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7200000011

第11章 成立仁爱传教会

1950年10月7日,在加尔各答的大教堂里,仁爱传教修女会举行了庄严的庆典。这个重要的礼仪由大主教主持,这天,主教穿着红色的圣袍,场面显得格外华贵隆重。

天主教的圣袍有红、白、紫等几种颜色,白色代表着纯洁、喜庆,红色代表着隆重、庆典,紫色是悔改、补赎和哀悼。而不同的礼仪,为了表示对礼仪的尊敬和重视,主礼人会穿着不同的祭衣或圣袍。

特蕾莎姆姆跪在祭台前,谦卑地接受主教的祝福。主教说:“那些流浪的人,饥饿的人,流浪的人,被遗弃的人,你们将照顾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上主的爱,唤起他们对上主慈爱的回应。”最后,主教说:“你将彰显上主的成就,神圣的特蕾莎院长,欢迎你加入加尔各答教区。”

就在这时,音乐响起了,女孩们开始高唱圣歌。美妙的圣歌使人激动,又能净化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一种响彻心灵的祈祷。在今天,几个女孩终于成了修女,她们手拿蜡烛,在姆姆的带领下,庄严地走到祭台前,开始宣读她们神圣的誓言:“为解除基督无尽的渴望,我将全心全意地为最贫困的人服务,照料孤苦的人,并教育流浪的儿童,探望乞丐及他们的子女,安置被遗弃被驱逐没有蒙受爱的人,以慈爱工作彰显上帝的爱。”

在这伟大的时刻,特蕾莎姆姆和她的修女们激动的热泪盈眶,不仅如此,连所有的观礼者都感动的热泪盈眶。当然,他们绝不仅仅是为这个美丽的仪式感动,也不仅仅是因为那些美妙的音乐,圣洁的衣服,闪烁的烛光,神圣的誓言,他们真正感动的是,特蕾莎姆姆和修女们所投身的事业,是她们伟大的爱和奉献,以及她们对上帝之爱的积极而绝对的回应。她们的回应如此震撼人心,她们是基督真正的追随者。

这一天,特蕾莎姆姆所领导的仁爱传教修女会终于成立了,这个由中产阶级的女孩们所组成的贫民区的仁爱传播会终于在加尔各答成立了。特蕾莎姆姆的仁爱事业开展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从整个罗马教廷来看,这却是一次迅速而又难得的承认。

从此以后,特蕾莎姆姆的修会不断壮大,积极而又虔诚的年轻女孩都踊跃地加入仁爱传播会。姆姆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她清楚,这些年轻的女孩原本可以有大好的前途,他也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万一她们只是出于浪漫的想法,或者只是心血来潮。所以,她给她们留了退路,允许她们改变主意。姆姆还坚持给那些未完成学习的女孩讲课,鼓励她们自学,还要她们回学校参加毕业考试。而这些女孩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她们都心甘情愿留在修会。

面对日益增多的修会成员,高玛先生家的小阁楼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了。我们说过,上帝会帮助姆姆的。就在这时,一个叫麦克高木的商人找到了姆姆,并告诉姆姆自己在加尔各答的小溪巷有一层楼房正空着,如果姆姆愿意让它发挥作用,他愿意捐献出来。

于是,姆姆和修女们搬到了新的住处。

新住处在二楼,所以姆姆称它为“上屋”。

很快修会成员发展到了28人,上屋也显得拥挤了。于是特蕾莎姆姆又带着修女们搬到了加尔各答下环路54号的一座小型综合建筑中。这是一栋三层的楼房,可喜的是,小楼中间还有一个院子。房子的主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但是他十分认同特蕾莎姆姆的仁爱工作,也十分钦佩特蕾莎姆姆为穷人所做的一切,正好自己要举家迁往巴基斯坦,所以他以最便宜的价格把房子卖给了特蕾莎姆姆的仁爱传教修女会。

有了这栋还算宽敞的小楼,特蕾莎姆姆和修女们可以过着正常的修道院生活。每天她们都会祈祷,祈祷就是她们存在的动力,也是她们聆听上主,对上主倾诉的方式,这样她们就可以在他人身上看到上主和上主的爱。

在这个满怀爱的团体里,女孩们快乐而又富有,但是也确实贫穷。每个修女们的所有财产就是:一枚十字架,几本经书,三套滚着蓝边的白色会服(一套穿、一套洗、一套晾干),一双凉鞋,一个陶瓷碟子(吃饭用的),一块肥皂,一个洗漱盆,一只标记了号码的铁桶(这是存放所有这些东西的用具)。

通常,她们三四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里,米饭和素菜是她们每天的食物;她们没有任何家用电器,甚至一台风扇都没有,她们只有几部用来收听新闻的收音机。

事实上,每个自愿加入修会的女孩在入会以前都知道,在仁爱传播会的艰辛,她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但她们还是会选择跟随特蕾莎姆姆,这很神奇。特蕾莎姆姆曾自豪地说:“我们教会只有少数的修女最后离开了,当然那也只是相当少的几个而已。”当然,姆姆不会责怪她们,她在清规里加了一条:愿主保佑这些曾经属于这个修会的女孩,为她们祈祷。

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商人不忍看到特蕾莎姆姆她们如此艰辛,他主动给姆姆她们送来了一台崭新的洗衣机。姆姆专门召集修女们讨论此事,让她们自己决定究竟接不接受这台洗衣机。修女们一致认为,宁愿自己用手洗,也不要破坏戒律,她们要像耶稣那样,一辈子恪守贫穷。

耶稣所谓的贫穷,当然不止局限于物质,它还意味着心灵的贫穷,即面对所有的事物,能够清除名利心,虚荣心,等等。

她们每天念诵的祈祷文就能很好的解释这种贫穷所含的深刻寓意。

“耶稣,解除我被爱的向往,被夸奖的向往,被崇敬的向往,被赞美的向往,被喜欢的向往,被情益的向往,被赞同的向往,被欢迎的向往。”

“被羞辱的恐惧,被蔑视的恐惧,被责难的恐惧,被毁谤的恐惧,被遗忘的恐惧,被冤枉的恐惧,被讪笑的恐惧,被怀疑的恐惧。”

还有这样一件事。在仁爱传教修女会创立初期,有个叫安德瑞雅的修女在一次医科考试中得了第一名。她兴致勃勃地拿着奖章去向特蕾莎姆姆报喜时,姆姆却反问她:“那么,你打算用它来做什么?”

安德瑞雅回答道:“这我真没想过。”

姆姆说:“你知道的,这个奖章对你没有任何意义。你是一个为穷人服务的修女,要这枚奖章有什么用?你又不会去开诊所,也不可能需要什么学术头衔。”

安德瑞雅知道姆姆的意思了,她立马退回了奖章,因此她也获得了一种释然,荣誉不就是一种捆绑与负担吗?

圣方济各说过:“假如我们拥有财富,我们就需要武器来保护它。”

仁爱传教会服侍的穷人,不是一般的穷人,他们甚至可能够不上穷人的称呼。他们身上肮脏,所以进不了教堂;他们不吃东西,因为已经没有力气去吃了;他们倒在街头,可是没人理会;他们不会哭泣,因为眼泪早就流干了。而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存在就是为了这些穷人。姆姆曾经对一位朋友说过:“我们的修会只为了最穷的人存在,也就是给那些最穷的人寻找食物。甚至只是食盐和大米,而且天天都是如此。”

仁爱传教会以同情和爱心去对待穷人中的最穷苦者,这是我们的使命。为此,他们要去全世界的城市、乡村甚至隐匿其间的黑暗角落,寻找那些最贫穷者、被遗弃者、病弱者、麻风病患、垂死者、绝望者、迷失者及流浪者;照顾他们,尽力帮助他们,殷勤地探望他们,传达基督的爱给他们,并且唤起他们对基督大爱的回应。

当第一位前来协助特蕾莎修女的黛丝入会时,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艾格尼斯,这也是特蕾莎修女入会前的本名。她刚加入特蕾莎修女的工作时,曾经告诉她昔日的老师说,有许多圣玛利高中的学生也想加入她的行列。这些女孩子听说许多关于特蕾莎修女的事,都想来替她分担一些肩头上的重担。

来自圣玛利高中,想为特蕾莎修女工作的少女们络绎于途。有时候她们就像从前的玛达兰娜在期末考前就抛下了在罗雷多教会学校的课业。不过她们必须在特蕾莎修女的督导下完成她们的学业及期末考试。修会人数此时已增为26人,葛姆斯家庭好心地让她们利用这栋大房子的其他空间。

随着修会的修女人数陆续增加,特蕾莎修女不断教导她们每一个人如何照料病患以及垂死的人。她鼓励她们要把每一个人都当作是天主的孩子一样看待。在《献给天主的礼物》一书中,她告诉初学者:“对他们讲话要温柔轻声,要让你的面庞、你的眼神、你的微笑和你温暖的问候散发慈祥。永远都要挂着一个愉快的笑容在脸上。不要只顾照料,同时也要付出你全部的心。”

特蕾莎修女坚持加入她修会的修女们要以喜悦的心情为穷人服务,以减轻他们的悲苦感受。她说:“这些穷人们,不但应得到我们的奉献和服务,还应该得到发自人类爱心的喜悦。”尤其在他们必须日复一日地忍受严峻的困苦时,这更是具有纾解痛苦的功能。在一本阐述加入仁爱传教修女会所应具备之修女人格特质的小册子里,特蕾莎修女写道,若想成为修会的一分子,就必须“具有高度的幽默感”。

虽然要做到这点很困难,尤其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修女经常目睹悲苦,可是仍然有许多人申请加入。特蕾莎修女对她们都表示欢迎,不过她总是不忘警告她们:“未来的生活将会充满艰辛,日子并不好过。”

从这以后,仁爱传教修女会的总部就一直坐落在加尔各答下环路54号的这栋小楼,直到今天。

传教修女会的成员在祈祷文中说:

亲爱的主,伟大的治疗者,我跪在你跟前,因为每一个完美的礼仪必定出自你。我祈祷,赐技巧予我手,明视予我知,亲切与温柔予我心。赐我专心一意,力量足以稍卸受苦兄弟的负担,真实体会我的恩赐。除去我心的欺狡与尘俗,好让我怀着孩童的纯真信仰,倚靠着你。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很乐意向远方的人表达爱,他们会热情地参加各种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等等,而对身边的人非常冷漠,甚至不大关心自己的父母。有个作家把这种行为称为“远程爱心”。当然,作家的意思不是说,远程爱心不好,而是说,我们不能只有远程爱心。最起码,在你关心远方的人时,你也多少关心一下身边的人,好让你的父母、你的伴侣和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一个连身边的人都不爱的人,又怎么可能真的爱远方的人呢?那样的话,你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成就你个人的功名。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如此,爱远方的人好像很容易,爱身边的人却非常难。更多的情况是,人们热切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发展,以致抽不出时间和精力去关怀父母、照顾子女,最后导致家庭瓦解。而瓦解的家庭,只会给这个本来就有点混乱的世界制造更多的不安和扰乱。

所以,西方国家大多都很多富裕,可实际是很多人生活在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深度贫穷里。例如,有些青少年,他们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而无暇照管他们,或者只顾及到他们的物质需要,而对他们的心灵需要不闻不问,以至这些年轻的生命充满了焦虑、疑惑和巨大的虚无感,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老人们,则在孤独和寂寞里,孤零零地等死,因为他们的孩子的根本没时间陪伴他们。

特蕾莎姆姆说,这是贫穷的另一景象。慕尼黑的仁爱传教会,曾经接到过一个奇特的求助电话,电话是一对老年夫妇打来的,他们说:“我们只是渴望听见人的声音,只要是人声就好。”其实,这对老年夫妇非常富有,可是也非常寂寞。尽管他们有几个孩子,但没有一个孩子愿意陪伴他们。于是双眼半盲的老人,在快要绝望的时候给仁爱传教会打了这么一个电话,请求修会派修女去看望他们。

有一天,姆姆在伦敦的街头遇见一个流浪少年,姆姆对他说:“你不应该在这里,你应该和父母在一起。”少年却说:“不能回家,我母亲不喜欢我,每次我回去都被她赶出来了。”

姆姆吃惊地问:“为什么?”少年的回答却是:“我母亲讨厌我的一头长发。”

当姆姆和修女们办完事回去的时候,居然看见少年还在那里,可能是吃了什么过量的药物所致,神志有些不清。于是姆姆和修女们把他送进了医院。

从医院出来时,姆姆又突发奇想,她想也许这个少年的母亲,此时此刻正在为印度的穷人募捐呢,但她的孩子却在这里流浪,无人照管。而且姆姆断定这样的善心人士绝对不止一个。有些人非常热情地为远方的饥民和难民奉献,却对自己的孩子或父母不管不顾,既抽不出时间,更挤不出爱。

想到这些,姆姆更痛心了。她想:我们怎样爱穷人呢?假如不能首先爱自己的孩子?假如不是从家庭开始去学会爱,我们如何保证它结出的果实一定是美好的?

使徒约翰也说过:“无论如何,你也不可能说你爱那个看不见的上帝,而不爱自己看得见的兄弟。假如你说你爱上帝,却不爱自己的兄弟,那么,你在撒谎,你是个谎言家。”

很快,姆姆还发现,每当她在向西方世界出现,特别是当她讲到加尔各答、孟买以及坦桑尼亚的贫苦时,人们无不好奇,甚至瞠目结舌。这使她觉得难过,她看见他们正在忽略甚至遗忘身边的人。所以,在后来的197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姆姆说道:“当今的世界一片混乱,人也饱受痛苦。我认为,这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找不到爱所导致的结果。人活着不仅需要粮食,还渴求同胞的爱、仁慈和体恤。今天,人们的内心的痛苦,完全是因为缺乏彼此爱护、仁慈和体恤的心。耶稣反复教导我们:‘你们要彼此相爱,就像我爱你们一样。’他为了爱我们,甘愿受苦,最后还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此,我们一定要彼此相爱。并在我们的生命中活出基督的爱,而这一切,必须从家庭开始。”

姆姆还说:“今天,我给不了你们什么,我也没有什么可以付出的了,我只想对你们提出一个请求,请你们看看你们身边,假如你的家里有贫苦的人,那么就从家庭开始爱,开始微笑,抽出时间陪陪他们,直到感觉痛苦。因为真正的相爱,必定要付出代价。”

紧接着,姆姆问道:“我们确定自己真的认识身边的人吗?我们知道他们的想法吗?我们知道他们需要我们的爱吗?我们真的知道吗?假如我们真的认识他们,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正处于孤独和寂寞之中,他们被我们忽略、遗忘,甚至摒弃,并逐渐成为了生活中新一类的穷人。而他们不在遥远的地方,他们就在我们家里,就在我们身边。这些是你和我,必须知道的。”

姆姆坚决地说:“感觉自己被人遗弃,是人类所经历到的最糟糕的一种疾病。我们一定要让家庭变成怜悯与爱的泉源。”

最后,她更明确地宣布:“任何人都需要爱。任何人都必须知道有人愿意陪伴着他,知道在上帝看来他是重要的。我们根本没必要去远方寻找上帝,其实,上帝就在你的身边。”

姆姆确实看见了她所呼唤的那种爱,就在物质贫穷的加尔各答,姆姆看到了这种爱。姆姆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能够彼此真正相爱的人。在最贫困的人身上,我看到了这份爱。他们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家庭,尽管他们家徒四壁,甚至一无所有,但是他们很快乐。”

有一天,姆姆带回来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姆姆发现小女孩一个人在街上捡破烂,就把她带了回来。姆姆帮她洗澡,为她换上干净的衣服,还拿出儿童之家里最好的食物给她吃。可是晚上的时候,小女孩却偷偷地跑了。第二天又是这样,最后,姆姆怕她出什么意外,就派了一个修女悄悄地跟踪她,看她究竟往哪里去,结果在一棵树下,修女找到了她。

而这棵树,就是她的家,因为那树下有她的母亲、姐姐和妹妹。那里是她们做饭和吃饭的地方;也是她们睡觉的地方;她们在那里哭、在那里笑。因为那里就是她们的家。

至此,姆姆才恍然大悟。因为她的母亲爱她,而她也爱她的母亲,尽管她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的蓬头垢面的妇人,但是在她的看来,母亲是最美的母亲,也是她的家。

所以,姆姆认为,家庭就是爱的泉源——而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而这个泉眼一旦干涸,我们的善心也将干涸。

我们要爱耶稣,那么,爱耶稣一定得先爱你的家人,通过爱你的家人去爱耶稣,再通过爱你的邻人来爱耶稣。家是你爱人的起点,也是你爱耶稣的起点。爱耶稣的起点和涟漪就是这样推开而来的,那更大的波浪也是这样开始的。但是怎样才能使你的家成为爱的泉源呢?

在第一届世界家庭会议上,姆姆说道:“祈祷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假如你的家庭能够成为祈祷之家,那么,你的家庭便能够成为爱之家。如果你们能够一同祷告,那么你们便能够彼此相爱。”因为祈祷产生是信仰,信仰产生爱,爱产生服务,服务产生和平。

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姆姆的这段讲话是很有针对性的。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特别是城市的生活,充满着太多的噪音和混乱,人们试图通过电视、网络或其他的方式,甚至自我放纵来获得满足,最后导致人心越来越浮躁,也越来越饥渴和虚空。很多人没日没夜地忙碌着、奔走着,害怕停顿更害怕静默。哪怕是短暂的静默,也会让他们觉得恐慌,甚至不知所措。姆姆一再强调:祈祷,可以帮助我们沉静,继而获得满足,这是一个美好的方法,并且共同的祈祷,还能使我们沉静却不孤单。最重要的是,上帝就是一位沉默的朋友,只有当我们的内心安静到足以倾听,他才会来临。祈祷不仅促使我们忏悔和思索,更使心灵获得饱足、安慰和喜悦。而喜悦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祈祷,它就像一朵七色花,不仅可以生出喜悦的花瓣,还可以生出热爱的花瓣、温馨的花瓣、平安的花瓣、幸福的花瓣,以及慷慨的给予的花瓣和真诚的接纳的花瓣。

特蕾莎姆姆是一个修女,在她19岁之后的漫长人生里,她一直过着团体生活,但是在她心中,家庭始终具有特别的位置。她和修女们认为,尽管她们没有世俗的婚姻生活,但实际上她们已经结婚了。

特蕾莎姆姆同一位美国教授的巧问妙答,广为传颂。这位教授说,假如特蕾莎修女结了婚,就不会这样要求人们用笑容彼此相待了。结果姆姆回答道:“你错了,我已经结婚了,并且有时候也发现很难向耶稣微笑。因为他十分苛刻。”所以,耶稣既是她们的主,是她们唯一的爱,是她们的生命,是她们的一切,是她们的所有。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可能会比较好理解。特蕾莎姆姆反复强调爱必须从家庭开始,为什么呢?因为姆姆的爱,就是从家庭开始的,然后发散开去,成为一道温暖圣洁的仁爱之光,照亮世界上所有的穷人,也温暖了我们渐渐冷漠的心灵。

同类推荐
  •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这本书里,有着26位唐宋文人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们的185首(篇)传世作品。26位文人的生平轶事里,有历史,有政治,有战争,有风俗,让你对一千年前那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和那群站成不朽的人们有一个全新而完整的认识。而那185首(篇)作品,作者带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感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跨越时空将它们娓娓道来。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
  •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
  • 一代创富者的智慧与情怀:民国商魂

    一代创富者的智慧与情怀:民国商魂

    以中国近现代具有独特性情的20位著名实业家为记叙对象,每人一个章节,分别从传略,文华,为人,雅兴,风度,恩怨,情事,妙语,佳作,评誉等10个方面,以小传,故事,言论,评价等方式介绍,从而让读者了解这些实业家的传奇人生。
热门推荐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盛世荣光

    盛世荣光

    命运的牵扯大约从来都不遂人愿,只因为父母的婚姻,两个没有血缘关系、年龄相仿却性格迥异的孩子此生被捆绑在了一起。他们犹如硬币的两个面,永远背对背站立,他们不是家人,不是兄妹,不是朋友也不是仇人,维持着一种诡异而和谐的关系。直到有一天,他们发觉彼此却又是如此的相似,仿佛是一母同胎。命运的抉择永远有命运的理由,牵扯他们的不是父母的婚姻,而是彼此。
  • 金主系统:农门有悍妻!

    金主系统:农门有悍妻!

    这年头的穿越,不批个外挂不加个金手指都不算标配。还白来一双软萌的娃。苏芷表示,娃娃太乖这便宜娘当着不错。只是孩儿她爹战死后,为何一大推打着帮她养娃的男人使劲献殷勤?某世子:咦~这谁家的娃,长的这么可爱,好想抱抱他娘、某宰相:你家两个?巧了吗不是,我家也两个,不信你来看看。直到某天,威震四方的大将军堵在苏芷家门口,一脸狐狸笑冲着俩娃道:乖,叫爹,给糖吃。苏芷:山寨夫君哪家强?将军力压斩四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90后的痕迹:刘海军散文随笔集

    90后的痕迹:刘海军散文随笔集

    本书集结了作者的多篇优秀随笔散文,大部分已经见诸报端,作者集结出版,以飨读者。作品包括在起点中文网发表过短篇小说,在中国邮政报、省、市邮政报刊发表过的百余篇文章。作者认为做人就应当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培育自己优秀的品德,方可在此时代稳当前行。以“天行不息”的精神,加之“修德载物”的品行,步步留印,终达目的。做人如此,做事如此,做文亦是如此。书中渗透着满满的正能量。作者为人谦和,作品文采飞扬,曾被多家媒体采访和介绍,希望读者能喜欢此文,此人。
  • 巴登街

    巴登街

    “不会说话”曾令他受到提拔,但终于成为压在他头上的耻辱。为了退休前“转正”,他绝地反击、全面开挂,从一个“口吃者”变成了“演说家”,然而这也为他招来了一场阴险的算计……周公明彻底爱上了讲话,是在2015年。他想不到老了老了却跟讲话较上了劲儿。过去的自己,开会时能躲就躲,总怕出丑,眼下却如此期待,甚至每天都在期盼着这样的时刻。周公明是镇经济发展总公司的副总,工龄四十年。他在副总位置上坐了十六年,奋斗目标就是转为正职,以告慰父老乡亲,同时安抚自己的内心。
  • 推销员的证道之旅

    推销员的证道之旅

    修行者需天资绝世,道心坚定,要有与天争命之心,方能证无上大道。“狗屁,统统都是狗屁。”地段,房子,才决定一切。这位刚证道成帝的兄台,如果想娶这位仙王之女的话,请你还是先买套房子为好。
  • 保护我方病娇福晋

    保护我方病娇福晋

    【甜宠+轻松+爽文1V1】新书:《重生No1:公爵大人,你飘了》已经发布,感谢支持!!穿越到清朝,傅元嘉成了富察元嘉,她一心避宠,只想做个畅销书作家,茶余饭后还能围观一下九龙夺嫡。原本一切很完美,谁知老公太腹黑,从此过上斗智斗勇鸡飞狗跳的生活。“十二爷,不好了,福晋翻墙跑了!”“不妨事,前些天爷闲来无事,命人用网兜将各处墙头都围起来了。本想防个贼,抓个偷,没想到逮住了咱福晋。走,跟爷收网去!”“十二爷,不好了,福晋钻狗洞出府啦!”“无妨,狗洞外头是西藏进贡的獒犬,福晋怕狗,一盏茶的工夫就回来了。”“十二爷,不好了,福晋要休夫!”“吖的,娃都揣在肚皮里了,竟然还不老实!”
  • 恰似那年卿有意

    恰似那年卿有意

    堕天志有载,北泽千家楼,南苍九命殿,西邛一步登天梯,东烬望天楼上望天求,大荒解语阁中解天下,孑孑神陵空守神陵此间界中无神留!——堕天大陆,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年。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