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3100000011

第11章 茶之韵(2)

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二者均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再经烤色、染色,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

六、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称之为流璃或琉璃,实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以色泽鲜艳,光彩照人之感。我国的琉璃制作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直到唐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琉璃器具的不断传入,我国才开始烧制琉璃茶具。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由唐僖宗供奉的素面圈足淡黄色琉璃茶盏和素面淡黄色琉璃茶托,是地道的中国琉璃茶具,虽然造型原始、装饰简朴、质地显混、透明度低,但却表明我国的琉璃茶具唐代已经起步,在当时堪称珍贵之物。

近代,随着玻璃工业的崛起,玻璃茶具很快兴起。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可塑性大,因此形态各异,用途广泛,加之价格低廉、购买方便,受到茶人广泛好评。用玻璃杯泡茶,可直接观赏到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还有在整个冲泡过程中茶叶的上下游动、叶片逐渐舒展等景象,简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赏其形,品其味,别有风味在心头。不足的是,玻璃器具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七、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相传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但是现今使用的铸铁搪瓷多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与奥地利。搪瓷工艺传入我国,大约是在元代时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我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可说是我国搪瓷工业的肇始。我国真正开始生产搪瓷茶具,是本世纪初的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众多的搪瓷茶具中,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有较强艺术感的网眼花茶杯、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携带方便的保温茶杯,以及加彩搪瓷茶盘等,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加之“身价”较低,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做居家待客之用。

茶之艺

品茗轩

尝新茶

(北宋)曾巩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一、品茶论水

关于冲茶用水,古人七分讲究,认为山上的泉水最好、江水次之、井水最次。陆羽对煮水的沸度都十分讲究,认为煮沸程度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过了三沸,水就煮得过老,就不可以用来冲茶了。

古人认为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茶的品质好坏。水若不好,直接影响茶的色、香、味。在古人看来,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泉”是浙江茶水的双绝;闻名遐迩的“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堪称为茶与水的最好搭档。名泉名水伴名茶,可谓相得益彰,美不胜收。除泉水与江水外,古人又极重视雪水,认为雪水是天泉。在自然界中,如果用来自天上的甘霖冲泡茶,自然有一种无可比拟的韵味。

用泉水、江水、雪水、雨水等来泡茶固然美妙,但由于受气候、地理条件等的限制,并不是随时都可获得。现代人泡茶主要还是用自来水,因其在净化消毒过程中用了氯化物,有时氯气过重,最好是在缸中贮存一晚后,再泡茶口感会更好。

天下名泉不胜其数,而“天下第一泉”之争,也没有绝对的定数。北京玉泉山的玉泉、山东济南趵突泉、江苏镇江中泠泉、江西九江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等,均在不同时代,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此四名泉也正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1.玉泉——北京玉泉山

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怜不与众泉同。

地连琼岛瀛洲近,源与蓬莱翠水通。

出润晓光斜映月,入潮春浪细含风。

迢迢终见归沧海,万物皆资润泽功。

——王英

玉泉,在北京西郊玉泉山东麓,那里风景怡人,适合休闲养生。

明代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中,对玉泉山水做了生动的描绘:“出万寿寺,渡溪更西十五里为玉泉山,山以泉名。泉出石罅间,诸而为池,广三丈许,名玉泉池,池内如明珠万斗,拥起不绝,知为源也。水色清而碧,细石流沙,绿藻翠荇,一一可辨。池东跨小桥,水经桥下流入西湖,为京师八景之一,曰‘玉泉垂虹’。”

玉泉,这一泓天下名泉,它的名字也同天下诸多名泉佳水一样,往往同古代帝君品茗鉴泉紧密联系在一起。清朝康熙年间,在玉泉山之阳建澄心园,后更名曰“静明园”。玉泉即在该园中,自清初起即为宫廷帝后茗饮御用泉水。

清朝乾隆皇帝是一嗜茶者,更是一位品泉名家。在古代帝君之中,尝遍天下名茶者不乏其人,但实地品鉴天下名泉的,只有乾隆一人。他对天下诸名泉佳水,曾做过深入的研究和品评,并有他独到的品鉴方法。对水质轻重,特别好茶的乾隆皇帝别有一番见解,他曾游历南北名山大川,每次出行常令人特制银质小斗,严格称量每斗水的不同重量,以轻者为上。北京玉泉山的玉泉,传说就是乾隆皇帝命人收集全国名泉水样,用特制的银斗进行称量的方法与玉泉水进行比较,结果玉泉水最轻,所含杂质最少,水质量佳,故而又称“天下第一泉”。乾隆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说:“则凡出于山下,而有冽者,诚无过京师之玉泉,故定为天下第一泉。”现在,玉泉成为著名的疗养所在地。

2.趵突泉——山东济南

云雾润纂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

——赵盂煽

趵突泉,又名瀑流或槛泉,宋代开始称为“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西门桥南趵突泉公园内。一向有泉城之誉的济南,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而趵突泉为七十二泉之冠,也是我国北方最负盛名的大泉之一。为古泺水发源地,据《春秋》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会齐侯于泺”,即在此地。趵突泉,是自地下岩溶溶洞的裂缝中涌出,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平均流量为1600公升/秒。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有云:“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池略成方型,面积亩许,周砌石栏,池内清泉三股,昼夜喷涌,状如白雪三堆,冬夏如一,蔚为奇观。由于池水澄碧,清醇甘冽,烹茶最为相宜。宋代曾巩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之句。清代乾隆皇帝封它为“天下第一泉”。

在泉池之北有烁源堂,始建于宋,清代重建。在后院壁上嵌有明、清以来咏泉石刻若干。西南有明代“观澜亭”,中立“趵突泉”,“观澜”、“第一泉”等明、清石碑,池东有来鹤桥,桥东大片散泉亦汇注成池,在水上建有“望鹤亭”茶厅。古往今来,凡来济南的人无不领略一番那“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绮丽风光。而清朝乾隆末年,时任山东按察使的石韫玉在《济南趵突泉联》语中,则更把趵突泉等名泉胜水,描绘成天上人间的灵泉福地,飞泉流云,一派仙乐清音,令人感到有些神奇虚幻。只有灵犀相通,才能领略那半是人间半是天上、似真似幻的奇妙意韵。

3.中泠泉——江苏镇江

男儿斩却楼兰首

闲品茶经拜羽仙

——文天祥

金山,位于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南岸。“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江中水”就是镇江金山以西塔影湖畔的中泠泉。新中国成立后,金山山麓辟为金山公园,在金山公园西一里处,即是古今闻名的中泠泉,亦称扬子江南零水。用中泠泉水沏茶,茶味清香甘冽。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载,品泉家刘伯刍对若干名泉佳水进行品鉴,较水宜于茶者凡七等,而中泠泉被评为第一,故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誉,自唐迄今,其盛名不衰。

古往今来,人们为什么如此极欲一品中泠泉水呢?是因为真正的中泠泉水是极为难得的。该泉水原来在波涛汹涌的江心,汲取极不容易。《金山志》记载:“中泠泉,在金山之西,石弹山下,当波涛最险处。”由于这些原因,它被蒙上一层神密的色彩。据说,古人汲水要在一定的时间,即“子午二辰”(即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夜间23时至凌辰1时),还要用特殊的器具——铜瓶或铜葫芦,绳子要有一定的长度,垂入石窟之中,才能得到真泉水,若浅若深或移位于先后,稍不如法,即非中泠泉真味了。难怪当年南宋诗人陆游游览此泉时,曾留下“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的诗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咏泉诗日:“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古往今来,到镇江旅游的茶客在畅游了金山后,都会来此饮一杯天下第一香茶。

1980年,日本招提寺森本长老护送鉴真大师塑像回扬州大明寺后,路过镇江,来中泠泉拜访,品尝了香茶后连声赞好,请金山寺僧允许他带一壶泉水,回日本供奉鉴真大师,以慰鉴真在天之灵。

由于长江江道北移,南岸江滩不断涨大,中泠泉到清朝末年已和陆地联成一片,泉眼完全露出地面。后人在泉眼四周砌成石栏方池,池南建亭,池北建楼。清代书法家王仁堪写了“天下第一泉”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刻在石栏上,从而使这里成了镇江的一处名胜古迹。

4.庐山康王谷水帘水——江西九江

飞天如玉帘,直下数千尺。

新月如镰钩,遥鼍挂空碧。

——赵子昂

江西九江庐山康王谷水帘水,又称三叠泉、三级泉,在庐山东谷会仙亭旁,共分三级,落差约120米。陆羽当年在游历名山大川、品鉴天下名泉佳水时,曾登临庐山,品评诸泉,由于观音桥东的“招隐泉”水色清碧,其味甘美,被其评为“天下第六泉”。同时,又将水帘水评为“天下第一名泉”,并为该泉题写了气势雄浑的联句:“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据《桑记》记载,三叠泉之水“出自大月山下,由五老背东注焉。凡庐山之泉,多循崖而泻,乃三叠泉不循崖泻,由五老峰北崖口悬注大盘石上,袅袅而垂练,既激于石,则摧碎散落,蒙密纷纭,如雨如雾,喷洒二级大盘石上,汇成洪流,下注龙潭,轰轰万人鼓也。”若站在观山之上,可见一缕天泉,垂直飞泻而下,落在大盘石上,发出洪钟般的响声,泉山经过折迭散而复聚,再曲折回绕往下泻,谷风吹来,如冰绢飘于空中,好似万斗明珠随风散落在阳光下,五光十色、晶莹夺目,蔚为壮观。

康王谷水帘泉自从被陆羽品评为“天下第一名泉”之后,曾名盛一时,为嗜茶品泉者推崇乐道。宋时精通茶道的品茗高手苏轼、陆游等都品鉴过帘泉之水,并留下了品泉诗章。苏轼《元翰少卿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叹味不已,次韵奉和》诗曰:“岩垂匹练千丝落,雷起双龙万物春。此山此水俱第一,共成三人鉴中人。”苏轼还在其另一篇咏茶词中称赞:“谷帘自古珍泉。”陆游也曾到庐山汲取帘泉之水烹茶,他在《试茶》诗中有“日铸焙香怀旧隐,谷帘试水忆西游”之句,并在《入蜀记》写道:“谷帘水……真绝品也。甘腴清冷,具备众美,非惠山所及。”

二、冲泡技艺

当有了好茶、好水后,冲泡茶的方法是否得当也很重要。如同外国人的煮咖啡,调理得当就会得到一杯香味浓郁醇厚的咖啡,煮茶、泡茶也是如此。关于煮茶,古人最看重的是水煮的老嫩,讲究水的温度,水过分老则不可食。宋朝蔡襄在其《茶录》中这样写道:“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这里实际上讲的是煮茶的水温,即时间要得当。

古人调制茶汤,不同于现在。在六朝以前,往往把茶饼或茶团研碎后,调入水,加上佐料来煮,得到的是浓稠的汤汁。现在一般家庭饮茶,抓把茶叶放入茶壶中,一次注满水,只求止渴润喉。

1.绿茶的冲泡技艺

绿茶是中国产茶区域最广泛的茶类,全国各产茶省均有生产。正因为如此,在中国,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有大量的饮者品饮绿茶。

选具:大凡高档细嫩名绿茶,一般选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饮茶,而且无需用盖,这样一则增加透明度,便于人们赏茶观姿;二则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鲜嫩色泽和清鲜滋味。至于普通绿茶,因无需欣赏茶趣,而重在解渴谈心或佐食点心,因此也可选用茶壶,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壶泡”。

洁具:将选好的茶具用开水一一冲泡洗净,以添饮茶情趣。

观茶:对细嫩名优绿茶,在泡饮之前,通常要进行观茶。观茶时,先取一杯之量的干茶,置于白纸上,让品饮者先欣赏干茶的色、形,再闻一下香,充分领略名优绿茶的天然风韵。对普通大宗绿茶,一般可免去观茶这一程序。

同类推荐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这是一部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之书,在从容书写之间,极尽冲和淡雅之风度,书尽千年风骚墨事。
  •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

    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

    本书涵盖了南怀瑾先生有关老子、庄子、孔子、孟子以及禅佛等著作中的精华观念和讲解,甄选了南怀瑾先生国学经典著作中的原话作为每一章的标题和主旨,加入了新鲜的、贴合当下人们生活的案例加以阐述,力图将晦涩难懂的国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读出来,同时再现南怀瑾先生的经典阐释。
  •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是识别一个民族的基因,创意是发展一个国家的动力。历史进入21世纪,在产业经济的作用下,“文化”和“创意”的结合萌生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也首次正式出现在党和政府的这一重要文件之中。
热门推荐
  • 后经典叙事语境下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

    后经典叙事语境下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

    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狂飙,始于70年代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融合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手法以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实验意识,以多样、丰富的文本形态日益吸引着文学评论家和读者的视线。本书在后经典叙事研究的语境下,依托后经典叙事学提出的颇受文学批评学界关注的理论、视角、概念、范畴,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新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结构、话语、修辞、伦理等方面的探究,从而解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轫的美国小说现实主义转向的叙事内涵。
  • 系统之开宗立派

    系统之开宗立派

    她,一人化万人,万剑归宗,人称剑尊!他,一人控万物,万物归一,人称傀祖!他,一人战万仙,肉身成圣,人称武神!她,一人轻抚琴,琴响人灭,人称琴圣!他,一人夜啼鸣,万物皆悲,人称情帝!而他……
  • 情深不负相思

    情深不负相思

    幼儿园下学后,宋相思去接女儿放学,牵着女儿的小手,顾情深迎面走来,手里牵着一个小男孩。“顾情深,这是你儿子吗?”“已经三岁了。”两位大人身后,小男孩抓紧小女孩的手,“妹妹,我们走吧,粑粑麻麻又在演戏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下)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下)

    已经被战局搞得晕头转向的希特勒又赶紧下达“从加来开往诺曼底的装甲兵和步兵立即停止前进”的命令,这样,配有重型装备和久经沙场的德国第15集团军依然留在了加来。希特勒的决定在关键时刻救了盟军,如果第15集团军进入诺曼底战场,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 未有归期君与共

    未有归期君与共

    祁昀一直对秦越无感,还为了个任务在各个时空穿行,对此秦越表示:那都不是事儿,山不就我我就山,媳妇儿定能抱回家!
  • 末世重生之女王宠夫记

    末世重生之女王宠夫记

    苏戈从小就是一只小哭包,直到遇见了余烟,然后,他哭的更惨了。上辈子余烟就是顾及苏戈的心情,才让他发生了意外,在末世早早的退场了。一朝重生,余烟决定要把苏戈禁锢在身边,寸步不离的看着他,绝对不能对他的眼泪心软!
  • 珍惜工作 拒绝抱怨

    珍惜工作 拒绝抱怨

    《珍惜工作拒绝抱怨》----生活中,人总是盲目地羡慕他人已有的或过于期望自己没能得到的,而不去珍惜现在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结果当一切都失去的时候,又在怨天尤人。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在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感到幸福的存在;只有当幸福离我们远去时,我们才知道它是多么的珍贵!”工作也是如此。无论你现在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或是一份不令人满意的工作,你都要懂得珍惜,否则,当有一天你失去了它时,就会追悔莫及。每个人都面临着严酷的职场竞争压力,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亲身体会到的。但是,在职场中,我们还经常会听到有些人抱怨,抱怨公司、抱怨老板、抱怨同事、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有时,人就是这样,这山望着那山高、欲壑难填。不管自己的工作待遇是否高、环境是否好,总是想要更高的、更好的。其实,抱怨本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一旦染上,后果非常严重。
  • 总裁大人,我不约

    总裁大人,我不约

    他是高高在上的秦家大少,不但有钱到可以横着走,而且帅到据说被他看一眼就能怀孕,而她只是娱乐圈内一个十八线的小演员,没背景、没人气、没颜值。可谁曾想,命运的阴差阳错竟让她成了他儿子的妈。小肉包说,“买我送我爸,你赚大发了!”“不不不,我这个人从小就没什么财运,还是算了吧。”
  • 后宫梅妃传

    后宫梅妃传

    我带着家族的使命入宫,和其他人不一样,我不爱皇帝,我也不再奢望爱情,我想要的,只有一个——坐到后宫女人梦寐以求的位置,仅此而已。