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9500000010

第10章 民俗风情(2)

4.尝新节

农历六月二十三为梅关一带的尝新节,这种节日在农村较盛行。这一天家家品尝早谷米饭,用早黄豆磨制豆腐,以鸡、猪、鱼三牲奉祀关帝庙,拜土地神和灶王爷。

5.盂兰节

也叫中元节,时间是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

关于这一节日的由来,还有个说法。据说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做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梅关一带的盂兰节本意为超度幽魂,祭品有豆腐饭和生果。要在街上撒纸钱,纸钱18吊是阴府通币象征。

逢十字路口,要烧纸包,做小糍果,丢在路口超度。烧纸包用鸭血和鱼血涂抹。据说这样就能把纸包送到阴间去。

6.中秋节

这是一个全国人民都过的节日,梅关一带自然也不例外。这一天,梅关一带各家各户烧豆浆糍、南瓜糍、芋头糍。

中秋节果品有红梅栗和坪田白果,还有吃芋仔。相传东汉光武帝患难时吃芋仔,后来做了皇帝。吃芋仔便成为民间逢凶化吉的象征。

中秋节晚上,这里的人们经常吃石螺、芋仔、柚子、月饼,边吃边赏月,一般在农历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进行。

7.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在这一天梅关一带城乡人们都有登高、佩带茱萸,吃蒸米糍、饮菊花酒的习俗。

部分群众还有“暖花”习俗,即年满3岁儿童,重阳节要到王母娘娘处祈求保佑,叫作“进花园”。年满16岁时,再到王毒娘娘处供奉,叫作“出花园”。建国后,这个习俗已很少见。

8.冬至节

这一天,梅关一带的人家吃冬至羹,用水将米浸透,磨成米浆后,伴以芋头、萝卜、笋、腊肉碎、虾米、大蒜、葱、姜丝、花生仁待制成,随家境丰俭而定。还有挂冬祭祖、穿耳环的习俗。

据说古代,梅关一带的十二三岁女孩会在冬至日穿耳环,这叫作“出幼”,从此开始梳辫结发。

(三)客家嫁女三件宝

在梅关一带有不少客家人,客家人嫁女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外人所说的“客家嫁女三件宝”。

这三件宝是这样的。客家姑娘出嫁时胸前一定要挂上一面铜镜,送嫁的人不断在花轿前边撒米,还用一个大米筛,用红布围起来,像个盾牌似的,由两个人举着在前边开路。人们把这三样东西:铜镜、米、筛,称为嫁女三件宝,一样也不能少。

据说,这种风俗是由“桃花姑娘”传下来的。古时候有个员外的儿子要成亲,员外先给他选定了一个日子,又不知道是凶是吉,便去问周公。

周公说:那是个凶煞日,那天结婚必定招灾。员外不信,又去问桃花姑娘,桃花姑娘说:那天虽是个凶煞日,但可逢凶化吉。员外也不信,就按原定计划行事了。

成亲之日,新娘刚上花轿,突然飞来了一大群乌鸦,朝着花轿冲下来,把看热闹的人都吓懵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空中突然撒下许多白米,落在花轿旁的空地上,把一群乌鸦引了过去,新娘避免了一场灾祸。

走到半路,花轿突然又被四眼毒蛇拦住,人们正在着急,只见一位姑娘手举铜镜,把毒蛇照死。然后,她拿着一只大米筛,走在出嫁队伍的最前边,保护花轿平安到达新郎家里。

这位姑娘就是桃花姑娘,她是梅关一带传说中的婚嫁保护神。因此,后来一带嫁女必备三件宝这一风俗,并一直延续了下来。

(四)服饰习俗

在服饰穿戴方面,梅关一带男女穿着比较朴素,与周边县区没有多大的区别,其中只有女子的围身裙、头帕颇有客家女特色。

梅关一带的这种女子围身裙,常取黑色布,带子用白色,裙长约35厘米,上宽27厘米,下宽64厘米,似梯形,中青年妇女围裙镶花边,上方加“蓝头”饰边以装饰。裙带左右各一条,用棉线织成,末端有缨子。裙的上方系银链,多为嫁妆。

梅关一带的这种头帕有单头帕、双头帕两种。单头帕长约0.5米,宽0.42米,用黑布,有的加“蓝头”装饰。双头帕为单头帕的两倍,系头帕的带子,中青年多用白色,老年人用黑色。

梅关一带女性的这些围身裙与头帕,既方便劳动又朴素大方,受到当地人们的喜爱。

(五)饮食习俗

饮食习俗也是梅关一带风俗文化的一部分。在饮食方面,梅关一带的人们也有许多特点,比如爱吃辣椒,用酸笋做调味品等。

1.菜系概述

梅关一带的客家饮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客家菜肴,另一为客家小吃。客家菜与潮菜、粤菜相比,口味偏重,即“肥、咸、熟”,这与客家人居住的环境、生活水平和习惯相关。

古时候,客家人居山而住,以耕作为生,劳动量大,因此偏重肥腻的菜式,可以为一天的体力消耗提供充分的能量。而且客家人自古生活清贫,多数人家长年累月顿顿稀饭,即使富裕人家也有常食稀饭的习惯,客家人的粥水多米少,有诗形容为“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又增加体内盐分。

再加上山区的草木众多,客家人烧火不愁柴火,山区环境潮湿、病毒衍生,菜式烧熟一点,可保饮食卫生。

这里的客家小吃也是客家饮食的一大亮点,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及做红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东西”,因此每种小吃几乎都与农事季节有关,或者反映了一种习俗。

比如过年的酿豆腐、清明的野艾糍、端午的蕉叶糍,都是很有客家特色的菜式。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南雄有更多的小吃被请上了餐桌,成为如今客家人忆苦思甜的佳肴。

2.爱吃辣椒

梅关一带饮食习俗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喜欢吃辣椒,几乎餐餐有辣,无菜不辣。

吃辣椒还有多种吃法。生吃,将辣椒切碎拌酱油、熟油;火烤,将新出辣椒置于烫灰中煨熟,加熟油盐;油炒,将辣椒切碎用油盐香料煮熟,盐煮,将新出辣椒整只用盐水煮熟。

此外,这里的人们还把辣椒加工成蒜蓉辣椒酱、禾麦辣椒酱,通常作佐料。初冬辣椒成熟后,家家户户将辣椒晒干或晒干后磨成粉贮存,以备常年吃用。

3.酸笋调味

吃酸笋也是这里人的一个重要饮食习俗。酸笋是梅关一带人家传统的调味佳品。菜肴中加入少量的酸笋,其味浓郁绵长。酷暑天,剩菜中加入少许笋汁,剩菜虽过了夜而无馊味。

酸笋在这里非常受欢迎,城乡多数家庭都备有酸笋缸。酸笋的制法也很简单,选一个新陶缸,能容十公斤为度,用五公斤竹笋,去壳洗干净,取“不见天”井水,即清晨不见太阳之井水五公斤,与竹笋一齐藏入缸中,腌浸十天左右,即可食用。

4.饮布荆土茶

这是梅关一带人的一大爱好。农民每年取布荆籽或嫩叶晒干收藏,一年四季用此物煲水喝。特别是夏收夏种时节,农家习惯用大锅烧煮布荆茶,既可生津止渴解暑,又能驱风散气预防感冒。

此外,有的农户还饮藤婆茶、森俚茶、石板树茶、清明籽茶等。

5.钻缸酒

这是梅关一带城乡群众自酿的传统酒。多少年来,只要这里有办红白二事或年节家宴,尽管备有其它美酒,也一定要出敬自酿的钻缸酒。

钻缸酒既有白酒的浓烈,也有黄酒的甜美。制法:以发了酵未取酒的糯米糟,倒入用粘米蒸制的白酒中。一般是20公斤粘米白酒“钻”7至10公斤糯米糟酒,约“钻”7天可饮。

如“钻”上几个月、半年或更长时间,其味更加芳香浓郁、醇短绵长。

建国前,梅关一带城里还有一种“楼阁酒”,即母亲在坐月子时将一埕钻缸酒用黄泥封好,埋入地下或高置楼阁,一直保存至女儿十七八岁出嫁时,用它作为陪嫁之物。

6.番薯糟

这为梅关一带丘陵地区家民的传统食品。每年冬季将番薯切成片,煮至半熟,晒干,用煮薯片的汤或清水掺湿,进甑蒸熟,取出再晒干,然后倒入未取酒的酒糟里掺匀掺湿,置于酒埕密封。

次年春夏农忙时取出食用,其味芳香甜美,具有滋补强身作用。

7.酿豆腐

这种小吃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说广东、福建的客家人是多年前从中原地区迁移过去的。这酿豆腐就是源于北方饺子,因南方少麦,客家人便用酿豆腐寄托对北方饺子、中原文化的感情。

酿豆腐的做法是这样的。将做好的豆腐块,用食油炸至金黄色、空心。按生活的丰俭制馅,一般是用芋头刷成糊状加上猪油渣、虾米、咸鱼、葱蒜、萝卜等料,较高级一点的用冬笋、香菇、腊肉、叉烧、大地鱼等。

将馅料混匀下锅炒至半熟,然后酿入油炸豆腐内,煮(蒸)熟即可。

在梅关一带的广大地区,逢年过节或设宴请客,人们多有酿豆腐,以示南雄特有风味。

8.打炒米

又名摘炒米。这是梅关一带每户必备年物品。其做法是将粘米或糯米煮熟晒成饭干,然后拌着饭干在铁锅中加热炒爆,有的用茶油炸爆,叫作油炸米。

接着,将川糖煎成糖浆,将炒米、花生仁、芝麻等配料放进糖浆中搅拌捞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内压实铺平用刀切成长方形小块。

打炒米十分讲究技术,不但配料要合比例,而且煎糖浆时要讲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块,而变成散米不中吃。一般来说,一斗炒米要配川糖,只能多,不能少。特别要注意火候,有经验的人在灶头上放一碗清水,川糖煎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结浆,用竹筷滴一点糖浆清水中,如已成“松仁点”即可,马上熄灭锅底火苗。把炒米放进锅中不断搅拌,用手试一试炒米,如果十分粘手就可起锅将炒米倒进木框架内铺平压实,直到凝结后再用刀切成小块。

炒米吃起来香甜、清脆,这里的大人、小孩都喜爱这一食物。

(六)婚宴习俗

结婚办喜宴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梅关一带的部分地区人们对婚宴的重视程度更是让人感到过于严重。据说他们结婚要请四次酒,这是与众不同的。

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的前两天,男家就要摆“入厨酒”,请“厨官”操办酒席。这是小型酒宴,参加者仅是男家的直系亲属及厨师。

第二天请的是“妆房酒”。这一天,女家将六箱六笼嫁妆送到男家,由男家设宴款待女家客人。由男家亲戚女眷作陪。

入席后,人们面对丰盛的“十碗头”筵席,不能随意举杯起筷,而要由本席年长者将十样菜平均分给各人,用主人备好的莲叶包好,散席之后带回家中。她们在酒席上吃的只是菜汁捞饭。

第三天是婚礼正日,男家要摆“结婚酒”,大宴亲朋。饮“结婚酒”的客人很多,自然使新郎忙得晕头转向,知交老友也就不能痛饮深谈。

接着,男家还要在在新妇三朝回门的次日再摆一次“酬客酒”,宴请宾客。这次酒宴是整个婚礼四次酒宴的高潮,新郎大忙已过,而且宴请的都是亲朋挚友,主客便可开杯尽兴,往往便会出些“洋相”,成为日后的笑柄。

宴席自然花费也不菲,这四次宴请,实属铺张浪费。解放前,一般要花600至800大洋,相当于中等水平6口之家两年的生活费用。

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举办四次大宴席的习俗已经被逐渐废弃。

除了节日、饮食、服饰等习俗之外,梅关一带还有许多习俗。这些习俗有的包含一定的科学成分,有的则带有迷信色彩。但不管如何,这些风俗民情的存在,大大丰富了梅关的文化,给这个古老的军事要塞抹上了一缕人文色彩。

同类推荐
  • 开卷书坊·文人

    开卷书坊·文人

    主要内容是写不同个性和命运的文人,透过他们的文字和言行,发掘当代人可以汲取的力量。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是“文人印象”,大部分写作对象都是与作者有过交往的文人,期望通过个人印象、文献资料和历史的关照等多方面,对写作对象予以概括和描述。下编是“文人剪影”,通过一鳞一爪的史料,来凸显文人的个性、情趣。
  • 草原王国吐谷浑(八)

    草原王国吐谷浑(八)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1982年至今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针对海西州都兰县吐谷浑、吐蕃文化墓地进行了长达近30年的考古发掘工作。1982年到1985年间,青海省考古队在都兰县进行了连续4年的考古发掘。1983年,热水血渭一号大墓的上层封堆被揭开,出土了大量的丝织文物,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后,从1994年到199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都兰县又继续3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再次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 文化掂量:王蒙最新演讲录

    文化掂量:王蒙最新演讲录

    王蒙是一位擅长演讲的大师,他演讲不用讲稿,普通话标准,语调抑扬顿挫、时疾时缓,掌控得当。他的演讲生动、幽默,透出修养和智慧,让人额手称庆、交口赞好。王蒙作为当代著名作家,对中国文化始终进行着深入的思考,本书收录了王蒙先生近十年关于文化的演讲。在这本书中,他对“传统文化”“文学与时代精神”“文学与人生”“文化自信”“文化梦”等,进行了充满王蒙特色的思考与分享。
  • 一本书读懂美国文化(英汉对照)

    一本书读懂美国文化(英汉对照)

    《一本书读懂美国文化(英汉对照)》一书让你感受美利坚的自由与梦想。将一个真实的美国娓娓道来,本文从美国的历史政治、价值观念、宗教建筑,文化渊源、风俗习惯、休闲时尚、社交礼仪等多层面介绍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不同层面,有助于读者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获得对美国社会全景式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了解美国这个文化多元的国家。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探索由来已久,那些地球上的自然奇迹和地球之外的星辰,都给了人类无限的探索空间。是谁提出了北斗七星呢?又是谁第一个提出一年365天呢?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准确的知识、精炼的文字,为你讲述天文经法知识,让你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沉醉于历史的海洋,享受丰盛的知识快餐。
热门推荐
  • 超级仙帝带着系统重生异界

    超级仙帝带着系统重生异界

    想快速增长功力吗?陪师父练功吧!想天下第一吗?陪师父练功吧!想有漂亮衣服穿吗?陪师父练功吧!只要陪师父练功,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 万剑争疯

    万剑争疯

    一个虚拟的武者世界,人类文明进程的一次选择,百万测试人群,各方势力国家别有目的,一个普通人的挣扎。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类的本性。人心如脱缰的野马演绎着一个疯狂的世界。
  • 我当狗子那些年

    我当狗子那些年

    一场车祸,陈世琦意外魂穿成了哈士奇,并获得了系统。原本,他不想管什么人族还是灵族,只是想做回人而已。可是,事实证明,不管是人才还是狗才,不管是人模还是狗样,只要够优秀,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明明说好是三年,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陈世琦悲愤道。“我们派你去灵族一方卧底,你他么才去了不到十天就跑回来了!我怀疑你已经投敌了,可是我没有证据!”若干年后……“灵族那边最近有什么消息?”“你想要什么消息?我现在浑身都是消息!”陈世琦得意洋洋地说道。“什么意思?”“因为,我现在是灵族的圣王!”“太好了,我提拔你当副科长!”“……”
  • 据说天使成了魔

    据说天使成了魔

    “我,众人眼中的天使,本应善良,仁慈,纯洁。”“我,众人目中的恶魔,生来善妒,残忍,最恨别人夺走属于我的东西。”记住,你是恶魔,不该拥有天使的善良……
  • 临江客

    临江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哥哥,这首诗写得真好!”李翼明咬了口,甘甜爽脆青丝果,点指到,“好啥啊!除了感慨,一点用也没有。呵呵,世间诸事岂能这么看。”
  • 东吴帝国

    东吴帝国

    《东吴帝国》这是一个属于孙权的帝国,也是一段属于东吴英雄的历史,这段历史,看似熟悉,其实十分陌生。
  • 谋生

    谋生

    发现曲三的是小简。那天晚上,夜黑,雪白,小简深一脚浅一脚地把踏板拽上来就感觉传送机的苫布瑟瑟颤抖,那颤抖影响了上面的雪,经不住地滑了下来。小简心想,里面肯定钻进野狗了。于是,毫不迟疑地在甲板上拾起根绑旗杆的木棍,对着那颤抖的地方,杵了两下。在小简的思维中,接下来应该是这样一幅景象:一条丧家之犬夹着尾巴拼命逃窜。即使,即使不是这样,最起码也应该有嗷嗷的嚎叫声,这才符合常理。
  • 大道与歧途

    大道与歧途

    五四至建国初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转型时期,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与历史、政治颇多纠葛的文人故事:陈独秀的频繁入狱与视死如归;瞿秋白参与矛盾《子夜》的创作;鲁迅与章太炎的师生之情;胡适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郭沫若、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王彬彬的文章,一向以文笔优美、观点犀利著称。他不人云亦云,而是重视大量史料的参照、考核和论证,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呈现出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另一个侧面。作者饱含感情的文字,无论是批判、驳斥,还是赞赏、讴歌,都有理有据、爱憎分明,让人读后有所得,有所思。
  • 时光带不走的只有你

    时光带不走的只有你

    她一手捧了本书,另一只手从旁边的矮桌上拿起一颗葡萄不紧不慢的放进嘴里。动作慵懒的像一只猫。她转头看向少年。却不想有些人,只是看一眼便是一生。
  • 遇你此生温柔

    遇你此生温柔

    邢毅轩还是顾希晨于她而言是救赎亦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