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7200000011

第11章 成立仁爱传教会

1950年10月7日,在加尔各答的大教堂里,仁爱传教修女会举行了庄严的庆典。这个重要的礼仪由大主教主持,这天,主教穿着红色的圣袍,场面显得格外华贵隆重。

天主教的圣袍有红、白、紫等几种颜色,白色代表着纯洁、喜庆,红色代表着隆重、庆典,紫色是悔改、补赎和哀悼。而不同的礼仪,为了表示对礼仪的尊敬和重视,主礼人会穿着不同的祭衣或圣袍。

特蕾莎姆姆跪在祭台前,谦卑地接受主教的祝福。主教说:“那些流浪的人,饥饿的人,流浪的人,被遗弃的人,你们将照顾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上主的爱,唤起他们对上主慈爱的回应。”最后,主教说:“你将彰显上主的成就,神圣的特蕾莎院长,欢迎你加入加尔各答教区。”

就在这时,音乐响起了,女孩们开始高唱圣歌。美妙的圣歌使人激动,又能净化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一种响彻心灵的祈祷。在今天,几个女孩终于成了修女,她们手拿蜡烛,在姆姆的带领下,庄严地走到祭台前,开始宣读她们神圣的誓言:“为解除基督无尽的渴望,我将全心全意地为最贫困的人服务,照料孤苦的人,并教育流浪的儿童,探望乞丐及他们的子女,安置被遗弃被驱逐没有蒙受爱的人,以慈爱工作彰显上帝的爱。”

在这伟大的时刻,特蕾莎姆姆和她的修女们激动的热泪盈眶,不仅如此,连所有的观礼者都感动的热泪盈眶。当然,他们绝不仅仅是为这个美丽的仪式感动,也不仅仅是因为那些美妙的音乐,圣洁的衣服,闪烁的烛光,神圣的誓言,他们真正感动的是,特蕾莎姆姆和修女们所投身的事业,是她们伟大的爱和奉献,以及她们对上帝之爱的积极而绝对的回应。她们的回应如此震撼人心,她们是基督真正的追随者。

这一天,特蕾莎姆姆所领导的仁爱传教修女会终于成立了,这个由中产阶级的女孩们所组成的贫民区的仁爱传播会终于在加尔各答成立了。特蕾莎姆姆的仁爱事业开展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从整个罗马教廷来看,这却是一次迅速而又难得的承认。

从此以后,特蕾莎姆姆的修会不断壮大,积极而又虔诚的年轻女孩都踊跃地加入仁爱传播会。姆姆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她清楚,这些年轻的女孩原本可以有大好的前途,他也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万一她们只是出于浪漫的想法,或者只是心血来潮。所以,她给她们留了退路,允许她们改变主意。姆姆还坚持给那些未完成学习的女孩讲课,鼓励她们自学,还要她们回学校参加毕业考试。而这些女孩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她们都心甘情愿留在修会。

面对日益增多的修会成员,高玛先生家的小阁楼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了。我们说过,上帝会帮助姆姆的。就在这时,一个叫麦克高木的商人找到了姆姆,并告诉姆姆自己在加尔各答的小溪巷有一层楼房正空着,如果姆姆愿意让它发挥作用,他愿意捐献出来。

于是,姆姆和修女们搬到了新的住处。

新住处在二楼,所以姆姆称它为“上屋”。

很快修会成员发展到了28人,上屋也显得拥挤了。于是特蕾莎姆姆又带着修女们搬到了加尔各答下环路54号的一座小型综合建筑中。这是一栋三层的楼房,可喜的是,小楼中间还有一个院子。房子的主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但是他十分认同特蕾莎姆姆的仁爱工作,也十分钦佩特蕾莎姆姆为穷人所做的一切,正好自己要举家迁往巴基斯坦,所以他以最便宜的价格把房子卖给了特蕾莎姆姆的仁爱传教修女会。

有了这栋还算宽敞的小楼,特蕾莎姆姆和修女们可以过着正常的修道院生活。每天她们都会祈祷,祈祷就是她们存在的动力,也是她们聆听上主,对上主倾诉的方式,这样她们就可以在他人身上看到上主和上主的爱。

在这个满怀爱的团体里,女孩们快乐而又富有,但是也确实贫穷。每个修女们的所有财产就是:一枚十字架,几本经书,三套滚着蓝边的白色会服(一套穿、一套洗、一套晾干),一双凉鞋,一个陶瓷碟子(吃饭用的),一块肥皂,一个洗漱盆,一只标记了号码的铁桶(这是存放所有这些东西的用具)。

通常,她们三四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里,米饭和素菜是她们每天的食物;她们没有任何家用电器,甚至一台风扇都没有,她们只有几部用来收听新闻的收音机。

事实上,每个自愿加入修会的女孩在入会以前都知道,在仁爱传播会的艰辛,她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但她们还是会选择跟随特蕾莎姆姆,这很神奇。特蕾莎姆姆曾自豪地说:“我们教会只有少数的修女最后离开了,当然那也只是相当少的几个而已。”当然,姆姆不会责怪她们,她在清规里加了一条:愿主保佑这些曾经属于这个修会的女孩,为她们祈祷。

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商人不忍看到特蕾莎姆姆她们如此艰辛,他主动给姆姆她们送来了一台崭新的洗衣机。姆姆专门召集修女们讨论此事,让她们自己决定究竟接不接受这台洗衣机。修女们一致认为,宁愿自己用手洗,也不要破坏戒律,她们要像耶稣那样,一辈子恪守贫穷。

耶稣所谓的贫穷,当然不止局限于物质,它还意味着心灵的贫穷,即面对所有的事物,能够清除名利心,虚荣心,等等。

她们每天念诵的祈祷文就能很好的解释这种贫穷所含的深刻寓意。

“耶稣,解除我被爱的向往,被夸奖的向往,被崇敬的向往,被赞美的向往,被喜欢的向往,被情益的向往,被赞同的向往,被欢迎的向往。”

“被羞辱的恐惧,被蔑视的恐惧,被责难的恐惧,被毁谤的恐惧,被遗忘的恐惧,被冤枉的恐惧,被讪笑的恐惧,被怀疑的恐惧。”

还有这样一件事。在仁爱传教修女会创立初期,有个叫安德瑞雅的修女在一次医科考试中得了第一名。她兴致勃勃地拿着奖章去向特蕾莎姆姆报喜时,姆姆却反问她:“那么,你打算用它来做什么?”

安德瑞雅回答道:“这我真没想过。”

姆姆说:“你知道的,这个奖章对你没有任何意义。你是一个为穷人服务的修女,要这枚奖章有什么用?你又不会去开诊所,也不可能需要什么学术头衔。”

安德瑞雅知道姆姆的意思了,她立马退回了奖章,因此她也获得了一种释然,荣誉不就是一种捆绑与负担吗?

圣方济各说过:“假如我们拥有财富,我们就需要武器来保护它。”

仁爱传教会服侍的穷人,不是一般的穷人,他们甚至可能够不上穷人的称呼。他们身上肮脏,所以进不了教堂;他们不吃东西,因为已经没有力气去吃了;他们倒在街头,可是没人理会;他们不会哭泣,因为眼泪早就流干了。而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存在就是为了这些穷人。姆姆曾经对一位朋友说过:“我们的修会只为了最穷的人存在,也就是给那些最穷的人寻找食物。甚至只是食盐和大米,而且天天都是如此。”

仁爱传教会以同情和爱心去对待穷人中的最穷苦者,这是我们的使命。为此,他们要去全世界的城市、乡村甚至隐匿其间的黑暗角落,寻找那些最贫穷者、被遗弃者、病弱者、麻风病患、垂死者、绝望者、迷失者及流浪者;照顾他们,尽力帮助他们,殷勤地探望他们,传达基督的爱给他们,并且唤起他们对基督大爱的回应。

当第一位前来协助特蕾莎修女的黛丝入会时,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艾格尼斯,这也是特蕾莎修女入会前的本名。她刚加入特蕾莎修女的工作时,曾经告诉她昔日的老师说,有许多圣玛利高中的学生也想加入她的行列。这些女孩子听说许多关于特蕾莎修女的事,都想来替她分担一些肩头上的重担。

来自圣玛利高中,想为特蕾莎修女工作的少女们络绎于途。有时候她们就像从前的玛达兰娜在期末考前就抛下了在罗雷多教会学校的课业。不过她们必须在特蕾莎修女的督导下完成她们的学业及期末考试。修会人数此时已增为26人,葛姆斯家庭好心地让她们利用这栋大房子的其他空间。

随着修会的修女人数陆续增加,特蕾莎修女不断教导她们每一个人如何照料病患以及垂死的人。她鼓励她们要把每一个人都当作是天主的孩子一样看待。在《献给天主的礼物》一书中,她告诉初学者:“对他们讲话要温柔轻声,要让你的面庞、你的眼神、你的微笑和你温暖的问候散发慈祥。永远都要挂着一个愉快的笑容在脸上。不要只顾照料,同时也要付出你全部的心。”

特蕾莎修女坚持加入她修会的修女们要以喜悦的心情为穷人服务,以减轻他们的悲苦感受。她说:“这些穷人们,不但应得到我们的奉献和服务,还应该得到发自人类爱心的喜悦。”尤其在他们必须日复一日地忍受严峻的困苦时,这更是具有纾解痛苦的功能。在一本阐述加入仁爱传教修女会所应具备之修女人格特质的小册子里,特蕾莎修女写道,若想成为修会的一分子,就必须“具有高度的幽默感”。

虽然要做到这点很困难,尤其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修女经常目睹悲苦,可是仍然有许多人申请加入。特蕾莎修女对她们都表示欢迎,不过她总是不忘警告她们:“未来的生活将会充满艰辛,日子并不好过。”

从这以后,仁爱传教修女会的总部就一直坐落在加尔各答下环路54号的这栋小楼,直到今天。

传教修女会的成员在祈祷文中说:

亲爱的主,伟大的治疗者,我跪在你跟前,因为每一个完美的礼仪必定出自你。我祈祷,赐技巧予我手,明视予我知,亲切与温柔予我心。赐我专心一意,力量足以稍卸受苦兄弟的负担,真实体会我的恩赐。除去我心的欺狡与尘俗,好让我怀着孩童的纯真信仰,倚靠着你。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很乐意向远方的人表达爱,他们会热情地参加各种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等等,而对身边的人非常冷漠,甚至不大关心自己的父母。有个作家把这种行为称为“远程爱心”。当然,作家的意思不是说,远程爱心不好,而是说,我们不能只有远程爱心。最起码,在你关心远方的人时,你也多少关心一下身边的人,好让你的父母、你的伴侣和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一个连身边的人都不爱的人,又怎么可能真的爱远方的人呢?那样的话,你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成就你个人的功名。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如此,爱远方的人好像很容易,爱身边的人却非常难。更多的情况是,人们热切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发展,以致抽不出时间和精力去关怀父母、照顾子女,最后导致家庭瓦解。而瓦解的家庭,只会给这个本来就有点混乱的世界制造更多的不安和扰乱。

所以,西方国家大多都很多富裕,可实际是很多人生活在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深度贫穷里。例如,有些青少年,他们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而无暇照管他们,或者只顾及到他们的物质需要,而对他们的心灵需要不闻不问,以至这些年轻的生命充满了焦虑、疑惑和巨大的虚无感,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老人们,则在孤独和寂寞里,孤零零地等死,因为他们的孩子的根本没时间陪伴他们。

特蕾莎姆姆说,这是贫穷的另一景象。慕尼黑的仁爱传教会,曾经接到过一个奇特的求助电话,电话是一对老年夫妇打来的,他们说:“我们只是渴望听见人的声音,只要是人声就好。”其实,这对老年夫妇非常富有,可是也非常寂寞。尽管他们有几个孩子,但没有一个孩子愿意陪伴他们。于是双眼半盲的老人,在快要绝望的时候给仁爱传教会打了这么一个电话,请求修会派修女去看望他们。

有一天,姆姆在伦敦的街头遇见一个流浪少年,姆姆对他说:“你不应该在这里,你应该和父母在一起。”少年却说:“不能回家,我母亲不喜欢我,每次我回去都被她赶出来了。”

姆姆吃惊地问:“为什么?”少年的回答却是:“我母亲讨厌我的一头长发。”

当姆姆和修女们办完事回去的时候,居然看见少年还在那里,可能是吃了什么过量的药物所致,神志有些不清。于是姆姆和修女们把他送进了医院。

从医院出来时,姆姆又突发奇想,她想也许这个少年的母亲,此时此刻正在为印度的穷人募捐呢,但她的孩子却在这里流浪,无人照管。而且姆姆断定这样的善心人士绝对不止一个。有些人非常热情地为远方的饥民和难民奉献,却对自己的孩子或父母不管不顾,既抽不出时间,更挤不出爱。

想到这些,姆姆更痛心了。她想:我们怎样爱穷人呢?假如不能首先爱自己的孩子?假如不是从家庭开始去学会爱,我们如何保证它结出的果实一定是美好的?

使徒约翰也说过:“无论如何,你也不可能说你爱那个看不见的上帝,而不爱自己看得见的兄弟。假如你说你爱上帝,却不爱自己的兄弟,那么,你在撒谎,你是个谎言家。”

很快,姆姆还发现,每当她在向西方世界出现,特别是当她讲到加尔各答、孟买以及坦桑尼亚的贫苦时,人们无不好奇,甚至瞠目结舌。这使她觉得难过,她看见他们正在忽略甚至遗忘身边的人。所以,在后来的197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姆姆说道:“当今的世界一片混乱,人也饱受痛苦。我认为,这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找不到爱所导致的结果。人活着不仅需要粮食,还渴求同胞的爱、仁慈和体恤。今天,人们的内心的痛苦,完全是因为缺乏彼此爱护、仁慈和体恤的心。耶稣反复教导我们:‘你们要彼此相爱,就像我爱你们一样。’他为了爱我们,甘愿受苦,最后还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此,我们一定要彼此相爱。并在我们的生命中活出基督的爱,而这一切,必须从家庭开始。”

姆姆还说:“今天,我给不了你们什么,我也没有什么可以付出的了,我只想对你们提出一个请求,请你们看看你们身边,假如你的家里有贫苦的人,那么就从家庭开始爱,开始微笑,抽出时间陪陪他们,直到感觉痛苦。因为真正的相爱,必定要付出代价。”

紧接着,姆姆问道:“我们确定自己真的认识身边的人吗?我们知道他们的想法吗?我们知道他们需要我们的爱吗?我们真的知道吗?假如我们真的认识他们,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正处于孤独和寂寞之中,他们被我们忽略、遗忘,甚至摒弃,并逐渐成为了生活中新一类的穷人。而他们不在遥远的地方,他们就在我们家里,就在我们身边。这些是你和我,必须知道的。”

姆姆坚决地说:“感觉自己被人遗弃,是人类所经历到的最糟糕的一种疾病。我们一定要让家庭变成怜悯与爱的泉源。”

最后,她更明确地宣布:“任何人都需要爱。任何人都必须知道有人愿意陪伴着他,知道在上帝看来他是重要的。我们根本没必要去远方寻找上帝,其实,上帝就在你的身边。”

姆姆确实看见了她所呼唤的那种爱,就在物质贫穷的加尔各答,姆姆看到了这种爱。姆姆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能够彼此真正相爱的人。在最贫困的人身上,我看到了这份爱。他们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家庭,尽管他们家徒四壁,甚至一无所有,但是他们很快乐。”

有一天,姆姆带回来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姆姆发现小女孩一个人在街上捡破烂,就把她带了回来。姆姆帮她洗澡,为她换上干净的衣服,还拿出儿童之家里最好的食物给她吃。可是晚上的时候,小女孩却偷偷地跑了。第二天又是这样,最后,姆姆怕她出什么意外,就派了一个修女悄悄地跟踪她,看她究竟往哪里去,结果在一棵树下,修女找到了她。

而这棵树,就是她的家,因为那树下有她的母亲、姐姐和妹妹。那里是她们做饭和吃饭的地方;也是她们睡觉的地方;她们在那里哭、在那里笑。因为那里就是她们的家。

至此,姆姆才恍然大悟。因为她的母亲爱她,而她也爱她的母亲,尽管她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的蓬头垢面的妇人,但是在她的看来,母亲是最美的母亲,也是她的家。

所以,姆姆认为,家庭就是爱的泉源——而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而这个泉眼一旦干涸,我们的善心也将干涸。

我们要爱耶稣,那么,爱耶稣一定得先爱你的家人,通过爱你的家人去爱耶稣,再通过爱你的邻人来爱耶稣。家是你爱人的起点,也是你爱耶稣的起点。爱耶稣的起点和涟漪就是这样推开而来的,那更大的波浪也是这样开始的。但是怎样才能使你的家成为爱的泉源呢?

在第一届世界家庭会议上,姆姆说道:“祈祷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假如你的家庭能够成为祈祷之家,那么,你的家庭便能够成为爱之家。如果你们能够一同祷告,那么你们便能够彼此相爱。”因为祈祷产生是信仰,信仰产生爱,爱产生服务,服务产生和平。

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姆姆的这段讲话是很有针对性的。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特别是城市的生活,充满着太多的噪音和混乱,人们试图通过电视、网络或其他的方式,甚至自我放纵来获得满足,最后导致人心越来越浮躁,也越来越饥渴和虚空。很多人没日没夜地忙碌着、奔走着,害怕停顿更害怕静默。哪怕是短暂的静默,也会让他们觉得恐慌,甚至不知所措。姆姆一再强调:祈祷,可以帮助我们沉静,继而获得满足,这是一个美好的方法,并且共同的祈祷,还能使我们沉静却不孤单。最重要的是,上帝就是一位沉默的朋友,只有当我们的内心安静到足以倾听,他才会来临。祈祷不仅促使我们忏悔和思索,更使心灵获得饱足、安慰和喜悦。而喜悦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祈祷,它就像一朵七色花,不仅可以生出喜悦的花瓣,还可以生出热爱的花瓣、温馨的花瓣、平安的花瓣、幸福的花瓣,以及慷慨的给予的花瓣和真诚的接纳的花瓣。

特蕾莎姆姆是一个修女,在她19岁之后的漫长人生里,她一直过着团体生活,但是在她心中,家庭始终具有特别的位置。她和修女们认为,尽管她们没有世俗的婚姻生活,但实际上她们已经结婚了。

特蕾莎姆姆同一位美国教授的巧问妙答,广为传颂。这位教授说,假如特蕾莎修女结了婚,就不会这样要求人们用笑容彼此相待了。结果姆姆回答道:“你错了,我已经结婚了,并且有时候也发现很难向耶稣微笑。因为他十分苛刻。”所以,耶稣既是她们的主,是她们唯一的爱,是她们的生命,是她们的一切,是她们的所有。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可能会比较好理解。特蕾莎姆姆反复强调爱必须从家庭开始,为什么呢?因为姆姆的爱,就是从家庭开始的,然后发散开去,成为一道温暖圣洁的仁爱之光,照亮世界上所有的穷人,也温暖了我们渐渐冷漠的心灵。

同类推荐
  • 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

    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

    李白是中国诗坛上最为耀眼的明星。他的才华不但征服了芸芸众生,也征服了帝王将相,蜚声海外。但他的身世却是一个千古之谜:他生于何处、双亲是谁、为何去了西域、与大唐皇族有无血缘?作品在试图解开谜团的同时,描写了李白任侠学剑,拜师学道、漫游江南的经历,与杜甫、郭子仪等人的深厚情谊、感人的儿女情长和对一位公主的朦胧情愫等,也真实揭露了宫廷的荒淫无耻和“安史之乱”的血腥屠杀,以及诗人受牵连沦为阶下囚的遭遇,最后捉月而死,为他的人生划下了凄美的句号。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2)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威廉·考珀传:今又一泉

    威廉·考珀传:今又一泉

    他不善于社交,乏知识能力;他外表谦和内心却极度抑郁。一个面临绝望崩溃的人,一个努力尝试各种方式自杀的人,一个饱受灵魂煎熬的人,最终得释放并成为他人的祝福。他是《奇异恩典》作者约翰·牛顿的良朋益友,他与牛顿同创的《奥尔尼诗集》千古流芳。考珀创作了《宝血活泉》赞美诗,广为流传。作为一个饱受抑郁症困扰的人,他所蒙的恩典,所做的大工,都在赞美那大能的手。他的经历对每个人,尤其是跟他一样抑郁的人,都是极大的鼓励。
  •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听到撒切尔夫人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伤。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首相,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更拯救了英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热门推荐
  • 我的绝世魔尊大人

    我的绝世魔尊大人

    【不种马,精品畅读】圣皇叶无尘睁开眼,发现自己重生了。这本应该是惊喜的事情。但是对于叶无尘来说,这是惊吓。因为他发现,自己的死对头魔尊也重生了,还是自己的……叶无尘头皮发麻,整个人都炸毛了。欢迎加QQ群:147630856
  • 黑白案卷

    黑白案卷

    拂晓身为一个退役的落魄特种兵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结果一个又一个诡异的案子接踵而至,黑白交织的乐章,微笑杀人案,普度众生的观音如何成为了杀人凶手,伪装成考古队的盗墓团伙……这些诡异离奇的案子将他的生活搅得一团糟。还有一个一言不合就开撩的财大气粗黑桃K?等等等等,这家伙居然还有异能??随着案件的深入,一个神秘的异能组织逐渐浮现在二人眼前黑桃K:这一晚上的烟火作为初次见面礼,你可还喜欢?拂晓(微笑):我可以说不喜欢吗……妖孽暗黑×正义落魄
  • 在开始的地方说再见

    在开始的地方说再见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座城,城里住着许多记忆,好的,坏的,浪漫的,忧伤的,值得铭记的或希望被遗弃的。濮玉心中的城市是巴黎,她的故事却在蓉北,在一个名叫林渊的人的身上。每个英雄的身体里都住着一段不堪的往事。属于濮玉的英雄记忆是曾经那么偏执地爱过一个人。明知爱却不能在一起,是命中注定的命定。明知不能爱却在一起,是明知故犯的冥冥。他把她打入万丈深渊,却又为她建起另一片天堂。
  • 我从地球来的

    我从地球来的

    一位身具大世家的少年,又有一双天生的灵眸,但却是个十分怕麻烦的家伙。在一次不可思议的相遇,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 父命成婚:嫁给首席总裁

    父命成婚:嫁给首席总裁

    她,奉父命嫁给一个男人,结婚当天……
  • 灵山画师就要胡来

    灵山画师就要胡来

    景幽和这六合四海的所有生灵都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她是个人,一个普通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腕上丝

    腕上丝

    一个小小锁匠,意外借尸还魂。没想到这古代到处是俊男靓女,养眼养眼……原来是命中注定她会回来……什么正邪不两立?这些个说辞在她新新人类的眼中,都是浮云……祸害男就该让自己这个所谓妖女收了才配套……
  • 为了你呀

    为了你呀

    必看:这不是重生文,不是穿越文,这只是个简单的有个前世的梦境。不喜慎入。麻烦如果有人看的话,就给我投点推荐票吧!至少刷个存在感嘛~我带着记忆找到你,那么我是保护你,还是保护你?“顾桉,你是不是认识我?”“不认识。”“顾桉,离她远点。”林兮辞再次说出了这句话,“好啊!”顾桉笑着“那,作为代价,你就当我男朋友吧,毕业结婚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