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8200000010

第10章 人类需要破解宇宙天书(9)

确实,如果一个太空人在飞往黑洞以前在她的飞船上放一只大钟,则一个船外的观测者(例如,在飞船附近的空间站上)在太空人接近于坍缩星的周边时,将发觉该钟走得慢下来。旁观者也会感觉到她运动得越来越慢,从未感觉到她达到了黑洞视界的边缘。最后,她将被看上去在时间上冻结了——发愣了,像鹿被汽车前灯“照瞎”了双眼,一动不动了。

但从太空人看来,这些事件的发生完全是另一种情景。飞船上的钟正常地走着。这样,无法阻止她很快地钻进黑洞深渊里去。她还可能察觉不到她穿越视界的时刻,但她将从那一点起被黑洞粘住。

假定,当她下降时,仍能观察到她上面的空间区域,看飞船外面的景色,倒霉的旅行者将看到所有的事物随时间而加速。未来的历史在她眼前一闪而过。但这种时间旅行是毫无意义的,她不能与宇宙的其余部分相互沟通;取而代之的是她本人及飞船的毁灭(除非她能及时掉转船头)。总之,虽然一个太空人能在黑洞的视界附近经受一种形式的时间旅行,但终将是一个悲惨的——因而是毫无意义的——探险。

5.与黑洞性格相反的“白洞”

有些人认为,宇宙是对称的,有此必有彼。当人们热衷于讨论“黑洞”的时候,又有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白洞”。

我们知道,黑洞是极端自私的,它就像一个贪得无厌的饕餮,张开大口,吞食着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只要进入它的“视界”之内,就休想再出来,其中包括光。那么,它把物质吞进去之后,又消化到哪里去了呢?因为物质是不灭的。“白洞”的观点便应运而生。

白洞的性格与黑洞截然相反,它允许内部的超高密度物质离开它的边界,进入广阔的太空,却不允许任何物质进入它的边界之内。换句话说,它向外界发出辐射,抛出最终能够构成气体和恒星的物质,即不肯吸收外界的物质来中饱私囊。正因为它具有这样的特性,人们就很自然地把X射线爆发、γ射线爆发以及超新星爆发等现象联系起来。

白洞不断向空间喷射物质,那么谁是它的后勤供应呢?有人认为,白洞的源源不断的能源取自黑洞。进入黑洞的物质并不是完全被它消化了,而是以“热辐射”的方式稳定地向外发射粒子,科学家们称为“自发蒸发”。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经研究发现,黑洞具有一定的温度,其数值与黑洞的质量成反比。自发蒸发使黑洞质量减少,使其温度升高,又反过来促使自发蒸发加剧。由于这样地正反促进,使黑洞的蒸发越演越烈,最后便以“反坍缩”的猛烈爆发,形成了不断向外喷射物质的白洞。黑洞把宇宙中的物质吞食了,白洞又把物质归还给宇宙,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宇宙啊!

前苏联学者诺维柯夫把白洞的形成同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联系起来,提出了“延迟核”理论。他认为,宇宙在大爆炸时的最初时刻,由于爆发的不均匀,有些超高密度物质并没有立刻膨胀,而是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生爆炸,成为新的局部膨胀的核心,这就是白洞,有的核心则延迟了百亿年才发生爆发。

不过关于白洞,仍像黑洞一样,还没有证据证实它的存在。

四、宇宙中存在反物质吗

有反物质存在吗?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时发生了许多相反的事物,例如光明和黑暗,生和死,善和恶等。从哲学的角度看世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世界是物质的,那么,是否存在着同我们已知的物质相对立的“反物质”呢?

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狄拉克建立了相对论性电子运动方程。为了解释方程中包含的负能解,他从基本粒子的对称性出发,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1932年,美国人安德逊和尼德迈耶在宇宙线中发现了正电子。这是第一个反粒子。

正电子的发现使人们看到,物质世界远比预想的复杂。如果狄拉克的理论是普遍和正确的,就还会有反质子、反中子乃至反物质世界的存在。后来,物理学家也都逐步倾向于认为,一切粒子都有反粒子。正反粒子同质量,同寿命,同自旋,反电荷,反磁矩。

1955年,美国人塞格雷和张伯伦等人合作,利用高能质子同步稳向加速器,成功地产生了反质子。自50年代起,随着反质子的发现,反核子物理学研究兴起。反核子的研究不但涉及到整个反物质世界,而且正反核子湮灭时将放出各种介子和巨大的能量,由此可以产生许多奇特的现象。

反核子物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利用反电子和反质子构造出反物质原子——“反氢”。不过,人造的反电子和反质子的能量都很高,不能相互结合成反氢。科学家预测,为了使反电子和反质子安定下来,“和平共处”,从而结合成稳定的反氢,需要将它们的能量降低到千分之一电子伏特以下。1983年以来,位于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开展了反核物理学研究,设法降低反电子和反质子的能量,制造“反氢”。1996年1月,这个中心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地合成了反氢。不过,据说实验中只产生了9个反氢原子,且仅仅存在了三亿分之四秒!根本无法对其特性进行研究。

反物质的研究关系到人类对现代物理学理论的重新理解和验证,也关系到对时空和物质的重新理解。人造反物质若能实现,无疑会改变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近期,美国的一些天文学家宣称,在银河中央有一个反物质喷射源,喷出的反物质高达数千光年之远。然而,现在我们还不能有把握地确定反物质是否存在。

从理论上看,宇宙中应该存在一个反物质世界。可事实上并不这么简单。经研究发现,粒子和反粒子一旦相遇,它们就会同归于尽,从而转化成高能量的γ光子辐射。可这种光子辐射人们至今还没有发现,在我们地球上很难找到反物质,因为它一旦遇到无处不在的普通物质就会湮灭。

那么,宇宙中存在着反物质吗?存在着一个反物质世界吗?按照对称宇宙学的观点,它们是存在的。这一学派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全部河外星系(包括银河系在内),原不过是个庞大而又稀薄的气体云,由等离子体构成。等离子体既包含粒子,又包含反粒子。当气体云在万有引力下开始收缩时,粒子和反粒子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起来,便产生了湮灭效应,同时放射出巨大能量,收缩的气体云又开始膨胀。这就是说,等离子体云的膨胀,是由正反粒子的湮灭引起的。

按照这种说法推论,在宇宙的某个部位,一定存在着反物质世界。如果反物质世界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它只有不与物质会合才能存在。可物质和反物质怎样才能不会合呢?怎样才能判断出宇宙中哪些天体是正物质,哪些是反物质?为什么宇宙中的反物质会这么少?这些都是留给人们待解的谜团。

1.物质的创生与反物质失踪之谜

创生这个词有许多意思,在英文中有“创造”、“创作”、“发生”之类的意思,清楚地辨明其众多意思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宇宙的创生可被认为是表示突然之间,物质从那混沌的、无结构的原始形态被组织到现在我们观测到的复杂的秩序和活动中,宇宙的创生也可能真地表示在先前无形的虚空中创造出物质。或者,宇宙的创生也可表示整个的物质世界,包括空间和时间,从无中突然出现。另外,还有生命及人的创生问题,我们后面再谈。

20世纪之前,科学家和神学家都认为,物质是不能用自然的方法创造(或毁灭)的。当然,物质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形态会发生变化,但物质的总量被认为总是恒定的。科学家们在面对物质起源这道难题时,倾向于相信宇宙的年龄是无限的,这就避开了创造物质的问题。在永恒的宇宙中,物质可以是一直就存在的,于是,物质的起源这道难题也就被绕开了。这是人类的明智之举,还是无奈之举?

那种认为物质不可能以自然的方法创造出来的信念,在20世纪30年代戏剧性地崩溃了。当时,第一次在实验室里造出了物质。导致这一发现的事件便是现代物理学处于全盛时期的最好例证。

这发现过程的故事,如同其他很多同类的故事一样,是由爱因斯坦在1905年引起的。他那有名的E=mc2方程式就是“质量与能量等同”这一陈述的数学体现。质量有能量,能量有质量。质量是物质的定量,说一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就是说它有多少物质。质量大就意味着沉重,难移动;质量小就意味着轻快,容易移动。质量等同于能量这一点就意味着在某种意义上说,物质是“被锁闭的”能量。如果能找到什么方法把它释放出来,物质就会在能量的爆炸中消失。反之,如果想办法把能量集中起来,就会出现物质。

爱因斯坦的方程式是他相对论的一个副产品,在一开始进行构思时,该方程式所涉及的是以接近光速的超高速运动的物体性质。根据相对论,某物体运动所耗用的能量应该使该物体显得变重了(质量增加)。当物体以平常速度运动时,质量的增加是微小的,因为一丁点质量就相当于很大很大的能量,举例来说,1克质量相当于以目前的价格要花10亿美元才能买到的能量。然而,现代亚原子粒子加速器却能把电子和质子的速度提高到十分接近光速,获得这样的速度之后,人们观测到电子和质子的质量增加了几十倍。

当然,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还不是物质的创生,只不过是现存的物质增加了重量而已。英国量子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1930年前后进行的划时代的数学推导,使得通过聚集能量造出全新的物质粒子的可能性出现了。狄拉克当时正试图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E=mc2与20世纪物理学的另一重大革命——量子论——调合起来。量子论涉及的是原子及亚原子物质的行为。描述以近于光速的速度运动的亚原子粒子,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相对论量子论。能量的放射性发射就产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的亚原子。

狄拉克进行了数学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个新方程式来描述高速的原子物质。该方程式成功地解释了一个当时一直令人困惑的电子的特征,即电子总是以与常识和基本几何完全相悖的方式旋转。粗略地说,一个电子得自旋两周才能再出现同一个面孔。狄拉克方程式又是一个好例,说明在探寻基本物理学的抽象世界时,数学如何必须取代直觉。

然而,狄拉克的方程式却还有令人不解的一面。方程式的各个解答正确地描述了普通电子的行为,但每一个解答都伴有另一个解答,这种相伴解答在已知的宇宙里似乎没有任何对应物。只要稍微发挥一下想像力,就可能想出这未知的粒子是怎样的东西。它们的质量和旋转方式与普通的电子一样,只不过所有的电子都带负电荷,而这些神秘粒子却要带正电荷。它们的其他特征,如它们的旋转,也要与电子相反,使这种新粒子成为电子的一种镜像。

更有意思的是狄拉克的预言。他预言说,假如能聚集起足够的能量,以前没有这种粒子的地方就会出现这么一个“反电子”,为了电荷守恒,出现这么一个“反电子”的同时,必定也得出现一个电子。这样,能量就可以以电子—反电子的形式直接用来创造物质了。

大约在这个时候(1930年),物理学家赵忠尧正用铅之类的重材料做γ射线(高能光子)穿透力的试验。他注意到,最有力的γ射线被以一种无法理解的高效率减弱了。γ射线被额外吸收,其原因当时对赵忠尧来说是个谜。但我们现在知道,那是因为生产电子—反电子的缘故。

后来,到了1933年,卡尔·安德森在用金属薄板研究宇宙线(即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时,头一次明确地发现了狄拉克所预言的反电子。在实验室里的受控实验中,物质被造出来了。接着很快证实了,新发现的粒子具有已预言过的一切特征,于是,狄拉克和安德森因这精彩的预言和发现分享了一项诺贝尔奖。

在其后的年月里,制造电子和反电子(反电子通常被称为正电子)成了范围广泛的实验室实验过程中的家常便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核粒子加速器的发展也使得受控生产其他种类的粒子成为可能。反质子、反中子也制造出来了。今天,正电子和反质子可以大批量制造,并被储存在磁“瓶”里。镜像粒子或曰反粒子都被称为反物质。现在,人们在物理实验室里例行公事般地制造反物质。

有了这些事实作后盾,人们似乎摸到了门路,可以对一切物质的本源给出一个自然的解释了。即发生大爆炸时,有大量的能量,使物质和反物质得以断续地大量产生出来。最后,爆炸热冷却下来,这些物质就聚集成恒星和行星。不幸,这简明的解释却有个大漏洞:因为物质遇上反物质时,二者会彼此湮灭,同时会有剧烈的能量释放,而这正与物质创造的过程相反。

因而,由物质和反物质混合组成的宇宙是极不稳定的。在我们的星系中掺加反物质得有非常严格的条件限制,因而,反物质的量是微乎其微的。

同类推荐
  • 神秘百慕大

    神秘百慕大

    关于百慕大的离奇传说很多,全世界都注视着这一海域的每一桩事件,失踪事件都有一个特殊规律:飞机和轮船迷航,呼救,然后迅速消失,连残骸都找不到。为了探索其中的奥秘,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科学家就付出全力以解开20世纪自然界这个最大的疑团。但种种研究始终在机械的故障、粗心的驾驶、雷击、风暴、海啸等假说上回转,虽费尽心机,却无法自网其说。
  • 飞碟追踪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飞碟追踪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自然灾害:可怕的大自然现象

    自然灾害:可怕的大自然现象

    这套丛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培养我们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 人类学+:科学的B面

    人类学+:科学的B面

    《人类学+:科学的B面》是一本从科普的角度,讲述关于人类学的一些冷门故事和罕见历史。它注重于人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比如考古学、生物学、医学、社会学等等。简单地说,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类本身的一个学科,正如人类拥有多样的特性一样,人类学也同时研究人类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此外,还关心人类之所以形成各种特性的来源,以及其演变过程。但《人类学+:科学的B面》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向人类学教材,而是专注于解读有关于广义人类学历史中,各种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尼安德特人把抑郁症传给了我们?人类会被寄生物控制意识吗?有比埃博拉病毒还要厉害的病毒吗?传说中的“裂脑人”究竟有什么特殊能力?为什么南美小镇的913人选择集体自杀?一支苏联探险小队为何会在雪山一夜全员暴毙? 在作者有如纪录片导演般的引领下,读者可以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亲历各种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从中了解到其中的真相和内幕,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洞悉这些埋藏于历史档案尘埃之下的往事后,我们除了惊叹和感慨,更可以领略科学无所不在的魅力,以及思考那个人类学的终极问题:人类为何会成为今日的我们?
  • 复活的古城(下)

    复活的古城(下)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沧桑的岁月冲逝了多少陈年旧事,历史的尘埃淹没了多少远古文明,厚重的黄土尘封了多少悠久文化,古城遗迹中又隐藏了多少千古秘密,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凭着考古学者手中的铁铲,人们试图破解历史的密码。
热门推荐
  • 石屋清洪禅师语录

    石屋清洪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腹黑王爷小冷妃

    腹黑王爷小冷妃

    一睁眼浑身是伤,这被吊着打是为哪样。孟晚晴看着面前面目狰狞的男人,差点以为自己在地狱受刑。“哼,醒了。”男人满是伤疤的脸上阴森的笑着。“如实招来,是何人派你接近本王。”听着声音,孟晚晴一脸不耻。“何必说的那么含蓄,你想问的是谁派我来接近你吧。”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一睁眼就被这混蛋给欺负了。再见,男人粗励的手指摸上她的脸颊,眼眸生寒,语带不屑。“不是逃出去了,为何又回来?”“王爷莫怪,你欺负我,我当然是回来要个说法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犹太人凭什么赢

    犹太人凭什么赢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受迫害沉重的民族之一,同时又是一个群星璀璨、智者如林的伟大民族。他们是世界上的少数人,却掌握着世界上较多的资产,这样一个流散世界各地,寄人篱下的弱小民族,虽然数千年饱受奴役、蹂躏与践踏,经历了风雨沧桑,却创造了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奇迹!本书通过对犹太民族生存、智慧、经商等多个领域的揭示,讲述生动的犹太故事,用大量的犹太名人经典案例,浅显易懂地阐释了犹太人成功的秘诀。
  • 青春拥抱时代

    青春拥抱时代

    有这样几位年轻帅哥美女,被有名的大学录取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优势特点,在学校里吸引着女孩的追捧。在这大学校园生活,他们学会了成长,漫长的两人相处,久久的产生了感情。有些话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学渣和学霸的相处久了,我俩就慢慢的熟识,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真诚的感情永不分离。请爱惜青春吧,别让青春过早流逝,青春毕竟是我们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我们,风华正茂,英姿勃发,让我们用青春拥抱时代。
  •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背影

    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精选集。2019年新版《背影》以朱自清儿子朱乔森先生所主编的《朱自清散文全集》为底本,除完整收录一九二八年开明书店的初版《背影》外,还精选了《踪迹》《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的名篇。作为一代文学大师,朱自清的好文章,远不止《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细腻清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真挚动人的《给亡妇》,恬淡温暖的《冬天》,犀利贴切的《谈抽烟》,妙语如珠的《论做作》,等等,为你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朱自清,完美诠释散文之美。
  • 奥洛尔年代记之日轮低语

    奥洛尔年代记之日轮低语

    古代的神明,终将苏醒。随着天火燃尽了每一座城市,巨石摧毁了每一座堡垒。距离那个更为古老的文明的陨落,已经过去了几千年,而在文明陨落同时跌入迷惘与混沌的深渊的古代神,此刻也向这个新生的稚嫩的文明睁开了眼,伸出了手,意图将至高神拖下他的神座,让他们的意志行在这世界上的每个角落。而他,被古代神复苏的意志,召唤到了这个世界。就像投进湖泊中的一颗石子,掀起的是巨浪还是波纹?没人知道。我们知道的是,这世界中地上一切的国与他们的君主,将迎来拍打他们千年大厦的波涛。崩塌、毁灭、重建、改变,这世界,又会怎样?
  • 惹上邪魅王爷:废材小狂妃

    惹上邪魅王爷:废材小狂妃

    一朝穿越到以武为尊的青乾大陆,二十一世纪顶级联邦特工,成为人人不屑一顾、任人欺凌的侯府废物大小姐。不能修炼的体质?那她就为自己打造一副全能身体。没有令人羡慕的兽宠?她就去驯服令人谈之色变的上古神兽。她明千城,将成为青乾大陆的主宰,以她为尊。顺她者生,逆她者——亡!
  • NBA之雷霆时代

    NBA之雷霆时代

    一日雷霆,终身雷霆。这是雷霆的传说,这是雷霆的时代。拭去脸颊划过的泪水,威少终于在万众瞩目中,举起了那座奖杯!“这座奖杯,它不仅仅属于我的队友们,它还属于我的挚友——凯尔西!”“NBA总冠军,俄克拉荷马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