓、唾星四溅;有的人做事井井有条,有的人则手忙脚乱;有的人总是乐观地看待一切,有的人遇到一点儿小事,就会愁眉不展;有的人节俭,有的人铺张;有的人多话,有的人寡言,如此等等,不一而举。
  • 生命中不该忘记的101件事

    生命中不该忘记的101件事

    历史有不断重演的惯性,我们今天的处境,也许和从前经历过的遭遇十分雷同。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和人物都改变了,但那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却总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们不经意恍然大悟:有些道理我们已听过千回百回,但却总是记不住。经验固然可以增长知识,却不一定能减少犯错的次数。了解哪些情况应当避免,哪些原则应该恪守,是我们开创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当我们开始运用这些知识或者道理,并从中受惠以后,这些知识道理,便会成为我们永久的智慧。
  • 成功缘于马上行动

    成功缘于马上行动

    所谓学以致用。就是强调读书人须与实际相结合。读书与致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为的就是更好地致用。如果读书不重视致用,不重视联系实际。那么它也就失去了作用和意义。当然,与成功也就无缘。我们一再强调读书要与实际相结合,是因为“知识来源于致用”。那些给你知识,使你更聪明的书,并不会直接地生产出知识来,它之所以能够给你知识,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科学性的概括,是一个对学以致用的总结性记载。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胸腔里的苍穹

    胸腔里的苍穹

    作者简介:王族,甘肃天水人,一九九一年底入伍西藏阿里,现居乌鲁木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新疆作协签约作家。写作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多关注地域文化。出版有诗集《所在》,散文集《兽部落》、《藏北的事情》、《逆美人》、《游牧者的归途》,长篇散文《悬崖乐园》、《图瓦之书》、《狼界》等二十部作品。曾获总政治部第九届“解放军文艺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新疆首届青年创作奖等。骏马在草原上能跑多远,长调就有多长。草原、骏马和长调,是蒙古人的三件宝。
  • 踏天无痕

    踏天无痕

    大燕帝国三十六王侯之族的姚氏宗子姚兴犯下大罪,修为被废,记忆抹除,流放到边陲投靠舅父,从天之骄子如日中天的云端跌落,沦为二流宗门太微宗最低级的道兵弟子,在一次意外中摔落山崖而死
  • 骴凰

    骴凰

    黑吃黑的故事。温润如玉安静自持实则腹黑蛇蝎美人bugx自以为是攻皮天皮地实则内心怯懦的少女短篇,吐槽为重,扫雷自重。
  • 皇上臣妾是无辜的

    皇上臣妾是无辜的

    夜羽溢:你这个女人,也还知道回来?宫瓷泪:你别误会,如若不是那俩个小丫头一哭二闹三上吊嚷着要见爹爹,谁愿意回来?夜羽溢:如果你没有再她们俩个面前提到我这个好爹爹,她们怎么会知道我?承认吧,你还是想回来的,我不会介意你找借口的。宫瓷泪:第一,你傻了吧?有哪个小孩不知道自己会有爹爹?;第二,夜羽溢,太自恋小心爱上你自己!夜羽溢:……这时候俩个小丫头站出来。大丫头:娘亲,你骗人……小丫头:我们说我们没有爹爹,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大丫头:你就说我们胡说,你说我们的爹爹是个大帅哥……小丫头:还说你们爱的撕心裂肺!宫瓷泪:……别乱用成语……夜羽溢别有意味的看着宫瓷泪,宫瓷泪不屑的撇过头:你别得意,就算是真的……夜羽溢上前拥住宫瓷泪:我懂。【简介无能,请看内容哈】
  • 逆天武帝

    逆天武帝

    一代仙王解体重生在文弱书生身上。面对家族的压迫,宗门的凌辱,他铮铮傲骨,怒目相迎!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人,为了拯救父母,他愤然反抗,化身为魔,走上一条毁天灭地的道路。武形万里,万恶俯首!逆天武帝,纵横万古!
  • 他是想要穿越人海告白的关系

    他是想要穿越人海告白的关系

    十年追星少女,终遇idol。追爱结友,一生挚爱,一生挚友。王诺:一群病号!群而攻之:对,我们都有病。王诺(秒怂):症气之下,与正为友,真是明智之举。
  • 天下我做东

    天下我做东

    穿越成了项羽。女人说:“你蓬头垢面,人家喜欢小鲜肉。”“他有我拳头硬吗?信不信我打死他!”男人说:“你太过强横,我坚决不加入你的队伍。”“你有我拳头硬吗?信不信我锤死你!”刘邦说:“项羽有勇无谋,只要略施小计,便能搞定此人。““走啊老铁,鸿门宴已设好,一起去撸串啊!”这是一个男人靠“霸王硬上弓”成为世界主宰的故事。
  • 皇上追妾:贵妃回家吧

    皇上追妾:贵妃回家吧

    “女人,要想在朕的后宫中呆的久一点,就要时刻记得聪明点!”他,昌盛王朝年少有为的君王。“皇上,臣妾不爱你,可以呆在冷宫。”她,清远王朝唯一的一个身为遗孤的郡主。在被冷落、抛弃、绝望后,敏安悄然放弃,却发现自己怀孕了。五年后,却不想偶遇。“女人,跟朕回宫,朕许你圣宠不衰。”敏安还未做声,只听一个奶声奶气的童音对着眼前男人霸气的说道,“男人,她是我的女人,不能跟你回宫。”云霄天暴怒,抓起眼前挑衅他的小屁孩,“女人,你敢拐走朕的孩子!”“男人,我不是你的种的,我是从我女人肚子里出来的。“云霄天嘴角抽搐,“小子,你是朕的,你口中的女人也是朕的女人。”只见小鬼有样学样,“男人,想要我的女人,除非你放弃你窝里的那群森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怕我的女人回去受伤。”某女满脸黑线......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岁月难抵我爱你

    岁月难抵我爱你

    一次有预谋的重逢,他将我按在墙上,强压着恨意,对我低吼,“顾情笙,你怎么不换个名字,换个身份,连同这张脸也一起给换了?”我活得苟延残喘,他便为了我丢掉一切原则和底线。当我以为可以敞开心扉的时候,现实却再次给了残忍一刀。再后来的一个雨雪天里,他摔了伞,浑身湿透,指着我的后脑勺,“你知道我有多恨你么?”而我冷冷的告诉他:那年,我绝望的将和他相关的全部记忆,随着那场婚礼开始,牢固的尘封起来。从那之后,我再未奢望和他相遇。再后来,我恨他入骨,期望生生世世都不要再遇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